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动物学方法

实验动物学方法

实验动物学方法

实验动物学方法范文第1篇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内容

1.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数据的读取。在使用仪器之前,必须认识仪器,要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实验教材或仪器说明书、对照实物认识仪器的能力,并养成首先了解仪器的用途、规格及使用注意事项,再动手开始实验的好习惯。要能根据仪器的精度读取物理量的有效数字并正确记录。

2.仪器、设备的组装和连接。要做物理实验,总要先把有关的仪器、部件、设备组装起来,并要求装备连接正确无误。具体要求是:布局合理,要便于观察和操作;连接正确简单;实验前要检查,必要时进行预备性调节。例如电路实验的要求是:(1)按照实验原理电路图安排好仪器、元件的布局,使之便于检查、便于操作、便于读取数据。(2)正确连接电路。电流表、电压表按使用规则连接;正负极接线柱连接正确;滑动变阻器的接线合理;开关能控制电路,接线简洁、牢固。(3)实验前一定要检查电路,尤其检查是否有短路接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进行调节。(4)严格按操作程序操作。例如,改变变阻器的阻值是由大到小,最后正确读取数据并记录。

3.故障排除。实验中的故障排除不单是一种操作能力,也体现了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对各个部件工作情况的了解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运用能力。实验发生故障时,应根据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及各个部件连接处的特点分析可能产生故障的因素,逐个检查,直至最后故障排除。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

1.加强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教师应解放思想,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事物,通过活动及其协调逐步形成、丰富自己的认识结构。中学物理学生实验就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从而获取知识的活动,切实加强学生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将有深远的影响。

2.加强课堂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1)加强演示实验的规范性。演示实验的主要特点是在课堂上将传授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因此教师应从实验方法的设计、器材的选择、操作的顺序、观察的方法、结论的归纳等方面精心准备,并在课前反复演练,力求操作演示规范、熟练。(2)尽可能地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要在光屏上得到像,实验的注意点应当是烛焰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点“等高、共线”。教师可先不强调注意点,有的学生会出现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的情形,于是学生就会带着疑问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发现实验中一个重要的注意点,这样的效果要远比教师直接介绍好。

3.加强学生分组实验,规范学生操作。(1)练习使用物理仪器实验,采用“示范――练习――总结”的教法。首先,教师进行示范,讲解操作要领,指出易错的操作。其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练习。只有通过多次练习,才能掌握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及时总结使用方法,找出难点,师生共同分析,找到解决方法。(2)测定物理量的实验,采用“引导――实验――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被测量的物理量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什么方法测量方便、准确,如何去测量等等。在实验方法确定后,要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按要求测出数据。此时,要加强个别辅导,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做法及时纠正,对学生中好的做法给予表扬。(3)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采用“猜想――设计――实验――结论――交流”法。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结论、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验,得出实验数据;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最后同学间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交流总结。

4.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动手实验能力。课外科技活动不仅能巩固和活化课内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技能。我们应将科技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注意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去探索、认识物理规律,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如物理课本中有一个小实验:给你两节干电池,两个(2.5v)的小灯泡,一个滑动变阻器和若干导线。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出电路,要求当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一个灯泡变亮,一个灯泡变暗。你可以设计出几种方案,并用实验去证明。大多数同学可以设计出2―3种方案,有少数学生设计的方案有8―9种。学生通过对方案的设计,并用实验加以验证,既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活动,从设计、找材料、操作观察、排除实验故障到实验结果的得出均由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的个性、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有效发展。作为一线物理教师,把握好新课程标准,按照目标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通过大纲规定的所有实验教学,再加上有效的培养方法,学生的实验能力定能达到相应的目标。

参考文献

实验动物学方法范文第2篇

论文摘 要:环境微生物实验是环境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本文以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为基础,提出了以“先立观念,互动教学,科研教学”实验教学模式为核心的实践经验,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发与体会。

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以普通微生物学为基础,并在研究微生物学的一般规律的同时,更注重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课程[1]。环境微生物是微观的、肉眼看不见的,需要抽象思维,总体而言枯燥乏味。所学知识虽与专业相关,但学生尚未接触科学研究,所学内容离日常生活较远,学习目的性大打折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与其他专业的微生物课程类似,在进行环境微生物学的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一定课时量的实验教学,以其调动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

另一方面,随着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例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与灭菌、微生物的培养分离计数等微生物学中最基本的一些技术在环境污染处理等生产研究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对整个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因而,微生物实验教学也是课程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充分调配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内容及授课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具备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且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创新能力的学生,一直是值得思考和努力的问题。本文根据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先立观念,互动教学,科研教学”为中心思想的教学方法,以其为进一步提高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率提供系列应对策略。

1 先立观念

微生物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不同,其研究对象是形体微小、分布广泛、无处不在的细菌、病毒和真菌。尤其是在进行某种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培养过程中,无菌操作技术是整个实验的重点。尚未接触微生物学实验的学生不能深刻注意到与其它学科实验的差异。其它学科实验的操作是在开放的空气中进行的,而微生物学实验尤其是研究工作中,许多实验操作是在相对隔离的环境中进行的,以保证不受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因此,在学生尚未养成不良实验习惯之前,就必须让其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笔者在第一次课堂上,就针对整个课程周期内的行为规范要求做一次详细说明,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技术。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操作是规范的,什么样的操作会引起实验的失败。结果表明,缺少这部分内容的教育,在后面的实验活动中,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无菌操作概念则相当薄弱。因此,我们强调先立观念。大学的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微生物,在最初阶段就让学生知道整个课程的基本规范,会让他们受益匪浅。

2 互动教学应贯穿整个实验教学

常规的实验教学,通常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即,教师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各自分组按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此处,教师的课前讲解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前提与基础,是学生是否能充分理解本次实验流程的关键要素。因此,教师工作者十分关注如何能提高教师讲解的效率以扩大学生的理解[2]。笔者发现,若将互动教学法引入到实验课中,同样十分有效,它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那么实验课的互动教学法是以何形式出现的呢?笔者通过实践,摸索出了“问答式”、“答问式”、“师生讨论启发式”、“实验结果展现”、“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加以使用。

(1)“问答式”与“答问式”。“问答式”即在讲完实验理论后由教师针对本次实验的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然后由学生回答。如“细菌涂片制备与染色”实验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革兰氏染色的原理与步骤等。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的效率,还能让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可针对学生不懂之处解答;“答问式”则通常在“问答式”之后,即要求学生针对实验提出若干个问题,由教师回答。众所周知,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学生往往会带着疑问进行实验操作,直至出现问题后才会找老师解答,或甚至不问。而这种情况对于实验操作教学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培养学生在实验前把整个过程弄明白,不留疑问的进行后面的实验,是教师们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笔者发现,从第一次课程点名鼓励提问,到后面几次课的踊跃提问,宽松的互动问题环节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其中有很多问题是教师认为比较简单的一些操作,所以先前并未讲解透彻,而学生却一知半解。当他们提问后教师解答,则能让整个实验的进行事半功倍。因此,让学生习惯并喜欢“答问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方法。

(2)“师生讨论启发式”分两种形式,即口头和书面形式。口头形式通常在课内完成,即在学生在实验期间,与老师的交流。如此,使学生学到较多实验知识与技巧。并且,教师可在下课前集中讲解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纠正学生常见的习惯性错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书面形式,则是要求同学在完成课内的实验操作后,实验报告除了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和思考题外,还应有相应的分析和讨论。以往,学生撰写报告往往把实验原理、材料、操作方法和实验数据等简单地罗列,未能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探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实施解决方案的能力,笔者要求学生如实记录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尤其是鼓励将操作步骤以图示的方式表示出来,而非从资料上抄下来大段大段的文字。此外,鼓励其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对于实验取得与预期相符结果的,分析成功的关键和经验。对于未取得预期结果的,分析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对于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教师在批阅过程中逐一点评。笔者在评阅实验报告时常遇到以下内容:“本次实验失败了,主要原因可能是培养基制备时琼脂浓度过低”;“这次实验我们成功分离到了纤维素降解菌”。这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与想法,能促进今后课程开展的及时改进。

(3)“结果展现式”应用的典型例子就是在“显微镜的使用与细菌形态观察”这一实验。这个实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对各种微生物细胞的基本形态特征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笔者所在教学实验室建立了一个互动实验室平台,即教师显微镜下的视野能直接投影到大屏幕让全体学生看到,每组学生用的显微镜视野也能切换到大屏幕上去。如此一来,所有同学都能看到老师做的微生物装片情况,各组之间的情况大家也一目了然。在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时,学生对看到显微镜下的物体常有误认。实验中,常常有学生把杂质当作了细菌细胞,需经过老师的指点才能看到了真正的细菌细胞。在互动教室中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对每一个成像进行分析辨认,从而轻松让每一个学生看到各个小组制作的真实菌体。另外,同学与同学之间也会就实验现象差异进行讨论,交流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笔者曾对学生做了调查,90%以上同学都十分认可将自己的实验成果与全班分享。

(4)随着科学的发展,理论部分的教学已离不开多媒体教学,但实验教学大多数仍保持着固有形式,如板书等。为了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准确生动地将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介绍给学生,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我们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即每次课程均会播放一段教学视频,如“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玻璃器皿的包扎”、“细菌的接种”、“革兰氏染色”等。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示范,可以让学生更为形象的了解微生物操作技术的细节要求,培养出微生物操作技术更为扎实的学生。或者在“污水中常见微生物观察”实验中,让学生观察后拍摄照片视频录像,并对影响资料进行标注,如添加标尺、调节曝光时间等,通过提高学生的兴趣来增强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有利条件,将实验课程教学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应逐渐成为当前形式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3]。

3 实验教学与科研教学的关系

3.1 验证性与研究性教学的有机结合

微生物实验课的开设大多是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设置相对应的实验。实验项目来自实验指导书,书中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内容都作了全面而具体的说明,所做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学生只需照做,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即可。整个过程缺少了能让学生好好动脑思考的环节。虽然,实验项目的选择都是从众多实验中筛选出来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但大多是相对孤立的,学生会搞不清实验一和实验二之间有没有关系,有没有学的必要。如果,教师将其中一部分验证性实验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串联,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后,适当安排一些研究性的实验项目。将实验项目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参考实验指导书和相关的期刊,分组写出试验设计,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具体指导,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所需器材的准备等。同时,鼓励各小组选择不同的实验项目,观察结果时互相交流讨论。如“污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这一实验中,可告诉学生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750.12-2006中的多管发酵法,由学生自行去网络资源中查找具体的资料,制作实验方案,由教师审核后开展实验。

3.2 研究性与开放性教学的循序渐进

虽然,上述研究性实验项目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设计能力,但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言仍然是不够的。因此,还可开设一些开放性实验课程,即3~4个学生组成的项目小组选择某位专业指导老师,开展一个结果未知的研究项目,实现实验教学与科研的真正结合[4]。如“化工废水中某降解菌株的筛选分离”、“水体藻类对某化合污染物的响应研究”等。课题组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指导教师随时对实验过程中的技术重点、难点进行指导和把关。教师除平时进行指导外,还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便于指导教师详细掌握各组的实验进度、存在问题等,并指出努力方向。实验结束时,每名学生写出正式规格的实验研究论文,由指导老师进行评定并备案。

总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正在普遍实施,我们针对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的一些“互动”改革,仍是初步探索,期望能对进一步推动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李靖,周玉林,关杰.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1):1766~1771.

[2] 祝伟,何冬兰.浅谈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180~182.

实验动物学方法范文第3篇

1 动物替代研究概论 

1.1 概念 

动物替代研究又被叫做非动物研究,具体是指使用替换活体动物的方法,实现生命科学和相关的研究来验证实验目的。动物替代的研究理论为三R原则,即替代、减少、优化[1]。主要内容有:减少对于动物的使用数量和使用时间;使用非动物模型代替动物模型;优化动物的运用方式,减少动物不必要的疼痛和不适应。 

1.2 动物替代的分类 

按研究范围进行划分,动物替代主要有两个方面:动物检测替代和动物使用替代。第一,动物检测替代。在应用程序方面,使用体外检测的方式替代之前动物整体的检测方式,如组织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或使用数学模型等,积极提倡在科学研究或者实验室试验的过程中代替动物检测的方式。第二,在研究、檢查和授课中灵活运用代替动物的方式,来获得同样的目的。实验动物替代的层次可划分为不同等级:一是非生物替代,是指运用数理化和计算机等方式替代;二是发育程度低的动物替育高的动物,如使用昆虫等小型动物代替;三是减少型替代,减少对于实验动物的使用时间和次数;四是优化型替代,如果必须要使用动物来进行试验同时还没有其他的方法时,就需要优化实验过程,将动物从开始的运输到埋葬尸体结束的全部过程。 

1.3 动物实验替代法的准用程序 

想要使用一种新的实验方法,需要经过建立到审批的全过程。第一,替代法的建立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替代构架以及应用价值;第二,优化研究方法,可以很好地探测到实验物体内的生命体征;第三,进行多个实验验证,即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使用替代法的实用性、可靠性和重复性;第四,同行评价,独立评价替代方法的实用性、可靠性和重复性;第五,将新的实验方法上交国家审核,按照相关的规定审核,通过后才可以使用。 

1.4 替代法的必要性 

对于动物的替代研究,在社会中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第一,动物替代法满足人道伦理的发展需要;第二,大大减少了实验过程中动物的经费;第三,使医学实验授课向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第四,将实验变得更加合理,还能与人类疾病相接近,避免实验动物的不确定性,促进医学研究的发展。 

2 国外动物替代研究起源和发展现状 

2.1 国外动物替代研究发起源 

国外的动物替代源自于英国,并最早提出三R原则,当时被认为这个领域的代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英国的基金协会在传播3R原则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2013年,英国首个教育和研究合作组启动,呼吁科学家们一起寻找动物替代法,为了能够符合常理和治疗措施等的实验方法,这件事情被医学界视为重要的里程碑。 

2.2 机构建立 

全球的替代研究组织多位于英国、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地区。根据毒性测试非动物方法网站ALTTOX的更新消息,截至2015年,欧洲替代研究机构一共有47个[2],主要分布于英国、德国、荷兰、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多个国家。美国的替代研究机构有24个,亚太地区和南美等国家动物替代机构位于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日本、韩国。 

2.3 人性化的替代 

欧洲的人性化教育网络建立于1988年,在2000年变更成国际人性化教育网络,提倡爱护广大人士,在生物科学、医学兽医教育学中对于动物使用替代的方法。美国的国家反活体解剖学会一直致力于建设爱护生命,尊重世界,禁止科学界滥用动物的实验。 

2.4 出台相关的法律 

2007年欧盟对于化学品实施了监管系统,名为《化学品的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简称REACH法规。其宗旨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安全,研制无毒无害化合物的创新能力,增加化学品的使用透明度,促进非动物实验,追求可续发展的要求。欧盟是第一个禁止化妆品动物实验的地区,随后巴西等国家也借鉴欧盟的法律制定了相关的法律。 

3 我国动物替代研究现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找,在知网中搜索有关研究的信息,并结合相关的法律、医学方面的教育和替代研究方法的文献,对其急性定性描述概括。对于替代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毒理学检测、化妆品毒性检测、眼刺激实验替代方法;动物模型的替代,和体外实验替代动物的整体实验;药物反应和动物实验授课等。 

广州在2010年成立了中国替代方法研究评价中心,并建设了网站,为中国的替代法技术和研究信息的传递提供良好的交流桥梁,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第一,宣传、普及、分享、推广3R理念和动物替代方法;第二,对于科学家的实验起到间接的帮助作用;第三,网上咨询有关动物替代的内容;第四,推广3R原则,让大众了解和认可3R技术,对于体外实验方法的交流和研讨;第五,使得国内外的各医学动物替代研究所可以良好地交流和沟通,还能从中吸取经验和技术。2007年,北京实验动物学会建立了实验动物替代法研究会,同时还设立了杂志栏,为人们介绍外国实验室的3R研究技术和在各种学术中的灵活使用。 

4 结语 

动物替代的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关于一些细胞等相关的研究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进行,之前的活体动物研究现如今都可以使用体外的方法试验。我国的一些实验室和相关的研发人员在生物制药和研发等实验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和发达国家相比,研究的内容相当有限,这种替代方法仍处于逐渐摸索的阶段,在各个方面都有些落后于发达国家。 

为了发展我国的替代方法,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组织或者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还要成立医学动物替代法的研究机构,方便各方信息的传递。同时还要鼓励动物替代实验的方法的讨论和教育,建立相关的动物替代实验课程视频和书籍等,但是要保证医学生的替代解剖课的权利,推广使用非动物的实验法,使我国的科学研究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为人类、动物和大自然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卫茂玲.医学动物替代研究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2):304-307. 

实验动物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 中医药院校 教学改革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的综合性新兴学科,它融合了生物学、医学、兽医学、遗传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同时它的发展又推动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中医药学的发展,对科学研究尤其是生命科学研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逐步步入了高等医学院校的课堂,是中医药院校多数专业研究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也是部分中医、中药、药学、生物工程、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1]。我院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开设这门课程也有近十年的历史,这对于我院普及实验动物学的有关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教师队伍的不专业(多为实验动物中心的工作人员或病理、生理教研室的教师),加之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不统一、考核办法的过时以及该课程是选修课的缘故,使得教学效果不好,流于形式化,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2]。为此,笔者在实验动物教学实践中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与考试考核办法,在我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及中医、中药、药学等本科班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指导思想

在以前的实验动物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基本上以讲授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理论为主,忽视了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完后即进行理论考试,与当时开设这门课程主要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初衷不符。因为实验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单纯讲授理论对于以往很少接触实验动物的学生来说,往往非常抽象,效果也不好。因此,在实验动物学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指导思想,改过去的以理论学习为主为现在的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重点,改过去仅重视课堂学习为现在还重视实践操作,采用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实验动物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进入实验室和走上社会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这个中心,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适当减少理论课时数,增加实验课时数,使实验课时占到总课时的40%左右。同时丰富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不单纯停留在实验动物的捉拿、保定、麻醉、采血、给药等基本操作上,而是把科学设计实验、选择合适动物复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进行相关的中医药实验等综合项目放在学生的实验课上,确保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2 丰富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新的教学模式

实验动物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符合各种实验要求的实验动物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符合要求的实验动物合理地设计、开展动物实验并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对于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未来大多是实验动物的使用者。因此,对如何培养标准的实验动物的内容可略讲,而对如何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实验的内容要详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有所侧重。对研究生来说,重点要讲授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动物模型的复制技术、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因素及其控制、相关的动物实验方法、最新的法规和动物实验的进展,增加学生实验动手的机会,提高实验课程的深度和难度;对本科生来说,重点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讲述实验动物学的新技术、新进展(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基因敲除技术)、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等。坚持以基础知识为根本,侧重相关知识、前沿知识的原则,通过对实验动物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实验动物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其历史、现状、前沿等方面的知识有整体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除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外,还采用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等[3],以提高教学效果。

2.1 演示法实验动物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信息化的今天,实验动物学课堂教学就不能再停留在单纯的黑板加粉笔上,而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不然的话会造成教师努力讲,学生认真听,但收效不大的现象,为此,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不能一味地采用讲授、描述等传统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还应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本文由--收集整理,如投影、幻灯、多媒体课件等,把要讲的内容形象化,视、听并用,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又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介绍实验小鼠的常用品种、品系时,可以将km小鼠、dba小鼠、c57bl/6小鼠、615小鼠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并结合图片介绍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及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加深对不同品种、品系小鼠的认识,改变过去认为实验小鼠就只有单纯白色,而没有黑色、野生色、灰色等的错误观念;再如介绍该学科较前沿的转基因和克隆技术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嵌合体小鼠、绿色荧光小鼠、移植技术使身上能长出人耳朵的裸鼠及动物无性繁殖(即克隆)的动物,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2.2 参观法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是实验动物学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但在讲授屏障环境时,涉及到屏障环境的温、湿度调节系统、通风净化系统、消毒隔离系统以及屏障环境系统内要做到人流、物流、动物流“三流”分开时,在课堂上讲,教师往往难以讲清楚,学生也难以听懂。如能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实地参观并讲解,那么效果将十分好。屏障系统除感染性实验室以外,一般多为正压,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进入实验室时开启每一扇门迎面吹来的气流就可以切身感受到屏障环境内不同区域存在着的压差;通过实地参观,可以更好地理解屏障环境要进行人、物及动物分流的重要性,了解消毒隔离系统的操作规程。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进入实验室工作掌握第一手感性资料。

2.3 实验法在实验动物学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以学生为主体,自己仅充当指导与协作者,让学生多动手、动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知难而进的勇气。让其独立完成实验的各个步骤,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对于诸如捉拿、保定、麻醉、采血、给药等基本操作技术,在进行示范之后,要让学生亲手操作,对于学生因将动物抓得太紧引起动物窒息死亡和灌胃灌到气管里导致动物死亡等

的错误操作要及时予以纠正;对于不同动物为何要采取某种采血和给药的方式。如小鼠采血为什么多采用尾静脉和摘眼球采血而不用心脏采血,主要原因是因为动物小,心率太快,无法进行心脏采血,让学生在实践中找答案。这样在教师指导下,既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技术,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又能对一些实验方法有更深的了解。

当然,实验动物学教学除了以上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讨论或问题式教学方法。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师生双向交流、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积极营造“平等、和谐、求知、创新”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4]。如对某抗肿瘤药物的实验研究可以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动物(如裸鼠)而不选择别的动物,同时还可以对造模接种的部位、给药的方式及药效的评价等进行探讨,让学生对抗肿瘤实验研究从实验设计开始到实验结束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加强考试考核改革,培养“高分高能型”的科技人才

多年来,在我国人才培养中经常会出现学习成绩很好,毕业后工作能力一般的所谓“高分低能型”人才现象,造成这种“高分低能”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试考核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的结果。本文由--收集整理,对于实验动物学教学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是否对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能否应用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否熟练地开展有关动物实验,能否对动物实验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科学的处理,既能反映学生“学”的效果,也能反映教师“教”的水平。以前多是通过理论考试,根据学生的分数来评定学生“学”的效果和教师“教”的水平。不可否认,这样的评价方法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但对像实验动物学这样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培养“高分高能”人才,在本学科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加强了考核办法的改革,对理论考试的基本概念部分可通过问答、思考、判断题等形式考查;对综合应用部分可提出某个科研设想,由学生自行设计,并根据其设计方案评分,同时加强实践基本操作考核,将实验成绩单列,并将实践动手能力考核成绩提高到该门课程总成绩的40%。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尽管在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存在许多亟待探索和解决的课题,如本课程内容及相关基础课(生理、病理、药理实验课)合并的改革;编写全国中医药院校统一的教科书;建立专业化的实验动物学教学队伍;开设教师进修培训基地,加强实验动物学科建设等。我们期望中医药实验动物教学工作能够得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广大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邹移海,黄 翔,连至诚,等.中医实验动物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11.

[2]黄文华,张灯成.与大学生探讨实验动物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4):243.

实验动物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生物工程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综合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高新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结合极为密切,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医药产业开辟了新的领域。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生物工程人才,必须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在10余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优化生物工程专业课实验教学内容

生物工程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工程基本实验、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和自主创新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生物工程基本实验包括生物化学、生物药品分析、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现整合成生物工程基本实验。避免开设重复的实验项目,如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中都开设了菌种的画线分离单菌落,现只开设一次;将同一实验技术实验项目系统开出,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该项技术。如使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含量系列实验项目,包括直接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和胰酶中胰蛋白活性的测定等。将发酵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细胞工程整合成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减少实验方法相近,使用仪器和设备相同的重复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自主创新性实验的课时。并将零碎的实验课时整合成整块时间段,比如用2—3天的时间来完成的基因工程的实验,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上、下游的整个生物技术。增设自主性、创新性实验内容,并将教师成熟的科研成果经过精选编入综合实验,将最新最前沿的实验技术融入教学实验,开拓学生眼界。本科生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开放性项目的形式,自主设计实验项目,独立完成实验课题的操作,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1.采用多谋体来促进基本实验的教学。生物工程实验内容抽象,传统的板书和口授式教学模式,难以表达枯燥难懂的实验内容。采用多媒体技术,可生动模拟并演示实验原理、方法,再配以老师的示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如采用Flas的形式来演示PCR实验原理,能形象生动地让学生学习理解这项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还能更好地展示生物工程的前沿知识或应用领域的热点问题,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使学生了解学科的新进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2.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综合实验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方法是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习者在设问和释问过程中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探索了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如试管苗的生根与炼苗,实验课前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预习实验指导,创设针对该实验问题提出的情境,针对实验方法、方案展开思考和讨论,并提出问题,如培养基选择、消毒试剂种类、关键步骤等,在实验过程中和实验完成后,根据实验结果思考讨论,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力。3.采用网络互动平台和开放性教学促进自主创新性实验实施。网络互动平台是促进师生之间多维互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将实验教学与在线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成为一个互动的连续的即时反馈的动态过程,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和深度学习。在自主创新性实验项目中,学生独立完成科研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撰写论文等环节。将网络互动平台教学方法应用于生物工程专业的自主创新实验项目中,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通过网络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将实验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站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实现实验前后师生的互动交流讨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方法主要针对大学生开放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核心的阶梯式培养体系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申请部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学有余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安排课余时间的实验内容,培养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最优化利用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开放性实验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三、实验教学考核方法

改革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旧的考核方法,改革后的考核方法为本时成绩和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考核中除了考勤外,还重点考核实验前实验指导的预习、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情况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合理性与创新性,实验中实验规范操作和实验数据记录,实验后实验汇报与讨论、实验报告等部分。考试部分包括基本实验技术操作考试和卷面考试。基本实验技术操作考试考查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的熟练程度。卷面考试的内容为实验项目中实验原理、实验数据、实验步骤与过程、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方案制定,考查学生的实验理论基础是否扎实、是否独立完成与认真分析实验结果等。在多尺度的考核方式下,学生提高了在实验准备和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新的考核方法能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随着生物制药行业的飞速发展,生物医药已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为了提高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的方法,改革考核方法等实验教学的相关环节,是十分必要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路程还很长,我们还要积极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庆收,秦加阳,武小清,等.关于地方院校生物制药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9):21-23.

[2]徐佳,朱金华.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5):190-191.

[3]薛辉,邹纯朴,陈正,等.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内经选读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9(1):4-7.

[4]李天盺,周北海,宋存义,等.以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的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98(4):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