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范文精选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疾控机构;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控质量;职业安全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众对于医疗卫生及疾控工作越来越重视,导致疾控中心工作压力逐渐加大,这既是对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挑战,也是其提升职业核心能力、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良好契机。在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经常与危险微生物标本接触,如传染病患者体液或脱落细胞标本,被污染的器械等,职业暴露风险较高,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生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1,2]。本文就疾控中心及微生物实验室制度、工作流程及实验室清洁消毒、工作人员培训方面浅述如下。

1疾控中心及微生物实验室制度

1.1由于微生物实验室接触危险标本次数较多,因此建立并完善生物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及必要的,这就需要疾控中心以及微生物实验室建立并完善各种制度,不仅能够满足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及管理需求,对于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涵盖微生物实验室,还包括其他实验室,以及不同实验室间协作制度。

1.2微生物实验室是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地点,因此加强并完善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有助于规避实验室工作人员受到生物危害风险,目前多建议从以下角度完善制度:①建立并划分实验室污染区、过渡区及洁净区,严格控制不同区域人员、项目及样本的准入制度。②规定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③规定污染样本、未污染样本需分别通过不同渠道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同时针对不同污染等级的区域划分问题,制定严格的检测及废弃物收集、处理制度,并且规定了奖惩制度。④严格规定了监督、反馈、紧急事件上报制度及检查制度[3]。

2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流程及实验室清洁消毒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流程主要从以下方面完成生物安全管理:①严格规定不同微生物样本检测流程,并规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及奖惩制度。②工作人员需定期注射疫苗,从而保证个人安全。③进入实验室前换好工作服、鞋套或平跟鞋,戴好一次性手套,如有必要需佩戴防护眼镜;禁止在工作场所穿任何漏脚趾的鞋、拖鞋、凉鞋以及其他能露出表面织物的鞋。④进出实验室,需在感应水龙头下使用肥皂洗手,避免将外界污染带入实验室内,或减少外界对实验室环境的影响。⑤在采集生物标本时,应做好生物防护工作,加强自身及被采集标本者的生物安全,比如穿戴好防护服,避免出现个人侥幸心理,采集生物标本后应进行完全封闭,减少实验室工作人员与采集样本接触次数及风险,使用生物安全柜,降低感染风险[4]。微生物实验室应遵守以下几点保证清洁及消毒效果:①建立安全防护意识,避免侥幸心理。②对不同物表消毒方法、执行标准也有所不同,而且建议通过紫外线或臭氧等方式消毒微生物实验室室内空气、公共区域物表;消毒物品或物表要彻底消毒,尽量不留死角。③在微生物实验室内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如锐器伤、标本污染工作人员体表或血液,应立即停止工作,并立即用肥皂清洗后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伤口,挤压局部伤口确认流出鲜血后,再次清洁伤口,并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并保证其来自正规厂家,从而确保医疗器械质量。④实验室需储备足够多的消毒剂,以备不时之需[5]。

3实验室工作人员培训

应积极开展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全方面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建立微生物安全防护观念,能够自觉严格遵守微生物实验室相关制度,同时保障相关文件、信息登记详细、完备。实验室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能够熟悉并了解生物安全管理概念、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暴露防控措施、应急处理方法及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方法,并了解传染性疾病相关医学知识,以及实验室内诸多器械、仪器及试剂的操作方法、工作原理及定期保养维护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晓能,邓育芳.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9):3683-3684.

[2]陈卫国,张双凤,方春福,等.浙江省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12):90-91、94.

[3]李建琼.浅谈县级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12):90-91、94.

[4]陈莉,唐小兰,李竹天,等.广西疾控中心生物安全柜防护性能检测与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5):585-586.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范文第2篇

中医院校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接受的教育多是理论性的、传授性的,真正走进实验室完成科研项目的机会非常少,毕业实习的内容多是涉及临床的,对实验室的相关工作缺乏概念性的认识,到了研究生阶段,只有涉及毕业课题的开展时才发现对科研实验室知之甚少,对论文涉及的基本技术和仪器设备一无所知,仅有的一点经验都是在本科阶段的实验课中获得的。然而在本科阶段,学生接触的实验内容多是验证性的,步骤和涉及的仪器较简单,而研究生阶段的实验是探索性的,通常需要借助于先进的仪器,结果也具有不确定性,如果缺乏相关的知识,就会举步维艰,实验结果杂乱无章。此外,医学领域的科研常常涉及生物材料,如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如果对这些实验室安全知识一无所知,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无疑会对自身和他人造成巨大的伤害。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目前在许多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阶段并没有真正开设针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取而代之的做法是对有需要进行实验室研究的人员进行简单的培训,或者是“传、帮、带”,由自己的师兄师姐将实验室相关技术传授给师弟师妹,这种做法明显是不可取的。

2中医院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改进措施

2.1开设实验室教育的相关课程

针对研究生一年级的课程进行调整和补充,对部分专业,如中医学、中药学、药理学等常常涉及实验室研究的专业开设《实验动物学与动物实验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分子生物实验技术》等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修相关的课程,储备丰富的理论知识。

3.2严格实验室的准入制度

新进实验室的人员(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开始正式实验之前必须经由专职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生物安全培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内容,可采用授课和实际操作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环境、了解仪器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对接触的化学药品或生物材料充分了解,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处理方式。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

3.3加强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培训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实验室每天产生的大量的废弃物,其种类繁多,主要可包括化学品、药品、生物材料、耗材类等等,实验室管理人员应针对如何妥善的处理这些废弃物开展专项培训,如化学品注意酸碱中和、混悬沉淀等处理;剧毒或致癌的化学试剂和药品要分类弃置,不能直接排入环境中;生物材料如动物尸体、器官、血液标本须使用专用医疗废弃物包装袋,由专业的医疗垃圾处理机构进行处理,并对相关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耗材类如注射器、一次性手套、口罩、吸头、离心管等塑料制品应使用特制的耐高压容器收集,定期由实验室统一处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在这个环节出问题的几率最高,实际操作起来步骤烦琐,学生乱丢乱放,不按照规定处理废弃物的现象严重,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并劝阻、教育。

3.4教育宣传针对涉及全校的安全管理

注意事项,如安全用电、安全用水、防火防盗、灭火器的使用、火灾应急处理、水管爆裂处理等可以通过定期举行讲座、校园多媒体播放教学片的方式来进行;对于近期频发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学院应开展全校师生的自救演习,以保证学院师生的安全。

4结语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化学;安全准入;分级管理。

0引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室作为化学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研基地,成为了化学教育的核心[1]。同时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高校仍存在或多或少的实验室的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一些实验室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由于化学药品实验室的专业特殊性,易燃、易爆、腐蚀性、有毒物质和贵重设备等相对集中,安全管理任务尤为艰巨。一旦发生事故,很可能损害国家财产,甚至危及师生生命健康。因此,围绕“预防、管理、监督”三项核心要求,建立一套化学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建立适合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安全保障体系。

1.1实验室基本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以预防为首要目标,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及相关文件,使每一项操作都有章可循,如: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记录、安全培训、紧急预案细则等;二是落实安全责任制,每间实验室指定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并在门上张贴姓名和联系方式,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提高预防警示效果,加强管理。

1.2以安全准入制度为依据的管理构架

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安全管理防范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重视安全教育,建立有效的安全教育平台,建立学生安全准入概念[2]。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不足,专业课学习涉及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有限,不足以使学生形成健全的知识体系和安全意识。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对安全问题具有盲目性。实验前的安全培训往往比较仓促,短时间内了解实验室安全细节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办法,该办法适用于所有拟进入实验室的师生和外来人员,在熟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了解欲进入实验室的安全状况、掌握相关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具备相应安全防护技能后,方可进实验室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实验室安全准入资格的获取分为以下5个环节:

(1)学生自学《学生实验手册》。

(2)参加学院安排的各种集中教育培训。

(3)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上的在线学习和练习。学习培训的内容包括:国家和地方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涉及通识、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气、辐射、消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验室安全专项知识。实验室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实验室急救知识与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等。

(4)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上的在线考试并成绩合格(90分及以上为合格)。

(5)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完成以上五个环节的学习考核之后,可获得相应实验室的准入资格,方可进入实验室。学校的各级单位也要对实验室安全准入管理进行职责分工,例如: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建立与监督执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宣传和指导、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学院负责补充与完善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试题库、形成系统全面的教育培训内容、建立培训体系,对师生开展具有各自专业特点的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师生参加实验室安全在线学习和考核、组织签订安全承诺责任书、核实准入资格、开设有助于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实验室安全选修课、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习等。老师应在实验前对精密仪器进行使用培训,以避免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设备故障和操作风险,强调试剂使用安全、安全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等。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对进入实验室人员进行准入资格检查,严禁无准入资格人员进入实验室,同时在实验室配备专用的防护柜,放置手套、呼吸器、医用酒精、纱布、创可贴、5%硼酸等安全防护用品,为避免实验过程中试剂溅入学生眼睛,实验室应安装喷淋系统和洗眼设备,确保灭火器、沙子等消防器材、通风柜、新风系统等安全设施齐全有效。

1.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管理是制度的标的,监督是制度有效地保障。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实验室安全保障措施才能管理有效,运行可靠。为此成立由教学院长、实验中心主任、教授组成的督导委员会。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应包括卫生状况、基础设施管理、危化品的储存和使用、试剂和设备使用等。定期对各实验室的状况进行评估,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评估结果之一。监督机制是监督师生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一种可实施的安全管理措施,使师生有足够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程。可以根据实验室使用或存放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将实验室安全风险级别划分为一级(高危险等级)、二级(中危险等级)和三级(低危险等级)。同时将危险等级标注在每间实验室门口的安全标识牌中显眼的地方,这样有助于老师和学生对实验室的危险程度有更直观的认识,引起师生的重视,也便于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

1.3.1实验室安全等级的划分依据

(1)一级危险源实验室。涉及以下一类或多类的实验室,划分为一级危险源实验室。①化学类:剧毒、第一类易制毒、易制爆、麻醉性化学品、强酸强碱药品、涉及高温的实验室;化学药品库、化学废弃物中转站等。②微生物:涉及病原体微生物或毒害生物制剂等危害性生物因子的实验室。③辐射类:涉及Ⅴ类以上放射源、Ⅲ类以上射线装置及辐射装置等的实验室。④安全事故概率高,易造成严重财产损失、伤残、生命事故的实验室。

(2)二级危险源实验室。涉及以下一类或多类的实验室,我们划分为二级危险源实验室。①化学类:使用第二、三类易制毒化学品、常规化学品的实验室。②辐射类:使用国家豁免类放射源、射线装置的实验室。③生物类:使用常规实验室动物、植物、生物制剂等的实验室。④特种设备类:使用压力容器、非有毒或易燃易爆气体钢瓶的实验室。⑤电气类:使用24h不断电设备和不间断电源、大型仪器设备、常规加热设备的实验室。

(3)三级危险源实验室。仅涉及水、电、气安全隐患的实验室,划分为三级危险源实验室。

1.3.2不同实验室安全等级的检查频次

针对不同危险等级的实验室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及检查频次,危险等级越高,检查频次越多:一级危险源实验室,实验室安全自查每月不少于8次,学院安全检查每学期不少于5次,学校安全巡查每学期不少于2次;二级危险源实验室,实验室安全自查每月不少于6次,学院安全检查每学期不少于2次,学校安全巡查每学期不少于1次;三级危险源实验室,实验室安全自查每月不少于4次,学院安全检查每学期不少于2次,学校安全巡查每学期不少于1次。安全检查形成记录并建立安全工作档案。对检查中大的安全隐患建立安全隐患台账,逐项整改,消除隐患。

2现行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的不足

2.1缺乏有效的安全评价机制

实验室目前还没有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评价机制。由于缺乏严格的奖惩措施,经常出现试剂仪表使用不规范、气瓶摆放错误等不规范情况,需要通过定期检查来评估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将检查结果与实验室管理人员绩效相结合,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不合格的给予惩罚,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2化学品管理不完善

化学品管理可分为四个阶段:采购、储存、使用和废物处理。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问题。购买阶段:按照规定,实验室使用的化学药品应当从有资质的生产厂家购买。然而,一些老师或学生单独联系经销商购买试剂,这会带来一些不合格化学品的风险。储存阶段:在储存阶段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有能力的实验室试剂管理员很少。其次,有些试剂长期闲置在角落里,最后过期,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带来了安全隐患。使用阶段:有时使用后不能将剩余试剂及时归还化学试剂库,在其他同学不了解该试剂的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废物处理阶段:固体废物回收费用高,对实验室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废物回收和处理没有及时进行。

3结语

化学实验室安全保障措施需要不断完善,在实验室安全保障的防范体系、试剂设备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和监督机制等方面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预防、管理、监督是化学实验室安全保障措施的三项要点,是制度的核心。其中,预防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把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保证了师生在实验和科研中的安全。精细化管理是系统的关键,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实验室硬件设施和试剂管理,可以降低安全隐患,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通过建立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效率。

参考文献:

[1]严峰,王兵,许世超,等.本科生化学创新实验室建设探索[J].科学时代,2014(21):333-334.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范文第4篇

摘要:微生物教学实验室是高校本科实验教学的主要阵地,而微生物教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却日趋严重。基于微生物教学实验室的特点,通过分析微生物教学实验室的师生安全意识、实验材料、危险化学品及安全设施等现状,从制度、安全意识及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教学;安全管理

微生物实验是多数高校所开设的本科基础实验课程,涉及医学、环境、食品、农林等多个专业的学生。由于学生掌握的实验安全知识较少、安全意识薄弱,加上微生物实验材料的特殊性,因此,微生物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如何做好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挑战[1]。本文通过分析微生物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微生物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

1微生物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意识薄弱目前很多高校把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却对本科实验室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例如,安全方面投入经费较少、安全教育宣传不深入、安全设施不规范、消防配套设施不足等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实验人员及实验指导教师对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认识不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学生多数未接受实验室安全类培训,对微生物教学实验室安全认识不足,认为微生物教学实验室是无致病性或者致病性不强的教学场所[3]。在实验开始前,实验指导教师只是简单介绍注意事项,造成学生对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到位,缺少自我安全防护意识。例如,有的学生在实验室用餐饮水,在实验过程中嬉戏打闹;实验台面物品摆放混乱,实验仪器和试剂胡乱摆放;实验过程中及实验结束后,随意将废弃物倒入水池。这些都留下许多安全隐患,增加了实验室安全管理难度。

1.2病原菌存在污染及人员感染风险高校微生物实验教学与其他科目的实验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对象是病原菌。病原菌菌株在接种、培养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异,由非致病菌转变为致病菌。在这种情况下,身体上有伤口暴露在外,感染风险系数就成倍增加。实验教学中常用细菌真菌类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曲霉等,在菌种保存和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无菌操作不规范,可能会造成人体感染。例如,在“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中,大肠杆菌可能会引起腹泻、泌尿系统等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则会使人出现呕吐、发热、腹泻等不适症状。在实验过程中及实验结束后,如果实验操作人员没有对实验材料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就可能威胁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对环境也会产生污染。

1.3危险化学试剂使用管理不规范如果危险化学试剂药品的存放、使用及防护措施不严格,就会对师生健康、学习环境造成危害,甚至还会危害社会[4]。在高校微生物本科实验的常用药品中,部分化学试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包括强酸强碱类、易燃易爆类及有毒化学试剂。例如,在“微生物的酒精发酵”实验中常用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果该试剂洒落实验桌面上没有被及时清理,下一位使用者无意接触到,极易造成皮肤灼伤;微生物教学实验室常使用酒精灯及消毒用酒精,由于酒精易燃,容易引发事故。究其原因,各类安全事故多是由于学生对这些常用药品没有足够重视,对药品使用及注意事项不清楚、不了解,才造成不良后果。

1.4高危实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微生物实验设备的危险性在于高温高压、辐射类等。例如,在实验中常用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实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压力失控而爆炸,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后果不堪设想。高温设备如干燥箱,在使用过程中,若温度设置为上限温度且长时间使用,易引起火灾,特别是“超期服役”的设备。超净工作台是微生物实验进行无菌操作的主要设备,在每次实验之前,都要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在紫外灯照射下进行实验或者眼睛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这都会引起皮肤红斑、起水泡等症状,甚至会造成眼睛角膜上皮脱落。

1.5实验设施与安全设备配套不足实验室安全设施和设备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一些高校微生物实验课常用设备超净工作台配备数量不足,难以维持正常的实验教学,致使实验时学生拥挤,很容易引发事故。当学生意外划伤或者试剂洒落灼伤时,需要配备相应的急救医药箱及时进行处理。另外,应急设施设备如烟雾报警器、洗眼器、紧急喷淋装置等,配备数量达不到要求,甚至没有配备。每层楼配备的消防设施数量不足,还有一些灭火器没有及时加压充粉;大型仪器的消防设施不完善或者不合理,实验室安全通道杂物堆积、通风不畅,因此,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常会措手不及,造成较大的混乱和损失[5]。

2高校微生物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2.1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由于微生物本科实验是面向多个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为保障实验正常有序进行,高校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监督办法,把实验室安全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开展。将实验室安全规定、实验守则、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置于教室醒目位置,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指导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规定及实验守则等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及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了由管理疏忽造成的实验室安全隐患,也为后续开展的实验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学校应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监督,学校应对实验室的安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求整改,整改完成后予以检查验收[6]。

2.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微生物教学实验室是本科生进行微生物实验的场所,实验项目较多且同时开课,参与学生年级不同且出入频繁,所用到的仪器和实验材料较多,再加上实验对象的特性,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是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基础,而科学的安全教育课程是保证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7-8]。因此,安全教育应该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技能。高校应将实验室安全知识、技术及相关管理教育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并将实验安全素养作为第一实验习惯来培养[9]同时,高校应针对师生员工进行安全宣传和培训,并鼓励和支持师生参加各类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以危险化学品、危险仪器事故事例、事故应急处置、消防安全及消防技能等为重点。同时,高校应提高实验室准入门槛,相关实验人员和学生只有通过安全准入考核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学习和工作。准入制度能大幅度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10]。

2.3完善菌种管理及使用菌种是微生物本科实验教学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实验材料,然而很多菌种是病原微生物,具有传染性,因此,如何确保菌种科学管理和安全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微生物教学实验室的菌种应由专人保管,分别放置于特定房间的特定冰箱并上锁,同时菌种出入要进行登记[11];实验人员及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佩戴口罩以免感染,实验后对双手进行严格消毒。同时,实验教师及管理人员应强调菌种的使用范围并进行监督,避免菌种的流失。在实验结束后,废弃的菌种和接菌后的培养基应统一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再进行下一步处理[12]。此外,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的环境。

2.4加强危险化学品和高危实验设备的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是造成高校公共安全事件的因素之一,因此管理人员应重视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保管。对于微生物本科实验常用的强酸强碱类、易燃易爆类及有毒类化学试剂,管理人员应将它们与实验室其他试剂分开,分类保存并做好出入库记录。在领用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领用人应登记危险化学品的领用目的及用量,全程应在监控可视范围内。另外,在使用之前,教师应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及相关注意事项做详细讲解;在使用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全程在场巡查,若有意外情况发生,应及时处理。微生物教学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设备有高压灭菌锅、高温烘箱、超净工作台、水浴锅等设备。这些设备在使用时均有一定的危险性,若使用不当则可能发生意外,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因此,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后才能独立使用设备。例如,对于压力容器-高压灭菌锅,学生须经由指导教师培训并熟练掌握压力锅具体操作流程后方可操作设备。此外,实验设备应配备使用记录本和维修记录单,定时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检修,以使设备处于最佳的使用状态。

2.5完善安全设施设备实验室安全设施设备是保证高校本科教学顺利开展的最基础的硬件设施,没有完善的设施设备,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就如同失去肥沃的土壤。因此,高校微生物实验室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超净工作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在有序而宽松的氛围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实验教学区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应急设施设备并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医药急救箱内应包括消毒酒精、棉签、剪刀、烧伤膏等常用的药品和器材。消防设施如灭火器应定时加压充粉,定期维修以保证在可使用范围内。另外,要求相关实验人员进行学习和演练,熟练掌握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3结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想抓好此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制,落实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设备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隐患,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发展。

作者:陈钢 吕春芳 贾然然 李海霞 邢国珍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安全管理探析2

1课程建设背景

高校实验室既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重要基地[1]。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土木类实验室涉及的安全知识非常广泛,缺乏系统、全面的讲授,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和掌握。另外,在实验中不常涉及的安全注意事项等也比较容易被忽略,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事业支持力度的加大,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各高校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相继开设了多种类型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例如,针对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薄弱及安全教育不足的问题,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一大批优秀高校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类课程,引入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系统,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等[2-6];清华大学自2004年首次开设实验室安全学课程后,运用“互联网+”教育的方法,学生通过在线观看,学习和掌握了实验安全知识和技能,该课程对于提高理工科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具有显著效果,促进了实验室和校园安全[7];青海大学对全校新生开设1学分的实验室安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危险化学品管理、仪器设备使用方法、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与急救、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理等[8]。调研发现,目前各高校开设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类课程通常为通识性的安全教育,且主要偏向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类实验室,而专门针对土木类实验室开设的安全教育课程相对较少。土木实验室除了具有其他类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问题外,也具有自身特点:首先,土木实验室涉及的仪器通常为土木大型精密设备,如高刚性岩石力学系统(见图1-a)、岩石直剪试验系统(见图1-b)等,这些设备操作相对复杂且需要团队协作完成相关试验内容;其次,土木实验室中也会涉及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如叉车、行车等。如果不了解这些大型仪器设备和特种设备的安全特点,操作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

2课程建设意义

浙江省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下设多个面向教师及研究生的科研实验室,如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尺寸效应实验室、高刚性岩石力学系统(MTS815)实验室、岩土水力学实验室、非饱和土三轴测试实验室、深部硐室结构模拟实验室、恒阻大变形锚索(杆)静力拉伸实验室、深部T-P耦合气体逸出实验室、岩体多场耦合效应实验室、高性能制冷型红外热成像系统实验室等。另外,面向本科生教学的土木教学实验室还有土木工程基础实验室、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实验室等。由于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在用途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安全防范特点和措施也不相同。目前,高校中重科研、轻安全的思想依然存在,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技能欠缺[9-10]。虽然各高校会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工作,但仅停留在例行检查、举办讲座等层面上,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11-12]。针对以上情况,为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和本校印发的《绍兴文理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绍兴文理学院师生安全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等文件精神,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结合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要求和土木实验室特点,开发土木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十分必要。在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之前,以“课堂讲授+线上慕课+专题讲座+线下实践”的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创新、深化实验室安全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室安全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13]。

3课程建设方案

3.1课程建设思路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将专业教育中蕴含的隐性思政元素显性化,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相结合,并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着重强化主流价值观的倡导与引领[14]。实验室安全教育属于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方面,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教育主体是相同的,教育内容是相关的,两者的教育目标都是为了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15]。本课程建设要结合课程思政的要求与方法,围绕课程设置、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开展建设研究。

3.2课程建设方法第一,将实验室安全教育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优化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改善实验室安全教育方法,强化教育者的大局意识和协同意识以及培养被教育者敬畏生命、科学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第二,对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力求发现一些共性的、规律性的经验,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充分挖掘案例的经验教训。对相关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情况与创新教育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相关经验,进而制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第三,针对土木实验室实际,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提高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强化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注重引入“课堂讲授+线上慕课+专题讲座+线下实践”的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团队建设,组建优秀教学团队。

3.3课程建设阶段课程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为了给学生提供合理、有效、优质的课程学习资源,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课程建设可分为课程规划设计、课程组织实施、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实施改进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相关任务如图2所示。

3.4课程建设重难点第一,课程建设重点。一是分析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土木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目标,为土木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二是高校土木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的构建与解析,课程体系建设和具体步骤的分解,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为具体实践做客观指导;三是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分析土木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其他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区别与联系,结合高校土木实验室的独特性、专业性,制订合适的土木实验室安全教育要求标准和教育内容,研究建立“课堂讲授+线上慕课+专题讲座+线下实践”的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土木安全教育效果反馈与考核机制,强化教育效果。第二,课程建设难点。一是对高校土木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刻认识,如何对课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做出深层次反馈;二是由于土木实验室的特殊性,课程的组织形式及授课内容的精准把握需要更多研究分析;三是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校情的,符合广大受教育者支持的安全教育课程及配套保障机制,做到内容实用、考核全面、科学合理、准确可靠。

4结语

土木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主要围绕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是结合土木实验室特点介绍常见的实验室安全隐患及事故急救方法和火灾下的急救措施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基础设施与防护用品、实验室消防知识、水电安全、特种设备及土木类大型试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其安全常识和常见实验室事故应急与救援等内容。通过开设专门面向土木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课程,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土木实验室中水电、特种设备、大型试验设备等的使用方法、安全常识以及实验室中存在的常见安全隐患,使其学会和掌握触电等紧急安全事故下的急救方法、电气火灾下的逃生方法和消防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等,进一步加强师生在实验室中的安全防范意识,保障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作者:张贺 冯晓东 单位:绍兴文理学院 浙江省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安全管理探析3

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高校思政教育和食品安全教育极具必要性。由黄现青、张坤朋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安全导论》一书,体现了以理论为依托、以易学为中心、以技术技能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是高校开展食品安全教学和教育的重要教材。

《食品安全导论》一书共包括七章内容。第一章以食品安全为对象,介绍其发展历史、概念、内涵、现状和展望,并分析食品安全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介绍引发食品安全的物理、化学、生物、食品本身、假冒伪劣与违法添加等因素。第三章分析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主要包括原料生产加工过程、储运与流通过程、新兴加工技术等。第四章阐述食品问题呈现的形态,包括食品价值丧失和影响身体健康。第五章以食品毒理学为出发点,重点介绍食品安全评价相关知识。第六章介绍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包括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食品安全管理等内容。第七章介绍国内外的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体系。高校思政教育与食品安全教育的融合不仅是拓展思政教育范围、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必然要求,二者融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既能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也能为我国食品市场创设安全环境。因此,探索高校思政教育与食品安全教育的融合之路是当前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强化组织引领,实现有效融合

第一,高校可以根据思政教育与食品安全教育两门学科的不同特点和相似之处,构建教学互动机制作为二者融合路径,使得两种有着一定差异的教育相互借鉴和吸收,从而推动二者的有效融合。例如,在思政教育中可以借鉴食品安全教育的案例教学法,丰富思政教育案例,在食品安全教育中重视道德教育,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通过构建教学互动机制,形成开放性教育体系,进一步推动二者融合发展。第二,高校要重视学校、家庭、社会合作育人等多元合作机制的构建,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形成共建、共育的育人模式,使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构建协同育人环境,推动两类教育的融合。例如,高校可以与食品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观食品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并开展思政教育,重视在每一个环节中塑造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从而实现教育融合的目的。此外,政府要逐渐完善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并强化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全面育人氛围,推动两类教育有效融合。

二、拓展教学内容,丰富融合内容

教学内容既是思政教育和食品安全教育融合的重要问题,也是主要途径,可以通过拓展教学内容推动二者融合。第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思政教育中可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引入食品安全问题对于国家形象的影响,从而吸引学生关注食品问题,自觉维护食品安全;同理,在食品安全教育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认真学习食品安全知识,为食品安全提供专业人才。第二,开展诚信教育。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大多与商家诚信意识不足有关,在食品安全教育中可以借此融入思政教育,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和道德品质。三、优化教学模式,创新融合途径第一,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借助网络教学可以促进二者融合。例如,在思政教育中通过网络能够快速选取丰富的食品安全问题案例,深化思政教育内涵,推动两类教育的融合。第二,可以通过实践途径促进二者融合。高校可以组织食品安全问题的辩论赛及其相关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奖励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在各类活动中要重视适当引导学生思想建设并开展思政教育,或者借助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社会责任。

四、强化教师队伍,提高融合能力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范文第5篇

远程教育是为克服传统的面对面教育模式的某些不足(招生人数有限、教育方法不灵活、教育资金浪费等)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最初的远程教育是函授教育;此后出现了由广播电台传播信息的广播大学;当电视普及以后,电视大学应运而生.在上述三种远程教育方法中,以电视大学的教学方式最优.不仅能听到声音,而且可以看到图像.我国从1978年开通了电视大学至今,已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接受了这种教育.但是,电视大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也有其不足.首先,这种方式不灵活、不方便,授课须定点定时.其次,教学内容有局限性,文科专业(外语、财会、管理等)和部分理科专业(数学等)适于电视大学.以实验为不可或缺的某些专业(多数工科专业、部分理科专业)在电视大学中不能充分实现或根本无法实现.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教育多媒体系统,它能够交互地同时处理、传输、管理文本、图形、图像、语言、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电视大学的某些不足,但仍不能实现实验操作.网上虚拟实验室的出现,使远程教育更趋完善,为教育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不足20年时间里,因特网在全球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上覆盖面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作为远程教育的关键———教学信息的传递,因特网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虚拟实验室正是建立在以因特网为信息载体的基础上,它的产生向人们展示了信息时代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和科学研究方式[1].

二、虚拟实验室是今后高层次远程教育的发展主流

函授、广播、电视等远程教育模式的所有功能,在因特网上均能轻易实现.只要建立一个教育网站,用户就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访问教育网站就能够接受到远程教育.但仅限于此还不能充分体现出因特网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基于因特网的虚拟实验室的出现,将远程教育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上.虚拟实验室(VirtualLaboratory)概念,是由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ofVirginia)的威廉•沃尔夫(WilliamWolf)教授于1989年首先提出的,它描述了一个计算机网络化的虚拟实验室环境,致力于构筑一个综合不同工具和技术的信息化、网络化的集成环境.在这个环境里,用户可以非常有效地利用世界上分布的各种数据、信息、仪器设备及人力等资源[2].

虚拟实验室提出的初衷是为了方便科学研究工作,科研人员在远程即可从事研究工作:使用仪器设备、共享数据资源、交流信息等.虚拟实验室实质上是一个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在该系统中,配置有遥控、遥测能力的网络化研究设备和数据采集平台,有支持协作活动的各种工具,建有可以支持数据共享的数字式图书馆.加入到因特网的虚拟实验室可视为建立了一个可以演示、操纵、控制实验的特殊网站.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从任何地点访问虚拟实验室网站.它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伸缩性和适应性.不同的学科专业的虚拟实验室有各自的特点.但无论是哪个学科专业的虚拟实验室都是由各自的虚拟仪器(VirtualInstrumentation)组成的.虚拟仪器是指通过应用程序将计算机与功能化硬件结合起来,用户通过友好的图形界面来操作计算机,从而完成了对被测对象的数据采集、分析、判断、显示和数据存储等.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相比,有其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点是:虚拟仪器同样具有三大功能,即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结果显示.虚拟仪器以透明的方式把计算机资源和仪器硬件的测控能力结合起来,实现仪器的功能运作.

与传统仪器不同的是:在给定计算机运算能力和必要的仪器硬件以后,构造和使用虚拟仪器的关键技术在于软件,“软件即仪器”.应用软件程序将可选硬件(如GPIB、VXI、RS-232、DAQ等)和可重复使用源码库函数等软件结合起来实现模块间的通信、定时与触发,源码库函数为用户构造自己的虚拟仪器系统提供了基本的软件模块[3].当用户的学习目的或测试要求改变时,可以方便地由用户自行增减硬软件模块或重新配置系统以满足测试要求.综上所述,虚拟仪器是由用户自己定义、自由组合的计算机平台、硬件、软件以及完成系统功能的必需附件组成的.虚拟仪器的这个特点是功能固定、彼此分离的传统仪器所不具备的.在虚拟实验室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一般都具有可编程接口(例如GPIB接口等),终端的PC机通过GPIB接口和总线发送命令字符串控制仪器,也可通过GPIB接口和总线从仪器端获得结果信息.为了实现通过计算机对可编程仪器的控制,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In-struments,简称NI)开发了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LabVIEW(LaboratoryVirtualInstrumentEngineeringWork-bench).作为目前世界上惟一的编译型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提供了虚拟仪器的图形编程环境,把复杂、繁琐、费时的语言编程简化成用菜单或图标提示的方法选择功能或图形,只需连接各个功能或图形即可构成程序.LabVIEW除了具备其他语言所提供的常规函数功能外,还集成了大量生成图形界面的模板、丰富实用的数值分析、数字信号处理功能,以及多种硬件设备驱动功能,包括RS-232、GPIB、VXI、VISA、数据采集卡DAQ等.虚拟仪器的出现不仅是实验室的一场革命,同时也为远程教育注入了活力.基于因特网的虚拟实验室必将成为今后远程教育发展的推动力.

三、虚拟实验室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虚拟实验室概念的提出至今仅为十余年的时间,但因其诱人的应用前景,各国均在大力开发,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虚拟实验室在发达国家已十分普及.美国作为当今的科技强国,为继续保持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尤其重视信息技术的研究,并已将虚拟实验室列入其科研发展的战略规划.在1991年底,美国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顾问委员会所属的计算机与远程通信部组成了一个“全国(科学)合作实验室委员会”,其任务是调查科学家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协调科研合作关系,组织并实施具体的信息技术开发.此后,美国联邦政府投入资金在海洋学、天体物理学和分子生物学三大领域建造了各自的虚拟实验室作为示范工程,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美国一些政府部门,如能源部,正在制定计划将其所属的科研机构过渡到虚拟实验室环境中.目前,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正投身于构筑一个覆盖全美国的虚拟实验室的工作中来.作为首先提出虚拟实验室概念,并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强大财力的美国,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虚拟实验室的研究与开发,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处于领先地位.虚拟仪器系统及其图形编程语言已成为各大学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普及程度是相当广泛的.国外的一些大学已组建了远程虚拟实验室.德国的汉诺威大学建立了虚拟自动化实验室;西班牙大学电子系开发了电子仪器虚拟工作平台;意大利帕瓦多大学建立了远程虚拟教育实验室;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发了远程示波器实验和压力容器实验[4-7].

在国内,虚拟实验室的建设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初步建立了虚拟实验室.例如:清华大学利用虚拟仪器构建了汽车发动机检测系统;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工程测试实验室将其虚拟实验室成果在网上公开展示,供远程教育使用;四川联合大学基于虚拟仪器的设计思路,研制了“航空电台二线综合测试仪”,将8台仪器集成于一体,组成虚拟仪器系统;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州暨南大学等一批高校,也开发了一批新的虚拟仪器系统用于教学和科研[8-11].

四、虚拟实验室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前景

虚拟实验室具有传统实验室无法比拟的功能特点,决定了它在科研、教育(特别是远程教育)中的良好应用前景.1.功能特点虚拟实验室具有以下特点:(1)透明性虚拟实验室的所有数据库、硬件,甚至人员集成于一个系统,使用标准的统一命令来实现功能服务,这种透明的结构决定了虚拟实验室的透明特征.(2)资源共享性建立虚拟实验室的宗旨之一就是为了做到资源共享.为达到此目的,需要建立统一查询标准的电子图书馆、数据库、智能化检索系统、应用软件库等,用户可以共享数据、软件、硬件等相关资源.这个特性能够减少重复投资,大大节约投资成本.(3)互动操作性虚拟实验室一旦开放,即具有互动性,远程用户同样可以操作本地实验室,同时用户之间可以交流信息.

开放远程用户程序需要有一系列软硬件的支持,它们都是虚拟实验室的组成部分.(4)用户自主性用户可以制定自己使用的虚拟仪器的方式,允许用户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自己的数据、资料,用户具有充分的自主性.(5)扩展性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知识更新速度十分迅速,新型的、性能更优的仪器设备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因此,虚拟实验室的硬件必须随时更新,软件也要随时升级,服务功能也要随时增加,虚拟实验室必须具备性能升级、服务功能增加的特性.(6)安全性安全性是开放的、透明的、资源共享的合作环境所必需的保障条件.虚拟实验室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技术手段维护系统软件、硬件以及用户知识产权的安全.通常采用用户鉴别注册、权限验证技术,邮件、文献加密技术等手段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具有安全措施的虚拟实验室系统能够做到拒绝非法访问者进入虚拟实验室,也可以将合法访问者的不当操作及时中止[12].2.应用前景因特网上的虚拟实验室在远程教育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⑴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为远程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我国上网计算机已超过2000万台,而且还将以每年增加20%的速度增长.这个庞大的网络为虚拟实验室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⑵

虚拟实验室的性能优势与传统实验室相比,虚拟实验室性能更为优秀,组建虚拟实验室必须考虑到选用当今世界上性能优秀、仪器齐全的一流设备,这些设备并不是所有院校都能拥有的,而虚拟实验室却能够提供给用户使用一流的设备.甚至像电子显微镜、天文望远镜、逻辑分析仪、大型核装置等这些昂贵、难以接触到的仪器设备,用户也能够通过访问虚拟实验室来进行学习和使用.开发用于远程教育的虚拟实验室的重点放在电子、电工、机械、土木、环境等学科更为现实.而像天体物理、核物理、海洋、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虚拟实验室用于远程科研较为适宜.⑶虚拟实验室的低成本特点有利于其发展远程教育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某一学科的先进教学方法和卓越的实验条件可以为校内外的各学科广泛使用,从而可以节省许多基础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仪器设备重复引进的资金投入,有利于从整体上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水平.虚拟实验室在信息高速公路的运行,必然带来人们观念的更新和实验室革命.⑷教学方式灵活、方便基于因特网的虚拟实验室远程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的统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它能够灵活地提供给用户(学生)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用户(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程,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学生)的不同需要.这样,既可以普及知识,又能够提高、更新知识.此外,远程教育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用户(学生)只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便可以及时获得知识.⑸我国国情适合于发展网上远程教育我国人口众多,国民平均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科教兴国方针的指引下,国民中蕴藏着接受高层次教育和知识更新的迫切需求.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能够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有限.网上的远程教育可以满足人们渴望获得知识的要求,为因特网上虚拟实验室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五、虚拟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我国虽然与发达国家在虚拟实验室研究方面有一定差距,至今尚未建成大规模的可覆盖全国的实用的虚拟实验室,但是已有许多高校重视并致力于虚拟实验室的研究、开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了使我国虚拟实验室的建设赶上发达国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我国的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⑴虚拟实验室的建立必须有组织、有规划地进行虚拟实验室从其诞生起,就因其具有资源共享、多方合作、提供多种服务、信息交流等功能,而显示出它的公益性和社会化属性.因此,虚拟实验室是属于全社会的.借鉴国外的经验,它应由政府支持并由有关部门出面组织、统筹、规划和协调.

⑵认真做好虚拟实验室的需求调查工作理工科的大多数学科专业是可以建立虚拟实验室的,但是社会对它们需求程度却是差异甚大.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资金支持能力,不可能全部学科专业都建立虚拟实验室,只能是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下,选择社会需求迫切的学科专业优先建立.这就需要调查虚拟实验室的需求,根据需求程度,分出轻重缓急,进行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