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动物学总结

实验动物学总结

实验动物学总结

实验动物学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理念;实验教学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在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难度并不大,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完成实验的内容,但是在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机会亲自完成实验,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物理知识的讲解,很少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实验,主动探究物理知识。

这一现状导致学生在理解物理知识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障碍,在完成相关物理习题的时候缺少实践经验的支持,常常会对物理实验的内容产生理解偏差,这对于提高初中生物理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从长远的角度看,初中生缺少实践机会,开展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在物理课堂上,多数情况都是由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的演示,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会产生疲倦甚至是无聊的情绪,没有真正地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自主创新以及探究精神,导致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刻,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能力以及记忆的准确性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二、完善初中物理课的实验教学,真正地落实“动、记、悟”的教学理念

1.转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方式,利用课堂实验落实“动、记、悟”的教学理念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为了真正地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参与性,物理教师应当充分地尊重学生物理课堂的主体地位,不再仅仅在物理课堂上开展实验演示的教学方式,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开展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在物理实验亲自操作过程中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物理知识的应用,并能够在更深层次的角度领悟物理知识,从而有效地避免灌输式物理课堂教学方式的弊端,这样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度提高,物理学习能力提高,善于在生活现象的观察过程中总结出相应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电路的相关知识时,初中物理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对于电路知识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自行组织电路的连接,通过电源、电路、开关以及灯泡的不同组织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不同电路现象中表现出的物理知识,借此对于物理中电路题目的理解更深刻,在解答题目的时候更加的精准,尤其是在回答相关的电路实验的题目时,学生的答题难度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也就不断地提高。

2.在物理课堂的实验过程中完善实验教学的工具,强化实验展现的效果

初中物理教师在完善实验教学策略的时候应当注意增强实验演示的效果,在亲手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得到恰当实验工具的支持,以此来增强实验效果,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兴趣,强化对于物理实验的参与度,在完备的物理实验教学工具的辅助下,初中生物理实验的操作思路得到了更好的辅助,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知以及操作,有效地减少了物理实验操作所消耗的时间,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发现自身物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纠正自己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错误,并将物理教材中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强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概念的理解以及理解的准确性,并在之后的物理学习中正确地应用这一知识内容。

3.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效率,物理教师应当在课堂实验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并构建科学的物理知识体系

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印象,物理教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物理实验,这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为了进一步地巩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效果,初中物理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之后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实验总结,在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总结能力,为此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的时候培养学生的总结以及思考能力,构建科学的物理知识结构框架,并用科学的方法强化学生日后的复习效率,并在总结实验结论以及构建知识体系的时候掌握举一反三的物理学习技巧,为初中生日后轻松地学习物理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物理课堂上总结实践经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总结以及反思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的总结技巧,还能够不断地反思实验的过程,就自己实验过程中采用的实验方法采取补救措施进行完善以及升华,丰富了自身的物理知识经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领悟科学的探究学习方法,能够真正地学习到物理知识的精髓。

为了切实地落实“动、记、悟”教学理念,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亲自动手、独立思考,让学生在亲自开展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分析、思考实验的效果,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并将自己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验的过程中,真正地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强化自身对于物理知识的领悟以及应用,做到真正地开展物理学习,为之后更高难度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而不再是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的简单演示,避免传统课堂教育模式阻碍学生物理思维的发散以及提高,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意愿,锻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实验动物学总结范文第2篇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中专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因此,规律教学是中专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怎样才能搞好规律教学呢?本人经过多年的物理教学,总结出了有关实验规律教学的一些尝试。

一、实验规律的物理学的含义

实验规律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实验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气体实验三定律等。

对于物理规律而言,还有理想规律、理论规律,这里就不再细述。

二、实验规律的教学方法实施

在中专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规律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

1.探索实验法。探索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使学生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采用探索实验法,不但能使学生将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更重要是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验证实验法。验证实验法是采用证明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具体实施时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实验结论,验证物理规律。

在“力的合成方法”的教学中,采用如下的方法和步骤:

①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提出问题.以天花板上的吊灯受力分析为例,可用一根绳子吊住灯,使它不向下掉;也可用两根绳子吊住它。用一根绳子吊灯时,灯受一个拉力作用;用两根绳子吊时,灯受两个拉力作用。可以看出两个拉力作用的总效果跟一个拉力产生的效果相同。

提出问题:“合力与分力二者间有何关系?”

②将平行四边形定则明确告诉学生。

③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得出合力大小与方向的表达式。验证实验法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十分主动。这是因为在验证规律时,学生已知问题的答案,对于下一步的学习目的及方法已经清楚,所以更加有的放矢。

3.演示实验法。演示实验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学中,可采用如下的方法:

①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经验,分析出电热I与电流强度Q、电阻R和通电时间t有关。

②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当电流I、时间t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电阻R的关系。当电阻R、时间t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通电时间t的关系。

③通过演示实验找出Q与I、R和t的关系。这个演示实验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我们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将温度计液柱的升降情况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温度计液柱的变化。由实验得出结论:当I与t一定时,R越大,Q越大;当R与t一定时,I越大,Q越大;当I与R一定时,t越大,Q越大。

④根据演示实验结论,分析得出焦耳定律。这种方法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理想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理论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想规律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推理至理想情况而总结出的物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合理推理法”;理论规律的教学方法理论规律是由已知的物理规律经过推导,得出的新的物理规律。因此,在理论规律教学中应采用“理论推导法”。

三、实验规律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从理论上解释实验规律,做到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来充分认识物理规律;要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要引导学生总结物理规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更深入的理解物理规律。如动量守恒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的关系;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跟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等。

2.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物理规律则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这一点往往易被学生忽视,他们一遇到具体问题,就乱套乱用物理规律,或者盲目外推,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注意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些物理规律之间是存在着相互关系的。以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为例,两个定律是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一定律是说物体不受外力时做什么运动,第二定律是说物体受力作用时做什么运动。第一定律是第二定律的基础,没有第一定律,就不会有第二定律。虽然第一定律可以看成是第二定律的特例,但不能去掉第一定律。

四、实验规律的教学中要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的作用就是示范性,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强化训练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实验动物学总结范文第3篇

一、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演示活动,它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感性认识。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演示实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实验

演示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做到现象明显,准确直观,可见度大,以求最佳效果。但有些演示实验,教师的操作过程、实验发生的现象可见度非常小,无法直接让全班学生都能观察到。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的操作过程及读数方法。针对这种情况,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演示教学,增强实验效果。

1.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的演示

实物投影仪的最大优点就是能把较小的实物投影到大屏幕上,提高实验可见度,增强实验效果。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的操作方法及读数方法,全体同学都能详细、全面地观察到教师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读数方法。

2.利用摄像机和电子计算机对演示实验进行现场直播

实物投影仪只能投影较小的实物。而有些实验所用的仪器较多,操作过程复杂,就要采用摄像机和电子计算机等手段来对演示实验进行现场直播。提高实验可见度,增强实验效果。

3.利用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

物理学中,有些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无法直接用实验演示。而学生对这些现象和过程没有感性认识,理解比较困难。则可采用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分子运动的特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带电离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都无法直接用实验演示,故可采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演示实验,增强教学效果。

(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针对我校物理实验器材配备的情况,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将某些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使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来。这样一来,既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

物理课学生实验,就是由学生亲手做的物理实验。它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一)根据不同实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示范+练习+总结

练习使用物理仪器的实验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因此,要采用示范+练习+总结。这种方法的核心是:(1)教师的示范;(2)学生的练习。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3)师生的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找出其难点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解决方法。

2.观察+分析+总结

观察物理现象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现象产生的条件,观察现象发生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现象的理解。因此,要采用观察+分析+总结。这种方法的核心是:(1)学生的观察。深入了解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2)师生的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进行理论分析,找出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3)师生的总结。在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要对观察实验的方法与技巧,物理现象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这个物理现象解释有关物理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3.引导+实验+分析

测物理量的实验目的是通过物理实验,测出某些物理量的数值,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些物理量的理解。因此,要采用引导+实验+分析。这种方法的核心是:(1)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被测物理量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什么方法测量最方便、准确,如何去测量等;(2)学生的实验。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具体实验操作,按要求测出有关数据。此时,教师要对学生中有创造性的好方法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对学生中错误的操作方法予以及时纠正;(3)实验数据分析。学生通过实验测出有关数据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4.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中学物理实验一般都是验证性实验,都是在老师讲解了有关规律之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一规律。为了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我们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具体做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实验的有关数据测出来,再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实验动物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动物实验;外科学总论;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R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8-0117-03

外科学总论是从基础医学课程过渡到临床医学课程的桥梁,是医学生顺利完成由学校学习到临床学习及临床工作过渡的重要阶段。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外科先进的手术器械、手术技术、手术方法不断涌现,但仍然不能替代对外科手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只有在牢固掌握了外科各项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在所研究的领域深入发展和提高。外科学总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一方面,实践需要理论做指导,另一方面理论又必须在实践中理解、巩固和提高。这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须经过实习、实验来实现[1]。外科学总论动物实验给这种结合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

1 动物实验在外科学总论教学中的意义

1.1 通过动物实验,将外科学总论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外科学总论主要讲述了无菌技术和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其中无菌技术包括刷手法、泡手法、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病人皮肤消毒、不同手术部位无菌巾的铺盖方法及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原则。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包括外科手术常用器械的识别和使用、切开、分离、手术视野的暴露、止血、结扎和缝合。每一种技能又有其规范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而这些复杂繁琐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是在开展动物实验之前陆陆续续分各章节独立讲述的,在学生们的脑海中是支离破碎的、混沌的,感觉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不大,很难将外科学总论所学知识技能和未来的临床手术建立起直观的联系。通过动物实验,学生们从准备实验开始,随着手术的进行,将所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病人的无菌准备、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手术的麻醉、手术器械的规范使用、手术刀口的切开、分离、手术视野的暴露、止血、结扎、缝合;同时手术过程中无菌原则的贯彻执行及手术过程中各人员的协作配合也得到了较好地练习等。

1.2 有利于建立牢固的无菌观念

无菌观念是每一名医疗从业人员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中轴线,是所有医疗人员的根本[2]。形成和建立牢固的无菌观念,这对于医学生后期的课程学习、临床见习、实习乃至毕业后临床医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3]。在一定意义上,无菌技术的严格执行有时比手术本身更重要。通过动物实验,更容易检验出同学们对无菌技术的掌握情况及无菌观念的形成与否。在动物手术过程中,通过不断强化无菌观念,让同学们由开始的有意识去执行无菌技术,转化成一种无意识的自觉行为。

1.3 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手术模拟环境,完成由学校学习到临床见习和实习的顺利过渡

各章节讲述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都是在各种模型上进行的,模型上的感觉和真实的躯体存在着很大差别。例如打结缝合,同学们练习的时候是在缝合盘上进行的,打结的力度只能由同学们自由发挥,因为很难用语言恰当描述,许多学生在打结时要么张力很小要么张力很大,很难准确把握。缝合用的模拟皮肤是用橡胶或袖口做成的,这两种材质和人体皮肤感觉截然不同,并且操作时手是的。在动物实验中,缝合的针感、打结的力度及在有限的手术视野中各种操作如何完成等,同时操作时必须戴上无菌手套进行,这些都需要在动物实验的过程中重新找到感觉。另外在实验模型上的练习过程中,无菌观念会出现削弱,学生潜意识中会认为即使违反了无菌操作原则也不会在模型上引起感染[4]。动物实验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练习平台,从而缩短了进入临床见习和实习的适应过程,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见习和实习教学效果。

1.4 有利于一些非技术能力的培养

1.4.1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对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讲都是不可或缺的精髓,否则就如一盘散沙[5]。团队成员有着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因此必须很好地合作,追求集体的成功。一台复杂手术的成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任何人无法独立完成,团队凝聚力发挥巨大作用。在外科学总论的动物实验中,学生们能够轮流担任不同角色,每个人既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又要注意和其他人之间的配合;同时在不同角色转换中体会到每个角色的重要性,意识到每个环节若出现失误都会影响手术效果,甚至会出现手术并发症及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每次动物实验手术的成功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说都有一种成就感,更容易使同学们找到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4.2有利于培养沉着冷静、综合分析判断、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激能力 手术本身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而不同的个体又有着其特殊性。学生们首次面对动物实验明显存在着自信心不足,在处理突况时学生们表现为手足无措、大脑空白,而这些表现对于一个外科医生来说是致命的。随着动物实验的开展,随着动物实验难度的逐渐增加,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在活体上真实操作,去处理一次次突发事件,比如切开过程中的喷溅型出血、实验未结束时动物麻醉的清醒等。也就是在这些处理的过程中培养了同学们综合分析判断、沉着冷静处理的能力,心理素质得到很好地锤炼,这些能力即使通过大量技能操作练习、理论培训也是无法达到的。

1.4.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爱伤观念 动物实验时,学生们面对的是一个真实、鲜活的生命。我们要求学生们对待动物要像对待患者一样,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时在动物实验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从爱护、关心动物到爱护、关心病人,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服务的职业意识[6]。

2 动物实验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

2.1 明确最终教学目标,强调技能操作和无菌技术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前面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运用加强理论模式指导实验教学,在外科学总论学习的开始阶段,明确告知学生各项手术基本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重点强调前面技能操作的学习和后面开展的动物实验之间的关系。如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手术技能作为基础,通过动物实验训练,外科学总论的学习将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假如前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掌握,在动物实验的过程中将会被动地去完成,很难有较好的学习效果。学习目的的明确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通过利用业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安排专人指导,规范手术基本技能操作的每一个细小动作,为下一步开展的动物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加强课前预习。

采用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实验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人际沟通技能、团队协作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独特作用[7]。所以每次实验课结束前布置下一周动物实验课内容,要求同学们在一周内预习外科学总论实验指导,熟悉动物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并结合以前所学解剖学知识,明确手术部位的解剖层次及毗邻关系,并提出几个和下次动物实验有关的问题供同学们思考。同学们课下可通过翻阅相关书籍了解和本实验有关的内容,也可利用网络视频提前了解动物实验的操作步骤,这样学生们在手术时才能了然于胸游刃有余。

2.3 重视教师示教在动物实验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动物实验示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示教老师单纯地把手术演示一遍即可,那样同学们只是被动接受,而不能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1示教形式 我们采用边说边做的形式讲解实验步骤,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断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来思考解决,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同时临床让同学思考如果某些操作不当将会带来怎样的危险,例如结扎不牢等,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3.2 预见性问题的处理 结合以往动物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防患于未然。

2.3.3选拔职业素养高、手术基本操作规范、娴熟的临床外科医师充实到实验教学岗位上 示教老师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思想和行为在示教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娴熟的技能操作、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也会对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上进心产生积极作用。

通过示教,同学们在预习中产生的一些疑惑及时得到了解决,实验步骤得以夯实,还掌握了潜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同学们对于整个手术过程清晰明了,手术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对手术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建立。

2.4 合理安排好动物实验开展的顺序

动物实验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同学们有一个心理及技能操作的适应过程。我们从最初的实验动物麻醉开始,让同学们首先掌握手术区域的备皮、消毒、静脉穿刺、物剂量计算、麻醉分期观察、器官插管等,这些操作相对简单但同样重要。随后开展静脉切开术、清创术、动物盲肠切除术,中间还穿插着模型换药术、离体肠端-断端吻合术,最后开展动物肠切除-肠吻合术。随着手术难度的不断提高,有着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教训,同学们的无菌观念不断加强、手术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也由最初的紧张恐惧逐渐变得较为成熟与稳定。

2.5 组建实验学习小组

在外科学总论学习之初,就组建实验学习小组,将一个班大约50人分在两个实验室里,每个实验室再分5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大约4~5人。每个小组人员组成由班长和学习委员根据学习成绩、学习积极性、性格特点及男女比例等多方面合理配置,挑选学习态度端正、工作积极大胆的同学担任组长,使实验学习小组能真正发挥作用。要求每个小组根据本小组特点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按照一般手术人员分工,在5次动物实验中,5人可轮流担任主刀大夫、第一助手、器械护士、巡回护士、麻醉师,若4人组麻醉师和巡回护士由一人担任。组建的学习小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组,他们除了轮流承担卫生打扫工作,还要在前面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的学习中、每次动物实验课的预习、操作及课后讨论中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及时发现同学之间不规范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出改正,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6 加强巡视指导,规范其正确操作。

每个实验室同时开展5台动物手术,安排2名教师给予指导,在指导工作过程中既要放手不放眼,又要时时刻刻指出缺点与错误[8]。老师要对学生的操作严格要求,遇到错误及不规范操作要耐心给予指导,若不能及时更正他们错误或不规范的操作,就等于在他们今后的见习、实习和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埋下了隐患,并积极督促他们尽快建立严格的无菌观念。

2.7 实验结束后,组织同学课下讨论并书写实验报告

课下实验学习小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本次动物实验整个操作过程,各成员积极发言。首先对每个同学担任的角色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和错误,并找出弥补不足、改正错误的方法;其次提出实验操作过程中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疑问,有些疑问通过大家讨论就可以解决,有些可以重新回到实验指导教材中寻找答案,或查阅相关书籍解决。讨论之后要求每个同学书写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除了书写实验目的、物品准备、实验步骤外,还必须有实验小结,实验小结中不但有每个同学记录自己在本次实验中成功的经验总结、也有失败的教训剖析,他们就是在这种总结剖析中不断反思、不断提高。下次上课时由每组担任主刀的同学将各小组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汇报,最后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发言,针对多数学生出现的雷同错误,可在正面讲解的同时,从反面做一些示教,以防止学生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9]。

1959年,英国学者就已经提出动物实验的“三R原则”,即少用或不用(reduce)、最佳使用(refine)、替代使用(replace)[10]。虽然我国的医学教育目前还很难真正做到“三R原则”,但是我们可以重视动物实验,尽可能使其实现最大价值,这是对它们生命的一种尊重;现在通过动物实验夯实了我们的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全面培养了医学生外科职业综合素质,将来走向临床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患者,这也是对他们生命的尊重。

[参考文献]

[1] 周荣祥,孟庆海,刘玉河.外科学总论实习指导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

[2] 王瀚. 浅谈无菌术[J]. 中外健康文摘,2014,(6):83.

[3] 张世荣,刘勋,樊武等. 以学员角度浅谈无菌观念的培养[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3):210-211.

[4] 马春芸. 浅谈教学过程中护生无菌观念的培养[J]. 科教导刊,2012,(6):222-223.

[5] 张智慧.团队精神[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1:18-25.

[6] 张国忠,译. 美国医学教育中有关动物的伦理问题[J]. 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6,(1):183.

[7] 马建辉.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5):1-2.

[8] 彭玉红. 手术室无菌观念的临床带教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3):22-23.

[9] . 外科无菌术的教学设计[J]. 基层医学论谈,2012, 16(16):2162-2163.

实验动物学总结范文第5篇

何上好规律课。

关键词 规律教学 探索 验证 演示导言: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因此,规律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怎样才能搞好规律教学呢?本文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与同志们共勉。

本论:

一、物理规律的类型及教学方法

1.实验规律

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这一类规律可以称为实验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气体实验三定律等。

**实验规律的教学方法

(1)探索实验法

探索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使学生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

*又如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教学中,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流过检流计的电流的大小与方向与指针偏转角度的大小与方向之间的关系。得出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出规律的内容。采用探索实验法,不但能使学生将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更重要是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验证实验法

验证实验法是采用证明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具体实施时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实验结论,验证物理规律。

*在《力的合成方法》的教学中,采用如下的方法和步骤:

①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提出问题。以天花板上的吊灯受力分析为例,可用一根绳子吊住灯,使它不向下掉;也可用两根绳子吊住它。用一根绳子吊灯时,灯受一个拉力作用;用两根绳子吊时,灯受两个拉力作用。可以看出两个拉力作用的总效果跟一个拉力产生的效果相同。从而提出问题:“合力与分力二者间有何关系?”

②将平行四边形定则明确告诉学生。

③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得出合力大小与方向的表达式。验证实验法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十分主动。这是因为在验证规律时,学生已知问题的答案,对于下一步的学习目的及方法已经清楚,所以更加有的放矢。

(3)演示实验法

演示实验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如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一节中,讨论洛仑兹力的方向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改变磁场方向、速度方向、并结合理论分析电性对结果的影响。这种方法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2.理想规律

有些物理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但是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如果把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就可以称之为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

**理想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想规律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推理至理想情况而总结出的物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合理推理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在不同表面上做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实验,发现平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小车滑得越远。如果推理到平面光滑、没有摩擦阻力的情况下,小车则将永远运动下去,且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又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也是在理想条件下得出的。

3.理论规律

有些物理规律是以已知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叫做理论规律。如动能定理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来的。又如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经过科学推理而发现的。

**理论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论规律是由已知的物理规律经过推导,得出的新的物理规律。因此,在理论规律教学中应采用“理论推导法”。

如在“动能定理”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质量为m的物体在外力f的作用下,由速度v1,经过位移s,达到速度v2。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找出外力所做的功跟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都能运用“理论推导法”推导出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二、物理规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弄清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

物理规律的发现,大致分为3种情况:

(1)实验规律都是经过多次观察和实验,进行归纳推理得到的。如牛顿第二定律、气体实验三定律等。

(2)理想规律都是由物理事实,经过合理推理而发现的。如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理论规律是由已知规律经过理论推导而得到的新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的。

2.注意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

有些物理规律之间是存在着相互关系的。以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为例,两个定律是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一定律是说物体不受外力时做什么运动,第二定律是说物体受力作用时做什么运动。第一定律是第二定律的基础,没有第一定律,就不会有第二定律。虽然第一定律可以看成是第二定律的特例,但不能去掉第一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