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辅助审计

计算机辅助审计

计算机辅助审计

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第1篇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主要步骤

(1)可行性分析。主要是调查了解被审单位会计信息的管理现状,看其计算机使用水平能否满足审计项目的方案要求(质量、时限等),从而确定是否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

(2)审前准备。主要是配备相应的电脑和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审计人员,选择符合财政部规定、适用性强的审计软件。制定审计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等;

(3)现场审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两个环节。数据采集就是应用一定的方法,对被审单位的数据信息进行迁移,按审计方案的要求以及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进行整理;数据分析就是应用相关审计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归并、统计和分析判断,从中查找被审单位财务管理中的疑点线索,发现违纪违规问题,汇总相关数据,以满足审计报告的需求。

(4)审计报告。在传统手工审计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辅助审计将采集到的数据,应用计算机进行结论性审计文档的处理,形成审计报告,出具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等,并由此形成被审单位电子数据库的部分数据。

二、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

在分析被审单位电子记帐数据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确定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来进行数据采集。

第一步:导出被审单位财务管理数据。在实践中主要采取三种方法:

(一)直接使用被审单位的财务管理软件,将数据导出为通用数据库格式(如:mdb、xls、txt等)。其优点是:适用范围宽、导出数据随审计人员的意愿,因而是审计人员首选也是运用最多的数据导出方法。因为一些著名的财务软件为证明自己的“开放性”、“兼容性”特征,都具备“数据可被第三方软件使用”这一功能,诸如:用友、金碟、远方等,并且版本越高,此项功能越明显。而且从审计情况看,如今不少行政企事业单位大都使用上述软件。

如在对樊城公安分局的审计中,该单位使用的是用友M8.0财软,我们就直接将其总帐、明细帐分别导成一个通用数据库如mdb的两张数据表;在对全市民政系统审计中,因该系统使用了用友M7.0,一次只能将总帐、明细帐的一个科目导成一个通用数据库,因此我们就根据需要,生成了多个科目的多个相关数据库。另外有些软件开发商专门设计了特定格式的导出,如:电力系统使用的远方财软4.XX版本,高度自动化设计,财务人员只需输人原始资料,数据汇总、帐表生成等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其操作程序符合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会计制度,审计人员可将其中所有汇总表格和明细帐的查询结果导出为EXCEL格式,利用帐页查询功能,完成电子数据的采集工作。当然一些高端数据库软件,如:使用SQLServer、DB2等作为数据仓库开发的财软,由于这些服务器端的专业数据库软件本身具有强大的分析、备份和安全恢复等功能,因而客户端的应用软件也就没有必要开发数据导出功能了。

(二)直接使用被审单位企业(财务)管理软件而产生的备份数据。

因为几乎所有的企业(财务)管理软件都具有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功能。我们完全可以将数据的备份带回,在自己的电脑中进行恢复。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导出的数据最完整(甚至包括软件的

使用日志、用户权限及密码等),分析起来最方便。由于用户软件本身具有强大的分析和查询功能,因而不需要借助任何第三方的辅助分析软件或数据库软件。但其缺点是必须有一套与被审单位软件一致的能使用的软件,且有多少个审计对象,你就需要准备多少个软件。这类商业软件由于审计人员只用于辅助审计,不作为生产使用,因而购买起来极不经济,其来源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一是使用演示版软件,由于相当多的演示版软件与标准版软件仅在表证的打印上有区别,因而使用演示版软件没有问题。二是使用软加密方式的软件。相当多的软件是通过合法用户名和系列号来限制使用的,我们可以用被审单位软件的用户名和序列号在自己的电脑在进行安装软件,再将备份的数据恢复进来就可使用了(如:远方财软)。三是使用“光盘市场”版软件,目前光盘市场提供的版本相近的经过解密的软件,如:用友、金碟、交易等大腕软件,基本上都可以使用。四是与软件公司协商,支付少量费用,借用软件公司同版本号的正版软件和限次软件。

(三)直接将用户软件的原始数据库表导出。

就是使用专业数据库,如:SQLServer等,直接使用专业库的管理工具将数据导出。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主要表现在:l、软件的开发者为减少数据的冗余而采用了关系表,用户采用了这些表在自己的电脑中分析时需自行定义关系。2.这些表一般都为原始数据,审计人员要得到自己的记录集需自建查询集(视图)。3、这些表多为英文或拼音组成的字段(为了适应更多的开发工具)且有许多认证字段,完全搞清楚还费点周折。但是如果将上面问题都搞清楚了,使用通用数据库软件和专门的辅助审计软件分析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

第二步、导出数据迁移

一般情况下,将数据导出后必须存入审计人员的电脑中,置于审计人员自己定义的某一目录下。这一点,要视实际情况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从审计实践看,不外乎有以下王种情况:

(一)若数据文件总量在SM以下,通常采用压缩软件如:winzip等将数据压缩成几张盘,将数据带走。

(二)若数据文件总量在SM以上,如采用压盘方法由于盘片较多,恢复成功的风险较高,因而一般采用外置硬盘的方法,将数据在不压缩状态下直接导入自己的硬盘。

外置硬盘有打印机接口的外置硬盘和USB接口的外置硬盘。USB接口的硬盘支持热插拔,打印机接口的硬盘支持老一些的电脑,外置硬盘通常由外置硬盘盒加普通硬盘组成,这是一种最经济最方便的数据迁移的方法。

(三)若审计人员随身携带有笔记本电脑(带以太网卡)且被审单位也组建了局域网,可直接采用电脑与电脑对拷的方法实现。这里也有两种方法:

1、笔记本电脑与数据源电脑直接对持。审计人员需自己制作一条网络线(将普通的网络跳线12.36对调),将两台电脑配成对等网,在数据源电脑中将自己需要的数据目录设置“共享”后,拷入笔记本电脑。

2.网络下载。审计人员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接入被审单位的网络,找一个被审单位空闲的PJ45信息接口,配置好网络获取一个合法网络帐户,进入网络后,将数据源电脑中的数据持出。

三、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大都要使用通用的或专门的软件分析数据。因为通用的数据库软件具有极其强大的分析功能,使用起来也特别方便灵活。若审计人员很熟悉诸如:Foxpro、access、SQLServer或SQL语句之一种,基本上就可以不依赖任何辅审软件独立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了。以我局对湖北化纤集团审计为例,我们直接将被审单位的数据采集回来后,导入access2000,利用access2000中的可视化的查询分析器对数据进行筛选,得出所需要的数据。但是现阶段不少审计人员并不熟悉专业数据库软件的使用,尽管诸如access、foxpro、SQLserver等使用起来都很方便容易,但对相当多的审计人员来说仍有一定困难,这样就可结合使用相对而言更易使用的一些软件,诸如:南京特派办的《审计数据采集分析软件》等。

从实际情况看,我们主要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的:

一是利用被审单位软件的

自身查询功能,发现不正常的会计分录。主要通过查看明细帐、记帐凭证,审查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发现不正常的会计分录。如:“实收资本”科目一般对应“现金”、“银行存款”或者是“存货”等资产类科目,如在查询中发现,有的对应科目却是“应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就可将这种不正常的会计事项作为审计重点,经调阅有关的原始凭证和调查相关往来单位,发现该单位虚列股本、转移国有资本、化公为私等问题;

二是利用被审单位软件数据转换功能,结合《审计数据采集分析软件》的查询、筛选等功能,发现违规支出。以“费用”审计为例,首先将把被审单位数据库中“管理费用”、“经营费用”和“财务费用”明细帐打开,将数据转换成EXCEL格式,通过《审计数据采集软件》进行查询摘要、筛选数据,经调阅有关的原始凭证和审计相关单位,发现费用中违规支出问题。

三是利用分类汇总、规划求解和拖动复制柄等功能,发现收入不合规等问题。比如审查债权债务,湖北化纤集团涉及的往来单位共有1938个,往来款总额数亿元,若一个审计人员用人工查账法,按帐龄分析其发生的现状,摸清其真实合法情况,需要一个星期。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在EXCEL电子表格中,按照“单位”、“帐龄”等检索条件,一个小时之内查出三年以上不良资产1000多万元,往来单位1360个;二年至三年往来单位269个,金额3000多万元;又如在今年的电力行业审计中,在审查电价标准方面,我们首先将被审计单位用电量数据库采集过来,存为EXCEL电子表,用电总量中分居民生活电量、农民排灌电量、优惠

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第2篇

摘要:根据审计风险和证据成本的均衡原理和几何模型,分析了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及产生风险的原因,得出了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时,必须处理好审计证据成本和审计风险两者之间的关系,以确保不使审计证据成本过高,同时也能将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结论。最后,提出了降低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成本的审计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证据成本;均衡点

中图分类号:F239.4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191-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各企业被广泛应用,由此,计算机审计已被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目前,计算机审计在我国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机关利用计算机存储有关的法规、条例、被审单位的有关情况、已审案例的审计结论和处理结果等,以便需要时可迅速查询和及时调用。

2.利用计算机对审计资料进行统计、汇总编制和打印出各种类型的报表。

3.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把计算机作为审计的工具,辅助审计人员完成部分审计工作,一般称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它的作用是检测电算化系统技术的错误和缺陷,判断电算化处理过程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有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4.对重点单位经济活动的直接监控。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和证据成本增加。因此,本文拟根据审计风险和证据成本的均衡原理和几何模型,分析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和证据成本增加的原因及表现,以求采取适当的审计策略来降低计算机辅助审汁风险和证据成本,并同时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二、期望审计风险、实担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成本的均衡

所谓审计风险,按照我国注册会计师颁布的新审计准则的定义,它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从形式上看,审计风险有期望审计风险和实担审计风险。期望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发表无保留审计意见时,主观确定的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实担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发表无保留意见时实际承担的风险。实担审计风险与收集、评价的审计证据的数量相关, 即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多,审计风险越小;反之,审计风险就越大。一般只有在实担审计风险小于期望审计风险时,审计人员才能发表无保留审计意见。

期望审计风险、实担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成本之间的关系的几何模型如图l所示。对此有几点说明。

1.期望审计风险一般介于0~1之间。当期望审计风险=0时,说明审计人员绝对保证被审单位的财务报告不存在重要错误;当期望审计风险=1时,说明审计人员认为被审单位财务报告完全不可靠。

2.从曲线S的特性可以看出,在某一点以前,所耗的证据成本能大大地降低审计风险;而过了这一点,在审计风险降低到一定程度以后,要降低一点审计风险,所付出的证据成本将大大增加。这一点就是L与S的相交点,表明期望审计风险和实际审计风险相等时的证据成本最为恰当。因此,A点就是权衡证据成本与分析之间关系的均衡点。

3.审计证据越多,审计成本越高,实担风险越小。但随着审计证据数量和成本的增多,实担审计风险的下降幅度呈递减趋势,这体现了“收益递减规律”在现代审计中的运用。

三、增加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成本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

计算机辅助审计既具有常规审计所具有的审计风险,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也有其特定的审计风险内容。根据调查可知,增加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有:

1.信息系统或相关系统程序可能会对数据进行错误处理,也可能会去处理那些本身就错误的数据。

2.自动信息系统、数据库及操作系统的相关安全控制如果无效,会增加对数据信息非授权访问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导致系统内数据和系统对非授权交易及不存在交易的记录遭到破坏,系统、系统程序、数据遭到不适当的改变,系统对交易进行不适当的记录,以及信息技术人员获得超过其职责范围的过大系统权限等。

3.数据丢失风险或数据无法访问风险,如系统瘫痪。

4.不适当的人工干预,或人为绕过自动控制。

5.电算化数据处理存储方式带来的风险。如审计线索的不可视性、给审计人员察觉异常、查找错弊带来困难,影响了审计效率和质量。

6.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失灵风险。如硬件故障、软件有病毒等,使数据失真,也可能引发风险。

7.计算机系统控制风险。计算机内部控制不完善的风险很大,或虽有完善内控制度,但执行不力,也存在风险。

8.计算机舞弊风险。计算机舞弊风险是指由于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舞弊行为导致的会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被审单位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的方法主要有:篡改输入、文件、程序和输出以及非法操作等。当然,报表审计工作并非专为发现舞弊,但也要合理保证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严重失实的舞弊得以披露。如果由于审计人员未能保持应有的谨慎态度而出具无保留意见,其实担审计风险将是十分严重的。

9.目前,一般审计人员电算化会计和审计知识技能均不足,专业胜任能力受到影响,增加了审计风险。

10.目前实用的的审计软件较少,制约了审计质量和效率,加大了审计风险。

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增加了审计证据成本,主要还表现在资源、时间和人力的耗费上。

(1)与“绕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相比,目前的计算机审计辅助审计方法的成本太高。以检测数据法为例,为正确评价客户的电算化系统,需要事先进行大量的工作,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以便和客户系统的处理相比较。此外,测试数据的设计和安排也需要有充分的考虑、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而且,被审系统越复杂,实施越困难。

(2)不同客户的电算化系统在开发形式、软硬件配置和应用程序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加上通用审计软件的缺乏,审计人员需要对不同系统设计不同的审计软件。因而,引起审计证据成本的增加。

(3)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中,嵌入审计程序法对审计人员的要求甚高,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一定的应用程序方面的知识,还要能将审计软件移植到客户的计算机系统中。这对目前的审计人员来讲有较大的难度,因此,不得不依靠纯计算机人员来完成计算机审计任务,这不仅会增加重大错报风险,也增加了审计证据成本。

根据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和证据成本增加的趋势,我们必须将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定在低水平内,但也要考虑审计证据成本,若把审计风险定为5%,可将风险模型列一检查风险变动简表(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计算机辅助审计来说,重大错报风险较高,检查风险可接受水平必须确定在低水平阶段。

四、结论和建议

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时,必须处理好审计证据成本和审计风险两者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既不使审计证据成本过高,同时也能将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带来了便捷,但同时却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采取适当的审计策略以降低审计风险和证据成本就成为迫切的任务。笔者认为,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确定期望审计风险

我们对图2加以分析。如果审计人员要降低期望审计风险,则期望审计风险从L1变为L2,风险水平从a点降为b点,证据成本也从c点移到f点,这时,审计人员就要权衡审计风险的降低率(a - b)/a与证据成本的增加率((d - c)/c之间的关系,以判断这种变动是否值得,若审计风险的降低率高于审计数据成本的增加率则降低期望审计风险有利,否则不利。也就是说,如果降低期望审计风险可避免的损失大于由此而增加的证据成本,审计人员就应降低期望审计风险,实施根多的实质性测试,以使审计结论更加可靠。

2.加快审计软件的开发

缺少审计方面的实用软件,是阻碍审计部门购买运用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有好的实用软件,就可以促进计算机的配备,带动计算机审计业务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审计软件的开发,力争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审计软件,在系统内推广使用。

3.熟练掌握通用审计软件

通用审计软件是具有常用计算机审计功能的计算机程序,其主要功能有辅助会计师事务所管理、辅助制定审计计划,辅助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辅助会计数据的采集与转换、提供一系列审计工具辅助审计、辅助工作底稿的的编制与复核,可与WORD、EXCEL集成,方便用户导入、导出编制的资料等。审计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熟悉通用审计软件辅助审计的步骤,不断提高审计软件的使用效率。

4.制定和推广电算化系统的行业标准

制定和推广电算化系统的行业标准的目的在于尽量使同一行业系统的电算化系统采用的软硬件配置、系统开发走准化模块式设计道路。通过模块化,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为一个个有联系又独立的模块,同一行业部门的电算化系统中执行同一功能的部分应尽量采用系统的模块设计。这样,可大大降低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成本。另外,还应坚持重要性原则和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总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对系统导向审计的发展,代表了现代审计方法的最新趋势。对于计算机辅助审计来说,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和证据成本,更应在审计计划阶段加强期望审计风险的确定工作和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加强审计证据的经济性分析。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陈婉玲.利用通用审计软件辅助审计[J].财会月刊,2006,(1).

[3] 李若山.审计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 审计 税收征管 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技术应用正逐渐向各个管理领域扩展,由于会计电算法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会计工作也在相应技术的发展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以及算法,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实现了对会计算法记录进行收集社整理。审计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能有效实现会计电算法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电算法与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同步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能有效提高工作和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促进审计工作向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对税收征管审计的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2.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 

计算机审计业务的处理只能实现基本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然而相应软件的应用能实现深层的审计工作处理。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一方面为审计情况的汇总统计,也是指根据审计工作的方案,对审计工作单位的整体审计状况以及审计工作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汇总分析,最大限度防止错误和疏漏以及人为的更改,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当前审计软件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投入了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如计算机预算执行软件、预算执行审计软件、投资审计软件、银行审计软件、行政事业审计软件等,但仍未形成完善和成熟的统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发挥有限。 

3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障碍和现状

[1] [2] [3] 

 

.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的设计辅助仍出现初级发展阶段,计算机审计技术的优势和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现阶段,计算机辅助审计仍集中于数据的汇总、文字的处理以及表格的处理等方面,还仅仅处于审计工作的基本数据处理阶段,仍未实现审计资料统计分析、审计工作流程优化的深层次工作的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仍处于探索和试点的发展阶段。 

.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发展不足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和拓展较为迅速,然而计算机审计技术的相关软件发展不足,并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深层次的发展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审计事业的发展。当前存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功能并不完善、种类较少,并且也未与单位的数据库进行连接、运行过程中错误较多等缺陷。当前相关单位的审计软件多针对某一特定的审计项目或是某种特定类型的审计需要,并未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项目,从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难以得到深入的发展。

. 计算机硬件条件以及审计人员的素质障碍 

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对计算机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条件的落后致使审计工作的计算机审计工作难以建立高效的发展模式。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从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功能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相应单位经费的缺乏紧张,从而造成了计算机设备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也为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带来了障碍。相应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也造成了相应数据库的管理较为混乱,难以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 建立不断发展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应建立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审计工作发展体制,通过不断实践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化发展。计算机辅助税收审计制度应建立持续改进和发展的体系。在不断的试点和发展过程中,通过由基本的业务管理发展到深层次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最终充分发挥出计算机审计辅助的作用。 

. 建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机制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关键在于人的管理和能力的持续改进,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提升了相应审计人员的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从而也在一的那个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审计辅助技术的创新发展。相关单位的审计人员培训和技能的提高培养应建立在本单位的发展实际基础之上,从而才能使培训真正由理论到实践,最终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测试水平较低的培训以介绍审计软件为主,使之建立高效的应用模式,提高审计效率,而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可通过对数据库的介绍,提高数据库的信息查询能力。人员的培养和技能的持续进步是计算机审计效率发挥的重要因素。 

.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在风险评价 

计算机辅助在税收征管的审计过程中的统计应先对软件的内在风险进行评判,同时对相应资料进行完整性评判,减少因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的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在对具体的税务进行核算审计时,首先应对整体的系统进行了解额分析,由于前期的录入和自动汇总缓解的错弊性的概率较小,从而可重点抽取税种,并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税率的计算凡是,对对多个选择分支构建数学模型,对审计的业务结果进行复核,并且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审核,充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在审查过程中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繁殖认为修改审查数据,剔除核算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真实性。

. 建立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能建立优化的信息数据的采集,信息数据的优化采集也就是对数控内容的选择性采集。在审计人员对相应信息的内在风险的了解基础之上,对预测的弱点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但由于各行业的审计软件以及经营的模式都不同,从而也难以对计算机审计的软件的统一,从而造成了软件系统差异较大,数据的格式各有不同的状况,从而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带来了难度。当前主流的财务软件系统,如用友财务系统、金碟财务系统等,其的数据格式都不尽相同。目前信息的优化收集可从单机系统和联机系统的信息收集两个层面的方式来实现: 

无论运用哪种信息采集方式,都应对具体的审计单位的工作平台即相应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初步确定。当前一般DOS环境、WINDOWS系列、UNIX系统三种系统环境,其中,WINDOWS系列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应根据具体的系统类型选择适合的应对方式。 

结束语 

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审计;计算机审计;辅助审计

随着电算化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劳资财会、生产建设等各个领域,从而使得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企业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优势

(一)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与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计算机的优势在于能对数据进行高速、正确的运算处理,而审计工作的对象正是以数据为基础的财务及其他资料,因此正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正确性来辅助审计,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二)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

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直接对企业全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无论其资料是以书面形式保存还是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磁媒介或其他储存器中。由此,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使审计的范围由书面向其他媒介扩展。

(三)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

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能使微型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的分析。而目前便携式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推陈出新更使计算机辅助审计如虎添翼,更灵活、方便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各种状况。

(四)有利于审计文书及审计项目管理

审计人员亦可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如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档案均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方便日后的查询及调阅。

(五)方便审计法规查询。审计的法律法规、财经制度和通则、准则的查询、引用是审计工作中非常烦心的一件事。建立审计法规库,通过计算机查询,使审计人员既省了心,又避免了法律法规引用的错误,做到快捷准确。现在的问题是权威的审计法规库尚未建立起来,购买中国法律大全一类的光盘,一方面价格过高,另一方面就审计而言适用性不强。

(六)便于审计档案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审计文书、审计档案越来越多,给保管特别是查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方面,每年形成的审计档案必须移交档案室保管,另一方面,每次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都必须调阅上一次审计的资料。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查询或检索就方便多了。但这是一个审计领域的系统工程,前提是要实现审计公文计算机处理,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没有这两个提前,那么只能是低层次上的计算机文件检索。

二、利用计算机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审计准备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1.审计软件的完备程度。判断标准至少包括:在操作上使任何一个审计人员易于进入、易于退出该软件;与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软件产生的数据库文件进行数据转换容易,数据接口兼容性好;软件运行流畅;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审计人员在审计现场作业审查的实际过程。

2.被审单位采用财务会计软件的成熟程度。审计人员在准备阶段除要求审计软件优良的同时,也必须熟悉了解被审计单位所采用的财务会计软件及其成熟程度,这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当被审计单位所采用的财务会计软件非常成熟或比较成熟时其产生的数据库文件会更好地被审计软件所共享。

3.审计人员操作软件的熟练程度。用计算机就是用软件,因此,审计人员无论使用何种审计软件,都应该对其操作熟练,这是审计前必须做到的。

(二)审计现场作业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1.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查找内部控制薄弱或易发生问题的环节,从而确定审计重点。审计人员在现场作业阶段一开始就应该充分利用审计软件这一功能,在进行实质性测试前进行分析、预测,找出易产生问题的环节及反常现象等,以此为重点做进一步的审计查证工作。

2.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及特点开展实质性测试。面对经数据库文件转换后形成庞大的账、证、表等电子数据,审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和特点,对其进行实质性测试: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精确的特点,可进行一些需大量复核、计算性的工作;利用计算机具有自动运行的能力,可完成对财务会计电子数据抽样、检索、筛选等工作;利用计算机具备逻辑判断的优势,可完成在进行查询凭证库的凭证,检查、抽样、筛选数据时设置各种条件工作;利用计算机具有记忆的长处,可完成对审查结果及重要数据的保存工作。总之,审计时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各种优势,物尽其用。

3.积极利用审计软件测试被审单位财务软件的不足或漏洞,以

提示个人贪污、私设“小金库”等深层次问题。通过适时的检测,审计人员可判断在程序运行中有无使账面少体现实际收入或不体现收入,虚增支出项目等漏洞,因为这些漏洞是人为修改软件运行程序形成的,由此会引发个人贪污、私设“小金库”等犯罪问题,因此这也是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审计人员除对被审单位的账、证、表以电子数据所反映的财务会计资料作出评价外,也要对被审单位采用财务会计软件本身通过审计软件检查、测试后作出鉴定。这也是在新形势下审计专业人员对目前大力提倡防止利用计算机犯罪的有效举措之一。

(三)审计终结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审计现场作业结束后,审计人员应主要总结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得与失,有意识地积累软件操作经验以得于下次再审计时充分利用其成功经验。具体包括:

1.认真总结利用计算机审计操作中的问题。审计终结阶段,审计人员必须认真总结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时哪些操作比较成功。哪些操作曾造成失误,对软件中的菜单、工具按钮哪些已了解,哪些还未曾使用,对于计算机容易被更改数据的特点,通过臬的操作,会使其不能随意更改数据库已存在的数据,从而使取得的数据有效、充分、真实。

2.认真总结审计软件的优与劣,以便使软件开发者对该软件及时升级。审计人员使用审计软件后,应该对其优点和缺点认真加以总结,哪些功能与审计人员现场作业的实际情况更接近,应予以保留,哪些与现场作业还存在较大差异,是缺陷,不能适应审计现场作业实际,急需进一步完善、补充等等,审计人员应将这些问题及时反馈给软件开发商或软件开发部门,以便及时对该计算机应用软件升级。

总之,随着计算机审计的应用越来越多,审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借助辅助审计软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审计对经济领域的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 审计技术方法.董大胜.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 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 中华.

计算机辅助审计范文第5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技术应用正逐渐向各个管理领域扩展,由于会计电算法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会计工作也在相应技术的发展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以及算法,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实现了对会计算法记录进行收集社审计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能有效实现会计电算法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电算法与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同步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能有效提高工作和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促进审计工作向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对税收征管审计的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2.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

计算机审计业务的处理只能实现基本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然而相应软件的应用能实现深层的审计工作处理。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一方面为审计情况的汇总统计,也是指根据审计工作的方案,对审计工作单位的整体审计状况以及审计工作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汇总分析,最大限度防止错误和疏漏以及人为的更改,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当前审计软件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投入了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如计算机预算执行软件、预算执行审计软件、投资审计软件、银行审计软件、行政事业审计软件等,但仍未形成完善和成熟的统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发挥有限。

3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障碍和现状

3.1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的设计辅助仍出现初级发展阶段,计算机审计技术的优势和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现阶段,计算机辅助审计仍集中于数据的汇总、文字的处理以及表格的处理等方面,还仅仅处于审计工作的基本数据处理阶段,仍未实现审计资料统计分析、审计工作流程优化的深层次工作的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仍处于探索和试点的发展阶段。

3.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发展不足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和拓展较为迅速,然而计算机审计技术的相关软件发展不足,并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深层次的发展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审计事业的发展。当前存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功能并不完善、种类较少,并且也未与单位的数据库进行连接、运行过程中错误较多等缺陷。当前相关单位的审计软件多针对某一特定的审计项目或是某种特定类型的审计需要,并未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项目,从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难以得到深入的发展。

3.3 计算机硬件条件以及审计人员的素质障碍

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对计算机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条件的落后致使审计工作的计算机审计工作难以建立高效的发展模式。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从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功能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相应单位经费的缺乏紧张,从而造成了计算机设备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也为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带来了障碍。相应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也造成了相应数据库的管理较为混乱,难以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

4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4.1 建立不断发展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应建立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审计工作发展体制,通过不断实践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化发展。计算机辅助税收审计制度应建立持续改进和发展的体系。在不断的试点和发展过程中,通过由基本的业务管理发展到深层次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最终充分发挥出计算机审计辅助的作用。

4.2 建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机制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关键在于人的管理和能力的持续改进,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提升了相应审计人员的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从而也在一的那个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审计辅助技术的创新发展。相关单位的审计人员培训和技能的提高培养应建立在本单位的发展实际基础之上,从而才能使培训真正由理论到实践,最终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测试水平较低的培训以介绍审计软件为主,使之建立高效的应用模式,提高审计效率,而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可通过对数据库的介绍,提高数据库的信息查询能力。人员的培养和技能的持续进步是计算机审计效率发挥的重要因素。

4.3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在风险评价

计算机辅助在税收征管的审计过程中的统计应先对软件的内在风险进行评判,同时对相应资料进行完整性评判,减少因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的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在对具体的税务进行核算审计时,首先应对整体的系统进行了解额分析,由于前期的录入和自动汇总缓解的错弊性的概率较小,从而可重点抽取税种,并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税率的计算凡是,对对多个选择分支构建数学模型,对审计的业务结果进行复核,并且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审核,充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在审查过程中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繁殖认为修改审查数据,剔除核算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真实性。

4.4 建立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能建立优化的信息数据的采集,信息数据的优化采集也就是对数控内容的选择性采集。在审计人员对相应信息的内在风险的了解基础之上,对预测的弱点进行信息的收集和,但由于各行业的审计软件以及经营的模式都不同,从而也难以对计算机审计的软件的统一,从而造成了软件系统差异较大,数据的格式各有不同的状况,从而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带来了难度。当前主流的财务软件系统,如用友财务系统、金碟财务系统等,其的数据格式都不尽相同。目前信息的优化收集可从单机系统和联机系统的信息收集两个层面的方式来实现:

无论运用哪种信息采集方式,都应对具体的审计单位的工作平台即相应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初步确定。当前一般dos环境、windows系列、unix系统三种系统环境,其中,windows系列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应根据具体的系统类型选择适合的应对方式。

5 结束语

对于单机的系统,审计人员应对单位相应的财务软件系统程序运行方式以及程序模式之间的功能关联以及数据格式类型的存储、数据文件的存取位置以及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接口等事项进行了解,而后才能在相应的审计人员的配合之下实现对数据文件进行信息的优化采集,在具体采集过程中,若系统包含数据转换接口,在采集时则可直接转化为审计人员能系统分析处理的文件格式,如.dbf、.mdb等。单机系统的数据采集还可通过对审计软件以及相应工具提供的数据转换的接口,如通审软件系统中提供的用友和金碟财务系统的数据转换接口、ms-sql server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或是在不具备数据转换接口时,使用vb、vc等描述数据结构的编程语言,编写出相应的数据转换模块来完成数据的优化采集。

而网络型数据的收集和获取,不仅能通过单机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优化整理,还能应用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连接)连接互联网上的数据源进行数据的转换。通过互联网上的开放数据库的连接,使用数据库中所提供的终端驱动程序实现了对互联网服务器数据库的直接连接和读取数据。互联网上的大型数据库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数据库驱动程序资源,能将所需类型的数据表转换为其它数据库格式文件。例如ms-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当前较为流行且功能较强大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软件,通常拥有数量众多的数据库的驱动程度类型库。在具体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过程中,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常常是在进行了合理的选择性查询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数据格式转换,即先撰写sql语句制作审计专用视图,核查无误后,再进行实质上的存储并转换成所需要格式的数据表,从而能够大大地减少数据的采集量,以及避免了对原始数据的修改和产生不必要的冗余。

参考文献:

何媛.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6):91-92.

孙俪.论地税计算机辅助审计[j].理财,2011(1):169-171.

申南林,王瑞云.如何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j].审计与理财,2010(1):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