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烹饪专业未来职业规划

烹饪专业未来职业规划

烹饪专业未来职业规划

烹饪专业未来职业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烹饪职业道德 课程设置

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045-03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烹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其自身的优势使烹饪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在烹饪行业的各个方面也有所反应。我们已经震惊地看到了厨师集体跳槽,超标准使用化学添加剂,使用廉价的地沟油,厨师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等带来的损失。分析这些事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菜品的生产者缺乏基本的厨师职业道德仍是主要原因,这也正是当前烹饪教育体系的缺陷所造成的后果之一。

一、烹饪职业道德规范

(一)烹饪职业道德的内涵

烹饪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同时,根据烹饪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它还有独特的内涵。在烹饪职业活动中,必然要在其外部和内部产生各种利益关系,包括该职业与社会、与国家、与市场、与服务对象,该职业与其他职业、与从业人员及该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都会存在利益关系。这些关系中包含着各种伦理道德要求。

烹饪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职业道德关注的内容。首先,从事烹饪职业,就意味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责任是社会对该职业的职能、目的、任务以及工作方式的规定,是职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否履行了烹饪职业责任,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从事烹饪职业,就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利,也就是对自己岗位上的某些社会资源具有使用、操作、管理、支配的权利,具有一部分的社会公共权利。是否公正、合理、有效地运用社会公共权利,是烹饪职业道德关注的重要内容。第三,从事烹饪职业,必然享有一定的利益包括职业群体的利益、从业人员的利益,处理好各种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烹饪职业道德关注的核心问题。

(二)烹饪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1.遵纪守法、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既是行政和法律的要求,又是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搞好企业经营管理、纠正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制定纪律的目的,在于确立和维护良好的工作秩序与生活秩序。遵纪,就是遵守规定的行为规范;守法,就是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与烹饪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廉洁自律就是不贪不占、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作为以制作营养美味菜点为己任的餐饮行业全体从业人员,更应该学法、懂法、守法。

2.讲究卫生、保证健康。讲究卫生、保证健康,是厨师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厨房菜肴生产和对客服务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讲究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个人卫生要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换工作服。俗话说“病从口入”,食品加工过程应遵守卫生制度,不加工变质原料、不加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料。工作时,工作服、工作帽必需穿戴整齐,不抽烟、不穿工作服到厕所等。保证广大顾客就餐时不受病毒的传染、危害。

3.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是烹饪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规范,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烹饪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一条职业道德规范,是发挥从业人员潜在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道德基础。敬业就是尊重所从事的烹饪事业,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就是严格遵守职业纪律,尽职尽责,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成生活的目的、生命的一部分,并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这种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有高尚职业理想的烹饪从业人员的道德基础。

4.钻研业务、提高技能。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是烹饪职业不可缺少的基本规范之一,是烹饪从业人员搞好本职工作的关键。它的基本含义是:只有具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及过硬的基本功,才能为餐饮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为企业赢得声誉,为我国烹饪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既是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履行好职业责任、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前提,又是烹饪从业人员求得自身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之一。

5.热情友好、宾客之上。热情友好、宾客至上是烹饪职业道德中最基本和最具特色的一项道德规范。它是烹饪行业热诚欢迎宾客的直接表现,是烹饪从业人员敬业、乐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发展我国烹饪行业的需要,也是我国烹饪行业指导方针和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热情友好,既是一项道德情感,又是一种道德行为。要求从业者倾注满腔热情,真诚友好地接待每一位客人。宾客至上就是把宾客放在第一位。在烹饪活动中,就餐者、住店者等是宾客,从业人员是主人,把宾客放在首位,一切为宾客着想,一切使宾客满意,尽力为宾客服务,是每一名烹饪从业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烹饪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解决烹饪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烹饪行业的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烹饪职业道德现状呼唤烹饪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烹饪行业的特殊性,烹饪高等教育不够发达,因而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总体上不高,短时间内很难有质的飞跃。如果任凭当前的职业道德继续下去,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行业中的一些从业人员见利忘义、以次充好、牟取暴利,或以消费能力决定服务态度,甚至有人烹制出售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加深,外国服务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服务水平高的地区往往烹饪就兴旺,地区经济效益就更好。因此,大力开展烹饪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而且非常紧迫。

(二)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有利于促进本行业健康发展

各类职业教育机构是厨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对塑造人的灵魂、培养理想信念、保证方向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烹饪职业道德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又具有进步性、崇高的目的性、广泛的适应性和高度的自觉性及实践性等特点。抓好烹饪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烹饪从业人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增强他们爱岗敬业和服务意识,不仅能更好地提高我国烹饪行业的形象,也能充分开发我国餐饮文化资源,让中国餐饮走向世界,成为名副其实的烹饪大国。

(三)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有利于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烹饪行业具有服务层次多、接触面广、服务对象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烹饪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状况,可以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方式,在众多成员中产生影响。烹饪行业从业人员道德感情的感染力越大,其对社会的影响就越深远。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善,社会风气的好转,社会的安定团结,往往就是在道德感情潜移默化的传递和感染中实现。因此,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的教育体系中,必将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促进整个社会道德面貌不断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三、目前我国烹饪类专业教育中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其影响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正规的烹饪学校教育已发展成为包括烹饪初等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中等专业学校和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或大专院校烹饪系)等在内的不同层次的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的形成不仅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中高级人才,而且为我国烹饪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不断变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多样化及服务对象的多样化,社会对烹饪行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目前我国的烹饪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烹饪技艺的传承、烹饪理论的传授,至今尚未开设厨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而且社会劳动培训机构也是如此,通常是七门课程:烹饪基础技能、中餐烹调技法、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营养配餐、烹饪原料识别与选用、中国名菜制作技术、面点制作技术等,严重影响了烹饪职业道德的养成。当前烹饪教材种类很多,有部委组织编写的教材、有行业组织编写的教材、有相关学校联合组织编写的教材,也有书商组织拼凑的教材,但其中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几乎是空白。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实际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在专业技能的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另外,目前我国烹饪专业教育仍然注重于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演、学生看”。整个教学过程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述原因导致烹饪职业道德教育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削弱了烹饪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大大影响了烹饪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使烹饪人员的职业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随着餐饮市场的日益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烹饪职业道德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时代呼吁有良好职业道德水准的员工,作为这一行业的教育者,我们更应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分量举足轻重,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会在教学过程中有地放矢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四、将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

烹饪类专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名烹饪工作人员,还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名烹饪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烹饪职业道德教育就是为了使烹饪类学生在毕业以后履行烹饪职业道德义务,遵守烹饪职业技术道德规范,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这就需要改革现有的烹饪教学内容,改革烹饪教育的环境和教育资源,提高烹饪类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适应市场变化对烹饪工作人员的新需求。

(一)健全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

职业道德有很强的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烹饪工作人员应当以优良的“厨德”指导自己的职业行为。因此烹饪职业道德教育应包括以下方面:

1.职业基本教育,即对学生从事烹饪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进行的教育,包括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讲究卫生、保证健康、敬业爱岗、忠于职守、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等教育。该类教育可以通过设置思想品德修养、烹饪职业道德等课程完成。

2.法制教育,即培养学生遵法守法的意识,让学生知法守法,培养学生学习和执行有关法规政策的自觉性。该类教育可以通过设置法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规课程,将相关法规知识渗透到烹饪专业课程之中。

3.专业素质教育,即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向学生传授完成专业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经验,使学生掌握烹饪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烹饪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类教育可以通过各类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选修课、综合实训课等课程完成。各烹饪学校应通过专业设置,有计划地把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专业教学体系之中。同时,应在烹饪教学中相应增加烹饪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烹饪职业道德的专题讨论,让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二)创新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

在当今信息时代,许多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性在日益缩短。因此,必须转变教育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从专业灌输转向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得能够使其终生受益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以便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三)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其成才成人的基础,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新课程需要全新的教师,但更需要“师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教师。这就需要烹饪类专业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一线进行调研,积累实际经验,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在向学生传授烹饪技术的同时,及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四)培养学生省察克制的方法

省察克制既是一种自我修养能力,也是一种职业道德实践的方法。省察,它要求经常自我反省,即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克治,就是自我改正,即克制自己感情用事并自觉修正其言行。通过省察克制,自觉克服不足,使自己的行为始终遵守道德规范。烹饪行业从业人员每天与形形的人打交道,接触各种各样的事,只有不断地反省、不断地做自我批评,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熊四志,唐文.中国烹饪概论[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

[2]刘彤.旅游烹饪职业道德[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3]江南雨,刘思羽.职业道德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01

[4]刘本基.厨师的职业道德[J].烹调知识,1997(8)

烹饪专业未来职业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 中职学校 烹饪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2014年国家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可见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中职办学理念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这与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是一致的,也是这几年来中职教育界一直倡导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是强调能力为本位,它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以学生为本,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力。而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课程的内容定位、课程的层次定位、课程的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而中职烹饪课程教学更是如此,实践性强,应用型广,课程的定位和内容设置对课程教学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进行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十分重要。

2当前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是中职学校课程教学与教材缺乏一定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广泛性,目前的教材编写很难达到十分规范,如基于行动导向,划分工作模块进行教学的教材很难找到,一定程度上不适应餐饮业发展和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求。新形势使得烹饪课程教学整体改革迫在眉睫。

(2)是教学标准很难统一。目前,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计划和大纲有多套标准,如结合商务部有关要求制定的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也有根据人力资源部对各种证件考核为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还有一些结合实际情况自编教学计划和大纲,因而导致了烹饪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缺乏规范性和相对的一致性。

(3)是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问题。据笔者利用朋友资源展开的调研显示,目前,中职学校多数烹饪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的教学手段基本上仍然停留在教师口头讲授的形式上。如以烹饪原料课程内容为例,多数学校还没有设置烹饪原料标本室,也无烹饪原料标本的幻灯图片;有些学校虽然建立了烹饪原料标本室,但其标本数量有限,使用率不高,达不到直观教学的效果。而烹饪实训课作为反映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的技能训练,其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许多学校仍旧沿袭已往的教师口头讲解和制作演示,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4)是教材内容迫切需要改革。如教学用书与资格考核用书不统一。理论教材未突出应用性,这主要表现为内容陈旧、重复。例如有些教材当中烹调技术内容仍然沿袭以前的烹调技法,未引入新设备、新加工方法。教材内容安排刻板,缺乏直观性,其知识内容很难适应烹饪教学技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影响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那么为什么会导致这些问题呢?或许其中有许多原因,其根本原因,还是课程的问题,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严重背离。“从理论到实践”是目前烹饪课程职业教育课程框架的主要支柱之一,这种逻辑不仅存在于职业教育课程的整个结构中,而且存在于每一堂课的实施过程中。

总之,导致上述问题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与新形势下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相背离的,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改革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

3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中职学校教学改革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精神,中职学校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坚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反映行业企业需求和学习者发展要求,培养合格中等职业技术实用型人才。

具体针对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来说,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改革突出烹饪岗位的实际需求,把有关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岗位能力模块进行归类、实行模块教学、工学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训并进,让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中式烹调技艺、中式面点技艺、中式热菜制作、中式面点制作等技能。通过烹饪课程的教学让毕业生能面向餐饮等服务业,从事烹饪岗位(红案、白案、中餐、西餐等)工作,具有中级烹饪技术,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4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是烹饪课程教学改革要针对烹饪岗位要求开展。餐饮业是一个集采购、加工、生产、服务、销售、经营管理为一体的特殊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这就要求烹饪课程教学中注重提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是烹饪课程教学改革须重视共性并兼顾个性。烹饪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技能方面既要重视全国性规范 (下转第65页)(上接第52页)化的技艺标准,又要充分兼顾各地风味流派的技术特长,这就要求整体教学改革注意烹饪课程技能操作的基本技艺与各地风味流派的技术特色相结合。

三是烹饪课程教学改革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烹饪课程教学改革要以继承传统技艺为基础,以创新为重点,同时注意借鉴吸收外来的技术精华和优秀成果,从而使课程的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

四是烹饪课程教学改革要兼顾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操作。烹饪技艺的养成是技能反复操作、熟练的一个过程,其知识教学与实际操作呈现出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状态。如基础知识的教学缺乏规范性和实践性,则难以为学生烹饪技艺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基础,更会影响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

5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5.1运用“三到位”教学思路于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改革当中

“三到位”教学思路,概括地说就是:一是入门指导,演示到位,教师做好烹饪的技能演示;二是巡回指导,点拨到位,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教师为其查找问题,并给出具体改进方法,使学生的操作动作规范,操作方法科学,操作程序合理;三是结束指导,讲评到位,讲评要讲到点子上,要讲到实质上,要讲到关键上。

5.2做好烹饪人才需求和课程教学改革调研基础性工作

联合同类同专业学校及骨干教师共同对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群等进行调研。同时,可以召开烹饪课程工作任务分析和课程分析会议。邀请一些知名餐饮企业的行政总厨、厨师长等活跃在一线的“行业专家”,在课程专家的组织引领下,围绕烹饪课程的岗位群特征,对烹饪课程进行“核心技能”分析,界定出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培养目标。

5.3制定与完善烹饪课程标准

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与核心技能相对应的烹饪课程标准,依据岗位、任务、产品流程,注重理实一体、注重实战型的课程体系与内容,并征得行业专家与课程专家们的鉴定认可。

5.4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重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

烹饪课程改革要体现以全面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构建项目化的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加快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形成鲜明的烹饪课程教学特色。为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学习资源及创新的空间。

此外,还应充分开展烹饪课程教学项目设计征集与评比活动。教学项目设计的开发也是课程改革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新教材的建设和教学资源的积累做好铺垫,为推动和推广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蔡秀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5).

[2] 熊曦.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工业产业主导发展方向选择研究[J].发展研究,2013(1).

烹饪专业未来职业规划范文第3篇

(一)初创阶段:建立考工定级和考工晋级制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烹饪行业的职工队伍建设。刚刚组建起来的国家劳动部门,在解决失业问题的同时,大力开展了职工就业专业培训和职业技术技能教育,其中就有烹饪专业。这些训练班后来逐步发展成为烹饪技工学校和烹饪技术培训中心。学徒制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全国城镇地区的失业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国统一的工资制度也初步形成。一批条件较好的烹饪技工学校开始列入国家计划,烹饪技术等级制度也开始建立。烹调、面点和服务人员开始评定业务技术职称。到1963年,全国有109人获得特级厨师称号。但是,由于受到当时逐步形成的极“左”政治思潮的强烈冲击,在很长时期内这一制度未能很好地推行。特别是1966年以后的“”时期,烹饪行业考工定级晋级制度和其他劳动管理制度一样,陷入瘫痪状态,烹饪职业技术培训事业也受到极大破坏。这种状况直到粉碎“”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开始得到扭转。

(二)恢复阶段:确立厨师技术等级考核制度

1983年4月25日,劳动部门颁发了《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暂行条例(试行)》,这个文件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考工晋级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工人的培训和考核作出了制度性规定,对考核的种类、方法、组织领导作出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得以确立。此后商业部颁布了《饮食业业务技术等级标准》,其中红案(烹调)部分分为二级厨工、一级厨工、三级厨师、二级厨师、一级厨师、特级厨师和特一级厨师等7个等级。

(三)调整充实阶段:实行国家工人考核制度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今后各单位招工,必须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一切从业人员,首先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要象汽车司机经过考试合格取得驾驶证才许开车那样,必须取得考核合格证书才能走上工作岗位。有关单位应该制定法规,逐步实行这种制度。”在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引导下,我国烹饪专业技术技能型职工队伍的建设开始加速。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烹饪职业技能鉴定进入调整充实阶段。

1全面修订全国烹饪技术等级标准

这一时期,劳动部在广泛调查、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委托商业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对原有的技术等级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1988年3月,商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分别颁布了《饮食服务业业务技术等级标准》和《旅游行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前者中餐部分的烹调专业分为二级烹调技工、一级烹调技工,五级烹调师、四级烹调师、三级烹调师、二级烹调师、一级烹调级,特三级烹调师、特二级烹调师、特一级烹调师等10个等级;面点专业分为二级面点技工、一级面点技工,五级面点师、四级面点师、三级面点师、二级面点师、一级面点师,特二级面点师、特一级面点师等9个等级。后者的中式烹饪师和中式面点师分别设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等级。

2开展技师评聘试点工作

为了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保障和促进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劳动人事部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关于实行技师聘任制的暂行规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组织试点工作。1989年,劳动部在技师评聘试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高级技师评聘的试点工作,并于1990年正式印发了《关于高级技师评聘的实施意见》。

在技师评聘制度建立和试点工作中,许多地区、部门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开展了烹饪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考核评聘工作。烹饪技师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的烹饪技术等级考核和晋升制度形成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高级技师两个技术职务资格考评的完整体系,为广大厨师发展成才开辟了新的道路。

3颁布了《工人考核条例》

1990年6月23日,《工人考核条例》经国务院批准,以劳动部部令形式下达颁布实施。

这个条例,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由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工人考核的行政法规。该条例对考核种类、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组织和管理、证书印制与核发,以及违反本条例罚则都作了明确规定。

《工人考核条例》颁布以后,各地区的劳动人事部门积极按照条例的要求,建立工作考核委员会,开展了包括厨师在内的工人技术考核工作。各级各类烹饪教育培训机构也逐步与工人考核制度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烹饪职业培训机构毕(结)业生实施毕业(结)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双证书”制度。

(四)转轨阶段: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工人技术等级制度开始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转轨。这一时期,发生的重大事项有:

1颁布《职业技能鉴定规定》

1993年7月,劳动部颁布了《职业技能鉴定规定》。这个文件依据《工人考核条例》,对技术等级考核制度做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调整,特别是首次提出了“职业技能开发”和“职业技能鉴定”等重要概念,提出了“职业技能鉴定实行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包括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职业技能鉴定站等)并实行许可证制度,组织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队伍等基础建设的要求。从这个文件颁布起,不再使用“工人考核”,而改用“职业技能鉴定”的提法。这个文件的颁布标志着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了近40年的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开始向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家职业技术的鉴定制度转轨。

2颁布烹饪专业职业技能标准。

1993年,劳动部颁发了包括饮食服务业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等8个工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标准》。这个标准在形式上包括工种定义、适用范围、等级线、学徒期和每个等级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

3颁布《职业资格证书规定》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工种)技术人才,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劳动部、人事部于1994年2月22日联合颁布了《职业资格证书规定》。这是我国建国以来劳动人事部门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文件。它不但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内容作了明确规定,而且对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做出了总体部署,还明确了劳动部门和人事部门的职责范围。这个文件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烹饪技术考核鉴定和资格认证,逐步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轨道,推动了烹饪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

4确立烹饪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律地位

1994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1996年5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法》都明确规定了我国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法律地位,这就为我国推行烹饪职业资格证书和烹饪职业技能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五)我国烹饪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烹饪职业技能工作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主要通过推选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的试点工作,逐步建立起了全国烹饪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已取得主要成效有:

1颁布烹饪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烹饪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从厨者的烹饪技能,促进烹饪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工作,劳动部和国内贸易部组织了内贸和旅游行业的部分专家、名师编制了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并于1994年8月由劳动部正式颁发。该规范为烹饪专业各工种进行技能鉴定提供了依据、标准和方法;为考生界定了考核范围,设置了考核细目,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指导鉴定工作、编制鉴定、考核试题和社会监督的重要依据。该《规范》由申报条件、鉴定方式、考核场地及设备要求、考核评分、考评时限、知识和技能要求、考核试题等7个部分构成。

2逐步建立起烹饪职业技能鉴定的组织机构

1994年6月,经中共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成立。在此前后各省、地、市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也相继成立。这就为烹饪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支持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组织保证。1996年11月,劳动部职业技能开发司和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合颁布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则》,对职业技能鉴定的工作程序,包括鉴定站、考评人员、命题、考务管理和证书颁布等五大环节,做出了明确规定。

3开发中式烹调师等工种的国家题库

职业技能鉴定试题是测量和评价劳动者的量尺,是鉴定活动的直接依据。1995年4月劳动部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的通知》。其后,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中式烹调师等工种的国家题库于1997年建成。随后,国家题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分库也相继建成,并在全国投入运行使用。与此同时,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总结几年来题库开发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与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命题技术标准》。

4组建烹饪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机构和考评人员队伍

近年来,我国烹饪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机构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各省区市已批准建立了一大批鉴定所和鉴定站,各地已初步建立了鉴定所(站)的规范化管理。此外,各地还积极开展考评员的培训、考核工作。目前全国已形成了一支能适应本职业各工种鉴定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力量。

烹饪专业未来职业规划范文第4篇

探索还在继续。花团锦簇的背后,玉溪的职业教育也和不少地区一样面临着发展不均衡的尴尬:市直学校资金投入多、师资优良,求学的、招工的都纷至沓来;而县级职中则因为各区县财力、师资、管理水平的不同,导致职校间办学条件各异,有的县级职中门庭冷落。

如何解决同类教育中的不均衡,县级职中靠什么与实力强大的市级职校竞争?记者近日在玉溪采访时发现,通过积极培育特色专业,玉溪的县级职中也有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领,曾经职业教育领域中的“短板”将逐渐补齐。

特色专业撑起孱弱的县级职中

秀山脚下,通海职中的烹饪专业随着良好的声誉而“香”飘省内外。在2011年6月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烹饪技能比赛中,代表云南省参赛的通海职中捧回了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而从2009年起,该校作为唯一的县级职中,已3次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最高级别的烹饪大赛,并连年获得佳绩。大赛获奖的背后,是通海职中烹饪专业招生连年爆满,毕业生就业走俏。

谁也不会想到,现今被誉为“职教园地盛开的奇葩”的通海职中,却陷入过濒临停办的困境。2000年前后,通海县职中招生困难,学校生源急剧萎缩,教师队伍不稳定,办学效益低下。县政府一度曾有停办通海职中,将学校拍卖给企业的念头。回忆起这段历史,长期在学校工作的一位副校长感慨很多。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新上任的通海县职中校长段金枝及其领导班子,围绕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认真进行了分析讨论。学校领导班子认为,通海职中要走出困境,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明确方向、创新办学思路,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应从过去注重速度、数量转向着力打造职教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发展。段金枝先后到上海等先进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名校办学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通海职中必须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指引下,抓住机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该校在专业设置上,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以烹饪专业为特色,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素质训练列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出发点,强化技能训练和岗位培训。一是挖掘地方饮食文化内涵。玉溪是云南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是云南滇菜的发源地之一,很多菜肴汇集了整个云南的烹调精华,烹饪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学校在烹饪专业建设中,注重深入社会,深入民间,进一步挖掘地方饮食文化内涵,提升和创新地方烹饪的质量和水平。二是确立了烹饪等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瞄准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人才。以学校为主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企业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训条件;学校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学校与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实行学生平时或毕业前一年到企业或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制度。近年来,学校与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曹杨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与云南省饮食行业协会、上海市餐饮行业协会、玉溪市饮食行业协会等下属的近50多家星级酒店签订了实习实训就业协议,建立了教师与学生实习基地,实现了多元合作办学,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三是教学与市场衔接。围绕市场或饭店企业流行的菜品,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重视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技能的培养,如烹饪专业的课程安排,实践教学就占了总课时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四是组建专家顾问团,对建设烹饪专业建言献策。聘请了10多位烹饪大师组成了通海职中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这些顾问和专家,为学校提供行业信息,在烹饪专业建设规划、课程改革方案、教学计划、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等方面给予指导,解决学校在办学中的困难和问题。

特色专业的建设有效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烹饪专业让通海职中在省内外都已经小有名气,从其他县到通海来读职中的学生络绎不绝,学校领导现在愁的不再是招生和就业,而是如何解决短缺的基础设施。目前,省里已经同意通海职中更名为云南省烹饪学校,学校的扩建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其实,通海职中仅仅是该市县级职中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玉溪,不少县级职中都在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自己的特色专业。如,新平的矿产专业、华宁的种植专业、峨山的民族民俗文化专业等。

探索未曾停止

按玉溪市产业发展战略,其经济支撑点是“三优一特”产业(烤烟、矿电、旅游及特色县域经济)。这种产业发展定位迫切需要当地职业教育加大相关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目前,在玉溪职业教育领域,低水平重复设置专业的情况已经大为改观。各职校都会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以及学校实际,科学定位办学方向,在专业特色和质量上下工夫。

烹饪专业未来职业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五位”叠加项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

一、实施背景

近几年,第三产业的发展形势给烹饪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烹饪专业的毕业生是否受到欢迎,教学质量是关键。而学生综合水平的高低,正是衡量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重要标志。

综观我国烹饪教育的历史和现状,重模仿轻发挥,重传统轻创新,重口味轻营养,强调循规蹈矩忽视开拓进取,强调经验忽视规律是长久以来未能解决的弊端,它们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影响了烹饪技艺的发展,所以说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是已是当前烹饪教学的重中之重。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推出了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 “五位”叠加项目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主要目标

革新烹饪教育教学,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习知识与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让学生结合烹饪理论基础知识和所具有的烹饪实践能力,成为合格的烹饪专业人才。

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烹饪专业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使烹饪专业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示范专业、提高质量的示范专业和办出特色的示范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做到专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专业建设模式独特新颖,专业结构调整科学合理,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显著增强,服务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专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三、实施过程

(一)概述

推出的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五位”叠加项目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五个结合+五个偏重”的特点,即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偏重企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偏重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接合,偏重校外实习;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合,偏重兼职教师培养;专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吻合,偏重职业资格证书。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又体现“五位之和”的法国式大厨素质教育模式,即:厨德+技能+营养+文化品位+专业核心素养=法国式大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并努力实现校业共同参与学生校企实习期间的素质教育全程。该校要求素质大于技能,技能包括懂营养,有文化品味,要做成法国大厨式的烹饪;要培养行政总厨、营养师;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专业核心素养,即重视食品卫生与安全,这是国际上公认的法国式大厨的重要标准。

(二)“项目引导,任务引领”的课程体系

根据“五位”叠加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课程。基本思路是以餐饮厨房工作岗位为项目分析工作过程提炼工作任务转化学习领域设计教学项目构建课程体系。

1.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

公共文化知识:语文、德育、计算机学体系

文化知识教学体系 行业文化知识:营养卫生、食品安全、成本核算

创新与拓展知识:餐饮管理、职业技能大赛、创新教育

专业技能教学体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专业课分为六大项目,即专业入门项目、食艺项目、冷菜工艺项目、热菜工艺项目、面点工艺项目及西餐项目。“入门”项目围绕能够“支持相近的多个专业的专业课程”这一教学目标要求展开;其他五个项目围绕着能够“承担该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这一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展开。

2.基于职业岗位的企业实训及实习教学体系

企业文化教育: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员工规范、团队协作企业实训及实 专业技术培训:安全知识、操作工艺流程、食品安全法规习教学体系 企业员工管理:实施企业管理,建立“总结月”、“月鉴定”技能考核:参加多证考核校内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验 基本技能实训 综合技能实训 生产性实训通过以上课程体系的建立,培养学生岗位基本操作能力、行业从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基于职业岗位的目标体系

培养学生热爱本工种,增强质量意识,做到安全生产,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本工种的基本技能。会熟练操作和运用各种常见的烹饪设备;能从事菜肴制作、并进行简单的营养分析;能熟练做好厨房卫生、器具养护工作;能熟练进行菜肴点缀、装饰工作;熟练完成各种培训指导任务,完成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4.基于职业岗位的内容体系

实践性教学体系分为五个阶段:认识实践、课程实验和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前四项于校内完成,是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前的“岗前培训”阶段,此阶段引入企业“职工培训计划”;顶岗实习是在企业实际生产环境中的职业培训阶段。

a、认识实践:新生入校第一学期,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见习,了解企业,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对所选专业的学习兴趣。

b、课程实验与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实验与基本技能实训都要围绕专业核心技能并通过专业课程开展。

c、综合技能训练: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单项训练达到掌握综合技能的目的。

d、生产性实训:通过模拟厨房等仿真环境和仿真管理,培养学生掌握与企业生产岗位接轨的实践技能,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打基础。

e、实训、实习:学生在企业的环境中,按照生产工序在5-7个工作岗位“轮岗实习”,掌握岗位技能、工艺流程、设备操作、国家行业法规,学习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从而提高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基于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课程体系

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五位”叠加项目为切入点,针对本地区餐饮行业的现状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分析工作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的任职要求,由企业管理者、岗位从业者和专业教师共同开发、设计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依据典型工作岗位确定行动领域。

6. 基于职业岗位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构建学习领域:按照适度够用的原则,将各学习领域按照作用进行归纳分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以任务为载体,采用理实一体化课程内容结构设计教学项目。

四、条件保障

(一)培养一批德能兼备、素质全面的烹饪专业人才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稳定的心理素质。并努力实现校业共同参与学生校企实习期间的素质教育全程。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引入企业资源,依托真实职业环境,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同步培养”德能兼备、素质全面的烹饪专业技能型人才。

(二)注重专业特色,提供“第二课堂”

烹饪教学与其它技能教学一样,具有演示性、操作性、工艺性、模拟性等共同特点。但烹饪教学又不同于其它技能教学,有着明显的特殊性。比如基本功和技巧必须通过长期的“实战”训练才能形成。纵观烹饪教学的现状,分析烹饪教学中的不足和制约因素,可以采用必修实验与自修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尝试针对烹饪专业的特色性,提供自修式烹饪学习“第二课堂”。

在“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考虑实验室的管理、安全外,还要考虑厨房场地的设计、烹饪机械设备维护和菜肴成本核算,更能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以复合式烹饪人才身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三) 建成资源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核心(精品)课程

针对烹饪人才培养要求,按照“职业岗位”的总体思路和岗位群所需单项与单元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餐饮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或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以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组织课程建设。同时以专业岗位为项目单元建设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和辅助教学平台,建成了具有“职业岗位”特色的、具有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核心(精品)课程。

(四) 开发一批特色鲜明的校本专业课程

在项目化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挖掘内涵,开发一批体现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对接岗位需求,衔接技能鉴定,体现先进性、新颖性、仿真性、综合性的烹饪专业校本课程,编写特色鲜明的校本专业教材,并向全国辐射推广。

五、体会与思考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指南,没有优秀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教研必然陷入盲目或低效状态。根据中餐烹饪专业的培养目标,精心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方案制定也必然存在一些不足,根据烹饪行业的发展状况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方案,确保方案的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同时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升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始终保持中餐烹饪专业在同类学校中的优势地位。

综上所述,从对传统烹饪教育教学的革新,到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五位”叠加项目为切入点的构建,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实验室、学生共同努力,转变教学思想,树立新观念、新思路,适应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形势,推动和促进烹饪专业教学的快速发展,让特色、多元化、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模式走上良性发展的新轨道。

参考文献:

[1] 胡振华,聂艳晖.项目管理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对策 中国土业大学学报,2002, ③.

[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项目管理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 俞佑云 王喜平 崔松进.烹饪教学中在开发潜能[J] .中国烹饪.2001.(11):38-39

[4] 杨米沙.金融营销“项目教学法”实践与探讨 高教探索,2004由:60-63

[5] 杨光明.谈高校实验队伍是素质要求[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1,(4):112―113

[6] 范建波.理实一体化教学视角下教师能力系统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