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烹饪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烹饪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烹饪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烹饪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 烹饪技能 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093-02

一 确立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标准

烹饪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岗位核心能力、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确立“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高职高专产学合作的载体,通过与餐饮企业的深度合作,以餐饮企业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全程实行“工学交融,全真实训”。依靠餐饮市场和众多著名的餐饮企业,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烹饪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过硬的人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实施,将订单培养为主的教学组织方式融入“打基础、强技能、练岗位”的三个教学阶段,以实现“精工艺、懂营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烹饪专业的课程标准是规定烹饪专业各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根据烹饪课程标准与企业工作任务的要求确定岗位(群),以厨房管理、餐厅管理、原料加工管理、营养配餐管理、烹饪制作管理、冷菜工艺管理、面点小吃制作与管理等工作过程的要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做到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实施“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烹饪教学的要求和餐饮企业经营的特征,在保证教学总体目标完成的条件下,灵活安排各学年教学时间,旺季突出岗位全真实训,淡季着重学习理论技能知识。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相互交融,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训齐头并进,切实践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 制订实习计划,形成学生技能

实训与实习相结合,“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技能形成分为三种形式:校内实训、教学见习、校外实习。

校内实训是充分利用烹饪实训中心来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烹饪技能的训练。它的特点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进行实际操作,给学生打好烹饪基础。

教学见习是利用当地的各大酒店、宾馆进行学生技能见习,其特点是时间不超过两个月,通过教学见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和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熟悉和了解现代烹饪理念,了解烹调技术发展的动向,熟悉餐饮工作的工作程序。

校外实习即顶岗实习,是教学实训的延续。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 明确阶段性技能形成目标,逐步提高烹饪技能

在“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通过与各大宾馆、酒店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全程实行工学交融。

第一阶段:烹饪基础技能学习阶段(1~2学期)。在校内重点完成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及开设的课程,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同时,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进行一定量的烹饪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学期结束时统一进行检测,形成写实性的评价成绩。

第二阶段:烹饪核心技能课程学习阶段(3~4学期)。主要完成专业岗位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训练,开设热菜烹调技术、面点制作技术、冷拼与食品雕刻技艺等综合实训课程,设立阶段性目标,模拟厨师长和厨师的实际工作环境,定期轮岗,并将学生所制作的菜肴制品接受校内与校外的专家检验。

第三阶段:烹饪综合技能与检验的实训阶段(5~6学期)。主要完成综合能力与拓展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根据企业岗位设计的要求,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岗位进行实习,师傅以外聘教师的角色参与学生的实训指导,确保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需要和发展同步。同时把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以设计一套宴席菜单为标准,进行计时操作,通过技能鉴定专家评分来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测试通过的学生发给相应的厨师等级证书。

四 抓好校企合作,为就业打好基础

“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校企合作。烹饪岗位设置课程,在充分考虑专业现有基础和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群构建岗位能力模块,根据能力模块构建能力要素,以能力要素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以烹饪工作过程为主线、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烹饪营养知识与技能、烹饪管理理念和能力为支点的课程体系。重点围绕烹饪工艺、烹饪营养和烹饪管理三大模块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且在餐饮企业中得到检验。

校企合作的最大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烹饪整体操作能力,使烹饪专业实训更贴近社会需求,最终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面向行业的校企合作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校企合作能使我们明确行业的岗位能力体系,能让我们找到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方向,从而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能真实地感受到烹饪行业的氛围、行规、要求,促进学生烹饪技能水平的提高。

五 培养高素质的烹饪师资队伍,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高职的生命力在于专业办学的高质量,而烹饪教师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建立一支烹饪技艺精通、素质过硬、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品德端正的教师队伍是烹饪专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烹饪教学水平,实施“名师”工程,参加多种活动,通过多渠道为中青年教师创造“出线”条件,铺平成才之路,让烹饪教师带着烹饪课题进行教学,带着项目在企业中实训,形成的科研成果更有说服力。这样就能造就一支高学历、双学历、多功能、“双师”型等一专多能、博学多才、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师资队伍。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没有很好地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就会导致将来他们不能适应烹饪岗位,这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做好课题研究。烹饪教师有了科研项目,就真正做到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高技能烹饪人才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校企结合既可为教师“充电”提供方便,使教师掌握烹调方法及流行菜点,又有“大师”级的厨房师傅担任教学工作,壮大教师队伍,使烹饪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保持与现代餐饮企业同步。

参考文献

[1]华宝山、冯亚召.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4):141

[2]朱云龙、刘颜、马京洁.论餐饮食品安全管理[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0(4):56

[3]边振明.构建烹饪专业学业成绩评价新体系[J].甘肃成人与职业教育,2009:54

[4]李保定.基于高职烹饪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3):78

烹饪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烹饪专业;远程网络教育;全日制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学历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目的,而以何种方式学习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烹饪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而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更是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直接影响着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其中办学条件的局限性、办学成本的加大等因素是影响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烹饪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特点。烹饪专业作为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又要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不断的修改,以便更好的指导烹饪专业的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将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可以把职业教育中的办学场所问题、办学成本问题、学员经济条件问题予以解决,这样烹饪专业的教学会有一个新的、快捷的、方便的教学模式。本文以烹饪专业为例研究将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

1 远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

1.1 远程教育的特点

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通过直播课堂进行教学的一种授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而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只要配备一台电脑、接通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这种授课形式方便、快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到网上去学习,并且可以在指定的时间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直接答疑解惑。但是这种方式没有真实感,不直接,对于那些需要实际操作的专业则不适合。

1.2 全日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成为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这种教学方法属于全日制教学,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授课,很直观。特别是对需要实际操作、需要技能训练的课程更是方便,而且是必须的。但是,要想把职业教育做好,加强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则是至关重要的。

2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们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受重视程度也不够,好多职业的中等职业教育设置更是空白。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讲,关乎着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提高,而职业教育在我们国家的普及与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却是相差甚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远程教育提供了一个区别于传统全日制教育的虚拟学习环境,远程教育提供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可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个性化学习,实现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无限沟通的学习环境。

3 我国烹饪专业的基本情况

在了解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烹饪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与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出一套适合于我国烹饪专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就是说,本文主要是要研究一个以烹饪专业依托,延伸到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

烹饪专业是一个高成本的专业,而且,来职业学院学习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又存在着这么一些情况:一是学生基础较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这些学生来学校学习烹饪专业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个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二是学生想通过学习学到一些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烹饪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三是学生仅仅是为了要个毕业证。

4 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4.1 烹饪专业的教学特点

4.1.1 课程设置。烹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不同的学校其设置虽是各不相同,但是主要有《烹饪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烹饪营养学》、《烹饪原料学》、《饭店经营管理概论》、《餐饮管理与实务》、《烹饪成本核算》、《中国饮食文化》、《厨房组织管理》、《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技艺》等课程。上述课程,有些是纯理论性的,有的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4.1.2 专业建设。以往我国各类院校的烹饪专业都是进行着全日制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比较符合普通高校教育,它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我国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多是“注入式”的、“填鸭式”的以及“教师主导式”的,这些教学模式理论多,实践少;讲的多,做的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感性认识,毕业之后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低。而且,这样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有办学成本高,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受限等,因此,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搞好专业建设是每一个职业院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矛盾予以化解。

4.2 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烹饪专业的应用

远程网络教育与全日制职业教育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可以大大节省办学成本,可以节省一部分教室、师资、宿舍等设施,而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建设却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要。

烹饪专业中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前所述,可以全部实行网络远程教学,开通直播课堂,使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进行学习,能够随时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网络上直接与教师对话,并且可以通过视频与教师进行交流。如《烹饪营养学》这门课程完全可以将烹饪过程中涉及到的加工的时间和火候、加工的方法等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影响、不同食物具有哪些营养成分、哪些食物是不能混在一起食用的、不同人群适合哪种配餐等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进行网络远程教学;《烹饪技艺》课程中的切墩、摆盘、配料、烹制等教学内容就必须要在实验室完成。

烹饪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烹饪专业;中高职衔接;中职阶段;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C-0075-05

从2004年开始,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烹饪专业首次对全省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实施对口招生。12年来,烹饪专业在单独对口招生的课程设计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对传统课程的改革做了很多的探索,并与2011年出版了高职烹饪专业系列校本教材5部和相关教材4部,在省内乃至全国起到了引领作用。2014年,省教育厅进一步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立项研究,学院在与省内4所中职学校的多次调研和研讨中,对中高职烹饪专业实训课程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索。经过多方考察和交流,结合烹饪专业手脑并举的特点,提出了构建以“4J1S”为主体的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一、中职阶段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提出

中高职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均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并按照核心岗位的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1]中高职烹饪专业由于办学层次不同,学生就业市场的定位不同,课程体系的定位也就必须不同。

在全省单招班级学生的调研中,各地的中职学校在烹饪实践课程的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校专业实践课程就是为了单招考试,考什么内容就教什么内容,其他实践课程没有,完全是为了单招升学率;有的学校考虑到烹饪原材料的成本,适当教几个菜品就没有了,许多菜只是老师演示教学,学生不操作;有的学校实践课程有一个学期,以基础操作为主,多刀工切配,少烹调熟制;也有的学校利用一年的时间,每周有6-8节课,学习较为全面,学生的烹饪基础较好。由于各学校的教学情况不同,学生的差异较大,操作技能参差不齐,这就给高职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还要花大量的时间用于基础训练。对于基本功较好的学生,就认为这种教学没有新意。

从中高职烹饪专业的课程安排来看,传统的中职课程有《烹饪原料知识》、《食品营养与卫生》《中餐烹调技术》,高职课程有《烹饪原料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烹调工艺学》,二者重复内容多达40%以上。在实践课程方面也出现大量重叠和炒冷饭的现象。如何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是衔接的关键点,也是研究的重点。这就很有必要将中职和高职的课程内容进行侧重点划分和有机衔接。“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就是从中职的实际出发,与高职阶段的项目课程形成一定的梯度,可以很好地避免雷同重复的现象,有利于中高职不同阶段的学习与提高。

(二)“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内涵

“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4J”是指四个基本课程的组合,一是烹饪基本功训练,二是国内流行的基础菜品制作,三是本地区特色的基础菜肴制作,四是烹饪技术等级考核内容对接;“1S”是指大赛赛项作品的对接,应把省教育厅中等职业学校烹饪技能大赛纳入课程教学之中。以此构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烹饪实践课程的主体。

“4J1S”中职烹饪实践课程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以基础的工艺为主,不管是国家初级、中级技术等级考核的内容,还是省烹饪技能大赛的赛项,都是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强化烹饪基本功训练、基础菜肴的考核和基本技术的比拼。

通过“4J1S”课程内容的组合学习,可以全方位地培养中职学生的烹饪技能,在多层面的不同视觉的实践技能培养下,最终完成预定的中职阶段学习任务,为进入高职阶段的学习或直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中职阶段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目标

“4J1S”中职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精心地设计了一套明确的操作任务,对于每个课程项目均设计一个操作指标,每个指标包含优秀、良好、达标、未达标四等次。在课程的考核中,每个学生对各项目课程内容达标即为及格,未达标者即为不及格。对于未达标者,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强化训练,否则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其目的是让班级的所有同学都能在基本技能方面符合专业要求,无论是进入高职学习还是到企业就业,都能顺利地适应高职学习和企业的工作。

学生在精心设计的各项课程任务的驱动下,就会主动地对各课程进行实践训练,掌握各课程的达标要求,只要进行适当的操作训练,各项目的达标就会顺利完成。这不仅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学习找到了目标和方向,这样,学生技能的整体水平提高就很容易做到。

二、中职阶段烹饪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

(一)1J―基本功训练

进入中职阶段学习,最主要的烹饪实践就是打好基础,夯实烹饪基本功。为下一阶段高职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烹饪基本功,就是在烹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操作者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烹饪知识、烹饪技能和技巧运用等的综合能力。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才能为下一阶段熟练地制作色、香、味、形俱佳的菜点做好各方面的准备。[2]具体基本功训练项目列表如下:

“刀工刀法”项目是烹饪专业最基础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烹饪基本功的重要性,了解刀具、磨刀石的种类和用途,掌握常用刀法的运用。“翻锅”项目是烹饪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菜肴制作中离不开炒勺和炒锅的配合使用,学好翻锅技术,可以使菜肴成熟均匀,而且可降低劳动强度,使烹饪操作更加协调和规范。“原料初加工训练”要让学生了解常用原料的初加工技法的种类、加工的基本要求和步骤,对普通的干货原料能够进行涨发,学会涨发的方法和技巧。“火候技能训练”是菜肴烹制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这是初学者最感到生疏、紧张也是最有兴趣的操作训练,老师要详细讲解临灶的安全,描述火候、火力的变化情况。“调味技能训练”是烹调菜肴的基本技能,掌握调味的原则和方法,会合理运用调味品对菜肴进行调味。“面点基础操作”的重点是掌握面点操作的基本功,基础操作技术熟练与否,会直接影响制品的质量和效率。“果蔬花卉雕刻”项目需掌握常见品种的雕刻要领,主要学习雕刻一些花卉和基础小物品,掌握基本运刀的方法。

(二)2J―入门基础菜品

经过前三项刀工、翻锅和原料初加工的基本功训练以后,学生将进入临灶阶段,与基本功训练的后两项训练同时进行。对于基础菜品的训练操作,主要是强化刀工训练、临灶的翻锅和基础烹炒与调味。在此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菜肴,这里以四大菜系为例,如表3所示。

上面所选的菜品都是国内较有代表性的基础菜肴,可供初学者操作训练,重点是训练刀工、翻锅、火候、调味等多项技术。在刀工菜肴的选择方面,重点是切片、丝、丁、粒的形状,有肉丝、鸡丝、鱼丝、干丝;有肉片、牛肉片、鱼片、鸡片、猪肝片;有鸡米、鸡丁、鸡球,更有剞花的腰花、青鱼等。

在体现翻锅和火候方面,其中有12个需要翻锅爆炒的菜肴,对火候的要求也很高,无论是生炒、滑炒和熟炒,都是学生练习翻锅的较好的菜品,对上浆技术要求高,对火候掌控要求也较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焦糊、粘锅或生熟不均等。这也是强化原料初加工的训练。

在调味方面,不仅有常用的咸鲜味,还有许多代表性的复合味,如鱼香味、甜酸味、麻辣味、蚝油味、甜咸味。烹调方法有炒、爆、熘、煮、煎、蒸、炸、烹、烧等常用技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菜品操作都熟练了,烹饪基本功就较为扎实了,也为下一步进入高职阶段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3J―本地风味基础菜

为了突出我省烹饪专业特点,在中职学习阶段,应了解一些江苏本地菜肴的制作特点,选取的地方菜肴。一要有代表性,二要简单,不脱离“基础”二字。

较有技术难度的菜肴,由老师选取作示范菜演示:如松鼠鳜鱼、炒软兜、清炖狮子头、锅贴干贝、大烧马鞍桥、荷包鲫鱼、樱桃肉、沙锅鱼头。老师演示的目的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眼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了解本地菜肴的基本特色。具体制作放到高职阶段学习。

如一般的原料,成本不高,老师演示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如:文思豆腐、松子鱼米、鸡粥菜心、蝴蝶鱼片、虾仁锅巴、扬州蛋炒饭等。

(四)4J―技术等级考核菜品

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要与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内容相对接,因为,学生中职毕业前要参加中级中式烹调师的考核,获取中级技能等级证书。对此,在教学中要增加或穿插国家初级和中级中式烹调师技术等级考核的相关内容。在实践课程的训练中,要注重把初级、中级烹饪技术等级考核的内容贯穿到平时的实践教学中。具体内容见表4:

(五)1S―省大赛项目菜品

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烹饪技能大赛已连续进行了9年,并在全国中职技能大赛中连续6年获得全国金牌第一的名次。作者作为省烹饪大赛的专家组成员和评委,9年来一直参与省大赛方案的制定和大赛执裁的裁判。江苏省烹饪大赛的方案,始终把学生的基本能力放在第一位,在四个项目中,突出的是基本功和基本能力。连续多年的热菜项目是“炒青椒土豆丝”,原料成本低,刀工要求高,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各学校原材料准备比较方便,把控火候的要求高,也与国赛的项目对接,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面点、冷菜、果蔬雕的项目都是重视学生的基本功和基本能力。鸡蓉类菜、炒腰花、鱼圆汤、芙蓉炒鸡片都是考查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情况。在近几年的国赛中,江苏省赛项目基本也成为了全国大赛的参照方案,在国内也具有先进性和引领性。见表3所示。

结语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烹饪专业经过12年对口单招的教学与实践,经过近2年与“3+3”衔接的4所学校密切的交流和研讨,中职烹饪专业实施的“4J1S”课程学习体系比较切合国家职业教育要求和中高职衔接以及未来就业的需要。从两者的关系来讲,中职阶段的技能训练是基础的、基本的,重基础知识和通识技能、基本功训练;而高职阶段是提高的、综合的,在中职的基础上增加应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课程的教学中要有原理的分析,强调技术的关键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行业动态知识、拓展技能和创新能力,对接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增加基层管理知识等。我省中高职烹饪专业“3+3”一体化衔接课程体系即将初步构建完成,可为全省乃至全国中高职烹饪专业的衔接提供一个建设性方案,使学生的学习不再重复老课程和已学的内容,把很多时间节省下来学习新知识,并进行有益的活动,为烹饪专业教学与衔接走向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通道。

参考文献:

[1]段标.“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

烹饪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餐饮市场;人才需求;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案例研究

中餐烹饪实习是一门专业性极强而理论讲授又极为枯燥的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将中餐烹饪实习课程所要掌握的各项技能根据课程的教学任务目标编制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教学项目,并将知识点融入其中,由学生带着项目去完成任务,并在进行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项目式教学在中餐烹饪实习课程教学中的案例研究展开研究。

一、职校烹饪专业的教学手段

1.课程理论灌输模式

目前,大部分学校在讲授烹饪中餐烹饪实习课程时大多采用课程理论灌输模式,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则被动听课。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尽管教师讲得口若悬河,也列举了大量的相关菜例,但毕竟是纸上谈兵,只局限与知识表面,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这就导致在课堂上上理论课时,每个班都有部分学生趴桌睡觉或思想开小差现象,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较差,久而久之,有一些学生学不会,就产生放弃的思想,只好在教室里混时间。

2.分段式教学模式

中餐烹饪教学中要求有很多实习和实训,但由于按传统的教学安排是先进行理论教学,再集中时间进行实习实训。这种教学方法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实习时部分理论知识已经忘记,需在实习中重新补课;或者是书本上教的内容与实际菜肴制作有出入,教师需根据实际菜肴制作重新讲解方可进行实习。这些现象无疑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学习效率低下。

二、中餐烹饪实习课程引入项目式教学的案例探究

将项目式教学法引入中餐烹饪实习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了上述诸多教学模式所出的弊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对培养高素质烹饪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项目式教学的理解

项目教学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应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再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

2.项目式教学在中餐烹饪实习教学的合理运用

(1)广泛推广宣传,多方重视

项目式教学法是当今教学方法中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方法,由于广大师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新型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不理解、不支持的心态是难免的,加之项目式教学虽然有诸多优处,但该种教学模式对师生各方面要求较高,尤其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这会受到多方面的阻碍。因此,学校应推广宣传,多方重视,使项目式教学方法到烹饪中餐烹饪实习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2)深入学习,从无到有,从有到精

中餐烹饪实习教学一般采用师傅带徒弟式和理论实践灌输教学模式,通常教师是绝对主体,学生则是学习的被动接受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而对项目式教学方法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运用。在运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从思想上重视,更要在学习中加以总结,使该项教学方法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精益求精,以达到能有效地将其运用到中餐烹饪实习教学中来。

3.项目教学法的案例设计

(1)课程项目设计的总体要求

中餐烹饪实习课程是烹饪专业的主修课程,教学内容分布在每个学期,一般分四学期学完整个课程。第一、二学期主要以基础教学为主,实践训练重点抓基本功训练;第三、四学期以掌握各种烹调方法、菜肴制作、宴席设计教学为主,实践训练重点在单个菜肴制作与宴席设计制作为主,兼顾烹饪等级工考核。根据课程分置特点,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进行项目设计时,一方面要考虑中餐烹饪实习的总体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兼顾每学期的教学重点,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所设计的项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符合当前餐饮市场的人才需求。

(2)课程项目设计的具体措施

任何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用都是以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的,烹饪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在设计烹饪项目中应以此为中心,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方能设计出科学的、符合技工类学生学习的项目,达到烹饪的教学目标。

第一,项目的编排应以掌握实际工作技能为目标。根据中餐烹饪实习的教学目标在编排每项项目中,要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观察,确定知识和能力结构,并以此来设计开发课程项目,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制订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确定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并在项目课时安排、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如以往烹饪专业大部分课程的文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比例为1:1,这样的课时分配无法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训练时间;在项目编排上也要有所突破,力求使一部分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课外完成。

第二,教学体系设计应体现职业素质教育,以能力为本位,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来设置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建立“课堂学习+实践深化”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以校内实训中心为重要载体,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两大中心任务,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和日常生活中,不仅是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而且强调职业素质训导。如学生在解决项目中的问题时,要具有相互协作和团队精神,每个项目都设计以项目组的形式来进行,并任命项目组长,由项目组长为项目组成员分解工作,安排项目组成员的任务,制订计划表以及提交项目进展情况表,出现问题及时沟通和解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了沟通和协作,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第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项目教学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作用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能力。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3)项目教学案例的实施步骤

中餐烹饪实习教学可以模拟饭店厨房工作间的模式进行项目案例的设计,并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烹饪知识撰写工作任务计划书。对中餐烹饪实习课程项目的设计应以中餐烹饪教学的总目标为基础,项目内容的具体要求可以按照以下要求来确定:

第一,项目的具体操作可模拟饭店厨房工作间形式将其划分为三个模块:切配组、炉灶组、美工组,并由每个小组长确立小组工作的具体任务方向和各组员的分工。

第二,每个项目的设立都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所需完成的任务、计划完成的时间、任务实施、检查评价等步骤。

第三,撰写详细工作计划书,内容包括:实践训练的具体要求,菜肴的类别,有的还要列出部分菜肴简介;厨房工作间人员基本情况和工作目标简介;行业分析,服务对象分析,竞争者分析,竞争优势分析;生产计划,在项目完成期间所能达到的产品数量和质量指标。

第四,提交工作小组计划项目成果。每次的项目完成都要有相应的记录,并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

通过项目式教学,学生不但增长了知识,还使学生从课堂理论的被动接受变为课外的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当然,在中餐烹饪实习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虽然有着极大的优势,但也需要教师灵活把握,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手段去解决,这样才能将项目教学更好地运用于中餐烹饪教学中。

烹饪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烹饪专业 教学模式 学生主体

一、烹饪专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行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一直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尽管中烹协2013年全国餐饮收入报告显示,全年餐饮收入为25392亿元,增幅同比下降4.6%,创21年来的最低值。我省餐饮业也营业额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如贵阳市云岩区对本区监测的9家大型餐饮企业数据监测显示,总体下跌了7.83%。我们分析下跌的原因,与餐饮业面临高成本、低利润等压力以及“八项规定”出台后加速餐饮业转型等因素有关。但我们也要看到,在这个转型时期,整个餐饮行业也依然在积极发展,民间消费依然有着巨大的上升空间,各餐饮企业正努力加强餐饮文化和消费文化建设,着力推动提高队伍素质,积极实施餐饮业品牌战略,推动品牌经营理念和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全行业的普及。当今餐饮行业越来越朝着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餐饮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而对人才的争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在此关键时期,行业面临着高素质人才短缺困境。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未来5年,中国厨师需求总量达四百多万人,当今十大就业率最高专业中,烹饪专业位居其中。各种数据和调查信息表明,当前贵州省餐饮市场的发展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也迫切需要专业的烹饪人才,尤其是精通黔菜、川菜的本土烹饪技能人才,要求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中餐、西餐烹调技能和餐饮理论知识,还必须了解现代餐饮企业经营理念,同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过系统的烹饪专业教育的技能人才已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1]

在本省的人才状况上,通过社会调查,我们走访了数十家本地宾馆、酒店及大型餐饮企业,对其总经理、人事部经理、学校实习学生、毕业生、部分单位员工等,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在我省烹饪行业从事工作的人员中,53%是由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入行业,35%在烹饪培训班经过一至三个月的短期培训上岗,只有12%左右是经过中专以上正规学历教育、系统全面学习过烹饪的,行业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素质较低、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在我省旅游产业迅猛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制约我省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并没有得到彻底改观。“人才培养是贵州旅游发展的第一要务”,贵州的旅游要发展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开始逐步打造和挖掘“黔菜”,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紧扣原生态、健康、绿色三个主题因素,以振兴黔菜为宗旨,深度开发贵州地方饮食文化,着力打造系列餐饮节庆,大力培育贵州餐饮品牌,形成强大的餐饮旅游吸引力”,以此来满足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越来越多的中外宾客希望品尝当地特色饮食的需要,满足本地区人员对饮食多样化的需要。而要使黔菜发扬光大,则需要更多的优秀烹饪专业人才。

通过对行业进行调查论证以及修正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基本确定人才培养工作的方向:培养适应我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本专业岗位,具有一定的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具有烹饪专业所必须的理论、技术、技能,有独立工作能力,并能自主创新,在烹饪行业的特定环境下,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成为不断适应现代化烹饪产业发展的实用型专门人才。作为中专学历的学生,当前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立足技能为主,突出实践技能教学,提高专业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强、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的毕业生,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为就业上岗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

要确保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确保培养实践性人才的新教学计划有效实施,我们在烹饪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紧密结合贵州省烹饪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高度重视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不断推动校企合作,从企业聘请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能手到校任教,深化校企合作,实训课紧密结合行业生产,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习后成为餐饮企业愿用、爱用、好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二、烹饪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