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前景讲座心得体会

计算机前景讲座心得体会

计算机前景讲座心得体会

计算机前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面向方面;课群;任务驱动;创新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1引言

在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育方式或多或少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有效地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各高校教师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研究课题。

由于计算机基础教育面对的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针对目前存在的教学学时少、教学内容广等现状,我校在计算机基础的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率先提出了课群的概念,响应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授课方案和教学内容,经过整合成为一套完整的课群体系。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然而,由于此套课程体系依然是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中心,单靠此课群体系还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面向方面(Aspect Oriented,AO)一词起源于计算机领域,它是为了改进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OO)的不足而诞生的,由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的Gregor Kiczales等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于1997年提出。它的主要设计原则是将系统划分为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其中核心关注点用于描述系统的基本业务功能,而横切关注点用于描述对核心关注点有横切作用的公共行为,最后使用编织器将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编织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由于横切关注点的功能是将需要出现多次的公用代码集中到一处实现,从而可以大大减少代码的冗余度和耦合度,增强系统的可读性。

在研究面向方面技术的基础上,我校通过创办计算机创新实践基地,进一步完善了以课群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将计算机课群体系和计算机创新实践基地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基于面向方面的新型计算机课程体系架构。

计算机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有效运用了任务驱动模式,从“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分析与评价”几个阶段着手,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计算机创新课题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级竞赛等方式,不断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2.2基于面向方面技术的课程体系架构

通过借鉴面向方面技术,我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从两种角度进行划分:纵向为核心关注点,横向为横切关注点。其中,核心关注点用来描述以授课为中心的纵向课程体系,在此角度上我们对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改革,形成了一套以课群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它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群、程序设计课群、软件技术基础课群、应用技术基础课群(每类课群下包括至少两门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计算机基础以及学习兴趣自由选择相应课程);横切关注点用来描述以参加计算机创新课题为核心的计算机创新基地建设,如图1所示。

图1基于面向方面的课程体系架构

作者简介:文欣秀(1975-),女(汉),河南新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软件组件技术。

计算机创新基地建设是指利用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的教师资源和实验环境,建立计算机创新实践基地,为全校学生提供各种计算机创新实践课题,鼓励并指导学生参与各种计算机课题,并对学生的最终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它是对以课群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体系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完善。

3.3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创新基地建设

在教育学心理学中,曾有三种学习理论对教学和学习产生过较大影响,即早期的行为主义(Behaviorism)、认知主义(Cognitivism)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

任务驱动模式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教师是任务的提出者、学生是任务的实践者,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提出的任务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并设法完成任务。

在创办计算机创新实践基地过程中,我校较好地运用了任务驱动模式,即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计算机创新实践基地的运行过程分为“开设导引讲座―公布创新课题―组建学习小组―指导作品设计―评价创新成果”等五个部分,如图2所示。

图2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创新基地建设

(1) 开设导引讲座

在正常的计算机课程授课之余,每学期我们都安排经验丰富的计算机课的老师利用业余时间为全校学生开设一系列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导引讲座(如表1所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听讲一门或多门讲座,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并与开设讲座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反馈得知,学生通过这些讲座扩大了自己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范围,增长了自主探索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表 1部分计算机知识导引讲座

序号 讲座名称 主讲人 学时

1 网络游戏的开发与设计 … 4

2 LabVIEW图形化编程方法 … 4

3 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 … 4

4 影视动画制作技术 … 4

(2) 公布创新课题

在开设导引讲座的基础上,各位老师就自己相关的研究领域申报了多项创新课题,创新课题从大类上分为趣味类、专业类:趣味类课题(部分课题如表2所示)主要从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出发,而专业类课题(部分课题如表3所示)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来解决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它对应于“任务驱动法”中的“提出任务”环节(通过将相应的知识布置成一个个任务,由学生来自由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任务)。各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报名参加一项创新课题,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问题,成为传统教学体系的一种有益补充。

表2部分趣味类创新课题

序号 课题 指导教师 课题说明

1 电子贺卡制作技术 … 利用多媒体制作工具,结合动画、声音等编辑和制作技术,制作包含动画和音乐的贺卡

2 LabVIEW图形化软件开发 … 学习基于LabVIEW的图形化软件开发平台应用,实践快乐编程

3 网络游戏开发 … 学习常见网络游戏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技术,实现简单的网络游戏开发

4 VB环境下的拼图游戏 … 利用Visual Basic编写简单的计算机拼图游戏,具有模式设置、计时、评分、排行榜等功能

表3部分专业类创新课题

序号 课题 指导教师 课题说明

1 国债发行模拟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通过设计和实现该系统,可以使金融专业学生对金融市场运作机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计算机前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小学常识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学科,是以观察、实验、考察、查阅资料等为手段,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来达成目标的。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文本、图形、图表、语言、音乐、静止图像、动态图像有机结合后用于教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使信息能以图、文、声、情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产生回归自然与融入社会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 一、营造氛围,激发动力。 教师教学的艺术,在于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和原有知识的唤醒,营造适当的教学情景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技术具有形声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方面比其它媒体来得更形象、直观,无论在什么类型的常识学科中都能明显体现这一优势。如在《九一八事变》的教学中,我首先从录像中截取了东北难民大逃亡、遭枪杀与一批批全副武装的东北军撤退到关内的情景,再配以歌曲“松花江上”作为背景音乐及解说词,最后在录像结尾处定格,打出当时东北军和关东军的数量、遭枪杀的东北同胞人数等文字资料。在这一系列的对比画面和数据面前,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从而进人角色,激起了了解历史事实的动力,为本课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的落实奠定了基础。又如《水域的污染和治理》一课的教学,虽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水域被污染的事,可是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想像不全面,对水域被污染的后果难以认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学生形成触目惊心的感觉,从而意识到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课件设计为:先拍摄了本镇几个大工厂的污水排放口、生活用水排放口、河岸旁的垃圾堆等,以远景—近景—特写景头—定格来展现,接着通过计算机技术把它们分别缩小、链接到本镇平面图上相应的位置,然后以模拟动画形式,让污水以颜色、颗粒、细菌病毒、水生生物死亡的可视现象逐步扩散至本镇的所有水系,最后形成到处是黑色污水、漂浮着腐烂生物的现象,以及全镇人民只能用一根自来水管来维持用水的场景……这样的演示为进一步的讨论打好了基础,注人了动力。 二、模拟再现,引导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为薄弱。为此应提供更多的感知材料来帮助他们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面貌。计算机以其容量大、运行速度快、虚拟现实见长。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能帮助解决这一类的问题。如(日食和月食》一课,学生对于日食、月食的发生原因及变化过程很难理解,在教学中,用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来模拟三球转动,演示三球位置的变化过程,并配上太阳光线的照射,帮助学生认识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原因及月相变化等知识。这样比单纯演示更形象、更有空间观念。又如《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课中,对长征路线的认识是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的关键,我采用R州e任、ini软件来制作演示课件:先设置红军长征经过的几个主要地点,再用箭头移动为导向、设置播放间隔的时间,让这些箭头按照排练时间从慢到快依次经过各点,并且让各点链接好相应的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通过这一课件的演示,学生理解了红军长征路途的漫长和艰险。 三、尝试实践,指导操作。 实践操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获取第一手的资料是常识学科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操作实践,除注重展示文字图片资料外,清楚的操作指导与营造真实的环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计算机的多角度切换、模拟能弥补实践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如《怎样接亮小电珠》一课中,学生进行简单电路的连接比较容易,可要对“用同一电源使两只小电珠同时发光,有几种组装电路的方法?”这一问题进行实验就较难。我们在教学中大多采用演示指导。可由于小电珠较小,连接线多,并要求是规范连接,不像简单电路用手接接就可以了,所以,学生看了演示后再操作的成功率仍不高。现在我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件的使用过程为:首先出现电珠座及开关座、电池架,而后通过局部放大解剖它们的内部构造,再依次给每个组成部分的两端金属部分分别接上导线。在学生会连接成一个简单电路后,再出示另一个电珠座,并在这个电珠座两端的金属部分也接上导线,然后提问:导线的另一端应接在哪里?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连线。这样,对多种接法都可以清楚展示出来,从而便于学生比较、操作、分析。 四、分层反馈,递进提升。 知识的归纳巩固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由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差异,虽然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兼顾全体、扶优补差,可还是有部分同学没能够掌握课堂知识。以往教学一般要等到作业批改时才能发现问题,又要等到第二天上课时才能进行分析讲评,这样做不仅耗时,而且又影响第二天的课堂教学。利用计算机设计交互性课件来辅助教学,就可以及时发现共同性的错误,使知识得到当堂巩固。课件设计为:先让电脑从典型题库随机抽取5至10道题目,让学生只需要用鼠标点击、拖动、输人数字等方法来答题,由电脑来判断对错,并给出提示语。由于答题方便,电脑可以反复出题、自动评判、自动记分,可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上台操作,同时教师可以查看做题情况、统计答题情况,及时反馈讲解,及时调整下节课的教学思路。这种交互反馈分层教学若能在电子计算机房里上,那效果就更好了.知识教学完成后,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件进行自主巩固提高。课件设计结构是:先对学生进行预侧,根据成绩高低电脑自动链接到相应的操练层。其中成绩高的可再完成开放性的题目,而后提供引申资料,来拓宽视野,引导继续探究深化,给以充分发展的空间;得分中等的学生可继续巩固练习,等到做对了就进人优等生的题库。对于得分低的,教师可个别辅导或由电脑提供帮助,分析知识形成过程。让电脑来帮助教学,好似课堂中同时有多位教师在指导,而且是百问不厌的。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常识学科中运用较早,效果也是较明显的,但是由于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为更好地运用,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四点#p#分页标题#e# (l)结合常识学科特点,应充分利用自然事物、实验器材、模型、标本等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事物与自然现象,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用实验做效果明显的,就不要借助课件来模拟,能采集到实物的就不要用图片,学生能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就不用电脑来提供,以上材料不足以达到效果时,再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2)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时展的产物,必定有其不可替代的一面。但毕竟目前硬件、软件等条件不足,且在许多情况下,传统媒体使用简便、价格低廉,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传统媒体,要充分挖掘它们的潜力。 (3)合理使用配套的和市售的软件。这类软件制作水平较高,适用范围较大,资料较多。但需注意学生是有差异的,使用中应合理取舍。 (4)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课件设计时应分析学生特点、心理需求.并且在注重交互性的同时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

计算机前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暑期学校;研究生教育

为了促进研究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国防科技大学受国家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湖南省教育厅委托,于 2009 年 7 月 15 日至 8 月 10 日承办了“微处理器设计”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高级体系结构与嵌入式系统”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同时协办了“龙星计划”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本次暑期学校举办过程中,学校依托计算机学院在计算机系统结构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学科优势,坚持“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主要指导思想[1],在办学理念、师资遴选、实践环境、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旨在打造一流的学科交流和学习平台,促进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提高,受到了来自全国 76 所重点高校 258 名学生或青年教师的一致好评,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1暑期学校的办学理念

自从 2007 年成功承办“高性能计算”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以来,我院从本校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暑期学校办学经验[2],提出了“交流、创新”暑期学校的设想和方案,初步确立了以下办学理念。

1) 注重交流,实现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打造交流创新的暑期教育氛围。

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特定学科的教学资源优势[3],通过资源共享等方式开拓学生学术视野,有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国防科技大学在微处理器设计、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等领域已经具备了扎实的教学科研根基,但是为了给全国研究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研究平台,还需通过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来提高暑期学校办学质量。在师资方面,需要聘请学术界一流大师深化优质教学资源整合,邀请著名企业专家探讨现今工业界最新发展动向,不仅可以集众家之所长,给研究生营造良好的研究学习氛围,而且还能够有效弥补我校部分学术领域之不足,通过交流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来提高我校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在学生方面,则要将不同学科、不同高校之间学术交流作为暑期学校办学重点。提倡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来拓宽学生视野,加强边缘学科的研究与探讨,促进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融合;提倡不同高校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加速学术资源互补与融合,激发科研创新思维,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2) 充分展示承办高校的学科特色,精心设计科学的课程结构与内容,打牢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组织与建设是暑期学校办学成功的关键,也是达到暑期学校办学目标的最实质性工作,为此,我们应该立足于本校优质教学科研资源与本学科发展现状,精心设计课程设置方案。首先,暑期学校应该充分借鉴本校在科研攻关任务、追踪技术前沿上积累的宝贵经验,对计算机体系结构内涵不断拓展延伸,研讨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课题,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研究的热情。其次,暑期学校还要充分关注本世纪以来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微处理器技术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认真组织精干完备的课程体系,如围绕VLSI工艺、体系结构、芯片设计、背景应用等多个层面具体介绍微处理器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给学生展现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以及前沿技术发展动态,促进学生对不同知识层面的融会贯通,激励学生在多个层面上交叉创新。

3) 重视应用,借助本校丰硕的科研成果来直接参与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强调工程实践背景,然而目前国内大学教育受物质条件限制,使研究生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微处理器设计领域接受系统而全面的科研训练变得十分奢侈,无法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国防科技大学一直致力于国家战略核心技术的集体攻关,在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参与科研项目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同时长期坚持教育与科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形成了系所相互支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模式和优良传统。因此,在暑期学校筹备组织过程中,如何将科研一线上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骨干队伍与优势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一个与课程内容相互平行、相互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强化此次暑期学校办学效果的又一重要举措。

2暑期学校筹备与运行工作

基于上述办学理念,我们制定了暑期学校教学运行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办好此次暑期学校,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了筹备会议,讨论暑期学校招生、教学安排、后勤保障等事宜。在招生宣传方面,自申办项目批准后组织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工作,主要途径为:制作暑期学校门户网站,在各大高校BBS论坛招生简章,向各所高校研究生院和银河系列机用户单位寄送邀请函与宣传海报,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进行对外电子邮件宣传等。截至6月30日,暑期学校共接收到81所院校、研究所980多人次报名。三个暑期学校依据“重视专业基础,强调学科交叉,对本人研究工作有较大帮助”为原则进行招生筛选,分别录取了110名、100名、48名同学,绝大多数来自“211”、“985”院校以及国家重点研究所。

另外,还组织了严密的教学备课与课程试讲工作,明确了“少而精、高水平、有特色”的基本办学原则。经过征求专家组意见与组委会反复讨论,形成了多个层面的专业基础课、工程实践课、研讨课、系列讲座等。其中,课堂讲授约占三分之一课时,其余时间则用于学生实践或专家讲座。在本次暑期学校师资选择上,我们主要立足于三点:

1) 聘请具有多年研究生教学经验的老师承担大部分理论课程;

2) 聘请具有多年一线科研经历的专家承担实践课程与少部分理论课程;

3) 聘请国内外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承担专题讲座或前沿报告,目的在于夯实本学科课程理论基础,凸显理论结合实践的办学特色,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学术创新氛围。

在课程质量方面,我们始终瞄准高水平建设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予以保障,包括教师上岗培训、定期检查课件准备质量、提前开班10天上交讲义等。同时,还组织专家组开展了两轮暑期课程试讲工作,重点对课程内容衔接、前沿发展动态、实践理论支撑、实践环境保障等环节进行了督促整改,并选择了本校20名博士研究生志愿者进行培训,专门从事实践教学辅导工作。

2.2课程组织实施

此次办校总共历时27天,周一至周六全天上课,周日休息,考虑到暑期期间气候炎热,为了保证学习质量,上午主要安排了课堂授课,下午或晚上则以课程实践、专家座谈/研讨会为主。本次办学立足于本校课程资源,同时吸引国内外优秀学者前来开课讲授,课程内容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课程与课程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合乎暑期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微处理器设计”全国暑期学校为例,开设了VLSI设计基础、微处理器体系结构、高性能微处理器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与体系结构实现等4门必修课程。其中,“VLSI设计基础”旨在从工艺底层出发让学生掌握VLSI设计基本方法与基本概念,掌握全定制设计方法和工具,熟悉低功耗设计方法;“微处理器体系结构”主要让学生掌握主流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熟悉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原理,同时了解流处理、GPU等前沿技术发展动态与趋势;“高性能微处理器设计”目的则在于让学生从工程设计角度体会典型的高性能微处理器体系结构,掌握以Open Sparc为代表的RISC体系结构设计流程;“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与体系结构实现”从应用层面出发让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基本理论知识,为通用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通用处理器研究设计打下坚实的应用知识基础。

此外,学生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网络服务等方面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尤其是,大家明显感到军营文化秩序井然、管理严格;住宿条件整齐卫生,各种物品一应俱全,衣食住行方便;管理人员工作热情周到,组织活动丰富。然而,我们却不容忽视学生反映出来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

1) 课程内容设置偏多。本次办学共计27天,每天分三个时段授课,分别为3小时、2.5小时、2.5小时,部分同学反映课程过于紧凑,缺少课后消化时间及同专家进一步接触时间。

2) 推荐书目未在网上提前公布。部分同学的课程基础较差,需在正式授课之前进行课程预习。还有部分学生觉得应该事先熟悉课程内容,可以带着问题来听课,与老师进行更多互动交流。

3) 图书馆资源未完全开放。由于图书馆资源开放时间偏短,部分同学反映课堂上遇到问题无法及时查阅图书馆资料。

这些问题应该在今后开办暑期学校时加以考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

1) 施行教学管理网络化,允许学生自由选修感兴趣的课程,便于有足够时间消化所学知识;

2) 在开班前一个月在网上公布相关教材及参考资料,便于学生做好学前准备;

3) 全面开放各类资源,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服务保障等。

4结语

为了促进研究生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营造学科融合的创新人才环境,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在2009年夏季举办了计算机系列暑期学校。办学之初,我们便明确了落实开放性办学、实施资源共享、打造精品课程、展示学科特色、强化工程背景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办学理念,并且认真落实到了筹备与组织的各个环节,在师资遴选、实践环境、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改革与创新。该系列暑期学校共有258名学生或青年教师参加,历时27天,开设了9门前沿理论课程与4门实践课程,总课时达422学时,同时还邀请了16名海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创造了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保证了暑期学校的高水平办学效果。问卷调查表明:同学们在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专题讲座、后勤保障等环节上的满意程度均达到了预期效果,大家普遍反映学习了知识、开拓了眼界、锻炼了能力、收获了友谊。同时,学生还为今后继续举办暑期学校提供了一些建议。此次开办暑期学校给我们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我们衷心希望能够继续得到国家教育部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继续举办更高水平的类似活动,从而推进计算机研究生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启迪. 办好研究生暑期学校营造良好的研究生教育创新氛围[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1):1.

[2] 柴文玉. 哈佛大学暑期学校的发展历史与教育理念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2007(1):85-88.

[3] 张淑林,裴旭. 立足学校特色和优势,打造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品牌[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1):7-8.

[4] 董南燕,王卫,卢晓东. 暑期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J]. 高等理科教育,2007(4):40-44.

Exploration of the Graduate Student Summer School in Computer Series

LAI Ming-che, GAO Lei, WANG Zhi-ying, LU Hong-y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计算机前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上机课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25-02

高中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操作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大部分知识点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践才能理解、运用,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都要在计算机房进行,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上机课"。 计算机房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场所,这跟其他课程不一样,其他课程教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进行的,所以上机课教学过程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本人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上机课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自己的做法。

一、目前上机课教学低效的几个情景

情景一:吵闹无序

上机课时,经常会发生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从外面蜂拥而入,找自己认为是最好的位置,叫自己要好的同学座在自己旁边,有时还会发生争位置,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因为座位发生争吵。偌大的机房就会显的非常嘈杂,需要好几分钟才能安静下来。学生都喜欢跟自己谈的来同学座在一起,为了上课聊天方便,也便于他们做些小动作,如玩游戏、吃零食,影响了机房的整洁卫生,扰乱了课堂秩序。在老师严厉督促之后,才慢慢开始安静下来,才能进行正常的教学。

情景二:沉谜娱乐

学生一到机房就会问老师:"这节课能上网吗?"。 就座时也喜欢坐在老师不容易看见的地方,或者是坐在与自己聊的来、玩的来同学旁边,以便于他们做些小动作。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带U盘往机器里拷游戏,然后几个坐在一起的同学一起玩。

情景三:过多控制

在上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媒体网络教室"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现象。如在电子表格处理的"建立图表"这一节,本人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跟上自己的操作,采取教师讲一步学生做一步,这里建立图表过程有四步,再加上图表的修改(文字的格式、图表的颜色搭配、数据标识等),先后十次左右对学生机进行控制。讲完之后学生操作的步伐是跟上了,但学生学习情绪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控制学生机时,学生都会发出不愿被控制的叫声,因为他们可能正在研究问题,你突然控制他的机器,就会打断他的思路。与此同时,这样也造成学生学到后面忘了前面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学生对这节课整个知识体系构架的形成。

情景四:疲于应付

由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距较大,使教师在上机课教学过程中疲于应付少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答疑。如在"初识电子表格"教学过程中,我先发给学生一个半成品的"功课表",让学生在这个表格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美化。大部分同学一看就会,但就会有少部分学生不会,一个个辅导下来十几分钟一下子就过去了,造成一节课的内容讲不完。

情景五:缺乏兴趣

由于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如在"电子邮件"这节内容,我们在导入是一般都是采用传统邮件与电子邮件相对比,介绍电子邮件有什么优点。但是这样便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可能认为用QQ交流更加方便。所以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抱着学不学都无所谓的态度,造成了我们课堂的低效现象。

二、造成上机课低效情景的原因

针对上述上机课的现象,我们对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是教学管理、学生的学科基础、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现归纳如下:

1、缺少有效的上机课规章制度和组织意识

很少有学校制定上机课的有关规章制度,或制度成为摆设。在机房上课的课堂纪律管理比在教室难很多,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固定坐位,平时合得来的坐在一起;二是信息技术教师一般任教的班级数较多,这样就造成对学生情况不够熟悉,无法安排座位。机房比教室的面积要大很多,这使我们对学生状况观察很难全面。

2、网络、游戏的魅力过于强大

网络、游戏的魅力很强,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对网络的兴趣远远大于任何一节课的内容,网络的内容非常丰富,功能非常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做自己想做的事。再则高中生本身具备了一些网络操作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不爱听老师讲的内容,只喜欢自己上网做自己喜欢的事。

3、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学生机过于随意

在上机课上,我们经常会这样,下面学生有不会的或者自己突然想到什么要讲的,马上进行广播。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有些学生可能正在探究什么问题,刚好在兴致正浓的时候,在他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你控制了他的机器,这时他们就会显的很反感,造成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打击。

4、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距

由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存在着差距,基本原因有三类:城乡差别,农村学生由于受硬件设施制约,总体上比城镇学生在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操作能力方面显得弱一些;家庭条件差别,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就比较轻松;男女同学接受能力的差别,男同学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较好些。

5、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不够重视

信息技术目前只是考专科院校的学生高考科目,占的分值也只有50分,所以在学生的心理地位不高,学生对这门功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据了解,学生在初中时,由于信息技术不是中考科目,初中老师很多情况下都是让学生自由上网,学生玩游戏、聊天、看视频都可以,这使学生觉得上机课就是来玩的,而不是来学习。

三、提高上机课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情景一的改进:有章可循

在第一节上机课前,我就要向学生宣读上机课的规章制度,让学生知道在上机课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带什么、不该带什么。并让他们知道违纪的后果,杜绝学生的不良行为。让学生按学号对号入座,这样对我们的管理非常有利,很容易知道人数到齐了没有,哪位同学没到,一清二楚,对于机器出现的情况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定位到某个学生,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聊天的情况发生。

在课堂纪律的管理上,方法要恰当,如对于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私下交流比当众批评效果要好。课堂纪律是我们教学正常实施的前提条件,做好上机课的教学组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管理好学生,能使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

情景二的改进:奖励机制

用"奖励"激励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上网,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在上课之前告诉学生只要你们配合好,上完了这节课的内容,多余时间你们可以自由上网。这样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很配合你,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用几分钟的上网时间换取学生的注意力是很值得的。如果整节课学生有逆反情绪,他们想上网,你拼命控制,那么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就不会注意力集中的听你讲解,这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很多情况下,对于学生不会的知识,不是学生学不会,也不是我们讲解的不够透彻,而是由于学生没在听。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我们教学每一个环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情景三的改进:学案教学

利用"学案",减少"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控制次数和时间,这里的"学案"就是操作过程说明,学生如果没听清楚老师的讲解或记不住过长的演示内容,可以查看"学案"。由于学生有了学案,原先在"建立图表"这节,我就可以把建立图表的整个过程(四步)一次性演示完,无需分四次演示,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建立图表的过程有个整体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体系,对于一些细节上还存在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参照"学案",这样可有效的减少"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功能的使用次数和时间。

我们控制次数和时间的设置跟学生情况、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一般来说,基础较好、自觉性较高的学生,由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我们控制的次数可以适当少一些,每次控制讲解的内容可以多点,尽量多给点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基础较差、自觉性较低的学生,我们控制的次数要多一些,每次控制讲解的内容可以少点,这样便于学生记住教师演示的内容。

情景四的改进:小组合作

采用"阶梯型"任务和"合作型"学习减少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次数,解决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问题,我一般会采用这样两种方法:

⑴设计阶梯性的任务,通过几个难度不同系数任务,层次可以分基础型、提高型和拓展型,让学生去完成。如在电子邮件收发这节内容,基础型的任务我们可以让学生完成收发邮件,了解邮件的收发原理,以及收发电子邮件采用的哪些协议。提高型的任务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尝试"收件人"、"抄送"和"密送"的区别;拓展型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客户端软件收发电子邮件。

⑵分小组合作,好的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较快,当他完成任务之后,如果无所事事,这些信息技术能力较好的学生,将会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有时甚至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纪律。我们的方法是邻近的二、三个同学一组,这样便于相互探讨。优点是:①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走动,以免影响课堂纪律。②便于小组间学生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薄弱生自尊心的问题。③促使好学生进一步、深层次的学习,能力强、动作快的学生在帮助同学时,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好的学生去帮助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从个别辅导中解脱出来。

情景五的改进:激发兴趣

1、课堂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站在学生角度,设计导入

在设计导入时,需要先分析学生,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导入的内容。例如:在讲解"电子邮件工作原理"这节过程中,如果我们站在学生角度,学生更想知道的是"电子邮件"跟他现在使用的交流工具相比有什么优势。为了使学生了解"电子邮件"的优势,我在导入时通过展示比尔・盖次和乔布斯照片,向学生提问:"他们跟员工进行交流时为什么用"电子邮件",而不是用QQ,难道他们不会用QQ?"通过QQ和"电子邮件"的对比,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使学生感到学习本节知识的必要性。

(2)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激发学习好奇心

在讲电子表格"数值计算"时,我采用的导入方式是用一个词,导入语是"我们这节课体会一下一个词'强大',感受一下什么是'强大'"。通过这样一个词形象的概括了整节课的内容,整节课围绕"强大"这个词进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3)展示信息技术魅力,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讲解电子表格第一节"认识电子表格"时,如果直接介绍电子表格作用、电子表格界面、基本操作,这样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我们先向学生展示电子表格中的"分类汇总"功能,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魅力,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求知欲,为整节课的有效教学做好铺垫。

2、教学素材选择要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

信息技术上机课每节课的教学都要有相应的素材,这是这门学科特点决定的。在素材选择上我们要考虑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切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的变化,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在网页制作学习过程中,我采用的素材是"向外人介绍我们美丽家乡",围绕如何展示家乡的题材,设计制作网页;在电子表格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素材是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在图片处理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自己和学生平时的照片;在声音处理过程中,我采用学生元旦文艺汇演声音的剪辑;等等这些都是为了通过学生身边题材,使学生切身感受信息技术对他们学习、生活带来变化,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学习效率,达到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影响上机课教学低效与高效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主要因素及改进方法如下表所示:

项目类别 低效高效

机房规章制没有 有

"奖励"措施 没有 有

是否有"学案"没有 有

控制学生机时间、次数过长、过多 合理(一

般3~5次)

是否设计"阶梯型"任务没有 有

是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没有 有

导入设计是否考虑学生心理想法 没有有

素材选择是否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紧密联系 没有有

要提高上机课的教学效率,我们应该认真做好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站在学生角度设计教学过程,了解学生心理所思、所想,做到"对症下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学生的才是高效的,最理想的状况就是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即适合自己教,又符合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庆霞,赵允强.结合学科特点.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5)

计算机前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这座可容纳2,000名观众的演艺中心,是专为歌剧和芭蕾舞演出而设计建筑的,也是加拿大第一座歌剧院。在开幕庆祝活动里,演艺中心充分调动了“瓦格纳协会之友”的义务热情为庆祝活动举办讲座和座谈,以协助听众了解《指环》创作背景,分析《指环》内容和结构。这种大规模的音乐欣赏教育活动,在拜鲁伊特、爱丁堡、慕尼黑等上演《指环》的歌剧院似乎没有做过,就算有,也没有多伦多这么大规模。

这次《指环》的场景复杂、人物众多、乐队庞大、演出时间较长,所有这些因素给歌剧制作、导演、演员、乐队等工作人员以极大的挑战。德国歌剧,尤其是瓦格纳的乐剧和歌剧,一直都在德语地区以外不太流行,一来是德语难唱,二来是好此道者少。近十余年来,人们的歌剧欣赏能力提高了,要求也多了。在观赏意大利歌剧之余,人们也想“尝尝”瓦格纳的乐剧。于是澳洲、英国、苏格兰、美国、中国等地都陆续制作上演《指环》。

加拿大歌剧公司这次组织“四季演艺中心”开幕和《指环》的制作和演出,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据说在演出《指环》的三个礼拜里,每个星期各种活动达22项之多,这些活动大致分为:一、《指环》演出前的一小时讲座,并请钢琴家示范表演;二、为初入门的观众举办《指环》演出前的半小时介绍;三、与《指环》演员早餐座谈,由演员谈谈他们对所扮演的角色的看法和感想;四、《指环》钢琴版本之演奏;五、瓦格纳生平讲座;六、瓦格纳电影放映;七、邀请年青人参加《指环》彩排,以增加他们对《指环》的了解;八、《指环》制作讲座,并参观后台设备。通过讲座,可以让观众了解更多有关瓦格纳的处理手法和艺术概念。

在德国看来,既然花钱买票去观赏《指环》,观众就应该事先应有所准备。德国人认为,瓦格纳如此伟大、如此重要,观众应该对瓦格纳的乐剧有一定的知识和修养。

可以说,这项称为关键环节的(Key Moments)讲座,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在《指环》的四部乐剧里的那些重要关键环节。主讲者多伦多大学英文系荣休教授艾里克・多姆维勒(Eric Domville),钢琴示范为年青钢琴家简・弗利普・赛尔维斯特(Jean-Philippe Sylvestre),曾获得多项钢琴比赛奖。讲座的主要内容是解释《指环》创作背景和内容,讲解精简而扼要,对听众十分有用。

这次加拿大首演的《指环》,总导演是理查德・布拉德肖(Richard Bradshaw),他是名副其实的总监。其他四名导演都是加拿大人,分别负责导演《指环》的四部乐剧:一、麦克・雷文(Michael Levine)负责导演《莱茵的黄金》,并为《指环》制作设计(Production design)总负责人。二、阿托姆・埃格彦(Atom Egoyan,著名电影导演)负责导演《女武神》。三、Francis Girard,负责导演《齐格弗里德》。四、迪姆・阿尔贝利(Tim Albery,歌剧导演,)负责导演《诸神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