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基础知识

动物基础知识

动物基础知识

动物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认真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选取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的知识。结构知识是理解生理知识的基础。生理知识是阐明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重视选取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

(二)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1.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生物学是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方面实践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使学生知道生物与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该利用和改造有益的生物,防除有害的生物。

2.要密切联系各地的自然实际。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的生物种类有很大差别。因此,所选取的植物和动物,既要重视其典型性,又必须尽可能是各地比较常见的,以便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这些动植物和了解这些动植物的生活规律。

3.选取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三)适当选取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现代生物科学发展很快,生物课必须重视用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来阐述教学内容,并且适当地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和参加工农业生产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班级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高二164、166、169、170四个班级,虽然通过班主任,我对个班的现状有了一点了解,但由于生物是从高二开始的起始课程,所以具体情况还不能下定论。

动物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一、脚踏实地地夯实基础

1.教师通过课堂复习夯实学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在高三生物学总复习中,教师对基础知识的夯实主要有两个阶段,即章节复习阶段和专题复习阶段。

(1)章节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的复习占据高考生物复习的大部分时间,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通过理清单元知识点而进行夯实基础。在高一、高二生物学教学的基础上,我们依照《考试说明》列举的考查内容,以课本的章节顺序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复习。首先,引导学生理清单元知识点,使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及生理过程,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其次,对于主干知识强调纵向引申和横向扩展。所谓的纵向引申是指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均达到“领会”和“应用”的层次水平,而横向扩展是指关注各模块的相互渗透。再次,对重要的主干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加深,使学生能对相关知识达到全面透彻的掌握。在此阶段的复习中,要重视检测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便为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奠定基础,要关注学生是否突破知识难点,尽力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扫清障碍。

(2)专题复习阶段

专题复习阶段在第一次市质检后进行,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综合,使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命题网络(即知识块)。这个阶段的复习实际上是在章节复习和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在该阶段复习过程中,我们依据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设置如下专题: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遗传和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实验与探究等专题。通过每个专题的讲解、测试和讲评,学生对重点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使学生构建起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命题网络,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2.学生主动夯实基础

教师的基础复习目的是为了学生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学生如果不能主观能动地配合教师的复习而自我夯实基础,复习效果可想而知。为此,向学生传授夯实基础的具体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理解,后记忆”

生物学的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高中阶段的生物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并且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陌生抽象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同学们只有先理解众多相应的名词、术语、概念及生理过程之后,才有可能明白生物学的逻辑规律,之后才有牢固记忆。

(2)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

在记住了名词、术语、概念及生理过程之后,教师应要求同学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如关于DNA,高中生物教材中分别在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和“进化”这三个地方出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要引导学生将前后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这就是“瞻前顾后”。

(3)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引导学生把常见的日常生活中生物知识跟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在喝完一包奶后,联想到其中的糖、脂肪、蛋白质都会在体内经过怎样的变化;看到花的叶子黄了,我会想想到底是缺少了哪种色素等等。如果忘记了,便可以及时地看书回忆,这样又巩固了基础知识。

(4)及时归纳、总结

在课后,学生经常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学习了细胞分裂,把一个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及关系罗列一下,列成表格或坐标曲线图,这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在解题中的灵活运用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有针对性地培养能力

在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提高理解能力。在日常的复习中,还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具体如下:

1.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

(1)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

在复习时重视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加强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帮助学生建立图表图解与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强化材料题训练

材料题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另一种常见方式。教学中我们重视材料题、信息题的解题训练。教师要精心选题目,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始终要求学生必须细心阅读给出的材料,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准确提取材料中的信息,从而正确解答问题。这种复习充分体现了认知规律,利于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实验和探究能力是指“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高考生物试题对知识、能力的考查往往是以实验为载体的,因此,在试卷中实验探究能力在试卷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通过对《考试说明》要求考查的实验进行重点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复习教学中应该不断分析总结近年我省高考的实验题型,注重对实验题中实验原理的提取,单一变量的判断,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的识别,预测验证性与探究性实验题的结果或结论的不同等方面的训练,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动物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认识自然的基础,是众多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物理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对医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中最基本、最普通的物质运动形式。物理学是认识自然的基础,是众多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做为卫生类职业学校的普通文化课,物理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对医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物理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1.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认知能力。物理学研究的是最基础的物质运动和现象。物理学研究的这些最基础的运动广泛存在于一切复杂、高级运动中,通过对物理学的学习,从而能够认知一些复杂现象。例如:化学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分子运动和电运动;人体生命活动中充满着电磁现象、热量传递、能量交换等运动。当我们将这些事物、现象的本质运动弄清楚后,掌握和利用这些现象将成为现实。

2.提高学生素质。物理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作中。通过物理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物质现象,掌握事物、现象的本质,有利用学生的学习和工作。wWw.133229.cOm比如杠杆原理、能量守恒定律等都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有了这些知识,在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时就有了依据和方法。物理知识对学生的继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物理课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学是通过观察、理论、实践,再观察、理论、实践的方法来了解事物、认知事物、利用事物、改造事物的过程,而这种唯物辨证观点适用一切事物中。掌握了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将受益终生。物理学中的思维方法、实验技能,同时也是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物理学与医学的发展的关系

1.人体生命活动与物理过程是密切相关的。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系统活动都伴随着物理过程。如:血液的流动涉及流体力学知识;肌肉的伸缩涉及机械运动;神经的传导涉及电学知识;视觉的形成则需要光学的知识来解释;体温的调节,机体对能量的吸收和利用离不开热学知识等等。总之,人体生命活动中处处存在着物理过程,通过物理课的学习,可理解生命活动本质。所以现代医学、临床医学都是建立在物理学基础上的。

动物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基础实验的教学研究一直是大学教学研究的重点。目前大多数本科实验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陈旧、封闭和呆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未得到有效提高。开设综合性实验对本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动手、知识综合运用和应用理论知识进行科学探索等能力的提高。在综合性教学实验的研究上国内诸多高校等虽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有益探索,但仍然存在不同问题亟须解决。探索师生互动式、多层次、“考结果”、“评过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验中去,彻底改变过去手把手、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根据本科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实验准备、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实验方案、实验报告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实验综合素质的锻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实验是专业提升的“基石”,“由感性向理性升华”是大学专业教学的必由之路。基础性实验教学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强化理解重要理论知识。实验内容可能要验证一种实验现象或者学习一种试验方法等,使学生掌握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础实验方法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基础性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对本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动手、知识综合运用和应用理论知识进行科学探索等能力的提高。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为中心,通过学生参与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听取本专业学生的建议,吸取有益部分,同时将在现有实验室仪器与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设计更加适合的生物学实验授课,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彻底改变以往被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引进门”。整个实验教学应该是开放式、自主式、互动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统一协调。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应该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而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体会,明确生物技术的专业内涵。

二、改进实验教学内容

目前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基本上与理论课讲授的顺序一致,未能体现实验课程设置的层次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我们必须优化实验课程内容,同时根据我校专业特点设置实验内容,将学生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引入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在实验内容的顺序安排上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相互渗透,使实验内容更加合理,与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从而规范教学过程。基础生物学实验是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全体本科生的一门实践性基础课程,以室外实践和室内相结合的方式,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等不同层次,观察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大类群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等,认识生物体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基础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以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线索,对现有的实验项目进行精选和组合,适当减少一些验证实验,撤销一些教学内容重复、实验技术单一的实验项目,或者包含在其他实验项目中;对于确定的必做实验项目,必须能够强化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础方法和基础技能训练,同时引入新的实验技术和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基础训练及新技术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自选设计型实验,适当扩展一些新技术含量高、应用广泛的实验项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及科研创新能力。

三、调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传授知识、方法和技能需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只有有效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才能达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目的,从而调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创新意识与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立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高度宽松的学习环境及自由思维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要为这种教学创造出适宜的宽松环境,为教师创造出更加自主、自由的空间。也就是说,在我们探索研究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中,也应该建立一个有利于教师进行这种创新意识与创造力培养的环境,这样才能有利于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从而真正提高基础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目前《基础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而最主要的是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的调动上不足,容易造成学生只注重表象的观察,对实验与书本知识理解不到位;只注重个体观察,不注重共性特征的凝练;最终导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呈现实际形态与模式形态的“肢解”状态,处于“亚理性”状态。另外,目前开设的基础性实验中,有的传统实验缺乏新颖性,有的实验内容和知识的更新衔接不够,设计性实验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不符合当今科学技术发展形势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将学生“引入门”之后,应促进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个体对象的理解,与理论知识“对上号”;增强学生对实验过程中个体材料的比较,获得“共性问题”;强化实验报告、实验讨论和知识的系统理解,锻炼与培养学生“写论文”的能力,从而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善教学成果。尤其是在自主设计型实验上,以实验内容的基础性、实验方法的综合性、实验过程的设计性和独立操作性为目的,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及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然而,设计性实验项目并不需要一味地追求复杂或高深,其主要目的是锻炼及培养学生自主设计、独立操作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加强学生在实践能力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培养。

四、结语

动物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理课外活动 综合素质 能力培养

为了进一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在初中实施素质教育,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又具有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从物理教学的实践来看,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开展的课外活动,是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减少高分低能学生的良好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课外活动是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

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要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能力培养是关键,能力培养正是课外活动的中心环节。因此,毫无疑问,课外活动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帮助完成物理教学任务,综合能力培养的一种手段。

学生参加学科讨论、制作科技模型、观看实验表演、进行现场参观、阅读课外辅导文章、参加各种竞赛,不仅能帮助他们复习、记忆、理解学过的物理知识,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吸引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这是课堂上得不到的,更不是做几道练习题所能代替的。所以,物理课外活动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获得系统的物理基础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但大量物理知识的扩展却来自课外的亲身实践和课外阅读。我们物理教师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组织好,才能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去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逐步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二、动手动脑,逐步养成习惯

由于课外活动中所形成的能力很难消失,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又是建立在课堂所学的知识的基础上,课外活动无特定环境,教材较之课堂有更大的灵活性。如果把学生引导到活动中去,他们就会在活泼的气氛中,用已有的和课堂所学的知识为基础,有选择无压力地自愿参加活动。由于活动形式和内容比课堂学习新颖多样,动手机会增多,每个人可以在观察、思维、制作中发挥才能,表现其特长,这既合乎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由于活动的需要,学生就会主动地去联系和理解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做到动手动脑,逐步养成逻辑识记的习惯,由于活动中所形成的能力很难消失,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又是建立在课堂所学的知识的基础上,所以课外科技活动既服务于教学,又高于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

三、引导其变兴趣为乐趣,并逐步升华为志趣

教育是按照教育目标改变学生行为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使学生的心理活动积极起来,使之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知识,做到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物理教师必需通过课内、课外两个主要渠道去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行为发生了变化而形成的一种行为,因为学习的能源来自学生本身,能源的核心在于兴趣和好奇心,这是行为发生变化的前提,由此才会产生求知欲。要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好学,乐于学的行为变化,物理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从教育的量力性和可接受原则出发,无论在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中都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有了兴趣,教师再引导其变兴趣为乐趣,并逐步升华为志趣。使学生变好奇心为求知欲,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活动,为课外活动搭桥铺路。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在学校相对比较封闭,与社会有较大距离。但学生终究要走入社会,在人海茫茫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苛刻,生存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学会面对社会和适应社会。

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我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和街道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如中央电视台关于“拉线有电打死了人谁负责”的讨论,我组织学生参观了街道和工厂的通讯线路布局,发现有些地方的通讯线路像蜘蛛网似的,有的离高压线和照明电路较近,于是他们写出了《通讯线路的合理化布局》呈送县电讯局,报告上还附有照片。结合电能输送的知识,我组织学生到我校社会实践基地进行调查和访问,发现有些村落灯光很暗,线路电压不稳,于是同学们写出了《关于村输电线路的布局与管理的意见》,并分别呈送该村委会和镇供电所。

五、促进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系统的物理知识后,要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有用,解决了实际问题,就会得到满足,而产生新的求知欲望。所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十分有效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的课外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学过照明电路后,组织学生安装简单的照明电路,等等,学生会从物理知识的大量应用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就会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学过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外力成正比后,可让学生自制一个测力器;学过物体的浮沉条件后,让学生自制一个浮沉子;学过杠杆的平衡条件后让学生自制杆秤,等等。对一些重要的物理现象、实验还可让学习自制实验器材进行小实验,例如,用大小广口玻璃瓶两个、木板、铁丝自制一个量热器测定物质的比热;自制验电器、指南针,等等。

六、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个性与特长,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不善于动手;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有益的课外活动能对前者起促进作用,对后者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以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学生在小制作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困难,会经历失败的苦恼,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成功了,这样学生会得到尊重客观规律的教育,体会到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艰辛,体会到成功后的喜乐,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在小论文比赛中,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查阅有关资料,阅读有关的课外读物,从而学生可以领略到物理知识的无穷魅力,使他们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情感。

参考文献:

[1]努力推进全面的素质教育.人民教育,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