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医学培训

动物医学培训范文精选

动物医学培训

动物医学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伦理学;中医药;伦理审查;伦理规范

临床研究伦理学的发展从最早仅有的知情同意概念,到1947年第一部有关人体研究的国际伦理指南《纽伦堡法典》,再到《赫尔辛基宣言》,临床研究伦理学已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对受试者健康与权益的保护、研究的开展、医学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科技网络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生命科学与医学的诸多领域都面临着更多的道德纷争和伦理挑战。同时,随着国家中医药战略的实施,中医药领域对医学伦理的专项建设和发展需求也日益凸显。

1我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现状及中医药领域医学伦理学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现状

我国医学伦理学较西方国家起步略晚,且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借鉴西方,跟随着西方的脚步前进[1],临床研究伦理的规范性工作亦是如此。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大量医学工作者、伦理学家的持续努力,目前我国已逐渐赶上了起步较早的国家。首先,20世纪90年代,我国各大医疗机构开始建立伦理委员会并对临床研究项目进行伦理审查,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南及各种政策也不断完善。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2]规定了所有开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研究机构均应建立伦理委员会。2020年修订的最新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3],与ICHGCP(GuidelineforGoodClinicalPractice)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在中医药领域,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管理规范》[4];2015年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了“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认证”(CAP认证),这也是我国在医学伦理领域开展的首个认证项目[5]。其次,医学伦理学学术活动丰富,大量相关学术。根据在中国知网检索相关论文的统计结果,1980年只有1篇以“医学伦理学”为主题的,此后相关数量逐年增加,据估算,1980-2010年相关研究的总数已达3000篇左右[6]。同时各级各类医学伦理学学术组织快速建立,各类主题的医学伦理学学术活动日趋频繁。医学伦理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已经常态化,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合作开展研究、在国际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举办包括国际培训在内的各类专业培训活动等,这些都提升了我国医学伦理学学术研究的层次,拓展了相关学术活动的空间。再次,我国基础医学的实验动物伦理水平也日益接近国际发展水平。早在2006年科技部颁布了《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7],使得实验动物伦理有了专门的法规。2006年北京市专门制订了《北京市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8],使得动物伦理审查实施变得具体且具有较强可操作性。2018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9],这是我国近些年来以国标形式的第一个动物伦理标准,与国际的动物福祉基本保持了一致。

1.2中医药领域医学伦理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学伦理学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中医药领域的医学伦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中医药目前的科研伦理建设情况分析,我国中医药临床伦理研究缺乏针对临床专业或特定病种的伦理研究架构,临床一线的研究者参与度偏低,对临床决策有参考价值的论文偏少。分析可能的原因有:1)临床医生或因为没有受过系统的伦理学教育培训而不知如何撰写伦理论文,或因繁重的医疗、科研和教学任务而无暇细致思索临床遇到的伦理问题;2)国内高质量的医学人文类期刊较少,加之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在职称评定、年度考评等方面的导向,让医生缺乏撰写医学人文类研究论文的驱动力;3)医疗机构没有建立类似科研伦理审查的临床伦理咨询体系,医务人员和患者遇到棘手的临床伦理问题(如终末期患者是否需要开展常规但高风险且费用不菲的手术)无处请教和咨询,同时医学伦理学界对伦理咨询的研究和宣教也不够广泛和深入[6]。其次,对于已有规范的执行度不够。有研究者对我国17本中医药大学学报刊载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伦理学质量进行分析,最终纳入959项RCTs,经过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研究报告中伦理条目缺失率较高,中医药大学学报刊载的RCTs伦理学质量报告仍需提高[10]。再次,中医药领域现有医学伦理学没有充分吸纳中医药理论及特色。中医药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有哲学思想的支撑,中医药不仅是医疗,更是中国文化的体现。《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中记载:“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这种由对宇宙自然的神圣感而产生的对生命的敬畏贯穿中医药文化始终。“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医乃仁术”等思想无一不反映着中医药尊重生命的伦理学观点,且几千年来中医药的发展都秉承着这个伦理学观点的指导。但西学东渐以来,中医学的发展深受西方哲学、科学的影响,当前中医药的研究所采用的临床研究规范、基础研究规范几乎都使根据西方的研究标准制定,医学伦理学也不例外,但这些标准并非都适合中医药并符合中医药这个极具文化内涵的学科发展。

2中医药领域医学伦理学的发展需求

医学伦理学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居于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事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随着国家中医药战略的实施,针对中医药领域的医学伦理学的专项建设和发展需求日益凸显:尽快建设并逐步完善符合中医药发展特点并适合中医药研究的伦理审查标准、医学研究伦理审查规范,成为中医药科技创新路径上的重要专题;完善中医药基础试验包括实验动物伦理的实施规范,成为加快中医药创新与研发走向国际轨道的重要保障。

2.1需结合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共同发展

21世纪以来经历了巨大的科技变革,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革新、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手术技术的更迭、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干细胞研究等为医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风险。医学模式的转变、信息共享带来的信任问题、数据安全问题及隐私权被侵犯问题、新技术的风险与副作用等,使人类的道德与尊严面临严峻考验。面对这些科技创新带来的挑战,中医药领域医学伦理学的发展需要传承中国文化、继承优秀的传统医德,结合现代医学伦理学观念,规范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守护人类健康。

2.2需结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开展伦理审查

中医药的研究和发展应建立符合自身认识论、哲学观的伦理内容,中医药伦理审查体系也应建立在符合自身特点及发展规律、认识规律的基础上。伦理审查是伦理委员会通过对研究项目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探讨因科学设计、临床执行过程给受试者带来的风险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对项目提出审查意见和建议的一个过程。伦理审查过程与中医药的干预措施、干预过程、干预特点紧密相关,故开展伦理审查需结合专业特点,更不能脱离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

2.3需建立高效、资源整合的伦理审查平台

截至目前,我国已批准了包括2个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内的50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项目的临床试验机构,应从长远发展考虑,整体布局,建立高效的、资源整合的伦理审查平台,逐步推进伦理审查互认,以加快中医药临床及基础研究的进程;同时应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多中心协作的运行机制,以强化中医药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伦理保障。

2.4需加强基础研究的伦理国际认可度

中医药的科技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基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对于已经积累了丰富人用经验的中药,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作用靶点,是否需要在高度接近人类的大动物中应用,均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伦理问题。如恒河猴、猕猴和狨猴等灵长类动物在种属上与人类最为接近,在神经系统疾病如情绪障碍、帕金森病以及药物成瘾性研究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敲除动物是目前最常用的模式生物,可在生物体整体水平研究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生物学特性,故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敲除动物的应用需求也日益增加。此外,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是中医临床的重要特色,随着研究思路及政策导向的变化,涉及证候与病证结合动物的基础研究也将越来越多。但以上实验动物的伦理问题和涉及人的研究的伦理问题一样,都是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伦理学难题。目前,国内外学术期刊多要求涉及动物实验的研究成果需要通过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审核。基于此,建议考虑引入国际实验动物评估与认证委员会(AssociationforAssessmentandAccreditationofLaboratoryAnimalCareInterna-tional,AAALAC)认证[11],通过自愿评估和认证,在生命科学研究和教育过程中,促进实现高质量的动物管理与使用、动物福利等环节的规范化以及审查结果的国际认可度。

3中医药领域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建议

3.1建立立足本土的伦理规范

我国伦理学的发展需要结合我国文化特质,中医药领域的医学伦理审查更是需要结合中医药研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科学性、规范性、理论性、实践性是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特征,而伦理国际化通则在具备规范性、科学性、理论性的同时,由于受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文化和传统的影响,在实践性方面不具有明显优势,需要与各国本土的法规制度及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伦理审查指南/制度/规范。未来需要更深层次发掘我国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思想、道德理念的不同,探讨中医药研究与西医研究的异同,进而探索其在伦理审查方面的差异,针对特殊问题建立适宜的伦理规范、指南,找准中医药领域医学伦理学的关键点。

3.2完善中医药行业伦理审查体系

中医药行业有不同的学说、不同的源流,同时也有专家经验和共识的融入,如何让这些内容尽快成为科技创新的推动力,就需要中医药行业的伦理审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高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步伐,伦理的创新,伦理建设的体系化、规范化是行业发展的趋势。2015年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成为认证项目,这是中医药领域的首个认证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医学伦理认证项目,标志着我国中医药行业的伦理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2019年12月,已有49家医院通过该项认证,包括中医院、西医院及综合医院,并且通过规范化建设,医院的伦理管理和研究水平均得到了提升[12]。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体系认证成为行业建设的一个重要过程,今后需要不断完善并健全中医药行业的伦理审查体系,以确保行业内伦理审查的一致性、高效性及整体性。

3.3高效整合多维伦理学资源

充分、合理、高效地整合现有的伦理学资源,建立中医药领域专门学科的伦理审查专业联盟审查机制,可实现中医药行业内部的审查一致性。一方面,伦理学资源的分布及伦理审查能力的高低常与研究水平密切相关。医学研究实力更强、开展研究项目更多的地区及研究机构通常伦理审查机制更为完善,审查质量也更高;而医疗水平和研究水平都相对落后或者资源匮乏的地区及机构科研项目可能较少,研究水平相对有限,其所具备的伦理学资源更少,审查水平也相对较差。另一方面,伦理监管对研究的开展有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其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研究的质量。对于现有的伦理学资源进行整合、分配,帮助相对落后的地区或机构培养自身的伦理学力量,建立整体的、多层次的中医药领域医学伦理审查体系,实现伦理监管体系的整体建设、伦理审查能力的全面提升,对于全面加强中医药研究、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4培养跨学科的伦理人才队伍

伦理审查的难点和要点,其表象是研究者的伦理素养、伦理审查委员的审查水平,而伦理素养和伦理审查能力需要长期、有效、连续的培训,故加强对科研人员、伦理审查委员、研究管理者的伦理培训是发展中医药领域医学伦理审查体系、建设中医药伦理学科的重中之重。需要注意的是,建设伦理人才的梯队需要有长足发展的考虑,同时需要兼顾学科特点和人才成长需求等各方面的要素。

4小结

动物医学培训范文第2篇

目前,我校基础医学实验室承担了基础医学部下属15个学科35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及科学研究任务。综合分析,基础医学实验室目前现状主要具有几个特征:①实验室多、分布范围广,且相对独立,管理难度较大;②实验室功能齐全,拥有大批精密贵重仪器;③实验的类别及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④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⑤多个实验室使用了各种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生物实验品,部分实验还需要高温、高压、超低温、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⑥部分形态学实验室经常接触到有潜在感染威胁的人体及动物标本;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三废”物质及过期或失效试剂、药品需要规范处理。

2基础医学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

长期以来,基础医学部在部属各实验室的密切配合及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加强日常安全警示与检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基础医学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注重对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治理,力促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杜绝安全责任事故,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为使各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安全检查有法可依,我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规和学校的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基础医学部具体情况,先后制定了《实验室管理规则》、《基础医学部实验室物品管理规定》、《基础医学部化学试剂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基础医学部安全工作检查评比细则》等多项管理制度,确保规范化管理。

2.2明确安全管理责任

落实安全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关键。基础医学部作为学校的二级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各个教研室、实验中心的积极主动性。鉴于基础医学部下属学科众多,实验室分布广、数量多这一现状,基础医学部实行教研室和实验中心三级管理制度,各教研室和实验中心的负责人是实验室的第一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验教学中,要求所有代课教师都要严格填写《实验登记簿》,教师对实验室财产及所有学生的安全负责。对于开放性实验室,要求各实验室必须明确开放性实验的指导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同时,实时监控学生的安全状况。明确安全责任人,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一种手段,并非是要追究某个责任人的安全责任,旨在促进安全责任人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安全隐患的治理和日常的安全检查上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基础上,我们还注重广大教职工的安全教育,倡导安全文化。我部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安全知识培训班,先后有8人参加了安徽省芜湖市卫生局举办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班;部属各个实验中心都设置有兼职消防员,积极参加校保卫处定期开展的消防演练,增强防火意识,提高防火、灭火技能;我部不定期邀请消防安全培训机构的教官给全体教职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通过消防官兵翔实的图文资料和切实的感受,以一个个深刻的教训,警示全体教职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4保持安全检查工作的常态化运作

安全检查对提高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自2007年以来,基础医学部坚持安全工作的月查制度,重点对各实验室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危险物品的保管与处理、贵重仪器设备的保管与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检查组由各实验室一些高年资的教师组成,大多采取实验室之间交叉相互检查的方式,促进相互监督和学习。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对基础医学部难以排除的安全隐患,积极和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检查过程中,检查组根据《基础医学部安全工作检查评比细则》,对各实验室的安全状况进行考核,年终评比年度安全先进实验室。目前,已有4个实验室先后获得基础医学部年度“安全与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2.5明确安全工作重点,确保实验室安全

因我部实验室数量、实验类型及项目数都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及特点,突出工作重点。

2.5.1化学试剂使用安全

我部各实验室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到各种试剂,其中医用基础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化学实验室试剂的使用量尤为巨大。我部对各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严格要求,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要求各实验室严格执行“三废”回收利用制度,确保“三废”处理后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鉴于部分实验室空间不足,致使一些需要分开存放的试剂不能完全单独存放,基础医学部积极调整实验室房屋资源,设立化学试剂室,对各类试剂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严格通风和安保措施;针对部分实验室将普通的房间用作实验室,没有符合规格的通风设备,师生的身体安全隐患较大等实际情况,基础医学部积极协调,为相关实验室安装通风设备,确保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要求各实验室严格建立试剂的使用台帐,对各个学科每年低值易耗预算中化学试剂的采购量严格控制,要求各实验室必须在在弄清楚实验室药剂库存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的编制,严禁一次性大量购入试剂,导致库存积压、大量报废试剂,在严重浪费的同时,造成不必要的环境危害。对于教学、科研中使用到的氰化物、砷化物、汞化物等剧毒药物及国家管制的麻醉药物[2],基础医学部实行专人管理,并统一配备保险柜保存。

2.5.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工作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工作的特殊的工作环境,由于工作内容的独特性,有可能会对工作人员产生危害。人类研究微生物的同时不断地受到微生物危害,甚至感染严重疾病,危害到生命安全。另外,不时出现不明微生物及遗传工程不断产生新的微生物,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往往难以预料对此类微生物进行实验的危害程度,因此受感染的危险性就更大[3]。基础医学部鼓励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人员参加各类生物安全专业培训,掌握专业知识和国家相关法令,认真学习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3月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基础医学部严格以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要求为标准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立、健全实验室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设置专职人员,对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处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落实。

2.5.3形态学科实验室的安全工作

形态学科实验室经常接触到人体的各类器官和组织标本,标本可能有艾滋病、肝炎、麻风、结核、痢疾等传染病以及各种癌症等,且标本多为未固定的[4]。形态学实验室最常用的固定剂是福尔马林,它是腐蚀性强,易挥发的液体,刺激性较大,对人的粘膜、眼睛损害较大。我部各实验室高度重视各类标本处理的规范化运作,对送来的标本及时固定,用有盖的桶或封闭的容器盛装,取材的实验技术人员能够穿隔离衣服、带口包,开启所在间房的通风设备,并在工作完毕后能作必要的灭菌、消毒处理。因冰冻切片的组织都是新鲜未固定的,可能有强烈的传染性,我部实验技术人员严格防范,若发现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时处理,并对冰冻机进行清洁、消毒,以保证操作者的健康和安全。各形态学实验室切片机的刀片非常锋利,稍不注意会引起仪器的损毁和人员的损伤,我们要求实验人员用完的废刀片要放在收集利器的箱内,避免伤害其他人员。目前,我部形态学各科实验室未出现一起学生、实验技术人员、带教教师被标本感染及实验器械伤人事故。

2.5.4实验动物的安全管理

基础医学部所有实验室的动物使用均由各实验室根据所开实验的需要,确定所要购置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由动物中心统一提供,不许捕获野生动物来替代实验动物,严禁通过不明、不正当的途径购置。实验动物在运输中应严格遵守运输规定,由专人负责运输全程,处理好动物的饮食、粪便的排放等问题。实验动物应在实验前一天内运至相关实验室,不得在实验室长期饲养,严禁将有病的动物运至实验室。若实验动物患有人畜共患性疾病,应立即隔离,视情况进行焚烧、销毁。实验室如有剩余的实验动物,不得随意处理,均需交回动物中心进行处置。实验结束后,实验动物的尸体要统一收集,并由实验动物中心人员送到指定地点去焚烧,严禁随便丢弃。

动物医学培训范文第3篇

一、采取扶贫方式支持发展中兽医事业

从*年起,中兽医工作每年纳入县畜牧局对镇乡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工作的目标管理,安排2~4万元经费用于中兽医技术推广培训及中兽医科研工作;在一年一度向上级推荐评审的省市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时增加中兽医推荐比例,在同等条件下推荐中兽医项目。

县畜牧兽医学会每隔1~2年编印《*畜牧·中兽医》1期,评选优秀论文1次;凡评为一等奖或已在中央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给予重奖,并向县科协、市兽医师会推荐表彰。

二、继续务实开展中兽医技术推广与科研

一是继续推广普及中兽医技术,重点抓好经济效益高的实用技术推广。为促进*县生猪发展,县畜牧局、畜牧兽医学会联合在全县开展以防治仔猪白痢为主的“母仔壮”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制与推广,每年筛选(引进或总结)能提高*黄牛、山地黑猪、山地乌骨鸡生产性能的中兽医验方、秘方1~2个。

二是在办好现有农广校、职业高中中兽医(动物针灸)专业基础上扩大现设畜牧兽医专业中兽医课学时数,县畜牧兽医学会协助县畜牧局抓好中兽医技术骨干培训,不定期举办中兽医学术研讨会、中兽医经验交流会。

三是抓好中兽医科研工作。近期重点抓好《古今图书集成·牧部全录》(清·陈梦雷)、《活兽慈舟》(清·李南晖)、《牛经大全》(清·佚名)等古籍新注及“川南苗医与苗兽医研究”等课题,争取启动《*中兽医经验选编(第Ⅱ集)》编印工作。

三、进一步增强弘扬中兽医事业的责任心

中兽医学是我国独特的兽医学,远在隋唐时期便已传入今韩国、日本,为世界兽医学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国务院“关于加强民间兽医工作的指示”(〔56〕国议字第3号)发表五十年来,中兽医学以其整体辨证思想、中药和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毒物残留极少、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为我国畜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近年中兽药防治动物病毒性疾病以及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究成果的引进与推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县开始注重发展中兽医学,把振兴中兽医学作为畜牧局动物疫病防治的主要工作来抓,率先在省内成立了*县振兴中兽医事业工作领导小组,与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双泉职业中学联办了国家承认学历的中兽医学专业、动物针灸专业,“振兴中兽医—推广中兽医技术”被省畜牧局授予了*年度厅级科技进步二奖,有5人成为全国中兽医学会会员。但因我县不多的“民间中兽医”逐年相继去世、大中专院校中兽医专业毕业生又迫于生计陆续改行,以致我县弘扬中兽医力度任重道远。

动物医学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安全管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产业及技术发展角度来说,我国现阶段正大力发展的技术集中在六大领域: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生物技术是当代生命科学与相关学科融和的产物,其核心技术是以分子克隆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此外还包括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以及生物制品学等领域。当前很多综合性大学均开设了生物技术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并获得基础应用研究和科研开发研究的双重训练,同时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生物技术与医学技术的融合日益显著,对医学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于2011年设立生物技术专业,以生物技术专业课为基础,融入了医学基础课程和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医学生物技术综合性人才。生物技术课程与医学课程中的实验内容在课程设置中均占有很大的比重,且二者均重视科学研究。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的基地,为保障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管理者需要对实验室建设合理规划,同时在实验课及科学实验中注重安全管理。

一、实验室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管理措施

(一)实验用水、电、气

首先,实验室水阀忘记关闭易造成溢水事故,实验室中的精密仪器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实验室水管水阀质量不过关也会产生安全隐患;其次,实验室电路老化、电路保护设备不灵敏、接地设施不完善等会导致安全事故,另外使用相关仪器后没有及时关闭电源(如高温烘箱)会导致用电事故;最后,有些实验室用到煤气等易燃气体或高压气瓶,疏于管理也是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实验室建设时应选择合格耐用的建筑材料,并进行定期检查及更换,实验室应配备基本的灭火设备和紧急喷淋装置。同时,实验室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及实验人员的培训与管理,规定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首先了解水阀、气阀及电闸的位置,离开实验室时检查并关闭水、电、气;开启高压气瓶时站在气瓶出口侧面,缓缓开阀。实验室要选派专人负责,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室及仪器使用记录。

(二)防火与防盗

引起实验室火灾的原因很多,例如电火事故、易燃易爆化学药品及实验操作不当。因此,要加强实验室化学药品的管理,有毒或易燃易爆药品专人准柜管理,单独上锁,实验用品使用后及时登记以便于查询;实验室防盗工作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一些有毒药品、实验设备、重要资料及个人财物均应列入防盗范畴。

二、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的特殊安全隐患及管理

(一)物理危害

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的物理危害主要包括:第一,放射性同位素(如P32)。生物学研究上常需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标记,例如核酸杂交时利用P32标记核酸探针,经杂交及洗脱后,经放射性自显影检测杂交分子形成的情况。使用放射性元素进行实验,所用实验器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应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实验中配备辐射剂量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实验操作,并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同位素污染情况检查及治理,相关实验垃圾用专用容器收集并集中处理。第二,离心机。生物技术实验室常使用高速或超高速离心机,由于其离心速度快,操作不当易造成危险,例如离心前没有配平,轻则导致离心机转子损坏,重则导致转子飞出伤人或损坏实验设施。对于离心机使用人员要进行培训并分配专人管理,离心机要定期检查维护,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第三,高压蒸汽灭菌锅,其操作不当可发生爆炸,使用时注意及时添水,温度及压力降至规定范围后才能开启锅盖,定期检查安全阀,并对使用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第四,液氮。细胞培养实验经常用液氮保存菌种,液氮的低温易产生冻伤事故,操作时要带好专用手套及护目镜并使用专用的冻存管。第五,玻璃割伤及其他机械损伤。正确使用玻璃器皿和相关实验仪器,仪器旁边要摆放仪器使用说明书、注意事项及使用记录,实验室应配备急救箱,发生事故后采用适宜方法及时施救。

(二)化学危害

医学及生物技术实验中需要使用大量化学试剂,其中包括了很多有毒、易燃、易爆物质,这些都是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例如,细胞冻存用的DMSO存在严重的毒性,经皮肤及呼吸道吸收后可与细胞内蛋白质的疏水基团发生作用而导致蛋白变性,其具有肝肾毒性及血管毒性。使用时要避免其挥发,皮肤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清水或1%~5%稀氨水冲洗。再如,在生物技术实验中常用来进行DNA电泳染色的EB(溴化乙啶),可与生物DNA结合并嵌入到碱基分子中,在DNA复制时会造成复制错误而导致基因突变,故EB是高致癌物质。实验时应将琼脂糖凝胶冷却至60℃左右再加入EB,防止其挥发,另外要开辟专门的EB染色区域,接触EB时要戴手套并在实验结束后对EB溶液进行净化处理。同时,用于蛋白电泳分析的丙烯酰胺也具有较强毒性,其被认为是一种神经毒剂,毒性可累积且不易排出。使用时需戴口罩及手套,设立专门电泳区域,配制丙烯酰胺单体母液时需在通风橱中进行,避免污染。在生物技术实验中还有一些常见的毒性物质,如DTT、TEMED、氯仿、甲醛等具有强烈气味和生理毒性,三氯乙酸、苯酚、硫酸、氢氧化钠、过氧化氢等具有强腐蚀性,叠氮化钠、三氧化二砷、氰化钾等为剧毒。这些物质在使用时都要做好相关防护,挥发性药品的使用需在通风橱中进行,有毒试剂需要专人专柜管理。实验室的管理者要吸取高校投毒事件的教训,避免实验室外人员接触剧毒药品,甚至将之带出实验室。

(三)生物危害

与普通化学实验室相比,由于医学实验和生物实验样本的特殊性,会存在生物危害。首先,基因工程及发酵工程中会用到多种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病毒载体等,虽然基于基因工程安全性考虑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造,避免其感染人体及向实验室外散播,但是这些基因工程菌及载体仍是一种条件治病微生物,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仍可发生感染。故基因表达后的菌体要集中高压灭菌后再丢弃,且实验室要进行定期的消毒灭菌处理。其次,医学病原学实验室及先关疾病的研究实验室,会涉及一些高感染性的病原微生物,如乙型肝炎病毒、HIV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历史上也曾多次发生实验室感染事故:早在1941年即有报道科研人员处理微生物时,不慎吸入并感染布鲁氏菌;2003年SARS疫情过后,中国台湾、新加坡及中国内地实验室相继发生SARS病毒感染及泄露事件,为实验室生物安全敲响了警钟,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对这类实验室要制定更高的安全规定,如使用生物安全柜、进行不同的实验分区、制定全面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制定专门的安全负责人等,且要重视并规范废物处理工作。最后,对于动物实验的安全管理。实验动物身上可能带有某些传染性病毒,在动物实验中被咬伤很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如2006年长春某高校实验室曾发生学生被实验大鼠咬伤而感染流行性出血热事件;2009年法国科学家进行动物病体实验时意外感染炭疽。对此,在进行动物实验时要选择合格的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应从具生产许可证的单位购买,且应具备质量合格证及检疫合格证明,实验后动物尸体要及时妥善处理。同时,对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操作人员必须有动物操作资格证书。另外可组织相关人员注射出血热疫苗,一旦发生动物咬伤要及时处理并隔离。对于动物病体实验要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如使用生物安全柜。最后,为保障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我们要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讲座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尤其是学生实验课,在授课中要单独拿出时间做安全教育,带教教师不能无故离开实验室,遇到安全事故及时处理。

三、小结

医学及生物专业人才的培养均重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或科研实验室是其主要的学习工作场所,而实验室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包括物理安全、化学安全和生物安全隐患。这些隐患不仅会直接造成实验室财产损失及实验室人员伤亡,还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及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保障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对此,必须规范实验室安全建设及管理,主要体现在:按照使用情况及相关规定进行实验室设计及布局,改善实验室硬件设施并加强安全设施的投入;明确“安全为主、预防第一”的实验室安全方针,规范实验药品的管理和实验仪器的使用,选派专人管理并做好使用记录,防止有毒化学品的泄露及外流;加强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防患于未然;遇到安全事故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婉宜,李华,邝玉,等.病原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1):155-157.

[2]钱军,孙玉成.实验动物与生物安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1,21(10):15-19.

[3]王俊丽,崔长海,聂国兴,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427-429.

动物医学培训范文第5篇

某某同志是某大学动物医学院教师,博士,教授,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从198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工作第一线,从事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工作。s0100

某某同志作为一名教师,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三个层次共10门课程,如博士生的兽医外科学进展、超声和内窥镜技术及显微外科学;硕士生的高级兽医外科学、临床诊疗新技术和理疗与激光;本科生的家畜外科学、家畜外科手术学、兽医理疗学和临床教学实习等课程。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总是认真备课,给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即使是选修课和实验课,也同样对待,精心准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他深知教材是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根据教学和临床的需要,积极编写教材和专著。参编《家畜外科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兽医临床诊断学》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兽医外科学》(兽医专业参考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小动物麻醉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小动物麻醉教师培训班教材,主编并总审,某大学出版,1993年)。现正在主编《家畜外科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农业出版社)第四版和参编《家畜外科手术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第四版。出版专著二部《犬病学》(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年),《科学养犬和犬病防治500问》(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