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药学论文

动物药学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动物药学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动物药学论文

动物药学论文范文第1篇

目前,就大多数中医院校课程设置安排的情况来看,《临床中药学》理论课多设在大一第二学期或大二第一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中医基础及中医诊断知识薄弱,尚无临床实践,而临床实习往往安排在最后一年,两者之间间距长达三四年,临床实践机会不够,导致学生学习中药多死记硬背,对中药的性能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药物功用的理解和应用意识。因此,中医类或中药类学生在毕业后也普遍存在着中药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中医专业类学生因缺乏实践机会,导致了动手操作能力、中医辩证思维能力、对疾病综合处理能力、理法方药运用能力等临床能力不强,并且对于中药的采集、炮制、中药饮片辨识等实践相关内容及方法知识欠缺;中药专业类学生因缺乏实践机会,导致了对中药理论开拓研发能力不足,科研课题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等问题。目前,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正在成为中药学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全国各中医药院校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饮片观摩、上山采药或开展中药房实习、门诊见习等实践环节教学活动。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中药学相关科研、职业技能训练的环节和方法,尚未做明确而具体的开展和实施。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进行改革。教高[2007]1号文件规定,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目标和措施

《临床中药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庞大,根据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临床中药学》课程中一些非重点药物的讲授,集中课时用于《临床中药学》实践环节的教学。目前国际先进高等教育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因此,我们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着重关注科研和职业两大技能的实践培训,并根据医药类专业的不同,灵活选用各种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各有侧重,从而强化学生各种科研创新和职业实训实践能力。

1.科研技能。《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医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以中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为主体的特征,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临床中药学药性和药效,以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考虑到中医药专业类的学生后期会学到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等药效相关课程,为避免重复性实验,因此在科研技能实践环节中我们主要强调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即中药性能,是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主要是功效)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并用以阐明其药效机理的理论依据。中药药性实验研究,是对临床中药学总论部分的补充,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有较高的指导性,有助于学生在未来从事临床工作时更好、更准确地处方用药,提高行医的能力,同时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后期开展药效实验或进一步科研深造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实践实施中,我们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实践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增设紧贴学生相关专业要求的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经典中药药性实验,制定中药性能理论实验讲义,同时也增加部分探索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选择规模较小,周期较短、难度适中的题目或结合教师科研课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科研习惯。最后通过研究报告、实验设计标书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综合运用药性理论的实践教学效果。以大学生实践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作为主要指导老师,我们已经指导数名本科生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主要围绕药性理论的五方面展开:①四性,如选用寒热两性不同的中药附子、干姜和知母、石膏分别观察对发热动物解热或导致动物体温升高等作用。②五味,如观察辛味中药紫苏与紫苏芳香挥发油在辛味“能散能行”(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毛细血管、抗菌、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等)的区别。③归经,如选用示踪剂,经尾静脉注入动物体内,不同时间取动物器官组织,测定各器官组织的放射性强度,将其换算成示踪剂含量,即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定位分布及特点,间接提示其作用于机体内敏感的靶器官,验证其归经部位。④升降浮沉,如观察黄芩生用、酒制、炭用等不同炮制方法对升降浮沉的影响。⑤毒性,如选用附子、细辛等有毒中药灌胃实验动物,观察其毒副作用。

2.职业技能。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引导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加快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响应国家号召,我们按社会对中医药类技术岗位的要求,采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建立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考虑到真实工作环境的局限性,我们采用现代创新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结合《临床中药学》课程的特点,建立生动形象的多元化模拟实践教学环境———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并配合计算机软件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就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参与相关工作,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并为学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就是仿真中药房架构空间布置,将中医师用药处方和中药师调配等一系列过程融为一体,既节省教学时间,又降低教学成本。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首先在CNK“I中国典型病例大全数据库”搜集典型病例,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患者”提出所患疾病的不适,“中医师”推荐正确的中药,“中药师”鉴别、炮制等调配和制备中药。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来说,互动式模拟中药房是培养临床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能够让学生对所示病案进行分析、确立治法、选择用药,使学生提前进入中医师角色,加深理解选择用药的技能,体会到中药运用的规律性和灵活性。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来说,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熟悉如何审方,如何规范拉斗、如何抓药、称量和倒药等,对中药的动植物形态、中药饮片的形状、中药炮制的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特殊中药的煎服方法等有基本的认识了解,让学生能更好记住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主治。

为使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仅拘泥于模拟实践环境,真实环境下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对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必不可少。社会实践阶段,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去药用植物园辨认中药,熟悉中药的形状和功效,或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中药资源分布调查,辨认采集动植药物并制作成标本或建立宣传中医中药的社会服务实践平台,向社会大众介绍中药相关的知识,弘扬中药文化,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收获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毕业实习阶段主要指加强与医药企业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校外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深入到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最终,通过资源调查研究论文、研究调查报告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效果。

动物药学论文范文第2篇

1.1实习指导

毕业专题实习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负责全面的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做好开题报告、文献查阅、路线设计、实验操作、论文撰写和答辩等各项工作。因此应由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其职责为:提出选题计划书,包括课题的目的、意义、要求和目标;指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安排进度计划;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室及相关仪器设备;做好毕业论文实施过程的指导,特别是指导学生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难题及数据处理,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原始记录;指导学生正确撰写论文,做好论文答辩的各项准备工作,写出专题实习的评语,提出成绩评定的意见,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此外,指导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各个方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加强素质教育[2]。

1.2组织与管理[1]

中药学毕业专题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由校、院、系三级负责,协调分工,具体组织实施由院、系完成。院级的组织管理对专题实习十分重要,由主管教学的院长牵头,会同教学科研办公室、系办公室组成领导小组,负责专题实习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学校有关专题实习工作的要求和规定,并根据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制定专题实纲和实习计划。对于实习基地的选择,则立足本校和本市,选择疆内权威的中药科研、开发和生产单位为实习基地,协商并明确学校与实习单位双方的义务、责任和组织形式。整个专题实习分为选题、开题、毕业论文和答辩四个阶段。学院负责组织专题实习的选题、审题并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由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和领导小组适当调剂的原则,按实纲对专题实习实施全过程的组织管理,督促检查各单位的专题实习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专题实习进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论文答辩,审核评语及赋分,总结专题实习的经验和教训,表彰优秀论文作者及优秀指导教师。

2专题实习质量监控具体措施

2.1科学合理的选题

专题实习必须要保证学生能获得全面的本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课题来源可以是教师的部分科研任务、社会委托课题或自拟课题,应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尽可能结合社会实践、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任务,以促进学、研、产的有机结合,增强课题的应用价值。因此导师应及早设计课题,并考虑课题的难度、工作量,计划进度、软硬件条件和经费多项因素,然后将题目与相关的计划书上报主管部门,经教学科研办公室审定后提前向实习生公布,同时注明该课题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学生早做准备。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体现中药专业基本的训练内容,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在正式实习前,实习生与导师间采取多次、多方式的接触,然后实行双向选择。

2.2科研基本功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是专题实习科研的主要目标之一[3]。从实验目的制定、方案选择、实验准备(仪器、动物、试剂等)、基本操作训练、实验数据和现象记录、数据整理分析、起草实验报告、实验评价等,虽然在实验课阶段就学习过,但实习阶段要求更高,应该再巩固,尤其是原始记录,极其重要却又易被忽视。笔者认为,对数据原始性的强调再严格也不过分,这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至关重要。因此在实习考核评定中,实习生基本功的表现应作为毕业论文答辩以外的重要内容。

2.3专题实习中的检查与督促

学生在专题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实习单位的双重领导,每个实习点指定一个学生任实习小组长,协助做好具体工作。每个教学基地由教学秘书负责督促检查和联络,学院派出教师加强联系和进行专业指导。实习检查工作分两次进行:(1)前期检查。前期检查在专题实习之前,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外语、计算机、文献检索等知识,到图书馆及互联网上进行文献检索,运用所学中药学专业知识,分析、归纳和整理所获得的信息,以求对其专题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并在教师指导下提出自己的工作内容、方法和实验设计方案。之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资料收集、外文文献翻译、文献综述、开题等工作,落实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和措施。由学院组织专家对各题目进行评价,合理可行才能进行实验操作。该检查的重点在于各项准备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学生查阅文献是否全面、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是否有保障、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可行。(2)中期检查。这时专题实习已进行了部分实验室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学生运用所学中药学专业理论知识及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中期检查的重点在于检查工作进度、学生考勤、实际操作能力、原始数据及其分析等专题完成的质量情况。要求学生团结互助,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并严格遵守各实习单位规章制度,严格考勤,事假须经学院领导同意并办理手续。

2.4论文及答辩

本科生的专题实习成果通过毕业论文的方式表现出来。然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撰写论文尚属首次,学生要善于分析、归纳和总结自己的工作,论文的内容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可人云亦云。此外,文字上要精炼,图表格式要规范。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实习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科技论文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且由于今后工作中很少会有人向他们悉心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因此对学生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及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机会。学生初次撰写科研论文时,常常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格式不规范。(2)表达不准确。(3)层次不清、逻辑性不强。要解决上述问题,在平时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献综述的结果和结论时,还要对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进行分析和评述。在论文写作前规定写作格式,使他们明白一篇完整的科研论文其结构、表述是十分严谨的,有引言(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依据)、内容(包括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结果(实验的结论和展望)。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写出的初稿逐字逐句地推敲、反复修改、严格把关,让他们体会到科技论文对文字及每一个数据都有严格的要求,培养他们严谨的科研态度。

论文答辩工作由学院组织并主持,答辩委员会由5~7名专家组成。参加答辩的学生汇报专题实习工作情况,回答答辩小组成员的问题。答辩时要条理清晰,讲解清楚,准确回答各位评委老师的提问。答辩小组从学生毕业论文和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议并确定成绩。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将成绩上报院办公室和学校教务处。

【参考文献】

[1]帅翔,邵伟.毕业生专题实习管理初探[J].药学教育,2002,18(2):48.

[2]蔡天玉,连建华.加强毕业实习的管理[J].药学教育,2002,18(3):29.

[3]张永清,李心沁,包华音.中药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措施[J].中医教育,2005,24(4):10.

动物药学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蒙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蒙古族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蒙古族人民在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慢长实践以及同其他民族医药学的相互交流和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完整、独特的医疗和理论体系。它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传统的炮制技术和以独特的疗效,它和汉医、藏医、壮医、维医、回医一样是祖国民族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

蒙药来源于天然矿物、植物、动物。蒙医用药的特点是口服、外用等方法。蒙药应用以生药为主,其目的是为了原药的气、味、质和效能等。但对部分有毒性、气和腥味的药物必须进行必要的炮制后,才能应用,如草乌、寒水石、野猪粪、万年灰等必须采取有效的炮制方法。

蒙药的传统炮制工艺大体上分为水飞,砂烫、清炒、火锻、制炭、奶制等六种。蒙医在药物的炮制过程中常常喜欢用羊、牛、马奶和奶油等特产来解除某些药物的毒性或改变某些药物的性质。例如:寒水石的炮制就有寒制、热制、烈制、温制、灰制、泡制等六种方法。根据病情的需要而采纳不同的炮制方法,如;治疗热症时采取寒制法,治疗寒症时才用热制法。另外,蒙医常用诃子汤来解除某些毒性药物的毒,比如:草乌等毒性的药物常用诃子汤煮的炮制方法。某些需要曾强滋补的药物,如;玉竹、黄精、白岌等常用牛奶、肉汤等营养进行炮制。用现代科一学方法来分折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炮制工艺也是很有道理的。

动物药学论文范文第4篇

本文之所以提出本草研究的创新问题,是因为目前已经出现了研究肤浅和低水平重复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的是由于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和及时,也有的是属于学风问题。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本草研究中来。以下拟从本草研究的几个方面作一探讨。

一、本草文献研究

本世纪在本草文献(准确他说是本草专著)难芯糠矫娉晒橙弧U夥矫孀钪匾慕故潜静莸哪柯佳а芯俊A帷断执姹静菔槁肌贰⑸兄揪取独幸┪南拙罚约白罱霭娴摹度幸酵际榱夏柯肌返仁椋旧贤瓿闪酥泄诘乇静葑ㄖ哪柯佳У鞑椤?

在本草专著的研究方面,本世纪研究得比较深入的有《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品汇精要)、《植物名实图考》等主要本草。所谓深入,是指对其成书、内容及版本都有过细的研究,尤其是近20年,这方面的进展非常迅速。过去一些研究较少的本草,在这段时间内有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进展,如《绍兴本草》、《履巉岩本草》、《宝庆本草折衷》、《本草原始》、《滇南本草》等。在已有研究的本草专著中,绝大多数为明以前的本草,尤其是宋代及其以前的本草研究得比较多。伴随宋以前本草文献研究的深入,其辑佚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神农本草经辑注》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为缕清我国本草文献发展的源头作出了贡献。尚志钧先生在宋以前本草的辑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由于本草学者的努力,南宋以前的亡佚本草几乎全都有辑佚本。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许多明清稀见的本草著作也陆续影印或校点出版。正在进行中的《中国本草全书》更是志影印全部1949年以前药学文献。而进行中的《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药学分典》如果能编辑成功,也将把古代本草文献的主要内容分类纂集于一书,这些进展为当今发掘中药宝库铺垫了道路。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大量以探讨医药成就为主旨的本草文献(主要是《本草纲目》)研究论文中,有新见解的越来越少。我们不是不需要这方面的论文,60年代初期以及80年代前期,的确涌现了许多高质量的探讨《本草纲目》对医药乃至整个古代科技的论文,但此后的有关论文数量剧增,质量却每况愈下。辗转抄录、选题琐屑、把书中反映的历代医药成就全部不切实际地归于李时珍等现象极为严重。《本草纲目》似乎成了撰写论文以谋晋升或参加会议等的捷径。

必须直言的是,研究本草著作的文献学内容(目录、版本、辑佚等)需要良好的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条件,并非人人都能涉足并取得成就的。加之国内现存本草专著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并有一定的深度,因此这方面发展的空间已经比较狭窄。围着几部重要本草变看法子为之粉饰颂德,或反复讨论前人已有定论的内容,或纠缠一些目前条件不可能定论的议题(除非有出土的或新发掘的资料),我个人认为这是使本草文献研究平庸化。

当然,这并不是说本草文献的研究已经到头。事实上百年之间,我们还只不过是围着中国内地所存的汉文本草专著打转转。即便如此,有些本草我们的研究还很肤浅(如《滇南本草》多种本子究竟那一种能算是兰茂所处时代的作品?传世的《绍兴本草》抄本有没有一个祖本?等等),国内不有可能出现或出上新的本草专著,流散海外的本草著作也有不为我们所知者。最近从日本接引回归的《药性会元》、《药性要略大全》等本草,国内学者过去就从不知其底里。原以为失传已久的墨西哥传教士石铎碌(石振锋)所著的《本草补》,最近笔者才从国外获得了它的影印件。这说明本草书志的研究尚未完结。马继兴先生目前正在进行的世界中医药联合目录研究课题将把本草文献的调查推向深入,这就是一件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此外,非本草专者的医书,乃至非医书中蕴藏着大量未被本草专著收录的药物资料,这些资料的调查、汇纂和整理,是本草文献研究者未来的用武之地。厚古薄今是过去医药历史研究的普遍现象,近现代本草文献还有待整理研究。少数民族药学文献至今罕有报道。和中国本草一脉相承的日本、朝鲜本草也很少有中国学者问津。因此,未来本草文献研究不应该故步自封,开拓新领域是创新的重要体现。

二、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

在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方面,本世纪所取得的成就最为辉煌。这一工作延续的时间很长,早期中外动、植、矿物分类学家根据我国古本草或民间沿袭的名称来确定某一物的中文名。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也包含着本草考证,但前辈并没有将其依据专门记录下来。本世纪上半叶,赵燏黄、黄胜白。钟观光等前辈学者把现代植物分类和中国本草知识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对本草药物进行考证,确定其分类学地位,从而开创了我国药物品种本草考证之先河。日本的冈西为人等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并授徒传道。前辈们荜路蓝缕,确定了本草中大量的药物名称。近50年来,围绕中药品种进行的研究和资源调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包括“”期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反映在为数众多的动植物志、中药志、《药材学》、《生药学》及《药典》等书籍中。国家药典收入的中药,首先必须确定品种。一批药学界前辈把所掌握的现代分类知识与传统本草相结合,使中药品种考证工作不断深化,由此也积淀了丰富的本草考证经验,总结了一些本草考证的方法。楼之岑、谢宗万、徐国均等许多前辈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除大量的药物品种本草考证论文之外,集中反映这方面成就的专著当数谢宗万先生的《中药材品种论述》(上册于1964年出版)。该书以中药混淆品种为研究对象,这一选题本身就具有创新性。中药混淆品种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现象,这就要求作者除具备现代科学知识之外,必须精通古代本草的内容。谢先生正是把植物分类、实地考察和传统本草考证相结合,在药物混淆品种本草考证方面独占鳌头。80年代初,为了使本草考证更上一层楼,谢先生又参加了西学中班,补充了中医临床知识这一课,使本草考证更贴合中医用药实际。正因为谢先生的知识结构的完善,使得他在80年代出版的《中药材品种论述》(中)以及后来修订萹的上册内容更为充实。“本草考证”在书中正式作为一个专项。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考证结果直接保证了中药用药品种的准确。然而谢先生并没有从此停步,他90年代又辟蹊径,将其多年的药物品种本草考证经验上升为理论,连续出版了《中药品种理论研究》、《中药品种新理论的研究》等书籍和论文,使这一研究由散在的经验变得有规律可寻。这一理论的产生本身就是创新,其意义远胜过零散的药物本草考证。

本文用较多的笔墨介绍谢宗万先生在药物品种本草考证方面的业绩,井无忽视其他专家成就的意思,只是想借用此成功之例,说明要想在本草研究中不断创新,必须注意结合多学科的知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将实践上升到理论,为下一轮更深入的研究开辟天地。同时也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创新就不能安于老套路,必须根据各人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应自己创新发展的道路。可是近些年来,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低水平重复的现象非常严重。在已经发表的文章中就可以发现许多品种中早已有人考证过的,结论雷同。有些混淆品种中的常识性问题,也有人再次重复前人的劳动。至于平时审稿过程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更多了。再者,选题基本上集中在植物,而动物、矿物方面的考证文章少而又少,这和本草记载的各类药物比例是不相称的。以矿物药为例,至今专门的论著只有王嘉荫1956年出版的《本草纲目的矿物史料》。

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与本草文献研究有所不同,前者需要有与药物基原考订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动、植、矿物分类,药材鉴别知识等)。也正为如此,散布全国的具有这方面知识的人员都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地利之便,补习一些本草文献查找方面的基础知识,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药物品种混淆的实际问题,开展本草考证。至于信息来源,有志于药物品种本草考证的同道,应遵循一般搞科研的基本方法,追踪本学科最新进展。同时,在选题之前,应该检索一些与之相关的基本工具书和专著。如果《中药大词典》、《中药材品种论述》等书都不看,怎么能保证不做无用功呢?

应该说常用药物混淆品种的本草考证都已经有人做过研究了。除非有新的材料和新的见解,否则最好不要重复选题。对基层药学工作者来说,搞这方面的研究应该注意扬长避短、从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运用本草考证去解决问题。地区药物品种的本草考证是大有作为的。例如:药物混淆是有地区特征的,有些地区药物品种混淆历史非常悠久。熟悉本地区用药品种特点,对从事本草考证有着地利之便。我曾经见新疆药学工作者考证当地用的人参品种中,有古代的押不芦,这是很有意思的事。元代押不芦传人中国内地,蒙上了一层浓厚的神奇色彩。不曾想在丝绸之路的沿途,还有应用此药的地方。广西有几位年青的药学人员,他们立足于本地用药实际,进行本草考证,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很值得借鉴。一种药物的运用,有时可以沿袭千年。民间用药习惯有时可能解决文献记载的疑似。在古本草中,至今还有很多药物的基原是不明的。例如宋《本草图经》的外草木类的药物,有很多已成为历史悬案。有些历史上被认为很有疗效的药物,至今没有人考出其基原。例如坐拿草,从来到明,医方中都有用者。《本草图经》说:“土人用治打扑所伤,兼壮筋骨、治风痹。江西此甚易得。后因人用之有效,今颇贵重。”此药有图,江西吉州、安徽滁州是其产地,疗效也很明确,应该说是比较容易考证的。但由于其图形的粗糙,至今未有能为人信服的考证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寄希望于该药产地的药学工作者。如能在民间开展深入的考访,寻找到名称、疗效和形容近似的药物,是可能决这一疑难的。云南药学工作者考订《滇南本草图说》药物基原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学习的。

古代本草书中,还有很多药物的基原有待考证。《本草图经》、《本草纲目拾遗》、《生草药性备要》等书此类问题最多。在考证时,除本草专著之外,应该注意充分发挥地方志等乡土文献的作用。实地考察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缺瞩。此外,药物品种考证不是为考证而考证,这是一个与药物运用和生产紧密相关的问题。从生产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使研究工作充满生命力;从文献到文献,选题必然枯燥而无实际意义,这样的研究是难得有新意的。

三、药物炮制的本草考证

药物炮制是中药学非常具有中医特色的内容。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药炮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用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都会影响到药物炮制方法。处理这些纷繁的炮制法,使之既有效又经济地为中医用药服务,光靠实验研究是不够的。我们不可能逐药逐法地去进行验证。更何况传统中药炮制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实验研究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本草考证有其独特的意义,它有助于缕清历史上炮制法的源流、种类及其不同的运用,为现掘、验证合理的炮制法提供符合中医用药实际的文献依据。

50年代到“”前,收集总结各地炮制经验是当时的主要工作。近二三十年以来,药物炮制的本草研究才真正蓬勃地开展起来。在这一研究中,应该特别提一下王孝涛先生的业绩。王先生本身是从事炮制研究的,他和谢宗万先生一样,接受过现代科学研究的系统训练,又具备本草考证的深厚功力,80年代他发表的有关酒制法、地黄炮制法等个案研究,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为此类的研究提供了范本。更重要的是,王先生与许多同仁经过近20年的努力,编成了《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1965年完稿,1973年内部印行)。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古代虽有少数几本炮制专著,但远不能反映历史上炮制发展的实际。这方面大量的资料散见于医方书中。汇集这些资料真正是沙里淘金。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专家的研究激情和行政组织的推动,集合了众多的专家,低成本甚至是完全无报酬(包括不署名)地完成这个大项目。该书从167种古医方书中摘取药物炮制资料,按引书顺序排列,为此后炮制的本草考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在此基础上,王孝涛等先生又以药物为单元,正式出版了《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1986年),使得药物炮制的本草源流更加系统。本草考证在炮制研究中的地位由此得以稳固建立。在从事药物炮制实验研究之前,进行与选题有关的本草考证,这已成为一定之规。

近年以药物炮制法沿革为题的文章大量涌现。可是仔细核对其原始资料,不难发现,很多文章的资料并没有超出《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的引书范围。罗列史料,缺乏分析,成为某些类文章的通病。照此下去,必将使药物炮制的本草考证平庸化,成为毫无新意的文献综述(甚至是文献凑合)。本草考证之所以称之为考证,不是简单地堆砌资料,而是要从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从古代本草资料中缕清其发展脉络,寻求其历史原因,并提出去伪存真的个人见解,这才算是真正的研究。否则,就会使人看轻了本草考证的意义和作用。

那么,是不是说有了《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之类的书籍之后,单味药或单一的炮制法就没有再进行本草考证的必要了呢?否。我们反对的是依据他人已经汇集的资料,略加组织就当成考证。这样的工作毫无新意,无法为炮制的现代研究提供借鉴。但如果有更丰富的史料,更有说服力的依据,能对某些生产实际问题提供新的参考,那又另当别论。必须正视的是,《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所引用的古医书才167部,而现存的医方书至少也有4000部以上。可以断言,在《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所引史料之外,还有大量的炮制资料未得到发掘,再次广泛地汇集炮制资料是完全有必要的。当然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这一工作有相当的难度。因为靠个人之力非常困难,而要想发挥专家群体优势,其成本和凝聚力都存在问题。即使有朝一日能把所有古代炮制资料集于一炉,也不等于大功告成。分析这些史料,需要现代科学和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才会有比较正确的结论。因此,炮制的本草考证不是没有发展空间,而是需要把研究推向更深更高的层次。

另一个倾向必须注意的是,以往在炮制的本草考证方面的论著较多,但是对同样具有极为丰富内容的中药传统制剂学的本草考证却显得非常稀少。须知中药的制剂不仅种类众多,而且至今沿用不替。中成药的发展是和药剂防腐技术进步紧密相关的,但这方面的发展规律并无深入的考察。已故药学史专家朱晟先生生前曾和我讨论过大蜜丸蜡壳密封技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这个问题到现在还不很清楚。蒸馏技术,还有秋石(性激素)制备等先进技术,均曾在世界医药科技发展史上占有领先的地位。但在中国,对中药制剂的本草考证在朱晟先生故去后,还没有见到卓有成就的后继之人。在未来的世纪中,亟盼有志于此的青年学者能做出成绩。

四、本草研究的相关问题

以上所谈的是本世纪本草研究最多的三个方面:本草文献、药物品种、炮制方法。但是,这就是本草研究的全部内容吗?当然不是。药学中最为多见的实际是药物的效用问题,而这方面的本草研究实在太少。一味药物的功效形成,决不是一句“经验所得”能概括得了的。几乎每朝每代,都有自己的热门时髦药,这些药物在历史上走马灯式的“你刚唱罢我登台”。影响药物使用的种种用药思想,是中药学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高晓山先生等的(中药药性论)在药性理论的本草研究方面已经做了很有意义的工作,为以后更深入广泛地开展此类研究趟出了一条道路。可以预见,药物效用的浮沉隐现历史的研究,将会为当代药学发展提供非常有意义的借鉴。这方面的研究是广大临床医生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

药物发展过程中不仅品种方面存在着同名异物的问题,同时也存在同物异位(药用部位)的问题。有些药物古今用药的部位是不相同的。笔者曾对龟甲(全甲)向龟板(下板)演变的历史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证实李时珍所说“(龟甲)古者上下甲皆用之”是完全正确的。现代实验研究也支持龟上下甲可以同等入药,因此,从1990年开始,《药典》将久已废弃的龟上甲重新作为药物;龟甲又恢复了其历史的真实面目。类似这样的例子决不只是龟甲一味,还有待更多的学者从用药实际出发,将药物同物异位的种类加以梳理研究。

在药物品种、炮制、效用、入药部位、用药分量等方面,同样尊崇《本草经》和张仲景用药的日本、朝鲜,却有很多与中国不一样的地方。例如茵陈蒿,中国讲究的是“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茵陈当柴烧”,即使用幼嫩的苗,而日本却使用结了果实的老蒿。是什么历史原因造成其中的许多差异呢?这就是中外用药比较的本草研究课题。尽管已有许多学者注意到这一现象,但系统深入的调查和考证尚未开展起来。

道地药材的研究也是适用本草考证的重要方面。近年来,这一研究受到了重视,被列为重大课题进行攻关,有关的专著也已出版。道地药材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有经验的总结,也有社会因素的促成。各道地药材产区的药学人员如果也能参与到这一研究,利用地利调查乡上史料、民间口传,可望使这一研究更加深入。

药物的栽培驯养在我国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这方面的本草研究一般不受人重视。可是,就本人所知,栽培菌类植物茯苓至少在南宋已经开始,其方法与现代相差无几。此外,我国唐代就有驯麝取香的先例,北宋就开始淡水养珠,南宋就有人工牛黄……这些研究的意义并不在于和外国人争发明权,而是有可能为当今中医药发展提供直接的启示。人们熟知的浙八味、四大怀药等,可是又有谁肯下工夫将其栽培发展历史流理清楚呢?

还有,导致中国犀牛灭绝的原因之一是中医将此物作药,并赋予其神奇的色彩。历史上被中医用作药物的某些动、植物,乃至动物化石,已遭灭顶或行将灭顶之灾。犀牛已从中国绝迹,老虎、羚羊、穿山甲、野生人参、某些稀有的龟,都已岌岌乎危哉。现在我国政府已经注意到动植物保护的问题,但是,如果有人能运用本草考证的方法,全面探讨一下属于濒危动植物的药用历史,也许会引人深思。

动物药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药学;实物标本;影像标本;教学改革

中药学是中医专业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应掌握中药的性能、应用等基本知识,同时能辨识100种常用重点中药饮片。作为一位合格的临床中医师,必须全面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同时还应具备一定识别药材的能力,掌握其气味、色泽、质地、性状等基本知识,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为更好地满足中药学实验教学的需要,我校积极引进新的浸制标本和饮片标本,从2013年开始进行教学改革,2015年全面开展,经过3年的实践,效果明显,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1课程教学改革的保障

我校于2014年转型为技术应用型大学,根据中医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调整,我校重新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时数,将中药学课时数调整到120学时,将原来的中药实验课由10学时增加到24学时。中药实验课主要内容是对药用植物的认知和对中药饮片的识别[1]。实验课学时的增加为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常用饮片的形态、色泽、气味等特征,近距离多接触饮片标本提供了保障。

2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

中药实验课主要在中药标本室开展。以往的中药学授课模式以强调理论为主,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多媒体课件看药材的原植物和饮片[2]。另外,由于授课时数及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中药标本见习时间短,走马观花,学生过目即忘,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3],引进和制作一套专门的中药学实物标本和影像标本,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学习中药的性能、功效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3.1实物标本的选择

通过观察植物形态和饮片标本,使学生对中药的来源及其科属特征有所了解。选择实物标本时以教材中收载的常用药材为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药材标本,在品种质量方面严格把关,由我校资产设备管理处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我校中药标本室内收藏了药用植物、矿物、动物类标本一千多种,其中植物腊叶标本为我省乃至周边省市中馆藏最丰富的。浸制标本直观真实,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能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近年来中药浸制标本逐渐成为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同时有效避免了中药饮片及原植物、原动物标本容易出现虫蛀、霉变、不易久存等现象。我校从2014年开始陆续引进,不断完善,使学生对药材原植物性状的了解、识别及经验鉴别术语有了深刻体会,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

3.2影像标本的制作

我校于2014年新采购收集一批药材饮片标本,特别适合近几年的教学需要,但有些标本容易变色变质,如党参、大黄等。为了便于今后教学中学生学习掌握真实的药材特征,就需要制作一批影像标本。

(1)在专业影像标本的制作中,颜色是标本最重要的特征,在制作影像标本时很容易造成颜色失真,所以拍摄及后期制作均需聘请专业的摄影和计算机教师,对影像标本的颜色进行严格把关,避免误导学生[4]。

(2)师生合作完成影像标本的制作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由于实验教学课时有限,为帮助学生辨认和识记中药饮片,组织部分学生分组对所有饮片进行拍摄,后期再用专业软件制成影像标本。这种方法调动了学生认药识药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3教学模式不拘一格,重视“首轮效应”

每节实验课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穿插问题式讨论。首次实验课,教师主讲标本鉴别要领和基本方法,让学生了解中药饮片标本主要从外观性状进行辨别,通过眼看、鼻嗅、手摸、口尝(有毒药物除外)等方法辨识体会,细小的种子类药物可通过放大镜观察,同时引导学生从一些常用药物的鉴别特征入手,抓住要点观察辨别。应用教学中的“首轮效应”,使学生增强记忆,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4体会

4.1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根据教学需要选用不同的标本

多媒体设备在各高校已基本普及,理论教学一般是大班教学,由于实物标本无法做到学生人手一个,因而可配合影像标本,教师可带少量实物标本进行展示,学生课下到讲台前观看示教。实践教学主要在中药标本室进行,中药浸制标本、腊叶标本和悬挂在实验室墙上的药材彩色照片能使学生近距离接触药用植物,激发其学习兴趣以及制作标本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我校中药标本室一主要陈列中药饮片,设有标本柜、标本缸;中药标本室二陈列生药标本;中药综合标本室模拟药铺,新购置了中药柜和一批中药饮片,这些实物标本在实践教学中起关键作用。学生分组讨论学习,互相辨识饮片,学习热情高涨,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改革达到预期效果。

4.2实物标本和影像标本需不断更新

实物标本和影像标本在中药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实物标本种类不全、更新不及时,影像标本制作粗糙,实践教学往往受到限制。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更新、完善种类齐全的实物标本和影像标本尤为重要,但这方面的工作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不断积累和完善。与此同时,随着现代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也应该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学会应用先进的数码技术,制作更为精良的影像标本,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4.3开放中药标本室,开放实验项目[5]

通过开放中药标本室,学生可主动利用课内外时间到标本室进行学习、观察和讨论。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实验教学质量,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和巩固所学的中药学知识,加深学生对中药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另外,参考有关中医药院校的经验,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通过开放实验项目,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教学计划外开展其他中药实验,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学习了解中药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如中药药理、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等的基本知识,提出见解,写出综述论文。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对中药研究的兴趣、信心,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我们下一步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

[1]燕雪花,刘宏炳,胡浩,等.中药学课程实验教学探索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4):52-53.

[2]李杨.中药饮片识记课的设置对中药学教学质量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121-122.

[3]朱剑敏,任世禾,车京梅,等.建构主义在临床专业的中药房小学期实践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6):477-478.

[4]刘学医,赵宝林,袁芳.基于实物和影像标本制作的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改革[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