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炭资源发展

煤炭资源发展

煤炭资源发展

煤炭资源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炭资源 勘查 新进展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02

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就决定了煤炭在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中长期占主要地位。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如何高速、安全、环保的开采煤矿资源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而要完成这一课题,精准的煤炭资源勘查是个大前提。

煤炭资源勘查的任务就是运用先进的地质理论、各种先进技术手段、装备和研究方法,寻找和查明煤炭储量,赋存的地质条件,开采的工程技术条件,为煤矿的开采设计、矿井建设和安全生产提供依据,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我国的煤炭资源勘查,自建国以来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进入新世纪后迎来了全新的局面,勘查技术力量、项目数量和投资方面均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取得丰硕成果,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1]。

1 煤炭地质理论新进展

1.1 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层序的提出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后被用于石油地质中得到蓬勃发展,已发展为油气勘探与研究不可缺少的具有强大预测功能的相分析工具。90年代初层序地层学引入煤田地质领域,为人们理解聚煤作用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基于层序地层格架,中国学者提出了幕式聚煤作用、海侵过程成煤、海侵事件成煤、海相层滞后时段聚煤等理论;同时概括出基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的关系的厚煤层聚集模式;并对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煤岩煤质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2]。

1.2 煤田地质构造研究进展

构造作用对煤的形成、形变及赋存起着主导作用。中国煤田的构造相对于北美、欧洲要复杂的多,这既增加了中国学者研究煤田构造的难度,又使中国煤田构造的研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中国构造研究的主要进展有①煤田构造的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从大陆动力学和盆-山耦合角度探讨煤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进程,是当前构造研究的热点。《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就讨论了盆地形成的区域动力学背景和深部作用机制。②中国东部盆地动力学与构造控煤作用受到关注。③煤田滑脱构造研究继续深入,提出了控煤构造样式的划分,分为伸展构造样式、压缩构造样式、剪切和旋转构造样式、反转构造样式及滑动构造样式[3]。④煤变形-变质作用的构造控制研究愈加深入。⑤三维地震、各种统计分析理论及信息化技术使得矿井构造预测与定量评价迅速发展,在煤矿高效安全开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

2 煤炭资源勘查技术进展

2.1 煤炭资源遥感技术

我国第一支煤炭遥感机构成立于1981年,遥感技术应用于煤炭地质调查与评价之初,仅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30余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探索与发展,航空高光谱、航天高分辨、地面探测及GPS、GIS相结合的较完善的“3S”技术的应用研究体系,遥感技术以应用与煤田地质的各方各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直观、动态、可定量化等特点,在煤田地质中应用范围广泛,主要概括为两大方向十多个领域。在煤炭资源调查评价方面的应用,遥感技术应用于地形图更新、高精度煤田地质填图、煤炭资源调查评价、水文地质调查评价、煤层气调查评价、小煤窑调查;矿区地质灾害及环境方面的应用,煤层自燃环境调查、矿区地质灾害调查、矿区水害预测、矿区环境调查评价等。已完成了遥感应用项目近200项,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

2.2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

在物探勘察方法中,最为突出的是煤田地震勘探。自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地震勘探技术发展迅猛。勘探方法从折射波法到反射波法,勘探技术从单一地震到多地震、从单分量到多分量、从初级勘探一体化到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三维可视化,从二维到三维,勘探能力不断提高。如今的三维地震技术不仅能查明煤田内落差5 m以上的断层和煤层分叉、合并缺失等结构,还能查明煤层厚度变化、陷落柱、采空区等,解释煤层顶底板岩性变化和岩石力学性质等[6]。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不仅能在平原取得好的效果,在山区、水域、黄土塬、沙漠、基岩、岩浆岩屏蔽等复杂条件下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7]。

电磁勘探技术也在原理方法、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面有了较大改进。例如使用可控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青藏高原有效地解决了高原冻土带高阻屏蔽层下第四系厚度、含煤岩系、基底深度、构造、基地起伏等地质问题[8]。测井也是煤田地质勘探应用较多的技术手段。我国的测井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模拟测井到数字测井再到现在成像测井的过程。

2.3 钻探技术

近些年,针对我国煤田地质条件复杂、含煤区多样性的特点,煤田钻探技术的研究也出现了许多新工艺、新技术。绳索取芯钻进技术已全面推广,在不提出钻杆的情况下,以绳索提出内套管的方式,将钻进中收集到内套管的岩心提取到地面。该技术能够减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又解决了钻孔漏失、钻孔坍塌和硬岩层“打滑”的3大难关。空气泡沫钻进和空气泡沫反循环钻进较好的解决了干旱缺水、冲洗介质漏失、孔壁不稳等钻进难题。气动潜孔锤钻进技术是目前突破硬岩的有效手段。由受控定向钻进技术发展来的水平钻进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技术不仅能在井下沿煤层钻进,还能在地面沿垂直-圆弧-水平线轨迹进入煤层钻进[9]。

2.4 信息化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探各个专业推广应用,发展迅速。除编制数字地质报告和实现数据的储存和共享之外,由于引入了许多高新技术,如并行分布式处理、大容量存储、工作站、多媒体、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技术等,目前已能用人机对话方式处理、分析、解释和显示地质勘探数据,一些物探仪器自动化程度高,能在现场作预处理,控制各项操作和质量,选择有关参

数等[10]。

3 煤田地质勘查目标的发展

我国的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已经从传统的单一的寻找和查明煤炭资源,逐步发展为集煤炭资源勘探、矿区水资源勘探、煤层气资源勘探、采区补充勘探、矿区环境地质勘查与监测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为煤炭工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工作体系。

3.1 煤炭资源勘探

煤炭资源勘探是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职能,根据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预计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35亿 t。为了保证产量,须做好东部地区的矿区深部和资源勘查;中部地区如山西、河南做好资源整合区补充勘探;西部地区重点做好神东、陕北、黄陇、宁东和云贵等大型煤炭基地内已规划矿区勘探及蒙东褐煤资源区域和新疆大型煤炭基地围绕重点开发矿区及近期建设项目开展勘探,青海加强木里和鱼卡矿区勘探。

3.2 矿区水资源勘探

我国西部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而矿区开发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这一供需矛盾将会成为我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矿区总需水量缺口达46万m3/日。要想满足矿井建设需要,我国矿区水资源勘探工作量很大。

3.3 煤层气资源勘探

我国的煤层气资源丰富,据预测,我国2000 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为30~31万亿m3,约占世界煤层气的20%。近些年煤层气勘探开发越来越受重视,煤层气勘探项目成果显著,通过对含煤盆地的评价,优选出八个优选区块,分别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及东部、沁水、冀中-冀东、鲁西-濮阳、豫西、淮南-淮北、六盘水。同时,由于我国地质历史复杂,造成我国煤层气具有“三低一高”的特点,使煤层气勘探开发难度增大。

3.4 采区补充勘探

现代化大型矿井在建设和生产阶段对矿井地质条件信息的要求越来越精确。而现有的勘探阶段对地质条件的查明程度难以满足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和生产的需要,那么采区补充勘探是很有必要的。国内应用较多的勘探手段主要是三维地震,三维地震勘探能够较准确的控制小构造、陷落柱、采空区等;国外也应用无线电成像法、探地雷达技术等也取得较好效果。

3.5 矿区环境地质勘查与监测

煤矿开采不可避免会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源污染、水源枯竭、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大气污染等,还有一些更为严重的灾害地质现象,如地裂、地表塌陷、滑坡及诱发地震。煤层自燃的危害更为严重,不仅直接烧掉煤炭资源,而且使得大量煤炭资源无法开采;燃烧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使生态环境恶化;煤层自燃导致地面塌陷,土地荒漠化更破坏了国土资源。

查明破坏环境和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提出防治对策,对煤田火区进行监测治理,也是煤田地质工作人员的责任。

4 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

综合勘查技术方法已经在许多煤田地质项目中应用,如利用三维地震和瞬变电磁技术相结合查明含煤地层富水情况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大量实践的总结升华,徐水师等提出了“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这一全新的方法论。该体系可以概括为一个创新思路、两大理论支撑、五大关键技术、一套标准规范[11]。在系统分析我国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特点,重新确立了煤田地质勘查基本原则,将“煤田地质勘探”发展为包括煤炭资源调查、勘探,矿井建设与生产勘探,安全生产保障系统勘查,环境保护勘查与评价,以煤炭为主,煤层气和与之有一定生成关系的洁净能源的研究与勘查等内容的“煤炭资源综合勘查”。综合勘查技术新体系的确立,应以取得最佳勘查效果为目标,统筹考虑勘查区具体的地理、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选择最适宜的勘查技术手段及组合[12]。

总之,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将煤田地质理论、煤田地质勘查目标、煤田地质勘查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力求用最佳的方法和手段,达到最快速、最精准的勘查效果的目的。

5 结语

(1)促进煤田地质理论研究,一方面各学科理论应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另一方面理论发展应不止于借鉴,更重要的是实践,应立足于我国地质背景复杂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理论研究。

(2)增加煤层气勘查力度,推进采煤采气一体化。目前我国煤层气勘探程度低,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2734亿 m3,仅为预测资源总量的0.74%,难以满足大规模产能建设需要。将煤层气勘查评价与煤炭勘查结合起来,统一部署,进行一体化勘探、综合评价。要求并鼓励煤矿企业先采气,后采煤,走采煤采气一体化道路。

(3)提高勘探精度,将传统的资源勘探发展为为煤炭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提供可靠地质保障的勘探,将传统的资源勘探发展为包括前期资源勘探和采区补充勘探的多阶段勘探。

(4)煤炭地质信息化将向纵向、横向两方面发展,纵向上通过计算机软件将各勘查手段获得的信息进行复合集成,实现对整个煤炭勘探开采过程进行三维动态模拟跟进,横向上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5)深入研究煤炭资源综合勘查理论,大力发展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

参考文献

[1] 曹代勇.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73-77.

[2] 邵龙义,鲁静,汪皓,等.中国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J].沉积学报,2009,27(5):904-914.

[3] 曹代勇.煤田构造变形与控煤构造样式[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1-6.

[4] 曹代勇,王佟,琚宜文,等.中国煤田构造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煤炭地质,2008,20(10):1-6.

[5] 张文若,康永峰,王永.遥感技术在煤炭地质中应用现状及前景[J].中国煤田地质,2006,18(2):5-8

[6] 贾建称,范永贵,吴艳,等.中国煤炭地质勘查主要进展与发展方向[J].中国煤炭地质,2010,22(增刊):147-153.

[7] 王怀洪,巩固,田育鑫.东部煤炭数字地震勘探技术发展与关键问题讨论[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4):1320-1326.

[8] 刁清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探测法在青藏高原煤田地质勘探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11,23(12):46-50.

[9] 林祥.我国煤田钻探技术的研究进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5,23(3):59-62.

[10] 潘振武,胡丹九,高凌蔚.煤田地质勘探前沿问题及技术发展趋势[J].煤炭学报,1997,22(增刊):84-89.

煤炭资源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炭开发;煤炭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山西煤炭开发现状及发展规划

山西的煤炭资源量居全国之首,是中国煤炭能源的第一大省和强省,预测资源总量约六千多亿吨,占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但探明储量较低,约二千多亿吨。2006年以来,山西GDP年均增速超过10%,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占工业总值平均超过70%。

根据山西煤炭资源的分布和资源开发战略,山西省有7个项目被列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里面,其中包括建设山西省综合能源基地、太原城市群、推动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发展重点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现代化农业、推动晋北、晋中、晋东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山西中南部大型煤运铁路线。未来五年内,山西主要以循环经济为载体,以资源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发展新型工业、进而带动农业现代化、城市化建设。在大好的经济发展形式下,山西省内煤炭自身消耗量将大幅度提高。按照山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规划目标是将山西建设成为我国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和油气储备基地,以及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

二、山西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1、山西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山西煤炭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其主要优势有:第一点是资源优势较为明显,山西省是煤炭大省,他不仅天然储量较丰富,而且煤炭的质量较好,煤层及地质构造都比较简单,水文地质等自然优越条件使得煤炭资源比较容易开采。第二点是政府制定的政策优良,较适合投资。国家为根据山西省的特殊状况先后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有利于山西进一步拓宽国内外领域合作,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不断聚集。近年来,为优化投资环境和政策环境,山西相继研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具体实施指导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相关措施,为煤炭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第三点是区域优势独特。山西属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向全国各地运输煤炭较为方便。一方面可通过铁路直接输入内地,另一方面可通过边境线进行跨国贸易,使输入和输出资源成为可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资源互补。

2、山西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能够制约山西煤炭资源发展的因素也比较多,第一点是山西省的煤炭产品消化途径比较狭窄。山西省虽然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山西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资源消化途径狭窄。铁路、超高压供电线路都尚在规划实施阶段,而山西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对资源利用和转化的需求量较旺盛。相比较而言,煤炭的利用和资源转化能力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山西现有的经济发展需要以及生产实际需要。第二点是环境承载能力差与环境破坏加剧。山西在发展煤炭工业的同时,对环境或多或少产生着负面影响。一旦开发不合理或对煤炭利用失当,必然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逐年增加的固体废弃物以及空气污染物严重威胁着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冲击着本已很脆弱的环境承载能力。第三点是资源浪费现象不容乐观。当前,在山西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很多矿井规模较小,开采工艺很落后、技术装备程度普遍不高造成的。二是大量重复建井造成的永久煤柱损失和边界资源损失,这主要是由于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矿权设置混乱,人为地随意划分井田境界,而且块段过小造成的。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以上对于山西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山西具有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在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上,山西存在煤炭产品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多,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面临着环境承载能力差,环境破坏加剧以及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的局面。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将是山西的重要能源,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中国煤炭工业乃至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大家都知道山西是煤矿资源大省,煤炭资源丰富。从我国煤炭市场需求和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看,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已经显现出来了,对山西省利较好。但是从目前山西省应用在矿井下的采掘技术来看,技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只有省数几个大型国有煤矿技术上较为先进,一些中小型煤矿仍缺乏技术人才。技术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煤炭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山西煤炭行业要加快引进高科技术及人才,同时还应加强与外省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抢占煤炭市场。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启动山西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强山西煤炭市场与其他省市的交流与合作。在现有煤企合作开发煤炭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技术交流、人才开发、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节能减排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河北、内蒙古、山东、甘肃、湖北、河南等近省市的交流。

第二要对山西省煤矿的开发规模与强度进行合理的定位。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山西应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困难与经验教训进行不断总结,以经验教训买经验,下次碰到类似情况能够完美解决掉。同时做到多去国外考查,借鉴国外煤炭行业好的做法。来发展国内的煤炭企业。在大力发展煤炭工业的同时,还应该对周边的生态污染特别的重视,因为,环境受到污染了,我们再对其进行治理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山西省煤矿污染较重的地区,生态环境已经比较脆弱了,所以要加强对其监督与管理。要对煤炭的开发进行合理的规划,要严格按照有关部门规划好的开采。一方面提高煤炭持续、稳定的供应能力,另一方面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正确地处理好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三要发挥自身优势并努力解决制约问题。山西煤炭市场有自身的优势,另外也有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实现煤炭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制约煤炭工业发展问题,并尽可能将制约因素转化为优势。比如,山西应该抓紧外运通道建设,解决在煤炭、电力及煤层气外运的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可以使中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所致的能源需求得以缓解。要在煤炭外运中增设“绿色通道”,降低民用及工业煤价,尽量减少收费环节。

第四要加快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山西煤炭市场的资源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必须在充分发挥山西煤炭市场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政策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比如税收优惠,完善行业准入制度等。学习其他省份的先进经验,加大对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方面的投入,对于矿产资源的补偿征收标准给予适当的提高,在矿产资源税费中,部分用于矿山环境及生态保护的投入要提高。国家相关部门要共同探索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应将煤炭业纳入资源费改革的范围之内。(作者单位:山西焦煤国际发展公司)

参考文献:

[1]周义,冀子俊.浅析山西省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之友,2010(2).

煤炭资源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低碳经济

一、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特征

煤炭资源型城市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1)产业结构畸形,经济结构单一。煤炭资源在该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阻碍了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导致了资源型经济的产业结构畸形,经济结构单一。

(2)环境破坏严重,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大多数资源型城市由于利益的吸引已经为了完成某些政治指标,不惜代价的开发资源。

(3)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煤炭资源型产业即是城市的经济支撑,更是城市的经济弱点。一旦资源被开采完,便失去了城市的经济支柱,经济难以维持。在我国,许多煤炭资源型城市在资源枯竭后,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困难,无法找到合适的就业途径,这也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多种经济的必要因素之一。

(4)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城市体系缺乏规划,多集中于煤炭资源所在地,以煤炭开采为主要职能,并且城市建设服务于该职能。我国的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35]。同样,快速发展的经济是依靠充沛的能源为基础的,因为我国矿煤矿产业的年开采量逐年提高。对煤炭资源的大量需求促使了煤炭资源城市经济的飞跃。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并不是以科学和经济为依据,而是以煤矿资源的开采为根本,所以城市的结构不够科学。

(5)失业人员多,失业后再就业困难。绝大多数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观念淡薄,替代产业没有接续,缺乏对资源型企业员工的在职培训,使得大量失业人员无法及时获得再就业,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6)财富分配两极化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的稳定。资源城市的资源开采能给城市带来很大的收益。由于矿产过程中的不严谨以及相关加工产业的高利润,使得资源产业城市中少部分人过于的富裕。这样的财富分配会使得城市的政策过多的偏向富人,从而造成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的局面。

二、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低碳经济

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2)用低碳理念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3)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总之,随着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将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困局凸显得淋漓尽致,目前所有国家都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最终出路,积极应对低碳经济,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

参考文献:

[1]钟伦彪.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2008(2):23-26.

[2]忠良.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刑琴.煤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7.

煤炭资源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指凭借开采地下煤炭资源而发展起来的,在城市经济结构中煤炭产业占据重位的城市。据统计,我国现有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5%,市区人口数量约占全国城市人口的 18%。长久以来,它们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资源保障。然而,由于煤炭资源的稀缺性,长期的开采使得很多煤炭资源型城市进入了资源枯竭期,煤炭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陷入了困境。目前,低碳经济已在煤炭资源型城市逐步发展,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现状

煤炭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要求煤炭城市要以发展煤炭产业为专职,从而限制了这些城市其他产业的发展,使其产业结构单一,层次低下。长此以往,严重制约了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完善。

煤炭资源开发管理欠妥,资源逐渐被耗尽,城市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一些煤炭小企业不顾国家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擅自在大型煤矿附近胡乱开采,挖掘方式极不规范,开采设备也极其落后,还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矿工,给煤矿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如矿洞坍塌、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所以,大型煤矿不得不预留许多隔离煤柱,这就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煤层气资源未被合理应用,“三废”的污染问题严重。煤炭城市不但面临着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所带来的污染问题,还存在着由地下的煤炭开采而造成的地面沉陷问题。

国有企业转轨改制阻力多。煤炭资源城市在建设初期,那些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给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设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如医院、学校、幼儿园等,所以多数煤炭资源城市公民的就业都是围绕煤炭行业进行的。现在,由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综合经济发展能力明显不足,煤炭企业出现生存危机就会导致企业资金短缺、失业人员数量剧增等现象,城市的经济也会严重下滑。

城市布局不合理。最早的城市建设要受地下资源分布的限制,而资源分布又缺乏连续性,再加上有些煤炭城市本身所处的地理条件不好,需花费较高的建设成本,因此造成了城市布局散乱,基础设施不健全。近几年来,煤炭产业的发展普遍陷入困境,城市的经济发展困难,缺乏改善基础设施的资金。

由此可见,发展低碳经济将是煤炭资源型城市能够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就目前情况而言,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较低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产品单一,综合开发利用不强。以山西省为例,它是我国煤炭大省,但其煤炭回采率也不超过40%,而那些小矿由于技术落后,设备能力有限,回采率就更低了,每挖1吨煤要耗费5~20吨资源。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政策,煤炭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市场竞争力明显下降。可见,煤炭城市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就需要煤炭企业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脚步,尽快调整与优化煤炭产业结构,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煤炭企业技术人员匮乏,装备落后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煤炭企业的从业人员中,农民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乡镇煤炭企业,其工作人员中农民所占比例近73%,其中多半都是缺乏技术和经验的人员,这就为煤炭企业的健康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煤炭企业要想快速发展低碳经济,先进的低碳技术和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而相应的员工激励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满足了这两个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才能如鱼得水。

(三)经营压力和减排压力不断增大

煤炭行业的价格受政府控制,价格未“开放”。煤炭企业现在正处于转型期,本来就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再加上我国的市场与政府调控体系还不完善,这就造成煤炭企业的资源成本、经营成本和安全成本持续增加。同时,相关税收的增加、国际煤炭市场的持续低迷都给煤炭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之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量指标连年提高,这也给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的煤炭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减排压力和挑战。

(四)低碳经济融资模式缺失

由于低碳项目所带来的节能减排效应、环境贡献无法外化为经济效益,形成低碳经济的社会效益与金融机构的利润追求两个目标的矛盾。因缺乏现实即期的经济效益,金融机构无力分担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社会成本,以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为目标的金融监管体制及资本市场对企业利润实现的严格要求,都使得低碳经济的融资环境更加不利。

三、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分析

(一)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加速低碳化发展

引导煤炭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加速煤炭企业低碳发展,可提高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通过延长煤基产业链,增加煤炭的附属产品,与建材、电力等行业形成循环产业链,提高煤炭的利用价值,形成价值倍增效应;另一方面,转化煤炭资源为其他清洁产品,如煤制氢、煤制二甲醚等清洁能源。另外,通过煤炭的绿色生态化开采、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加强煤炭的转化等方式,实现低碳化煤炭资源,促进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的共同发展。

(二)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要积极顺应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计划。我国已参与了国际上的低碳减排计划,煤炭企业就要抓住这次机遇,积极与国外煤炭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建立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并且要在国家的资金支持下,全面建立低碳技术开发体系,通过洁净煤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等低碳技术的运用,合理开采矿井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和原煤的入选加工率,从而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努力实现煤炭的绿色生产。

(三)完善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和管理体系

煤炭城市政府要支持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就要充分了解和利用现在的政策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借鉴国外低碳经济立法方案,做出科学规划,将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同时,政府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建设好低碳经济管理体系,制定绿色环保政策,为低碳发展服务。

(四)建立低碳信贷激励机制

银行部门可以发达国家绿色信贷标准为参考,为支持和促进煤炭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制定相关信贷政策和标准,利用一些新技术和新指标,更准确地识别有前景的低碳企业,引导资金的流动,从根源上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四、结语

在低碳经济时代,煤炭企业要将自身的优势和外界的机会相结合,努力缓解外部带来的压力,克服自身的弱点,把握机会,紧跟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长远发展做贡献,一起走上经济效益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可持续道路。

参考文献:

[1]宋成敏.低碳经济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14(01).

[2]张英杰.发展煤炭深加工是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进步的必然之路[J].科学之友,2013(02).

[3]王太峰.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思考[J].山东煤炭科技,2013(06).

[4]贾婉丽.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金融时报,2014(01).

[5]吴正荣.山西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探索与战略研究[J].中国商界,2010(04).

[6]王真.山西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11).

煤炭资源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

1 概况

1.1 大柳塔矿区简介 大柳塔矿区位于神府东胜矿区中部,主要开发有大柳塔矿井、活鸡兔矿井和地方煤矿。大柳塔选煤厂扩建后原煤处理能力为34.00Mt/a,每年产生煤矸石约300万t、煤泥约260万t。煤矸石堆放占地越来越大,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也逐年加重,花在煤矸石上的处理费用逐年增多,煤泥的处理也非常困难。

1.2 矿区废水

1.2.1 矿井水。活鸡兔矿井生产规模1100万t/a, 2009年矿井水处理站处理水量为226.82万m3,回用水量139.36万m3,回用率61.4%。目前矿井水处理后大部分回用于该矿井井下生产用水和工业场地绿化用水,多余部分排至乌兰木伦河。

大柳塔矿井生产规模1100万t/a, 2009年矿井水处理站处理水量为347.39万m3,回用水量120.28万m3,回用率34.6%。目前处理后的矿井水中,有部分回用于大柳塔热电厂作为循环水补水和矿井工业场地、大柳塔生活区绿化用水,多余部分排至乌兰木伦河。大柳塔、活鸡兔的井下排水经处理后水质较好,除个别指标高于标准值外,绝大多数指标满足工业用水水质要求。

1.2.2 生活污水。大柳塔生活污水处理厂负责收集处理大柳塔井、活鸡兔矿井两个工业场地的生活生产废水和大柳塔生活小区的全部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该污水处理厂总规模8500m3/d,处理后的中水目前除部分用于生活区道路撒水和绿化外,其余均排至乌兰木伦河。外排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一级标准。2009年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污水量为249.89万m3/a,回用于小区绿化撒水17.3万m3/a,回用率6.9%。

2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可行性

2.1 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发电供热 我国目前300MW等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燃料采用煤矸石、煤泥等劣质燃料,都运行稳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技术上也是比较可靠的。

2.2 矿井水 矿井疏干水可采用多种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井下复用,或用于喷雾灭尘及发电厂辅机的循环冷却,技术成熟可行。

2.3 灰渣、矸石 灰渣的主要成分由硅、铝、钙、镁、铁等氧化物组成,灰渣包括粉煤灰和清渣,广泛应用于建材行业。粉煤灰陶粒是一种性能良好的人造轻集料,用于配置轻质混凝土可减轻建筑工程和公路桥梁等土木工程的自重,提高使用功能,使建筑和土木工程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粉煤灰砖可以和普通粘土砖一样,作为承重墙体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

矸石利用途径包括用作煤矸石电厂劣质燃料,制砖、生产硫酸铝、制造建筑材料、生产高标号水泥、生产无机复合肥和微生物肥料等。

3 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方案

3.1 废水综合利用规划

3.1.1 综合利用电厂用水。规划综合利用电厂将替代现有大柳塔热电厂,预计新建电厂每天生产用水量约8320m3/d,规划分别取自大柳塔井和活鸡兔井矿井水处理站的矿井水,活鸡兔矿井可以提供2300m3/d,大柳塔矿井可以提供6200m3/d,可以满足电厂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

3.1.2 大柳塔矿区生活杂用水。规划将大柳塔井的矿井排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作为矿区除饮用水外的生活用水水源,以减少地表水取水量,设计处理规模为10000m3/d。

3.1.3 选煤厂补水。大柳塔选煤厂入洗能力为3400万t/a,扩建后的补水量将增至10000m3/d,由于洗煤补充水对水质要求较低,因此选煤厂扩建后优先采用大柳塔矿生活污水处理站中水8500m3/d作为补充水水源,不足部分采用矿井水,约需1500m3/d。

3.1.4 绿化用水。矿区的全部绿化用水采用矿井水,用水量为1520m3/d。

按上述规划实施后,大柳塔矿井水回用率82%,活鸡兔井矿井水回用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回用率达到100%。

3.2 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 依据大柳塔矿区煤泥、煤矸石、矿井疏干水资源量规划建设4×350MW循环流化床发电供热综合利用电站,近期工程建设2×350MW机组,装机方案拟采用直接或间接空冷汽轮发电机组,年耗煤量约为230万吨,燃煤为大柳塔矿矸石、煤泥。

电厂用水取自矿井水处理站的矿井水,用水量约8200m3/d,活鸡兔矿井可以提供2300m3/d,大柳塔矿井可以提供6200m3/d,可以满足电厂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

根据《西北“十二五”电网规划》报告中的陕西省负荷预测,陕西电网2011年以后各年出现电力缺额,2012-2015年电力缺额达到1330-6570MW,规划电源建设有需求。

根据矿区热力发展规划,规划近期(2014年)热负荷达到500t/h,矿区有供热需求。

3.3 灰渣、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 大柳塔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工程预计产生粉煤灰约36.88-64.82万t/a,工业炉渣32.70-57.48万t/a。在大柳塔矿区规划建设一座煤矸石、灰渣新型建材厂,建材厂工艺方案选用先进的砖机及窑炉。

建材厂位置毗邻电厂布置,新型建材厂的主要原料煤矸石、粉煤灰及炉渣。粉煤灰及炉渣由拟建电站供给,生产用水利用电厂废水,新型建材厂供电、供水及供汽均由电厂统一考虑。

根据电厂灰渣排放量,设计新型建材车间的生产规模如下:年产蒸压砖3.6亿块(折标砖),年产烧结砖1.2亿块(折标砖),合计生产规模为生产新型建材折标准砖4.8亿块。

4 结论

大柳塔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方案相当于每年节约优质原煤约450万吨(考虑到煤矸石自燃浪费等);替代原有发电小机组及周边采暖小锅炉,煤矸石的自燃排放得到控制,该地区实际每年减排SO2排放量525t/a,减排烟尘排放量239t/a;矿井、电厂产生的废水处理后可全部利用。

大柳塔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方案合理可行,是一个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均非常好的循环经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