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资金保障措施

财务资金保障措施

财务资金保障措施

财务资金保障措施范文第1篇

1、突发事件中军队财务的特征

1.1时间紧迫性

突发事件的最突出特点就是突发性,难以事先预测,部队一旦接到任务,经费的需求量会在短时间内增加,但是由于准备时间有限,这就给财务工作提出了“一边行动、一边准备”的特殊要求。一般从接到上级命令的突发事件直到部队付出行动,最多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可能带来的筹措经费困难非常多,尤其是筹措所需现金最为困难。再加上一些急需物资没有足够的时间向上级批准或者动用战备储备,只有就地购买,而一些在地方筹措的器材,只能部队提前出资筹措,加大了现金的需求量。另外,财务部门既要成立专门的临时性机构、调派专门人员,又要向上级申请经费、准备现金等,增加了财务保障任务的难度。

1.2计划难以执行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由于突发情况变化复杂,有很多临时调整的不确定任务,部队应对不同的任务及实际情况需要不断转变地点或者拉长战线,给财务工作的事先计划带来一定难度。由于每一次遇到的突发事件有所不同,难以规定统一的开支范围,即使事先制定,也有可能根据情况不同而无法执行,不可能完全按照规划的经费使用原则控制开支,各项支出难以事先控制,造成实际开支与计划开支的差异较大,给财务部门计划与筹措资金带来保障难度。

1.3经费结算难度大

在突发事件的经费供应中,过多强调保障的快捷、迅速,却忽略了财务标准制度,结算手续常常不规范,再加上领报经费、结算的时间不确定,很难按照平常的财务管理规定执行,给财务结算带来了复杂性,甚至出现“先斩后奏”的情况。另外,执行突发事件任务多临时组成部队,完成任务后各自归队,这也给结算经费带来难度,极易在完成任务后遗留问题。

2、突发事件中军队财务保障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健全财务保障制度

我国军队在处理突发事件的后勤保障中,主要协调地方的党政机关,通过行政手段对军队的后勤保障相关工作进行协调与干预,以确保部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但是这种后勤保障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多出现不规范、随意性大、效果差、后遗症多等问题。随着我国后勤部门的现代化应用水平越来越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涉及到的部门越来越多,需要协调多种社会关系,仅凭借行政命令与经济手段远远不够,需要加强法律武器制定相关规范,从法律上确保突发事件的财务保障机制运行,并以法律法规的方式明确突发事件的定义、明确突发事件的财务处理原则、程序及方法等重点问题,保证在突发事件中财务保障的有条不紊,确保突发事件的财务保障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2完善储备基金管理

完善储备基金既是新时期军队职能的要求,也是由突发事件的特点而决定。如果平时没有储备基金,在部队接受突发事件的初期就会出现经费供应滞后问题,进而影响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在突发事件中,由于经费的需求量瞬息万变,只有建立储备基金才能及时保障增加的部分经费。目前我国军队在保障突发事件所需资金时,实行家底积累的方式,但是不落实现象较严重,且积累的数量较少,难以应对大规模的突发事件。因此,应严格落实家底积累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高储备基金率,并实行专用资金专项管理,如由开户银行代管,并签订协议,确保资金能随用随取。

2.3采取灵活应变的保障方法

由于发生突发事件的原因较多,发生的地域环境复杂、情况多变,因此需要采取灵活应变的方法,以确保财务保障工作的落实。一是将预案保障和随机保障相结合。由于突发事件财务保障的“突发性”,事先计划难以落实完成,这就需要以预案保障和随机保障相结合的方法,灵活处置资金;二是将建制保障和联勤保障相结合。在执行任务的初期,部队应实行建制保障,携带较多现金,以提高自我保障。同时,财务人员应加强与联勤机构的协调,可在当地银行开办临时帐户,确保经费的足额保障;三是实物保障和经费保障相结合。当发生重大灾难事故后,会给事发地的生产与生活秩序带来破坏,就地筹措物资的难度较大,大多数物资需要后方筹备,这就需要加强地方政府的支援,保证供应资金到位后能及时偿还;四是将前送保障和伴随保障相结合,联勤财务应急保障机构在争取到所需经费后,在紧急情况下将资金送到部队或者重点灾害地区,并成立资金保障组,加强经费保障。

财务资金保障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镇财政 资金监管 思考分析

乡镇财政资金对于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有着很重要的保障作用,是乡镇政府维持农村、农业发展,履行职能的重要保障。乡镇财政资金包括三种类型,具体如下。一、乡镇政府为了履行当地政府职能、保持集体组织建设从而产生的有关费用和支出;二、针对农村建设从而发生的财政资金,比如:道路、医疗、教育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都会产生高昂的费用,需要乡镇财政资金的保障;三、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村教育、文化以及卫生等水平为目的,针对农村的财政资金补助,资金的数量是以农村收入为衡量标准的,如:以土地、人口以及粮食产量为标准。

一、目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现状分析

当前虽然很多乡镇财政所已经实现了对于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但是在实际监管工作中存在以下两个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乡镇财政所对于乡镇基层财政资金没有足够的监管权力,难以保障基层财政资金完全切实落实到位,所起的监管作用比较有限;其二,平常对于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力度和强度都不够大,这主要源于乡镇监管人员较少,只有监管人员的数量足够,才能保证监管措施的全面实施。

(一)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权力有限

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人员没有足够的监管权力,不能及时有效地实施监管工作。这主要因为基层监管人员没有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监管权力实施方案作为依据,没有较为清晰明确的监管权力范围,监管内容不够清晰、明确及具体,致使在实际财政资金监管过程中,不能有效监管乡镇财政资金的整体拨放, 在最新的财政资金拨付过程中,不能较为全面地起到应该有的监管作用,因此,财政资金监管人员的监管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监管权限难以到位,监管工作难以全面开展。

(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人数不足

众所周知,农村税费改革实行之后,财政资金的监管职能逐渐下放,由乡镇一级的财政部门行使财政资金监管职能,然而,在财政资金拨付时,监管措施并没有随之变化,而是沿用以前的监管措施,这就造成在实际的基层财政监管中,实施监督职能的监管人员数量不足,不能保证监管制度的执行力度和强度,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乡镇资金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执行监管的力度不够到位,监管工作难以得到全面有限的开展。

二、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措施

(一)明确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案

制度是保证公平较好的手段,方案可以起到参考依据的作用,所以为了实现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全面监管,就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财政资金监管方案,如此一来,才能较为清楚明确的规定财政资金的监管目标,确定对于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范围,在实际的监管工作中,监管范围的规定是非常重要的,监管人员要依据监管范围来行使监管权力,监管范围应包括,财政资金的使用、拨付人员以及支出范围等,以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对象为依据,监管资金是否落实到位以及使用状况,比如:农村家庭的补助资金以及本级乡镇政府资金,避免冒领续领现象的发生,这样一来,有利于切实将资金落实到位。

(二)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

在众多乡镇财政资金中,项目资金也占据着很大一部分,是农村基层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实行乡镇资金的监管工作中,要重点强化对于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在监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其一,强化项目预算资金编制,预算资金编制要因地制宜,以项目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切实审核项目的真实度和可行度,避免不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浪费。其二, 加强项目资金的执行监管,在保证资金项目能够可靠执行的前提下,及时监督项目的实施进度,并且保障资金及时拨付且使用到位。其三,监管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为了保障资金落实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保证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为此,可以采取必要的考核措施。

(三)综合强化乡村两级财务的监管

为了使财务信息更加透明、科学以及合理,针对乡镇财务资金的监管,可以采取综合乡村两级财务监管的模式,主要通过农村和乡镇两级财政使用情况以及财务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其一,建立健全两级财务监督制度,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要做到尽可能的规范化以及有序化,可以采取制定合理有效的使用程序的方式,另外,要尽量实现财政资金报批手续的完善化和标准化;其二,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资金落实到位,用到所需的地方,公开村级财务制度,做到透明化财务管理;其三,强化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素养,可以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培训。

(四)完善信息沟通反馈制度

完善的信息沟通反馈制度不仅有利于对财务的监督,而且有利于乡镇财政资金。当然,这些信息沟通反馈制度包括上下级、各部门等之间的沟通反馈,能有效避免乡镇各级部门在落实国家的一些惠民政策时中饱私囊。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机制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也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坚定落实我国的“三农”政策,建立健全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机制显得非常必要,政府务必要督促各级、各部门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不能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相关乡镇财政资金部门应落实自己的责任,明确财务预算,发现出入较大时,及时汇报,各级、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从而保证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

财务资金保障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制度;财务可持续

1、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概述

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主要是指社保资金的供给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且能够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动态平衡。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主要包括了社会保障基金收入支出的可持续、社会保障基金财务运行监督管理的可持续以及社会保障效用的可持续。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能够协调国家财政、地方财政以及劳动者这三方面的承受能力,能够为多方面所接受;第二,必须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动态平衡,能够有充足的资金开展社会保障服务;第三,能够在确保劳动者社会保障水平保持稳定或者提高的前提下,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第四,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与支出必须协调,结余使用符合国家法律政策以及科学管理的要求。

2、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管理意义研究

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设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各个环节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社会保障资金的支持。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直接关系着参加社保的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障,而且社会保障基金也没有营利性质,因此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继续发展与完善,必须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充足与可持续性,这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基本要求。

3、影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研究

(1)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国家整体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比例结构已经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根据相关的统计研究资料表明,当前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已经占到国家人口比重的10%左右,而且不断增长的老龄化人口导致我国的赡养比率也相对较高,退休金以及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数额将不断增长,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管理影响较大,处理不好会严重增加国家的经济负担。

(2)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体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工作,基本上是由国家税务部门或者是国家社保部门征收管理,但是在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管理过程中,由于《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法律中明确规定,社保管理的登记、申报、审核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执行,这就导致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工作政出多门,管理效率低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任务无端加重,对于参保单位以及个人也十分不便。此外,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工作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导致社会保障基金征缴困难,更造成了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失衡问题的扩大。

(3)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体系不完善。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仍然不健全,社会保险法及其配套的医疗、养老保险等系统法律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层次偏低而且不系统。这些均造成了社会保障管理方面的法制化程度仍然较低,致使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没有全面完善的法律依据,不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管理。

(4)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力度不足,难以充分实现社会保障金的保值增值。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也是确保劳动者基本生活保障的关键。由于社会保障基金数额较大,征缴后如果不采取科学管理,就会造成社会保障基金严重贬值,不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可持续性。因此国家规定,社会保障基金除了满足正常的收支管理以及资金周转外,可以利用部分结余进行投资管理。但是现阶段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利用渠道较少,部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利用的政策规定以及准入条件尚未明确,社会保障基金的整体投资利用收益较低,非常不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管理。

4、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4.1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监管体系

为了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应该由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负责建立以基金管理部门内部审计为基础、以国家审计机构为主导的社会保障基金审计体制,通过这两方面的内部审计管理,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监管力度。同时为了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效果,应该协调与社保工作相关的税务部门、财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审计部门共同协作,完成社会保障基金的监察与审计工作,确保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管理的安全可靠。此外,还应该重视会计事务所的审计管理,借助于专业的注册会计师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审计,并将其作为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工作的补充手段,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监督的完善合理,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4.2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机制

开展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管理,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机制,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利用效率,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首先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应该在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等专业机构的指导下,针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成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方案决策管理机构,进而制定出安全系数与资金收益较高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方案。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特点以及当前国家的经济形式综合分析,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渠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相对安全与稳定的渠道,这种投资方向主要是指国家的债券基金、金融债务、货币工具以及央行发行的各种票据,这种投资方式能够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可靠,但是投资的收益率相对较低。

(2)投资于国家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我国正处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开展的阶段,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相对短缺。可以利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这些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例如国家保障住房建设、高铁建设或者是国家大型水利水电项目建设等,这些投资项目的特点在于项目投资的财务风险较小,投资的利润收益相对稳定,而且对于推动国家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性。

(3)根据国家相应的管理政策,在适当的时期可以按照相应的投资额度,开展股权投资、信托贷款、期货产品等权益类产品的投资,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妥善的进行权益类产品的投资管理,避免由于金融风险导致社会保障基金的损失。

4.3实现社会保障基金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

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必须做好社会保障基金的开源节流工作,在社会保障基金资金来源渠道上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资金筹措机制,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整体资金规模。首先,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应该联合税务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做好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管理。当前社保资金主要筹集是靠征缴收入,其他是运营增值、利息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等方式,目前企业的缴费负担已经比较重,因此下一步社会保障基金的开源措施可以在企业年金等补充保险方面加大力度,以此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收入。也可以借助于资本市场或者是国家开征新税种等几种方式,进一步的拓展社会保障基金的资金征缴来源渠道,以实现社保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法制化以及规范化,在保证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4.4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特点完善法律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关键,也是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通过构建多层次体系的法律框架,实行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筹管理。并以法律作为执行基础,坚持广覆盖、保基本的社会保障原则,进一步明确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职责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管理模式,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执行力度。完善社保方面的法律体系建设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保险的热情,进而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平衡,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科持续管理。

4.5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管理,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化发放水平

为了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国家已将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纳入“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作为政府预算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基金预算于2010年开始启动试编,并在2013年两会上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社会保障基金纳入预算,可以让社会更清楚地了解社会保障基金的整体状况,也是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的表现。社会保障基金纳入预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社保制度本身,为其发现问题并推动社保制度的改革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化发放管理,严厉打击虚假冒领的行为,严格控制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成本支出,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管理安全,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性。

结语

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基础,只有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才能够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提供充足的资金,并确保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功能的发挥。因此,社保管理部门应该将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科持续管理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并通过分析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现状问题,总结实现社会保障基金财务可持续的管理模式,并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准确科学的参考依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 张淳论我国信托法适用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信托的障碍及其排除[期刊论文]-政治与法律2008(11).

[2]杨小琴我国企业年金信托管理模式下的风险链分析[期刊论文]-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4).

财务资金保障措施范文第4篇

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财务保障探析

近年来,非战争军事行动逐渐成为我军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我军参与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安保警戒及维护权益等各类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繁重艰巨,且呈现常态化发展。在当前形势下,探索健全完善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财务保障机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财务保障的特点

(一)保障活动政治性强,涉及面广

随着自然灾害、恐怖活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要运用方式,非战争军事行动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事关军委决心意图的实现、事关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非战争军事行动多为多军种协同、军地联动,实行多军一体、军民一体的联合保障方式。军队既要对执行任务部队实施保障,又要对预备役部队、民兵和地方支援力量实施保障,同时还要尽可能给当地群众提供饮食、医疗、住宿、运输等保障。财务保障对象和经费开支用途广泛,经费申请、供应的渠道涉及多个方面,部队开支往往需要通过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军队自身财力的那个多种渠道,分别予以协调解决。

(二)保障方式灵活多样,经费需求加大

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多样、力量构成多元、保障重点转换快速,财务保障既要具备统一性和稳定性,又要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根据不同的保障对象、环境条件和阶段性工作重点,财务保障采取建制保障与联勤保障、正常供应与加大预拨、现金供应与银行转账、定点保障与机动保障、按级供应与越级供应相结合等方式,实施灵活、快捷、直达保障。同时,非战争军事行动往往需要应急采购大批装备,快速集结大量兵力,动用先进装备器材,与平时相比,用于物资采购、装备使用维修、人员正常维持等方面的经费消耗明显增加,财力物力消耗大、强度高。

二、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财务保障存在问题

(一)时机难以预测,信息高度缺失

我军所将要应对的非战争军事任务都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参与处理军事任务的时间和地域都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时机难以预料。因而造成救助主体无法及时而迅速的采取应对措施,无法明确所需救助资源并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二)准备时间仓促,经费筹措困难

由于大部分非战争军事任务具有很强的突发性,不动则已,动则至极,行动准备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突发事件财务保障任务急,时间紧,通常只有几个小时的准备时间。部队在完成任务时,整个财务保障工作处于边组织、边筹措、边供应的紧张状态之中,经费筹措困难很多,尤其是筹措携带现金比较困难。

(三)经费结算困难,事后遗留问题多

现代条件下的非战争军事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的军队与地方联合行动,实行军民一体、联合保障的方式,参与单位和人员类型、经费消耗负担对象、动用军队库存物资多,财务清理结算比较复杂。同时,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按规定及时进行经费结算难度比较大。部队处理突发事件期间,经常处于机动状态,经费保障存在着任务下达急,经费开支大,供应方式杂等实际情况,在经费供应中,往往只强调及时不及时,而忽略了坚持财务标准制度,结算手续较为随意,经费领报、经费结算时间不定,很难按照规定的时间有序进行,有时会出现先使用物资,后进行结算的情况。这些情况都导致了经费结算难度大,任务完成后遗留问题多的情况。

三、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财务保障能力的对策

(一)建立应急现金储备机制

部队应急行动初期通常现金需求量激增,一些金融机构由于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容易影响行动的资金保障。因此,对于重点应急方向和部队,平时应与金融机构建立应急现金储备机制,与其签订保障协议,明确现金储备数量并规定支付期限,建立金融机构资金快速保障通道,解决行动初期资金需求矛盾。建立有关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储备基金制度。

(二)建立应急资金保障绿色通道

选择网络密集、业务功能全、服务保障好的金融机构,建立军银合付手段,采取网上拨款、电子结算等信息化支付方式,保证部队所需资金快速到位。

(三)建立高应变性的快速反应机制

部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随时面对着任务多变、部署多变、指挥多变的复杂形式。要使经费保障工作不断适应新环境、新特点,必须以快应快,所以能够在救援出发前和救援中第一时间掌握最新资料,与指挥、装备、军需、油料、营房和卫勤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确保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不因为管理层次多,信息信息传递慢,人为因素大等原因,而造成经费需求数据测算上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较差的现象。

(四)建立多种资金保障手段

一是要择优确立开户银行。根据各类金融机构不同的功能特征,选择不同的银行建立资金保障依托。比如,在城镇区域内,可直接选择与部队合作较好、营业网络密度大的工商银行;县以下地域,可选择在城郊、农村营业网点较多的农业银行。通过择优银行机构,减少保障距离,提高保障实效,实现就近快速保障。二是要建立随军银行。对于地方金融机构确实无法保障的偏僻地区,可根据需要,建立随进银行实行伴随保障,并通过随军银行与地方金融机构建立电子支付网络,在必要时提供资金远程支付结算服务保障。三是要实现现金前送保障。在银行预编财务保障力量,并由部队派出专人协调银行专门人员和专用运钞车,组织现金前送或进行实地结算,确保部队行动期间现金供应及时足额。

财务资金保障措施范文第5篇

《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文件的颁布,为区域证券融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而随着社会各界对公共设施建设需求的不断提升, PPP模式应运而生,其有效地避免了社会资本与政府资本之间的冲突,为社会资本收益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提供了保障,因此结合相关机构的管理特性,对PPP模式下项目财务管理优化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PPP模式下项目财务管理问题

(一)管理目标不明确

一般来说,企业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就是企业财务管理。而相关目的则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其与项目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息息相关。但是在PPP模式下,社会资本的融入促使项目财务管理有了公益性特征,即项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需摒弃以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将公益理念纳入财务管理方案中。这种情况下,项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而项目企业的短期发展特性也导致了项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稳定,制约了项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风险因素突出

一般情况下,项目企业管理方案的制定需主要管理人员就现阶段资金需要进行有效协商,然后由项目企业财务机构细化落实,充分满足企业股东的要求。但是PPP模式下,政府主要采用对外经营模式,以社会资本为主要的业务开展对象,项目企业则负责相关项目的建设实施、项目质量维护等工作。在相关项目开展过程中,社会资本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定期进行审计核对,如运营绩效、投资决算等。[1]以第三方为主的项目运营模式,直接导致项目运行决策权隶属当地政府部门,项目企业决策权的丧失及社会资本投资决策机制的运行导致项目企业运行关联交易的复杂性,阻碍项目开展过程中各项决策的有效开展,股东、政府、供应商等多方利益的冲突,也增加了项目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因素。

三、PPP模式下项目财务优化措施

(一)强化成本管控力度

投资时间长、资金利润率低、投资金额大等是PPP模式下项目资金投资的主要特点。同时,PPP模式中当地政府机构的参与投资,导致PPP模式项目管理具备市政项目的主要特征,即工期要求紧、质量要求高、运行维护期长。现阶段,PPP模式下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流动率不高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项目企业应加强投入资金管理控制力度,依据当地市场变动情况进行财务资金估算,然后在当地财务政策法规的指导下科学制定资金控制方案,保证投入资金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2]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细化投入资金管理标准,明确相关管理机构成本管控责任,如折旧年限、销售费用、成本费用、建设费用等,依照相关流程逐步强化成本管控。

在进行项目财务管理时,为了减少违规操作、成本损耗等现象导致的资金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政府部门可结合项目运行情况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推动PPP融资立法进程。针对PPP融资模式应用情况,政府部门可进一步明确其应用范围,即PPP模式下审批权限、管理程度及融资流程等,建立合同框架风险分担体制、纠纷处理、退出体制及财政会计标准,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在公众参与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为PPP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同时,项目企业可综合考虑??地资源、政策环境、市场模式等相关因素,建立总承包机构管控、项目企业管控等双向管控成本机制,在相关机制的实施过程中,项目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项目成本监管制度,针对整体成本、总生产费用、业务开展支出等资金利用情况进行成本管控。通过项目总承包机构、项目企业两级项目成本监管机制对项目投资成本的合理规划,也可进行投资成本、营业利润、销售收入的预先对比分析,从而为项目资金投入与工程建设支出的有效对应提供依据,进一步明确项目资金应用比例,降低非生产资金利用比例,保证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为项目资金预算监管的科学规范性提供保障。

(二)拓宽融资渠道

为了保证PPP模式的顺利开展,可通过PPP项目担保资金的建立、保险资金范围的拓展等方法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可引入信托资金、产业投资基金等私有资本,通过其在公共投资领域的融合,结合资产证券等方式盘活基础设备存量,并通过适应性缺口补偿基金的建立降低短期资金缺口障碍,从而降低政府债务负担。其次可放宽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规模较大的PPP项目的资金投资限额。保险、社会等基金限额的调整可缓解金融风险导致的PPP项目经验压力,促使PPP项目投资回报率稳定提升。为了充分提升银行等项目资金发放机构对项目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兴趣,可通过建立PPP项目担保基金提高公信力,降低不良贷款或投资行为对项目的冲击。此外,还可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为私有资本进入PPP项目管理提供保障,政府部门可根据当地企业投资情况建立完善的前置审批、投资登记政策,如特许经营权等,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三)建立风险共担体系

项目财务管理风险不可避免,而PPP模式下项目多方长期管理的特点也加剧了财务管理风险的恶化。同时,随着项目进行阶段的变化,财务管理风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种情况下,当地政府投资机构不仅需要承担政治风险,随着项目企业建设、投资回报、资金使用、运营风险的增加,其项目管控风险及资金回收风险也逐步增加,再加上项目实施机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安全、效率等风险,导致PPP模式下项目财务管理企业呈现出多种风险并存的局面。[3]针对上述情况,在项目财务管理过程中,项目管理机构可在项目进行阶段,结合各机构资金投入及管理特点,进行项目风险共担体系的科学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恶化因素,有效规避项目财务管理风险。在PPP模式下,项目企业与当地政府具有紧密的联系,其不仅承担了部分政府监管职责,而且执行了政府财务管理措施。因此在项目财务管理过程中,为了实现项目企业的规范管理,保证项目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可运用多方互查的财务管理方式找出项目风险因素,根据资产总量及项目阶段的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定期开展项目风险核查工作,如项目预算实施、项目资产评估、项目融资等,保证各项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风险共担体系并不适用于短期高额收益体制。在运用风险共担体系的过程中,应明确各方风险责任分担比例,并加强各机构协调管理意识,采用更加有效的措施降低项目财务管理风险。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