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范文第1篇

转型九年来,学校领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分析学校的优势和劣势,统一思想,同心同德,充分发挥学校在管理、师资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确定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科研求发展”的办学思路,逐步形成了“管理精细化、德育网络化、教学高效化”的办学特色。

一、管理精细化

学校根据寄宿制高中教育的特点,确立了“向管理要效益”的基本治校思路。

1、创新管理理念。学校坚持“教育无小事,管理在细节”理念,一切工作从细节入手,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把平时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从而推动学校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以最经济方式获取最大效益,达到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2、强化目标管理。学校成立精细化管理组织,坚持“以质量为轴心,以人本化为灵魂,以契约化为主要手段,以团队合作为工作风格”的原则,制定学校精细化目标管理措施,对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进行横向整合和任务分解,明确各部门精细化分工,制定出台了精细化管理的一系列工作规范。

3、改变工作思路。精细化管理是常规管理深入进行的必然要求,学校转变被动为主动的工作思路,坚持从问题下手,及时关注新问题,使用新方法,那儿有问题就解决到哪儿,对“一些关键环节、敏感的质量要素”,围绕精细化要求开展质量工作,达不到精细化要求的,坚决进行整改。

4、完善管理机制。学校实行校长主持、年级组主导、班主任负责和教学组参与的管理机制,辅之以学生学习小组导师制,以缩小管理半径,提高管理效率,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程追踪,全方位服务,全封闭管理”的“四全”高效管理机制。

5、细化考核制度。学校建立和细化了精细化管理的检测和反馈系统,完善了监督机制,出台了“问责制”,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和个人采用复查的形式,限期整改,确保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保证各项工作制度的执行有力,落实到位,在制度实施的全过程按照既定目标要求进行。

二、德育网络化

学校德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成了网络化、立体化的格局,并与学科教学呈现了密切的良性互动态势。

1、德育内容的序列化。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为重点,根据各年段的特点,不断充实、完善德育内容,制定了《德育工作实施意见》,做到了在德育内容建构上,安排有层次,强调“有序”;贴近学生实际,讲究“近”;将知行统一,突出“实”,逐渐形成了“三个序列,四个层次,六个阶段”的德育模式。同时,不断加强感恩教育、礼仪教育、责任教育和诚信教育,使每一个学生懂得感恩、学会交往、敢于负责。

2、德育方式的多元化。学校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养成教育;学校根据学期特点,并结合社会热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使得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成果不断巩固、深化和丰富;学校非常重视发挥“身边的榜样”的示范作用其中,学校开展的“感动校园十佳学生标兵”和“感动校园十佳师德标兵”的评选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校园盛事,起到了良好的德育示范作用;学校特别重视德育和美育的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主自能地接受德育熏陶。

3、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学校树立全体教师皆为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德育队伍。学校非常重视锻造教师的师德,大力强化教师的“四种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要求教职员工每人必须同时扮演好三个角色――学生的管理者、服务员、贴心人。在以人为本,以爱育人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广大教师把育人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尊重、平等的思想深入教育中,建设形成了以班主任为主,德育导师为辅,全员共同参与的德育教育网络,从而实现了的与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另外,学校非常重视把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群体和个别相结合的“谈心”活动,调整学生情绪,疏通学生心理问题。

三、教学高效化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提出“向课堂要效益”,倾力打造高效课堂。

1、激发学习动机。学校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德育相结合,并根据三个学年六个学期的学习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心理辅导策略,点亮学生心灯,打开学生心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和主动性。

2、传授学习方法。学校始终强调,老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不断告诫学生要重视方法,努力做到“事半功倍”。学校大力推行学习“四会”法――会听课、会反思、会交流、会总结,从而保障学生做到日清周毕,知识当堂消化,问题即日解决。

3、实行分层教学。学校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大力推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改经验。教师要树立总分意识,做出分类指导计划,查漏补缺,扶弱补短,不使学生出现弱科。这样既满足了所有学生的要求,确保大面积丰收,又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学生发展的需要。

4、优化教师队伍。学校倾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倡导教师之间“团结、合作、交流、共享”,一直坚持狠抓备课组、教学组两个团队建设不放松,大力实施青蓝工程,推行集体备课,从而实现教学内容最优化。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精化化班级管理;有效运用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的发展既要注重校容校貌、教学楼、实验室及配套设施等硬件方面的建设,也要注重办学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质、办学品位等软件方面的建设。软件建设是一个精细培养、长期积累的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并非难以达成,必须认认真真做好每件小事,不折不扣地抓好常规落实,一丝不苟地抓严每个细节。根据调查了解,近三年来,塔城市各中学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稳步推进,协调发展,积极实践精细化班级管理,改变多年来形成的学生人数众多的班级管理模式,促进了塔城市各学校各方面跨越式发展,在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及音体美等各项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精细化班级管理在中学教育实践中正日益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是精细化班级管理有效运用的重要保证

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精细班级管理的保障,塔城市各中学制定了适应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方案,对学校性质,管理体制,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师、学生,后勤工作等做了明晰的规定。健全了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以及校委会成员的选配机制,制定了所有班子成员的岗位职责,构建了各层级人员责任明确,有职有责,有责有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工作顺畅,廉洁高效的学校管理机制。建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通过召开家长会、教师家访、学生心理咨询等途径,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各年龄段品行培养的重点,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增强“以德育人,为国教子”的责任心。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是精细化班级管理走向成功的保障

各中学积极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自主管理”并不是说教师什么也不管,也不是让学生想方设法画地为牢,束缚自身,而是在班主任的启发、引导、合作探索下,激发学生自己追求,不断学习,对自己的思想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纠正,以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而达到这种效果,需要的就是精细化的班级管理制度的有力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中学班主任们在持之以恒地落实精细化班级管理过程中把重视个性、发展个性与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有机协调起来,使班级管理量化、精细化、科学化。

三、精细化教师情感是精细化班级管理稳步前进的基石

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因此,情感教育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化学生的心灵。教师用宽容之心,可以点燃学生心灵之灯;用赏识之情,可以开启学生智慧之窗;用聆听之智,可以呵护学生纯真之趣;用温柔之鞭,可以放飞学生理想之翅;用和善之笑,可以叩开学生情感之门。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同时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品学兼优者,还是品学较差者。

四、精细化育人环境是精细化班级管理步入成功的潜在动力

良好的育人环境具有极强的感染人和教育人的潜在力量,当然这里的环境建设不是指简单的自然环境的美化,更重要的是要在校园和教室创设浓厚的文化和精神氛围。为此,各中学将优化校园和班级环境作为达到优质育人功效的重要举措。如:塔城市四中坚持为学生搭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学习平台。一是组织学生参加舞蹈、书法等各种兴趣活动,让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才华。二是校门内外设置“尽情挥洒,直白童音,传承文化,放飞梦想”的文化墙,指导中高年级学生自己搜集材料、设计版面、书写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三是每周班内都要由本周值周班长组织开展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班会;每周都要开展一次全体同学参与的竞赛活动,如:讲故事比赛、书写比赛等。四是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与通信信息技术,训练学生初步掌握网络信息获取与的方法。五是设立班级日记,上面记录着自开学以来班内所有大事小情,内容包括日期、天气、每日格言、每日寄语等。

五、精细化档案管理是精细化班级管理良性化发展的绿色通道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内实训教学 精细化管理

《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指出,21世纪是注重质量的世纪,谁轻视质量将会为此付出代价。我国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校内实训教学是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校内实训教学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校内实训的含义

校内实训是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校内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单元实训、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和校内生产性实习,目的是培养受训者的职业基础技能、专业通用技能和岗位方向技能。

二、源头管理――严格把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确保校内实训教学内容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校内实训内容确定的主要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专业对应行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调研市场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实训内容。

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把关,审查实训内容是否能满足该专业对应职业对技能培养的需要,从而从源头上对实训教学进行精细化管理。

三、制定专业实训计划,力求教学组织与管理有序

(一)实训教学计划制定

实训教学计划由各专业教学团队制定,院(系)审查,教务处审定和管理。在培养计划中应对实训课程的设置、学时数的分配、教学进程等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安排,便于实训教学组织与安排。

(二)实训教学计划的管理要点

1.实训计划的编制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出发点,并与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

2.定期检查与及时调整实训教学计划,通过定期检查,查找问题,反馈信息,调控实训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以便为及时修改计划提供依据。

3.必须保持实训教学计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4.制定实训项目汇编表,进行实训项目管理。实训项目汇编表包括实训项目名称、所属系和实训室、所属课程、适用专业和年级、实训学时、实训开出学期等。

四、制定实训教学标准,务求有效指导和规范管理

实训标准是以标准的形式规定实训教学目标、实训条件、实训内容与方法、实训流程、实训学时分配、实训进度、实训作业及考核、实训管理和实训效果等,并明确该实训教学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以此形成校内实训教学的标准体系。

(一)实训教学标准的主要内容

1.校内实训的教学条件

主要从场地设施、仪器设备、师资配置、指导能力四个方面明确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基本要求。实训场地要求按工作情境进行规划,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对接工作岗位实际,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指导教师要求对实训内容操作熟练,并且能准确传达操作过程的相关信息。

2.校内实训的教学内容

实训教学内容主要指实训项目或工作任务,分为单元实训项目、课程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和校内生产性实习四个层次。实训项目必须与职业技能要求紧密结合,并且随生产工艺改进而调整更新,校内生产性实习工作任务体现真实性要求;实训项目和内容应与生产实际产品或管理流程紧密结合;与职业技能的对接度高,体现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实训内容作为课程实施的载体,按照项目化或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要求,采用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3.实训教学标准的管理

(1)制定标准。提出制定标准的要求,组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对标准进行审定,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实施。

(2)适时修订。检查实训教学标准的执行情况,反馈问题。应侧重从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的角度出发,紧跟职业岗位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变化,适时调整专业实训教学标准。

五、制定课程实训计划,确保实训准备充分

(一)课程实训计划的主要内容

学期课程实训计划应明确实训项目名称、实训班级、具体实训时间、实训地点、分组、必备设备和耗材、实训指导书或实训教材等。

(二)课程实训计划的管理

学期课程实训计划由任课教师依据专业实训计划做出,教研室主任与实训中心或实训室相关人员一起会审,对不合格的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合格的计划报负责教学的系主任(或院长)审核批准实施,并由系(或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把核准的实训计划传送到教务处、任课教师、实训中心或实训室、所在班级。实训室制定本实训室的学期实训计划表,教务处以实训室为单位汇总一个学期中全校各实训室拟开出的实训项目教学计划制成实训教学授课计划表,实训教学授课计划表是实训教学检查和实训教学工作量统计的依据。

六、 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确保实训质量

任课教师做好实训指导准备,编好实训指导书,对实训项目进行预做;参训学生做好训前预习,经指导教师抽查合格,方能动手实训;实训室做好实训场地、设备、耗材等准备工作;承担实训教学工作的教师和实训技术人员要通晓该课程全部实训内容的基础理论和实训技术。

七、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组织实施实训

(一)实训操作

主讲教师讲授与实训有关的知识点、实训方法、操作规程、注意事项,指导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独立操作并记录实训数据,教师指导。实训小组长对实训成员做好课堂评价(包括实训预习情况、实训态度、听讲情况、操作规范性与熟练程度、结果准确性等),并把评价结果抄送指导老师。

(二)实训室运行记录登记

实训室做好实训登记,内容包括实训班级、实训时间、实训项目、实训任课教师、实训分组、实训缺席学生姓名、实训纪律和效果,最后由实训任课教师签名,实训室存档。

(三)实训报告和实训考核

实训报告要求规范,教师对实训报告批改评分计入实训平时成绩。课程实训结束后,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训考核,随机抽取实训项目作为考核内容,项目相同的同批次考核,独自完成考试。对于单独设课的实训课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考核,计入学分。以理论课为主的课程实训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取消该课程理论考试资格,允许进行一次补考。实训课成绩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平时考核可分为实训课堂评价和实训报告完成情况。

八、实行实训效果评价,确保实训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到位

为了培养职业岗位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实训教学管理必须贯穿于实训教学的全过程,开展实训教学效果评价和实训教学质量过程管理与监控。

(一)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内容与方式

1.实训教学项目开出率

实训教学项目开出率是指实际开出的实训项目数与教学计划 (或实训教学标准)所规定的应开出的实训项目数之比。可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实训项目开出率=计划规定应开出的实训项目数/实际开出的实训项目数×100%。

2.学生技能抽查

课程结束,教务处组织各院(系)按照实训教学标准对学生技能水平进行抽查来评价实训教学效果,先制定课程每个实训项目的评分标准。以任课教师所任教课程的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30%的学生(一般10人)进行技能水平操作,从课程开出的实训项目里随机抽取2个项目作为操作内容,每个项目50分,总分100分,取两个项目的平均成绩为该生的技能抽查成绩,60分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 10人中有6人合格或优秀则该任课教师任教的该课程技能抽查合格或优秀,其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主要依据。这样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客观而真实。

(二)实训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与监控

实训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是实训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应贯穿于实训教学全过程。

1.确定实训教学的质量标准:对实训教学要进行系统地全面地质量管理,首先必须制定出一套管理内容全面和量化的实训教学质量标准,根据实训教学规定的内容和管理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要求,做成具体量化的指标体系,作为实训教学的质量标准。

2.过程管理与监控:实训教学质量是由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实训计划、实训教学标准、课程实训计划、实训内容、方法与手段、实训条件、实训组织、考核成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结果。所以,实训教学质量必须突出过程管理与监控。

3.实训教学档案管理与资料管理

实训教学档案必须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时监控相结合,确保资料完整、规范,便于发现问题、反馈信息、及时改进。

(1)实训教学基本文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实训计划、实训教学标准、课程实训教学计划、实训教材、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卡片、实训项目汇编等。

(2)实训教学记录:实训教学授课计划表、实训报告样本、实训考核试卷、学生实训成绩表;实训室运行记录登记本;实训典型教案或讲义;实训教学质量检查、分析、总结材料;实训教学研究、总结、教改方案和经验总结。

(3)实训教学管理文件与规章制度:上级下达的实训教学文件;学校制定的实训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评价材料;实训教学人员情况一览表。

(4)其他资料:实训设备、材料经费投资分配情况统计表,实训设备、材料领用出库验收单,实训材料消耗统计表,仪器设备、材料损坏、丢失、赔偿报表,新开实训项目申请、验收材料,实训项目仪器设备配套情况报表,实训方法、实训手段、实训技术改进意见、实施情况及成效。

九、 按照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进行过程总结并持续改进

PDCA循环指的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或处理)四个阶段。

(一)计划阶段

该阶段主要通过分析研究,确定实训教学质量的管理目标和质量控制标准,制定质量保证的计划和方案。计划阶段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调查分析质量现状;第二步,找出实训教学存在的质量问题;第三步,分析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第四步,确定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

(二)执行阶段

该阶段是根据制定的实训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由相关部门组织实训质量保证计划的实施。

(三)检查阶段

该阶段是对照实训质量保证计划要求,检查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计划实施中出现问题的根源。

(四)处理阶段

该阶段即处理检查发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健全和规范管理制度,肯定和巩固成绩,提出整改措施,并在下次检查时重点考察整改是否到位。

【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精细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4-0072-02

在发达国家,精细化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主要讲究精准、细致的理念,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包含十分丰富的管理成分。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精细化的管理思想,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将来走上社会时才会更加从容。

一、精细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精细化的内涵

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一些企业为了更好地管理现代企业,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精细化。当时提出精细化理念的主要目的是使最后的顾客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在日后的工作中,日本企业不断地对工作方法进行改革。因为精细化管理适应企业管理的发展,并且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所以精细化管理渐渐地被众多企业接纳并且运用,慢慢地发展成当时最先进的管理模式,而且可以细分成不同的方法进行工作操作。[1]实践证明,社会分工中逐渐细化的操作要求需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并且精细化管理也满足服务质量的精细化要求。由此可见,精细化管理能够使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更加完善,也更加规范。

(二)精细化管理的特征

准确地把握好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和特征,可以减少行为上的差错,对于实际的操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精细化管理不是传统的管理模式,而是时展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理念。精细化管理提倡用认真的态度去工作,将每件事情的细节做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精细化管理并不是具体的行为标准,而是一种追求,精细化管理启发人们开拓创新,用新颖的思想去改革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使每个环节都产生最好的成效。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管理理论,它不是既定目标,而是一个过程。精细化在管理的各个程序中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它以一种逐渐由粗到细的方式,使员工在不知不觉的工作中,由意识到习惯,再由习惯到行为,逐步深入。精细化管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运作过程,是不断循环的。

二、精细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一)要求高校领导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与推进

学校领导们要十分重视对精细化工作的实施,努力推进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进程。这就要求:(1)领导们在研究和制订工作计划的时候,要仔细地部署和规划,更要注意工作的实际可操作性。(2)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部门要定时召开工作会议,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不同时期的精细化划分,从相关的报告中获取信息,让教育的精细化管理更加有效。[2]

(二)要求辅导员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精致化

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管理,辅导员则承担着非常大的责任,辅导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高度,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度,使思想教育更加精细化。[3]不仅如此,学校也要落实党中央的精神,使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到一个创新的层面,这也有利于强化学校辅导员的思想,为他们的工作做好思想铺垫。辅导员要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一种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态度去教育学生,并且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进步。总之,辅导员要投入感情和精力去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三)对辅导员提出量化的工作要求

(1)辅导员要做好工作记录。给辅导员发一张工作日记表,辅导员把每天的工作内容、学期的工作规划、工作的过程体会、工作经验总结和改进方法都做好记录,这样就可以细化辅导员的工作,让辅导员养成一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2)辅导员建立特殊学生团体的档案,这个群体包括身体残障的学生、经济困难的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辅导员要尽最大能力了解这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倾听他们的情绪诉求,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3)建立导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制度,辅导员可以通过谈心方式去关心和帮助学生。(4)辅导员定期检查学生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三、精细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化

标准化指的是为了获得最好的秩序而制定出规则的活动。好的绩效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标准。刚成立的海尔公司管理很混乱,领导人张瑞敏投入很大精力去整顿内部管理,制定49项工作行为标准,121个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更是多达1008个,这为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有一套标准:(1)明确具体的制度规范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体化。(2)规范的制度可以抑制矛盾冲突,增强教育的说服力。(3)制度规范能够弥补教育的软弱性。建立规范的管理教育制度,才可以强化管理工作者的责任心。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细致化

细致化指的是深入细小环节。沃尔玛公司从小城镇做起,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它的成功就是把握好了细节,并且做到了细分市场、细致服务、细致管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也要做到细化:(1)分工细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变,细分了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工作。(2)细化教育对象。因为学生所处的环境各有不同,学生也更加多元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明确不同学生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3)细化教育内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分为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还有精神教育和素质教育。在进行这些教育的时候就需要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高教育的质量。(4)细化教育责任。大学在安排各种教育工作的时候要明确时间和责任人,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化

协同化指的是工作单位之间相互协作,它能够产生“1+1>2&rdq uo;的效应。1990年邯钢由于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出现了5个月亏损,不得已而运用成本倒退匹配法,将内部的管理进行各个环节的协作,现在邯钢已成为河北省最大的钢铁企业,在全国以及20多个国家都有产品销售。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需要协同化:(1)大力加强工作格局,让各大高校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2)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协同各个部门,通过合作提高教育工作效率。(3)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相互合作,要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

麦当劳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快餐集团,它的成功在于严格控制营业重点,反复检查,做好每个地区的监督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严格化:(1)要建立优秀的考核评价制度。要全面地评价和考核老师和学生,要对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并且要制订不同的评价方法,把评价和考核相结合。[5](2)建立奖惩制度,表扬优秀的学生,鼓励后进的学生。把奖惩和评价制度相结合,这样就可以保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更加长久的效果。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流程化

流程化指的是把工作的过程进行工序的细分。流程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使得工作更加规范化,也使得工作的管理和检查更加便利。康师傅公司是从方便面做起,为了实现企业梦想,也为了追求更高的企业目标,康师傅公司不断地改善管理流程,如今康师傅产品涉及食品业和饮料业,并且成为中国食品业的一个知名品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流程化:(1)把党员发展、学生评优等工作编制成一个流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2)把办公地点和宿舍的安排都汇编成流程,在新生报到和就业咨询的时候,接待新生的学生就可以快速地做完程序上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

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大学并不能脱离整个社会环境而单独存在,要和政府、社会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样才能够让大学生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好的就业前景。只有大学实施自主办学,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够让大学以一个独立的整体身份和外部环境保持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高校在自身优化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精细化,要能够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两者充分融合,发挥出最大的育人功效,从而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果能够做好精细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在未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迈向一个全新的高度,这样学生在迈入社会时,也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并充分彰显自己的才能。

[ 注 释 ]

[1] 陈伟.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2] 苏健涵.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精细化

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高尔基曾说,一切伟大的事业,或者说一切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对于学校而言,同样如此。每所学校都希望做大,但更要做强、做细、做精,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把每件事都做深、做透,从而将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融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融入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中去,发挥精细化管理应有的效能。

精细化管理引入学校是近几年的事,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理念,关注细节、追求精致、重视过程是它的特点。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的学校“琐事”,细心、严谨、精致地做好。精细化管理是科学和人文精神相互交融的管理,是追求完美、实现卓越、周到细致、精雕细刻的管理,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的管理。精细化管理的价值内涵就是“以人为本”、“创建和谐”,针对问题,真抓实干,把精细化管理和服务贯彻到学校各项工作中,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人性化的关怀和负责任的教育。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走向,是新时期社会赋予学校的新理念、新策略,更是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那么什么是学校精细化管理呢?

一、教学管理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包含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和教学质量三个要素,实施精细化管理,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下工夫。

1.要让精细化管理思想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

为了确保教学工作育人的有效性,就必须变革教学思想。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教师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转变为自己的认识。学校鼓励教师用自己所学到的和领悟到的思想大胆实践,不断积淀,并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经历了一个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各种思想不再是文本或书面上的东西,而是已经落实了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行动,并能够加以例证和说明。

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和反复磨合,要允许教师有一个逐步认识和吸纳的过程。在教学理念的最初学习和研讨中,教师们习惯说的一句话就是“校长说如何如何”,当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思想形成教师的共识以后,教师不论在怎样的场合发言,无不都是“我认为怎样怎样”。

2.精细化管理要求规范教学行为

要认真开展教学六认真活动,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在备课上要采取集体备课活动,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由主讲人说课,其他成员补充,形成集体教案,然后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进行修改,形成个性化教案。上课要改变教学方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师有效教学的观念,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学生作业要做到四精四必:精讲、精编、精讲、精练,有发必收,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同时,要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学生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习成绩好的将来未必成功,基础差的学生将来不一定就没有作为。

3.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学校全面工作的核心,离开这项工作,其他任何工作都会失去意义。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更新理念,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其次要加强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建立教育质量目标与责任体系、评价体系、奖励机制。其三要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要严格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其四要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只有质量提高,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家长和社会才能满意,学校的发展才能有重要保障。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先决条件

精细化的内在机制是学校管理者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这对学校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职业素养要求,没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没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就不可能做到精细入微、周到细致、尽善尽美。责任心意味着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全力履行职责和义务;意味着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得失,对本职工作满腔热情,执著追求,不折不挠,全身心投入;意味着服务,确定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意味着高度的原则性,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一视同仁,不亲疏有别。总之,学校管理队伍责任重大,它需要为学校持续发展精心策划,为学生生涯发展细心导航,为教师发展精巧搭建成功的舞台。

三、坚持以人为本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学校工作的对象主要是“人”,人是各项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学校管理最核心、最根本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应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者、教师、学生的潜能,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学校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与学的积极性是否真正被调动起来。实施人本管理,其核心是把人置于学校管理的中心地位,并以人本主义作为学校共同的价值观体系的核心,以成员的集体主义行为为基础,达到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在推动学校发展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教育人、保护人,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营造一个充满爱意的环境,使教师感受温暖与尊重,能够心情愉悦地工作生活,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使学生倍感关爱与信任,以获得知识为乐趣,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于“润物细无声”中影响、感染全体师生,让文化环境成为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精细化管理是注重管理的整个过程,是最优化的管理。学校无不小事,事事有人做。对任何事情要做到精心细致,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全体教职工要树立精心、精细、精品的工作观念和品牌意识,事事力求精细,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会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就会把精细化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成为一种学校文化。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不是人治,而是法治,要建立一套学校管理的各类规章制度,上至校长,下至职工,只要有岗位,就要有职责,有工作要求,按照职责去检查、督促和考评,让每位教职工自觉地按照工作标准去做事。久而久之,精细化管理理念就内化为全体教职工的行为准则。

教育不需要跟风逐潮,不需要不断的花样翻新,而是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唤醒学校管理的精细化思维,让精细化服务的理念深深扎根,向管理要质量,变有为优,必然会带来教育的精彩纷呈。学校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境界,一种现代学校管理的理念,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和实践。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

【参考文献】

[1]李兵.学校精细化管理[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