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

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

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

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学生体育竞赛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参与,在运动中实现“育人夺标”,而竞技体育的冲击导致学生体育竞赛偏离轨道。从学校教育、媒体传播和竞技体育体制改革3方面探讨我国学校体育竞赛回归其本来面目的对策。

ContemplationofthedevelopmentofstudentsportscompetitioninChina

CUIRui-hua1,LIUYu2

(1.DepartmentofPhisicalEducation,DalianMedicalUniversity,Dalian116027,China;

2.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

Abstract:Thefundamentalpurposeofstudentsportscompetitionistopromotetheactiveparticipationbystudents,andtorealize“studentcultivatingandstandardmeeting”insports,whiletheimpactofcompetitivesportshasresultedinthedeviationofstudentsportscompetitionfromitstrack.TheauthorprobedintomeasuresforthereturnofscholasticsportscompetitioninChinatoitsoriginalself.

Keywords:scholasticsportscompetition;mediacommunication;competitivesportssystemreform;China

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中指出,全国学生体育竞赛是指全国范围内的综合性或单项体育竞赛。举办全国学生体育竞赛要以育人为宗旨,突出教育特色,讲求综合效益,体现“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精神。通过竞赛活跃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检验和提高学校课余训练水平,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1]。然而,近年来竞技体育对学生体育竞赛造成巨大的冲击,竞技体育项目几乎占据了学生体育竞赛内容的全部,根本无法达到学生体育竞赛的目标即增强体质、锻炼身心、最终实现“育人夺标”的价值。大学生运动会是学生体育竞赛的最高赛制,然而参赛队员中大多数为专业运动员,很少能有真正的普通大学生参加;各类学校体育竞赛的参加者多数是体育尖子生,普通学生根本无法参与,只是作为“看客”。学校体育竞赛变成了由少数人参加的、以争夺锦标为目标的比赛,失去了学生体育竞赛群众性参与、“育人夺标”的真正意义和内涵。而竞技运动中的异化现象也对学生体育竞赛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在学校体育竞赛或体育升学考试中出现了违禁服用兴奋剂的现象,营私舞弊、弄私作假也时有发生。这些都说明学生体育竞赛逐渐偏离了其发展的主航道,必须予以纠正。如何尽快还学校体育竞赛本来面目,本文主要从学校教育、媒体传播和竞技体育体制改革3方面作了探讨。

1学校教育是学生体育竞赛发展的根基

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渊源,它充满着社会文化和鲜明的民族气息,是体育竞赛的重要的组成部分[2]。学生体育竞赛可以说是竞技与教育之间相互融合的“交点”。“竞技”是以“夺标”为目的的竞赛,是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在体育竞赛活动中,主要激发参与者的竞争力、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其核心理念是“教育人”,人是目的、是主体,而竞争则是一种手段。因此,学生体育竞赛虽说是一种竞技,其目的使广大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在吸收学校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增强体育竞赛的锻炼,从而实现真正的“育人夺标”,但不是只追求锦标的竞技。在我国学生体育竞赛中仍然存在着的赛场打架事件、不遵守比赛规则、顶撞裁判等一系列现象,就是学生运动员只追求单纯的“竞技”又缺乏教育而累积的“产物”[3]。

学校教育是学生体育竞赛的根基。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特别强调:“不允许把运动员视为获胜的工具,必须保证运动员的学业,保证运动员的身心健康,运动员享有接受大学教育的任何权利,享有应有的待遇,参加体育活动,接受体育教育只是大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比赛“健身育人”的深刻内涵,避开竞技体育内部出现的各种“异化”现象,从而实现学校体育竞赛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最终促进学校体育更好地发展。

2媒体传播是学生体育竞赛进步的“推动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各种新闻媒体日益关注体育,电视、报纸、刊物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和篇幅在报道竞技赛事,如NBA比赛,西甲、欧冠等足球赛事也都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话题。然而,这种对竞技赛事铺天盖地的宣传和对赛事丑闻的过度炒作,给学校体育竞赛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只有竞技赛事才是体育竞赛,学校体育竞赛也应如此。另外,兴奋剂一直是竞技体育的梦魇,在任何一个大型比赛中几乎都能发现它的踪迹,众多新闻媒体反反复复热衷报道这些现象,而没有对其危害进行广泛的宣传。对于青少年来说,好的引导能够使他们引以为戒,引导不好则是“启发”他们走向“效仿”的道路。兴奋剂出现在很多学校体育竞赛和升学考试中,与我们的媒体宣传不当不无关系。因而,应该通过媒体传播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体育、认识体育的有教育性的优秀节目。另外,媒体要多宣传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体育竞赛。

近年来,我国的学校体育尤其是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生存环境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体育赛事也开始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力争和社会合作,争取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4]。如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菲利浦大学生足球联赛、耐克中国中学生足球联赛等等。新闻媒体加大对这些赛事的宣传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竞赛的发展。然而,这些比赛仍然是项目单一、参加人数有限,广大学生根本无法参与。因而,媒体应多宣传一些广大学生能参与的体育竞赛,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3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是学生体育竞赛前进的“发动机”

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管理和指令为基本手段的体制,它的高度集中已不利于现代体育的发展。另外,由于竞技体育体制对竞技成绩的重视,往往只求“物”、求金牌,不重视人的培养。学校体育也一直受竞技体育的制约,实现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对于我国的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育竞赛的发展关系重大。在提倡“奥运与健身同行”的今天,通过国家对竞技体育体制的宏观调控,把各种赛制运动会区域逐渐缩小,例如,比赛项目的种类增多、难易程度分明、趣味和竞技结合、参加的人数增多等,重视集体参与。针对阳光体育运动这一新的举措,由辽宁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和省委共同组织和倡导的团体操、三人制篮球赛等学校体育赛事,要求参赛者必须是全日制非体育专业学生,使广大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参赛人数、比赛时间和赛事规模都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赛事,这样的学校体育竞赛,既达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也为我国学生体育竞赛的发展方向起到引导的作用。

对于学生体育竞赛,学校教育有着基础性的作用,而媒体传播和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则是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有利于学生体育竞赛的发展,还学生体育竞赛本来的面目。

参考文献:

[1]编写组.运动竞赛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2]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创新;体育竞赛;全民健身

一、体育课应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竞赛参与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参与,竞赛参与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活动好的多。平时的比赛,不仅参与人数多、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场地器材可以交叉使用。不受条件限制,举办容易。我们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多样性、经常性、小型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考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达标”等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紧密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竞赛又能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促进、检查、评比、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社会体育的全局性和指导性的纲要,要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仍能长期乃至终身从事体育活动,并依此促进整个中华民族体质的根本性提高,就必须将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贯穿于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体育竞赛中。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彻底转变传统的以单一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全年以某几天为竞赛时间的传统观念。切实把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让学生体会体育的乐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与习惯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具体到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上,就应该冲破单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局限。有选择地把适宜于中学生健身的部分竞技运动项目与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大众化体育项目融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具有中学自身特色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内容新体系。

二、学校体育竞赛应与体育课考核相结合

“达标”、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升学考试等内容与形式,对于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它的一些项目不是竞技项目,所以在比赛中很少设这些项目的,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没能用比赛促进这些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的兴起。

在体育竞赛中渗透各种测试考核。组织锻炼小组、班级、年级以及校际间的以完成各种测试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运动竞赛活动。就能在各班、组之间产生竞争,互相监督。使考核在公正、公开、真实、准确的条件下进行。并且与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有关,不仅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比赛掌握并运用各种测试项目的相应技能,在紧张而愉快的竞争中完成既定的锻炼任务。

三、学校群体竞赛与健身运动相结合

竞争是体育的最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运动竞赛中,而学校体育竞赛中又要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否则将难以贯彻终身体育与生活体育的宗旨,推动群体活动深入广泛持久的开展。这就要求组织者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富有创意地开拓那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有恒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并以集体项目为主,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气氛中,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培养竞争精神,促进锻炼自觉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达到学校体育健身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由于广大学生力所能及,能够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的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更易达到学校体育的目的。

四、学校体育竞赛与卫生保健相结合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体育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等多种功能。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是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完全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就是很好的宣传机会也没有加以利用。

五、学校体育竞赛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提高认识,正确把握改革的目的:组织学校体育竞赛的目的,应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不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技能。只有正确把握了这一目的,才能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具体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竞赛内容与形式的目标,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优势和群众竞赛的功能,使学校体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终身。

要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及体育组织的积极性: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心,兴趣小组以及家长互助组。让他们在学校统筹下自己组织开展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将之纳入学校群体竞赛计划,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各方面的支持。还可采用征集竞赛内容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不断扩大影响,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竞赛的内容。另外,组织,实现这种模式的运动会,有许多工作,如编排、宣传、主持、讲话等等,若放手让学生办,发挥它培养人、教育人、锻炼人的作用,对于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展现各种才华都有很好的作用。

全民健身、全体参与。那么奖励如果还采用那种锦标主义只管前几位成绩的奖励措施,必将使学生们的积极性受挫。多计团体分,全员参与后的平均分,多比增长和各种率,完成比赛者均加分,采用恩斯特・琼克提出的考虑竞争激烈程度的评估方法等等,均可参照选用。另外,对于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精神品质、成绩增长幅度大、服务工作贡献大、组织工作佳、提出好的建议等许多事均可评比,记入团体总分,以达到激,保护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技能竞赛;高职教学;意义;实践研究

职业教育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且职业技能竞赛受到的关注也日益凸显,真正实现了“普通教育培养理论人才,职业教育培养实践人才”的理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各个层次人才的素质,是促进我国快速发展和提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分析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教学改革的意义以及在实践创新中的作用。

一、职业技能竞赛能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反思

职业技能竞赛是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群众性为主体、结合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竞赛活动。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设备、教学方式上与实际的生产生活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重传统理论、轻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依旧是现阶段高职教学中的很大缺陷。一般的动手实践课程是被安排在理论课之后的,但是这就造成了理论课将时间占满的现象,实践课程大大减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而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高职教学的改革,并且将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脱节的地方有机地“缝合”,引发了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并且为高职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使得学校平常很少见的学习交流活动得以增多。通过技能竞赛,能让学生更好地查漏补缺,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开阔了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二、职业技能竞赛能促进教学目的明确化

在职业技能竞赛中,不管是中级组还是高级组,其参赛队伍大多是学生,但是主要评委或者旁观者会有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和行业专家,他们会对技能竞赛的过程和结果给予关注。职业技能竞赛不只是简单的书本重复,也不只是工具或者软件的简单运用。竞赛关心的是选手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和把握、操作技能的灵活运用、创新思维的开发程度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了教学中创新性、操作性、实用性的改革。

三、职业技能竞赛能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

一般情况下,学校实习生产设备只是对工厂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或者是压缩,没有起到真正地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工作的目的。所以,让企业的生产车间成为职业学校真正的实习基地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需要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也可以采取定点培养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企业输送人才打下基础。职业技能大赛,也可以是学校和企业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促进对口企业和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为企业输送所需要的人才,并且为学生开辟“保证就业”的健康通道,这是一个三向互利的过程。

四、职业技能竞赛能促进学校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兴趣爱好所在,职业技能竞赛能推动大众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别差异。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可以促进学校对实践操作课程的关注,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优势的不同,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让学生学有所长,提升毕业之后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技能竞赛还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让教师和学生都更加重视课堂理论与实践生产、工作结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五、职业技能竞赛能促进高职院校对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不同,它们是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技术型和操作型人才。在职业竞赛的引导下,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市场的导向作用,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改进学校的教学措施。通过职业技能竞赛,高职教学会更加注重教师的实践水平,也更加注重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接轨,不仅能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能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总之,在高职教学中,可以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激发学生、教师对知识运用的兴趣,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职业技能竞赛倡导学校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实行校企合作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强调高职教学服务社会的意识,从学生、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发展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戴晓云.职业技能竞赛对培养高职生职业素质的意义与实践研究[J].高等教育,2011,(15).

[2]陈本炎.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竞赛工作室;技能大赛;教育教学

学校最重要最主要的工作是教育教学,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职业教育又是很特殊的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需要根据市场不断调整学校的教学计划与方案。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风向标正是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全国各职业类院校的一大盛事,目前已是“普教有高考,职教有技能大赛”的格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规定,要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使职业教育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得到制度化和规范化。鉴于技能大赛的重要性,我校也越来越重视技能大赛,并筹建了计算机竞赛工作室,以此工作室为切入点,在实践中探索竞赛工作室对技能大赛、教育教学的影响和意义。

1竞赛工作室组织架构

根据学校规模,可由校企共同筹建若干个竞赛工作室。成立后学校、企业、竞赛工作室作为三个主体共同参与管理。竞赛工作室是由同一学科领域的企业精英、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共同组成,集教学、培训、技术攻坚、竞赛于一体的技术合作团队。每个工作室选拔本学科组织能力、专业能力强的教师作为竞赛工作室负责人,该负责人由业务副校长直接领导,学校各科室对竞赛工作室有横向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的义务。企业从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选手训练、选手就业等方面参与竞赛工作室建设。竞赛工作室内部组成上,每个竞赛项目由工作室负责人选拔两名左右年龄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企业不定期委派技术骨干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2竞赛工作室对教育教学的意义

成立竞赛工作室初级目标培养技能大赛选手,进阶目标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全校师生愿学爱学乐学的校风校貌,终极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2.1对教学环境的意义

从软硬件环境上,学校投资建设有方向,根据技能大赛要求,建设相关专业的实训基地,增添相关专业硬件设备,采购相应的模拟学习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实现以赛促建。从课程设置上,根据竞赛项目及要求,合理变更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需要、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等内容接轨。比如我校平面设计专业增设AE影视后期和Maya动画设计课程。将课程改革与技能竞赛紧密结合,通过汲取竞赛的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从日常管理上,学校通过课堂教学、技能鉴定、社团活动、竞赛工作室集训等形式进行多层次培养。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我校每周三下午社团活动时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社团和其他同学共同交流学习。以进入竞赛工作室集训、获得参加技能大赛资格为目的,我校全年开展“海选赛”、若干次“踢馆赛”等校级技能大赛,营造大赛氛围,培养竞技精神,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大赛对选手的要求已不是区区几节课所能满足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教师在全校范围共享学习资源,供学习课余时间自学,在自学中遇到困难可随时向指导教师请教,真正实现以赛促教。

2.2对教师的意义

师资队伍建设是整个教育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从专业技能上,技能大赛给各专业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新方向。技能大赛需要敢于勇于尝试研究的教师,需要既能站在课堂又能深入实践的教师。技能大赛考核专业核心技能的熟练程度、岗位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职业安全、环保、节能意识、文明操作的培养,这对团队中每位指导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都是全方位的冲击。通过技能大赛,教师能接触到很多新设备、新技能,帮助教师提高技能水平、开拓视野,使教师明白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术基本知识与实用操作技能。这些全新的理念和知识能促使教师自觉转变观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熟悉岗位技能要求和相关标准,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指导教师负责每场校级技能大赛、市级及以上技能大赛的赛前准备、训练及组织参赛等工作。在指导学生参赛过程中,教师个人的实践水平、技能水平、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从精神情感上,竞赛工作室各项目的指导教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在竞赛工作室中共同管理学生,相较原来教师单打独斗带比赛更能发挥团队的作用和价值。在团队协作过程中,既能增进同事之间的交流和感情,又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成立竞赛工作室,组成一个团队,有教学资源分享,有难题共同研究探讨,教师既可以独当一面带比赛,又可以共同交流学习。学生竞赛取得好成绩,是学校的荣誉学生的荣誉也是指导教师的荣誉。学校成立技能大赛奖金激励制度,比赛出成绩,从精神到物质上都给予教师肯定。从教育教学上,课堂教学上,教师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专业技能增强,教学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在教师这里能真正获得工作需要的技能,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形成良性循环。教科研上,教师拥有先进教育理念,贴近市场的专业技能水平,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让教师的教科研工作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而是拥有实用价值。

2.3对学生的意义

目前社会现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是经过高中筛选的初中最不想最不愿学习的学生团体组合而成。学习生涯对他们而言是灰暗的,在学习中他们找不到自信,找不到努力方向,他们中的大多数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由于社会不正确的舆论,对中专生的歧视,他们进入中职后更觉自卑前途无望。其实他们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缺少相应平台。中职技能大赛给这些孩子们展现的舞台和契机,以赛促学,开拓视野,提高学习心理素养。从习惯养成上,竞赛工作室每年举办的若干场比赛在学校掀起一股大浪,形成我要学、我要超、我要赛的热潮。校园同台竞技有助于学生提升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强化心理素质。校园比赛倡导人人参与,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专业、钻研技能的热情。想要成为竞赛工作室的集训成员之一,只靠课堂的学习是不够的,怎么办?需要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教师可借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生自觉自愿学习,外在压力也就转换为内在动力。当这种学习形成一种习惯,潜移默化中量变就会达到质变的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从技能培养上,技能大赛具有完善的操作规范、严格的操作要求、系统的操作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相互交流,锻炼学生缜密的思维与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就要进行自我学习,学习中遇到问题就会想办法解决,在解决一个个谜团的过程,把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技能大赛结合岗位、注重实操,不至于让学习基础不扎实的中专生望而却步。一旦在实操中获得技能,取得自信,基础理论的学习也变得不那么可怕。从就业升学上,竞赛中获得全省一等奖或者全国奖项之后可以获得保送上大学的机会,圆你大学梦。竞赛中取到优异成绩会得到更优质工作的机会,就业前景更广泛。就算没有获得参赛的机会,在一次次参加校级技能大赛的过程中,也习得一技之长,光阴有价值,人生有希望。

2.4对学校和企业的意义

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具有宣传力,宣传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规划,宣传尊重劳动者、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人才观教育观。当社会更支持和重视职业教育,家长更理解和相信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就会真正落到实处。我校竞赛工作室开展的各项活动,在校园形成一股学习热潮,深化了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竞赛工作室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取得的成绩,有助于提升学校在教育界、社会的知名度,有助于学校招收更多优质生源,优质生源为学校能争得更多荣誉,形成良性循环。竞赛工作室与企业合作,让企业参与管理指导,发挥企业的行业价值,校企合作更有力度。企业的指导性参与,可以帮助中专生成长,可以帮助企业招聘到更优质的人才。

3结语

技能大赛的路会越走越远,竞赛工作室的发展还在进一步探索中,学校建设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政府支持、社会配合、家长理解,职业院校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作者:余小燕 王自生 单位:铜陵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发红.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学的影响———以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大赛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5(07):435-435.

[2]王书旺,周望玮.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0(12):127-128.

[3]吴存兵,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影响与反思[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09):89-92.

[4]杨润贤,王斌.张宏彬.关于高职“专业导师制1+1+1”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1(26):62-64.

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第5篇

教育,大力推进“法律进校园”工作,省教育厅决定举办“全省中小学法制教育征文竞赛活动”。

一、竞赛的主题和内容

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参赛文章体裁不限,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根据《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全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典型经验及主要成效;二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三是班主任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四是语文、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相关学科教师在本学科教学中挖掘法制内容、渗透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正义、恪守规则等方面教育的经验体会或教案;五是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特别是学校组织观看省教育厅配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专题资源》、《呵护——未成年人伤害事故处理与预防》、《小小律师》等专题教育教学光盘后的心得体会。

二、参赛对象

全省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班主任、学生(小学三年级以上)。

三、竞赛活动的组织机构

本次活动由省教育厅领导及厅有关处室、各市(州、地)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设立在**教育报刊社。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征文竞赛活动组织领导工作。

四、竞赛活动的程序

竞赛于10月30日启动,至2010年7月30日截止。

(一)初赛阶段(10月30日至2010年5月30日)

1、各学校根据本通知确定的竞赛内容,组织本校师生开展本校法制教育征文竞赛活动,并按时间要求将本校优秀文章报送县(市、区)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县(市、区)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经遴选将本县优秀文章报送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

2、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领导小组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对本地区参赛征文进行复审,并于2010年6月15日前报省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

各市(州、地)限报优秀征文90篇。

(二)复赛阶段(2010年6月15日至2010年7月10日)

1、省征文竞赛活动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各市(州、地)上报的征文进行公平、公正的评选。评选出的优秀文章提交省组委会审定。

2、经省组委会审定的评选结果在《**教育报》、《**教育》、《初中生辅导》等报刊上公布,并选登部分优秀作品。

3、评选结束后由省组委会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征文初赛、复赛阶段,省教育厅《**教育报》、《**教育》、《初中生辅导》及团省委《少年时代报》、**师范学院《希望》、《**师范学院报》等报刊上均设置“中小学法制教育征文竞赛专栏”,各学校及其教师、学生可自由投稿。其中,《少年时代报》负责接受小学生的投稿,其他报刊负责接受学校、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的投稿。

竞赛活动结束后,获奖作品和优秀文章将汇编成集,交由出版社公开出版。成书后,免费赠送各地中小学。

六、竞赛活动的奖项

本次大赛分学校组、教师组、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并分别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若干名,同时设优秀组织奖3名,由省教育厅颁发证书及奖金。

七、相关事宜

(一)各市(州、地)教育局征文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于**月20日前报送省征文竞赛办公室。

(二)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要从“五五”普法年度经费中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鼓励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局比照省的做法,设立相应奖项,对本地评选出来的优秀征文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