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急救知识培训内容

护理急救知识培训内容

护理急救知识培训内容

护理急救知识培训内容范文第1篇

1培训内容

1.1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体会

3.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3.2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3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

3.4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护理急救知识培训内容范文第2篇

1.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全民急救知识培训。建议政府把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列入科普工作计划,将提高自救互助能力的普及率作为工作重点来抓。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职责,科技部门制定详细方案,教育部门把急救知识编入教材,卫生部门提供师资力量和组织培训,新闻媒体负责宣传报道,财政部门安排资金等。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急救知识普及教育。

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急救意识。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和电视、报纸等媒体,对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急救常识宣传,指导群众以科学态度对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疾病中的紧急情况,提高民众的自我急救意识和能力。

3.统筹协调,发挥部门合力,实现规模化培训。利用乡、社区急救资源,发挥医药人员的优势,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急救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活动,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急救知R宣传培训工作,使广大群众了解急救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及时实施急救行动,营造“人人关心急救、人人懂得急救、人人参与急救”的新局面。建议教育、住建、交通、文化、卫生、旅游、电力、矿山等相关部门,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列入职业培训内容,并将此项工作作为相关部门目标考核内容之一,提高对应急救护工作的思想认识。

4.建立和培养热心于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的志愿者队伍。确定重点培训对象警察、列车员、船员、消防员、教师、出租车司机、民航宾馆服务人员等。由于上述人员遇到突发危重伤病员的机会较多,所以对此人群重点实施基础救护培训。同时以社区为依托,建立“第一救助人”培训制度,把普及和宣传急救常识作为社区的一项日常工作。依据国际公认的基本培训纲要和2005年最新国际指南,着重普及群众性自救互救知识与现场急救基本技能,徒手心肺复苏的ABC操作方法、外伤现场急救四大基本技术,以及家庭常见急症的应急处理等。

5.学校开设急救课。加强对大、中小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根据青少年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课程体系,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急救常识、简单伤口处理、校园急症救护、校园意外伤害救护、创伤救护、心肺复苏和灾害与突发事件逃生避险等。

6.加大应急救护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建议政府将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以支持和保障应急救护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护理急救知识培训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N2级护士; 急诊科轮转; 培训

doi:10.14033/ki.cfmr.2016.35.0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5-0161-02

护士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分层级培训是护理工作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需要,目前笔者所在医院护士分层级培训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改进并完善培训方案,以提高护士岗位胜任力及病区护理质量,结合笔者所在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2015年1月笔者做了一份以基于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的护士层级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N2级护士(毕业4~6年的护士)应参加急诊科的轮转培训,以提高急救技术和应急能力,护理部也规定护士晋升护师之前必须完成3个月急诊科轮训,2015年4-12月参与轮训的护士有34名,笔者对这批护士进行了研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共分四个院区,2015年4-12月,全院在各院区急诊科轮训的N2护士共34名,年龄22~26岁,平均(24.68±2.41)岁;护龄3~5年;学历:中专7名,占20.6%;大专23名,占67.6%;本科4名,占11.8%;其中妇产科4名,儿科3名,大内科15名,大外科12名。

1.2 方法

1.2.1 制定培计划 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护士轮转培训,保证轮转学习的质量,护理部要求各院区急诊室根据接收和带教能力,制定接收计划,并填写《急诊科轮转护士接收计划表》,各临床科室根据科室人员安排及护士需求制定科室轮转计划,并填写《科室护士急诊科轮转计划表》。这两种表格分季度上报至护理部,上报时间为每季度倒数第2周,护理部根据科室计划安排轮转,并于每季度最后1周公布下一季度轮转及接收计划。四个院区每期可接收护士共12~15名,时间为3个月。培训前统一进行考核,内容为急救知识如用急救药物的使用剂量、作用、不良反应及各项急救技术操作如吸痰、心肺复苏等。

1.2.2 确定培训内容 由护理部统一制订《急诊科轮转护士培训手册》,明确每个阶段的培训及考核内容,轮训者每人一册。理论培训内容包括急诊科布局,常用仪器如多功能监护仪、除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呼吸机等的使用及维护,心肺复苏术,各项规章制度,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观察,护理病历书写,交接班与转运流程等。

1.2.3 带教老师资质认定 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护士培训质量,要求在急诊工作满5年以上,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并取得急救技能培训资质的护士[2]。每一批培训结束后,轮训护士要填写对带教老师的评价表,提出意见及建议,科室召开研讨会, 年终对带教老师进行综合评价,不合格者取消带教资格。

1.2.4 实施系统化培训

1.2.4.1 阶段培训 第一阶段:第1周进行岗前培训,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讲解急诊科工作环境、急救仪器、药品、物品的放置与使用,要求轮训护士熟悉各项制度与岗位职责,以及急诊危重患者、留观患者护理表格的书写及要求,交接班方法以及如何与120、ICU、手术室及病房交接等内容。第6天进行考试,合格者第2周入科工作。第二阶段:第2周起至第2个月末,实施一对一跟班带教,带教老师随班讲解,整个学习期间采取导师制。轮训护士跟随带教老师共同参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正确书写护理病历,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带教老师要采取边工作,边讲解,边提问的方法带教,并根据轮训护士的个人情况,结合带教计划,因人施教。第三阶段:第3个月开始至轮训结束实行双班制带教,轮训护士与带教老师值相同的班次,但要独立完成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配合及护理,并独立书写护理病历。要求带教老师做好监督及指导工作,轮训护士遇到的问题应及时请教带教老师,以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

1.2.4.2 多形式培训 除了临床带教,整个轮训期间轮训护士要随科室完成每周三的理论培训,完成每个月的操作培训。临床带教要与集中讲座、观摩操作录像、护理查房、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有机的结合。有研究表明,最受认可的护士培训方式居前3位的分别是示范练习、实地参观和角色扮演,发放资料自学最不受认可[3]。

1.2.5 定期考核与讲评 阶段性考核由带教老师每两周组织1次,了解各阶段学习的重点是否掌握,并听取轮训护士的收获和意见,以便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及方法,达到最终的培训目标[4]。最后1周完成出科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考核成绩均记入《急诊科轮转护士培训手册》。

1.2.6 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分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护理观察能力、应急能力、护理病历书写5项。培训结束前1周进行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急诊案例情景模拟考核。理论考核由总带教老师及护士长建立题库,随机抽取题目进行考核,理论成绩评价标准:≥80分为合格。技术操作考核参照护理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对6项急救操作进行考核,抽签方式决定考试项目,共2项,操作成绩评价标准:≥85分为合格。护理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从案例情景模拟考核中给予评分,选取急诊科常见危急重症病例,轮训护士随机抽取1个案例,模拟案例现场还原,包括医生、急救设备、患者自身情况,甚至还有患者家属,由护士现场处置,考核护士急救意识、病情观察和应急能力。病历书写抽取独立护理患者时书写的最后一份护理病历作为考核的依据。同时以无记名方式调查轮训护士对急诊科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阶段安排的合理性、培训的具体形式及效果的满意程度;培训结束后2个月,对受训护士所在科室的护士长及科主任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培训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轮训护士对培训方法、形式、内容及效果满意度为94.1%(32/34);轮训护士所在科室的护士长及科主任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为92.6%(63/68)。轮训护士培训后急救意识、急救知识及技能显著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培训可以提高护士急救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

急救护理学的实践性很强,急救护士的临床工作水平很大程度上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体现[5]。轮训护士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奠定了急救基础知识,锻炼和培养了急救意识,规范了急救技能操作,病情观察能力也得到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也适应当今循证护理的需要[6]。表1结果显示,通过轮训,护士临床工作各项能力均有所提高。

3.2 提高各临床科室的病情观察和应急抢救能力

轮训护士返回科室后能学以致用,在面对各种危急情况时,不再手忙脚乱,而是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对患者的观察也更加仔细,能够发现问题,并能为治疗提供合理化建议,逐渐成长为各科室骨干力量。随着轮训人员数量的增加,科室整体对危急重症患者病情观察能力和抢救应急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3.3 护士轮训可以减轻急诊科的工作压力

急诊科急危重患者多,工作量大,是全院最忙的科室,轮训护士的加入,补充了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她们在轮训前基本都在内外妇儿大科轮训过,有一定基础护理知识及经验,她们在学习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急诊科由于人力不足造成的工作压力,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从而提高急诊科室的护理质量。

3.4 N2级护士晋升护师前轮转急诊科培训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医院的迅速的扩建,各个科室的护理队伍日趋年轻化,而急诊、危重患者却逐年增多,这就要求护士有更高的急救技术、应急和病情观察能力。但参加培训的护士,培训前作为N1级o士(工作1~3年)定科前要参加内外妇儿大科为期3年的轮训,临床上主要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基础护理,急救意识和抢救经验缺乏。定科后作为初级责任护士,多为是从开始独立分管轻症患者到熟练应用专业知识执行整体护理的阶段,必须具有应急抢救的能力,及时处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紧急、突发事件。急诊科急危重患者多,抢救的机会多,有利于护士快速掌握急救技能[7],让她们参与急诊科轮训是有必要的。医院早在几年前就有护士参加急诊轮训制度,但因医院的扩建,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制,轮训制度没得到很好的执行。为了提高其培训的依从性,护理部将职称聘任与培训相结合,聘任护师岗位之前必须轮转急诊室3个月并取得合格证书,使制度更好的落实。

N2级护士急诊科轮转培训是各科室提高护理质量,尤其是急救护理质量的需要,但由于理论轮训时间短,实际操作机会也不多,难以巩固实践操作技能。所以,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还需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急救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8]。

参考文献

[1]董梅德,吴玲,马红.急诊科轮转护士系统培训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126-128.

[2]曹艾斓,王志稳.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1624.

[3]陈丽,冯先琼.我国急诊专科护士的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5,29(7):2561-2563.

[4]王红,黎瑞红.耳鼻喉科护士急诊轮转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2,27(20):27-28.

[5]陈莉萍.护士实行ICU轮转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2):136-137.

[6]白永菊,付燕.ICU进修护士的带教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5):428.

[7]刘玉兰.急诊科轮转护士急救技能的培养与管理体会[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6):567-568.

护理急救知识培训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急能力;培训;外科护士

在外科治疗中,除了医生的治疗能力以外,护士的护理能力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急救工作中,外科护士必须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才能确保急救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危急病人的急救成功率。护士的应急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能够积极观察病人的病情以及病情状况,并应用自身的护理知识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判断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合理的配合抢救。在抢救过程中,护士的应急能力和医生的急救能力一样,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国许多医院都存在着护士应急能力低下的现象。因此,当务之急,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1外科护士应急能力的重要性

在实践工作中,病人心脏骤停发生时,如能早期准确判断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复苏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国外有文献报道,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与抢救是否及时、有效有关,若能在心脏骤停的4min 内进行 BLS (basic life Support),8min 内进行心脏除颤,则存活率可达 40%,越早抢救,复苏成功率越高。如果护士的应急能力强,抢救病人时,能沉着有效并迅速地执行医嘱,并简明扼要又清晰地对家属做好解释,相对可以减少医疗纠纷。对于危重症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配合医生解决问题,才能挽回病人的生命。

2外科护士应急能力培训方法

2.1讲授相关急救知识

为了培训外科护士的应急能力,首先应当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专家开展急救知识讲座,讲解的内容包括如何使用急救器材,如何准备急救药品以及常用药品的用法和用量,讲解的过程中,应当突出急救工作的重点,并且采用通俗的语言将这些内容讲授给外科护士,讲解的内容也应当简明扼要。此外,还应当培训外科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医院内的资深人士应当根据自身的经验向护士们传授如何面对突发事件以及如何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护士的沟通技巧,并对突发事件做好准备,提高其心理素质。

2.2分项培训急救技能

对于一些实用性强,并且经常会在急救中需要的急救技能,比如吸痰法、心肺复苏等,应当针对每一项技能,安排一段时间专门培训这一项技能。培训的方式可以是采用现学现用的方法,现场由护理专家对这些技能进行示范讲授,学员在看到专家的演示后,根据专家的使用方法,现场练习各种培训技能。同时,在培训完某一项技能后,还要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采用严格的考核方式,对学员们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才能继续学习下一项技能。

2.3综合模拟演练

在外科护士学习完急救相关知识,并且通过所有急救技能的考核后,这时学员已经有了关于急救的基本知识,这时可以采用综合模拟演练的方式培训学员们的急救技能。在这种模拟演练中,现场将会模拟真实的抢救现场,并且营造出真实抢救中的紧张气氛,在这种培训演练中,不仅能够锻炼学员们的急救技能,还能训练学员们的心理素质。具体的演练方式是教授提前出好演练题目,学员们随机抽取这些题目,抽到题目后,独立完成演练过程。

2.4回顾和分析真实病例

在经过了前面三个阶段的急救技能培训后,学生拥有了一定的应急能力,但是这些能力都是基础理论,没有实战经验。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回顾以往的真实病例,根据病人的情况,分析和判断病人的状况,让学员们评价急救的优劣,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外科护士应急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外科护士应急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3.1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导致我国当前护理学生的教育模式不够完善,对于急救内容的教授相对较少,在学校里无法对护士进行系统地培训,导致外科护士的应急能力低下。

3.2培训内容与临床脱节,在当前的护士培训中,培训内容与临产实践脱离,在培训中,过分注重理论培训,而忽略了操作技能的培训,导致护士无法得到应急技能的培训。

3.3护士的心理承受力差,许多护士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不能冷静应对,导致无法正确配合急救,导致急救效果差。

4提高外科护士应急能力的对策

4.1改变观念和意识

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思想觉悟,提高护理人员对应急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将应急能力考试纳入年总考核,使护理人员能够自觉地进行应急能力的学习。

4.2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

实行流程化、阶段化培训,每阶段培训后由护理部统一组织考试,考试通过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四步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法。

4.3建立合理的应急考核体系

测评体系的建立和培训考核机制的健全为应急能力培训提供了考核标准和具体依据,同时使护士的应急能力培训更具有可操作性。

5结论

总而言之,外科护士的应急能力是护士应当具备的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医院的领导必须重视外科护士应急能力的培训,建立合理完善的培训机制,从而提高外科护士的应急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钟丽,游雪梅. 浅谈外科护士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S2)

[2] 王薇,刘梅玲. 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21)

[3] 曹英,杨小雨. 外科护士职业耗竭状况与应对方式调查[J]. 护理研究. 2009(26)

护理急救知识培训内容范文第5篇

为了解石油企业员工现场急救知识需求与培训现状,探讨符合石油行业特点的培训模式,在进行培训过程中,随机选择部分培训班,分别对学员进行培训前后急救知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1.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组织准备参与培训的200名员工进行现场急救知识、技能认知和需求调查。培训前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为86.7%。培训后发放问卷116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为81.9%。2.问卷调研调查问卷参考河北省CPR标准操作规程及相关规定自行设计而成的。问卷内容包括:(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学历;(2)对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的人的呼救方法;(3)对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意愿;(4)对现场急救和技能知识的知晓情况。由专人发放问卷,统一指导,说明调查目的、意义,要求员工独立、认真、实名填写,当场收回问卷,专人归总、保管。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性统计。

二、研究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培训前员工对现场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别较大,经过培训,员工技能有显著提高。1.员工现场急救意识及培训需求情况从培训前发放、回收的现场急救知识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学员对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意愿强烈。2.员工培训前后现场急救GPR知识掌握情况对比从培训前与培训后发放、回收的现场急救知识问卷统计结果看出,经过培训后,学员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有显著提高。

三、问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