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诊断意义

护理诊断意义

护理诊断意义

护理诊断意义范文第1篇

(1)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2)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病死率。(3)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由普陀区人民医院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其具体内容包括:是否及时向患者沟通;对患者心理指导是否到位;护士是否经常巡视;对护士的各项技术操作是否满意;对护士的语言、态度及形象是否满意等。调查结果分:1(非常满意),2(较满意),3(一般),4(不满意),5(很差),5个等级,其中满意率为非常满意率+较满意率。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急腹症患者中外科84例分诊正确82例,内科66例分诊正确65例,妇科60例分诊正确55例;对照组外科79例分诊正确70例,内科71例分诊正确62例,妇科60例分诊正确51例,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急腹症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分别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10份,有效回收为1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护理诊断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急诊;优质护理;护理方法;临床效果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患者及患者家属因为担心患者病情,情绪多较为激动,导致该科室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较大。如在工作中实施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措施,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避免出现护理不良事件[1]。为了研究对急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最小12岁,年龄最大52岁,平均(31.13±3.1)岁;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8岁,年龄最大63岁,平均(35.02±3.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存在的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结果有意义。

1.2入选标准

(1)于我院急诊科进行全程治疗的患者;

(2)无严重威胁生命的组织或器官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3)精神正常,神志清楚,能完整流畅回答出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的患者;

(4)在研究人员的讲解下,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熟悉,自愿参与其中,并在书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患者;

(5)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2]。

1.3护理方法

在实施相同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3.1优化就诊流程

急诊科的传统就诊流程为先挂号再治疗,患者等待时间较长,易延误治疗,故急诊科可实施先治疗再挂号的就诊模式,保证患者在入院后能及时得到有效就救治;患者因为对医院各病室的结构陌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到达诊疗地点,浪费时间,故护理人员应对就诊患者做好引导工作,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增强患者的信任度,急诊工作繁重,压力大,护理人员在实施各项护理措施时,应时刻保持镇静从容,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证各项护理措施有序进行,让患者及其家属看到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3]。

1.3.2提升服务质量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多换位思考,顾及患者主观感受,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的生活要求,重视基础护理,保证质量[4]。

1.3.3弹性排班管理

急诊科相对于门诊,主要收治夜间前来就诊的患者,为保证护理质量,夜间值班护理人员人数应适当增加,保证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能及时进行有效抢救;值班护理人员应新老搭配,以保证护理质量[5]。

1.3.4提升护士专业素养

为保证在短时间内正确判断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吸纳临床新知识,科室内也可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提升其重视程度及学习积极性[6]。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1)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药物管理、安全风险管理,每项满分100分;

(2)焦虑抑郁评分:通过SAS焦虑评分表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判断,分数低于35分表示心理健康,分数高于65分表示重度焦虑;通过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判断,总粗分上限是41分,分值越低表示心理状态越好;

(3)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根据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代表满意,80-90分代表部分满意,80分以下代表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上的比较

比较经过不同的护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评分上的比较

在进行治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无显著差别,经过不同的护理,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的比较

经过不同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96.67%,对照组仅76.67%,观察组显著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诊科是一家医院整体医疗护理水平的缩影,体现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该科室的工作相对较忙,突发状况多,对医疗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人际交流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对于收治入急诊科的患者,在积极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意义重大[7]。优质护理服务不同于传统遵医嘱行各项护理操作的模式,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各项护理操作的依从性,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高,保证各项治疗措施顺利进行,保证治疗效果;弹性排班可以有效保证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使其在工作时间能有充足的精力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保证质量;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室相关疾病的知识讲座,使其有效掌握各种疾病相关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减少护理不良时间的发生几率。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均较对照组较好,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升急诊护理质量,改善急诊科患者的不良状态的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对急诊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舒适程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彦辉,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37-839.

[2]李娟.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28-29.[3]孟晓杰,郝君华.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5):557-558,559.

[4]张晓霞.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在急诊自毒中毒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差异[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7):104,100.

[5]程云芳,石燕.流程化护理对急诊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5):1197-1198,1199.

[6]卢延娟,李欣华,韩自华等.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28):168-169.

护理诊断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胃镜;诊断;胃癌;临床护理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类型之一,据国际癌症协会估计,全球每年新增胃癌患者100万例,约占癌症患者总例数的7.8%,每年因胃癌死亡患者74万余人,约占癌症死亡总数的9.7%,仅次于肺癌[1]。和其它恶性肿瘤一样,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并不理想,胃癌患者早期并无典型临床表现,早期诊断率较低,胃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胃肠内窥镜自问世以来,便成为诊断胃肠道疾病重要手段,且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其适应证不断扩大,安全性不断增强,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现已成为筛查、诊断胃癌的重要技术,其中胃镜下取样活检更被誉为胃癌诊断“金标准”。但应注意的是,现阶段应用广泛的传统胃镜仍仅能对胃肠道粘膜表面进行观察,漏诊率、误诊率仍较高,延误了胃癌治疗,患者术前准备是否充分、胃肠道环境均、医技水平可影响诊断效用;此外,传统胃镜对患者耐受有一定要求,检查本身存在一定风险,对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它胃镜技术如可行活检胃镜、无痛胃镜,虽各有特色,但也不可避免存在诸多缺陷,如无痛胃镜需应用镇定剂,可能增加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风险[2]。总而言之,科学的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提高胃镜诊断胃癌效用,降低并发风险,减轻患者痛苦。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8月,我院择期行内镜检查患者400例,其中男232例,女168例,年龄22~79岁,平均(53.3±3.9)岁。所有患者均因有胃肠道症状,怀疑有胃肠道病变甚至是癌变,需行胃镜诊断。纳入标准:①符合内镜检查指征,未合并有胃肠道出血、凝血障碍、食道静脉曲张等高风险疾病;②年龄≥18岁;③非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④无相关药物过敏;⑤知情同意,可跟踪随访,最后确诊。应用无痛胃镜检查,具有镜下组织病理学检验功能。据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路径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执行医师、合并症情况、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与项目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应用常规护理,常规宣教,检查前20min,口服20000U糜蛋白酶+1g碳酸氢钠+50ml温水+含祛泡剂和局麻剂胃镜胶10ml。5min后,开放静脉,常规吸氧,常规监护,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1ml麻醉准备,静脉注射丙泊酚1.5~2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麻醉起效后进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追加丙泊酚,20~30mg/次,维持麻醉。置镜行常规内镜检查,若发现局部病变,以温水冲洗表面粘液,以喷洒管向可疑区域局部喷洒0.2%靛胭脂,明确病变交界处。换聚焦功能,对病变边缘和(或)中心等1-5点,进行聚焦扫描。将焦距定位于目标区域上,以蓝激光引导,移动聚焦镜头抵触粘膜,可适当加负压吸引粘膜与镜头接触,连续拍照留样,以待分析,部分患者镜下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者,留取病灶标本。术后常规监护,全程陪护直至患者苏醒,医嘱卧床休息,待无意识障碍后,观察2h后无异常可出院,1h后方可进食,若伴有消化道出血或进行活检需据检查情况、患者身体状况,适度延长休息、观察、禁食时间。

1.2.2路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安排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如下。 检查前:①详细查体,行相关医学检验,核对有无适应证、禁忌证,安排胃镜检查;②详细宣教,简要介绍医院环境、医疗卫生保健技术水平与人才储备情况,使患者对医院医疗条件有客观的认识,详细减少胃镜检查的适应证、价值、可行性与安全性,答疑解惑,解除患者疑虑;③若有必要带领患者熟悉内镜检查室环境,并约见医师访谈,由后者据自身工作经验,公正、客观、直白的讲述内镜检查的过程、技术方法、在定性诊断中的重要作用;④签署同意书。 检查前的访视与准备工作:①由责任护士与检查医师完成访视工作,再次核对患者基本信息、适应证与禁忌症情况,做好家属安置工作,告知检查前需注意事项,需配合事项,良好心态对检查的作用;②由责任护士完成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指导患者完成禁水食工作,交代糜蛋白酶等口服药剂的作用、安全性;③心理支持,由患者家属配合完成心理支持,讲解麻醉的安全性,重点介绍麻醉流程,药物的安全性,胃镜室抢救条件,采用抚触、呼吸训练等方法促患者镇静;④由器械护士检查相关仪器设备,如麻醉机、心电监护设备、给氧设备、电源、急救设施与药品、导管、氧气等,是否齐全、充足、可靠。 检查时护理配合:①指导协助患者取合适体温,一般取左侧卧位,伸直下肢,避免僵直,头下铺设治疗巾,嘴角留置弯管,口内置咬嘴;②配合医师做好器械递送、体征监护指标通报等工作,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处置,协助做好幽门螺旋杆菌测定、标本留取工作,将标本装入袋中,仔细标记核对,留置送检;③做好体温护理工作,避免不必要的皮肤暴露;做好检验室环境质量管理工作,保障空气新鲜;检查完毕后,做好器械设备清点工作,进行口腔护理与皮肤清理工作,清理污渍,取下咬嘴与弯管。 检查后:①停用,常规监护,陪伴待患者意识恢复,基本苏醒后,由专职护士陪同送至苏醒室完成交接工作,完成护理文书记录工作;记录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②严密观察患者麻醉苏醒状况,记录患者精神状态,注重获取患者主诉,观察有无头晕、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若有异常及时通报,并采取预处理措施,医嘱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给予适当的补液、给氧;③做好家属陪护指导工作,预防麻醉苏醒时不良反应,短暂性意识障碍可能增加坠床风险;④医嘱患者绝对卧30min,待意识障碍减轻后,可适度下床活动,但需家属陪护,避免剧烈运动,2h内禁止进行驾车等紧密工作,若患者有需要,清醒1h后才可进食,视患者身体条件给予流食、半流食或正常饮食。

1.2.3 检查 确诊:检查后据镜检、活检检查结果,拟定治疗方案。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抗肿瘤治疗,针对诊断为良性疾病者,采用药物保守、内镜手术等疗法治疗,部分患者以内镜评估治疗效果,无效者或疗效不显著者行内镜复查。 病理检查过程:①记录异常粘膜位置、大小、形态等基本信息,标准活检钳接触活检,标本统一应用10%福尔马林处理,石蜡包埋,常规切片固定检查,苏木素、伊红染色,诊断依据WHO肿瘤分类标准划分,活检均由一组经验丰富医师双盲完成;②获取的图像信息中疑似恶性病变,由经验丰富的医师队伍共同诊断。

1.3观察指标

一次胃镜检查确诊率。胃镜检查不适与不良护理事件。患者满意率(比想象中的好,舒适感较好,满意,反之为不满意)。麻醉前、检查中、检查完毕时,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

1.4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2.1 诊断效用对比

路径组明确诊断率、明确诊断正确率、明确诊断恶性病变检出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常规组与路径组诊断效用[n(%)]

组别(n=200)

明确诊断

明确诊断者诊断符合

明确诊断者定性诊断

明确

不明确

正确

错误

良性

恶性

常规组

168(84.0)

32(16.0)

133(79.17)

35(22.0)

134(79.96)

34(20.04)

路径组

181(90.5)*

19(9.5)

170(94.44)*

11(5.56)

160(76.24)

43(23.76)*

注:与常规组相比,*P

2.2 两组患者恶性病变漏诊情况对比

观察组后期确诊恶性病变47例,漏诊13例,路径组后期确诊恶性病变44例,漏诊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观察组13例漏诊病灶形态与原因分析

类型

病灶形态

原因

溃疡

糜烂

充血

肥厚

粗粒

瘢痕

遗漏

误判

误取

早期

3

1

1

2

1

进展期

3

1

1

1

4

1

淋巴瘤

1

1

高级别瘤变

1

1

2

合计

7

1

1

1

2

1

1

9

2

2.3 全过程不良事件与患者满意率比较

路径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发生不良事件9、14、37例次,低于常规组35、32、108例,路径组合计发生60例次低于常规175例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常规组路径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n=200)

检查前

检查中

检查后

合计

滞留

面色苍白

出血

不良应激

补充麻醉

呛咳

恶心

咽喉痛

流泪

常规组

4

31

9

7

16

24

34

33

17

175

路径组

9*

2*

2

10

6*

10*

10*

11

60*

注:与常规组相比,*P

2.4 患者应激指标比较

路径组检查前舒张压、检查中收缩压、检查后心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4 常规组与路径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应激指标变化(±s)

指标

常规组

路径组

检查前

检查中

检查后

检查前

检查中

检查后

心率(次/min)

75±7

73±10

79±6

74±6

71±7

75±5*

收缩压(mmHg)

128±6

127±4

131±6

125±7

123±5*

130±7

舒张压(mmHg)

77±6

73±3

76±5

74±6*

74±7

76±9

注:与常规组相比,*P

3讨论

胃癌早期常无典型临床症状表现,胃镜检查开展率低,晚期5年存活率不足20%,及早诊断非常关键,初次行胃镜明确确诊有助于争取治疗时机以改善患者预后,这也是胃镜诊断最重要的价值所在[3]。无痛胃镜技术其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医学界肯定,在部分医院已基本取代常规内镜,成为胃癌筛查诊断重要手段[4]。

目前,尚无评价无痛胃镜诊断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本次研究从诊断效用与安全性两个角度研究护理对胃镜诊断质量。结果显示,应用路径护理之路径组,明确诊断率、明确诊断正确率、明确诊断恶性病变检出率高于常规组,提示在相同硬件支持与医技水平下,初次胃镜诊断效用受护理影响,路径护理有助于改善诊断效用。常用的胃镜器械按照功能可分为常规内镜与活检内镜,本次研究所用聚焦式内镜便具有内镜下活检功能,具有无创特性,方便快捷,有助于减少取样对病灶的影响,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取样不会对恶性肿瘤的转移、扩散产生负面影响[5]。但应注意的是,此项技术诊断效用易受医师能力影响,是否采用镜下活检,定性诊断的标准,是否取样,都取决于医师经验水平,本次研究中常规组恶性肿瘤误判9例,相同医师不同条件下所发挥出来的医技水平各不相同。此外,病灶位置、大小、形态,也间接影响诊断效用,对于隐蔽处如胃窦、胃底,细小,分化程度较低病灶,漏检、误诊几率较高,常规组漏诊13例中,溃疡面最多7例,合并溃疡面是致胃癌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5]。有研究表明,常规镜检诊断与病理诊断差错率在20%以上[1-3]。笔者认为,医师对整个镜检的把握,如安全性、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诊断效用,对于术中出现不良事件如血压、心率变化超出安全范围,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医师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为保障患者安全,加快镜检速度,遗漏病灶、取样错误的几率更高[5]。常规组恶性病变漏诊率27.66%(13/47)高于路径组2.23%(1/44),同时常规组检查中发生不良事件16例次,补充麻醉16例次,远高于路径组4例次、10例次。这与常规组患者术前心理支持工作不充分有关,常规组检查前收缩压、检查中舒张压高于路径组。

从不良事件角度来看,路径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合计发生不良事件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于胃癌筛查诊断中,应用路径护理,有助于降低检查中不良事件、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率。

【参考文献】

[1]王寰,施英瑛,张建国,等.胃癌临床特征及内镜、病理学特点分析183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34):3514-3519.

[2]王晓芳.临床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无痛胃镜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3,20(9):35-36.

[3]李红.早期胃癌33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4):551-552.

[4]孙涛,袁媛.早期胃癌非创伤性检查进展与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4):421-423.

[5]李桂英,胡云鹤.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胃镜止血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焦虑紧

护理诊断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急诊;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72-02

主动脉夹层,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该病症的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病情复杂凶险、发展快以及病发急。近些年,该病症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患者主要发病年龄为50-70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25例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干预。现将其临床急诊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患者临床病症,对患者进行主动脉造影、螺旋CT、MRI、结合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患者病症被确诊。所选取的56例患者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为46-68岁,平均年龄为57±2.4岁。其中腹主动脉瘤17例,升主动脉瘤18例,降主脉瘤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入选标准 ①明显合并皮肤湿疹、脉搏快、合并头晕等休克表现;②所有患者出现突发性剧烈疼痛或无明显病因,多为撕裂样疼痛或刀割样,持续较长时间疼痛,较难忍受;③两组患者血压升高,且血液水平不稳定。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护理方法 患者住院后接受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止痛、降压等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患者应注意叮嘱患者卧床休息,注意饮食,保持血压稳定。

1.3.2 治疗组护理方法

1.3.2.1 急诊措施 ①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主动配合医生实施抢救,持续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②患者出现疼痛病症,可给予患者肌注或静脉注射哌替啶、吗啡,如患者疼痛病症不能有效缓解,可给予患者小剂量的止痛剂实施静脉注射,针对疼痛病症,采取切实可行的止痛措施;③给予患者硝普钠微泵输注治疗,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血压,对患者的心率进行有效控制。应该根据心率以及血压等情况,护理人员应对泵入速度进行调整;④告知患者配合接受常规身体检查,因主动脉夹层较难准确诊断,因此对该病症的治疗,首先应对患者病症进行确诊,之后对患者病症进行诊断,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检查后亲自护送患者回病房,防止出现意外,如患者病症较为严重,应对患者进行床边检查。

1.3.2.2 护理措施 ①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先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处于焦虑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控制心率以及血压,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病房巡视,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对患者实施积极心理护理。②叮嘱患者应饮食清淡低盐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并叮嘱患者在排便时不能过于用力,避免造成血肿破裂;③观察患者心率,如心率过速,可给予患者β一肾上腺索能受体阻滞剂,可有效降低心肌收缩速度。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心率以及血压情况 正常标准:心率每分钟65-70次,舒张压为60-95mmHg,收缩压为95-120mmHg。治疗组患者实施护理后,血压在正常水平内,两组患者血压对比,对照组低于治疗组,治疗组心率低于治疗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治疗组住院时间为(26.8±2.3)天,对照组住院时间为(39.0±1.4)天,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16.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为11例(35.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的撕裂口流入到主动脉膜撕裂口,壁内血肿不断扩展,导致主动脉真假两腔分离以及中膜分离而出现的病理改变。该病症较为复杂,发病快且致死率高,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高血压患者呈现不断上升的发病趋势,主动脉夹层患者随之不断增长[2]。针对该病症可实施有效的诊断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死率。主动脉夹层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发冷等休克表现;股、肱、桡、颈动脉搏动较为微弱,甚至消失,两侧强弱不均衡,上下肢血压差较小;患者血压上下浮动;出现不明原因的背部疼痛或胸部疼痛,常合并腰痛和腹痛。因此急诊护士在对该病症实施护理过程中,应给与患者高度重视,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治疗[3]。

实施有针对性急诊护理,可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有效的预后效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急诊措施以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病症的快速恢复,且较难对该病症进行诊断,因此在临床治疗前,首先应对该病症进行早期有效诊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4]。采用硝普钠泵入对血压进行控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急诊期,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控制患者饮食,叮嘱患者注意饮食不可过饱,同时控制饮食速度,如有必要给予患者通便处理。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有效的急诊治疗与护理措施,有利于准确确诊患者病症,同时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可有利于患者病症的快速康复。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仔细观察患者病症,如出现异常,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5]。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血压对比,对照组低于治疗组,治疗组心率低于治疗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吴秀娟,陈绮坚,李菊梅.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63(3):885-886.

[2] 任羽飞.急诊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3,63(6):778-779.

[3] 王红玲.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3,66(9):854-856.

护理诊断意义范文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于2015年4月开始针对危重患者抢救实施整体性护理干预,分别选取实施前后1年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98例,女52例;年龄37~72岁,平均(56.48±7.92)岁。观察组男95例,女55例;年龄38~74岁,平均(56.63±7.97)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1.2方法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整体护理管理小组,成员由较强沟通能力的高年资急诊护士和医师组成,制定急诊入院管理流程及相关实施细则;由信息科协助建立病床管理软件,针对住院患者进行分级管理。(2)符合急诊入院指征且病情危重者应优先安排挂号、住院及抢救,缩短急救准备时间[2];符合急诊入院指征但病情尚稳定则归入病床管理系统,按照收治时间先后安排入院;诊断尚未明确或各项检查结果未完善者则继续由急诊科护理人员分诊进行继续诊断,待明确诊断后再归入病床管理系统,按照收治时间先后安排入院。1.3观察指标(1)记录患者抢救成功例数,计算百分比;(2)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101点数字评分法进行[3],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分别发放问卷,分值0~100分,分值越大提示满意度越佳。1.4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137例,成功率91.33%;对照组抢救成功117例,成功率78.00%。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2=11.29,<0.05)。2.2两组患者和医护人员临床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和医护人员临床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18、2.56,均<0.05)。见表1。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