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微型企业 信用文化体系 评估

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在各国技术创新速度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市场适应能力强,经营机制灵活、富有创新精神的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微型企业的崛起与发展,积极促进了创业并带动了就业,对GDP的贡献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然而与之相应的微型企业的信用文化管理体系建设的缺失成了发展的瓶颈。

一、我国微型企业财税支持与信用文化建设的现状

微型企业是一种超小型的企业,其抗风险能力、稳定性等方面都很弱,法律、金融支持、社会化服务支持系统不完善,尤其是企业的文化建设缺失现象更不容忽视。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理念、总体目标、道德规范、礼仪与物质实体的综合表现。而信用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生命与社会评价,信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据统计:微型企业近年来吸收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了总量的81%,对GDP的贡献率已达到了75%。但是我国微型企业的信用等级低,政府信用支持与评估体系管理的缺位已成了是发展中的瓶颈。笔者近来对上海市某区属的大型经济区内企业的信用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在小型民营企业中认为销售额比企业信用文化更重要比例占了45%,准备建立自己企业相应信用文化体系的几乎为0。而大型企业的30%有建立信用文化的打算。我国目前的微型企业的信用文化建设还正处在一个初创阶段,这种信用体系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扶持力度。

1.企业的信用文化缺失,政府的信贷支持还是主要手段。微型企业融资难,其信贷支持主要还是依赖政府的创业专项贷款和贴息,较难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微型企业无法获得足额的贷款支持。

2.政府对微型企业信用文化的管理缺位。政府对微型企业的产业导向和界定虽然较为明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比较重视吸收就业,产业产品、行业等硬性指标额考核,而忽视财税支持体系与企业的信用与文化建设挂钩。客观上起不到鼓励企业加强文化与信用等软性指标建设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微型企业的社会形象。

3.企业普遍对文化信用建设认识不足。从上述调查数据分析可知。企业的企业规模与信用文化在企业中的地位成正比,企业越小则对企业的信用文化缺失越严重;同时企业性质对企业文化信用的建立也有一定影响。

二、加强我国微型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建议

1.政府和社会中介机构应建立适用于微型企业的文化信用指标评估体系。政府为促进微企业的发展,除了充分利用财政和税收两个杠杆机制外,政府和评估机构应对微型企业建立信用等级的财税支持体系和相应的信用评估指标系统,并努力改善其操作评估系统。如可以采取利润与营业规模评价,资产负债比例与利润业绩增长评价等动态的角度对微型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适合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要从发展的趋势而不是只注意到微型企业的现有经济能力;要注重其综合经营能力而不是只凭其单一的财务指标来决定他们的信用状况。

2.鼓励微型企业完善自己的社会信用支持体系。商业银行和社会评估机构联手加大对恪守传统诚实守信商业文化的微型企业加大信贷的扶持力度。鼓励微型企业不断完善其信用文化形象,励精图治,积极发展壮大和完善自己。

3.其他鼓励企业完善其文化信用制度的配套措施,政府还可以采取其他多种措施支持微型企业的信用文化建设。

(1)政府采购,借鉴国际经验,增加向信用状况良好的微型企业政府采购力度。在规范政府采购程序的基础上,政府可以制定一个针对微型企业在采购总量、产品服务质量、价格等方面的标准,鼓励达到此标准微型企业积极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活动。(2)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加强对微型企业投融资的指导,融资支持。(3)构建微型企业的信用文化,促进微型企业信用管理机制的健全。信用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一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信用形成的原动力。微型企业要破除只重经济效益,忽视信誉,尤其是忽视企业的信用文化建设的短视做法,在完善企业的产权制度。建立信用文化的岗位责任制,把企业的信用全方位地责任分解形成信用责任链。

三、结论

借鉴发达国家的信用文化管理经验,在微型企业信用建设等多个层面上,对其按照不同时期的产业发展与促进就业等不同需要,建立和建全较为完善的财税支持体系与操作措施及信用评价和挂钩机制。微型企业更要将信用文化作为重要资源,把信用文化与效益发展结合起来,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融合起来。在发展与效益中体现信用文化的价值,促进微型企业不断向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霞:浅谈企业信用文化建设[J].北方经济2006(4):23~24

[2][英] 南开大学创业管理培训中心科技创业[J].外部环境影响小企业的成长速度,2007(2):28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范文第2篇

文/张志明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小微企业发展潜力评价的研究现状,构建了新疆小微企业发展潜力评估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建立评价体系,最后采用新疆地区多个小微企业为指标体系验证实例,对小微企业进行评价,对结果分析后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小微企业;新疆;发展潜力;层次分析法

【作者简介】张志明,新疆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

随着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小微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它在提供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融资困难、人在匮乏等问题,使其在与中大型企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对其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严峻挑战。因此,新疆小微企业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分析自身竞争优势,不断发掘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其能持续发展下去。新疆小微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清晰认识自身的发展潜力,因此,对小微企业发展潜力进行科学的评估显得非常重要。

一、小微企业发展潜力评价发展现状

通过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潜力进行评估,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改善经营状况,进而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特别是对于处在转型期的新疆小微企业来说,更需要对其发展潜力进行评估,以提高企业竞争力。近年来,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并且提出了多种评估体系。国外对企业发展潜力评估的研究主要是从风险投资项目的角度进行。学者Welle 构建了包括管理水平、产品技术、市场因素、变现能力等5个一级指标,管理层承诺、产品、市场等多个二级指标的评估体系。他认为技术与产品因素是反映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国内的学者更多注重对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的分析,孙卫东等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市场反应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和企业文化5个方面构建中小企业发展潜力的评价模型。朱勇萍指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潜力是其能否发展的关键因素,他从创新投入、创新研发、创新生产实施、创新市场化和创新盈利5个方面着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刘志国在分析企业发展潜力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外部环境、企业资源实力、企业经营能力和企业文化素质4个方面构建企业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综上所述,目前研究小微企业发展潜力的文献比较少,虽然已经有一些评价指标和方法,但未能全面评价小微企业的发展潜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发展潜力是一个模糊性的概念,影响小微企业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本文将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估小微企业的发展潜力,并试图对该问题做进一步探讨。近几年新疆的经济发展迅速,小微企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评价小微企业发展潜力,不断提高小微企业竞争力,促进小微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se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 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运筹学家ToLoSaaty 在20 世纪70 年代初提出的。

AHP 法是一种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是针对多层次、多目标规划复杂决策问题的有效决策方法。AHP 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复杂问题系统化、概念化,通过对其多个因素分析,理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请相关专家对同一层次的各因素进行较为客观的判断,给出定量表示,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出每个层次所有因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再加以排序;然后归结为最底层相对于最高层的权重或者优劣次序。这种方法在很多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社会学、经济数学等。

三、新疆小微企业发展潜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新疆小微企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通过科学合理地构建新疆小微企业发展潜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该体系对小微企业进行评价,不仅能对新疆小微企业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更能认清自身发展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因此,本文将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发展潜力指标的选取。

1.科学性原则。发展潜力的指标体系构建必须在符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疆经济、文化等区位特色,并且选取的数学统计方法已比较完善,以此确保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2.系统性原则。将企业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分指标分别代表子系统,不仅可以避免指标选取的重复性,也可以避免指标的遗漏。因而,指标选取完整合理。

3.代表性原则。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种种困难与挑战,特别是新疆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多的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因素,指标数量繁多。因此,本文的指标选取将遵循代表性原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潜力指标。

4.全面性原则。通过对小微企业内部和外部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小微企业所处的经济、政策环境的分析,使发展潜力的指标描述尽可能地全面。这样不仅能反映企业的当前情况,而且更好地反映小微企业发展潜力。

(二) 新疆小微企业发展潜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并依据上述原则,结合众多新疆小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综合顾朝兵和孙卫东等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建立了评估小微企业发展潜力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三层: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竞争能力为总目标,设计了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1.评价管理能力(B1) 的指标。管理能力是指对企业的人力和物力的合理配置能力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能力,对小微企业发展能力至关重要。小微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其管理模式必须是有竞争力的、独有的。只有这样,小微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争取到更大发展空间。我们设置了战略规划能力(C11)、组织协调能力(C12)、抓住机遇能力(C13)、获取资源能力(C14) 来评价管理能力。

2.评价营销能力(B2) 的指标。营销能力是小微企业运用特有营销技能将企业产品转化为利润的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是小微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基础。营销人员比重(C21)、新产品推广能力(C22)、细分市场能力(C23) 这3个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小微企业的营销能力。

3.评价财务发展能力(B3) 的指标。企业的发展状况首先体现在财务上,因此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更能体现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对企业未来的预测。总资产平均增长率(C31)、净资产平均增长率(C32)、新产品平均贡献率(C33) 这3个指标可用来评价财务发展能力。

4.评价环境支持能力(B4) 的指标。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它所处的环境,因此环境支持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小微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对未来环境的预期,将关系到小微企业的未来发展。政府支持力度(C41)、企业融资环境(C42)、市场成长空间(C43) 这3个指标可用来评价环境支持能力。

5.评价企业文化发展(B5) 的指标。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竭动力,有活力和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小微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保持持续竞争力。员工的团队意识(C51)、员工精神面貌(C52) 这2个指标可用来评价企业文化发展。

四、评价小微企业的发展潜力的各层级权系数

(一) 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

为准确判断小微企业发展潜力评估中的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运用专家意见法,采用1~9标度的层次分析法, 构造判断矩阵。设P={P1,P2,…,Pn}为评价指标集,T为评价目标,在矩阵A中,元素两两比较其重要程度(见表2)。

采用1~9标度,其含义如下。

根据专家意见统计结果构造6 个判断矩阵A-B, B1-C1j, B2-C2j, B3-C3j, B4-C4j,B5-C5j, 并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和λ max值。矩阵A-B 中B1~B5 的权重值依次为0.24, 0.17,0.11,0.43,0.05, λ max值为5.04;矩阵B1-C1j中C11~C14 的权重值依次为0.47, 0.07, 0.15,0.31, λ max 值为4.20;矩阵B2~C2j 中的权重依次为0.47, 0.23, 0.30, λ max 值为4.10, 矩阵B3~C3j 中各指标的权重依次为0.09, 0.50,0.41, λ max 值为4.02;B4~C4j 中各指标权重依次为0.28,0.49,0.23, λ max值为4.07;B5~C5j中各指标权重依次为0.49, 0.51, λ max 值为4.15。

(二)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由于在构造判断矩阵时依据专家意见,所以判断矩阵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λ max是矩阵的最大特征值,C.I.试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R.I.是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是判断一致性比率,是C.I.与R.I.之比。由表3 得出, 所有矩阵C.R.值均小于0.10,则可以认为这6个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三) 层次的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从表4可以清晰地看出各指标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值, 企业融资环境(C42) 占的权重值最高,其次是政府支持力度(C41) 和战略规划能力(C11),前三者所占的权重之和为33.5%,剩余指标所占权重和为66.5%,这些数据可以很好地反映新疆小微企业发展潜力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C.R.=0.045<0.1

通过对层次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是合理的,可以用于实际评价。

(四) 指标体系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文采用spss20统计分析软件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本次发放问卷共50 份,收回问卷44份,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到80%。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本文采用Cronbach系数检验问卷的内在一致性,通过Spss的计算,本问卷的17项指标信度系数为Cronbach Alpha=0.815>0.8,说明问卷的内在一致性符合相关统计要求。

效度分析,本文用Spss对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通过计算得到相关系数矩阵,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表明指标呈较强线性关系,因此,效度分析结果可以接受。

五、实证分析

为验证本文的评价体系的实用性,选取乌鲁木齐市的5家小微企业,通过向这些小微企业发放问卷,获得各评估指标的数据,经过计算获得评价结果。5家小微企业的得分如表5。

由表5可知,2号小微企业的得分最高,4号小微企业得分最低,相差达20多分。在评价中,C41 和C42 两指标得分最高,因此,在小微企业发展潜力中,政府政策支持和金融环境两个因素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是管理能力指标,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潜力起比较重要的作用。

六、对策与建议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新疆小微企业的发展潜力评估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每个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最后,通过对5家新疆小微企业问卷调查,利用该体系计算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并对小微企业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后提出建议。

(一) 小微企业通过企业内部的转变提升企业竞争力

1.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由于小微企业本身职员较少,所以小微企业管理层大多身兼数职,并不是专业管理人员,因此,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对企业资源配置、战略规划进行高效管理。

2.提高营销能力。营销在企业中地位比较重要,因此,小微企业可以通过增加销售人员数量、进行市场细分等方式提高小微企业自身的营销能力。

(二) 政府和金融机构采取措施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政府通过制定一些列有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不断营造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环境,通过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金融机构完善服务体系,给予小微企业适当优惠政策,简化信贷流程,方便小微企业融资。

参考文献

[1]Priskin,J..Assessment of nature resources for naturebased tourism:The case of the central coast region of western australia[J].TourismManagement.2001,(22).

[2]刘志国.企业发展潜力指标评价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

[3]顾朝兵,张正亚.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3,(6).

[4]霍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2,(2).

[5]夏芸.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5,(5).

[6]冯学钢,王琼英.中国旅游产业潜力评估模型及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9,(8).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范文第3篇

与传统的营销手段具有相对完善的量化评价指标不同,微博营销的评价体系尚不成熟,效果评估模式目前的争议也还比较大,人们初步较认可的评估手段主要集中在微博本身价值评估和微博传播活动两个方面。

微博本身的价值评估

微博传播需要通过博主或者转发信息来完成,因此微博博主本身的价值有多大直接影响着传播活动的效果。相关专家宋富明先生认为,一个微博的传播价值大小,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初步评价:(1)微博信息的数量:信息的主动权掌握在企业自己手里,具有较高质量的微博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企业的活跃程度,也是企业微博营销的基础,一般来说,微博数量与微博营销效果具有正相关关系;(2)用户资源价值:微博的用户群体包括好友(新浪微博称之为粉丝)数量和活跃程度。同时也包括好友的好友数最及活跃程度,通过好友的数量及活跃度可大致判断其用户群体的潜在网络营销价值。企业信息传播直接取决于好友数量(也有部分浏览量来自搜索引擎检索等渠道),而转发数鞋则取决于好友群体的数量及活跃程度。

传播活动的价值评估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范文第4篇

1引言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各国的电子商务活动越来越活跃,微博营销由于其高效双向互动并且多数注册微博用户受教育程度高、地处富裕地区、对互联网新产品兴趣大以及可支配的收入相对较高等特点逐渐发展成为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中的重要模式。衡量评估微博营销绩效大小是运营微博营销的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企业微博营销绩效理论进行了综述。

2企业微博营销的营销学理论

2.1企业微博营销

赵洁(2011)指出企业微博营销就是企业运用微博客这样的自媒体平台,进行包括企业产品营销,公关营销等一系列的企业营销,从而实现企业目标。胡为夕(2011)则指出,企业微博营销是企业把微博作为整体营销战略里的一个新工具,把有价值的信息在企业微博上,然后与其用户进行对话沟通并建立高度信任的关系以达到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的的行为。惠平平(2011)也指出企业微博营销就是企业把微博客作为企业建立长期市场营销战略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企业开展包括用户有兴趣的信息等一系列的营销行为,使得用户成为企业微博的追随者,进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其追随者的高效双向互动。郑娜(2010)认为企业微博营销实质是以Web2.0为基础构建一个双向互动平台,企业利用这个平台向用户企业的信息来达到企业的营销目的。

上述四种阐述都指出了企业微博营销的本质就是企业把微博客这个互联网新产品作为企业营销战略的一个新的平台,通过推送信息与粉丝建立高效互动的平台,最终实现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品牌传播等功能的营销行为。

2.2企业微博营销的营销学理论

微博营销的营销学理论可从四个方面分类总结:

2.2.1营销组合理论

Robert F.Lauterborn(1990)提出了4C理论,市场营销组合被该理论设置成下面四个因素:顾客、方便、成本、和交流沟通(Consumer、Convenience、Cost和Communication),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导向放在第一位是4C理论和其他营销组合理论的共同特征。4C理论是营销理论的又一次飞跃,因为它以顾客为导向,而不是以产品导向(产品导向是4P营销理论的中心导向)。基于此,Don E. Schuhz又提出了4R营销理论,该理论把市场营销组合重新设置为:关联(Relevancy),即最大程度提高消费者忠诚度以及促进企业和用户一体化;关系(Relation),即建立与消费者用户发展长期关系市场营销的理念;反映(Respond),即企业时刻关注消费者用户的一切动向并及时作出反应;回报(Return),即树立把对消费者用户的回报设置为企业全部市场营销活动的起点的理念。此后4S营销理论又出现,该理论认为市场营销组合的因素包含:满意(satisfaction),即企业的首要准则是消费者的满意;速度(speed),即要最大程度提高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速度;服务(service),即企业要满足消费者全部需求;诚意(sincerity),即企业满足消费者用户的需求时要有极大的诚意。4S营销理论后的4V营销理论则又提出四个组合因素:“差异化(Variation)”,即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用户的有形服务(如产品质量)以及无形服务(如售后服务)等的独特性;“附加价值(Value)”,即不仅重视提供给消费者的有形服务价值,也重视像售后服务这样的无形服务的价值;“功能化(Versatility)”,即对于不同的消费者用户区别对待,不再使用相同功能组合的产品;“共鸣(Vibration)”,即用尽一切手段使得信任与价值观等的共鸣发生在企业与消费者用户之间。

如上所述,市场营销理论经历了若干个发展阶段,其提供需求方式从提供一致性需求向独特性需求转化。企业市场营销理念越来越注重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用户之间高度双向互动和推送信息的价值,并且消费者需求导向是所有企业树立市场营销理念的目标点。而微博客的许多优势如即时性等形成了微博营销的病毒式营销功能,而这刚好填补了了传统营销手段的空白区。

2.2.2病毒式营销理论

KennethE.Clow.认为病毒式营销本质上是口碑式营销,企业运用这种营销时是通过电子邮件这个互联网工具向消费者用户发送企业的广告,收到广告的消费者再向该消费者的个人圈子推送广告,通过这样连续传播就形成了病毒式营销。

病毒式营销与病毒传播扩散不同之处就是传播的内容不同,前者是信息,后者是病毒,两者相同之处就是传播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向多个个体传播,这多个个体再向多个的N次方个体传播。信息传播的媒介除了电子邮件还有快速发展的社会化媒体(包括微博),KennethE.Clow.的概念中传播工具虽然有局限性,但是指出了病毒式营销的最重要特点:网络和用户的口碑传播是其依赖的工具。与此同时,病毒式营销的重要性也被重要的消费者行为模型所印证,如在新的消费者行为模式AISAS模型(由日本企业电通公司提出)把消费者行为依次经历的五个环节设置成: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引发兴趣)―Seareh(实施搜寻)―Action(实施购买)―Share(与其他消费者用户共享),Share这个环节在此模型中发挥了为延续消费者行为提供动力的作用,它为病毒式营销提供了传播发散的持续动力。

微博客可以对病毒式营销的运营进行最佳的注释,第一,运用微博营销的企业在其微博上可以推送企业文化价值理念与品牌形象等信息,其追随者收到信息后,可以加深用户理解企业文化价值等;第二,企业信息的传播运用微博的诸多功能特别是转发功能可以形成最佳的病毒式传播功效,转发评论微博信息的次数越多,企业的注册标志就会互联网上出现越多,企业的形象也会在用户中得到加强,微博客极大地加强了病毒式营销的效果,同时也加强了AISAS模型。

2.2.3湿营销理论

Tom Hayes在其著作《湿营销:最有破坏性的营销革命》中首次提出湿营销:在包括微博在内的各种社会化媒体中,逐渐形成许多内部个体之间具有不同程度信任性的群体,企业运用高效双向互动的对话等方式取得这些群体的信任后引导他们成为企业的关注者,并引导关注者主动传播企业的信息,以达到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的诸多营销行为。Clay Shirky认为各种社会化媒体中的互相关注以及双向互动对话不是建立在规则制度基础上,而是靠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与兴趣联系在一起(也即互联网世界是湿的)。企业进行湿营销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获得用户主动积极的口碑式传播以提高企业产品的销售。而微博等各种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准确地解释了湿营销理念,在微博世界中,运用微博的企业推送的信息在被关注者收到后传播发送会产生病毒式扩散的效果。微博的转发与评论功能为建立用户间以及用户与企业间的高效互动机制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微博的这种属性特点和湿营销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2.2.4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Don E. Schultz(20世纪90年代)等提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企业在信息前,应该先把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全部的市场营销行为有关的所有传播行为一体化,然后在此一体化基础上把企业的信息优化整合为统一的模式对外。许多学者分角度给予了阐述:如特伦奇?希姆普认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就是将企业实行的面对用户的全部传播方案制定一个计划。唐?舒尔茨把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看作是对企业品牌传播计划实施连续四个步骤的完整过程:设置、优化整合、行动和评估;美国广告公司协会认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就是企业要注重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用户间的高效双向互动与交流机制,企业要充分运用全部传播资源为之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对传播信息的要求尤其是对传播目标的精准性越来越高,即有潜在需求的用户群能直接收到企业的信息,在企业运营的微博上可以很好地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来满足企业的这个需求:首先,企业把不同的诸多官方微博(如技术微博和销售咨询微博等),企业各个管理层的微博与企业员工的微博等转化为成“一种语调”对企业关注者推送信息;其次,综合运用企业微博和其他传统媒体,来发挥传播影响效果,例如,充分利用微博信息的及时性把微博和官方网站官方博客同时运用起来。

此外,网络外部性理论也是微博营销的一个理论来源,网络外部性是指消费者用户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受其他消费者用户对该种产品需求影响支配,也即随着消费者用户对某产品需求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价值也越来越大,这一特征又加剧了消费者用户对该产品的需求量的增加。微博的发展充分地验证了网络外部性,以新浪微博为例,2011年4月注册用户不到1亿,截止2014年12月,微博用户规模已达2.49亿。

3企业微博营销绩效理论

各种社会化媒体营销(包括微博营销)强调的是在企业与消费者用户间建立高效的长期双向互动关系,因此企业在评估社会化媒体营销(包括微博营销)绩效时,不仅要观察如市场增长率,销售收入等常用的指标,而且还要看到企业微博与消费者用户间的双向互动质量高低即双方沟通交流的效果大小以及是否建立积极地可持续发展关系。衡量这些社会化媒体营销(包括微博营销)绩效需要我们对这些双向互动质量进行量化,但很难找到一个精确的量化指标来衡量这种双向的沟通效果和长期关系。目前学术界对包括微博营销在内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绩效的衡量尚没有统一的概念。

学术界对包括微博在内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绩效度量综述如下:胡为夕(2011)指出:基于微博营销注重与用户建立长期互动关系,评估度量社会化媒体营销(包括微博营销)绩效通常用投资回报率(ROI),也有些企业用微博营销的应用效果来度量评估微博营销绩效。Jason Falls(2008)指出:度量双向互动质量与度量社会化媒体营销ROI(投资回报率)是同一个问题。Tamar Weinberg(2009)认为企业运营社会化媒体营销时很难度量评估ROI,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效果没有办法立即测量出来,因为在线交流互动的质量无法用数值来衡量;而且多种营销策略同时运用时更难以判定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带来新顾客的数量。同时他认为以下5个指标可以估算投资回报率:(1)到达率;(2)访问频率和流量;(3)影响力;(4)转化率和交易率;(5)持续性。Chris Murdough(2009)认为衡量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是相当不成熟的,并提出了一个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评估体系,该体系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前者有用户讨论的中心内容及用户评论的看法等,后者有关注者数量、评论和转发数量、参加促销活动的关注者数量、下载企业产品运用薄的数量等。Richard Pentin(2010)认为消费者用户被社会化媒体通过四个连续阶段影响:Awareness(关注)-Appreciation(理解)-Action(行动)-Advocacy(提倡),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可依据不同特征分别确定每个阶段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关键指标,该模型不足之处是划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阶段不全面。唐兴通(2011)设计了包括网络流量、追随者参加比例、双向互动度、品牌信息曝光比例等众多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绩效评价指标。DCCI的《中国社会化营销蓝皮书》(2012)提出了“关注者双向互动质量”与“运用关注者关系度”两个概念,前者指微博营销等活动中社会化媒体与关注者、关注者与关注者之间的互动的质量高低;后者指在微博营销等活动中社会化媒体使用真实的关注者关系网络的程度。该蓝皮书同时也指出企业在运用社会化媒体营销时应该最大程度使用“关注者双向互动质量”与“运用关注者关系度”这两个指导原则,以达到关注者与关注者、社会化媒体与关注者之间高效互动,达到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原创新话题,也更加着重强调度量评估微博营销等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时可选用社交对话质量作为关键指标。王睿(2012)认为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度量指标可分为短期指标(包括信息推送、追随者行为和销售额变动幅度等)、中期指标(包括用户忠诚度、被搜索引擎排名情况以及媒体曝光度等)和长期指标(包括追随者收入状况和企业品牌无形资产等),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是大量的短期指标的集中表现,同时指出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微博营销活动是由众多的短期营销活动构成,只有少数企业的微博营销活动处于中期指标阶段,达到长期指标阶段的企业更少。

Donna L. Hoffman(2010)进一步指出,在微博营销等社会化媒体营销中,消费者是生产和运用在线内容的源动力,该源动力包括联系(connections),生产(creation),运用(consumption)和掌控(control),这几个动力不断循环反复,驱动消费者持续使用各种社会化媒体工具。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给侧补短板 小微企业 内控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6-0095-02

一、“供给侧”改革与小微企业的现状

2015年以来,党中央提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党中央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创造性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构想。其主要包括五大重要任务,分别是: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其一经提出就引发了高度关注。“短板理论”表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因此可见“供给侧”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就在于补短板。短板是决定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解决短板问题是企业乃至国家长久发展的核心。

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最新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3年末,我国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785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95.6%;从业人员14 730.4万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0.4%。相比于2008年的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小微企业在短短五年之内就增加了300多万家,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从经济数据中不难看出,小微企业在促进就业、推动大众创新创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近年来小微企业面临的生存周期短、抗击风险能力差、财务制度不健全、成本上升从而导致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等问题也愈发严重。这些问题都与小微企业的自身内部控制缺陷息息相关。因此,在“供给侧补短板”改革的引导下,小微企业如何进行内部控制短板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小微企业内控短板形成的原因

要想找出小微企业内控短板的形成原因,就必须结合我国小微企业规模小、单位员工少、资金缺乏的现状,从内部控制的五个基本要素出发,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来逐步分析。

(一)管理层缺乏内控意识

很多小微企业的管理层都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一方面,一些小微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仅仅关注公司的生产量和销售量的问题,却忽略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普遍轻视内部控制,未能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导致风险评估制度不完善、组织构架不合理、信息沟通渠道闭塞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小微企业出现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与公司远期的发展目标更是南辕北辙。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组织规模小,层级结构简单,小微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就是决策者,企业的大小事务都由所谓的“一把手”主观决策,员工只是简单地听从指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内部控制实际上是限制了他们的权利范围。也因此,很多小微企业都没有建立良好的内控体系。

(二)缺少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

很多小微企业在创立之初,由于资金和人才的限制,员工的招聘往往都是通过血缘或亲缘关系,很少从外部聘请专业经营人员。因此,小微企业中普遍存在家族式管理,不是靠健全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管理事务,而主要是靠创业者主观经验和感觉来制定管理规章。为照顾所谓的“人情”,很多小微企业并没有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和分工措施,导致其管理随意性强,不够科学、规范,财务不透明。有的企业虽有内控制度,却有章不循,只是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成手册、文件,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控制活动弱化,致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

(三)风险评估不足

如何有效地识别和评估风险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综合来看,小微企业的内部风险主要在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但是却普遍缺乏对这两个风险的评估和管理能力。一方面,很多小微企业的管理者只关注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的绝对数值,却往往忽视了指标数值或者变化所反映的问题。为了过分追求利润和销售的增长,小微企业盲目扩张规模,大量购买固定资产,导致资金沉淀,变现能力降低。盲目扩大销售导致应收账款增多,企业的债务风险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规模小,资金缺乏,为降低成本,很多小微企业一味地聘用缺少专业技能的员工。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企业缺乏风险评估手段,缺少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风险防范能力薄弱,风险管理能力低下。

(四)信息沟通与传达不流畅

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信息如何准确、及时地上传下达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小微企业普遍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反馈与沟通机制,很难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及时沟通与反馈。领导层关于内控制度的规定无法及时传达给员工,而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中是否得到遵循的情况也无法有效反馈至领导层,严格遵守制度和违反规定的行为都得不到及时的奖励与纠正,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完善。

(五)缺乏严格的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而相比较于大中型企业严格的内部监督体系,小微企业的内部监督体系仍停留在基础层面或者根本就没有监督可言。在日常业务中,企业并没有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在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调整与变动等专项方面也没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如在企业会计、审计方面,大多小微企业只停留在查错、防弊上,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弥补内控短板的措施

(一)企业上下都要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首先,管理层应当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深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理解。使其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防范资产流失损坏、制止防范欺诈和舞弊以及完成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等方面的积极意义,提高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

其次,要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培训与考核,让员工认识到内部控制不是简单地只要管理层签字、解决就可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需要每个员工的参与。通过举办企业内控成果展示、文化布告栏等宣传企业内控建设,并将企业内控制度纳入员工的培训与考核范围,塑造企业的内控文化,树立员工的内控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由上而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要求,从而推动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得以贯彻和执行。

(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小微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要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会计控制无疑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中之重。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应从会计控制入手,通过建立健全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应收账款控制制度,实现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另外,应将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相结合,并以内部会计控制促进内部管理控制,突破“人情”“人面”的瓶颈,在会计控制的基础上,加强对内部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的设计,将资金活动控制、财产安全控制、人力资源控制、生产质量控制等纳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中,从而实现全面控制。

为保证内部控制的质量,小微企业还可以选取具有独立性、业务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员工成立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依据企业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承担内部检查评价任务。

(三)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建立好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是提高企业生存几率的关键所在。小微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目标,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从企业自身出发,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在外部风险诸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和市场竞争等风险因素无法掌控的情况下,小微企业要从自身出发,最大限度地对内部和可控风险做到有效控制。比如采取有序安排生产、对资金安排严密规划、不盲目扩大销售、尽量减少坏账、严格遵循国家的规章制度等措施。

其次,在经营管理者对风险评估和管理感到力不从心时,还可以从外部聘请有关人员来建立企业的风险分析团队,或者咨询有关专家来建立自己的风险评估系统,严格遵循有关程序,争取将风险降至最低。

(四)利用新技术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可以利用互联网、“云会计”等新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一方面,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根据搜集到的管理信息不断调整企业自身的运作状况,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也要通过及时的信息交换而衔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需要企业加强数据、信息等的及时传递。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和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数据系统的开发和对数据信息的监控与保护。还可以设立举报专线,确立舞弊防范以及举报投诉制度。对可能发生舞弊以及违规的地方重点盯防,提早防范,确保及时掌握信息。

(五)强化内部监督与审计

小微企业要充分发挥其内部审计部门在保护资产安全、资金流通、坏账征收、采购和销售环节等方面的监督审查的作用。要严格遵循不相容职位分离制度,设立专人专岗,将内部审计部门从企业的会计或财务部门中分离出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要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完善内部审计职能。

四、内控短板弥补的意义

(一)对小微企业自身的意义

根据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就是为了实现取得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这三个目标。小微企业的内部控制通过结合小微企业自身规模小、资金少等特点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确定合适的经营目标,建立与之相应的组织结构和控制环境,并设立适合企业的控制措施来满足应对竞争与风险的需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费用,保障财产安全,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其持续发展。

(二)对行业建设的意义

相比较于一些大中型企业形成的一些稳定的合作和交流组织或者联盟,小微企业由于多是单门独户的发展,行业组织松散,行业内部信息交换与交流合作较少,有的企业甚至为了自身个体利益,在行业内形成了恶性竞争。

小微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提高整个小微企业行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开阔视野,而不是将目光仅仅局限于自身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良好的内部控制,也有利于加强小微企业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自律,为单个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对国家推行改革的意义

在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供给侧改革,其主要是针对生产者和销售者,加强结构调整和升级,从“供给方”来刺激、创造经济需求,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小微企业的内控建设有利于加强人力、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资源整合,弥补小微企业的建设缺陷,加快企业的战略转型,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不断生产创新产品,刺激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深层次、全方位地推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实施。J

参考文献:

[1]张风智.小微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8).

[2]王青松.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实务探讨[J].西部财会,2013,(5).

[3]刘莉楠.关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经界,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