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炭开采概念

煤炭开采概念

煤炭开采概念

煤炭开采概念范文第1篇

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近十几年来我国煤炭产能增长速度过快。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煤炭产能调控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内蒙古、山西、山东等地区已经采取调控煤炭产能的政策措施,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争议。在学术研究领域,虽然将这些政策措施系统称为煤炭产能调控的概念,但对这一概念进行清晰界定的研究目前还没出现。《中国煤炭工业》评论员(2012)将煤炭产能调控描述为:“在资源与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在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引导煤炭企业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设定产能和组织生产,保持煤炭市场基本稳定,确保煤炭经济平稳运行”。这一描述从实施调控的背景和条件、手段和目标三个层面对煤炭产能调控概念进行了界定,但未能深入揭示煤炭产能调控的内涵。从目前的实际操作层面来看,主要形式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限制煤炭生产、运输和消费。

实际上调控的是煤炭产量,而非煤炭产能。直接限制产量的政策行为,不能长期替代市场机制的作用,并有可能引起更大的产能波动。因此,实现煤炭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的对象是产能,而不仅仅是产量。其原因为:(1)煤炭产量的快速增长本质上是煤炭产能快速扩大的表现。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抑制煤炭产能的快速扩大,而不是简单的控制产量。(2)煤炭产能一旦形成,无论产量多大都已经开始对当地生态环境和资源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煤炭生产消费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本上还是要减少煤炭产能的过快增长。(3)如果煤炭产能的过快增长造成了产能过剩,除了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以外,矿井和开采设备等的闲置也会产生较大的资产成本。大量员工的失业也将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未来五到十年内,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跃升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特别是新疆煤炭资源勘探的新发现,我国煤炭需求和煤炭产能仍有一定增长空间。此外,煤炭产能建成需要一定周期。

这就意味着产能一旦建成,很难通过政策调控改变。煤炭产能调控并不是限制产能增加,而是抑制产能增长预期。因此,煤炭产能调控是一个远期和近期调控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在短期内,通过引导企业调节产量以确保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在长期内,通过抑制企业市场预期和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引导企业科学规划产能,从而抑制煤炭产能过快增长趋势,而并非减少现有产能,如图1所示。煤炭供需差距的存在是当前煤炭快速扩大的主要原因。由此推断,弥补煤炭供需差距是长期内抑制煤矿投资过热,抑制煤炭产能的关键。如图2所示,我国自建国以来,煤炭产能投资建设大体经历了“四起四落”的周期变化,而煤炭价格的总体走势也大体吻合。从实际情况分析,煤炭企业做出调低新建井投资的决策时,往往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政策规制。

煤炭供需矛盾缓和甚至有潜在产能过剩危险时,政府从维护社会稳定角度考虑往往采取措施限制新近上马的投资审批。二是预期收益降低。预期收益降低往往促使企业暂缓新投资实施或减小现有建设规模。预期收益降低的一个显著市场表现是煤炭产能利用率的变化。如图3所示,历史上我国产能利用率也大体经历了“四起四落”的变化过程,且与煤炭价格、产能投资规模走势相当。研究表明,当供需矛盾突出时,往往超能力生产,促使企业提高新增产能预期;供需缓和时,闲置产能往往增多,企业资产成本增加,从而减小新增投资预期。由于价格快速下跌,煤炭产能建设需要一定周期,因此产能投资的变化趋势往往略滞后于价格即市场预期的变化。据上述历史数据分析初步推断,通过调控政策引导价格变化,可改变煤炭企业市场预期,从而引导产能投资。因此,通过供需差距导致产能扩大作用机制的逆过程,在短期内可抑制产量过快增长,而在长期内可通过抑制投资收益预期实现产能调控。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拟建立的广义的煤炭产能调控概念与狭义的煤炭产能调控概念不同,是从煤炭产业面临的保障经济增长需要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约束出发,基于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也是应对各产业产能过剩问题而采取的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总称。

从政策实践层面看,狭义的煤炭产能调控主要指政府为应对煤炭产能过剩问题或潜在的过剩危险,采取的限制产能规模增加或投资扩大等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总和。广义的产能调控概念理解,煤炭产能调控应该是包括加强需求侧管理、提高资源开采效率,以及推动煤炭产业及能源行业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或手段构成的政策体系,从长期来看可以抑制煤炭产能过快增长趋势,实现煤炭市场基本稳定和煤炭产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现代市场经济学理论,从煤炭市场发展现状出发,总结归纳出煤炭产能调控的本质内涵,对广义的煤炭产能调控的概念界定如下:煤炭产能调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保证一定时期内煤炭可持续开发的储量前提下,政府遵循市场规律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综合运用财税、金融、政府投资、进出口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手段,以法律手段为保证,辅以必要行政手段,依据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引导煤炭市场主体合理规划煤炭产能,确保煤炭供需基本平稳,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实现煤炭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广义的煤炭产能调控得以实施,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市场机制在煤炭行业发展中可以发挥基础性作用。由上分析可知,煤炭价格所反映的市场预期是对煤炭产能进行市场调控的重要市场信号。因此首先应形成完善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其次,尽可能减少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对煤矿投资的行政干预,建立完善的煤炭产能退出机制。最后,煤炭企业应具有战略思维和规划意识,科学管理产能预期,合理安排投资。

2煤炭产能调控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在参考了相关问题研究文献基础上,本文试从煤炭产能调控的根源、方法以及调控效果三个维度建立煤炭产能调控体系系统研究框架模型,为进一步科学系统地阐释煤炭产能调控的影响因素,寻求调控方法并评估其调控效果建立研究路径。三维结构模型可将问题立体化直观化,建立由原因维度、方法维度、效果维度三个坐标系组成的煤炭产能调控体系三维结构模型,如图4所示。通过三维度模型进一步揭示了煤炭产能调控的内涵:在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党的治国方略背景下,立足当前发展阶段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对煤炭产业发展的要求除了满足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经济因素)外,还需满足高效开采(资源因素)、优化结构(社会因素)、环境友好(环境因素)等方面的需要,实施煤炭产能调控(原因维度)。煤炭产能调控的组织运行需要通过政府、产业和煤炭企业三个层面的联动传导实现其调控目标。其中政府作为宏观层面产能调控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产能调控的政策措施传导到中观层面,煤炭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包括民众的积极参与支撑了产能调控措施的落实。在微观层面,煤炭企业调整产能规划,以实现产能调控目标(方法维度),最终实现经济高速平稳发展、资源可持续、环境友好、煤炭高校绿色开采的目标,做到政府调控措施得当、产业得以重构优化、企业科学制定产能规划(效果维度)。基于“为什么要产能调控—怎样进行产能调控—产能调控要达到什么效果”的思路,揭示了本文研究煤炭产能调控问题的路径。综上分析,煤炭产能调控是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政府、市场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

基于煤炭产能调控三维结构模型,本文建立了由动力、传导、评价系统共同组成的煤炭产能调控复合系统模型,如图5所示,以此阐述其内部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有机联系。由此可见,煤炭产能调控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系统特征,且系统内具有复杂的反馈和控制过程,可考虑建立系统动力学(SystemDynamics)模型作为政策模拟工具。根据系统动力学建模的一般步骤,首先应确定系统的边界。根据前述论述,煤炭产能调控系统动力学模型分为经济发展子系统、结构优化子系统、高效开采子系统和环境友好子系统四个子系统,四个子系统分别刻画了经济和人口增长与能源需求关系、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关系、煤炭资源储量与煤炭绿色高效开采的关系,以及生态环境约束与煤炭生产消费的关系四对基本的经济关系,如图6所示。随后,通过相关数据两两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煤炭产能调控动力因素,依次建立因果关系,建立煤炭产能调控SD模型,其流图如图7所示。

3仿真模拟

煤炭开采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管制;煤炭企业;企业成本;计算方法

[DOI]10.13939/ki.zgsc.2017.06.151

煤炭资源在我国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攀升,煤炭开采区域的扩大,让煤炭企业成本计算工作的复杂性有所提升。在煤炭资源的开采过程中,煤矿采空区面积的扩大所造成的地面下陷问题,对耕地和楼房、铁路等地面构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是煤炭开采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煤炭开采给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对煤炭业的环境管制,成为了促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煤炭企业需要构建一种新型的企业成本计算方式。

1 煤炭生产环境的管制方式

煤炭生产领域的环境管制,主要指的是国家对煤炭的生产环境做出的管制。了解煤炭生产环境的管制措施,对煤炭企业新型成本计算方式的构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首先要对煤炭生产环境的一些管制措施进行探究。从我国环境管制措施的应用情况来看,基于法律层面的管制措施和基于行政手段的环境管制措施,是我国环境管制措施的两大主要内容,从法律层面来看,与环境保护问题有关的法律法规,为环境管制方式的执行提供了法律保障。[1]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对矿产资源开发中出现的滥用土地资源及矿产开发给当地居民带来的精神损害问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从煤炭产业的生产特点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提出的“谁开发,谁保护”原则,也可以被看作对煤炭生产环境问题的一种管制措施。从一些与环境管制问题有关的行政措施来看,矿石环境责任制度的确立,是对煤炭生产环境的一种管制。

2 煤炭企业成本计算的新思路

从煤炭产业的发展来看,基于环境管制的成本计算新模式的构建,是对传统煤炭企业成本计算方式的一种革新。在构建新型计算措施的过程中,“作业管理”理念的应用,可以被看作煤炭企业成本计算模式创新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思路。[2]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作业管理理念是一种建立在客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成本管理方式。在现代企业中,基于作业管理理念的成本计算方式,对企业简化生产环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这种工作方法的应用流程来看,企业生产的作业环节成为了资金监管重点重要环节,在对生产成本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倒挤法”是让企业了解材料使用状况的重要工具,在对企业的生产进行充分的了解以后,对生产工序的合理优化,即对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生产工序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在将这种计算措施应用在煤炭企业以后,煤炭开采作业环节及一些与之有关的具体环节的评估就成为了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这一计算思路的过程中,煤炭作业时效性的评估,是评估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在对基于作业理念的成本计算方法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工业企业,企业往往要在先进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耗费大量的资金,这样,企业在高科技生产技术应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直接成本相对较少的问题,就可以为这种基于作业理念的成本计算方法提供一定应用空间。一些产品种类相对较多,生产程序相对复杂的企业,在进行成本计算的过程中,也可以对这一方法进行应用,从煤炭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炭生产领域的应用,让煤炭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呈现出了一种不断减少的趋势。[3]在煤炭生产领域,再将煤炭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纳入煤炭产业产品范畴的情况体系,煤炭企业的产品数量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信息化财务系统的应用,已经让煤炭企业财务系统的独立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强化,以及对这种基于作业理念的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是我国煤炭企业构建新型成本计算方法的一种新思路。

除此以外,在对成本问题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全成本概念也是企业在构建新型成本核算措施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种新思路。所谓的“全成本概念”,要求企业在生产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把成本看作所有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资源的管理模式。在煤炭企业对自身运营成本进行计算的过程中,煤炭资源税、矿区使用费及开产登记税等各种税费都可以被看作煤炭企业的自身成本的组成部分。[4]

3 煤炭企业成本的计算方式

在煤炭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煤炭企业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针对煤炭资源采空区的地面塌陷费用和村庄搬迁费用;环保措施应用过程中,支付给相关工作人员的环境检测费和防治措施费、以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用为核心的环境管理费用等多种费用。在煤炭企业在对资源库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建立以下几种资源库。首先,从煤炭企业一线职工的薪酬问题来看,在对职工基本工资、绩效补贴、企业分红、额外班时费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煤炭企业可以构建一种以人工费用计算问题为核心的资源库。在对周转材料、救助设施及劳保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材料成本问题,煤炭企业可以构建一种以材料成本计算为核心的资源库的方式,对企业的成本进行计算。[5]这样以此类推,对成本问题中的各个项目进行分类核算,对企业成本计算效率的提升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对这种方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以铁煤集团母公司矿为例,2016年1月共生产原煤147万吨,当月产出的原煤一部分直接销售,另外一半进行洗选加工处理后以洗煤形式出售,在这一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工费用为17087万元人民币,材料费用为1171万元人民币,电力费用为2532万元,折旧费为970万元,提取的安全费、维修费合计为5697万元,设备的维修费为421万元。在核心资源库的应用过程中,煤炭企业可以借助相应的资源库系统,轻而易举地计算出企业自身的成本消耗情况,这就可以让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状况有更好的了解。

其次,在构建新型成本计算方式的过程中,耗用企业资源的作业项目的确认,也是煤炭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重复利用性,是煤炭企业周转材料的主要特点,由于煤炭企业在成本计算过程中,无法将这一问题一次性归于煤炭成本之中,这就使得复杂性因素成为了煤炭企业成本计算工作的一种主要特点。在煤炭企业环境管制措施的应用过程中,环境治理成本的增加,使煤炭企业成本计算的复杂性特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企业在构建成本计算措施的过程中,需要对成本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确认。从煤炭企业的生产现状来看,煤炭资源的开发工作是采煤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原煤采出、煤矿开采区域的巷道修理及煤矿开采区域安全隐患的排除和煤矿安全升级改造工作也可以被看作采煤工程的重要辅助工作,因此,采煤工程在煤炭企业的日常运转中处于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在构建新型成本计算方式的过程中,煤炭企业需要对重点作业项目进行确认。

4 结 论

全成本概念是煤炭企业在环境管制因素的影响下,对自身的成本计算方式进行优化的重要理论支撑。作业管理思想是煤炭企业成本计算模式的一大创新思路,在遵循全成本概念的基础上对作业管理思想进行灵活运用,是优化煤炭企业成本计算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赵人慧.基于环境管制的煤炭企业成本计算问题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3.

[2]张倩.环境管制与煤炭企业竞争力关系的理论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3):303-306.

[3]鞠秋云.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I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煤炭开采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经营战略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221

为满足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近年来我国煤炭资源的需求和使用量不断提升,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开采过程造成的污染问题开始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1循环经济的内涵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能源的利用上主要体现为“高耗费、低利用、重污染”,循环型经济在资源能源的利用上主要体现为“低耗费、高利用、低污染”。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相比,循环型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系统概念,循环具体指的是在特定的系统内部展开运动的过程,循环经济的运作系统是由资源、技术与人才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大系统。新型的经济概念,在经济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个要素,不但要构建资本与劳力的循环系统,还要构建资源的循环系统。新型的价值概念,在开采、使用资源的同时,还充分考虑到对自然环境的修复与维护,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重新理解以往以为是废物的可循环利用资源的内在价值,从而展开二次利用,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新型的生产概念,在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不管是选择材料、设计产品、规划操作流程,还是处理废弃物料,原则上都要求进行清洁性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投入,最大可能地延长煤炭产品的使用期限,最大努力地降低废弃物排放。

2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

1)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提高煤炭企业的能源利用率。过去我国粗放式的煤炭开采方式对资源依赖度极高,不仅增加了我国能源压力,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地破坏。而循环经济强调减少污染、清洁生产、废物再利用,这也是提高煤炭企业能力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2)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促进煤炭企业经济增长转型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过去我国煤炭企业产能的扩大一味地依赖能源、人力和资金投入的增加,而忽视了企业管理、设备技术升级、人力资本培训等其他方面的投入。这使得企业长此以来缺乏制度机制上的创新,发展模式陈旧,技术设备落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而循环经济要求企业运用先进的节能、清洁、再利用等生产技术,实现高利用、低排放的目标。因而,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推动企业不断引入和学习国内外先进开采技术和设备,逐步改革企业经济增长模式,培养独立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经营战略选择

1)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产业。为较好应对煤炭企业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企业必须加大各类新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力度,如引入和开发洁净煤技术,由此即可保证煤炭企业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产业迈进,企业的耗能和排放均可得到较好控制,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也能够实现长足提升。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煤炭企业必须保证工业化生态效应的最大化发挥,煤炭相关的资源发展产业应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以此形成能源可循环使用的产业链条,煤炭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即可获得有力支持。

2)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条。作为产业集聚化的具体表现,产业链条的拓展可保证煤炭企业更好践行循环经济要求,因此企业应以煤炭产业区域工业化发展作为基础,以此推动产业链条的进一步拓展。具体来说,煤炭企业需以煤炭资源洗选为根本、以资源洁净燃烧为中心,以此真正實现煤炭资源的优化与转化,以煤炭资源为中心产业链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可由此得到保障,煤炭资源的高效、洁净使用也能够顺利实现。

3)坚守环境保护职能。煤炭企业必须认识到自身的环境保护责任,并合理应用经济措施实现环境的保护。结合循环经济理念,煤炭企业可结合实际构建环境责任机制,并基于区块划分将环保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由此企业全体员工均可参与到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工作中。同时,煤炭企业还应探索煤炭资源的开发补偿与环境补偿机制,真正践行“破坏者恢复、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原则,通过应用市场调控和价格杠杆,即可实现最优化的煤炭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也能够获得更为有力支持。

4)制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煤炭企业通过制定可循环型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利用煤资源的产业标准、重点资源能耗行业的节约设计标准以及煤炭资源再次利用的品牌标识标准等促进可循环型经济的煤炭企业发展规范与标准,强化煤炭企业的环保执法检查与监督力度,逐渐把可循环型经济发展推入法制化道路。

4核算形式选择

1)建立绿色会计制度。煤炭企业应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作为参考,并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由此实现会计学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建立绿色会计制度。绿色会计制度可用于分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及资源消费三者关系,并通过确认、计量、分析、报告的会计处理明确煤炭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管理工作开展可由此获得有力支持,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与管理效益可由此明确。

2)建立绿色审计机制。为解决传统会计处理方式下煤炭企业存在的核算失真问题,绿色审计机制的建立必须得到重视,由于绿色审计能够将环境、能源、资源纳入审计范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得到较好保障。绿色会计核算需严格遵循合法性、公允性、真实性原则,煤炭企业也需要重点推广绿色审计机制,以此按照企业先行环境保护资料即可明确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真实性以及合法性,配合检查、监督与意见发表,煤炭企业绿色经济责任便可得到直观评价,企业循环经济管理投入的准确判断、发展新机遇的掌握均可得到绿色审计机制的有力支持。

5制度体制选择

1)制定循环经济规划制度。煤炭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循环经济规划制度,通过组织专业人员负责循环型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并在自身发展制度和战略规划编制中结合循环经济理念,煤炭企业即可通过完整系统的工程理论明确循序经济视角下自身的发展原则、方法、目标,循环经济发展可由此大幅深化。

2)构建循环经济教育培训制度。为提高员工的创造性、自觉性、主动性,煤炭企业应加强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同时结合煤炭产业发展规划为方向,即可更好践行循环经济要求,有效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制度,煤炭企业即可保证所有员工均能够较为正确、深入的理解循环经济发展概念。

煤炭开采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劳动定额管理;煤炭生产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国内企业的从原有管理体系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转变有着非凡的意义,确立劳动定额管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劳动定额工作始终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这跟企业缺乏强化定额管理的内在动力有关,其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以及这种体制下政企合一的企业制度”(安鸿章(2002)。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的变革提高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将为提高行业生产能力、建设更完善、优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一、劳动定额管理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劳动定额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部分,是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定额管理根据煤炭企业生产规模的相关需要和用工原则,安排企业所需的人员数量以及劳动量,且随着生产力发展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主动进行调整。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管理是进行劳动定员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煤炭企业合理组织生产,促进安全管理,优化工资分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是制定劳动计划、充分挖掘劳动力潜力、合理使用劳动力的重要一环。实际操作过程中,劳动定额管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安全生产”、“先进合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这种管理主要以2006年及之后国家四部委对煤矿安全生产和企业管理制定的各类法规与规章为参照,结合各个煤矿的具体情况进微调。

二、煤炭劳动定额管理的应用

(一)煤炭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现状

我国煤炭企业劳动定额的管理普遍存在煤炭企业管理者对劳动定额管理工作不重视,缺乏劳动定额相关知识的情况。例如有些煤炭企业管理者对定额管理没有概念,导致用人超标,人力成本飙升;即使部分企业对劳动定额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贯彻到位。比如因劳动定额管理数据统计不当,导致无法修正定额工时;还有的煤炭企业干脆延续过往的劳动定员定额管理方法。随着矿井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生产组织和生产条件的不断变化,现有的劳动定额管理水平已适应不了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对矿井生产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的构建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角度对劳动定额管理的设计进行综合考虑。

1.经济效益。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资金周转越快,企业盈利能力越强,企业本身的价值也越高。煤炭行业普遍需要将大量资金积压在生产阶段较长时间之后才能实现资金回笼。因此,劳动定额管理应尽可能的发挥各级员工和生产设备的功效,提高生产率,减少资金的积压时间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率。

2.社会效益。这里的社会效益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的,在充分考虑了员工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劳动定额配置和管理。诚然,随着国家对煤炭企业生产环境要求的提高,煤炭生产的工作环境有所改善,但一线作业区间仍然存在着瓦斯、粉尘等有毒有害物质,高负荷的地下工作也容易造成心理压力。由此可见,对定额管理工作社会效益的考虑有相当的必要性。

3.环境效益。国内矿业生产由于技术、资金的限制,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是煤炭企业仍然应该切实履行起自身的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定额管理工作制度来控制污染。具体的,在满足下游产业需求的同时,还应合理安排工时进行回填作业。

(三)定额管理标准的制定及实施

煤炭企业一般都采取企事业部型组织结构,并由各生产队组进行具体的一线作业。具体实施过程中,定额管理标准的制定主要由具有一定煤矿工作经验的定额管理人员,采用了技术测定最基本的方法,综合运用了个人工作日写实、工组工作日写实、测时等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同时查阅相关资料,掌握编制要领,探讨编制过程理论依据,结合生产实际就劳动定额基本方法如何运用,基础数据如何采集,采集数据如何整理,整理数据如何对比分析,如何运用分析数据结果测算数值标准,测算标准如何对比校验等过程,广泛收集、分析现有资料,确保编制结果的科学与合理。

定额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控制即是生产业务部门的任务,也是定额编制人员的职责。通过进行过程控制,不仅能协调生产过程中各目标的实现,还能为今后劳动定额制度的制定积累经验。在实施控制时,定额人员应定期下井跟班或规定单位时间内的下井次数,有效掌握现有定额标准及管理的适用性和科学性。

三、结语

从劳动定额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煤炭企业所处的特殊行业环境来看,为了健全劳动定额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煤炭行业的竞争力,还可以在如下方面做出进一步改进:

(一)建立煤炭行业劳动定额管理协会,制定统一管理标准

劳动定额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因此建立煤炭行业劳动定额管理协会, 统一制定并推广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不仅节约制度探索的成本,提高全行业劳动定额管理的水平, 还为进一步开发更先进的管理制度提供了平台。

(二)加强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

劳动定员定额管理需要一支具备相关要求的专职工作人员。故企业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来开展相关管理技能的培训,发挥劳动定员定额管理的应有作用。同时还要加强企业内部开展相关管理理念、制度的学习,确保广大员工了解定额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从而更好的配合管理。

参考文献:

[1]安鸿章.劳动定额管理的新特点和新趋势[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01):54-57.

[2]程国桢.浅析劳动定额管理在煤炭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J].煤炭科技,2001(04):031.

[3]付强.如何做好煤炭劳动定额管理工作[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12):085.

煤炭开采概念范文第5篇

摘要:煤炭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要的预测,我国煤炭最低的需求量2010年为3000Mt,2020年为3500Mt,2050年为5000Mt,到205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需求的比例(不计生物质能)仍约55%。届时,石油供需缺口预计将达到400Mt以上,全靠进口是不可能的,还需依靠煤炭生产合成液体燃料来替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煤炭在未来我国能源系统中的地位将更为重要。现代采矿技术的发展与采矿理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代采矿理论与系统工程紧密相联,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渗透到采矿工程中的各个方面,使采矿理论有了新的进展,更适应现代化的管理和决策[1][2][3]。

关键词:现代采矿技术 采矿理论 系统工程 管理和决策

1、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1994年煤炭产量达1239.9Mt,占世界总产量的27.9%,消费量1285.3Mt,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6.6%;在国内占一次能源总产量的74.6%,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5.0%。

1.1 储量与开采

我国是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1500m深度内煤炭的总资源量约56000亿t,其中1000m深度内可靠和比较可靠的资源量约20000亿t。据1993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石油资源量88.8Gt,天然气资源量39000Gm3,探明程度分别只占总资源量的20%和3%。在我国探明的矿物资源中,煤炭占到95%以上。这就决定了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必须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

1.2 用煤的情况

煤炭是我国工业化的燃料动力基础。1994年用于生产建设的煤炭达1154.85Mt,占全国煤炭总消费量的89.85%。其中发电用煤达400.53Mt,占煤炭总消费量的31.16%,为全国提供了76%的发电能源;炼焦用煤139.48Mt,占煤炭总消费量的10.85%;其它工业用煤542.8Mt,占煤炭总消费量的42.23%。今后发电用煤将大幅度增长,预计2010年将达到960Mt。

2、现代化——新世纪煤炭工业的必由之路

2.1现代化的起源

1)现代化提出的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确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提出“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现代化的概念

要实现现代化,我们首先应对什么是现代化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在今天,虽然现代化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热切关心、潜心研究的时代主题,但还没有一个完整明确的定义。如何理解现代化的概念,是许多人关心的内容,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而是有不同理解的内涵。

(1)社会学家的第一认知:社会现代化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变革,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改变社会物质生产的面貌,而且也要改变人们的社会关系,改变整个社会的结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社会学家第二认知: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是一个动态历史过程。社会现代化并不是指向一个固定僵化、凝滞不变的目标迈进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2.2煤炭工业现代化的标志

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属工业范畴,既具有社会现代化的一般特性,遵循其发展规律,同时也有它的特殊内涵和具体标志。

1)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成为煤炭工业的主导力量。

(1)现代化与科学技术

1991年5月23日,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日益成为现代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实现工业的现代化,首先必须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2)衡量标准

以科学进步对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来衡量。

(3)煤炭工业情况

上世纪初,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20%,中叶上升到50%,80年代上升到60%~80%,末期为80%以上;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力的作用。

3、跨世纪煤炭工业发展的战略——可持续发展

3.1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是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反思的结果。在上世纪,由于生产力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空前扩大,导致自然资源过渡开发与消耗,污染物质大量排放,使资源短缺环境遭污染,生态被破坏,加剧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对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类自身生存构成新的威胁,这样,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探索新的发展战略。

3.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点

1)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最普遍、最基本、最崇高的目标。其内涵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并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2)基础: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应限制在再生速率限度之内。而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速率不应超过寻求作为代用品的可再生资源的速率。

3)平衡: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必须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维持新的平衡,并使之作为衡量发展的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

4)转变: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发展清洁生产和无害环境或有益环境的技术体系,实现多利用、少排放、低污染或不污染的消费方式,彻底转变过去那种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和高消费来带动和刺激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真正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

参考文献:

[1]采矿手册编辑委员会.采矿手册(第4 卷) [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