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防疫与检疫

动物防疫与检疫

动物防疫与检疫

动物防疫与检疫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教材,全书 1.42万余字,内容包括家畜屠宰加工卫生检验,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鉴定与处理,畜动物性食 品持染与控制,冻乳、的卫生检验和市场肉类的鲜肉、蛋鱼兽医卫生监督等章节。该课程是专门研究如何针对动物疫病防控及畜产品检验的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本技能,并且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笔者在多年实施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将以前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有机地与检验、检疫监督相结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组织教学,对提高学生动物疫病检验、检疫的专业素质水平,虽然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教学中还存有很大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要改变教学现状,加强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1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实践性训练

由于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物操作性,所以除了理论教学之外,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当前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操作上都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动手能力都比较弱。很多高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用于实践的硬件设施薄弱,例如没有专门实践训练的仪器设备和场所,学生的校内实践训练仍然停留在简单单一的水平上,很难全面、系统地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学生不能体验动物检疫中商品动物检疫技术流程的操作过程,如在动物外调与进入审核检疫证、填制相关单据、报关和防范疫病传播风险等方面都缺乏实践经验。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动手能力差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动物防疫与检疫行业的就业机会。

1.2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很多老师在讲授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的过程中,一般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理论的研究上。教学仅仅依靠粉笔和黑板进行抽象性的讲述,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种老师“讲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学生“听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际操作程度较低,结果会出现遇到具体操作时,学生往往会表现得不知所措,更不知从何处下手。这种课堂教学的模式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各种技能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流程。

1.3教学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在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中,主讲国际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毕业后留校或者从学校直接分配过来的,他们没有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实践工作的经历,在讲授实务实践课程时显得很空洞。甚至有些老师讲了多年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却没有见过防疫证、检疫证、畜产品安全证等单证,根本没有去亲身体验过防疫检验业务环境,也没有参与过实际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比较重视理论教学,非常注意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往往轻视实践,对知识的实用性强调不够,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动手能力,不能单独完成业务。

1.4考核考试方法陈旧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考核的方式主要采用以一张考试卷子的成绩决定最终成绩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卷面成绩的高低很难体现出学生实践技能的水平,也就很难测出学生实际掌握内容的高低。而且这种考试方式,可能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些误区,认为只要卷面成绩高,就算学好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就会忽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实践性训练。

2教学改革的建议

2.1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锻炼

只有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较强实务处理能力的学生。因此,建立一支既有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一线业务经验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高校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或者寒暑假在一些畜牧企事业做兼职,直接参与动物防病防疫务的实际操作。教师走出课堂,参与实践,就能打破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能够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内理论与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外实训有效地相结合。由于教师具备做业务的亲身体会,在授课过程中,内容就会显得真实而不空洞,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积极邀请与动物防疫与检疫有关单位的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如畜产品加工集团、公司、畜牧局、海关、疫检部门等。或者对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章节,例如如何用检疫证来证明动物健康运输流通,可以请来自业务一线的专家来讲授。通过这种请进来的方式,极大丰富了师生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够学习到较多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能了解最新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2.2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教学需要师生双向沟通,在本课程中,会涉及到一些动物检疫法、动物检疫的操作技能,这些内容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不能只是简单的机械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实物、一个图示等比较具体的现象作为导言,引出所要讲的实务知识,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使学生了解一项畜产品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熟悉每个环节的知识和各环节之间的连贯性,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能够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检疫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动物检疫易发展状况、进出口养殖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当代从事动物检疫业务的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等,还应多聘请企业领导和优秀的青年员工作报告,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2.3加强学生参与实践训练

在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设计上,首先要突出应用性,建立一个完整的实验流程,从化学实验、动物生理实验开始,然后是动物病理实验、动物药理实验、动物饲料营养分析及加工实验、微生物侵害实验、动物临床诊治实习最后是校外动物营养保健和动物养殖。在专业实验实习过程中包括不同环节,有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技术实验,专业实习等主要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亲自操作每个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果,建立起一个完整逼真的体验和认识,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实践方面,建立一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也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选择当地动物医院、动物研究所、动物防疫与检疫公司等单位积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学生在实际业务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真实的动物防疫与检疫业务能力训练。

2.4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一张卷子定最终成绩考试方式不能测试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必须将卷面考试成绩与平时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结合起来。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考试中应加大实践操作的考试力度和比重,比如在试卷中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填写动物健康证、运输单据和动物检疫单据等。改变了原有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式,能够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3结论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与我国当前动物防疫与检疫发展相适应的。为了使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人才市场需求,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多个层面拓宽学生的知识,积极改进原有不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高层次的动物防疫与检疫人才。

参考文献

动物防疫与检疫范文第2篇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保不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狂犬病、猪II型链球菌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得到有效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免疫注射密度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鸡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5%以上。城镇犬只狂犬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农村犬只狂犬病免疫密度达到85%以上。严格动物检疫管理,动物产地检疫、生猪屠宰检疫率达100%。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基础免疫。市、县两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制定并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乡镇(街道)要组织辖区内饲养动物单位和个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饲养动物单位和个人要依法履行强制免疫义务。农村散养户实行春、秋集中免疫,规模养殖场按照免疫程序免疫。继续坚持“五统一、五不漏”(统一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标识、统一评价免疫质量,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免疫质量要求,避免出现免疫死角和空白,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国家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尽免。各地要认真实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制度,做好疫苗储备、调运、保管和领发登记、畜禽标识佩戴和免疫档案建立等工作,确保免疫操作规范、程序严格、档案健全、记录详实。

(二)加强预防消毒。对规模养殖场、畜禽产品交易市场、定点屠场业主要按照动物防疫制度进行指导和督促,全面落实防疫消毒制度。特别要在春、秋两次集中防疫期间对畜禽圈舍进行全面彻底消毒,确保消毒面达到100%。

(三)加强疫情监测。动物疫情监测要坚持重点监测与全面监测、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抗体监测与病原监测、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一要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要健全应急队伍,搞好应急物资储备,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各地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严防疫情扩散,坚决把疫情控制在苗头上、消灭在疫点上。二要制定完善动物疫情监测工作方案。摸清优先防治病种基础信息,科学制定本地动物疫情监测工作方案,落实专业人员增加监测范围、数量和频次,重点强化对种畜禽场、交易市场、养殖密集区、候鸟栖息地等重点地区的疫情监测,确保监测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三要落实疫情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坚持定期巡查和疫情核查,确保动物疫情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四要加强疫情监测结果分析与运用。要把临床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与血清学、病原学监测有机结合,认真分析研究疫情监测结果,科学指导防疫工作。五要加强疫情追踪溯源。对监测出的阳性动物要按规定采取隔离、淘汰、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及时予以处理,防止疫情扩散;要认真搞好流行病学调查,追溯疫病来源,准确判断疫病发展趋势,切实把握疫情防控工作主动权。

(四)加强动物卫生监管。各地要严格执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农业部令年第6号),不断规范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行为,努力提高全市动物卫生监管水平。一要认真落实动物检疫申报制度。各级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机构要对申报出栏的动物到场、到点实施全面检疫,做到有报必检,确保以乡为单位的产地检疫面达98%以上,规模场检疫达100%。对屠宰的动物,严格实行驻厂(场、点)同步检疫,做到有宰必检,确保屠宰检疫率达100%。二要加强养殖场、屠宰场动物违禁药品监测。对养殖场、屠宰场动物的违禁药品抽样率必须达到2%以上,防止未经免疫的畜禽和病害畜禽进入屠宰加工环节。三要督促屠宰加工企业做好“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自查工作。屠宰加工企业要建立自查制度,规范自查记录,为内检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驻厂(场)检查人员要按规定比例开展抽检工作,抽检原始记录、企业自查文书和检查报告要实行统一整理装订,保存在驻厂检疫室内,以备后查。四要加强堵疫工作。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要切实履行防疫监督检查职责,严防疫情传入传出。要继续加强14个高速公路出入口监控,严防疫区及染疫动物和产品经过高速公路绿色通道进出。各高速公路收费站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动物防疫监督执法机构工作,对进出我市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必须查验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无检疫合格证明的,要立即通知和移交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处理,严防疫区动物及其产品进出我市。五要严格异地引种检疫管理。凡从省外引进种用动物,必须逐级上报,经市、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审批同意后方能引进,防止染疫动物和疫区动物进入我市。对引进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确定无疫后方可投入使用。六要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逃避检疫、抗拒检疫、无证交易以及屠宰、加工、贩卖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发现染疫畜禽,必须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彻底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

(五)加强养殖场(户)防疫管理。要按新的动物防疫条件对已办规模场、养殖小区进行复核,复核合格的更换《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不合格的,要责令限期整改。要明确养殖场(户)的防疫主体,指导养殖场(户)建立和健全重大动物强制免疫、诊疗、消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人员管理等防疫制度,降低养殖场(户)的养殖风险。

(六)加强队伍建设。各地要进一步稳定防疫队伍,突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重点,不断提高防疫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完善兽医从业准入制度,清理整顿动物诊疗场所,扎实做好《动物诊疗许可证》核发、换发工作;要健全执业兽医管理制度,抓好乡村兽医和村级防疫员培训,促进兽医行业健康发展。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领导,及时研究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问题,为动物防疫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要按照兽医体制改革要求,落实好村级动物防疫员,确保基层防疫工作有人抓。

(二)明确责任。动物防疫实行属地管理,各级政府要对本地区的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市动物重大疫病防制指挥部负责全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各区市县政府负责本区域内动物防疫工作,要与各乡镇(街道)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书,做到责任落实,任务到人。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推动全市防疫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动物防疫与检疫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动物 产地检疫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1.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140-01

产地检疫工作是一项基层检疫工作,是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对于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生产,方便流通,理顺动物检疫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产地检疫工作,充分发挥以检促免、以免促防的作用,全面落实动物产地检疫,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一、产地检疫的概念

产地检疫是指人工饲养的动物在离开饲养地之前,合法捕获的野生动物在捕获后,离开捕获地之前必须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检疫后,才能上市销售或运输,即进场入户到指定产地的检疫。

二、产地检疫在动物防疫中的作用

1.以检促防,有效地促进免疫工作顺利开展

预备出售和调运的动物必须经临床健康检查,凭免疫标识和免疫档案开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售和调运。应免而未经免疫、不具备免疫标识动物不予出证,从而有效地促进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把好动物出栏健康检查的第一关。

2.以防为主,严格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

产地检疫是到场到户的检疫,在检疫中发现疫病及时采取措施,把疫病控制在源头的最小范围,确保畜牧业的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严防无免疫力和不健康的动物进入流通领域,杜绝动物疫病的流行和传播。

3.掌握信息,有利政府部门决策的引导

检疫员在实施产地检疫过程中,通过与养殖户的交流,能及时了解当地的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和市场信息,畜牧部门在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制定相关政策过程中,能准确掌握当地的生产状况和潜力及需求趋势,做到有的放矢。

三、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

1.产地检疫由于受畜禽种类的多样性、区域性和检疫人员的数量等因素的限制,造成产地检疫出证率偏低。

2.乡(镇)机构改革,使部分检疫人员工作变动,新录用的人员多数是不懂兽医卫生检疫的从事检疫工作。

3.实施产地检疫的检疫员即没有对被检动物饲养过程全程监控,也缺乏防疫档案资料综合判定,仅凭出栏前或运输前肉眼观察,确定被检动物健康与否,出具合格证明。甚者以市场检疫、宰前检疫、运输前或途中检疫,取代产地检疫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对策

1.强化产地检疫意识,加大宣传力度

产地检疫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许多动物检疫员怕费时费力,入场入户怕吃闭门羹,对产地检疫工作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改变原有的检疫方式,因此,我们从内部抓起,加强教育,改变原有的工作思路,使动物检疫员认识到检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产地检疫,把疫病消灭在源头是《动物防疫法》的根本要求。同时加大对外部的宣传力度,要面向当地领导宣传,取得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要面向相关单位和广大管理对象,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这是实施产地检疫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工作。

2.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按照“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领导,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避免推诿扯皮。各地要实行动物防疫工作区域化管理,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工作问责机制,对因为责任不落实出问题的,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3.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

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是加强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要环节。对饲养的动物按户分类登记造册,逐步进行登记,实行一户一档,一针一薄的管理方式,作为产地检疫的依据。检疫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随时掌握饲养、存栏、出栏、死亡等情况和疫情动态,及时做好补栏登记和出栏、病死动物的注销工作,当出现有数量不符并异常反常现象时,及时查明原因,发现逃避检疫的违法行为时,按照《动物防疫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迅速采取措施,重拳出击,对其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促进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

4.实行报检制度

报检是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要措施,全面落实报检制度,对各检疫组工作的顺利开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提高养殖户在动物出栏时报检意识,自觉进行报检;其次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设立一定数量的报检点,方便群众的报检;其三是检疫员接到报检后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检疫,查检免疫证明和免疫耳标,合格的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对没有免疫证明和免疫耳标的不离开原产地进行强制补免,对患病或疑似患病的严格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加强屠宰检疫、运输检疫、

市场检疫的监督力度,促进产地检疫在认真搞好产地检疫的同时,加强宰前检疫、宰后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的监督力度验证查物,凡无证或证物不符屠宰的、运输的、上市交易的动物及其产品,防检人员依法进行补充免疫、补充检疫、补充消毒,并按《动物防疫法》规定收费,对逃避检疫的经营者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并接受产地检疫后加倍收费。通过加强监督力度有效地促进产地检疫工作。

6.提高检疫人员素质

检疫工作是一项以行政为手段,以技术为依托的专业工作。检疫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检疫的质量水平。因此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熟练,秉公执法的检疫队伍。根据基层检疫人员文化水平低、业务素质差的现状。鼓励基层检疫人员通过自学、函授等多种形式,提高其学历水平和自身素质,同时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切实提高基层检疫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业务素质,保证产地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7.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动物产地检疫管理制度、各项措施的落实、资金的投入、人员管理等都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准则和保障。根据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为依托,会同近年来我国防控工作的经验,增加产地检疫范围、项目、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及早出台一些应用简单、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有关动物产地检疫方面的配套法规,规定相应的方法和结果判定依据,使动物检疫与产品卫生安全检测同步实施。使产地检疫、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于永华.对动物产地检疫的几点建议[J].今日畜牧兽医. 2008(03).

动物防疫与检疫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动物检疫;存在问题;对策

实施动物检疫是控制、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确保市场安全肉、放心肉,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质量卫生安全越来越重视,动物的防疫检疫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检疫与养殖者的生产生活、与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经济发展、与“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如何提高检疫质量,降低动物或动物产品传播动物疫病的风险,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各地之间畜产品广泛流通,已成为兽医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特别是石山地区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因素,动物检疫存在一些严峻问题期待解决。

1.存在问题

1.1石山地区农村群众文化较低,对动物检疫认识不足

从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先后颁布了《动物检疫技术规程》、《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动物防疫和检疫的法律、法规,在石山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养殖规模小,动物及产品流通主要靠商贩上门收购,养殖户很少将动物及产品拿到市场销售。加上石山地区群众文化基础相对落后,很多法律常识人们不懂或不理解。

1.2检疫体系不健全,工作机制不完善

从目前的管理体制看,县级设有动物检疫监督机构,但人员编制少,很多地方承担检疫业务的是兽医站(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和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的人员,检疫的权利、责任、义务、目标难以明确展现出来。以广西都安县为例,县动物监督所编制仅5人,要承担全县19个乡镇20多个市场检疫监督任务,管理常出现力不从心,检疫执法力度不强,达不到约束和威慑不法分子的效果,出现了法律规范管理“盲区”。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纠的现象出现。

1.3产地检疫长期不到位

由于石山地区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养殖户分布面广,养殖规模小,交通不便利,群众动物报检难,因此,产地检疫工作面广、量大、难度大、涉及到千家万户等原因,至今未能全面推行产地检疫,产地检疫率一直无法有效提高,进一步加大了动物疫病扩散流行的隐患。

1.4屠宰检疫不规范

一是开展定点屠宰场少、范围小。如山区乡一级办屠宰场由于屠宰量小、办一个规范的屠宰场费用大,收不抵支,由于屠宰量少,经营分散,往往无法克服检疫执法成本过高,导致直接支出超过应收取的检疫费,使得难以很好地进行检疫监管。因此,较小的山区乡目前没有屠宰场,检疫部门很难开展宰前检疫。二是大多数屠宰场点设施简陋,屠宰工艺和手段比较原始,防疫条件不符合要求,检疫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1.5设备设施不全,手段落后制约检疫工作的提升

目前基层检疫人员基本上是靠着“一支体温计、一把检疫刀”进行一般性的常规检查,漏检率较高,准确程度相对较差,而且只能检出常见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对潜伏期的疫病则难以发现。消毒设施匮乏,具体工作中往往无法落实消毒措施。国家目前虽配备部份防疫设备、检疫器械,但乡级技术人员少,没有到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专业培训,使用很少。

2.对策与措施

2.1加大动物防疫、检疫科普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

检疫工作既是一项技术性工作,也是一项社会性工作,需要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只有在群众意识提高的基础上,检疫工作才能全面贯彻于始终。因此,要加强对群众的防疫和检疫科普宣传,加强对群众自我保护的教育。通过群众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使群众更好的配合检疫工作,自觉抵制不法行为,开创检疫、防疫工作的新局面。

2.2顺体制,统一管理

要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设检疫员的规定,政府在人员编制要按照业务量方面考虑,配足检疫机构人员,要明确在乡(镇)工作的检疫员为动物防疫机构工作人员的身份,办理执法委托手续,代表政府行使动物防疫检疫的行政执法,及时办理动检人员《行政执法证》的办证和换证,完备合法手续。检疫执法应按公务员管理,接受年度审查。

2.3化动检人员的教育,提高动检执法人员的素质

市、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每年都应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对在职检疫人员进行轮训,使在职检疫人员每年每人能够有1-2次培训机会。组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知识,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定期检查检疫人员的工作,强化管理。对长时间业务能力不能提高、职业道德差、执法水平低、执法不公、执法不严、不适应工作的,要及时给予调整工作,努力提高检疫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我们的检疫队伍更好的适应于畜牧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发展要求。

2.4强化宣传,正确引导

针对石山地区农村群众文化落后和留守在家的老、弱、文盲者实际,要采取广泛宣传,分类指导,逐屯逐户去开展动物防疫知识宣传,以各种宣传方式,如标语、对比事例、反面教材去宣染,以地方语言去亲近说教,以关怀民众的姿态去感化,正确引导群众对防疫、检疫工作的认识,提高农村动物防疫、检疫和法律意识,让广大群众自觉接受动物防疫和产地检疫报检,使防疫、检疫工作从被动性向主动方向转变。

2.5全面推行动物免疫耳标识和产地检疲

按农业部《动物免疫耳标识的管理办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要求,按程序免疫规程,定期进行免疫,已免疫的牲畜一律佩戴国家统一制作的标识。以乡为单位设报检点,牲畜在出村出乡前进行产地检疫,杜绝带病的畜禽进入市场流通,避免在流通中临时补免和补戴免疫耳标,造成疫病带来肉品质量下降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动物防疫与检疫范文第5篇

一、牲畜病防治工作认真落实了“五强制两强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狠抓了两次强制免疫大会战工作。根据省防五指挥部的安排和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牲畜口蹄疫强制免疫大会战。集中对猪、牛、羊实施口蹄疫强制免疫接种,全区出动130人,其中兽医65人,防疫员65人,对猪、牛、羊进行免疫接种,共免疫牛14343头,羊43351只,猪34578头。除仔、弱、孕、病畜外免疫率达100%。为了搞好强制免疫工作,在4月18日地区召开了由县、区畜牧局主管副局长(兽医站长)参加的县、区防五会议。会上按省年牲畜口蹄疫强制免疫大会战实施方案安排部署了我区强制免疫工作。地防指强调了强制免疫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一定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搞好。要落实好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和指标,逐级分片包干确保免疫质量和免疫密度要加强领导、确保强制免疫工作的顺利实施,并要求各县、区必须做到:

1、充分认识强制免疫工作的重要性,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本次工作。

2、明确责任,确保疫苗接种质量,免疫密度达100%,做到“乡不漏一村,村不漏一户,户不漏一畜”。

3、认真准备做好疫苗接收发放工作。疫苗的运输、保管、使用一定要在冷链中循环。

4、按省要求实行免疫标识制度,对免疫接种的牲畜实行一畜一证一标识并登记造册。

5、加强监督检查,派人到基层指导实施强制免疫,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地区防五办和各县区防五办签订了责任状,责任状明确了强制免疫工作的各项任务和责任。全区各地成立了会战领导小组,制定了会战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部署、一级对一级负责完成这项工作。塔河、漠河、呼玛、加区等地,召开了强制免疫紧急动员大会,并对强制免疫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为确保免疫质量各县、区畜牧总站对乡镇兽医进行了认真的培训,要求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注射,确保免疫接种工作安全有效。在整个免疫注射工作中,各县区都强调了必须严格执行牲畜口蹄疫免疫证制度,做到一畜一证一标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冷链运输、保管、使用疫苗,确保免疫接种的安全,并认真向畜主交待注意事项,以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由于各地坚决贯彻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通过强制免疫,保护易感动物群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同时加大了疫情监测力度,保证了免疫效果,目前我区没有牲畜W病的发生

。二、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1、加大力度,抓好基础免疫工作。我区的动物防疫工作,首先抓队伍的建设,巩固和进一步完善了三级防疫网。为加强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呼玛县、塔河县已将乡镇兽医站三权上收,加区在白桦、加北两乡各村均配备了专职防疫人员。防疫工作中,加大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养殖户进一步地认识到防疫的重要性;加强了防疫工作的领导,层层签订了责任状,成立了领导机构,使动物防疫工作能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学习班,狠抓了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掌握了防疫灭病的最新技术,使畜禽防疫工作达到了规范化、科学化。全区共培训防疫人员138人次。春季防疫工作,是全年动物防疫的重中之重,全区都将此项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实。为了保证工作的按时开展,地区站和各县、区、局兽医站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

购入防疫用的疫苗、器械、药品等,并及时下发到各县、区、局、乡镇、林场和村屯,抢前抓早地安排好春秋防疫工作,保障了春防疫的时间和质量。,以确保免疫效果。疫苗管理上按农业部2号令的要求,由各级兽医卫生防疫站统一采购、统一供苗。结合兽药药政检查,对全区兽药经营企业(个体)进行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共检查兽药经营企业(个体)22个次。主要疫病常规免疫情况为:猪瘟免疫67337头,免疫率97%;猪丹毒免疫67337头,免疫率为97.5%;口服肺疫苗65016头,服苗率94%;接种鸡新城疫I系疫苗536239只,免疫率97%;雏鸡L系免疫接种221368羽份,免疫率99%;鸡马立克氏病接种157000只。2、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寄生虫的防治,以牛羊肝片吸虫病、畜禽线虫、蝇蛆、螨虫为重点进行药物驱虫。在4—5月集中对畜禽进行了驱虫,牛、羊、猪的驱虫率达85%以上,马、禽类的驱虫率达60%以上。

2、动物防疫监督和动物检疫工作。按《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各地都进一步加强了动物防疫监督和动物检疫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必须要运用法制、经济和行政手段,坚持监督与管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行为监督与技术监督三并重的原则,使之达到规范化、法制化,各地为了提高监督、检疫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采取不同形式组织监检人员学习《动物防疫法》、《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及其它配套法规。通过学习提高了监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和健全了地县两级动物防疫监督和动物检疫机构,配置了一定的办案工具,理顺了防、检、监的工作秩序,按省站要求,为各县区购入了所需的证、章、标识,共购入产品检疫证明900本,产地检疫证明50本,其他证明16本,塑标7万枚,并按时发放到各县区,使全区的动物防疫防疫监督检疫工作达到了规范化、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