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汽车工业发展史

汽车工业发展史

汽车工业发展史

汽车工业发展史范文第1篇

一、“汽车文化史”研究背景

1.文化是国家及产业“软实力”的体现

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我们的汽车产业在近十多年间取得了L足进步,但我们的汽车文化相对落后,这与我们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身份不符。因此,亟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

2.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汽车文化的繁荣

我国汽车产业相较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起步晚,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近些年在技术层面的发展十分迅速,但都面临着一个向上走的问题,而且普遍头顶一块“天花板”。关于这个“天花板”是什么,业界众说纷纭,比较主流的看法是这个“天花板”就是文化支撑。没有文化支撑,自主品牌始终会在低端徘徊,只有突破了这个“天花板”,我国汽车产业才能真正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汽车文化不仅涉及汽车制造和消费,还包括交通、能源、环境等内容。剖析并解决制约汽车发展的这些重大问题,在当前尤为迫切,这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路上躲不过、绕不开的问题。

3.加强汽车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是解决汽车社会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国私人汽车市场,自2002年开始呈现“井喷”态势。在本世纪最初的15年里,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几乎扩大了10倍。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和销售国,并进入了“汽车社会”。在这些喜人成绩的背后,我们也要看到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激增,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开始显现。从宏观层面看: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等已严重制约现代社会发展;从中观层面看:非法改装,地下赛车,乱停乱放,交通参与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空白等问题层出不穷。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靠技术进步和政府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公众中普及积极健康的汽车文化,最终形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4.中国汽车文化发育尚不成熟,汽车文化研究和建设任重道远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始终对技术有一种过度的“痴迷”,而忽略了文化的建设,总是试图用技术手段解决一切问题。基于这样一种认识,造成我国汽车产业在技术上进步“神速”,而汽车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我们现在进行的汽车文化研究和建设是在补以前拉下的课、还以前欠下的债。从这个意义上讲,汽车文化研究和建设任重道远,依然大有可为,而且能够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为汽车社会提供有益的服务。

5.产业文化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缺失对“产业人”的培养十分不利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产业人”的贡献。当前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更需要有文化、有理想、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的新一代“汽车产业人”来完成。而汽车产业文化在职业教育中的缺位严重影响新一代“汽车产业人”、“汽车职业人”的培养和造就,对学生个人职业发展也十分不利。因此,找到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认知产业文化的呈现方式,找到一条能够让学生有效体验和践行产业文化的教育路径,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二、“汽车文化史”研究现状

1.汽车文化类书籍和文献“重技术、轻文化”

目前市面上发行的汽车文化类图书及职业院校教材,多以技术类书籍的面目出现。内容以介绍汽车文化的技术层面问题为主,很少从文化层面,尤其是很少从产业文化层面介绍汽车文化。在各职业院校,汽车文化相关课程,多被定位为丰富学生知识、感性认识专业,而很少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方面定位此类课程。

2.汽车文化类书籍和文献中以西方汽车文化为主体

这个现象的出现有其客观的原因,毕竟中国汽车产业的历史比较短,汽车文化兴起的历史更短,但也与国内缺少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大关系。这正是我们这个课题需要填补的空白。

三、“汽车文化史”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构建符合我国汽车产业实际,并能兼顾长远的理论体系,通过开发一系列课程资源作为载体,将汽车文化在汽车职业教育领域广泛传播,最终实现对全社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2.研究内容

包含体系研究、课程开发、教学实验、数字化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等四个部分:

体系研究:通过对西方国家100多年的汽车产业发展史进行梳理,并结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史特点,构建中国汽车产业文化史的体系,并编写中国汽车产业文化简史。

课程开发:依据上述体系研究成果,开发出适合中等、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类本科院校学生学习的汽车文化类课程及教材。

教学实验:通过教学实验,检验上述课程和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等,对不足之处加以修正。

数字化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进一步开发以上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一方面为学生在校学习提供更富现代感的手段,一方面可向社会大众更广泛的传播汽车文化,营造更为良性的“汽车社会”氛围。

四、“汽车文化史”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总结出汽车文化史的起源及发展线索,为后续研究提供素材。

2.比较分析

通过比对欧美日等汽车强国的汽车文化史,找出其各自的特点和共性规律,为中国汽车文化史研究提供参考。

3.实地调研

通过参观博物馆、走访企业、访问当事人等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研究提供素材。

4.教学实验

对开发的课程和教学资源进行科学、严谨的教学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对其进行修改和调整。

五、研究团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职业教育研究所,北京运华天地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六、研究进度安排

课题研究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为期两年。

第一阶段:

2015年3-4月,查阅资料;准备子课题开题报告。

2015年5月下旬,参加课题开题会,汇报和修改开题报告。

2015年6月底,完成汽车文化简史编写大纲。

2015年6月底-12月,编写完成汽车文化简史初稿。

第二阶段:

2016年1月底,完成汽车文化简史初稿审定并准备出版。教学实验组工作启动,研究确定实验方案、组织教师培训等。

2016年3-7月,进行汽车文化史教学实验。

2016年8-10月,完成实验报告,完成总研究报告。

2016年12月初,进行课题成果鉴定。

七、“汽车文化史”研究成果

汽车工业发展史范文第2篇

2010年8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电力报社、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办,天津市普迅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高峰论坛”在天津大礼堂成功举办。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史玉波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天津市副市长王治平、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何济海、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杨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肖鹏、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赵海山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汽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学院院长郭孔辉等出席论坛开幕式。

史玉波在致辞中说,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电力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电动汽车产业是和电力工业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条件、产业环境、市场空间,给电力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电能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电气化程度、节能减排能力的重要指标。大规模地使用电动汽车,为新型用电市场开辟了空间;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耗比例提高创造了条件;为电网技术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动力。

史玉波就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合作共赢,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大力支持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推进电力工业产业升级,促进节能减排,规范电力市场秩序,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研究规范电动汽车的充电市场。结合电力系统的特性,进一步加强研究,为电动汽车充电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打牢基础。三是进一步加快电网的技术进步。推进智能电网建设,辅之有效的经济手段,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放电,为电动汽车提供可靠、经济、便利的服务。四是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发展。电力行业和电动汽车产业双方要坚持统筹协调,共同做好示范推广工作,共同营造有利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产业发展所必须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标准建言献策。

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与电力工业息息相关。本次论坛是在电力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举办的,目的是搭建政府部门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方面,与当前国内学术界、科技界、企业界交流、沟通的平台,共同探讨有关电动汽车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话题和经验。论坛上,专家们一致认为,电力行业积极参与,发挥优势,引导带动电动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对于促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电力发展,提高电力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电力报社总编辑、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白俭成主持。来自天津市电力公司等网省(市)公司有关负责人,国内外各大重点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充电站设备及建设企业、重点动力电池企业、驱动电机企业代表300 余人出席会议。

汽车工业发展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学;汽车;历史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179-01

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人类已开始驯服牛、马等动物作为辅助的运输工具来驮运重物。为了能摆放和搬运更多更重的物体,又发明了撬,并且利用驯服的兽类来拉撬。后来,人们偶然发现,当撬下面有圆木或圆石时,拉起来就轻松多了在拉橇的时候只要不断地在前进方向铺上圆木或圆石时,拉起来就轻松多了,在拉橇的时候只要不断地在前进方向铺上圆木或圆石,拉起来既快又省力。后来,橇下的圆木逐渐演变成轴和轮子,马车便诞生了。车的启蒙就始于轮子。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初大禹时代, 有一位管车的大夫奚仲,是中国车子的创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辆车子的发明者。另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我国的车工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能制造出相当高级的两轮车,采用辐条做车轮,外形结构精致华美,做工也不十分复杂。到西周时期(公元前771年),马车已经很盛行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21-770年),各诸候国之间由于频繁的战争,马车便纳入了战争的行列,对于当时来说,这便是代表一个国家强盛的极明显标志。

在国外,十六世纪的欧洲已经进入了“文艺复兴”的前夜,欧洲的马车制造商风起云涌,马车的制造技术有了相当的提高。中世纪的欧洲,大量地发展了双轴四轮马车,这种马车安置有转向盘。车身方面,出现了活动车门和封闭式结构,并且在车身和车轴之间,实现了弹簧连接,使乘坐之人感觉极为舒适。

一、 汽车的发明

尽管马车的发明和大量使用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交通的便利,可是马车因为它的畜力牵引还是有很多的不便之处,例如牵引的畜力存在体力,速度,时间上的很多限制,人们开始寻找更加先进合理的动力了。1769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从此历史开始了工业的机械化生产,从而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时的人们就开始思考可不可以将机械动力运用到马车的上面。随着汽油机的发明,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在曼海姆制成了的一辆汽车,该车为三轮,采用一台两冲程单缸0.9马力的汽油机,具备现代汽车的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等。人们一般都把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三轮车的1885年视为汽车诞生之年,卡尔・本茨也被世人尊陈为“汽车之父”。

二、 汽车的发展

从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后,人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梦想,梦想自己能够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可是任何事物的开始并不是完美的,卡尔・本茨的第一辆汽车是三轮汽车,动力方面很弱小,时速只有18公里,而且很容易抛锚,车身是敞开式的,只能乘坐两人,这些特点让这辆车不能符合人们的真正需求。20世纪初,世界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汽车还只是有钱人家的昂贵专属品,这很不利于汽车的发展。造人们能买的起的车成为了很多企业家追求的目标,这其中美国企业家福特就改变了汽车制造业的历史,福特在1908年设计制造了福特T型车,售价只有400美元,当时就轰动世界,人们争相购买,它成为低价、可靠运输工具的象征,当别的汽车陷于泥泞的道路上时它却能继续前行。T型车赢得了千千万万美国人的心,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莉齐”。T型车第一年的产量达到10,660辆,打破了汽车业有史以来的所有记录。

到了1913年末,福特汽车公司的产量已经是全国汽车总产量的一半。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福特在工厂实行批量生产。福特推断如果让每一位工人固定在一个位置,负责一件工作,而让汽车从一个工序转到另一个工序,汽车会更快成形,同时可以节约无数的工时。为了验证这一理论,1913年的夏天,在密执安州海兰公园制造厂,用绳子和绞盘将底盘在地板上进行传送。现代批量生产由此诞生!最终每个工作日下线T型车的速度达到每10秒一辆。福特发明的这一汽车生产流水线使汽车的生产速度令人惊异,而且流水生产线的发明也应用到其他生产领域,福特因为其巨大的贡献而被世人尊称为“汽车大王”。

三、 美学在汽车历史中的运用

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也决定了汽车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纷纷开始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从最初方方正正的造型到现在,汽车的里里外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起了主导作用,这也使美学研究在汽车身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我们从几个汽车品牌中来看汽车美学研究的发展变化吧。

德国奔驰汽车是世界最著名的豪华汽车品牌,其创始人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合作共同创造了戴姆勒.奔驰公司,从1926年至今,公司不追求汽车产量的扩大,而只追求生产出高质量、高性能的高级别汽车产品。在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中,奔驰公司产量最小,不到100万辆,但它的利润和销售额却名列前五名。奔驰的最低级别汽车售价也有1.5万美元以上,而豪华汽车则在10万美元以上,中间车型也在4万美元左右。在香港市场,一辆奔驰500SL汽车,售价高达165万港币。

纵观汽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汽车文化的日新月异,其实汽车作为一种商品,它一定要符合人们大众的审美情趣,汽车厂商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把美学,美的设计运用到汽车设计上来,才能生产出受大众欢迎的好汽车,才会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叶刚.汽车世界[J]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

[2]杨文会.德国汽车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汽车工业发展史范文第4篇

文=本刊记者 孙宗波

两年一届的北京车展从1990年到2012年,已经举办过了12届。回顾北京车展在这22年间的历史变迁,无论是展览面积、参观人次还有展车数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国际车展这个舞台22年来的成长过程,又何尝不是中国汽车工业和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的缩影?

1990年第一届:从无到有 略显寒酸

1990年第一届北京国际车展于7月3日~8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举行,展览面积2万多平方米,参展企业不到400家,且多是杂牌军,来自世界汽车业的顶级品牌更是凤毛麟角,前来参观的观众也不过10万余人。

当然这与当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息息相关,1990年,全国销售汽车509242辆,其中轿车销售42409辆,载重汽车完成269098辆。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能赢得这样的场面已属不易。

在当时的汽车强国眼里,中国车市不过是蛮荒之地,北京车展不过是一个自娱自乐的“内部聚会”。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车展只有业界参与,普通人的关注度并不高,它根本没有走进百姓的视线。当时也没有模特、没有新闻会,所以车展是静悄悄的。

尽管首届车展有些寒酸,但是,北京车展的出现结束了中国没有正规汽车展会的历史,也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来临。

1992年第二届:稳步发展 崭露头角

1992年,中国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百万,达到了106.2万辆,汽车销量达到95万辆左右。产品质量、技术装备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轿车工业有了显著发展。

有了第一次举办的成功经验,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第二届北京车展的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参展厂家数量和展馆规模都远远超过上届,北京车展制造的热浪正逐步辐射全国。也就是从这届车展开始,汽车开始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需要车,需要车展,那时的车展确确实实可以给老百姓带来实际意义上的帮助,该届车展参观人次达到16.5万人。

1994年第三届:大步前进 初现规模

连续两届的成功举办,让北京车展得到了国内外厂家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第三届的展览面积和观展人数已在上届的基础上翻倍。特别是海外参展企业数量已经达到398家,是上届的三倍,国际车展的规模和阵容已见雏形。

1994年在国内汽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一年召开了中国家用轿车研讨会,第一次大规模讨论轿车进入中国家庭的问题,国内媒体上几乎每天都充斥着“何时能圆轿车梦”一类的报道。关于要不要发展家庭轿车的激烈辩论也是当年的重大新闻,国家出台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而且中国“复关”谈判也在紧张进行,因此1994年的北京国际车展盛况空前,出乎意料,全球著名汽车厂商都聚集到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高峰时一天的观众达到10万人。

1996年第四届:领导关注 首次细分

1996年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品质有了显著提升。为了促进中国汽车工业新产品的研发,又同期举办了国际与中国汽车新产品开发研讨与展示会,得到了国内外汽车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时任国家领导人、、朱镕基、尉健行、吴邦国、李铁映、迟浩田等都莅临北京车展,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鼓励。

为了与世界国际车展接轨,第四届北京国际车展首次设立了专业观众日和普通观众日,细分了展会参观日,受到社会各界观众好评。

1998年第五届:联合创办 引入车模

1998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了162.9万辆,世界排名第十位。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汽车展会的繁荣。在政府的推动下,北京车展走上了联合办展之路,使北京车展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第五届北京国际车展期间,中央电视台直播了该届展会盛况,开创了电视直播展会的先河。

另外,1998年的第五届北京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主办单位推出了几项新举措:首次设立新闻及专业人士参观日,首次推出展览会吉祥物等,为展览会的举办增加了文化色彩。

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现场直播展会盛况,更让全国观众了解了国内外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车展上引入模特的首先是国外厂商,当时看来非常新鲜,受到参观者的瞩目。

2000年第六届:跨越世纪 逐渐成熟

2000年,世纪之交,中国汽车工业驶入高速发展的轨道。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00万辆,年产汽车超过10万辆的汽车企业达到10家。

经过10年的发展,第六届北京国际车展在办展理念、办展模式、展会规模等方面都逐渐成熟。本届车展首次设立了媒体参观日,参展厂家突破了1000家,专业观众显著增加。北京国际汽车展正逐渐进入成熟的国际名展之列。

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海内外汽车界都将本次展览会视为新的展示与宣传“亮点”。国外厂商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做了充分准备,展出车型多种多样;国内汽车厂商为了迎接“入世”的挑战,也纷纷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以适应本届展览会的主题:迎接新世纪经济腾飞,展示汽车工业科技先导。

2002年第七届:“井喷”效应 聚焦品质

第七届北京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专业观众占40%,外地观众约占35%,从观众结构上看,专业观众和有购车意向的群体占主导地位。

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中国汽车产业表现出了强大的吸纳力和包容力,汽车市场产生“井喷”效应,汽车产销量跃升到325万辆和322万辆。自主品牌开始展现出强劲的爆发力,中国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与此同时,第七届北京国际汽车展也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开始从关注规模逐渐过渡到聚焦展会品质,展览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参观人次达到38万人,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汽车展览会。

2004年第八届:备受重视 豪车参展

本次北京国际车展成为国内车展中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国际车展。本届展会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余家整车及零部件公司参展,展出规模近11万平方米。由于国展面积不足,同时启用农展馆。国展有8万多平方米,农展有3万多平方米。其中,国展以轿车、SUV等乘用车为主,农展馆则主要展出卡车、客车等商用车以及零部件。

这是一次豪车参展的分水岭。梅赛德斯-奔驰携旗下21款产品参加车展。单从参展的车型数量来看,就已经是奔驰在中国历次参展之最。宝马集团展出超过20款车和5辆摩托车,展区面积达1590平方米,规模为该公司历届参展之最。而volvo则首次将北京车展升级为全球车展。

2006年第九届:成功冲A 谋思新局

2006年加入世贸组织五年后,中国汽车工业产销量双双超过700万辆,已经是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国、第二大汽车市场。本届车展的主题为“追逐梦想”。

展览时间从7天增加到了9天。被称为“本年度全球A级汽车展览会的收官之作”的2006年北京国际车展,从过去单纯的产品展示,发展成企业战略、全方位形象展示的窗口,全球最前沿技术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以及最高效的品牌推广宣传舞台。从展品上来说,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达6辆,再加上国内首发的新车,数量达14辆。这突破了北京车展的纪录。

本届车展国际化程度大为提高,自主品牌占展车三分之一。无论是展车数量还是展览规模,均创历届北京车展之最。本届车展展出了一大批当代国际汽车工业高科技产品和国内汽车工业近年来自主开发研制的新产品,全面展示了当今汽车工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反映了世界汽车业的发展趋势和动向,体现了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的最新水平。

2008年第十届:面积大增 规模空前

2008年(第十届)名车云集、美女车模竞相争艳北京车展搬到顺义的新国展,展位面积达到创记录的16万平方米,比首届车展翻了八倍,观众流量达70万。

2008年的4月20日,本届车展启用了全新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2100余家国内外厂商携890辆展车参展,其中国际品牌全球首发车7款、亚洲首发车24款、中国首发车上百辆,在中国甚至亚洲都首屈一指。

北京车展从最初简单的车型展示,到目前的科技与概念展示,从最初的追求销售,到2008年的“梦想?和谐?新境界”,北京车展逐渐成熟起来,中国汽车也从工业化走向市场化,从最初的方头捷达、奥迪100等引进车型,到上世纪90年代各种合资车企进入中国。本届北京车展的最大亮点是百花齐放的自主品牌。新车层出不穷,新能源动力研发进步神速,展台布置也创意非凡,让国内外媒体耳目一新。

2010年第十一届:市场独秀 畅想未来

本届车展以“畅想绿色未来”为主题,首次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老两个展览场地同时举行。本次车展使用新、老国展全部19个室内展馆,加上在新国展的部分室外展场,展出总面积近20万平米,为北京车展历届以来的最大规模。本届车展全球首发车89台,包括国内厂家全球首发车75台,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14台。

国际跨国公司在本届车展将亚洲首发车41台,中国首发车35台。概念车65台,其中跨国公司37台。新能源车是本届车展的最大亮点,共有95台新能源车现场展示。自主品牌在本届车展上表现令人惊喜,他们占据了大部分场馆,并从新车型、新技术等方向全面出击,成为本届车展上一道亮丽风景。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

2012年第十二届:更受关注 惊喜不断

汽车工业发展史范文第5篇

成立于1958年的史丹利威帝玛是一家为用户制定存储解决方案的公司,该公司的产品广泛服务于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沃尔沃、雷克萨斯以及捷豹等高端品牌整车厂商的销售服务店。史丹利威帝玛品牌的产品可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配合5S管理解决方案可使得企业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效率。

5S管理解决方案是由日本引入的一种人为理念,它主要与各家企业的管理要求和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每家企业的使用效果都各不相同的。但是,它的根源还是由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以及素养这5个基本要素拓展而来的。史丹利百得之所以公司看重这些要素而引进史丹利威帝玛品牌的产品,是由于5S管理解决方案有着与之相对应的5大效应,这5大效应使得许多企业和从业人员从中收益。

首先,通过5S管理解决方案获得干净整洁的施工环境可以给客户一种信任感,客户都希望可以从这样的企业中获得所需要的产品。其次,可降低不必要的材料、工具的浪费并减少寻找工具、材料的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再次,可以为生产安全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为现代化的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带来宽敞、整洁的工作环境,有效减少了杂乱无章的生产模式。另外,5S管理解决方案还是标准化的推动者。定品、定量和定位置的“3定”要素在国内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3定”要素是配合现代化的工装理念来进行的,它就像在企业里按照规定的要求来完成任务,按照规定的程序来进行生产作业,以达到稳定的施工品质。最后,通过5S管理解决方案可以形成令人满意的职场。史丹利威帝玛品牌的产品在全国各个城市的实际应用当中,解决了很多企业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史丹利威帝玛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中销售的产品主要包括:标准化客户定制存储柜、工作站和工作台、移动存储柜和移动工具箱、储存柜错层系统以及可调节式货架。标准化客户定制存储柜可为企业节约空间,提高效率,还为将来的空间拓展增加了便利性。史丹利威帝玛有6种不同高度和8种不同的占地尺寸的存储柜可供选择,每个都有锁和钥匙的抽屉高度可由57mm到533mm自由选择,并且还可以选择安装原厂的可调节隔间。每个抽屉的最大承重可达181kg,而且所有的存储柜都是终身保用。

采用史丹利威帝玛品牌的产品还可以比传统货架式的储存方式节省50%以上的空间(图1),因此在国外的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和汽车零配件经销商中获得了广泛的实际应用。汽车售后服务企业主要选择特殊工具存储柜、汽车维修技工台存储柜、可移动存储柜、移动工具车以及放油罐等产品;而汽车零配件经销商主要选择零配件存储柜(图2)、零配件存储柜台以及电机零配件存储柜等产品。虽说我国汽车零部件在仓储管理方面从国外引了进一些先进的理念,但国内汽车零部件仓储领域还是以传统的货架形式为主。

史丹利威帝玛品牌的产品在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等整车厂商中也有着实际应用。为什么有那么多整车厂商的生产部门也采用史丹利威帝玛品牌的产品呢?因为这些企业对于空间的使用要求更加苛刻,并且对于零部件的精度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威帝玛品牌的产品可以对这些整车厂商的空间进行有效的规划(图3)。

而从整车厂商的生产部门转换到职教院校最为关注的汽车维修实训室方面,就不得不提到种类非常繁多的史丹利威帝玛品牌汽车行业技工台产品(ATC)。职教院校可以通过定制化的组合,使得技工台的电路、油路、气路甚至是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各个方面达到定制化的整合(图4)。这里的定制化是基于威帝玛品牌产品的模块化组合,不像国内某些企业的产品采用非标准的生产模式。

现代汽车售后服务中还有一种观念,就是高水平的售后服务工作人员都希望获得专业化的工具和合理储存工具的方式来对工作进行辅助。而史丹利威帝玛品牌汽车行业技工台产品的应用,可以达到工作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对生产工具进行有效管理和快速识别,能够完全满足高水平售后服务工作人员的不同需求。而作为职教院校的教师们,也希望可以将先进的理念和产品应用到实际的培训工作当中去。由于职教院校的教育体系是与社会和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如果可以让职教院校的学生们提前熟悉和了解行业中先进的理念和产品,那么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不会有那么严重的不适感了。

由于目前多数存储方式都存在些许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将空间、库存和建筑面积等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对缺乏管理和脏乱差等因素可以通过5S管理解决方案得到有效的解决。而基于5S管理解决方案拓展而来的6S管理解决方案则是增加了安全这个重要内容,而这里不仅包括了物品的安全,重中之重的则是售后服务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通过这种全新的物品存储理念解决了物品丢失和不安全存储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