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范文第1篇

一、核心素养------育人目标、教育本质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新常态课堂”,自然离不开“核心素养”这几个关键字。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与音乐学科相关的:

其中第一大领域“文化基础”中的“人文底蕴之审美情趣”,让学生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科学精神-----勇于探究”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呵护个性发展,鼓励孩子们的音乐创造。

核心素养中的第二大领域“自主发展――学会学习”需要我们在音乐课堂上多指导学生怎样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学习。

这逐条逐句都与音乐学科相关联,都需要我们音乐教师来完成。

现场展示课,台湾专家们的灵动课堂,点亮了我们心中的理想教育。那么,何为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让我原本模糊的概念更加清晰了。

二、不一样的台湾课堂

1.亲近幽默、润泽童心------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个听课者、旁观者,听台湾老师上课,“轻松、快乐”油然而生。课堂笑声满溢,学生会被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所逗乐;会被夸张、极具表现力的示范所折服;会被每一处都精心设计过的课堂习惯训练所吸引。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把幽默艺术运用于课堂,用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乐学情境,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集中学生注意力。试想,这不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方式方法吗?学生乐于听,才能进行学,帮助学生高效的接受和消化学习的内容。

幽默,绝对是一座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走上这座桥,教师与学生间将不会再有深深的隔阂。不过,幽默只是课堂中的“佐料”,而不是“主菜”,在合适的时机适当运用即可。

2.知识容量小、能力训练广--------知识技能为载体的能力培养课堂

黄世杰老师在他的讲座中讲述了时下教师的一些现状:忙、茫、僵化、平庸化等。因为工作忙,变得茫然;因为没时间用心思考、疲于各种应付,变得僵化;最后变得平庸化。黄老师还用一个图片风趣的反映了教育中的另外一个问题: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抱着一个比他身体大几倍的奶瓶喝奶。教师在课堂中没有考虑现实情况,总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教给学生,而没有考虑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就像图中所示,这个婴儿能喝下这么多奶吗?他会不会被呛到吗?

这副图,这个例子,再加上现场所展示的台湾音乐课堂,让我意识到,为什么观课之初我在质疑,台湾课堂围绕一个小知识点------分辨拍子的学习,就要花去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而我的课堂大约10分钟就完成。

同一知识点,我的课堂只重在孩子能听辨,而他们的课堂则是感受,体验,有了这样的拍点感觉后,去分辨拍子,最后鼓励表现。让学生不光能分辨拍子,还能根据不同的节拍感觉去表现音乐。

细心思考,每一个小知识点不都需要层层深入,落实到底么?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停留的表层,知识的掌握只是我们装饰的表层肤色,而知识背后的能力训练才是肌肤内里的血脉。

想想,短短的40分钟,环环扣中核心素养中的要求:

学习拍号----让学生具有艺术知识的积累;

课堂上合作参与-----让学生具有发现、感知、欣赏音乐美的意识,自主学习,小组互助;

鼓励学生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

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音乐课堂么?在愉快的环境下,进行一连串以孩童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孩子成为的学习主体;音乐课堂应该启发儿童潜能,开发儿童对艺术学习的兴趣,提升艺术知能及鉴赏能力,陶冶生活情趣,启发健全人格发展。

三、扎实高效的内地课堂

深入挖掘、翻转课堂:

现在的音乐课堂中,我们还会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缺少对歌曲的挖掘思考。解翔老师的《八分音符》这节课,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流程:以学唱为主线,通过学唱、突破难点而掌握各种音乐知识及演唱技能。

解老师将常态课堂倒叙呈现,先提炼本课的难点的“八分音符”,从难点入手,设计一系列多彩的音乐体验活动,将八分音符这个知识点做深做实,不光会认它;会读它;会听辨它,还会表现它。最后,出示本课歌曲自学唱,会发现歌曲中的难点-----八分音符,碰见它的出现,孩子们迎刃而解。整课轻松、流畅,通过前面对附点八分音符的深入体验学习,孩子们在歌唱中没有遇到瓶颈而畏惧演唱,不光唱得准确,而且更加自信大方的表演了!

四、体态声势细节化、潜移默化助表现

声势练习是现代音乐教学中的一种运用较为广泛,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方法之一。什么是声势?即能够发出声音的姿势动作。单纯的听觉体验比较抽象,声势教学法把音乐和感官统一起来,将音乐植入动作化语言中,形成对音乐的具体体验。

恰当:

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者从听觉感受音乐后,还得通过联想,进行再创造。在头脑中形成想象性形象。听觉感受的是声音,头脑中出现的是想象性形象,心灵上受到震撼的是情感。这不正是核心素养中----“发现、感知、欣赏美的基本能力;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教学实施的过程吗?

有效: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I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46-0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到审美情趣。音乐教学总是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有着莫大的联系。音乐这门学科最早就被归类在美育中,无论是在古代的中国还是希腊,音乐的美育都受到先哲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审美从来不具备标准答案,审美情趣会受到时代、人群、年龄、阅历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出现不同的审美观念。音乐美是音乐所具有的品位,它产生于主客观的完美结合之中,是音乐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就农村初中音乐课堂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谈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培养会听的耳朵――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起跑线

初中音乐教学既然以歌唱为主,那音乐的审美就不能仅仅局限在欣赏曲目上,演唱歌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以及听力。最简单的例子是唱歌的音色,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能够有意识地发出适合演唱的声音,这就是一种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体现。学生刚升上初中时,一般演唱的方式还停留在小学,似乎越响亮的声音越能够体现出认真和投入,但这种意识和演唱方式往往会演变成最伤害学生嗓子的喊唱,学生在听方面关注的是音量的高低,这就不能称为音乐审美。所以我们一般会用一学期的时间来纠正学生的这种思维,让他们能够听出歌唱与喊唱的不同。在小学阶段,或许歌唱的美就是大声唱出旋律,但那是因为小学时期一般学生发出的是最清澈、纯粹、纯真的声音,是不需要过多修饰的。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歌唱,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一般在这三年中,大部分学生要经历变声期。这时候,耳朵的听力要能跟上这种变化,要能听得出,当对喉内肌肉进行不同控制后,发出的不同音色哪一种为美。课堂上,一般会让学生将自己的耳朵用手稍稍向前拨,使他们能够更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声音,又或者采取“小组唱互相点评”的形式,完成从他们听到点评到自省再到自唱的过程,最终达到对学生听觉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紧扣时代的节奏――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方向标

音乐课堂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之余,还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农村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和村里网络电视铺设等原因,更难接触到当代音乐,更多的还是要靠音乐课堂上的补充欣赏。但在一周只有一节音乐课,每单元都有两首演唱歌曲、两首欣赏曲目的情况下,很难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同时再扩充欣赏。音乐教材里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其实都有一定的年代感,几乎每一批学生都会说,“音乐书上的歌不好听”或者“书上怎么都是老歌呀”。确实,虽然教材已经很注意现代歌曲的录入,像小虎队的《蝴蝶飞呀》、台湾校园民谣《踏浪》、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但5年后在学生看来,连《听妈妈的话》都成了“老歌”了,小虎队的歌是他们父母听的,《弯弯的月亮》《故乡的云》那更是爷爷奶奶辈的流行歌曲了。音乐审美的更新换代是极其迅速的,音乐教材的更新换代却是极其缓慢的,学生认为这首歌老土,自然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虽然我们也可以从歌曲中寻找共性的审美,但这却不利于学习。音乐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学生音乐欣赏层面的视野。时代的大环境对于音乐课堂教学,尤其是审美情趣的培养,影响是巨大的。

三、放飞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持续点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范文第3篇

在以前,室内乐是西方国家宫廷中演奏的一种音乐,这种音乐类型与传统的歌剧音乐、教堂音乐有着很大区别。随着时代的变迁,室内乐意义有了一些新改变。在近代,简言之,室内乐就是指每一个声部均是由一样乐器演奏的合奏音乐。那么,如果声音是由两样乐器合奏出来,则称之为二重奏,这样来看,室内乐就出现很多的种类,包括三重奏、四重奏等。室内乐中每个乐器的地位是平等的。众所周知,中国很多民族音乐都是通过室内乐的方式来演奏的。室内乐的演奏形式不仅仅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而且还具有好的协调性,室内乐每个声部由于保持较好的独立性,演奏的个性化十足,这也是室内乐可以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二、室内乐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

一般来说,室内乐存在多种优点,室内乐可以增加音乐课堂的丰富性,并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就教育方面而言,室内乐课程具有强大的素质教育功能,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

(一)培养群体意识、团队合作能力

室内乐课程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一大功能是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和团队能力的培养。基本上,学生在音乐课中所接触的音乐作品绝大部分是独奏方式来演奏的,因此这种形式只需要学生一个人自己去演唱练习,这就带来一个不良的后果,学生不愿意去跟别人合作,这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而室内乐课程这种形式,可以大大地丰富音乐形式,包括合奏、合唱、小组表演、乐队演奏等方式,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以及团队精神。在室内乐的课堂中,绝大多数的演奏都是集体性的活动,因此这就需要每个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集中和统一,学生们是一个团体在演奏,因此每个学生就需要共同协作,无论是在音乐的节奏方面,还是在音乐速度上面,都需要达到高度的一致。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全面认知能力

室内乐课堂的另一大素质教育功能就是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全面认知能力。虽然当今世界的音乐作品越来越多,但是室内乐作品还是具有其自身很大的优势。就室内乐而言,其不仅仅具有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内容,而且还具有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这是独奏音乐无法达到的。对于学生来说,室内乐课堂更容易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并且可以扩充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一旦学生音乐的视野扩大了,就可以不断提升自身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并增强对音乐作品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

在素质教育中,室内乐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通常情况下,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独奏能力,更需要强大的音乐综合能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社会对音乐方面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毋庸置疑,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并且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通过室内乐课程的学习,可以突破学生对某个单一的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局限性。因为在室内乐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内容以及表演形式,来增加自身的舞台实践经验。这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将室内乐的课堂音乐知识与实践演出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这种形式,学生就可以走出课堂去了解这个社会,并接触这个社会,从而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四)培育器乐专业人才

不可否认,室内乐课堂对于器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对于学习器乐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仅在学校需要接受专业知识的教导,更需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和自己,并且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对社会和他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学习室内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不但学习音乐的相关知识,更是在这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合作技能和素质。室内乐可以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大型的乐队演奏中,并且尽可能地给每一个学生练习的机会,这样学生就可以彼此学习,互相提高,并且通过互相的合作,来达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并以此来更多地培养出合格的器乐专业人才。

三、器乐专业主科教学中开设室内乐课程的具体措施

(一)建设师资队伍

在我国,室内乐课程应该是器乐学生的主修科目,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很多的学校并没有将室内乐课程作为器乐学生的必修专业训练课程。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室内乐课程无法得到广泛开展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相应的师资队伍。所以,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在器乐专业主科教学中开设室内乐课程的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学校可以采用引进先进和优秀教师的方式来吸引室内乐课程的教师,但是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严格。因为,对于室内乐课程来说,该课程的教师需要有渊博的音乐知识和学术知识,并且懂得如何传授知识,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将室内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二)制定教学计划

在室内乐课程中,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教学计划合理,才可以更好地将室内乐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要求统一起来。对于每个学校的室内乐开课时间,这需要根据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设置室内乐课程的课时。一般来说,室内乐课程的课时基本为每周一节或者两节。室内乐课程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考核音乐课程

对于室内乐课程,最后还需要制定一个严格的考核制度。一般情况下,室内乐课程的考核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观摩抽查的方式,而另一种是期终考核的方式。在室内乐的音乐课堂上,当学生学习完一首弹奏的音乐作品之后,老师就可以采用观摩抽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并根据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做出一些反馈,以此对下一期的室内乐教学做出一些调整。另外,在考核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共同参与到点评过程中,这样学生不仅仅可以提高对室内乐课程的兴趣,并且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最后,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个期终考核,并将其成绩纳入到对学生的素质评分中。在学生的最后评分考核中,老师的观摩抽查和期终考核将作为一个比例纳入到学生的成绩中,此外,还需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纳入其中,包括学生的上课情况、思想素质等等。

四、结语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本;创造;感受;欢乐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高效课堂模式的提出,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脱离过去简单的学歌课和听歌课,使音乐课的教学内涵、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个体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度尊重学生,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活动中,教师要起主导和引领作用。教师在课堂中所有设计的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本,以课堂生命为本,以课堂生动为本,以学生的生长为本。那么,如何做到以生为本,创建新型课堂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对新课改有积极的思想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一切为了学生的学,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探究者,而不是指挥者。所以,当前社会需要的是研究类型的教师,而不是只知道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的老黄牛似的教师。那样只会把教师本人拉垮,教出来的学生也是只会答题考试的书呆子。因此,我们必须以研究者的角色出发,不断探索,发现问题,及时写一写心得与体会,做一做小课题类的研究,并联系学校与学生的现状,在我们的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每天有一点新发现,每周有一点小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思想上深刻认识,理念上不断更新,教学情感上逐步体验,从师本走向生本,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把空间留给学生,真正扎实有效地落实生本音乐课堂,激扬生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艺术的海洋里不断熏陶自己,陶冶情操。

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音乐课堂更精彩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创作,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善于引导他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完全、自由地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动眼、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学生主动的、独立的、灵活的、创造性的思维,倡导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中发现并获取知识和能力。例如,在教授情景歌曲《小猫钓鱼》时,我在教室里布置出一条“小河流”,并告诉学生在这条小河边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然后,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使学生交流和享受音乐。在学到歌曲中“它丢,它丢,它丢下了钓竿把蜻蜓找”这一句时,我让学生边唱边表演,体验小花猫的犹豫不决。最后,我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贪玩的小花猫。这样使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乐曲的节奏力度和情绪。如果学生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那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反之,不仅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如何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彰显了音乐课堂活力,展示出课堂生本魅力,发挥了生本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能让音乐教学课堂更精彩

思维教育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创新思维更具时代要求,因此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势在必行。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在教学歌曲内容时,教师应用形象的方式呈现所学的内容。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思维的动力,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比如,在教授《卖报歌》这一课时,好多学生对这首歌曲是比较熟悉的。但是,作为三年级的学生,他们不理解为啥这个孩子没吃、没穿还要挨饿。于是,我布置了前置性作业,让学生搜集聂耳的生平事迹及代表作品,上课时请学生展示,交流有关信息。我还提醒学生,小毛头与《三毛流浪记》的三毛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我还让学生分别扮演小毛头、聂耳和街上的行人,进行了情景表演,加深了学生对小毛头对悲惨生活的体验,感受了小毛头乐观向上的精神。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先学后教”,合作交流,精彩展示了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和活力,让课堂更精彩、更完美。此外,在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我们音乐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给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这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实现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四、从有效走向高效,激扬生命,让音乐课堂更完美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三维目标高效达成,使学生全员参与、充满快乐、积极上进的课堂。而且,在高效课堂中,每一分钟都尽其所用,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有提高,而且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探索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做生命的牧者。教学就好比让一群羊在坡上吃草,放羊人只需要让头羊带好路,引好大的方向,这些羊就能很自由地吃饱,如果放羊人拉着每一只羊,到固定的地方让它吃草,羊没吃饱,放羊人肯定累得喘不过气来。我们教师应该做悠闲的牧羊人,而不做拉绳的纤夫。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我们应多让学生在音乐的情绪中自己体验,从音乐的本质出发,以听觉体验为前提,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享受蕴含在音乐中的乐趣。比如,在听赏歌曲《森林的歌声》时,我让学生带着律动进入音乐,用聆听、模唱、感受乐曲结构等方式来体验感受音乐。在学生熟悉了乐曲后,我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节奏、速度、强弱,大胆设计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总之,为了使生本教育教学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激扬生命,让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成功和快乐,教师应在课堂上采用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教学形式。为了实现这一教学形式,教师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提高专业修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思维,真正实现课堂动态评价,才能使简单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和完美,真正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吴洋.小学音乐生本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3(31):158.

[2]马黎“.生本”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中学版,2013(2):30.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音乐教学 素质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步伐的不断加快,素质教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学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初中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达到新课改后音乐教学的目标。

一、让流行音乐服务于中学课堂,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

新课程理念第一条强调以音乐审美为中心,而音乐审美的多元化,则为学生提供了生态型的评价空间。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流行音乐充斥着各个地方,对于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排斥固定的书本音乐,与其压制、杜绝,不如引导学生去认识哪些是适合他们本身的、哪些存在不健康因素。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而单纯地迁就学生,将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欣赏课、学唱课,而是利用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补充现有音乐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拓宽学生的视野,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

二、在音乐课堂中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1.创造宽松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及创造力。

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其对音乐的感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和演绎的空间,因此,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当今社会课改后的关键所在。

2.让音乐与美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与美术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它们作为艺术是相通的。

例如: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人音教材七年级下册)时,笔者让学生根据所听音乐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既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欣赏的兴趣,对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等方面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贴于

3.即兴创编律动或舞蹈来表现音乐,让音乐“动起来”。

音乐是创造性很强的艺术之一,在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多变的教学模式教学,采用编舞、律动、器乐演奏、歌唱表演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特点,即兴创造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借助舞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感思想,使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把音乐课堂教学与社会环境相结合进行教学

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音乐教学内容要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要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使学生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把现实生活和音乐课堂联系起来。5·12汶川地震、4·14玉树地震中,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成龙的《生死不离》、林俊杰的《爱与希望》、香港群星的《承诺》,笔者在课堂中教学生学唱这些歌曲,并介绍地震带给人们的痛苦,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深受教育,既适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增强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手段,以其画面丰富、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等特点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过程,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比如,在教唱学生《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从网上找了一些关于这首歌的相关资料及视频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兴趣提高了,可以更好地表现其音乐形象了。

五、结论

课堂教学是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实施课程的基本途径。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总结出适合学生的优秀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文化多样化、生动化,贴近学生生活,使今天的音乐课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