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心思想论文

核心思想论文范文精选

核心思想论文

核心思想论文范文第1篇

(一)职业核心能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差异

我国教育部2011年编制的《全国职业核心能力测试大纲》规定“: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②也就是说,职业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普适性、促进性或可迁移性的能力,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研究报告指出,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八项核心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治、道德、心理几方面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主要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政治观教育,法治观教育,可续发展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

(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同基因

1.相同的价值目标。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全面发展的人”描述为能够“把不同社会职能当做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可见,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高职思政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两者都是培养使人终身受益的能力,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二者的最终落脚点都在培养人才,致力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证和人才支撑。

2.重合的教育内容。职业核心能力从结构上划分的三大板块与高职思政教育内容高度重合:一是职业共性素质板块,主要包括法纪观念、政策理论、思想素质等,与思政课教育、国防教育、法纪安全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思政课堂教育内容基本一致。二是职业能力素质板块,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应用、口才写作、外语应用、就业与创业等,往往在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和素质拓展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三是职业行为养成模块,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礼仪、职业文化等,在思政教育的社会实践方面有所涉及。

3.相似的教育方法。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都要求“入心见行”,通过丰富教学手段来增强教育实效性,实现“理论—认知—行为—素质—能力”的步步提升。与理论灌输相比,社会实践是更重要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训练、检验和巩固要求除了在显性的课堂教育,还要通过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和校外实践活动,充分发掘隐性思政教育的辅助功能,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还要求师者躬身示范,以增强说服力。

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现实需求

(一)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表现不足与用人单位的高标准形成反差

2012年11月,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某课题组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素质情况,向30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有两点调查结果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第一,在“用人单位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素质要求排序”的调查中,受访单位认为“非常重要”的依次是“动手能力(61.25%)、创新能力(53.63%)、表达能力(53.29%)、专业对口(31.15%)、学习成绩(14.88%)”,说明用人单位关注高职生的重点在由理论向实践、专业特定能力逐渐向职业核心能力转移。第二,在“用人单位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评价”的调查中,近1/3的受访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一般或较差”,1/3以上的受访单位对“英语水平”“独立工作及应变能力”“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评价“一般或较差”。说明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实际水平与用人单位的高要求形成了明显反差。虽然该调查受地域局限性和取样有限性的影响,未必完全反映高职生的真实水平,但其结果却与笔者近年来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体会基本吻合。

(二)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表现不足折射出高职思政教育培养工作的不足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构建成熟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思政教育实际上已成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主渠道。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不够高,其外因在于思政教育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

1.思想认识不到位。多数高职院校既没有广泛开展职业核心能力知识的宣传活动,也没有开设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专门课程。高职院校师生普遍缺乏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科学认知,没有给予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应有的重视,表现在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主要关注专业教育和改革。

2.顶层设计缺失。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处于“三无”状态,即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工作无领导机构、无工作机制、无实施方案。顶层设计的缺失导致思政教育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无章可循”,具体工作难落实、人力财力保障难到位、校园内有效教育资源难整合,没有发挥出“大思政”教育的优势,没有形成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效应叠加。

3.师资水平待提高。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整体疲软的大环境下,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积极性难以被有效激发,导致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知识、职业核心能力的手段匮乏。加之,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几乎都属于非专业教师,不可能完全了解企业对高职生的期望和要求,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难免缺乏针对性。

4.分类教育需加强。第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改革,但其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仍未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同步。第二,不少高职院校在“第二课堂”和素质拓展活动方面,呈现出百花齐放、成绩突出的良好局面,但是在活动中往往没有深入挖掘潜藏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机会,培养效果大打折扣。第三,社会实践有利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锻炼和巩固,但往往因为缺乏思政教育任务驱动,加上出于安全考虑,各校常常控制活动规模,最终导致活动效果不明显。

三、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思政教育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行为从观念来,观念从学习来”,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顺利推进,必须在全校师生中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重要理论的学习宣传,一是在全校教职工中,通过党政联席会、部门工作会、思政工作会议、教研活动等开展自上而下的专题学习,发放自学资料,督促全体教职工熟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理论。二是开设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专门课程,将其作为必修课,覆盖全院学生,利用入学教育和毕业实习动员等机会,召开主题班会、印发宣传手册等,激励学生提高职业核心能力认知水平。三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站、报刊、宣传栏等舆论平台,开展知识普及、理论研究、事迹报道等活动,营造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科学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工作框架

1.成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高职院校“一把手”担任组长,党委宣传部、思政教学部、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就业指导办公室、系(部)等负责人担任成员,保证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部门协同和联动,实现校内资源的有效整合。

2.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教研室。领导小组下设职业核心能力教研室,挂靠思政部,遴选思政教师、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等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专门课程,与思政课、选修课组合,形成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系列课程,并积极开展理论教学、实践探索和课题研究。

3.科学拟定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总方案,构建思政教育工作框架。统筹规划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总方案,将思政教育作为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要明确以下几点内容:一是目标任务要以职业共性素质教育为主、以职业能力素质锻炼为辅,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二是教育内容和方式要实现分类推进:直接开展课堂理论教育;开发第二课堂和素质拓展活动中的职业核心培养能力训练途径;校外实践中附加职业核心培养能力锻炼任务。三是教育实施和考评要通过任务分解明确相关部门权责划分,并对其工作进行年度考评。四是依据政策,为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思政教育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资金保障、物质保障。

(三)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能力

1.开辟思政教育工作者接触行业企业的通道。组织思政教育工作者参与就业指导、回访用人单位、参观学生实习基地等,鼓励他们旁听专业建设会、专家论坛等,熟悉职业环境、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使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

2.安排思政教育工作者兼职一线学生管理工作。安排非辅导员岗位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兼任班级导师或班主任,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并在学生的三年学习期里全程跟踪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状况,加强工作的渗透性和持久性。

3.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职业优势。一是要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多承担英语、语文、口才写作、法律、礼仪、心理等选修课的授课工作;二是鼓励他们积极承担学生社团、学生大型活动、比赛竞赛的指导教师及评委;三是鼓励他们获取专业领域的职业资质,争做“双师”,例如考取心理咨询师、律师、翻译、注册会计师、职业指导师等,通过提高自身职业化程度,进而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等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四)扎实推进分类教育,确保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实效

1.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强化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导向。在目标定位上,要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列入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注重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同时提高。在教学内容上,运用专题教学等方式,结合高职学生和地方行业实际情况,整合教学内容、突出职业导向。在教学方式上,通过综合运用理论渗透、任务驱动、行为导向、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评价方式上,探索实现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过程全程化、考核指标多样化,以便更有效地考核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2.精心设计第二课堂和素质拓展活动,深入挖掘职业核心能力培育的隐性教育途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寓于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不为受教育者焦点关注(甚或不为受教育者明确感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类型。”④课外的科技艺术节、宿舍文化建设、党团组织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网络信息建设、各类比赛竞赛等都是隐性思政教育的具体形式。这种形式具有内隐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学生的接受度更高,不会产生排斥心理。开发第二课堂和素质拓展活动中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会使思政教育的效果更明显,例如,安排建筑类学生参与校园设施建设,安排文管类学生参与学院对外接待,综合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礼仪;通过科技周、艺术节作品展示、体育比赛获奖队伍与学生交流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尚美情操、团队精神、创新意识;通过学生社团公开招募等活动,训练参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素质,激发关注群体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核心思想论文范文第2篇

(一)职业核心能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差异

我国教育部2011年编制的《全国职业核心能力测试大纲》规定“: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说,职业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普适性、促进性或可迁移性的能力,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研究报告指出,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八项核心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治、道德、心理几方面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主要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政治观教育,法治观教育,可续发展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

(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同基因

1.相同的价值目标。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全面发展的人”描述为能够“把不同社会职能当做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可见,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高职思政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两者都是培养使人终身受益的能力,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二者的最终落脚点都在培养人才,致力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证和人才支撑。

2.重合的教育内容。职业核心能力从结构上划分的三大板块与高职思政教育内容高度重合:一是职业共性素质板块,主要包括法纪观念、政策理论、思想素质等,与思政课教育、国防教育、法纪安全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思政课堂教育内容基本一致。二是职业能力素质板块,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应用、口才写作、外语应用、就业与创业等,往往在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和素质拓展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三是职业行为养成模块,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礼仪、职业文化等,在思政教育的社会实践方面有所涉及。

3.相似的教育方法。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都要求“入心见行”,通过丰富教学手段来增强教育实效性,实现“理论—认知—行为—素质—能力”的步步提升。与理论灌输相比,社会实践是更重要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训练、检验和巩固要求除了在显性的课堂教育,还要通过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和校外实践活动,充分发掘隐性思政教育的辅助功能,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还要求师者躬身示范,以增强说服力。

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现实需求

(一)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表现不足与用人单位的高标准形成反差

2012年11月,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某课题组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素质情况,向30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有两点调查结果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第一,在“用人单位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素质要求排序”的调查中,受访单位认为“非常重要”的依次是“动手能力(61.25%)、创新能力(53.63%)、表达能力(53.29%)、专业对口(31.15%)、学习成绩(14.88%)”,说明用人单位关注高职生的重点在由理论向实践、专业特定能力逐渐向职业核心能力转移。第二,在“用人单位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评价”的调查中,近1/3的受访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一般或较差”,1/3以上的受访单位对“英语水平”“独立工作及应变能力”“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评价“一般或较差”。说明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实际水平与用人单位的高要求形成了明显反差。虽然该调查受地域局限性和取样有限性的影响,未必完全反映高职生的真实水平,但其结果却与笔者近年来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体会基本吻合。

(二)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表现不足折射出高职思政教育培养工作的不足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构建成熟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思政教育实际上已成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主渠道。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不够高,其外因在于思政教育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

1.思想认识不到位。多数高职院校既没有广泛开展职业核心能力知识的宣传活动,也没有开设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专门课程。高职院校师生普遍缺乏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科学认知,没有给予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应有的重视,表现在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主要关注专业教育和改革。

2.顶层设计缺失。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处于“三无”状态,即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工作无领导机构、无工作机制、无实施方案。顶层设计的缺失导致思政教育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无章可循”,具体工作难落实、人力财力保障难到位、校园内有效教育资源难整合,没有发挥出“大思政”教育的优势,没有形成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效应叠加。

3.师资水平待提高。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整体疲软的大环境下,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积极性难以被有效激发,导致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知识、职业核心能力的手段匮乏。加之,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几乎都属于非专业教师,不可能完全了解企业对高职生的期望和要求,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难免缺乏针对性。

4.分类教育需加强。第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改革,但其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仍未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同步。第二,不少高职院校在“第二课堂”和素质拓展活动方面,呈现出百花齐放、成绩突出的良好局面,但是在活动中往往没有深入挖掘潜藏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机会,培养效果大打折扣。第三,社会实践有利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锻炼和巩固,但往往因为缺乏思政教育任务驱动,加上出于安全考虑,各校常常控制活动规模,最终导致活动效果不明显。

三、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思政教育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行为从观念来,观念从学习来”,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顺利推进,必须在全校师生中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重要理论的学习宣传,一是在全校教职工中,通过党政联席会、部门工作会、思政工作会议、教研活动等开展自上而下的专题学习,发放自学资料,督促全体教职工熟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理论。二是开设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专门课程,将其作为必修课,覆盖全院学生,利用入学教育和毕业实习动员等机会,召开主题班会、印发宣传手册等,激励学生提高职业核心能力认知水平。三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站、报刊、宣传栏等舆论平台,开展知识普及、理论研究、事迹报道等活动,营造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科学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工作框架

1.成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高职院校“一把手”担任组长,党委宣传部、思政教学部、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就业指导办公室、系(部)等负责人担任成员,保证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部门协同和联动,实现校内资源的有效整合。

2.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教研室。领导小组下设职业核心能力教研室,挂靠思政部,遴选思政教师、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等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专门课程,与思政课、选修课组合,形成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系列课程,并积极开展理论教学、实践探索和课题研究。

3.科学拟定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总方案,构建思政教育工作框架。统筹规划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总方案,将思政教育作为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要明确以下几点内容:一是目标任务要以职业共性素质教育为主、以职业能力素质锻炼为辅,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二是教育内容和方式要实现分类推进:直接开展课堂理论教育;开发第二课堂和素质拓展活动中的职业核心培养能力训练途径;校外实践中附加职业核心培养能力锻炼任务。三是教育实施和考评要通过任务分解明确相关部门权责划分,并对其工作进行年度考评。四是依据政策,为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思政教育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资金保障、物质保障。

(三)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能力

1.开辟思政教育工作者接触行业企业的通道。组织思政教育工作者参与就业指导、回访用人单位、参观学生实习基地等,鼓励他们旁听专业建设会、专家论坛等,熟悉职业环境、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使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

2.安排思政教育工作者兼职一线学生管理工作。安排非辅导员岗位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兼任班级导师或班主任,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并在学生的三年学习期里全程跟踪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状况,加强工作的渗透性和持久性。

3.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职业优势。一是要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多承担英语、语文、口才写作、法律、礼仪、心理等选修课的授课工作;二是鼓励他们积极承担学生社团、学生大型活动、比赛竞赛的指导教师及评委;三是鼓励他们获取专业领域的职业资质,争做“双师”,例如考取心理咨询师、律师、翻译、注册会计师、职业指导师等,通过提高自身职业化程度,进而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等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四)扎实推进分类教育,确保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实效

1.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强化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导向。在目标定位上,要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列入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注重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同时提高。在教学内容上,运用专题教学等方式,结合高职学生和地方行业实际情况,整合教学内容、突出职业导向。在教学方式上,通过综合运用理论渗透、任务驱动、行为导向、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评价方式上,探索实现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过程全程化、考核指标多样化,以便更有效地考核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2.精心设计第二课堂和素质拓展活动,深入挖掘职业核心能力培育的隐性教育途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寓于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不为受教育者焦点关注(甚或不为受教育者明确感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类型。”课外的科技艺术节、宿舍文化建设、党团组织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网络信息建设、各类比赛竞赛等都是隐性思政教育的具体形式。这种形式具有内隐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学生的接受度更高,不会产生排斥心理。开发第二课堂和素质拓展活动中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会使思政教育的效果更明显,例如,安排建筑类学生参与校园设施建设,安排文管类学生参与学院对外接待,综合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礼仪;通过科技周、艺术节作品展示、体育比赛获奖队伍与学生交流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尚美情操、团队精神、创新意识;通过学生社团公开招募等活动,训练参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素质,激发关注群体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核心思想论文范文第3篇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的一项关键性任务,该工作做的如何,将直接说明我国在发展过程是否与时代思想文化相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各大高校需充分展现该任务的实际需求,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播思想的内容与职责;高校应当时刻围绕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实质要求,来展开各项工作与活动。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做到六点,即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展现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展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展现以变革创新为关键的时代精神、展现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开展更好的思想教育,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做准备。

(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现今我国有近三千所高等院校,数千万在校学生,可见,高等院校是培养且输出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场所及人才储备库。在当前世界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下,国家要想继续进步与发展,就必须有各类人才的帮助与支持,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家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愈来愈高。而其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上面,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现当代大学生需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除此之外,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高校学生还需由较好的心理、政治以及思想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其是高校学生在毕业迈向社会的基础,其在某方面决定了高校学生的成长方向,同时也说明了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属性。所以,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时,需注重对其价值观的培养,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包涵了许多内容,且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方法论体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进而促使其能够健康成长,且促使其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等均可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促使其成长为一名能为我国社会建设而服务的有用人才。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其整体素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若教师本身的水平高,那么所得到的教育也比较高。因此,为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如此,方能使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展现主导作用。对此,高等院校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教师队伍培训的投入,且采取各种形式或手段,例如攻读学位、进修以及访问学者等,为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提升自身水平,强化专业知识提供机会或平台。此外,还需注重对教师师德的培养,构建起切实可行的师德约束体制,针对即将上岗的教师,需对其开展严格的岗前培训,对其自律意识、自尊意识等加以培养,同时对其行为加以规范与约束,制定出合理的教师工作评定机制与监督机制。通过不同的手段与方式,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人力基础。

2.强化社会实践,提升价值体系的说服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包含多项内容,而参与社会实践就是其中不可忽视且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并且该活动还是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一种手段或渠道。将各种实践活动作为载体,且引领大学生积极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从而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在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能够全面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高校应当如何强化社会实践,且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呢?首先,可切实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在相关文件中提到:实践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其在促使学生加深对国家、社会的认识,提高自身才干,锻炼自身品格与意志,强化社会责任感等诸多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需构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摸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要想使社会实践工作获得较好的成果,就需构建一个与服务社会、专业学习、创新就业等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通过诸多有效手段,例如“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等,将社会实践的各种正面因素都调动起来,以便对社会实践工作系统加以改进,最终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其次,优化社会实践的形式及内容。各大高等院校不但要对社会实践内容进行优化、创新,同时还需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年级、专业等)相联系,继而做出更具合理性与针对性的安排,以便能够让学生的专业与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术。在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时,应当依据高等院校的性质,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开展具备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带学生参观各种与革命相关的展览,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园等,以此来对其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科研创新活动,以促使其参与到各种创业活动中,从而对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加以培养、锻炼;组织学生到各种地方展开生产活动或社会实践调查,以此让学生深刻了解改革开放在促进时代改变所起到的作用,且强化学生对国情、党情等的认识与领悟,加深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观、对人才强国战略等的理解,进而对其努力奋斗、自立自强的品德加以锻炼,最终,在此前提之下推进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逐渐形成。

3.充分发挥网络的引导作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极为快速的发展,同时使得现今的信息逐渐呈现网络化发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网络的迅猛发展为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效的传播载体,而与此同时,这对其传播发展也是一种挑战。因而,高校应当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同时还需强化网络建设,以便为学生打造一个较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最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第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传播载体,网络能够利用不同的形式(如视音频)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学校可在网络中上传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的内容,以便供广大学生学习,而这一过程也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有效转变,同时也提升了学习的效果。另外,通过网络,宣教内容也发现了一定的改变,即简单的文字宣传,向图文并茂转变,这种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更为有利。除此之外,网络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该体系的覆盖面,正是以为网络的跨空间性与开放性,使得该体系内容的传播能够渗透到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群体中,继而达到更好的宣传、传播效果,最终实现其覆盖面的扩大。第二,以网络为载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开宣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该体系教育的时效性。众所周知,网络文化具有迅速进化的特点,其经由转变民众取得、交流以及处理处理的手段,继而有效提升民众的认知效率。在文化传播方面,网络文化不但具备跨空间性,并且还具有跨时间性。其一,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能够进行全天候异时传播的特点,其二,其文化传播有快捷性的特点,正是因为如此,通过该方式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效性。

三、结束语

核心思想论文范文第4篇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学的融入。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过程时,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以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来讲商品,讲市场,讲经济。例如,在学习商品时,让学生深刻领悟到要讲货真价实,要讲社会利益,要讲诚实守信;在学习劳动时,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讲资源环保;在学习货币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学生明白“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要讲艰苦奋斗,要讲勤俭节约;在学习市场规律时,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责任,要讲社会责任,要讲为人民服务。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贯穿到马克思经济学的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学为所用”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尚的经济素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学的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灵魂,它从思想、道德等方面影响着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讲实践,讲发展。例如,在学习价值观时,要让学生把价值观实践到日常生活中,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来;在学习实践观时,要让学生把思想意识转变到为构建和谐社会从一点一滴做起的实践中来;在讲意识形态时,要让学生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一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来,从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来。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为了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政治素质,合格的思想素质,另一方面为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理论,运用理论,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高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仅仅单纯的一门理论,也不是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割裂开的,它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中,要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学生正确世界观形成的灵魂。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将来会步入社会的高中生而言,要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用这种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遵循,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体会和收获

核心思想论文范文第5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对我国文化传统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2006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传统,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是对我们党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之后在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在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决定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独立实践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在于促进人自身全面的发展,就在于用这一科学理论提升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融会贯通的。它所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方面。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就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而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将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信仰、知荣辱、热爱祖国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和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是相一致的,由此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习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也提到了青年应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他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住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大学生有自己的理想,而这一理想就是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在当代让大学生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改正其错误的信念,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盲目攀比等,引导大学生为自己和祖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二是培养大学生有自己的信仰,而这一信仰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条件下,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影响下,我们更应该坚定信仰,坚定的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三是培养大学生的荣辱观,顾名思义,这里所指的荣辱观就是“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是要让当代大学生知荣辱,学做人,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我们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只有他们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四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提到,要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为她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前提离不开树立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发展,并一直用它来严格要求约束自己的优良传统,是巩固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手段。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用来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年轻人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一大批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建设者和爱国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坚定信仰,怀抱理想,爱国创新,知荣明辱的品德。而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完全一致的。其次,大学生是高素质、高文化水平人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比较全面迅速。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所以在大学生中间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在日后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成为中华民族建设道路上最重要的主力军。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具备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优秀文明,进而他们会把这些优秀品德传播到全社会,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民展开有重要推动作用。大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接受了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他们会在日常生活及以后的工作中,会把所具备的政治理论介绍给身边的其他人,这样就带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和推进。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这一传统法宝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统一思想最有效的途径,也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的途径。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一个对精神世界进行培养的过程,也是一个全民共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对象是人,其职能就是做人的工作,通过耐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告诉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理解、认同和接受,进而通过长时间的教育和吸收,内化为自己心中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并通过持续的教育逐渐扩展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从而激发人们自觉地、自愿地、积极地投身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去。就像习在北大讲话中提到:“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高校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实践工作,对于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提高人们的价值认同,对于整个名族振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那么,广大青年该如何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在北大座谈会上也提到了一些方法:“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掌握多种专业的教育方法,如:激励教育法,疏导教育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综合教育法,并不断进行检测评估,注意因材施教,对不用人采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便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承担着最神圣的使命,要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校园网,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站,也可以开展网上教育,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