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学生培养;爱国精神;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40-02 

一、引言 

所谓核心价值观,是基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度认知,是从中国发展实际出发,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一种理念范畴,是一种认知观点,受价值观的影响,我们通常会决定做什么事情,采取什么行为,以什么样的理念来处理所遇到的事物。任何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导,而每个人的生活都在受价值观的影响。 

二、从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地位来看弘扬背景 

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弘扬核心价值观,这是从青少年成长、教育实际特点出发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正确、全面的价值导向,更是一种有深刻影响和导向的价值思维,大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和教育和形成的价值观念对其终生成长、进步都有着重要作用。正如“种瓜得瓜”的瓜豆理论一样,大学生教育会在很短时间内就将自身所学理论转化为具体行为。正是价值观的行为导向作用,让我们必须得重视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1]。 

弘扬核心价值观,也是从当前大学生成长所面临的环境出发的。“近朱者赤”理论和“孟母三迁”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周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同环境给人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人的行为往往是受主客观作用共同影响的。对大学生培养而言,更是如此,大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和思维发育并不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其他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随着当前社会文化交流融合不断深化,各种各样健康与不健康的文化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如何在价值观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去繁从简,让学生健康成长,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清晰准确地告知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什么是必须遵守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符合人才培养的价值理念。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准确弘扬,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规范,能让学生对自身所处环境和不同价值观念有准确辨析,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个人成长与价值观培养。 

弘扬核心价值观,更是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所决定的。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前进动力,决定整个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更是继承人。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决定了未来几十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资逐渐侵蚀大学生的思维观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盛行,同时学生散漫、守旧、懒惰等意志精神更是屡见不鲜,在很多学生看来,爱国与自己无关,而创新改革与自身关系更小。而有关这一系列理论的教学与传播对学生来说,也无关紧要。如果任由这一趋势发展,那么大学生的思维观念、价值导向必然忽略国家的概念,忽略时代创新的存在价值,这将让整个社会发展出现致命性的打击和影响。大学生的成长状况与思维理念,决定了整个社会发展的进度。而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与创新更是对民族未来和国家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思维理念[2]。 

三、爱国是根本、创新是要求——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必要性 

开展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创新为基本的时代精神都是当前学生成长、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理念精神。如果学生未能形成爱国精神,那么他就很难融入到整个社会发展、建设中。只有学生具备了爱国精神,他才会知道自己首先是中国人,国家社会发展依靠谁等,这也是学生结合具体实际,进行正确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只有学生具备了创新精神与能力,学生才有可能适应竞争激励的社会环境。具体而言,之所以要培养学生具备两种精神,这是因为:一方面,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内核与典范,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一直以来,我们都十分重视开展爱国教育,通过向学生讲述优秀的爱国故事,结合言传身教,很多学生都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要求和精神内涵,学生也清楚地了解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价值与意义。而爱国主义的前提就是爱社会主义,很多优秀的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利益,放弃了自己在海外的优异生活。因为在科学家的心里,祖国母亲高于一切,祖国才是自己情感的归宿。爱国主义的积极影响,让每一个人的自我价值都得到了有效体现。正是因为爱国主义是根本,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充分重视开展爱国主义。而只有学生养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说明整个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是成功的,才能说明教学是有成效的。另一方面,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决定当前人先进性的重要基础。学生是否符合发展要求,学生的理念是否能与发展进度相匹配,这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核。在纷繁复杂的时代,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可以说是整个时代最重要的特点,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才能将学生培养与时展相同步,实际上就需要有针对,有重点的开展教学培养。时展的特殊背景,让我们必须将发展创新赋予整个教学活动,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时代精神。以往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发现,学生缺乏关注时展所需要的使命感和敏感性,学生这一精神的匮乏,实际上就决定了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发展前景则较为黯淡。因此,要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时代精神,通过价值观念的引导,达到教学目的。创新发展的时代精神是开展学生培养的必然要求。 

四、弘扬核心价值观——学生爱国精神、时代精神形成的作用与价值 

(一)学生爱国精神缺失,时代精神不足需要有体系化的价值观念教学与传播 

正如很多人所说,当今“90后”大学生多是享乐的一代,只知道享受,不懂得观察社会,更不知道怎么去关心社会问题。事实上,在某些方面,一部分学生确实存在这一现象,但随着社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今各国文化、意识形态交流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惯例。欧美文化、日韩文化等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和手段被广泛传播于我国,由于外国文化较强的包装性,以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截然相反的特点,因此,其一经传播,就很容易使得学生认为外来文化优于国内文化,久而久之,“哈韩”、“哈日”、“亲英美论”就成为很多学生的观点。在这些学生眼里,一切外国文化都是好的,我们的文化都是不好的。这就使得我们开展民族观念与国家概念传播教学受到极大影响。 进入当前时代,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每一天都是一种变化,学生成长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多。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智慧城市,都让青年人感受到了机遇与挑战所带来的压力。学就有可能满足社会发展要求,赶上时代变化;而不学,就一定会被社会所淘汰。而这正是时展的客观表现。然而在这一背景下,很多学生并不能充分认识到时代精神的作用与价值,一些学生认为新事物接受和学习太难,缺乏动脑精神,这就让学生很难适应时展与创新的要求。正是学生爱国精神缺失,时代精神不足,需要有体系化的价值观念进行教学与传播[3]。 

(二)弘扬核心价值观能为学生爱国精神培养提供重要途径与渠道 

实际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充分认识到了爱国主义培养的作用与价值,也认识到了目前多数学生在这一精神理念上的缺失与不足,但问题在于目前教学过程中,一直未能寻找到一种体系化的价值观念作为理论教学的基础。如果只是凭借故事教学,其教学理论深度又不够,而如果只是单一的空洞理念也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以往的爱国主义教学由于缺少体系化的理论指导,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核心价值观中倡导从公民个人、国家、社会三个层面进行爱国精神培养,不仅涵盖了学生的思维体系,更是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了解爱国精神的内容与实质。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能够帮助学生从根本上形成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正确精神理念。 

(三)弘扬核心价值观能帮助学学生形成全面完善的时代精神 

当前时展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有未来。而想要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就必须结合相关理念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完善的时代精神。通过学生合理创造、完善发展,从而实现自身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最精准认知。以往价值观教育,更多关注的是某些具体的内容,忽略了培养学生对整体宏观大局的理解和认知。学生所处的时代,决定了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对待社会发展。将核心价值观弘扬与学生成长紧密结合,不仅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更是从学生成长融入时展的环境大熔炉。 

五、结语 

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直观有效反映。是整个社会文化思想的核心、精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活动中,不仅是从学生成长实际出发,更是针对学生全面思想价值观念培养所提出的价值理念。利用价值观内容,培养学生对爱国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认知和了解,实质上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上的教学活动。如果在培养大学生时,仅仅依靠只言片语,很难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对爱国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体系化的认同。因此,这就需要一个成熟的、符合实际、有生命力的价值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周洪韬.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J].求实,2013,(11):36-39. 

核心价值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 人本内涵 核心价值观 精髓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142-01

党的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是传承、培养和造就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新人的主要载体。同时历史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性质决定了中学《历史》课程的核心思想和灵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教师最主要的教育教学任务。

1 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想内涵,在精彩的教学中完成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高效课堂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高效课堂立足于学生当前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模式。 高效课堂既重视学生的智育,更注重学生的德育。因此历史课堂的高效要体现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和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进行联系,体现时代性。

1.1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理解核心价值观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要以教材为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了解教材,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当代,引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历史教材中有许多活生生的例子,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和事迹,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历史,和学生探讨其中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

1.2结合当代的人物事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有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和领军人物,这些模范和典型更能激发学生的价值取向。所谓社会转型,就是指我国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和过渡。从经济形态看,这种转型是从自然经济社会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经济社会转变;从政治形态看,是从权威控制为特征的集权专制型社会向建立在个人自由平等基础上的民主法治型社会转变;从社会关系看,是从各种以身份为特征的依赖性关系向以个人独立自由为基础的契约性社会关系转变。由此可见,现代型社会具有三个标志性特征: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个人自由。因此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一场带有根本性的社会变革。价值观念的变革不仅是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精神前提,由此形成了新的、先进的、适合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特征的价值观念。每个时代都不缺少英雄人物和光辉事迹,尤其是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代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今天,我们要在以史为鉴的基础上,更多地给学生介绍当代的先进事迹,教育的熏陶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1.3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观念

教师应该深入地研究教材,在讲课当中穿插多种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与事迹,学会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更要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在正确判断真善恶丑的过程中培养起正确的价值判断观念,进而积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历史课堂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充分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和基本内容

2.1以人为本的内涵界定

以人为本的含义:(1)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为本”,确认并保证人民的主人地位,以人民为根本,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2)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是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以人为本的主体,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2.2历史课堂教学要切实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2.2.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向中国人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能脱离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不能不体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培育和发展起来的民族精神。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在改革创新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向中国人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体现时代要求,必须符合时代潮流,为中华民族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把握好历史与时代的联系和统一,不能割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渊源,切实帮助学生理解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精髓。

2.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

核心价值观范文第3篇

校园文化与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校园文化是为承载和传递教育核心价值观服务的,教育核心价值观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内容。

学生时代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校园文化的使命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既要考虑孩子未来怎样才能幸福,又要考虑国家、社会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将个人幸福和国家社会需要统一起来,不可偏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我们当今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观。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离中小学生很高很远,这就需要把它具体化,唯有如此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耳、入心、入脑,深入骨髓。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我们提出阿荣旗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构架,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领域里的具体化。具体讲,我们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面:在个人幸福层面――感恩、宽容、善良、正直;在个人发展层面――勤奋、执着、自信、合作;在国家社会需求层面――责任、诚信、文明、节俭。

这12个词的字面含义,工具书里都有明确的解释,这里不必赘述,我只想从“为什么”的角度来诠释这12个词。

对个体而言,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精神家园的构筑或者心灵成就,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幸福就是一种心态,往往与金钱、地位关系不大,更不成正比。感恩、宽容、善良、正直是一个人追求幸福不可或缺的素质。感恩很重要,“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心怀感恩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无幸福可言。宽容是一种气度、一种智慧,懂得宽容,方得从容。“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善良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心存善意,我们就一定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摒弃善意,我们的生命将会黯淡无光。正直像阳光,驱逐了黑暗;正直像激流,冲刷了污垢;正直像清风,吹散了世间尘埃。只有守住正直的人才能名留千古,让人敬仰。丢弃正直,摒弃良知,终会让人唾弃。

就个人发展而言,勤奋、执着、自信、合作四要素缺一不可。勤奋是个人发展成功的第一决定要素。伟大的成就和辛勤的汗水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被创造出来。爱因斯坦说过:“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无置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所以,一个人在短暂的一生中,要想活得有意义和价值,就要养成勤奋的品质。执着是一种精神,因为执着,我们坚强;执着是一种信念,因为执着,我们坚持;执着是一种追求,因为执着,我们坚韧。执着是信念的推动,是热情的投入,是理想追求的动力。人的一生很短暂,朝三暮四、朝秦暮楚,是很难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的。自信是成功的源头,拥有了自信,就拥有了力量。拿破仑说过:“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使人不断前进,自信使人不畏困难,自信使人坚持真理,自信是成功的源泉。一个人只有有自信才有可能步入成功的殿堂,获得人生的辉煌。因此,信心真的比黄金还重要,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质。人心齐,泰山移。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只有合作才能发挥个体不具有的力量,才能拥有大于个体的力量。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只能小有作为,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人的一生,时间短暂,精力有限,单凭自己的力量是做不了多少事的。因此,一个不懂得或者是不善于合作的人,他的一生注定要碌碌无为。

就国家和社会需求而言,责任、诚信、文明、节俭是不可或缺的。责任是我们与生俱来注定的使命!学生时代学习是我们的责任,成人之后赡养父母是我们的责任,成家之后教育儿女是我们的责任,生活在这个国度,报效国家、奉献社会是我们的责任。一个人能够承担多大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个人的幸福需要诚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更需要诚信。莎士比亚说过:“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诚信是做人之本,立业之基。一个不懂文明的人是很难进步的,而一个不懂文明的民族是很难真正获得解放的。荀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所以,我们理应从自身做起,担负起一份自我改良的责任,让文明常存于我们一言一行中。节俭是一种远见,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负责,是对子孙后代负责。李商隐《咏史》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节俭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操守。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人类的!所以,节俭看似小事,却不仅是个人修养,更与国家兴衰、人类延续息息相关。

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基本确定以后,我们可以用以下方式把它展示出来。一是,在校园最醒目的位置,把教育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展示出来,让师生每天都能耳濡目染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学校走廊、教室、宿舍、餐厅等位置,把这12个词的内容具体阐释,力争用最简短、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故事展示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二是,把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阐释印成彩页发给学生家长,引导家长在这12个方面做学生的表率,并教育孩子。

要进一步落实教育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一是,将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贯穿于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二是,将教育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集体劳动之中。三是,每月选取一个与教育核心价值观相关的主题,启动课前3分钟演讲,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演讲会使学生心灵产生碰撞,思想受到洗礼。四是,每学年开展一次“感恩少年”“正直少年”等与教育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评选表彰活动,大张旗鼓地对优秀人物和事迹进行表彰奖励。五是,把教育核心价值观落实情况纳入对教师考核的内容,进行量化考核,把教师的德育工作与教学成绩同时纳入评价体系当中,实现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

在校长和教师的层面,首先要求校长能把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含义诠释得淋漓尽致,并且能率先垂范,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努力做到这12个方面,使得教育核心价值观在教师层面真正入耳、入心、入脑,植入骨髓,并使教师们身体力行,知行合一, 以身作则。

核心价值观范文第4篇

可以把所有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根据相应档期进入电影院正常放映的影片,统称为“主流电影”。这种影片不仅是支撑一个国家电影产业的重要支柱,而且也应当成为传播与弘扬核心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过去,我们认为电影在艺术层面上具有审美、启悟功能,在思想层面上具有教育、励志功能,在商业层面上具有消遣、娱乐功能。基于对电影这些不同的功能的确认,我们制定了关于电影艺术创作的一系列基本策略和政策,并且把电影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叙事形态,即所谓艺术电影、主旋律电影和商业电影。相应地在这三个层面基础上建立了对电影艺术创作的评价体系和我们对电影产业的基本诉求。而在具体的影片创作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默认了好像艺术电影就是追求影片的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可以放弃教育与娱乐的功能;商业电影就是追求影片的娱乐价值,教育与审美的作用可以不必考虑;而主旋律电影就是要宣传效果,审美与娱乐因素也不必重视。这种相互对立的制片策略与评价体系造成了不同电影形态在话语体系之间的相互排斥以及在价值观念上的相互错位,即在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这些不同电影的形态中除了在制作方式、赢利模式、表述策略上各说各话之外,在价值观念上也自说自话,使中国电影无法在影片的文化核心价值领域进行相互整合,使我们的民族电影业最终没有形成一种像韩国电影、美国电影那样共同信守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没有建立一种整个行业共同敬重的文化价值取向。

在这种相互错位的价值观影响下,有些商业电影为了实现经济利润,在电影情节线索上设置无端的暴力场面和标识,使没有分级制度制约的影片对低龄电影观众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在西方主流商业电影市场被列为限制级的影片在内地却大行其道;个别的艺术电影为了张扬所谓的导演个性,把个人的成长经历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进行逆向表述,造成电影叙事文本与社会历史文本之间的价值断裂,扭曲了观众对时代的历史记忆;某些主旋律电影为了达到宣传的效果,对于影片的社会主题采用概念化的演绎方式,无形之中使大众与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之间产生隔阂。总而言之,三种电影话语形态除了在电影功能方面的差异之外,在文化核心价值观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进而使不同的电影叙事形态成为规定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一种合理通道。

我们现在应当确认的是:除了那种没有进入电影院线发行放映的所谓独立电影和实验电影之外,可以把所有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根据相应档期进入电影院正常放映的影片,统称为“主流电影”。这种影片不仅是支撑一个国家电影产业的重要支柱,而且也应当成为传播与弘扬核心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就像足球比赛不能在足球场外寻找规则一样,主流电影不能在一种没有边界的情况下进行随意创作,不能为追求奇特的观赏效果而放弃基本的道德规范,更不能为了影片的商业利益而践踏人类的伦理底线。主流电影中对个性审美价值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必须要背离大众共同信守的价值观念,不能把体现人类正价值(正义、公正、忠诚、勇敢、善良)的艺术形象置放在一个被否定、被质疑、被漠视的叙事语境中,也不应该把这些追寻人类价值理想的人物描写成为一种虚幻的、迂腐的、甚至是可笑的角色。从国家长远的文化发展战略考虑,主流电影的创作、制作,包括宣传必须整合在既定的价值体系之内,而不是使它置之于外。

主流电影应当在不同的叙事形态中建立一种共通、共享的文化核心价值观,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不同的电影类型、不同的故事题材、不同的叙事风格,不应当成为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准入证

我们所谓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一种文化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基本理念。它是衡量与判断事物的终极文化标准。这其中包括历史(是非)观、道德(善恶)观、社会(正邪)观、伦理(荣辱)观、审美(美丑)观等。现在,我们应当避免不同叙事形态的电影在文化核心价值观上的相互错位,避免不同影片类型在终极文化标准上的相互偏离。本土电影产业应当在总体上整合文化精神架构,实现中国电影在文化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互通与共识,进而赢得国际市场上的普遍认同,为目前的电影发展提供一种确实可行的文化路径。

我们的民族电影业无论在投资动机、运作方式、赢利模式、美学风格方面存在着怎样的差异,都应当倡导、敬守、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价值观念,把文化精神的承传作为不同电影形态的共同使命。电影的不同形态,只是在功能上各有侧重,而并不能够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上相互对立,不能把电影不同形态的划分原则视为划分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依据。对民族情感的伤害,对国家形象的嘲讽,对正义精神的亵渎,对性别差异的歧视,在任何一种电影中都应当受到限制、受到禁止;无端的暴力、变态的、扭曲的人性在任何一种电影中都应当受到唾弃、受到指责。不能因为是所谓的艺术电影,就可以在所谓批判现实主义的口号下,肆意扩大对社会生活的负面表现,把人的现实境遇描写得暗无天日,好像电影拍得越黑暗,作品的思想内容越深刻;也不能因为是所谓的主旋律电影,就可以漠视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是非,掩盖正义与邪恶的尖锐冲突,把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平面化、简单化;更不能因为是商业电影,就可以赞美邪恶、颠倒黑白、混淆荣辱,用自然界的“丛林法则”取代人类历史发展的正义法则。相对于印刷时代来说,现代人对文化的承传与认同,更多是通过影像语言来完成的。我们现在读解一种影像的符号系统,实际上就是在体验、理解一种文化的意义和价值系统。如果我们希望世界了解中国,我们就不可能不注重影像在文化传播中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我们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对于人类基本伦理道德的信守、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都不能够离开影像媒介,特别是不能离开具有广泛覆盖空间与巨大受众群体的主流电影。为此,主流电影应当在不同的叙事形态中建立一种共通、共享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所谓共通、共享就是在不同的电影类型、不同的表现题材、不同的叙事风格中确认一种普遍认同的文化核心价值,即在发扬艺术创作个性风格、尊重艺术创作审美规律的同时,弘扬共有的文化核心价值观念。进而言之,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不同的电影类型、不同的故事题材、不同的叙事风格,不应当成为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准入证。我们应当把和谐、仁爱、孝敬、忠诚作为核心的文化观念来整合不同艺术作品的精神图景,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念成为支撑不同叙事形态的共同根基,并且在此基础上升华出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观念。把过去那种凸现在艺术作品中的政治理念,推延到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之后,使观众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文化核心价值的确认向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而不是把一个政治的理念置放在整个艺术作品的“前页”进行昭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更不应当成为一种标签贴在艺术作品的表层形态上。

文化核心价值观应当成为一种“内置于”艺术作品的叙事情节而不是在叙事情节之外的精神旨义,它应当成为支撑艺术作品故事内容的文化根基。观众通过艺术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直接感触到的是一种感性的、直观的力量,在这种艺术形象的基本精神图景中感悟、理解出的是关于人性的、道德的、伦理的文化内容,而不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政策的内容。使观众认同电影的文化的存在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信守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不仅仅意味着重新确认我们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同时也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与现代文明的一次历史性对接,使我们的电影体现出一种古今合

一、中西融汇的文化取向

不论是世界电影的历史发展还是中国电影的现实境遇都证明,我们不宜在电影文化的层面上过多地强调所谓民族的差异性。电影本身就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在全球化的历史境遇中,特别是在中国电影越来越依靠海外市场来支撑其国际化生存发展的格局下,一味地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差异,会强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分歧,乃至抗衡、冲突,起码会加剧不同文化之间原本存在的隔阂与对立,这样不利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市场延展,不利于在一个更广阔的国际空间里弘扬与传播中国文化。所以,信守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不仅仅意味着重新确认我们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把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进行广泛传播,同时也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与现代文明的一次历史性对接,使我们的电影体现出一种古今合

一、中西融汇的文化取向。影片《我的长征》在表现红危为安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再现了血火交汇的湘江之战等重大战役,而且把红军进入彝族区从阴森的铁牢拯救奴隶的情节置放在红军的万里征途中,这样红军既是威武之师、正义之师,同时也是仁义之师、拯救之师。他们所进行的革命就不只是一种针对反动派的行动,而成为一种真正的为天下人民求解放、为所有百姓求平等的崇高的人道主义行为。这种叙事情节对于扩展中国电影的文化心理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价值观范文第5篇

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价值的取向、评判和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观点,也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形成往往与长期所接触的人或事物并深受其影响有关,也与所接受的教育背景有关。当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将会影响到这个人今后对自己人生的走向及对社会所作出的种种行为及表现,也会决定这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因此,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和树立,对每个人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对教师来说,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他们的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将会影响到对受教者的成长和发展。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价值体系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物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也就是说,每一种职业,每个行业,包括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其核心价值观都是根据本职业,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是为本职业,为该企业的利益服务的。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群体,它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同于一般职业一般行业一般企业一般群体的,它是具有阶级性的,它应该取决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需要和要求,是国家,社会和人民赋予教师应该去履行的一项使命,也是教师根据社会,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和要求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和应该承担的一种责任。因此,每个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必须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知道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不然他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为国家所用的教育工作者,也就谈不上教书育人这个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更配不上“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了。

核心价值观的范畴很广,值得探讨的题目也非常多,如真理,道德,智慧,实践,等西方式的价值观;崇真敬学,汇聚中西,爱众亲仁,知行合一等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等等。尽管它们在表述上各有不同,但是其中都包含了很深的哲理。就拿“真理”和“崇真敬学”来说,它们都讲的是一个“真”字,其核心就是崇尚真诚,一切以诚为本,以信为本;崇尚真理,一切以真理为准绳,以真理为标准;学做真人,事事不要说假话,不要做假事。更进一步说就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在科学上追求至真,在道德上追求至善,在行为上追求至美,在事业上追求至高。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去做,大家都能将此作为座右铭,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不断进步,各种社会矛盾,家庭矛盾,个人矛盾将会减少许多,一个和谐的社会就会离我们不远了。

而作为教师这个行业和群体来说,他们承载和担负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继承延续和一个国家强盛兴旺的重任,可以这么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广大教师的辛勤劳动和艰辛付出,这个国家将走向衰落,民族的文明进程将会结束,人们将处在愚昧无知的状态之中,人民将会永远受人欺凌,任人摆布。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任务的艰巨,责任的重大,也可以看出,要当一名教师,当好一名称职的教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既然是这样,教师就更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清楚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和方向,才能为之努力,为之奋斗,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不然,一切都是空谈,是“浮云”。

忠诚教育,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这是我国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最为科学的提炼和精髓。虽然只有这简短的几个字,却包含着很深的含义,概括了国家,社会和人民对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要求。这五个要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总的可以表述为:忠诚教育是前提,关爱学生是灵魂,教书育人是根本,为人师表是关键,严谨治学是保证。

忠诚教育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首条要求,是教师职业的基本前提,按照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教师必须按此方针去实施,去执行,去完成,不得有半点虚假和折扣。对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者来说,首先必须要忠诚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明确教育为谁服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然后才谈得上敬业,无私,奉献,责任和使命。

关爱学生是教师的本能行为,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规定和职业情感,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这种爱不仅应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关爱上,还应体现在对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关爱,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的尊重及身心保护上。学生由于得到老师的关爱,本能的会给予相应回报,师生感情的和谐建立,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进步,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的根本任务,其核心是既要教好书,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尊重他人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因此,光教书不育人不是成功的教育,也是有悖于国家,社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使命和责任。由此看出,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是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必须把育人放在重要的位置,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在育人方面,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样才能培养出国家所需的为社会所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人师表在教育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环节,教师的正面作用不光体现在要书教得好,应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渊博的学识,还应体现在个人的人格魅力上。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包括平时的言谈举止,衣着服饰,行走站立,待人接物,尊重他人,关爱同事,个人品质等,还包括教学,讲课等各个方面。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在这里显得特别的重要。教师的为人师表必须要做到身正为范,起到表率作用,处处为学生做出好榜样。有了这样的榜样,受其影响和感染的学生将一生沿着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方向发展,一代又一代,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家才会有希望,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对教师有着如此高的期望和评价。

严谨治学不仅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保证,也是一种学习,工作的态度和精神,确切的说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教学,对待知识,对待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本人不仅要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还得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自我完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更多的东西,并且要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学风对待教学,对待学生。所谓严师出高徒,无数严谨治学的教师将会培养出千千万万对社会有用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核心价值观的五个组成部分给广大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者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指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特别是金钱和权利等问题无时不刻的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也冲击着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光荣称号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价值观。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原国家主席给教师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新的内涵:爱岗敬业,严谨笃学,开拓创新,淡泊名利。从这简短的十六个字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和迫切要求,希望广大教师不仅要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教学,勇于创新改革,还要看淡金钱名利,着眼未来。当然,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必然会带来许多与传统观念相冲突的现象和东西,会出现许多与传统价值观格格不如的负面的价值观,这对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一种新的考验,当然,也不乏有人没有经受住这样的考验,背离了当初的誓言,违反了教育的初衷和目的,这样的事例得充分引起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和反思。

通过这次学院组织的“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活动,使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时代的要求,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需要,以及自己所处的重要位置和作用,具体的目标和应尽的责任。我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名青年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承担历史交给我们的重任,去努力实施和完成国家,社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