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冷链物流行业报告

冷链物流行业报告

冷链物流行业报告

冷链物流行业报告范文第1篇

《2010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指出,当下中国冷链市场巨大的投资商机,但是自身运营成本上涨,在物流价格却迟迟涨不上去的环境下,国内冷链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了企业发展的瓶颈期。

关于冷链运输出现的监管问题仍是真空,目前中国关于食品的相关法律条例只有密锣紧鼓执行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政策规划》,《GB/T-24617-2009冷冻食品物流包装、 标志、运输和储存》国家标准等,国家标准等,中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仍亟须提速,药品冷链的相关条文也有待完善。

盈利空间下降,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许多冷链物流企业走上引进资本进行“输血”之路。自建,还是外包其冷藏物流业务,甚至食品冷链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系统的建设,都成为冷链市场中第三方物流投资者激烈争夺的焦点。冷链物流是否如行业的整体趋势一样存在过多的利润压缩,从而导致不正当竞争和厮杀局面?

冷链物流行业报告范文第2篇

>> 医药冷链:尴尬的两难 医药冷链物流中的商机 泰凌医药的疫苗实时冷链管理系统 冷链物流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医药冷链:期待政策与监管的出台 基于RFID的冷链医药物流运输研究 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中外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差异比较及经验借鉴 冷链的冷热 应用冷链风险管控技术对医药生物制品安全保障作用的研究 全球价值链下传统产业集群“两难困境”的形成与突破 冷链物流的发展 冷链的"蓝海" 微软的两难 两难的时代 海湾的两难 两难的选择 两难的加息 “正版”的两难 募捐的两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医药冷链:尴尬的两难 医药冷链:尴尬的两难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辉辉")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一般性的常规疫苗必须在2~8℃的低温环境中运输和存储

2016年上半年,山东大舜医药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舜物流)董事长陈震格外忙碌,这位在医药行业打拼了20多年的医药人敏感地意识到,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转机来了。

契机即是那起震惊全国的山东疫苗案――案值5.7亿元的疫苗未经严格的冷链运输就销往全国24个省份。医药冷链物流的脆弱本质就此暴露无遗。

“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出问题,断链的风险随时存在。”陈震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这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由是,医药行业开始更加重视冷链物流。

“可以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山东疫苗事件之后,医药冷链进入了一个暴发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告诉《t望东方周刊》。

然而,医药冷链物流要想驶入发展快车道,还需要突破一些两难境地。

社会力量涉足药品流通

2005年4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60号文件《关于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促进药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允许具有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及技术的企业开展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配送。

药品第三方物流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在此之前,按照药政法规的规定,药品流通过程中的批发、零售、仓储、配送、运输各环节都属于“药品经营”的范畴,物流不能与药品经营分离。因此,中国的医药物流供应链一直采用“企业物流”的模式,即由流通企业各自承担本公司的药品存储、分拣、运输和配送任务。

这种模式下,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消费终端,至少要经过批发企业、二级经销商、医院或药店,3次中转才能达到市一级的消费终端。如果想要到达县、乡、村的消费终端,还要经过更多的中转次数和配送环节。这不仅增加了药品的流通成本,也埋下了安全隐患,增加了质量管控的难度。

因此,160号文件之后,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越来越多的药品生产和批发企业选择委托第三方物流进行药品的运输和配送。

社会力量得以就此进入药品流通领域。

800亿元的市场机遇

2005年的160号文件还指出,鼓励具有药品现代物流条件的药品批发企业做大做强,允许其为其他药品企业提供储存和配送服务,推进企业内部物流的社会化。

当年,国药集团成立了国药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将物流部门从传统业务中剥离,组建社会化的物流网络。

也是在那一时期,原本从事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销售的陈震,开始发力医药物流,而他看重的是医药冷链市场。他相信,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容和人们对药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医药冷链物流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医药分销企业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州通)冷链事业部经理程晓明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介绍说,近几年中国医药工业始终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2016年中国医药工业的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秦玉鸣称,其中药品的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元。按照冷藏药品占医药流通企业药品总销售额的7%~8%计算,中国冷链运输的药品市场规模达到700亿~800亿元。

不断增长的数字,更加坚定了陈震发展医药冷链的信心。

2008年,大舜物流成为山东省首家拿到第三方医药物流批件的企业。之后,陈震开始按标准筹建自己的现代医药冷链物流系统。

专业和资金门槛高

“刚开始想得很简单,觉得做医药冷链就是建几个冷库、买几辆车,跑运输的事情。”陈震说。

但是,深入了解之后,陈震才发现,建立一套完整的现代医药冷链物流系统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通过到美国、荷兰、韩国等国家的考察学习,我们发现,现代物流技术的先进和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陈震感慨道。

为此,他的团队不得不停下筹建的步伐,先后花费2年时间,专门学习如何建设和运营现代化医药冷链物流体系。

2013年,大舜物流包括信息化系统、自动调温系统和全国网络配送系统的现代医药冷链物流系统正式建成,投入运营。

实际上,正是这一年,新版GSP出台。囿于药政法规对“药品经营”环节的规定,第三方物流企业若要涉足运输之外的医药物流环节,必须经过GSP认证。

而建设一套符合GSP要求的药品仓储系统,一次性的基础建设投入就要上亿元,且之后每年还要投入大量的运行和维护费用。对于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这是难以承受的。

社会物流占比不足10%

“因此,目前药品的仓储和配送资源还是控制在批发企业手中,第三方物流仅仅是接受其委托,承担了其中的运输任务。”秦玉鸣无奈地说。

也就是说,所谓的第三方医药物流还只是镶嵌在医药供应链中的运输工具,未能真正地将上游的生产商、供应商与下游的医疗机构、零售门店连成一个整体,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条。

同时,相比于传统的冷链物流,医药冷链运输的风险极高,很多传统物流企业并不热衷这一市场。

这就使中国的医药第三方物流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尽管国家政策一直在鼓励发展医药第三方物流,但是整个医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始终难有突破。 一名工作人员驾驶叉车在国药广西控股有限公司医药仓库运送药品

程晓明介绍说,2011年前后,整个医药流通领域,社会物流的市场份额占15%,其他85%的市场份额把持在药品批发企业手中。

“到2013年,第三方物流在医药物流市场上的份额占比是20%左右。”程晓明说。

2013年的新版GSP,对涉及药品安全的物流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规定。为降低法律风险,很多药品批发企业不得不收回对第三方的物流委托。“这就导致目前药品行业的物流中,社会物流的占比下降到了不足10%。”程晓明说。

而在日本和欧美国家,这一比例是50%。在其他行业,90%以上产品由第三方物流承担。

90%要被淘汰

长期以来,价格先导引发的恶性竞争,使中国的物流行业饱受诟病。“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小、散、乱。前几年,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也是如此,大多数的招投标中都是价低者胜出。”天津德利得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利得公司)运营总监恽绵告诉《t望东方周刊》。

与医药冷链行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仍显得小而散,“目前,和医药行业一样,中国的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同样存在集中度低的问题。”程晓明告诉本刊记者。

集中度低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流通环节众多,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医药冷链物流的成本占销售总成本的比例为12%,是美国的4倍。

程晓明认为,在整个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中,90%的企业要被淘汰。

分包的成本

目前,中国几乎没有一家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物流网络可以实现全国覆盖。因此,药品流通企业不得不将运输业务进行层层转包。

秦玉鸣介绍,山东疫苗事件之后,国家政策法规不允许药品运输业务层层转,“但是可以分包给不同的物流企业。”

因此,医药流通企业又不得不在不同的地区,与不同的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签订委托运输合同。

这无疑会增加流通企业的管理成本和风险。而且,对于一些需求量不大的药品,分包之后单一地区的需求量有限,“有时候出一趟车,可能只送一两箱药。效率很低。”秦玉鸣说。

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陆国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对上海药品流通行业的样本分析显示,医药物流回程车辆的满载率不足30%。”

北京交通大学物流工程系主任王喜富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目前中国医药物流行业的毛利率在7%左右,尽管要比普通物流行业的3%高出1倍多,但业内普遍认为,相比医药物流的高风险,这一利润率并不算高。

因此,医药冷链物流行业进行资源的重组和整合,势在必行。

程晓明说,未来一定会出现几家大型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其物流网络可以覆盖全国范围内点对点的配送。

而这些大型企业也可以借此实现集单,降低物流成本。同时,还可以整合医药供应链,为流通企业提供更好、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每一个点都是风险点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对储存和运输的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

对于传统的冷链运输来说,只要控制好交接点,基本上就控制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失温风险。但是对于医药冷链来说,干线和支线运输的过程中,同样充满了温度失控的风险。

在陈震看来,在医药冷链这个完整的链条上,任何一个点都是风险点。因此,相比其他冷链,医药冷链显得更加敏感和脆弱。

与普通冷链运输物品只要求低温不同的是,医药冷链对温度的要求更复杂,也更难控制。近几年发生的疫苗事件,大多与储藏运输过程中温控不力有关。

比如,按照国家规定血液制品的存放温度应在4±2℃。但是,中国疆域广阔,南北温差大,从海南岛到哈尔滨,温差可能在50~60摄氏度之间。

“因此,如果运输血液制品,可能前半段需要制冷,后半段就得制热。在这些极热或极寒地区,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要能够实现控制温度的技术条件随之改变。”陈震指出。

这就需要对药品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

“所以,国家要求药品在运输的过程中,每5分钟更新一次温度数据。”秦玉鸣介绍说,按规定,用药单位在接收药品时,必须索要全程温控记录。

“从技术上来说,目前通过在冷藏车、药品的包装箱上安装温度监测探头,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实时温控。”恽绵说。

更多的风险来自于设备和操作本身。

运输途中,一旦设备出现了问题,就会造成整车药品失效报废。所以,国家规定医药冷藏车每年要作两次检修。而有经验的医药冷链企业,都会在冷藏车自带的制冷机和温度检测设备之外,再增加一套制冷和温度监测设备,以为备用。

操作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人。秦玉鸣认为,这个因素的风险最大,也最难控制。

冷链物流行业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 农产品冷链物流 信息共享

引言:自2009年8月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联网技术如能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广泛应用,将使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大提升。

一、物联网的概念及特征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了《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现有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

(二)物联网的本质和特征

物联网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仍然偏低。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冷链物流各环节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的运作,部分在屠宰或储藏环节采用了低温处理的产品,在运输、销售等环节又出现“断链”现象,全程冷链的比率过低。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我国设施整体规模不足,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国有冷库中近一半已使用30年以上。三是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三、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一)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传统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依照生产厂商的规定进行操作,操作过程透明度不高。如果出现了质量问题,不能准确地确定是哪方面出了问题,更不能确定相应的当事人。物联网的运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原材料采购的时候就对其进行电子标记编码,建立数据库,通过电子标签,能够对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进行连续的监控,包括当前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操作人员,全部录入数据库的数据,很容易清楚知道是哪些因素造成的问题,能立刻进行改善,确定出事故的责任归属。

(二)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能提高农产品的仓储管理水平。如在生鲜农产品托盘上和包装上贴上REID标签,在冷库出入口处安装阅读器,无需人工操作,且可以满足叉车将货物进行出入库移动操作时的信息扫描要求,而且可以远距离动态的一次性识别多个标签,大大节省出入库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对在储生鲜品的数量实现动态的感知,在冷库地面设置感应秤,可以感知到冷库内生鲜品数量的变化,为合理地控制库存创造条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提高生鲜品仓储安全系数,通过物联网红外感应等技术手段,感知人员的进出及其他异物等的入侵,从而实现冷库的安全管理。总之,物联网的应用将使整个仓库实现可视化,最大程度上提高保管质量,实现仓储安全,并能实现仓储条件的自动调节,提高仓储作业管理效率。

(三)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农产品运输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环节。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运输工具之间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首先,可以实现运输过程的可视化,做到农产品运输车辆的及时、准确调度,从而提高运输效率,尽量避免无效运输。其次,把农产品运输车辆纳入物联网,利用rfid温度标签可以提供温度的监控,实现车载农产品的动态感知,动态监控在途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再次,物联网可以实现对各冷库库存情况、在途运输量情况的动态掌握,以便科学做出运输决策,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运输的合理性,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有效流通。

(四)物联网技术能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共享程度

信息共享是冷链物流管理的目标。一旦信息在整个冷链中同步,冷链上的参与者都能跟上顾客需求的变动,进而形成同步运作。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冷链中流动的物品跟踪,同时向所有参与者实时传送数据,减少了信息失真的现象。快速的信息传输速度,使参与企业能更及时、准确预测需求变化,亦可以大幅度降低库存水平。

总之,物联网作为一项新的应用技术,将会为众多的传统行业带来变革。农产品冷链物流也应尽快策划这一新技术在本领域中的应用,以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水平,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带来效益。

【参考文献】

[1]巨晓敏.生鲜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潜力及问题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2).

冷链物流行业报告范文第4篇

产业引领、助力乡村振兴。根据自治区、上级工作部署要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乡村结构。大力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建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补齐季节性农产品短板。现将我区冷链物流仓储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冷链物流仓储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基础建设初具规模。

目前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业正在探索以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区域性、综合性、专业性冷链物流市场为依托,以企业为载体的多元发展格局。全区已建成广西东糖糖业、湘桂糖业大型农产品保鲜仓库总容量约35万吨;新建成红河红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区、平阳镇三木蜜枣产业示范区、八桂粮油有限公司等规模性冷冻库17家、总容量15702.88个立方米,全区在建冷冻库容量1200个立方米;据统计,全区2020年计划新建中冷优吉屯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市润百家食品有限公司等冷链仓储12万个立方米。   

(二)先进技术逐步推广。

冷库建设正由传统冷库向现代化的钢结构单体拼装库快速转型,制冷工艺从高温、低温发展处理器,为预冷、气调、超低温、速冻、恒温、制冰等各种类型。运输车辆向高温、低温和常温“三层温”冷藏车发展,恒温控制运输和蔬菜真空预冷技术逐步推广。

(三)冷链企业稳步发展。

一批肉类食品、农产品批发市场、田间地头冷链物流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三类经营主体:一是以批发市场为经营主体的冷链物流企业,如桂中农贸万吨冷库;二是以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村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的冷链企业,如广西红河红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区、平阳镇三木蜜枣产业示范区等;三是加工企业冷链仓储,如广西东糖糖业、湘桂糖业大型农产品保鲜仓库。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政策扶持、社会建设积极性不高。

近年我区冷链物流业迅速,不少社会企业建设冷链仓储需求量大,但相关扶持冷链物流业政策少、上级奖补标准过低;又因基础建设投入大,难以推动大型冷链仓储规模建设。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冷藏运输及配送过程监控缺乏,冷链物流企业间资源共享程度低。一些季节性的生产性冷库在淡季时没有进行市场调节,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冷库较长时间闲置易造成非正常损坏和老化加速。   

(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经营规模小,除桂中万吨冷链以冷库租赁为主外其他企业经营模式多为自建自用,没有形成区域化、连锁化、规模化的服务网络,难以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化的冷链物流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编制产业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联合相关部门,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院编制《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三年规划》。产业布局优化引导市场发展,结合我区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特色,在有效整合资源、强化集约发展的基础上,优化冷链物流业发展布局,建立以城区为中心、寺山镇、蒙村镇、小平阳镇、陶邓镇等东、南片区区两条肉类冷链物流体系,以凤凰镇、迁江镇、大湾镇等西、北片区种植业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二)加强宣传动员、注重社会参与。

联合发改、经贸、管委会等部门及时出台冷链物流建设优惠政策,强化政策落地见效,利用政府官网、广告牌、微信媒介加大政策宣传,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对接双汇、顺丰等冷链物行业巨头打造“兴宾牌”冷链物流仓储体系。动员社会参与投资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线上线下运营体系。

冷链物流行业报告范文第5篇

怎么管?怎么存?怎么卖?怎么吃?

——进口冷链食品风险管控全方位提示

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各地爆发,给各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中国也不例外,但是我国凭借着严

格的防疫措施和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举全国之力,将疫情击退,民众的生产生活也逐步恢复了正常,走向正轨。不过,全球其他国家仍然处在疫情的漩涡之中,中国防止境外输入的风险和压力依然很大。

目前,从境外抵达的航班、从境外到中国的人员都在进行严格的管控和隔离检测。但是,除了来华人员之外,从境外输入的物品,也有可能携带病毒。此前,在其他地方专门处理进口冷冻产品的工厂内就曾检验出现新冠病毒。

一、涉疫进口冷链食品

(一)近期检出阳性地区

1.福建厦门:疾控部门在对厦门市某冷库进行常规例行抽检时,发现该冷库1份进口冷冻猪肉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陕西西安: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在两家冷库中检测出1份阿根廷进口冷冻猪肉外包装核酸阳性,109件货品未流入市场。

3.山东泗水:山东泗水县在对进口冷链食品检测中,发现一份进口冷冻水产品外包装样本核酸检测阳性。

4.河南郑州:郑州市疾控中心在一批产地为阿根廷的冷冻猪肉外包装抽检标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5.山东济南:济南市疾控中心在盖世物流园区冷库贮存的进口冷冻食品及包装标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6.甘肃兰州:兰州市卫健委进行定期采样抽检过程中,发现1份来源于天津港冷链虾的虾内包装样品核酸检测阳性。

7.山东梁山县:山东济宁梁山县在对进口冷链食品检测中,发现1份外地销往梁山县的进口冷冻牛肉制品外包装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

8.湖北武汉:武汉市疾控部门发现进口冷冻去骨牛肉臀腰肉心外包装样本有3份检测结果呈阳性。

9.福建泉州:泉州市疾控中心发现4份冷冻货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二)涉疫冷链食品种类

疫情暴发以来,涉疫进口冷链食品包括冻带鱼、冻虾、冻牛肉、冻猪肉、冻猪肘、冻鸡翅等。

(三)涉疫冷链食品产地

被检出阳性的进口国主要有印度、厄瓜多尔、巴西、印度尼西亚、荷兰、阿根廷、俄罗斯、法国等。

二、进口冷链食品怎么管

(一)实行“四证”管理进口冷链食品有海关报关单、入境检验检疫证明、消毒证明和核酸检测报告,方可落地。

(二)管控“五个”环节冷链运输(交通部门)、冷链贮存(商务、市场监管部门)、批发零售(市场监管部门)、生产加工(工信部门)、商超餐饮(商务、市场监管部门)。

(三)盯紧“五类”重点即农贸(批发)市场、第三方贮存冷库、冷链运输车辆、大中型商超、大型餐饮。

(四)应急“六个”步骤摸清线索、确认信息、及时

报告、织网排查、现场控制、核酸检测。

三、进口冷链食品怎么存

(一)要信息清楚清楚市场(冷库)内食品经营者(贮存者)经营信息,清楚市场(冷库)内经营进口冷链食品家数、品种、进货时间、进货和库存数量、生产日期批号、原产国、进口企业、具体供货单位、运输方式、入境口岸、入境检验检疫证明、消毒证明、核酸检测报告等情况。

(二)要严格督促督促市场(冷库)内经营者(贮存者)严格执行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制度;严格核验进口冷链食品海关报关单、入境检验检疫证明、消毒证明和核酸检测报告。

(三)要核验报告执行“两不一报告”,即没有“四证”或“四证”不全进口冷链食品不允许入场(库),不允许出场(库),并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告。

(四)要落地报备将入场(库)的每批进口冷链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商、原产国、入境口岸、运输单位等信息及“四证”情况,向属地监管部门报备。

(五)要履行责任与入场销售者(贮存者)签订食品安全协议和疫情防控安全承诺书,倡导提示销售者(贮存者)在国外疫情形势没有有效控制缓解前,不要经营进口冷链食品。

四、进口冷链食品怎么卖

在国外疫情形势尚未有效控制缓解前,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尽量不要采购进口冷链食品。

(一)主动查验备全四证要严格执行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制度。必须有包括海关报关单、入境检验检疫证明、消毒证明和核酸检测报告“四证”方可落地。

(二)全程溯源来去可查要建立信息追溯制度,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对来源不明、标签标识不合规及没有“四证”的进口冷链食品,一律不销售。

(三)如实报备件件检测要严格执行进货落地报备制度,将每一批进口冷链食品的购货凭证信息(包括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原产国、入境口岸、运输单位等)及“四证”,向属地监管部门报备,做到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件件检测、件件消毒。

五、进口冷链食品怎么吃

广大消费者注意防范进口冷冻食品新冠疫情输入风险,谨慎购买,科学理性健康消费。

(一)看证选择吃进口冷链食品应持海关报关单、入境检验检疫证明、消毒证明、核酸检测报告“四证”,购买时应注意索要与查看。

(二)买时需警惕在国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前,倡导尽量不买、不吃进口冷链食品。如需购买,一定要去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并避免用手直接接触。购买时,如发现可疑的进口冷链食品,立即拨打12315进行举报。

(三)加工要防护购买进口冷链食品进家门之前,要做好外包装消毒。在解冻清洗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并对处理进口冷链食品所用的容器、刀具和砧板等器具及时清洗、消毒。在加工烹饪时,要做到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后食用。食用后一旦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