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心素养论文

核心素养论文范文精选

核心素养论文

核心素养论文范文第1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指出:“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但因缺乏信息素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令人担忧。结合英语学科论文教学和论文指导,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对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和实践意义。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概念

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996年,美国学院和学校协会南部学院委员会下的定义是“具有确定、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被人引用最多、最经典的信息素养定义,是由RobertBurnhein在《信息素养———一种核心能力》一文中的概括: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从以上定义不难看出,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其中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处理创新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身处网络时代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信息素养不仅应包括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由此可见,信息素养的内涵基本覆盖了以下几个方面:对信息进行有效检索;能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能批判性地评价、鉴别信息及其来源;将所获得信息和自己从事的专业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写作中信息素养的缺失

21世纪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进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2006大学评价报告》,超过80%的高校开办了英语专业。目前,大部分高校英语专业的发展定位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削弱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能力,即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逻辑论证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等综合能力。总体看来,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写作水平、学术与研究能力不容乐观,其原因,信息素养的缺乏是重要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道德的缺失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信息道德,主要包括信息使用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与规范和学术研究活动相伴而生,只要有学术创作,就必须遵循相应的学术行为准则和规范。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范畴,自然应该遵守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但笔者在毕业论文的批改、评阅和分析中发现,不少学生错误引用或随意改变引文内容,文献引用格式很不规范。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信息素养意识和信息素养能力欠缺,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信息类课程,但是对于信息素养教育还局限在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文献检索课和怎样利用图书馆等的专题讲座这样狭窄的纯技术性范畴内。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很可能会把这种作风带入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工作作风,后果不堪设想。

(二)信息获取能力的缺失根据抽样调查,目前大多高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或者举办了文献检索讲座,但很少与英语学科相联系,缺乏现场操练,学生感觉抽象或缺乏兴趣,结果仍对信息检索一知半解。此外,不少学生仍习惯于利用传统纸质文献,对电子文献的利用知之不多。部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较低,不了解图书馆馆藏结构和检索方法,不能正确地运用图书馆为其提供的检索工具获取信息,尤其是网络电子信息,不能“广、准、新、精、全、快”地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信息检索手段单一,论证资料匮乏,论证过程中缺乏有说服力的文献材料。根据路文军对五所高校468名英语专业毕业生所作的实证研究: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来源于图书馆的占78%,主要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只有10%(44人),参阅相关论文的只有10%(46人)。研究还表明:2/3以上学生的参考文献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图书馆纸质资料,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使用率还很低。而对另一常用的查阅参考文献的方法———滚雪球(snowballing),也只有10%的学生使用,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同学还没有掌握这一查阅参考文献的方法。这样,英语专业学生缺乏参考文献来源并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进行深入思考,更谈不上思维火花的迸发了。

(三)信息处理的创新能力缺失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和论证过程中,缺乏发散思维,很少能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写作思路狭窄。在写作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仅限于对现有知识的梳理与重组,对语言现象或教学过程的描述上,内容缺乏深度和新意。他们思维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思维,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充分利用和检索各种信息进行广泛阅读和批判性思考。此外,他们不能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得体地论证自己的观点。究其原因,与他们合理利用、检索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不无关系,即信息素养匮乏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三、培养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提高毕业论文水平

(一)将知识与能力培养渗透到学科论文写作教学中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受教育者适应“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basedlearning)”,即以信息社会存在的各种现实的信息资源作为学习工具,并利用这些工具进行信息的存取访问、组织和评价等,从而实现学习的目标。英语专业学生处于国际化前沿的学习环境中,面临着更丰富的多元化信息选择。但他们在信息检索和信息选择中,往往不加分析和筛选,或者不能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因此,应将信息素养教育和具体学科论文写作结合,现场操作,为他们创造信息实践的机会,指导他们开展信息实践活动,使他们成为信息活动的主体,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从而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信息素养培养。根据问卷调查,学生对学校统一开设的文献检索课不太满意,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能结合具体学科,缺乏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学科论文写作教学之中并进行操作实践,能让他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正确、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特别是电子数据库资源,最终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超级秘书网

(二)培养学生文献信息检索能力除论文写作教学课外,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指导方向的实际情况,给所指导的学生“开小灶”。指导教师把信息检索与获取、信息评价和鉴别的方法渗透到论文指导的各个环节如开题报告、文献查阅、文献引用、论文结构、论证方法、论文格式的要求等。与此同时,指导教师自己也应在教学之余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探索出适合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自身也要加强信息素养的修养,把自己的信息检索方法与所指导的学生共享。其次,定期召集所指导的学生进行讨论,把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检索工具、方法和思路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共同进步。

(三)借助图书馆培养学生自主利用信息的能力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摇篮,是提供文献资源检索、文献信息服务、信息素质教育等全方位的信息中心。因此,图书馆是培养信息素养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基地。图书馆在信息检索课程中应该增加计算机检索内容,将电子资源检索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培养大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图书馆应加强与本校院系之间的合作,要有专业教师的参与和介入。图书馆界的信息素养教育应该借鉴其他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成果,让信息素养融入整个教育体系之中,而其他学科也要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认识到唯技术论、唯计算机论等观点的片面性,把信息素养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去,共同勾画出信息素养教育的新体系。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英语学科论文教学教师的合作与联系,定期举办相关的现场指导和培训,充分利用其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信息环境优势以及信息技术优势,对培养学生自主、合法、规范地使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根据已有知识和所获得的经验,构建个人理解,也即是将认识与本体结合,最终实现创新与突破,这也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渗透到英语学科教学之中,也即是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评阅及分析中找到学生缺乏的信息素养因素,然后在论文指导和写作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培养并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必然会提高他们的写作与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其论文写作质量。对英语专业论文写作中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对其他语种和其他专业学生论文的改进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张厚生,袁曦临.信息素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路文军.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调查与建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1).

[4]卜友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1).

[5]张进良,张克敏,何高大.从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谈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8).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6]马桂花.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3).

[7]符绍宏,夏方,李宁.国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动向[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

[8]刘春静.浅谈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9]王守仁.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8,(3).

[10]刘纪菲.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4).

核心素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写作;资源探索

一、高中语文写作资源探索存在的不足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长期处于呆板状态,课程资源的开发似乎是国家层面的问题,与师生毫不相干,这就使得一些本该进入课堂的课程资源被忽略甚至无视。写作资源的探索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尽管学生在课堂的自主性大大提升,但是在写作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面师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针对作文资源开发的不足之处,探索高中语文写作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写作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新要求。高中语文写作资源的有效探索在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新要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中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积极运用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品质,并且提出课程资源开发是一项重要任务。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标对高中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写作资源的探索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与水平,而且实现了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实现学生自身写作的需求。伴随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高考作文所占的比重也在呈上升趋势,因此作文训练对于高中生来说尤为重要,然而当前的作文资源对于学生来说可以称之为匮乏。教师对于语文作文资源的探索不及时,或是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无暇顾及生活中的作文资源,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作文写作问题,比如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厚、写作内容空洞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索高中语文写作资源,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事,既能解决教师“费力不讨好”的问题,又能让学生自主探索写作资源,从而满足自身的写作需求。教师在写作资源满足的情况下引导学生面向广阔的写作空间,进而实现写作目标。

(三)增强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师自身能力水平的高低与学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的研究能力在开发写作资源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极大的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体现在多方面,而在探索写作资源的过程中教师的研究能力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研究和对课程资源的研究。一是要探索新的写作资源,教师必须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需要教师从各方面接近学生,知道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二是探索新的写作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方面,教师在对写作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过程中,本身具备的研究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更是一个研究者,在探索高中语文写作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对于语文课程的整体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提升思维能力的同时,增强研究能力,促进教师自身全面发展。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写作资源探索的策略

写作资源的探索与利用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绝不能随心所欲地开发,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由此在探索高中语文写作资源的过程中,从部编人教版教材的写作资源开发、生活中的写作资源探索、网络写作资源的开掘三方面分别阐释写作资源开发途径与策略。

(一)部编人教版教材的写作资源开发。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的教材是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语文课程内容,每个任务群的文章或在内容上,或在体裁上呈现出一致性。写作资源的探索路径是多方面的,而教材本身所呈现的内容就是最好的写作资源,教师要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使教材中的写作资源更好地为师生服务。1.教材呈现的写作任务。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主题,相应的也有各自不同的单元学习任务,教材呈现的写作任务就是学生写作最重要的资源。以部编本上册第三单元的古诗词为例,本单元是“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在单元学习任务当中呈现的写作任务是: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写一则八百字左右的文学短评。该处呈现的写作任务是写作资源的首要选择,即使此处限定了写“文学短评”,但是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作文过程中要评论的“对象”,因为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各类诗词名作,给学生写作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通过单元学习任务提出的写作要求可以看出,教材呈现的写作资源并不是呆板的“定题”,而是给学生留有选择余地的开放写作,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优势,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写作。2.文本阅读中的写作资源。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除了发挥范文的作用之外,还是写作资源的重要源泉。教材中的文本本身就具有示范作用,对于学生的写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像《反对党八股》一文,在学习的时候知道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作者议论的矛头指向的是当时党内广泛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倾向,拿高中常写的议论文来讲,写议论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针对性,教学生写议论文也应该如此。此时的教材文本就是教写议论文最好的范本,也是高中语文写作资源的重要体现,教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议论写作。再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就可以开发教材文本本身的资源,该篇文章作者在描写荷塘的时候没有直接写情,而情在景中。在写散文的过程中,情景交融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然而很多学生都不会将景与情建立联系,以《荷塘月色》为写作资源,教学生将景与情自然融合,以此提高写作水平,努力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3.教材迁移下的课外写作资源。教材本身就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而在教材内容迁移下的课外写作资源也是值得挖掘的。作文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由教材内容迁移的课外阅读资源将成为学生不可替代的写作资源。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第二单元呈现了三篇戏剧作品,其中《窦娥冤》是我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寄托了剧作家对人生的深切关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宋元以来传统戏曲的情况,读一读《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不同时代的戏曲的经典片段,也可以是演出片段,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戏曲,在此基础上可以从情节、角色、演出甚至剧作家在剧中渗透出来的民族审美心理等方面,写一写自己对中国传统戏剧的认识。通过教材迁移出来的课外写作资源,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中国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正是源于生活,促使他们写作更贴近生活,提高写作水平。

(二)探索生活中的写作资源。探索写作资源的途径是多样的,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写作资源是不容忽视的,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推动下,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积极地开掘学习生活中的写作资源。1.师生互动形成的写作资源。任何形式的教学都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互动性是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在师生互动的同时,写作资源就随之产生,这也就需要教师和学生要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比如在高中语文的课堂当中,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大暴雨,同学们都被这声音吸引,纷纷抬头望向教学楼外。课堂纪律需要师生共同维持,在这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从语文课堂转向窗外,作为语文教师并不一定要去制止学生,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好好地听雨,以此当作一个写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使学生对“雨”有一个新的认知与感受。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写作资源可以让学生对于生活有一个更加深刻、完整的认识,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以写作的方式呈现出来无疑是一个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2.学生自主探索生活中的写作资源。开发利用写作资源不只是课程研究者的事情,更不只是教师的事情,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资源的开发,提高思维品质,锻炼写作能力。任何作品都是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资源。一次社区调研发现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严重,学生就可以写作进行呼吁,提醒人们节约资源;一场触动心弦的电影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资源,独特的场景有了令人怦然心动的瞬间,将此记录下来也不失为一种表达感情的好方式;一草一木、一花一鸟……只要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挖掘,这些都可以进行作文。自主探索的前提是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取材,积极挖掘写作资源,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写作出发点,学生不仅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写作水平,更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身语文核心素养。

(三)网络写作资源的开掘。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现在正处于一个信息共享的时代,从学习到工作到生活,方方面面都受到互联网的影响。网络在提供写作资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科核心素养下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网络写作资源的开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面对网络上出现的事件不只当一个“吃瓜群众”,更要有挖掘写作资源的品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以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创造性地进行写作。“互联网+教育”进入校园,翻转课堂的实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慕课的发展实现了师生共享课程的局面,而这个过程共享的不只是知识,写作资源也随之产生,学生在利用共享的写作资源时,自身写作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基于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写作资源的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写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更需要学生自主积极地探索。高中语文写作资源的探索要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探索有效的路径,切实拓宽写作资源的广度,提高作文写作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7

[2]张海峰.新课程下中学写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王欢.中学语文写作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4]王艳兰.中学语文教材中写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作文教学研究,2008,1

核心素养论文范文第3篇

本人任现职以来一直从事职高语文教学工作。先后担任过*级物业管理班的班主任,*级模具一班和*级春招班班主任,同时担任*级物业管理班、旅游班;*级计算机应用一班、二班、机电班;*级计算机应用四班、五班、汽车维修专业三班;*级网络二班、模具一班的语文教学。在教学期间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现将本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素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马列著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特别是在反对“”邪教组织的斗争中,体现出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任现职以来,一直坚持出全勤。工作积极主动,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常常超负荷地工作,始终坚持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做到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年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党员。

二、业务能力

(一)教学能力

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已任,把成为学者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性、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放在阅读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尽管职高学生基础差,但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语文活动”,如“成语故事”“诗歌赏析”“时事评述”等,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近两年积极投身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去,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任职期间,我所任的语文成绩均排在年级前列,在*年和*年参重庆市语文统考中获渝北区第一。

2、深入钻研,大胆创新。

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语文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职业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备课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任现职5年来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有:作文教学三步教学法、职业高中实用应用文写作指导。

主动承担校级公开课教学,*年所上的《故都的秋》得到同行好评,积极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能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赛中屡获好成绩。其中*、*年指导学生王红、周必洪、王均参加全校普通话演讲获校二、三等奖,*年指导柏柔羽参加征文大赛获得二等奖,*年指导学生参加区级“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小康社会”的征文演讲比赛,樊锐获征文一等奖,柏柔羽代表学校参加区级演讲比赛获得二等奖。

3、重视实践,总结提高。

在大胆开展教学研究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教育论文,从未间断。撰写的教学论文《如何预习课文》在《中学生导学报》*年11月21日(第44期)发表,论文《注意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素质——浅议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课环节》在第六届“师魂杯”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大赛评选中,经评委会严格评审,获三等奖,并入选《第六届“师魂杯”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大赛获奖作品集》,与陈利容合著的论文《心悟?口诵》获得第11届中华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

4、扶持后辈,共同进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级教师,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参加备课组活动,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在*至*学年度帮助青年教师王娅备课、上课。王娅老师在原来学校从事的是历史和地理教学,对语文教学没有经验。调入我校后,我在教学上给予了她很大的帮助,她现在已成为教学上的一把好手。

(二)教育能力

作为教师,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不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謹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德育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法,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班主任的信条。担任班主任期间,我能够坚持正面教育,大胆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发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言传身教。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同学,我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工作,从各方面关心他们,使学生觉得教师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与他们谈心的朋友。然后再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给他们看,教会他们如何交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向他们分析知识素养与成才的关系,引导他们关心集体,确立他们在集体中的进步作用。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一直奉行一个准则,就是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更多地偏爱后进生,给他们以各种捕捉成功与欢乐的机会。因此,在转化差生、扭转班级学风上我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德育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

*年我担任了春招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的学生大都是连初中都读不毕业的学生,整体素质极差,学习懒散、成绩差得惊人、纪律涣散、性格暴躁,接到这样的班,我并没有灰心,而是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发掘同学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性,狠抓学风班风,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这一班学生脱胎换骨,都有了质的改变,在第二十个教师节,我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

在自己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好一名老师,仅仅靠“嘴”和“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工作,也正是这样,我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作的高尚和育人的欢乐。我还及时总结德育工作的以验,撰写了《把脉开方,驱病去疾—做班主任工作的一点思考》获学校第一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并在部级刑物《社会科学研究》上发表,《用爱撑起一片蓝天》等文章,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

三、工作业绩

1、论文撰写、发表与获奖情况

我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进行相关学科的学术探讨,积极撰写论文,常有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在学会上交流、在评选中获奖。

*年12月,论文《把脉开方

驱病去疾—做班主任工作的一点思考》在国际交流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社会科学研究》上发表(刊号:ISSN

1000-4769)。

*年二月,论文《注重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素质—浅议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环节》在第六届“师魂杯”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大赛获三等奖,同时收入《教育论文汇编》由国家出版社公开发行(刊号:ISBN

7-80060-266-4)。

*年11月21日,论文《如何预习课文》在《中学生导学报》第44期上发表(刊号:渝字(01)-109)。

*年5月,论文《心悟、口诵》荣获第11届中华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获奖名单刊登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第七期上)(刊号:ISSN

1002-5154)。

*年10月,论文《把脉开方驱病去疾—做班主任工作的一点思考》在第一届全校教育科研成果评审中荣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2、教材的编写

本人积极支持并主动参与或指导教材的开发与编审工作。*年,参与了校本教材《实用公文写作》的编著工作。编写其中第三章“常用公文”

四、其他方面

调入职教中心后,我积极为学校的招生工作出力,以学校利益为重,顾全大局,不谋私利,招收学生人数喜人,五年来共招收学生150多人,为学校创收近100万元。有人见我招生不少,劝我把学生往其他学校送,可以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但我是职教中心的教师绝对不能做损公肥私的事。为了招生,那怕是生病了,只要有老师打电话来,顾不上看病吃药,双腿肿了,也顾不上休息一天。就这样,几年的暑假,我披星戴月,顶风雨,冒烈日,磨破嘴皮,把学生招进了学校。别人问我的招生经验,我告诉大家,就是嘴勤,腿勤、不怕吃苦。我为职教中心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核心素养论文范文第4篇

一、政治思想素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马列著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特别是在反对“”邪教组织的斗争中,体现出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任现职以来,一直坚持出全勤。工作积极主动,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常常超负荷地工作,始终坚持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做到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二OO四年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党员。

二、业务能力

(一)教学能力

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已任,把成为学者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性、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放在阅读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尽管职高学生基础差,但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语文活动”,如“成语故事”“诗歌赏析”“时事评述”等,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近两年积极投身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去,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任职期间,我所任的语文成绩均排在年级前列,在2001年和2004年参重庆市语文统考中获渝北区第一。

2、深入钻研,大胆创新。

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语文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职业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备课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任现职5年来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有:作文教学三步教学法、职业高中实用应用文写作指导。

主动承担校级公开课教学,2001年所上的《故都的秋》得到同行好评,积极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能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赛中屡获好成绩。其中2001、2002年指导学生王红、周必洪、王均参加全校普通话演讲获校二、三等奖,2003年指导柏柔羽参加征文大赛获得二等奖,2004年指导学生参加区级“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小康社会”的征文演讲比赛,樊锐获征文一等奖,柏柔羽代表学校参加区级演讲比赛获得二等奖。

3、重视实践,总结提高。

在大胆开展教学研究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教育论文,从未间断。撰写的教学论文《如何预习课文》在《中学生导学报》2003年11月21日(第44期)发表,论文《注意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素质——浅议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课环节》在第六届“师魂杯”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大赛评选中,经评委会严格评审,获三等奖,并入选《第六届“师魂杯”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大赛获奖作品集》,与陈利容合著的论文《心悟?口诵》获得第11届中华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

4、扶持后辈,共同进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级教师,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参加备课组活动,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在2002至2004学年度帮助青年教师王娅备课、上课。王娅老师在原来学校从事的是历史和地理教学,对语文教学没有经验。调入我校后,我在教学上给予了她很大的帮助,她现在已成为教学上的一把好手。

(二)教育能力

作为教师,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不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謹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德育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法,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班主任的信条。担任班主任期间,我能够坚持正面教育,大胆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发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言传身教。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同学,我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工作,从各方面关心他们,使学生觉得教师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与他们谈心的朋友。然后再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给他们看,教会他们如何交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向他们分析知识素养与成才的关系,引导他们关心集体,确立他们在集体中的进步作用。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一直奉行一个准则,就是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更多地偏爱后进生,给他们以各种捕捉成功与欢乐的机会。因此,在转化差生、扭转班级学风上我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德育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

2004年我担任了春招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的学生大都是连初中都读不毕业的学生,整体素质极差,学习懒散、成绩差得惊人、纪律涣散、性格暴躁,接到这样的班,我并没有灰心,而是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发掘同学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性,狠抓学风班风,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这一班学生脱胎换骨,都有了质的改变,在第二十个教师节,我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

在自己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好一名老师,仅仅靠“嘴”和“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工作,也正是这样,我才能真正体会到工作的高尚和育人的欢乐。我还及时总结德育工作的以验,撰写了《把脉开方,驱病去疾—做班主任工作的一点思考》获学校第一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并在部级刑物《社会科学研究》上发表,《用爱撑起一片蓝天》等文章,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

三、工作业绩

1、论文撰写、发表与获奖情况

我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进行相关学科的学术探讨,积极撰写论文,常有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在学会上交流、在评选中获奖。

2002年12月,论文《把脉开方驱病去疾—做班主任工作的一点思考》在国际交流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社会科学研究》上发表(刊号:ISSN1000-4769)。

2003年二月,论文《注重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素质—浅议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环节》在第六届“师魂杯”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大赛获三等奖,同时收入《教育论文汇编》由国家出版社公开发行(刊号:ISBN7-80060-266-4)。

2003年11月21日,论文《如何预习课文》在《中学生导学报》第44期上发表(刊号:渝字(01)-109)。

2004年5月,论文《心悟、口诵》荣获第11届中华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获奖名单刊登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第七期上)(刊号:ISSN1002-5154)。

2001年10月,论文《把脉开方驱病去疾—做班主任工作的一点思考》在第一届全校教育科研成果评审中荣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2、教材的编写

本人积极支持并主动参与或指导教材的开发与编审工作。2004年,参与了校本教材《实用公文写作》的编著工作。编写其中第三章“常用公文”。

四、其他方面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调入职教中心后,我积极为学校的招生工作出力,以学校利益为重,顾全大局,不谋私利,招收学生人数喜人,五年来共招收学生150多人,为学校创收近100万元。有人见我招生不少,劝我把学生往其他学校送,可以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但我是职教中心的教师绝对不能做损公肥私的事。为了招生,那怕是生病了,只要有老师打电话来,顾不上看病吃药,双腿肿了,也顾不上休息一天。就这样,几年的暑假,我披星戴月,顶风雨,冒烈日,磨破嘴皮,把学生招进了学校。别人问我的招生经验,我告诉大家,就是嘴勤,腿勤、不怕吃苦。我为职教中心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核心素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学习;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核心素养

中国是诗的国度,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在诵读、感悟、积累与运用诗歌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丰富自我情感,提高文学素养。可见诗歌作用之大。而当下高中阶段的诗歌教学却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学习成效只减不增。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众多理论研究者与一线教师发现,在诗歌教学中引入项目学习可以突破当下这一教学困境,提高诗歌教学效率。项目学习是指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的、对复杂且真实存在的问题进行有计划的探究,最终以项目产品呈现教学结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诗歌教学课堂气氛,革新了一成不变的传统诗歌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诗歌学习效率,为诗歌教与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诗歌项目化学习在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审美想象、文化创新和高阶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价值更是不言而喻。它在教师们的努力尝试与实践下,或聚焦课文不同诗歌题材,或分类不同朝代诗人,或群文相同相近诗风,或拓展整本诗书,或链接课外诗人诗集,搭建整个诗歌世界与学生生活的桥梁,让学生走进诗的国度,参与诗歌的诵读、赏析、创作,实现语文诗歌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真正爱上诗歌、会鉴赏诗歌,更能创造诗歌。

一、项目学习与语文项目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1.内涵

项目学习(PBL,或称基于项目的学习、项目式学习、项目化学习)最早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教育思想,其在教育领域的的概念界定则出自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发表的《项目(设计)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活动的应用》一文,他从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创立了“项目教学法”,并认为项目学习“是在规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的、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的、有计划的行动”。在巴克教育研究所的《项目学习教师指南》一书中,项目学习被定义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对复杂的、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1]。夏雪梅从项目学习的中国本土实践方向、创造性问题解决角度出发对其做了新的界定,即“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型问题进行深入、持续探索,在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公开成果过程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2]。褚树荣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这样理解项目学习,“它是在真实或模拟的语境中,精心设计项目学习任务,整合相关课程资源,通过综合、开放、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语文关键能力,获得语文学习成果,建构语文学习经验,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和人文价值观念的学习模式”[3]。无论是哪一种阐释,项目学习始终围绕创设性情境、驱动型问题、复杂性探究、小组型合作、表现性评价等关键内容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解决、沟通协作、高阶思维等能力,迁移学生在当下社会中必备的知识技能。

2.特点

项目学习具有如下特点: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参与到某学科的核心概念与原理的学习中;项目活动不是常规课程的附属品,它本身就是教学的中心;经过高度精练的驱动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真实且重要的专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学习、自我管理和项目管理过程中,学生能够应用科技手段和其他关键的工具与技能;有对项目作品的详细说明;采用基于表现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以某种形式互相协作[1]。语文项目学习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情境创设,它囊括了语文课标中要求的三个学习情境,并且伴以复杂性和综合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二是任务驱动,该任务应具有语文方向探究学习的建构价值与完整系统的组织结构。三是资源整合,语文本身是复杂性与综合性相杂糅的学科,跨文本、跨学科、跨媒介的整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四是合作或自主实践,项目学习强调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五是作品或成果展现,包括隐性和显性成果,隐性的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言语能力的习得和素养习惯的养成等,显性的包括论文、调查报告、舞台表演等。六是评价贯穿,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不同,学生在整个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都需要评价跟进,以检测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七是素养指归,语文学习的完成度可以从获得的核心素养中得以体现,即语言文字、思维能力、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目标的实现,而项目学习是实现这一旨归最有效的方式[3]。

二、项目学习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分析

1.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笔者在观看众多一线教师课堂实录和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发现当下的高中古典诗歌教与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教学过程倾向程式化;诗歌内容出现异化的多元解读;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极低;重背诵轻朗诵之风盛行。针对以上高中古典诗歌教与学的现状,项目学习的应用或许能使其得到极大改善。首先,项目学习是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不再遵循“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极大地改善程式化教学。其次,项目学习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型教与学过程,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为求新求异的过度多元解读。再者,项目学习是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作品为成果展现的学习方式,并且项目学习交叉了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专题学习等学习方式,学生从项目设计到呈现作品全程都参与了诗歌的多样化学习,他们不再以单向的形式接受知识,而是以任务的形式展开一个周期性的、复杂的双向学习过程,这个过程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迁移的过程。最后,诗歌项目学习的设计形式是多样化的,比如以朗诵会、吟唱表演的方式进行,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重背诵、轻朗诵的情况。华兹华斯曾说,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叶嘉莹曾说,诗歌界最值得关注的是日益消亡了的中国古典诗歌吟诵传统。中国古典诗歌的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传统而成长起来的[4]。而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展开诗歌吟诵教学,能使得吟诵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具持久性。

2.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强化语言知识运用

诗歌项目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与加强语言知识运用的过程。不在于阐述某个事实或是塑造人物与景物形象,而是通过它的言语传达某种意味。这个意味可以是情感、情绪、理念、宗教意味、审美意味,甚至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在诗歌项目学习中,体会这些意味的深处就是审美鉴赏能力发展的实处,在项目中进行诗歌鉴赏,同时也包括对诗歌进行运用,这个过程则是强化学生语言知识运用的过程。

3.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项目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可以扭转许多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认知。此外,绝大多数元分析支持项目学习在知识获取深度上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知识深度和灵活性这两个指标上。研究表明,经过项目学习,学生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灵活,而保留的时间更为持久[5]。项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认知建构、问题解决、社会互动和元认知发展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过程。并不是只有科学性质的课程才能培养学生上述能力,在人文学科教学特别是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取得的效果也不相上下。如李宏发在诗歌项目学习中要求学生从拍摄视频到将诗歌内容转化为话剧脚本等,都需要学生具备深度与灵活的思考和别样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在昌平的“《诗经》中的爱情诗”项目学习中,则包括了《诗经》的语言知识、吟诵歌舞表演中的身体运动与音乐介入、小组间合作的人际关系等多项智能,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三、项目学习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实践

自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以来,语文教师都极力研究新教材与旧版本的不同与创新之处。课后习题的取消、单元学习任务的编排、古诗词诵读附属单元的加入,都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文学素养,设计更优的教学方案。项目学习的运用,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其中包括古典诗歌的教学。虽然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运用项目学习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与核心素养方面,项目学习是最佳的教学方式。下文对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运用项目学习的案例进行分析,再结合笔者的一些拙见,以期实现诗歌项目学习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1.不同类型项目主题的确定

确定诗歌项目主题是进行项目学习的第一步,在选择主题时需要考虑为什么做该项目?是否有做的价值?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从学理依据、课程标准、课文内容、单元任务、学生学习规律、项目主题价值等角度进行评估。好的项目主题直接决定了项目结果的成效。古典诗歌的项目学习主题需要根据课标维度、单元维度和文体维度进行设计,总体来说,可以从整本书以及诗歌的体裁、题材、朝代、作者等方面展开。如,刘虹与张迎以《唐诗三百首》整本书阅读作为诗歌项目学习内容,以“以诗社为单位从五个角度阅读并鉴赏唐诗”为项目主题。虽然是以整本书的形式进行项目学习,但《唐诗三百首》囊括了高中课本所选入的经典唐诗,通过整本书的阅读,不仅可以将课本中的唐诗整合为一个项目进行学习,还可以对经典唐诗的类型、题材等有完整的了解。赵玉敏与李清等人从作者角度出发,以“知人论世学习杜甫诗歌”为项目主题,展开对诗圣杜甫诗歌的项目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思维品质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昌平从诗歌题材出发,以“《诗经》中的爱情诗”为项目学习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实践证明,诗歌的项目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展开。结合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本中古典诗歌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不同类型项目主题进行诗歌的项目学习。首先,以诗人来确定项目主题。以李白为例,李白是唐代诗坛的一颗巨星,他的诗歌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重点。高中语文教材共选入三首李白的诗歌,是除杜甫之外选入诗歌最多的诗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走进李白”作为项目,体会李白诗作中不同情感的抒发并学习李白诗歌的创作手法,在这个项目的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会鉴赏李白的诗歌,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模仿李白的诗歌进行创作。其次,可以以单元来确定项目主题。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选入了四首诗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选入了五首诗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照诗歌数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从诗歌的类型、情感、修辞手法等角度进行学习并模拟创作一首诗歌,最终以小组为单位对所选诗歌进行讲解与分享创作,并展示学习成果。最后,对于教材附属单元的古诗词诵读,可以通过开展“诗歌朗诵会”的形式进行项目学习。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是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和音乐美,而诵读是体会这些美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因此,附属单元以朗诵会项目学习的方式展开,可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思维发展。

2.诗歌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以赵玉敏等人的“走进杜甫”项目学习案例展开分析,了解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施。首先,成立学习小组,明确指导教师,并分配小组任务。其次,进入学习过程,时间一个月,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细化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一个月内完成诵读课内外诗歌、收集资料、阅读评论文章、撰写研究论文、制作杜甫研究电视片的任务;第二阶段研学,即根据第一阶段的任务逐一展开学习与研究;第三阶段任务完善,修改完善论文、制作电视片、开展诗歌朗诵和征文比赛。最后,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论文与电视片。整个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都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创设研学杜甫的情境、设置高度精练的驱动问题、细化项目任务并在过程中结合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以下就以此案例来分析项目设计与实施中的关键要素。其一,项目的设计要有逻辑与层次、紧贴学科与生活。如,驱动问题要具体化,将问题细分成“个”让学生逐次解决,而不是丢出笼统问题让学生去琢磨。案例中的教师在第二步第一阶段中将五个任务细化,驱动问题的设计层次分明。教师还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性与语文学科特点,为学生设计贴合的学习项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其二,项目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项目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的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学生需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各个子任务,任务执行的过程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每个子任务的完成质量会影响学生最终项目成果的质量,因此学生不能掉以轻心。案例中教师将整个阶段项目学习的主动权都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完成任务,教师作为引导者只在任务困难的地方给予学生指导和提供资料,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将论文和电视片的作品作为项目学习成果,而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聆听,达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要求,使得学习过程具有高效性。

3.项目的评价

项目学习的评价具有以终为始、逆向设计的特点,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对核心知识、学习实践、学习过程中的成果的评价,它以表现性任务、纸笔测试、量规、档案袋、KWL表等方式进行评价,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与传统的只以纸笔测试为评价的方式不同。它能使教师了解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困难,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指导,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评价反馈的结果获知自己的学习进度与表现情况,从而肯定或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结果性评价是对最终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它以公开展览与汇报、对比性的概念图或KBL表等方式进行评价,可以是教师总结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专家评价等。案例中,教师采用结果性评价,从专家评价、教师自评和学生自评的角度对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估,使得学习成果的展示更加完善。除此之外,案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量规评价表,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及时调整学习内容、跟进学习进程,通过多样的评价方式,将课程目标与知识建构有机融合,引领学生经历真实持续的学习过程,达到优质高效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项目学习在改善古典诗歌教学现状,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经典内容与新式教法已然碰撞出更多火花,值得一线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继续努力尝试并积极推广,以最大化实现项目学习对古典诗歌教学的促进作用。但是项目学习所具有的复杂性特征也是教学中需要考虑的,并不是所有的古典诗歌教学都适用项目学习,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究。

参考文献:

[1]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5.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0.

[3]褚树荣.素养需要实践:语文项目化学习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2021(4):17—22.

[4]叶嘉莹.我的诗词道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