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心价值观活动总结

核心价值观活动总结

核心价值观活动总结

核心价值观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搞好主题教育活动,在大家认真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学校还拟订了相关活动实施方案,真正做到内容丰富,安排合理,全员参与,优质高效。

二、开展各项活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1、每周开展周一 “核心价值观记心中”主题活动。学校所有师生高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鼓励队员们熟记熟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在“国旗下的讲话”时间,各班设立一周的主题,和学生真诚交流,让学生懂得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争做文明守纪好学生,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各班级每月出一期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板报主题鲜明。在黑板报的固有设立“班级好人”板块,鼓励学生争做三好学生,并做到每月优中选优,上报市精神文明办,登上市级网站的“好人榜”。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行为习惯培养结合起来,与学校工作结合起来,我校成立“文明小卫士”检查监督小组,公布“最美少年”,引领学生“向不良行为告别”,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求全体同学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取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力争把礼貌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家长,把谦让带给他人,要求队员们从小向榜样学习,争当“最美少年”,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4、自3月启动志愿者活动以来,我校青年教师、学生团体积极响应活动号召,纷纷立足践行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传播志愿服务文化及理念,并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学生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美丽县城我的家”小广告清理、牵手好习惯宣传、雷锋事迹宣讲会等一系列服务实践及学习宣传活动。教师青年志愿者则把服务重点立足于关注师生出行安全,以护队活动为牵动,号召大家以实际行动发扬雷锋精神。

5、分宜法庭与分宜二小联合开展“法庭开放日”活动。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分宜法庭,零距离了解法庭工作,现场聆听真实案件审判,观看法制宣传片,学生们还在法庭里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模拟审判,并请法制副校长来学校开展有关学生法制讲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法庭的庄严,了解了法院庭审过程,体会到了法律的神圣,同时也增加了法律知识。

6、以安全教育促学校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从交通、食品、消防、防震、流行病预防、防邪教、防毒品、防电、防溺水等多方面开展安全教育。每月开展安全检查,每学期开展一次防震、消防安全演练,增强安全意识。制定安全演练指南、安全演练方案,明确应急疏散信号、线路,确定各个疏散节点的指挥教师,确保演练安全的同时让师生掌握安全逃生的方法、要领等常识。

7、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教师、学生演讲、朗诵比赛,通过活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师生确立积极的奋斗目标、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8、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让学生接收传统文化的熏陶,拓展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视野。

9、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校开展了旨在用抗日战争生动史深化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系列活动,学校利用电子屏、黑板报等阵地,进行图片和文字宣传,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有关历史;利用国旗下讲话时机,由学生、老师讲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利用班会课,讲述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发生的英雄事迹,学生们受到了深深的感染;利用班会课观看抗日战争影片,去感受着革命先辈顽强斗争、奋勇向前、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举办大型书法展、树叶剪贴画展、手抄报展,营造浓厚纪念氛围。

10、学校加大力度组织教师学习,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在假期开展优秀班主任交流活动,以老带新,相互交流,彼此学习班主任带班经验,促进教师带班水平;暑假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师风培训,班主任工作培训,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地学习进步,提高教师工作水平;组织全校教师自纠自查,杜绝不正之风,加强监督,有效抵制教师有偿家教的不良现象。

11、举办了“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为主题的首届诵读节活动。各班从不同类别的经典篇目中改编,以琴箫合奏等形式,或歌咏四季,或托物言志,或表达思乡之情,或抒发爱国豪情,或歌颂友情,或赞美田园风光。诵读的曲目有《春晓》、《读唐诗》、节目各具特色,别有新意,特别是四(9)班的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气势磅礴,达到了良好的艺术表演效果。中华经典的精神之光必将照亮每一位莘莘学子的心灵,激励他们奋发图强,圆梦中华!这项活动分别在省、市、县党报,市、县两级电视台予以报道,特别是在官方微信“分宜”报道后反响极大,信息阅读量达4000余人次,转发达200次。

核心价值观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学校高度重视这一活动,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活动的顺利扎实开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等活动阵地,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激发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策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构建民主、文明、富强、和谐的中国社会,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3年9月至11月份,为了全面了解内蒙古地区高职生对这些内容的认知,课题组在十精神的指引下,对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及自治区示范性职业院校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辽职业学院、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等13所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个案走访,共发放问卷 1560份,剔除无效问卷60份,得到有效问卷共 1500 份,有效回收率为96.1%。其中男生589 名占总人数的39.3%,女生911名,占总人数的60.7%;汉族1188名占总人数的79.2%,蒙古族254名占总人数的16.9%,其它民族58名占总人数的3.8%,大一536名占总人数的35.7%,大二480名,占总人数的32%,大三482名占总人数的32.1%。并利用各种机会与同行交流,深刻探讨研究了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结果如下。

一、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

(一)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大学生中有广阔的基础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调查显示有83.60%的同学认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观与每个人密切相关,需倡导更需践行。说明广大学生和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是一致的。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赞同度高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有88.47%赞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认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走访过程中的76%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没有过时,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了解、感兴趣。80.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学习认为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密切联系,有指导和帮助作用。

(三)大学子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调查显示,高职生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100%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其次,学生普遍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支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肯定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表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非常赞成”和“比较赞成”的达 84.5 %。

(四)爱国主义情感与责任感非常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调查说明高职生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并积极践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特别是随着祖国的不断强大,载人航天事业及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形势下,高职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也随之不断增强。调查显示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认同度为90.87的学生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91%的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86.5%的学生认为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应把爱国热情转化. 有70.87%认同以改革和创新为的时代精神。

(五)广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方式多样化,各种媒体和学校思政治理论课成为主渠道

有89.80%的同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77.87%的同学通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书籍或杂志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占54.20% 说明广大高职大学生热爱阅读,并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关注。与此同时通过家庭教育了解的只占18.80%,说明家庭教育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需要加强。

二、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率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度低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率在90.8%,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知道的占72.8%。而82.3%的学生认为是宣传力度不足造成了,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力度。

(二)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知度偏低

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度为51.6%相对于其它内容来偏低,结合问卷问题分析得出,主要原因87.4%的同学认为是攀比、享乐之风盛行,81.60%同学认为是拜金主义盛行,82.07%的同学认为是奢侈浪费严重。

(三)课堂教学趣味性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少

有86.60%同学认为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加强趣味性,理论联系实际,多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四)实践教学活动少

89.33%的同学认为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的有效途径。但实际情况是90.1%的同学认为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偏少,内容形式单一,载体不丰富。

(五)多种原因造成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差

有82.07%同学认为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有缺陷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最大的限制因素;接下来依次是62.80%的同学选思维能力缺乏创新;54.33%的同学选国家相关政策少或落实不足;48.00%的同学选自身创新意识薄弱,无创新欲或有想法缺实践;45.00%的同学选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19.33%的同学选社会和老师提供的指导不够。

三、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社会变革,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影响成为影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的原因。88.93%的同学认为社会变革,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影响是影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的原因;接下来依次是54.13%选家庭教育的缺乏;48.60%选学校价值观教育效果不好,学校领导不重视;45.87%选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43.67%选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29.80%选网络信息时代各种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的作用和影响;25%的同学选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反差非常大; 12.07%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会吃亏。

四、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

根据调查89.33%的同学认为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的有效途径。接下来依次是72.80%的同学选搞好课堂教学,加大思想政治课改革力度;64.53%同学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汇贯穿到学生手册及各类评优创先活动中去;56.47%的同学选主要靠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把各项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做好,把育人质量提上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工作自然就做好了44.93%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9.33%选搞好班级党团第二课堂活动;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认为主要有几个对策。

(一)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帮助广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方面,多种措施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自己的努力,掌握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现实生活中努力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大学生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应该鼓励他们必须通过知识的储备与自身的生命力的优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高职院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的高度,来提高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三)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1. 重视校园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一方面,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情感和信仰上增加实践经验。所以,高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影响和带动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将形成一个良好的学风和校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成长成才。学校的教师要以身作则,否则,这些教育只能流于形式。

3. 加强引导学生社团建设。抓好学生社团干部的培训和管理,督促学生社团落实各项计划,支持学生社团开展积极向上、健康高雅、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社团开展各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并以此为契机,帮助大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以及社团活动过程中努力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并促进整个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弘扬。

4.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阵地。在高校通过先进的网络、广播,以及传统的社团、校园文化活动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四)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培养的过程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

1. 引导和鼓励高校大学生将所学到的价值观念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帮助其在实践中巩固和发展自己所知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我国精神文化向具体生活实践的转化。

2. 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社会的接轨。因此,要引导学生参加专业实践、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农村实践、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义工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了解自我,锻炼思维,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逐步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在实践中增长能力,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五)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情景教育模式、案例教育模式、双向互动教育模式、比较教育模式等对达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是有积极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上,应当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典型场景,可以使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接受教育主体对价值观的传播;利用能够体现一定价值冲突的案例组织课堂教学,在大学生进行自我甄别的过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有效内化。

(六)加强实践教育,把第二课堂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提高宣传教育效果。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成为认同度最高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的途径。89.33%的同学认为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的有效途径。探索建立,“大学生进社区服务 ”、“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当村官、志愿者(义工)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育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起由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15.

[2] 王瑞孙.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1-08.

核心价值观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Abstract: From the Marxist humanistic perspectiv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akes the need of the people as foundation, takes the social existence as the basic content, and takes the person's value activities as guidance, making it have rich humanistic implication.

关键词: 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本视角

Key words: value;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humanistic perspective

中图分类号:D0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325-02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人的需要为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价值”是“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1]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2]。价值概念揭示人的需要和利益,表示主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从价值的生成来看,具有多种属性的自然物并不会一一满足或自动满足人的需要,只有人改造某些客观属性为主体所需要,才能赋予自然物以现实的价值属性。从价值评价来看,人意识到自身的需要,并认识到客体价值属性,然后将事物的客观属性与主体的需要加以对照,给予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总体评判。从价值创造来看,价值创造是人通过实践活动及其结果来满足自身的客观需要,同时对需要是否满足以及满足的程度进行自我肯定、自我确认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可见,人的需要、人的实践本质是理解价值问题本源性依据,脱离了人的需要,就谈不上有什么价值问题。现实社会中,不同价值主体的价值追求、价值评价和价值创造往往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的总和。不断变化的人的需要和利益关系决定着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性和历史性。随着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人们日益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的思想领域,从而使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加之西方价值观强调利益至上,削弱了我们民族传统的价值认同,而新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还没有与相应地建立起来,大大加剧了人们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的难度。所以,迫切需要一个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引导和调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人的社会性存在为基本内容

人是价值主体,而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不同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有不同的需要、利益、思想和情感,进而使价值观具有了社会历史性。作为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反映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社会生活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现实性、民族性、时代性和道德性。

①阶级性。因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3]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体系都是该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人们在阶级社会中总是从自身的阶级地位出发来获得自己的价值观念。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乃至全世界解放的思想武器,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必须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②现实性。人是具体的、现实的社会人,对社会存在反映的价值体系必然回应着特殊的现实需要和利益要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对理想建设方面的教训进行全面的总结,符合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是保证人民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民族性和时代性。民族共同体和时代共同体是人的社会存在的表现形式,它决定着价值体系具有该民族的、该时代的特色。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

④道德性。“德性”存在是人的社会存在的直接反映。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其中的荣辱观是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党的价值取向结合起来,把广泛性和先进性结合起来,为人们明确价值取向、进行道德判断、衡量成败得失提供了基本规范。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人的创价活动为旨向

一切社会财富都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物化成果,人是价值创造的主体,因此,价值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价值创造问题。众所周知,价值观直接引导和驱动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实现人的创价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它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保障。

①引导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集聚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对人们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引导和定向作用。它既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及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又引导社会成员正确处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增强自我价值意识。

②规约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定和约束人们的社会关系和创价活动。它不仅为人们的社会关系和活动提供基本标准、规则,而且预防和调解各种利益矛盾或冲突,为人们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③凝聚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共同体的粘合剂。社会主义社会价值体系明确了共同的价值取向,有利于社会成员整合各方面的利益并形成价值共识,产生一股强烈的凝聚力。

④鼓励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承认每个价值主体合理的、正当的需要和利益,必然激发出人们从事创价活动的热情,保持战胜各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勇气,不断激励着价值目标的实现。总而言之,以上四个方面的功能发挥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们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转化为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积极参与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1974.326.

核心价值观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项目化运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17-03

十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是文化凝聚力作用的关键,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人的优秀代表和先进成员,他们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党员对其应有的核心价值观认识十分模糊。此外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党员的学习也越来越倾向于实用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不够重视。在观念多样化,思想多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党建工作,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一、对大学生党员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项目化运作的理论思索

1.理论学习结合实践锻炼是提升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融入大学生教育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内化为学生思维方式、并外化为学生行为方式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和理论考核,更应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中深化对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与感知。而如何解决组织理论学习面临的瓶颈问题,社会实践应采取怎样的方式,如何组织、规划、评定、总结、考核各类党建活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仍有待加强。总体而言,过去的党员活动中仍普遍存在系统性和连贯性缺乏、组织宣传和参与动员效率不高等弱点。

2.对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项目化运作的可行性探索。在大学生党员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引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是借鉴企业中“项目化管理”的概念。把“项目化管理“的模式应用于大学生党员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是把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思路、基本方法移植到大学生党员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创造活动形式、组建项目团队、经历项目实践,在理想信念、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素养方面获得感悟和凝练,从而达到把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学生党员教育的目的。在具体的党建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是要在学生党员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而使用项目化管理手段,则力求党建工作及党建活动有目标、有规划、有具体措施。通过或自主申报项目课题、招募项目组成员、团队分工协作、中期监督调控、后期评价考核的形式来合力完成党建项目,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发挥每位参与者的主动性和优特长。像抓项目一样抓党建,使党的建设看上去“务虚”的任务抓住了、抓实了。再进一步说,就是在每一个党建项目确定前,认真分析论证,严格审查,结合工作实际和现阶段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项目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应及时跟进了解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落实各项进程。项目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后续管理,进行总结评比和交流,争取形成项目的长效性和系统性。“项目”立项、实施,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提高了党性修养。

二、对大学生党员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项目化运作的实践探索

在2009年就提出要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观点,而通过高校党建工作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关键是要思考和探索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生动、更有效“进头脑”的工作。在实践中,我院积极探索以上几类党建活动项目化运作的具体路径和机制。

1.变被动为主动――支部组织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是基层党组织提升内涵建设、激发自身活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提升组织生活会质量,我院建立了“我的生活我做主”、意在将活动主题贴近学生需求与实际的组织生活制度。制度结合并利用“项目化管理”的操作手段,创新了参与方式,变单向灌输、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和多向互动。每期组织生活会的策划、实施与总结均由党员轮流负责,负责人自行招募项目组员,充分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有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党建活动中。在过去的支部建设中,很多支部往往是被动等待指令再落实,党建实效性不明显。而在“项目化管理”工作模式实施后,党支部能够结合实际,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当前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变被动为主动,且能为每位党员搭建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协力进行团队合作、增强主人翁意识的平台。由此,组织生活会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单一形式,极大增强了吸引力、参与度和影响性。

2.变零散运作为团队协作――党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日益成为高校学生党组织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头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之前的党日活动因缺乏统一管理和系统规范,从策划到组织活动都存在即兴和零散运作的现象,学生党员干部甚至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导致党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方式陈旧、活动影响力不高等缺陷,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时效性和深入性。在党总支纪念钱伟长校长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和学习实践党的十精神活动中,我们采取了以“项目化管理、过程化监督”为原则的项目化管理模式,注重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和将平等、民主的时代精神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在申报中,评审小组将活动主题与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结合度作为重要考量标准。在项目化运作的指导思想下,无论是前期项目申报、项目审批立项,还是项目落实操作和后期项目总结交流,各环节都由小组成员分工负责、通力合作,力求目标管理、责任到人,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特色、有实效、有针对性。

3.变单一为多样――党校培训实践环节。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党校培训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途径之一。在每年定期举办的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培训班实践环节中,我们也同样采取了项目化操作模式,突破以往培训班实践环节的单一教学模式。办学点将全体学员分为若干个项目小组,每次培训以招募、项目课题的形式,通过申报、申领项目、实施、总结、反馈来扩充大学生党员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育模式,锻炼党员同学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爱国热情和集体意识。由于增强了学生党员的自主参与意识,项目化操作的模式有利于把开展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与学生生活及现实需求结合起来,有利于把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从而内化为大学生党员的自觉意识。如在预备党员培训班期间举办的“三热爱”(热爱校园、热爱家园、热爱师生)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将各项目团队负责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通过朋辈感召的力量,结合正在举办的菊文化节、感动上大人物评选等活动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悟、领会时代精神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发自内心地对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并践行。实践证明,各个“项目”的立项、实施,改变了以往党校培训实践环节单一、单调的面貌,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序化、系统化、长效化和高效化。

4.变课堂培养为区校合育――校外社会实践。作为即将跨入社会的大学生党员,参加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其党性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大有裨益,而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中要求的团结、互助、奉献、爱心、平等、文明,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初衷。我院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寒暑期社会实践、义工活动、支教活动和各类志愿者公益活动,通过前期项目设计、可行性论证、选拔项目负责人、策划项目进程,中期跟进项目实施进度、微调监控,后期总结、提炼,便于学生党员安全、平稳、高效地在校外实践中锻炼意志、磨砺品格。举例而言,我们与校外某居民小区签署协议,共同实施“让爱起航――牵手‘空巢老人’”行动,在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社区空巢老人日益增多的现状下,鼓励学生党员走入社区和独居老人结对,关注老人身心健康。假期,我院还组织了“向阳花”支教、上海地区秸秆利用所面临问题的调研分析、山西忻州市煤焦化场污染气体产生及治理、上海市高校垃圾分类情况调研等社会实践项目,学生党员充分利用课堂所学,走出校区、走进社区、走向城区、走入山区,不仅为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添砖加瓦,更有效锻炼了学以致用的能力,实现了区校合作育人的最大化优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负责人通过前期严密的分工设计,能够较好把控各个环节的偏差疏漏,实现预期效果。在项目结束后,也有专人负责对项目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对项目经验及特色进行提炼升华,有利于社会实践项目运作长效机制的形成,更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深化和传承。

三、问题与对策目前,大学生党员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项目化运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即为了单纯追求项目化运作的方式方法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活动内容有所忽视,尤其是对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把握和结合不够,导致一些党建活动只是在形式上获得了新意而在内容上并无实质性突破。

2.重前期申报立项和后期总结评比的审核把控,对中间过程的监督力度不强。这是由于在每个项目的实际运作过程中,项目团队管理者毕竟不是专业人员,他们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因而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未必都能做到切实有效的监督、控制。

3.项目团队的存在具有临时性特征,任务完成后即刻解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团队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较容易产生不稳定心理,影响最终项目目标的实现,带来整个团队在人员管理上的问题。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毕竟是一个长期并与时俱进的过程,期间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惑需要我们及时调整思路、改进方法,而党建工作者本身对基本理论问题的把握和驾驭能力还有待加强。

鉴于已出现的问题,今后应加强和改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努力做到形式与内容并重。不能单纯为追求形式而实现项目化运作,而应将项目化运作的手段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注重将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和引领有效融入党建活动中去,提高党建活动的质量。

2.积极培养一批高素质、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强的学生党员骨干队伍,在项目化运作过程中发挥统筹力量,有效监督、控制从项目申报、审核立项、操作实施、中期调控到项目总结、展示、交流评比的全过程。

3.对党务工作者加强理论学习和驾驭能力的培养,加强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发掘,同时对全体党员加强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教育培养,这是与大学生党员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辅相成的重要方面。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临时项目团队的管理、考评和运作模式。

4.对于传统的党员考察工作,也应逐步尝试制定更加完善的考评细则,结合学生党员的学习、工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寝室卫生及参与项目化活动的成效等综合考量,通过特定党建项目督促党员积极履行责任和义务,潜移默化地渗透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总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项目化运作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党员个人素质的提高,更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组织观念、团队合作能力。针对目前学生党员中普遍存在的重入党前培养考察、轻入党后教育强化的现象,通过将党建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逐步将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能够有力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后教育。在项目化运作的机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将通过学生党员的亲自实践、自我体会、领悟升华,得以更全面、深刻地融入其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中,进而促使其更加充分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组织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