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农业行业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行业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行业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经过遴选,研讨会总共安排学术报告25 个,报告内容涵盖了农业半导体照明科技问题、LED植物工厂、农业照明光源与灯具、现代农业照明应用效果、智能照明装备、光质生物学、光测量和光健康等方面,研讨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农业照明研发与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通过热烈地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半导体)照明的概念、发展现状、国家需求、重大意义、应用潜力、产业发展动力、产学研结合方式等制约农业照明发展的重要问题,指明了农业照明研发与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与途径,拓展并做实了农业照明研发与产业发展的链条,研讨成果对推进现代农业照明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7月18日上午开幕式上,农业照明委员会理事长杨其长研究员和北京照明学会秘书长王晓英研究员先后对大会的召开致辞。随后,杨其长理事长做了题为《LED植物工厂应用研究进展》的报告,介绍了“植物工厂”的背景、概念、关键技术、功能拓展、主要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植物工厂的发展思路,重点解析了LED光源在植物工厂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随后,华南农业大学刘厚诚教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宋昌斌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姜闯道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崔锦教授、复旦大学点光源研究所陈育明副教授等人陆续带来了精彩的报告主题。中国之光网CEO洪兵先生专题介绍了中国照明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企业代表也依次穿插做了精彩报告,介绍了各自的农业照明新产品、新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7月19日上午,首个报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刘文科研究员带来,报告题目为《设施园艺半导体照明研发中的科技问题》。刘文科研究员在报告强调了农业照明在应对雾霾等恶劣天气,以及在调控完全人工光农业生产(如植物工厂等)的必要性及重大作用,提出了农业照明和农业半导体照明的定义与特征,指出了农业半导体照明应用领域及其复杂性,并系统总结了农业照明研发中存在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

现代农业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精心安排、开展调研

为确保这次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能取得预期效果,市农委对调研内容作了精心安排。考虑到全国人大代表调研应统筹兼顾全国面上情况,能为全国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和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建言献策,市农委根据农业部提供的先进典型,推荐安排了浙江省宁波市等南方省市和吉林省延边州等北方省市的经验供学习和考察。同时,考虑到在上海开展的专题调研,应充分了解本市的实际情况,使本次专题调研能转化为代表推动本市今后工作和实践的有效履职形式,市农委推荐安排了赴家庭农场发展较成熟的松江区和正在积极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奉贤、金山等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安排了家庭农场实地考察、农场主体会交流、职能部门经验介绍等多种形式的调研内容。

围绕重点、理清思路

家庭农场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正处于边摸索、边发展、边总结的阶段,全国各地探索和实践模式不一。如:在经营范围方面,本市松江区家庭农场以粮食生产为主,奉贤、金山等区在粮食基础上正探索逐步发展瓜果等经济作物;在经营规模方面,本市受农业资源禀赋所限,规模一般控制在100—150亩左右,而北方人均耕地较多的兄弟省市则掌握在50公顷左右;在经营主体方面,本市倾向本地农民自耕,而吉林省延边州等则鼓励合作社、种植大户、城镇个人和企业等多种主体共同发展。为确保本次专题调研能全面了解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问题,准确把握内涵和特征,科学谋划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市农委始终围绕家庭农场发展的内涵特征、基本条件、困难障碍、培育方式、认识误区等重点、热点问题,配合人大代表开展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为确保专题调研取得预期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研究探索、撰写报告

为确保能撰写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市农委政策法规处、市场信息处等职能处室坚持一边调查、一边总结、一边研究的工作方法,全过程参与了专题调研活动和调研报告的起草。本市考察调研结束后,市农委与调研组共同梳理、总结了本市的经验和问题,初步形成了调研报告的总体框架;赴吉林考察时,市农委一边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一边抽空与调研组的各位人大代表沟通对充实完善调研报告的想法和建议;完成考察任务后,在市人大组织下,又对调研报告进行了反复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了较高质量的调研成果。

现代农业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题目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调查研究

1、十八大报告精神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

2、关于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的调查

3、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调查研究

4、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问题调查研究

5、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调查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报告

1、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

2、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研究

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4、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

5、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6、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7、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问题调查研究

经济建设研究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查研究

2、十二五时期经济运行新特征的调查研究报告

3、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

4、民间金融问题调查研究

5、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6、中国品牌战略研究

7、房地产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8、新能源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研究

1、生态问题调查研究

2、稳定物价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调查研究

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4、网络群体事件发展动因及演化机制调查研究

5、网络虚拟社会的现状调查研究

6、新兴媒体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7、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调查研究

8、地方民生工程现状的调查研究

文化建设研究

1、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

2、文化民生工程实施路径调查研究

3、旅游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调查研究

4、动漫产业升级的调查研究

5、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调查研究报告

6、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调查研究

7、民俗文化调查研究

8、文化品牌与文化精品调查研究

9、关于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调查

10、关于农村小学资源整合问题

11、关于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调查

12、关于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问题调查

13、农民工创业问题的调查

【题目二】

1、科学发展观与我的故乡建设。

2、对你居住地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和熟悉情况的调查。

3、当地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4、对你居住地农村或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题目的调查。

5、对你居住地企业职工收进情况进行调查。

6、对你居住地企业以人为本理念贯彻情况的调查。

7、当地如何发展本身上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的调和发展。

8、当地如何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存在的题目有哪些?

9、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题目。

10、当地农民收进与农业生产结构调剂的相干性分析。

11、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1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13、新情势下当地低收进群众生活保障题目的调研。

14、当地政府在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中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15、家电下乡情况调研。

16、当地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中有哪些重大举措?

17、调查分析某个村镇(社区)构建***村镇(社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题目。

18、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点变化。

19、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题目调研。

20、调查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态存在的突出题目及其成因?

21、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的调查。(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鉴赏水平、趋势等)

22、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进步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进程和现状。

23、当地如何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题目。

24、当地如何发展第三产业,进步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

25、对你居住地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调查。

26、调查当地耕地保护情况(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

27、对当地农村的医疗合作制度调查。(参与方式、建立情况、运行情况)

28、对所在地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

29、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查。(金融服务机构服务类型、服务职能等)

30、农村产业化经营状态调查。(当地的主导产业、农产品基地、管理制度、龙头企业、利益机制等)

31、你所在的村镇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及带动效果调查。

32、记载本地致富带头人的发展历程。

3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农村道路、通讯、水电气、水利及基本农田改造、环境设施等现状与建设投资总量及结构,当地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等)

34、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及队伍情况调查。(机构的数目、经费来源、科技人才数目、结构、工资水同等)

35、当地农民被征地的补偿标准调查。

36、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题目调查。

37、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充裕劳动力或下岗失业职员就业状态调查。(从事的产业、行业、职业和岗位、收进等情况)

38、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状态解决思路调查。

39、80后员工的职业特点及有效管理

40、80后农民工职业需求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41、当地就业服务机构发展状态调查。(中介机构、社会劳动就业保障局等)

42、当地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的措施及实施情况调查。

43、你所在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校舍、师资、经费保障、学杂费等)

44、当地适龄儿童进学率、失学率、停学率情况调查。

现代农业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职业技术教育》:农业现代化问题一直是我国十分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大问题研究”是基于什么背景呢?

刘杰:党的十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是短板,是弱项。从社会经济方面来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不仅表现在人口数量、村庄形态等方面,也对农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农业的组织形式、发展方式以及农村社会结构正面临着深刻变革。随着大量劳动力转移出传统农业,一方面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空间,另一方面,出现了农业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需求、农业后继者匮乏等现象,“未来谁来种地”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同时,一大批坚守农业的中年农民具有扩大生产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一大批年富力强的返乡创业青壮年愿意从事现代农业,希望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基于这个背景,课题组最终确定了这一选题。

《职业技术教育》:课题在研究中,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刘杰:课题于2012年底立项之后,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开题阶段。立项之后,课题组讨论确定了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充实研究人员队伍并进行了任务分工,在此基础上,于2013年12月在北京召开开题会议,对课题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等进行深入讨论,并对课题研究任务分工、进度安排进行部署。同时,动员11个省的相关人员参与研究,并提供了专门的研究模板。

二是全面研究阶段。2014年课题进入全面研究阶段,各子课题根据方案推进各项研究工作。2014年7月在北京召开中期检查会议。会议交流了各子课题研究进展和计划,讨论了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各子课题之间的衔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环节等问题,明确了下一步研究部署和推进措施。2014年8月,召开子课题负责人会议,进一步细化各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在两次会议基础上,形成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和进展报告,分别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和教育部。2014年9月,课题组先后赴黑龙江、安徽、广东等省开展涉农职成教育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调研,深入到农业院校、基层农广校、职教中心、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单位,了解掌握当地农村职业教育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一手资料。配合课题研究,在山东、安徽、福建等11个省,专门组织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问卷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4000余份。通过问卷调查,基本摸清了务农农民的一些基本情况,为各项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三是结题阶段。2014年12月召开课题研究报告研讨会,总结各子课题近年来研究成果,听取河北、安徽等有关省研究进展汇报,布置结题准备相关工作。2015年4月召开课题结题预备会,邀请课题组成员一起讨论修改各子课题报告内容,研究确定课题总报告提纲和任务分工,安排布置课题结题相关事宜。2015年8月形成课题总报告,子课题报告也完成修改工作。2016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农业职业教育最新文件精神,对课题总报告和子课题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职业技术教育》: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样本选择包括哪些?

刘杰:本研究以典型调查为主。首先,以普通农民为对照,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对象,对其教育需求、职业素质要求进行分析。对其教育需求(包括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式等)进行分析,样本选择包括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其次对农民教育机构进行分析,选择具有一定成绩的涉农教育机构,对其教育内容、方法进行访谈,总结其有效的经验;其三,对地方已经形成的新型职业农民典型做法进行分析,研究其生成环境。在以上三部分研究基础上,形成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理念、原则、内容、方式和路径。

《职业技术教育》:在您看来,课题的研究有哪些现实意义?

刘杰:本研究针对传统的全日制教育无法完成在岗农民职业教育,培养不出新型职业农民的事实,在界定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特征、借鉴国外职业农民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规律,研究设计教育培养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路径,对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政策创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是填补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基础理论研究空白。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内涵是研究新型职业农民的逻辑起点和基本前提。针对国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众多概念纷争,本研究在广泛调查和充分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属性,科学提出适合当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内涵和主要特征,研究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和主要类型,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规律(特别是务农农民学习规律),设计提出不同类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路径,这不仅为今后继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而且也填补了国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基础理论的空白。

二是推进地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创新实践。本研究在设计提出不同类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路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教育和农业部门、有关教育机构的力量,组织开展地方性研究探索,以促进课题理论研究和地方部门实践、研究前瞻性和实施可操作性的有效结合,这对指导地方工作实践、促进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工作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是提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国际化经验借鉴。课题组深入研究美国、德国、法国等10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农业教育情况,力求从多个不同的视角,着重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与农业教育体系建设、法制保障、教育实施等关键性问题之间的关系,为课题提供了很好的国际比较视角,也为推进我国农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国际经验借鉴。

四是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国家政策创设。本研究着眼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长远目标,提出推进教育培养工作的政策创设建议,力求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这对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长久持续开展,进而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职业技术教育》: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刘杰: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资料收集法、案例研究与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国际比较等方法开展研究。

资料收集法。立足于一手资料收集基础上,通过典型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获得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利用统计局、他人研究等二手资料。

案例研究与深度访谈。通过对农业部、教育部以及省、县、乡等各级干部的L谈,从政府层面了解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政策出台的背景、依据、意义及其问题等;同时组织11个省(市)的有关教育培养机构力量,分省开展地方性研究。

问卷调查法。采用分层抽样与目的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北京、河北、安徽、江苏等11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地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计采用统一的框架、基本相同的问题及统一的标准化指标,深入调查农民素质现状、教育培养需求和政策需求等内容。

国际比较研究法。研究了美国、德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教育,并且基本都是一手资料,有的甚至还去对象国进行了调研,保证了比较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职业技术教育》:通过研究,课题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建议?

刘杰:主要建议有五点。

一是建议在国家支持下,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部门联动机制,推动新型农科教协同发展。在政府统筹下,由农业部门牵头,教育、财政、发改等多个相关部门参与,部门之间强化协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找准教育培养对象,因人施策,制定合理的教育培养方案,充分调动职业院校、农广校、农村化技术学校等教育培养主体机构的力量,广泛吸纳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凝聚各方人力、财力、物力,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工作的大联合、大协作、大发展,形成农科教结合的强大合力,确保成功率,推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工作取得整体的最佳效益。

二是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工作的投入力度,核实成本,特别是将新型职业农民接受中等、高等学历职业教育纳入国家助学和补贴政策范围,有效提升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建议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财政为辅,设立青年农民农业创业基金,对普通高中或职业中学毕业生从事农业经营并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相应的投资补助,支持其购买种子苗木、机械设备或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建议国家建立由农业主管部门牵头的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形成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象信息库和教学资源库的部级平台,搭建能够体现国家水平的教学资源开发应用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精准培养。

四是建议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强机构条件建设、加大条件建设投入,提升其教育培养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农广校、农村化技术学校、县级职教中心等主体机构的办学条件,促进其吸纳优质教师资源,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国家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基层阵地,使其更好地履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职能。

五是建议国家在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中,将培养国际化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其中重要一环,立足于国家外向型农业战略发展需要,从培养对象、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后续支持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系统推进,为促进我国农民实现国际化就业、推进农业“走出去”培养一批坚实的农业人才储备力量,为推动我国农业持续向好发展打下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职业技术教育》:课题研究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

刘杰:课题是在教育部、农业部指导下开展的工作应用性研究。主要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课题有关研究成果被中办、国办及有关部委采纳,并在工作中不断得到应用,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工作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现代农业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预计:中国2050年前后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以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 2》5月13日在京。报告预计,中国在2030年前后有可能完成第一次农业现代化,达到上世纪60年代农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农业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2008年,中国谷物单产、水稻和小麦单产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玉米单产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约为美国和日本的1%。中国农业发展,“一条腿长”(谷物单产高),“一条腿短”(劳动生产率低)。

报告分析指出,2008年中国属于农业初等发达国家,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于中国现代化水平。中国综合农业现代化指数为38,排世界第65位。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

5月13日在京举行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专家座谈会上,《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主编、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研究员说,21世纪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机遇和挑战主要包括:人口、土地、水资源、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率、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生态移民、农业生态安全等。

专家们就中国农业现代化提出深化农业科技改革、深化农业金融改革、深化农业水利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新农民培训计划等1 5条政策建议。

报告还提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三大战略重点:提高农业效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包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综合生产率、农业集约化程度、农业科技投入比例,使畜牧业和有机农业比例上升,并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和人均收入。

报告建议研制《中国人营养指南》,并提出了中国人每天的参考食谱:六两粮食四两肉,六两蔬菜一两油,一两鸡蛋二两鱼,半斤水果一斤奶。“根据家庭结构特点,不同家庭的食谱可以有所调整。”何传启说。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现代化科学”,10年来研究出版了16部《中国现代化报告》。根据这一理论,第一次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向初级现代农业、从自给型农业向市场化农业的转型,特点包括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第二次农业现代化是从初级现代农业向高级现代农业、从工业化农业向知识化农业的转型,特点包括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生态化等。两次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综合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市场化、机械化、信息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协调发展。

(新华网)

我国将于年底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5月7日召开全国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全覆盖工作动员视频会议,宣布从今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计划年底前完成。

据悉,截至今年3月底,纳入国家试点的1914个新农保试点县、1902个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和4个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保人数达到3.43亿人,其中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人数9543万人。

在国家试点的基础上,还有18个省份的345个县自行开展新农保试点,11个省份的181个县自行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16个省份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10个省份统一实施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加上地方自行试点,总参保人数达到3.76亿人,其中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人数1.07亿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说,今年一方面要继续组织引导好已参保2亿多城乡居民继续缴费,给1亿多居住分散的城乡老年居民按月发放养老金;另一方面,还要组织近40%的未纳入国家试点地区开展工作,预计新增参保人数近1亿人。

他强调,今年7月1日要在所有未开展试点的地区全面启动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高度重视,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新华社)

我国诞生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

近日,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共同研制出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将大幅提高种子真实性检测准确性,有助提高育种效率,杜绝假种子危害。

中种公司生命科技中心喻辉辉博士表示,目前业内判断水稻种子真实性通常采用国标推荐的24个SSR标记检测结果,而新的水稻基因芯片能用分布于全基因组的约5000多个位点来判断,可使品种真实性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同时,该基因芯片在育种材料背景分析方面的优势,能准确判断育种中间材料的背景并对其精确控制,从而帮助育种家根据需要快速选择材料特性,显著提升水稻育种效率。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近年来,我国种业虽取得一定发展,但因起步较晚,品种选育和推广水平较低,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据测算,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贡献率为52%,而发达国家在70%以上;良种在科技进步贡献率中占43%,而发达国家在60%以上。

去年4月,我国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将种业定位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要求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科技兴农、良种先行,从保障农产品安全供给和提升三农工作的全局高度,对种业科技创新进行具体部署。

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以农作物种业为主营业务的全国性“育繁推一体化”中央企业,中种公司以农业种植需求为导向设定育种目标,以高端育种平台、一流育种人才和技术、全球种质资源为基础,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育种资源集约化、育种流程工厂化、育种数量规模化、成果激励市场化。

“我们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从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两方面进入全球种业前十,在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国家战略中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种公司总经理张学工说。

(中国农业信息网)

六部门开展冻猪肉收储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有关部门目前正密切关注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化,组织开展冻猪肉收储工作,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

公告称,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六部门联合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2012年第9号公告)。此次的预案,是对2009年初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的完善,健全了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信息监测统计制度,增加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快上涨的内容,提高了政府储备吞吐调控市场的能力,既保护养殖户、经营者利益,也兼顾了消费者尤其是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新预案的出台,将进一步提高政府生猪市场调控的前瞻性、灵活性,对缓解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今年春节后,受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影响,生猪价格持续走低。4月11日,全国生猪出场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4.61元,猪粮比价去年以来首次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部分地方养殖户出现明显亏损。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启动调控预案,预警信息,目前正在严格按照新预案规定,密切关注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化,组织开展冻猪肉收储工作,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维护养殖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