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青少年心理疏导法

高效青少年心理疏导法

高效青少年心理疏导法

高效青少年心理疏导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少儿图书馆;青少年网瘾;青少年教育

前言

青少年普遍缺少社会阅历,容易受到他人的蛊惑,再加之其具有好奇心强,爱追新求异的特点,很容易就会沾染恶习。网瘾是青少年比较常见的恶习,沾染网瘾的青少年可能会有欺骗家长、盗窃钱财等恶劣的,如果不加以管教,将来会对其造成及其严重的影响。常见的预防网瘾的方法有两种:“疏导式”和“封堵式”。本文介绍的利用少儿图书馆进行网瘾预防属于“疏导式”。

1、浅论青少年网瘾与网瘾预防

1.1何为青少年网瘾

所谓青少年网瘾,就是指青少年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且有不断增长、无法控制的趋势。当青少年染上网瘾时,其行为反常,常常出现逃学、废寝忘食、对人冷漠等问题。且为了获取上网资金,常常会出现欺骗家长、盗窃钱财等恶劣的问题。青少年由于自身社会阅历较浅,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他人蛊惑,容易出现网瘾。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青少年的监护人应该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要及时发现青少年的网瘾苗头,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但是,如果青少年的监护人没有及时履行监护的任务,则可能导致青少年的网瘾加剧,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1.2预防、应对网瘾的方式与方法

如何进行引导青少年积极的应对网瘾是一个重要问题,预防网瘾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封堵式”和“疏导式”,所谓封堵式,就是监护人控制青少年上网的资金,或减少其上网时间来硬性的限制其上网的时间,来避免其沾染;而“疏导式”是指转移青少年注意力的方法,通过培养青少年其它兴趣来让青少年主动的减少上网时间,已达到戒网瘾的目的。就实施难度来说,“疏导式”方法的实施难度要远高于“封堵式”,且该种方法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如果监护人缺乏经验,“疏导式”的效果可能还不如“封堵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少儿图书馆引导上网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的方式与方法,这种方法属于“疏导法”,通过少儿图书馆内众多的教育专家来对孩子进行指导,可以有效的避免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再度成瘾”的几率。培养青少年的读书爱好,让他们经常查阅各种文献资料,逐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慢慢形成乐意到图书馆来的习惯,达到远离网吧的目的。

1.3少儿图书馆对于预防青少年产生网瘾的优势

少年儿童图书馆是国家政策支持,地方提供经济支持的公益性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作为国家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其馆藏丰富,拥有丰富的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艺术、科普等文献资源,且能够提供社会监督、管理的职能,可为青少年提供学习、充电的场所[1],是实施青少年文化教育的优秀场所。少年儿童图书馆里有着浓厚的学习、文化氛围;少年儿童图书馆内的工作人员既是图书管理员同时也是青少年教育专家,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能够很好地引导和教育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有效预防青少年染上网瘾。而且,少年儿童图书馆普遍拥有独立的电子阅览室和自己的网站,属于公益性设施,不以赢利为目的,故有效的控制青少年的上网时间,避免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可为青少年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2、通过少儿图书馆对青少年网瘾进行预防的具体措施

2.1优化馆藏,吸引青少年走入图书馆

青少年普遍具有好奇心强,爱追新求异的特点,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通过调整馆内资源模式,引进一些新鲜、时髦的资源,来满足青少年的独特要求。青少年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兴趣的引导可以将教育效果最大化。因此,少儿图书馆应该对读者的兴趣爱好进行详细的调查,在结合本馆内馆藏书籍的分布情况,针对性的充实馆藏,优化馆藏结构,引入一些青少年喜欢内容,精心挑选一些青少年喜爱的文献。如卡通类、文娱类书籍[2],引导青少年学习更多有意义的知识。除此之外,馆方还可以选购一些绘画版、卡通版、电视剧版的改编名著,满足部分小读者的需求。另外,类似电子出版物、视听资料、模具、玩具等非书资料各馆也可考虑引进,让读者有丰富的获取知识的途径。

2.2举办活动,进行引导

少年图书馆不同于一般的图书馆,少年图书馆不仅要提供书籍借阅、文献查询的功能,而且还要定期举办各类活动,与小读者们互动、沟通,言传身教,引导读者们进行学习。举例来说,少儿图书馆可定期举办讲座活动,邀请一些优秀的学者来馆内为读者们进行讲座。某市少儿图书馆经常举办各类讲座,近年来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对读者进行了“青少年网瘾的危害”、“好书照亮人生路”等优秀的主题讲座,还为家长进行了青少年教育讲座,为家长讲解如何更好的与孩子沟通、交流,这些讲座得到了读者们的一致好评。除此之外,少儿图书馆还可与当地青少年宫定期开展交流合作活动,开展竞赛类、科普类知识讲座,充实读者的知识,也可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2.3建立“绿色网吧”

近年来,我国多地的少儿图书馆内都设立了“绿色网吧”,科学、合理的引导青少年进行健康上网,减少青少年到社会上的网吧上网的机会,从而有效预防青少年染上网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可见,建立“绿色网吧”是少儿图书馆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大利器。

结语

少儿图书馆应该优化馆藏,吸引青少年走入图书馆,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兴趣。经常性的举办各类活动,适时与各类组织进行沟通交流,定期开展知识讲座,以求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少儿图书馆应该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如将电子预览室进行改进,建立“绿色网吧”,让青少年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的进行网上冲浪。进行青少年网瘾预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能够积极提出建议,引导网瘾少年早日回归正轨。

参考文献

[1]潘晓群.找回迷失网络的孩子――有关青少年网瘾的报告[J].江苏卫生保健,2014(2):18―19.

高效青少年心理疏导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 社会交往 对策

网络几何速度的迅猛发展与青少年网民的倍速递增,使得网络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和巨大力量,并有不断增强之势。准确把握网络对青少年社会交往行为的影响并强化引导干预,既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网络秩序的重要任务。

一、网络社交的特点及对青少年的强烈吸引力

1、网络社交的特点

(1)交往主体平等性。网络的无中心性,使得青少年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趋于平等,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进一步加强。有益的网络社会交往打破了交际歧视,拓展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对象的范围,不同社会背景的青少年能够互相了解,增进情感,进行自由、民主、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2)交往身份隐匿性。网络匿名交谈形式使青少年得以隐匿部分或全部现实身份,扮演各种与自己实际身份和性格特点相差十分悬殊甚至截然相反的虚拟角色,一方面能够表露自我的情感,形成更为快速的情感交流及亲密关系,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助长了侥幸与放纵心理,使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则的权威性弱化。

(3)交往行为自由性。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青少年有充分的决定权和表达权,甚至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在网上与他人进行虚假的交往,一方面可以通过BBS、博客、播客等尽情地展示个性,发挥想象,体验自我超越和成功;另一方面网络资源的丰富与快捷也使得部分青少年滋长了弄虚作假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出现学风浮躁、效仿网络犯罪、黑客等等现象。

(4)交往关系开放性。网络化的超时空性使青少年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往关系更具开放性、多元化和复杂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冲突和融合更为剧烈。能够从全新的对象和交往方式中获取新鲜的思想、丰富的灵感,激发创造的热情;通过网络图书和影视节目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缓解紧张心理,释放生活和学习压力,适度、适时地转移和宣泄了不良情绪。

(5)交往冲突融合更为剧烈。在以人机对话或以计算机为中介的网络交流中,冲突融合更为剧烈。一些青少年抱着游戏的心态,缺乏真实的感情交流,出现交往信任危机和价值观念扭曲,甚至导致人格发展的错位,沉迷于网络而与家庭和同学等关系疏离,暴躁、孤立、冷漠和非社会化,导致人性本身的丧失和异化。

(6)交往低成本、更便捷。网络接入和用户终端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使青少年的上网门槛不断降低,青少年可以利用家中的电脑包月上网,网吧收费廉价、网络游戏等服务免费尝试。尤其是手机为青少年的移动上网提供了最为便捷的途径,一方面正在成为社会化网络的连接点,另一方面其平台性也使其逐渐成为青少年进行电子邮件、博客、网络游戏和搜索等多种网络交往的重要入口。

2、网络社交对青少年的强烈吸引力

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自我认可的自由、民主、平等的交流平台,满足了受到成人般尊重的潜在心理需求。虚拟角色的快速自主转换,满足了尝试和驾驭多元角色的渴望。决定权和表达权酣畅淋漓地释放,满足了自我超越和成功的极致体验。交流内容新奇、刺激、时尚,激发了充当时代弄潮儿的强烈冲动。自我真情无约束表露和不良情绪的肆意宣泄,满足了深度情感交流及快速形成亲密关系的愿望。互联网营运商基于逐利目的设计的诱导性增值服务,满足了青少年对其高智商进行确认和炫耀的心理需求。低成本便捷的上网条件,为随时随地满足网络交往诉求提供了便利。

二、网络对青少年社会交往的负面影响

1、虚拟社会规则缺失,助长对实体社会规则的蔑视、挑战和对抗

网络匿名性提供了恣意表现自我、放纵自我情感的平台。网络交往中人的主体感减弱,容易忽略自身行为的后果,降低了网络甚至现实交往中的责任感,忽视礼仪和规范,对现实的交往道德规范产生冲击。社会性和规则性弱化,现实道德、法规措施无法发挥作用。

2、网络虚拟角色不断变化,导致自我认同混乱、心理错位和行为失调

网络交往主体多重人格化,诱发人格障碍和心理障碍,心里调适和疏导极其困难。一些青少年在网络上更贴近于本我,放松自我约束,甚至在网络和现实社会中判若两人,导致一种自我认同混乱,虚拟的环境导致其心理错位和行为失调,对其进行网瘾戒除或心理疏导等治疗非常困难。美国一项研究也发现,长时间沉迷于电子游戏的青少年长大后更易患上抑郁症。

3、虚拟交往增多而实体社会交往锐减,延缓了社会化进程

网络交往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青少年实体横向交往,由于网络同辈群体的形成更加具有自主选择性,他们所提供的知识较之于传统同辈群体提供的知识更加呈现出一种信息多元化和良莠共存的景观,很多青少年从网络同辈那里得到和社会规范及道德相悖的信息,由于辨别能力不强,很可能被这些信息误导,严重的可能诱使青少年走上歧途。在与网络同辈群体进行交往过程中,青少年很可能只选择和自己同质性高的对象进行交往,使他们局限在一个缺少多元化的狭小空间里,当青少年真正走上社会,需要和各色人等进行交往时,往往会表现得迷茫和无所适从。

青少年长时间的上网也导致与师长直接交流机会减少,进一步深化代沟。部分青少年与成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很少,代际之间的学习互动明显不足,不利于社会知识、道德规范等的传承和进步。

4、、色情、暴力的游戏性实践极易引发现实中的暴力自虐等问题

青少年网络社会交往的内容往往比较复杂,受网上各种展示性活动、组织以及一些宣传等边缘文化、反文化和消极思想的影响,极易陷入负面文化 “泥潭”。一些网络游戏中渗有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歪曲历史,丑化社会主义国家形象,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意识。一些网络游戏中的、色情、暴力内容,很容易使青少年网民产生暴力自虐等倾向,使其更具攻击性,并引起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阻碍人格发展,导致交往危险性增加,引发不稳定因素,造成校园甚至是社会的动荡。

5、对黑客、网络名人、IT富豪等所谓网络英雄的极度宣传造成了对网络的极度推崇

青少年对于社会和人生认识还很肤浅,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缺乏对社会现象的准确认知和判断。而一些媒体对于网络黑客的高超技术,网络名人的特立独行,IT富豪的一夜暴富等往往过度宣传和渲染,导致部分青少年对于网络和相关技术盲目崇拜,醉心技术探究,模仿黑客行为,导致学业荒废。

6、交往界面压缩在人机范围内,产生与现实世界沟通的反感、疏离甚而自闭

网络交往形式特殊,人机对话方式或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除去了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诸多社会属性,社会化的趋向使得一些青少年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社会直接接触的机会,导致青少年交往的简单化和片面化。当他们面对真实世界的社会交往时,可能会出现人际交往受阻或失败,人际关系冷漠化,进而失去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意识,致使人际关系疏远、亲情隐退、道德冷漠,家庭、学校、社会的传统教育失去必要的沟通途径与实际的功效。

7、网络运营商逐利性诱导和上网低成本性,导致青少年深陷网瘾难以自拔

据报道,湖北汉口一名16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竟半夜持刀砍伤母亲,抢走8000元钱。《金陵晚报》报道,江苏泰州一个16岁的男孩,因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离家出走达两个月。《成都商报》报道,一位伤心欲绝的老父亲,在三个月内写下二十万字的血书,只为了感召沉迷网络的儿子早日回家。不少沉迷网络的孩子夜不归宿,已经到了不上网不玩游戏就无法生活下去的地步。

三、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社交引导干预的对策

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交往的负面影响及引导干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正在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措施。但现有引导干预行动的部门性、时效性较强,缺乏多方协作的长效机制,媒体、网站、社区等相关方的配合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专业心理辅导工作队伍力量薄弱,成功矫治个案经验总结不足。

因此,在网络虚拟社会化、青少年社会交往网络化背景下,必须积极探讨青少年社会交往及其引导干预的新特点和新思路,全面系统研究建立适宜青少年的教育和咨询服务机制,构建多维度、广覆盖、协作共赢的青少年社会交往引导和干预体系,有效规避网络的负面影响。

1、完善规范约束机制

制定和完善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的相关法规,明确青少年网络社交规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尽快形成合理的青少年网上交往规范约束机制。

2、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转变青少年心理教育观念,总结矫治经验和规律,探索新型引导干预模式,构建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机制是强化交往行为干预的关键。现实和网络并重,多渠道创造和丰富青少年社会交往途径,针对青少年猎奇、沉迷、攀比、炫耀等心理因素探索新型引导和干预模式,强化网络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探讨总结成功矫治经验和规律。

3、构筑利益平衡增进机制

从利益平衡增进的角度看,网络经营既得利益主体的逐利性网络交往诱导和提供机制,与现实青少年教育机制存在博弈,必须从各方利益协调增进和优化的角度进行对策设计。利用时段优惠、费用减免等手段鼓励青少年在绿色网站、网吧文明上网;建立多元利益诱导机制,激发媒体、社区网络监管参与意识,吸引高素质人才和专业机构从事教育、引导和矫治工作;运用政府补贴等引导政策和经济杠杆鼓励建设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青少年网站,促使现有网站优化服务内容。

4、健全环境优化机制

以校园网建设为重点,以家庭文明上网为补充,净化网络环境,构建青少年绿色网络社会交往平台;监控和制裁逐利性不良网络信息传播和诱导使用机制的设置,规范网吧经营行为,改善网吧经营环境,确保网吧公共安全;强化网络监督员、电子警察监督防范功能,严厉打击网络犯罪。

5、形成监督考核机制

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进行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引导、监控和考评;媒体和网络使用者监督举报与网络自动净化技术相结合,进行网站文明等级考评;建立综合网管部门对网吧、网络运营商等进行监督考核,并设置市场退出等惩戒机制。

6、构建多方协调机制

高效青少年心理疏导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表现; 危害; 疏导; 举措

【中图分类号】G633.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73-01

《世界卫生组织》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因而,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处理好学生各种心理问题,使每一个孩子都轻松上路,茁壮成长。

当代中学生接受信息渠道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大都“见多识广”、兴趣广泛。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有较强的平等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愿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也不愿人家讲什么就听什么信什么。因此,他们往往喜欢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则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态度;对榜样及先进人物进行无端否定,把一些先进人物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一些青少年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甚至把打架斗殴看作是有胆量,把跟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视为有本事;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行为则肆意讽刺、挖苦,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反而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造成在集体中“正气无法上升”的局面;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现实生活,对思想教育、遵纪守法的要求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甚至公然顶撞,着实让有些老师或家长“无计可施”。

以上这些其实都是典型的“逆反心理” 表现。这种表现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产生对立情绪等, 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危害极大;同时,也是我们教育之所以苍白无力,长期存在“隐患”的根源。所以,它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青少年这种心理的成因有青春期、学习压力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压力、不良家庭教育方式等客观方面的因素,比较复杂。笔者认为,对这种心理的调适,“疏”胜于“堵”。

我们要摸清根源,善于疏导。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大约 12~15 岁的青少年学生。从心理特点来看,这个年龄段,他们对老师的态度极为敏感,往往是老师的一言一语都可能使他们激动或愤怒。当受到老师的信任和公正评价时,他们会感到精神上的满足,会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相反,如果老师对他们不尊重,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他们,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的逆反心理就会加重,可能朝错误的方向发展,甚至引起过激反映。当然,绝大多数老师的教育初衷是好的,有时严厉批评他们或采取过激行为也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 “逆反心理”是人类意识深层的心理问题,决不是靠“堵、管、卡”等粗暴的方法可以解决的。“川壅而溃”,我们应在了解逆反心理“病因”的基础上,坚持疏导原则。

疏导就是要通过妥善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进入广阔的精神境界,调解消极的情绪、情感,使之适应社会的要求。我们不必轻易责备学生不该这样,不该那样,而应引导学生去干这,去干那;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开展疏导工作:

一、“多一些微笑”

多一些微笑,能使大家都很愉快。而拥有快乐教学的心境,有利于搭建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沟通的桥梁,从而避免正面冲突,进而会减少青少年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微笑是沟通的桥梁”,再调皮的、再桀傲不逊的学生,也会接受老师真诚的微笑的。诚然学生犯错让人生气,但是如果他们能够真正懂得分辨对错,并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话,他们也就无需我们的教导和指引了。我们的时刻铭记:学生是我们的孩子和朋友而不是敌人!

二、与学生多一些思想交流

感情是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并非顺理成章,并非符合科学要求,但由于感情的因素,无形地左右着人们的某些行为。对于心理、生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我们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有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的结果。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和背离了。

三、冷静处理师生矛盾

师生之间难免有矛盾,关键是怎样处理这些矛盾。若处理不得当,其后果不堪设想。师生之间产生摩擦、不愉快时,不管成因如何,老师都应保持冷静,保持理智。

四、创设情境,探求多样的疏导方式

4.1 利用人际关系进行疏导。 当发现不良风气时,积极地正确地利用群体力量进行正面教育和疏导,做到尽早扭转,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习气滋生、扩大,是非常必要的。有时比老师单纯正面教育效果要好一些。 如让学生信赖的亲戚、朋友来做思想工作;让班干带头造舆论等,

4.2 把消极的情感和欲望引导到社会认可方面去。 因情而导,并使其升华,可以化自私自利为自尊自强,化嫉妒为进取向上,化成帮结伙的情感倾向为热爱集体的精神,化哥们义气为忠诚信义,化打架斗殴为见义勇为等。

4.3 引导学生学习点辩证法。 可以利用学生愿意议论时政,针贬时弊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探讨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利用科学的辩证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魅力,并以此来激励他们学点辩证法,使他们的思维逐渐成熟起来。

4.4 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积极、鼓励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高效青少年心理疏导法范文第4篇

概 要 随着国有发电企业青年员工比例的不断增大,青年职工的需求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发展对青年员工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如何做好青工工作,提高他们的幸福感,让他们的幸福感转化为生产力,是每个企业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青年职工 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

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开封发电分公司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全资兴建的特大型发电企业。公司现有职工800余人,其中目前有35岁以下青年职工360人,占全公司人数的40%,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司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也明显加快,岗位竞争更为激烈,公司青年职工面临着“经营机制转变”“资产结构优化”“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冲击着青工思想,触及到青年职工许多具体利益,导致这一群体思想压力和心理负荷大幅增加,由此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也日益增多。近几年多次出现青年职工辞职,集体公寓群体不稳定等事件,值得公司党委和团委高度关注。就企业而言,关注了员工的生活状态,就是关注了企业的发展大计,公司党团组织应当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对公司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适时适地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正确引导青年职工爱岗敬业、投身改制的积极性,确保公司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只有针对性地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效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给人们带来了较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公司的青年职工,受电力行业的持续亏损和体制改革的影响,心里压力和不安全感更明显,迫切需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一)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年员工思想复杂多变,心理压力不断增大,思想和心理上的亚健康状况,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关注好员工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在当前物质需求已经得到根本改善的情况下,把尊重人格,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弘扬个性,激发人的创造力,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正是科学发展观科学的实践。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青年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关心青工、帮助青工,满足其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促进青年职工健康发展。

(二)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创新管理、促进公司和谐发展的需要

电力体制的深入改革给公司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一些矛盾和问题,造成了青年职工这一群体的思想波动,比如,岗位管控一体化的设置,造成了不同岗位待遇上的差别,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低岗位青年职工心理产生失衡,埋怨情绪多,不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关怀和开解,是很难依靠自我调节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常态的。相反,不良情绪将继续滋生并在一定范围内“传染”,浮躁、紧张、焦虑、不安、愤愤不平、恶意地看待别人等不理性心理存在于企业当中,必然加剧企业和社会的不和谐,如不加以有效的疏导,任其蔓延,不仅影响青年积极性的发挥,而且给企业和社会安定造成极大的危害。

(三)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塑造青年职工良好心态的需要

良好的心态是一个人文明健康的重要标志,是青年职工安心工作的保证。由于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们的压力感、紧张感加重;由于收入的差距,一些人的失衡感、失落感加剧,表现出焦虑、浮躁、怨恨、偏执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经过长期的累积,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适时加强对青年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助于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

二、当前青年职工思想类型

根据公司经营发展情况并结合调查资料,可以把公司青年职工的心理状态分为四种类型。

(一)要求进步,勇挑重担――进取型

这一类青年职工既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又能坚守岗位,出色完成本职工作,既是政治上的骨干,又是生产上的先锋,具有较高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管理水平。他们思“进”、思“兴”,有着极强的主人翁精神,能够发挥创新能力,在改制中起着先锋、排头兵的作用。

(二)讲究实际,重视现实――务实型

这一类青年职工的思想特点是求实惠,他们讲究实际,能够认真完成本职岗位工作,但对于工作职责以外的事情不关注,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烈。他们的反映出的思想方法、价值标准、行为准则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三)对改制期望过高,好高骛远――激进型

这一类的青年职工有自身的年龄优势,又掌握技术、追求自身价值,希望参与改制,也是改制顺利进展的保证。但正是青年人独有特性决定了他们在支持改制的同时,产生激进的情绪。处在不断变革中的这一代年轻人,早已打破了对“铁饭碗”的依赖。有些青年职工认为改制就是一刀切,让年纪大的老师傅离岗下岗。还有的想“我如果这次想选择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领导不让,这说明了改制是在做表面文章。”

(四)缺乏理想,情绪不稳――波动型

这一类青年职工常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应付工作,劳动积极性不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公司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或因自身技术能力不好,改制面临着转岗的问题,因而引起思想波动,情绪低落;

(2)遇到具体的困难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途径,特别是青年职工的住房、两地分居、专业兴趣不对口等方面;

(3)长期受周围个别人的人浮于事,互相推卸责任的工作作风影响,导致自身丧失动力,茫然不知所为;

(4)个人期望高,以致脱离现实,达不到目的,失去了信心。

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方法

加强针对青年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效地引导青年职工以积极的心态工作和学习,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要以正确的舆论加以引领

充分发挥政治舆论导向作用,采取简报、网络、广播等众多舆论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公司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指出不改制公司就没有活力,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存活,不改制职工收入稳定提高也是一句空话,使广大青工了解改制的迫切性、复杂性、艰巨性,增强青年职工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要做到有的放矢

针对上述分析的四类青年思想状况,应分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沟通和指导。

对要求进步,勇挑重担的进取型青年职工,应加大宣传力度,赋予这些人更多岗位职责,把青年榜样树立在广大青工身边,以点带面,发展和带动周围的广大青年,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工作氛围,共同提高思想水平和技术能力,为其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消除自卑心理,提高其工作责任意识,同时在工作上施加必要的压力,促进其较快成长,帮助其实现自身价值。

对于讲究实际,重视现实的务实型青年职工,这种只求个人实惠、不关注公司改制发展的心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公司党委和团委应当根据年度工作部署及安排,组织部门、班组、团支部集中学习,给予正确引导和教育,努力克服这些人消极、不安的情绪;

对改制期望过高,好高骛远的一类的青年职工,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改制是一个复杂又艰难的过程,必须是用自身努力和诚实的劳动来换取自身的利益。在适当的时候应对其采取挫折教育的方法,助其磨练心智,思想成熟;

针对少部分青年职工在改制过程中情绪低落、思想波动情况,公司团委应当逐一谈话,既要晓之以理,严肃认真的端正其个人思想问题,又要动之以情,帮助其分析利害关系,做好具体的思想工作,助其服从大局。

(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要注重细节

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公司党团组织应从改善青工工作环境、改善单身公寓和备班室环境、改善食堂伙食、组织丰富青工文体生活、关注适婚青年联谊活动等细小问题入手,做到真正的关注青年职工利益,想之所想,让青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让各级党团组织真正成为青年职工能够依靠的组织。

总之,国有企业的青年职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青年职工是企业的未来,加强针对青年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助于帮助青年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公司的和谐稳定,更有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生祥.中国工人优秀品格教育读本.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0:18-40.

高效青少年心理疏导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健康教育

本课题2012年5月批准为泸州市2012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组采用理论学习、问卷调查、调查走访、开座谈会、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对比、实证研究等方法,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探讨。

打破单一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以人为本、顺应人的情感需求,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更和谐地全面发展,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心理的更健全地发展,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密切结合,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探索多元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本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通过问卷调查,提出了8条建议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效率较低,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从根本上影响中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不要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了。为此建议:

1.1 以贯彻落实两规范一守则为突破口,狠抓中小学生对守则和规范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大力宣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两规范一守则在学生思想上扎根,从行为上自觉遵守并践行规范和守则提出的基本要求。借鉴上世纪70、80年代的做法,在学生作业本的封底正反面印上学生守则和规范,多角度教育影响学生。通过学生守则和规范内容竞赛、抽查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守则和规范的了解情况。

1.2 以制定并执行“学生一日常规”为抓手,狠抓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学生守则和规范中有关条款分解到学生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寝的各个具体时段的学习与生活行为之中,判明规定学生每一时刻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明白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督促学生严格遵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学生在遵守“一日常规”时不作为、不给力或出现了偏差时,我们可以检查学生对“一日常规”有关时段内容的认知度、认同度和行动度,进而帮助学生补上相应的一课。

1.3 加强自上而下的检查力度,促进贯彻“两规范一守则”落到实处。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与学生有关的“两规范一守则”的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将这种贯彻落实工作纳入教研部门教育教学督导、视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真正使贯彻与学生有关的“两规范一守则”成为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推动力,促进更多的学生真正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人品、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1.4 配备合格的心理咨询教师,从硬件上保证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促进学生心智健康发展,保障学生健全人格养成。要从人员配备、经费落实、职称评定、行业学会(协会)、教育科研、检查促进、考核评估等多种途径促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大力宣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深广意义,促使大家从心理上认同这样的行为。

1.5 从制度上保障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在中小学校顺利开展,引领师生心理健全的发展,保障师生奠定良好的心理发展基础。可以采取分期分批地培训在职教师、引进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专业毕业生、示范引导等多种形式保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师资。可以按照师生数量确定配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师数,对于校点集中学校共享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师,对于一定地域配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师,采用这样的多种形式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师短缺的问题。

1.6 建立实施乡镇街和社区两级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以乡镇街、社区和学校牵头,学校教师、离退休人员、社会热心人士、家长参与构筑关心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多位一体网络。把热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工作的有一定教育能力的社会力量集中起来,充分发挥这些人与青少年的密切联系、血肉联系和骨肉亲情,有力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帮扶,让青少年从心理上感受到人情的温暖,让青少年从情理上认同两规范一守则的基本要求,让青少年从行动上自觉践行体现“两规范一守则”的“一日常规”的各项要求。

1.7 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思想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评、互评、关注长辈评,从中真正获得教益。引导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对照“一日常规”以及“两规范一守则”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学生自我评价、同伴间互评、书面总结、非同辈评价有机结合,有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8 充分调动所有的生动现象的教育活动,以学生从心理和行为上的认同为底线,考察教育活动的效果。切实将大众熟知的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效利用起来,为学生的心智、行为健全发展铺路搭桥。充分开展大型教育活动,挖掘思想政治课的生动形象性,充实班、团队会及其活动,开展丰富的主题班团队活动。充分挖掘各科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征文赛,有效推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2.进行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效结合研究

2.1 探讨了现行的普遍适用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现行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以课堂活动为途径、以课外实践活动为途径、以班团队活动为途径、以群体活动为途径、以正式组织活动为途径、以非正式组织活动为途径;这些途径可以从不同层面涵盖目前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主要表现为:⑴利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通过学科课堂教育强有力地教育受教学生,强化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⑵利用中小学各学科教材以及教师对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挖掘,通过学科课堂教育潜移默化地教育熏陶感染受教学生;⑶利用中小学学生课内课外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内容的实践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合一的目标;⑷利用中小学班团队活动,深层次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⑸利用中小学学生参加的各类形式的正式的与非正式的群体性活动,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2 探讨了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技术问题。

面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疏导应当以建立平等互信为前提,用真诚换取学生的信任,无条件地吸纳问题学生,全方位地关照问题学生,全面跟踪问题学生,建立问题学生思想发展变化档案,依据不同时段问题学生思想动态制定恰当的心理疏导方案。这些技术是不少学校在开展心理疏导过程使用过,被检验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主要方法有:⑴让问题学生相信并自愿接受心理疏导,增强他(她)的成就动机,唤起他(她)的自信心,奠定心理疏导的心理前提基础;⑵与问题学生建立平等、真诚、互信的友善关系,建立心理疏导的心理物质基础;⑶要与问题学生建立同感、无条件接纳的心理疏导准备先导基础;⑷唤起问题学生改变自己的自信,为心理疏导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⑸建立心理疏导同盟的关系,便于问题学生有效地吸取建议;⑹开展心理教育,认识问题的实质;⑺习以治惊,在行为中改变,让问题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改变,认知——实践——认知——再实践——改变的优化;⑻顺其自然,唤起问题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⑼改造个性,帮助确定长期的人生责任;⑽集体疏导,消除个别疏导的隔阂;⑾充分收集心理疏导效果,利用反馈更好地发挥疏导的综合效应;⑿建立档案,跟踪记录问题学生发展变化。

2.3 探讨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中小学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如何有效结合。

我们获得了6方面的有效结合的收获:⑴开展心理疏导过程中有效地植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⑵运用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巧妙地植入一些心理疏导的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灵共鸣,提高思想教育理论心理附着效应;⑶化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讲解为心理疏导式情境教育;⑷开发课本剧,把心理疏导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⑸组织书法绘画活动,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图文,融入心理疏导的诙谐幽默技术;⑹通过群体活动与个体实践有效结合,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心理疏导技术有机融合,起到高效的心理教育效果。

3.进行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结合实证研究

选取个例进行相关技术的实践探讨。

3.1 转化教育的途径。

⑴发动同学(同桌、同伴)进行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转化;⑵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进行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转化;⑶联系家长进行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转化;⑷联系社区邻居进行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转化。

3.2 取得了预期的教育转化的效果。

经过1学期多通力协作,把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得到有效改善,多数问题行为得到遏制。主要表现如下:⑴上课积极配合老师,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大大提高;⑵积极完成各科作业,作业效果大大提高,成绩稳步提高;⑶能够一分为二地区分问题的好坏,正确地比较客观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⑷发现问题能够通过正常途径反映,能够通过交流与老师交换意见,提出自己对老师上课的意见和建议;⑸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家庭,正确地看待自己就读的班级;⑹家长和邻居反映问题学生确实有了明显的变化,能够积极帮助邻居,积极的帮助家里做事情。

3.3 发现了存在问题。

⑴问题学生多的班级,师生人手不够,全面全员实施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有困难;

⑵没有制度约束,随意性太大,难于保证全面的教育效果;

⑶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难于保证长效性和实效性。

3.4 获得了实证研究的启示。

⑴面对问题学生采取心理疏导,辅以人文关怀,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内核硬件,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作为软件,做到软硬兼施,相得益彰,效果才能明显提高。

⑵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工作,对于坚持长效性、实效性和高效性地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以德为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确有成效。

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学校全体师生、学生家庭、所在社区有经验的人士共同参与,需要大家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也需要各方通力协作,长期坚持,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此项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不可测性。

⑷需要建立学校内部的监管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这项工作。建立有关各方的相应责任制,明确有关人员的责任,将各方责权利加以明确,促进此项工作,长期坚持,有序开展,建立长效机制。

⑸需要建立完善各级关工委组织,特别是建立健全乡镇街、学校、社区关工委组织,给予一定的责权利,发挥组织的作用和功能。

⑹需要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此项工作效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质量评估检查考核,建立此项工作一票否决制,真正从制度上保证、管理、督促此项工作有效开展。

4.探讨中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发展环境有机结合问题

通过探索,我们认为全面建立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学生发展环境很有必要,必须从制度上保证这一问题顺利开展。

学生发展的环境是无处不在的。中小学校能够联系上、协调得到的中小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可能有:家庭的、社区的、社会有关方面邀请学校参与组织的群体活动。这就为中小学校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开展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与社区教育结合、与社会群体活动结合,几者在目的内容、方式、途径上是一致的。

5.探讨了从制度上保障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高效开展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因素主要有:来自学校环境的、来自学生家庭的、来自社会(社区)的,来自党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来自主流媒体的、来自网络的。

学校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环境面前,怎样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引导教育学生,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呢?我们认为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引领作用,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序状态,使之充分有效地有序的促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5.1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2月26日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引领,切实做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5.2 以《意见》为指导,做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牵头建立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问责联席制度,及时处理有关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要简单地把问题归罪于教育部门、教育系统,认真研究问题来源的关键环节,协同解决问题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环节,协同攻关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完善各级各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从责权利,人财物全面保障关工委组织活动开展。特别是建立健全乡镇街关工委组织、学校、社区关工委组织,检查、指导与督促基层、社区关工委组织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肩负起教育转化问题青少年的责任。

建立安全网络,以最大限度地净化网络环境,给青少年成长营造最有利的安全网络环境。

5.3 以《意见》为指导,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联合监督检查机制,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结合检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问题落实情况,将检查情况作为考评有关各方工作的重要依据,并实施一票否决制,督促各方切实履行职责。

5.4 以《意见》为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督导检查机制,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结合检查辖区内各中小学开展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问题落实情况,将检查情况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并实施一票否决制,督促学校切实履行职责。

5.5 以《意见》为指导,各级各类中小学切实履行职责。配备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教师,从技术上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开展,按照意见提出的要求,严格检查自己的办学行为,从规范办学行为入手,切实抓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将德育真正落实到实处,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