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效生态农业调研

高效生态农业调研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工程建设进程的推进,*库区生态环境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既是*库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工程建设、水库环境保护的要求。

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库区的当然选择

*库区重庆段位于长江上游下段,幅员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全部库区面积的84%,涉及21个区县,1725.74万人,农业人口占库区总人口的74.67%。区内环境压力大,生态脆弱。

1、自然因素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差异明显。*库区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平坝河谷占库区总面积的4.3%,山地、丘陵分别占到了总面积的74%和21.7%;库区属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的稳产增收;库区物种资源丰富,具有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群落、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特征。

2、人为因素造成,农业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库区森林覆盖由五十年代的30%—50%下降到现在的17%左右,森林群落结构简单、功能失调,难以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调节气候的作用,由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优质草山草坡面积减少,秃山裸岩显著增加,一些地域的生态小气候发生了恶性变化;库区水土流失面积55.95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1.57亿吨,大量的水土流失不仅严重威胁着水库的安全运行,而且造成库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库区伏旱频率高达80%-90%,是著名的伏旱区,又是暴雨区,经常遭受洪水、山洪袭击,山地灾害严重,山崩、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

3、受*工程的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库区农村坡耕地占80%,人均耕地0.78亩(详查为1.25亩),*工程的兴建,使集中在河谷平坝的良田沃土大多被淹没,剩余土地多匮乏贫瘠,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工程建设,移民后靠安置建房、修路、垦地将加剧水土流失,恶化生态环境;*水库蓄水淹没,将使库区局部气候发生变化,冬天极端气温上升,夏天极端气温下降,湿度加大,将导致库区农作物病、虫危害加重。

我国加入WTO,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山地、坡地多,地块小、零乱,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有一定的障碍,决定了只有生态能够构筑*库区农业的比较优势;确保未来*水库的长期安全运行,要求库区农业必须走生态农业的道路。种种因素表明,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是*库区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只有立足市场,依靠科技,推广应用高效的、绿色的、无污染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大力*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生态产业和产品,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才是*库区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思路

发展*库区高效生态农业要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生态农业体系,把粮食生产和多经生产、发展种植与牧副渔业、发展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最终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以培植生态系统的新增长点为基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是多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水、林、土、肥”,因此,应将“兴水、造林、建设‘三高’农田、改土培肥”放在生态农业建设的突出位置上。通过兴修、整补重点水利工程及干支渠配套,在重点河段修建河堤及沉沙坝,形成“防洪、防涝、防旱”工程体系,建立起集中连片的三高农业示范区。在不断完善林区工程的同时,以提高河道绿林、家田林网、庭院经济为主攻目标,加强林木品种结构调整,提高林木覆盖率。尽量多种绿肥,实施秸秆还田,普遍推广配方施肥工程,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2、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持续利用为中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持续利用是生态农业建设的立足点,库区生态农业应合理组织和调整产业结构,营造以本地资源为主,低能耗、低物耗、*放型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模式,充分发挥区位生态优势,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适度规模生产基地和布局结构。高山(高地、山顶、山脊)耕地面积比重小、坡陡土薄肥力差,水土流失严重,必须实施保护性*发,以生态林营建或者生态林(草)保护性利用为主,形成林、畜为主的山坡生态工程区,配套*发以沼气为纽带的庭院生态工程;低山(山腰、山坡)耕地面积大,自然条件好,但大于25度的旱地面积大,应以林果、农林复合为主,体现对山地环境稳定性维持和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形成高效农田生态工程区;山脚堆积扇、平坝、台地稻田及水田面积大,应做好生态保护性耕作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形成以粮食、渔业、特种经济作物为主的综合*发立体生态工程区。

3、以工程项目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围绕国家实施的“丰收计划”、“沃土计划”、农业综合*发、长江生态林、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等项目,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道路。建立以国家投入为启动,农民投入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全面推进农田生态工程、庭院生态工程、“四沿”生态林建设工程和农用物资农科教一体化工程,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建设一批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封山植树、退耕还林、生态农业的重点示范工程,把*库区建设成为西部内陆一个生态产业密集带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4、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突出“四化”。一是区域化,根据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不同的土地、土壤、自然、气候、人才、技术条件,按照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有目标、有步骤地*发区域特色,形成规模、形成基地,迈向产业化。二是规模化,克服小农业和单项经营思想,摆脱短期行为和掠夺式经营,走规模经营、综合协调的新路子,形成一批优质高产、特色显著的农产品基地。三是立体化,利用生物相辅相成的原理,形成多种模式的地面混种、空中混长、水下混养,达到生物间相互协调、相得益彰的生态效果。四是恢复化,主要是*发河堤,形成绿色长廊,退耕还林,退废还林,清淤治污。

三、*库区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分析

发展生态农业需要有相应的产业支撑,根据*库区生态特点,应大力培植六大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一批商品率、创汇率、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产品,形成高效生态产业链。

1、林果业。以柑桔为主的林果业是*库区的优势产业,长江柑桔带是世界上最适合柑桔生长的地区之一,这里特殊的气候和洁净的环境,为发展柑桔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已有美国的施格兰公司、北京的汇源果汁等名牌企业入驻*库区,发展果汁型的柑桔产业。目前*库区柑桔的亩产量只有1500公斤左右,如果采用好的种苗和技术,亩产量可达到4000公斤,再进行深加工增值后,效益可呈几何级数增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林业。*库区山地资源多,雨量充沛,适合木、竹生长,*库区和重庆在传统上是我国木材的生产区之一,结合退还林还草和长江中上游生态防护林工程的实施,发展速丰生产林和竹业为主的林产品及加工业,既是保护*生态的要求,又是库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3、草食畜牧业。*库区山高坡陡,草场广布,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引导下,将有更多的坡耕地被用来种草种树,这里降雨充沛、气候湿润,多数牧草能四季生长,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条件良好,应积极发展以牛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及奶产品、肉食品加工业,形成草畜生态养殖模式。目前像云阳县引进的四川“南江黄羊”,每年有数十万只远下南粤,创造的效益达几百万元;奉节县引进的波尔山羊皮材肉质两佳,产品供不应求,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当家产业。

4、药业。*库区广阔的山场资源和特殊的自然条件,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适宜黄山药、盾叶薯蓣、黄连、党参、淫羊霍、独活、白术、半夏等药材,香桂、香樟、直杆蓝桉、互叶白千层等香料及各种菌类的种植和生长,有利于发展以优质中药材为主的药材、香料、菌类种植业及加工业。

5、生态观光旅游业。*库区谷幽峡深、风光旖旎,自然景观甲于天下,文化积淀名闻四海,是我国潜力巨大的旅游富矿,以长江*为主线串起的鄂西神龙架、湘西张家界,将形成十字形的大*旅游圈。*水库蓄水后,高峡出平湖,处处见岛屿,将呈现出一幅全新的峡江风光,未来的*旅游将是库区农村移民致富的新产业。

6、渔业。*水库蓄水后,将形成162万亩的河道型湖面,扣除江河航道、城镇周围和其它不宜利用的水域,还有60万亩水面可发展为水产养殖场所。蓄水后江水流速减缓,发展水产养殖的条件十分优越。*水库蓄水后,渔业可安置2.36万个劳动力,约合4.5万个移民,是*库区移民致富的可靠途径之一。

四、*库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

高效生态农业是*库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切实有效推进*库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应着重实施六大战略。

1、科教兴农战略。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实验性、先进性和示范性,需要科技进步来引导。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密切联系,注重引进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成果,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科技转化率和贡献率。要注意人口质量与劳动者生产、生活技能的提高,建立一定的培训基地和特种种植业、养殖业的专业技术协会,吸收、运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技术运用的水平和能力。通过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形成*库区高效生态农业的科技支撑。

2、结构调整战略。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传统粮猪型结构向农林牧渔复合型结构的转变,建立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新型结构。总体思路是规模调大、档次调高、市场调外、区域调专、品种调优、产业调新、机制调活、效益调好。粮油结构调整应“稳水稻玉米,减小麦薯类,增油料杂粮,重品质效益”。畜牧业结构调整应大力发展草食性、节粮型畜禽业,主要是大力发展肉用牛羊、积极发展肉用禽兔,提高畜产品品质(无规定疫病、达到国家和出口卫生检疫检验标准)。多经结构调整应大力发展特色产品、绿色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柑桔、甜柿、龙眼、桂花、辛夷、黄柏、橄榄、杜仲、佛手、木姜子、香椿、厚朴、油桐、楠竹、水竹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均高的物种,是库区的特产,同时也是与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相结合的项目,值得发展。马铃薯、红苕、玉米不利于生态建设、生产价值低,应减少种植。

3、农业产业化战略。发展“公司制”和“合作制”,培育龙头企业,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走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道路,以市场为向导,大搞订单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注重生物间、生态与环境间,产业链间、区域间、农场与市场间的组合效应,利用库区同样的生态环境和大致相同的生物链,建立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调整解决温饱为主的粮猪型农业结构成为为人类提供营养、保健、美化食品、天然医药品和日化品的林草结合、农林结合、林畜结合、混交林、混播牧草的生物多样化生态型农业,减少单一模式,形成协调的生物链和更良好的生态系统。

4、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库区必须尽快制定出台加快城镇化的政策措施,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推动农村人口、非农产业向城镇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减少农民来来提高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态环境压力;通过加强小城镇建设,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5、移民带动战略。利用*建设大好时机,把库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与*库区建设及移民搬迁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在*发中移民、以移民推动*发”的新路子,按照建设城镇吸纳一批、农田防护稳定一批、培植产业安置一批、动员组织外迁一批的思路,多渠道安置农村移民,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避免因移民而造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占用和破坏,尽量减少因农村移民后靠而带来的环境压力和环境损害,逐步形成新的库区生态农业经济结构,带动库区农业经济新发展。

6、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城乡统筹协调、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原则,抓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地质灾害防治、水环境保护、农田防护、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四大重点。切实抓好*库区长江沿线环湖百万亩绿色屏障工程,全面绿化长江干流和一级支流库岸,建设库区“绿色走廊”、森林公园、绿色生态岛屿群,着力构建*库区环湖生态屏障,把库区农村建成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实现库区山青水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