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事管理研究

人事管理研究

人事管理研究

人事管理研究范文第1篇

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才能造福于民,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关键词:人事档案 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34-02

我国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巨大的成果,但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才管理方式向着多元化方向进行革新,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便暴露了一些陈旧和不足之处。笔者认为目前问题有:一、人事档案材料内容质量存在较大问题,多有脱离实际、详略不宜、信息滞后等情况;二、人档脱节,出现大量“死档”弃档”三、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与多样的用人机制不符;四、管理手段陈旧落后,与技术发展脱节。本文在仔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四点合理化建议,一是结合客观实际提高档案材料内容的质量,二是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力度,做到“档随人走”三是更新档案管理体制以满足现代化的市场需求,四是更新档案管理技术,促进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因而本文深入剖析了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现状,通过结合实际探讨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促进管理理论的完善和管理体制的革新,已经成为当下思考的重点;以此加强对人才的调用和管理,推进市场的完善,充分发挥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人事档案管理概述

在我国,人事档案主要由干部档案、工人档案、学生档案三部分构成。干部档案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属组织、人事等部门管理;工人档案由劳资部门管理;学生档案由学生工作部门管理。干部档案是这三大类中的主题和核心,其他档案也是参照干部档案的管理模式。因此,干部档案管理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整体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国家统一为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有利的环境。1996年9月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完全,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它由三部分组成: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3、便于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

二、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人事档案工作经过不断发展和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体系,为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由于思路、技术的那个方面的原因,仍存在着几个问题需要完善。

1.人事档案材料内容质量存在较大问题

首先,在人事档案的真实性方面,多出现内容与实际不符等情况。一些人事部门在审查时不能严格把关,导致浑水摸鱼情况的出现,影响人事档案发挥其作用。

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国家不再实行包分配,就业竞争压力巨大,为谋得一份好工作,捏造虚假简历;人事部门为图省事,不进行实际调查,便导致了虚假档案的出现。另一方面,人事档案与晋升、职称等密切相关,某些人企图通过修改档案获得这些福利,通过“走后门”等手段修改档案;领导,共同参与,导致出现虚假档案。

2.人档脱节,出现大量“死档”弃档”

许多单位的管理部门没有对档案按时进行规范整理,导致材料散乱,而当事人的情况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需要及时补充新材料、增加新内容。如果不能够分类明确地进行有序管理,尊重其动态性,便会出现人档脱节等现象。

3.管理体制与用人机制不符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也就决定了用人机制的多样化。过去,职工一旦成为国有企业的一员,便享受“干部”待遇,人事档案由企业进行统一集中和分级管理。然而如今职业更加多元化,就业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用人机制更加多样,对人才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员工为求发展而跳槽,导致企业人才流动较快,而现有的管理模式却不能与时俱进,仍停留在过去,与用人机制严重不符,影响其发挥服务效用。

4.管理手段陈旧落后

人才流动加快意味着要想提高效率,过去的手工操作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管理需求了。但是许多小型企业没有计算机,就算使用计算机也没有配套的程序并按时完善,技术手段与实际情况脱节。

三、解决人事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四点对策。

1.结合客观实际提高档案材料内容的质量

提高领导的人事档案意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问题源于领导的意识不强,需要提高领导集体的档案意识。对此,可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宣传党中央的档案法规和相关政策,增强领导集体的重视程度。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档案质量不高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则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可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以提高工作能力,通过宣传相关政策使其提高重视程度,采取奖惩措施等令其增强敬业精神,认真对人事档案进行审核。

2.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力度

加强管理需健全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与有关人事管理部门建立联系制度,及时获得人员工作和职务变动的准确信息,在职务调动和人事变动时,及时处理人事档案的相关事宜;定期对人事档案进行审核和检查,及时清理“空挡”死档”

3.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档案管理体制

将分散的人事档案交由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分级货不分级管理,对于人才流动较快或职位变化较频繁的企事业单位可以不分级。同时按照实际情况,将人事档案科学分类,相互之间不能有重叠部分,以方便进行管理。

4.更新人事档案管理技术

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技术的投资,配备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并选用高技术人才编写配套的管理程序并定期进行程序的维护和漏洞修复;同时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使其尽快适应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快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进程。

四、总结

人事档案管理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各级人士提高重视程度,推进改革和完善。同时,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进程中,需要贯彻发挥党中央的相关政策,尊重客观实际,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进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从思路到工作能力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琴. 人事档案管理研究述评及趋势展望[J]. 档案学研究,2011,05:20-23.

人事管理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人事档案;档案管理工作

在中国的人事方面的管理制度中,人事档案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国特色,人事档案主要记录了个人的生平经历、学历、政治面貌等方面的内容。人事档案的现实意义非常重要,企业或者一些单位可以将个人的档案作为如何分配工作、如何分配工资的重要依据。

一、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通常存在的问题

1.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体制

虽然一些组织部门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所设立的相应的制度还是比较健全的,严格的按照管理权限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在人事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对人事档案进行收集归档的过程却耗用了大量的时间,相关工作人员并不能够高效的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以此来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得到高质量的完成,这明显的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拉开了非常大的差距。另外,很多单位人事档案服务水平不高,服务面不广,服务途径单一,影响工作效率降低人事档案可信度。

2.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人员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缺乏系统的培训,业务水平一般,不能做到材料及时归档。在人事档案材料搜集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意识较淡薄,经常将一些档案资料放在临时存放处,造成档案内容不清、不实、不全,将一些可装可不装的资料都装入档案,使档案的内容臃肿繁杂,归档不系统、不完整等现象发生。在工作人员进行档案交接与传递的工作时,经常出现由于监管人员的监管工作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导致出现档案的完整性不能被保证的现象频频发生。

3.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的程度不够高

在当前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更加科学化、信息化,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功能是收集传递相关的人事信息、开发利用,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管理手段之一。在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地方的计算机技术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一部分企业组织只是将个人人事档案的部分相关内容直接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中,然而在进行资料检索等工作程序上任然采取手工操作,因此并不能使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管理体制体现出方便快捷的优点,反而给档案的管理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比如信息归类不明确、搜索结果不准确等相关问题,不能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反而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将会如何发展

1.使人事档案相关材料的管理等工作更加的具有规范性

为了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最首要的工作是要及时的对相关人事资料进行收集和补充相关的档案材料,更加规范化的收集、鉴别人事档案资料对将要或者已经归档得材料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已经收集完毕的人事材料,需要保证相关资料的真实性以及材料总结简练,然而对于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人事资料必须要及时退回,并且要求其在限定的日期内进行修改正确再进行重新归档,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记录与档案内容无关资料的档案,也必须要及时的退回,避免积压、丢失等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为了使人事档案的保密安全性得到强有力的保障,应该使查档人员在对档案进行检查时的速度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培养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对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熟练的操作,这样也可以保证工作人员在不接触纸质版人事档案的前提下对档案原件进行查阅。

2.使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人事档案中真实地记录了一个人的经历、能力等,是组织、人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依据,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问题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否能够高效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能够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组织目标,使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组织的后续培训过程中对人才进行区分,因材施教,组织对所掌握的人事档案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安排。

3.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更加的开放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事档案的神秘化程度被大大的减弱,除此之外,新时代的信息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因此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了拓展交流模式的途径,实现外界人才与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交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行网络信息化的管理、服务方式。与此同时,知识经济飞速发展,不仅人才流动数量越来越多,人才质量也逐步增强,然而,伴随着逐渐深化政治体制的改革,人才已经逐渐成为了具有自身色彩和具备非常大的价值的产业,因此人事档案管理也会即将成为一种常用的管理模式。

4.进一步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备材料收集繁琐、保密性非常高的特点,因此应该建立实事求是的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切在工作实施中不断加以完善。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档案材料的传递、登记制度,实现动态管理和考核,一旦发现遗漏丢失,及时查找补救,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及当前工作重点,制定一个全面的、可供分期实施的编研计划,不仅要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专题汇编数据,还要检查对编研成果的利用情况。

5.大力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新形势下要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必须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具有“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多素质人才。一是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具体内容。二是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新的工作业绩。三是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择优录用,竞聘上岗,把真正优秀的档案专业人员选拔到档案管理岗位上来。四是将档案人员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关心他们的职称晋升和工作业绩,使他们的辛勤劳动得到公正回报。

6.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具备现代化

为了使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应手段得到优化与加强,因此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必须实现现代化。为了使档案管理的手段更加具备现代化,使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比如可以设置一些自动监控系统。除此之外,引入相关的可以配合管理人事资料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完备的人事档案管理数据库,真正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使组织能够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人事档案工作的新要求.

[2]唐微微,李秀艳.医院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管理初探.

[3]许慧丽.浅谈医院现代化建设中的档案管理.

人事管理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档案改革 研究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050-01

引言

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高校人事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企业人事档案,人事档案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关注国内人事档案问题的研究多,借鉴国外经验的研究少;针对个别单位人事档案问题的研究多,探讨共性问题的研究少;实际问题研究多,理论概括少今后应该加强人事档案工作改革,人事档案的三化以及人事档案法制建设的研究。

一、人事档案管理研究述评文献调研说明

著作调研,笔者通过搜索国家图书馆当当网等网站,检索到专门论述人事档案管理的著作有部其中,王法雄的人事档案管理概论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的著作,内容涉及人事档案的概念种类,管理及其现代化等,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邓绍兴的。人事档案教程是迄今论述人事档案和人事档案工作最系统最全面理论与实践兼备的著作,涉及中国人事档案简史人事档案和人事档案工作,人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等内容除上述部著作外,部分档案学专著和教材对人事档案管理也有论述。论文调研 笔者以篇名为检索项,分别以人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问题人事档案信息化高校人事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企业人事档案、人事档案系统等检索词进行模糊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到论文1000余篇。

二、人事档案问题、研究主题分析

学界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主题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分析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人事档案管理研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研究模式,第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时展的要求,也是做好新时期人事档案工作的必然选择,学界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大都是围绕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问题’对策等方面展开,对不同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专门探讨,第三,高校人事档案研究,从论文数量来看,学界围绕如何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比较关注,第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研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课题,是新时期人事制度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郭明认为,随着人事业务的迅速发展,各级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了相当数量的人事档案,故应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笔者曾指出,由于人员流动频率加快,社会人代替,单位人事档案不应完全由所在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来完全控制,可以考虑成立社会性的中立的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第五,企业人事档案研究,学界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人事档案展开了研究譬如,国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股份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外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民营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如仲玉春认为,目前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滞后;部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缺乏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式手段仍然处在低劣状态之中,跟不上时展需要,第六,人事档案系统研究人事档案系统能够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有利于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学界主要围绕为什么要开发以及如何开发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这两个主题展开研究。

三、人事档案管理的趋势与发展的展望

通过梳理现阶段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的理论成果,笔者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人事档案工作改革的研究我国的人事档案工作是在战争时期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事档案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管理人,控制人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特点很突出地反映在人事档案的内容上,重政治历史轻工作实绩,重思想品德’轻才能就,无法全面,完整地反映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在当今竞争愈加激烈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人事档案容明显不符合时代潮流,无法在人事工作中发挥有的作用。因此,人事档案内容及其管理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关于人事档案改革的研究,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譬如,陈兆提出要改革人事档案的终身制加强人事档案的三化研究人事档案的三化是指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现代化是人事档案工作在信息化时代的必经之路,是新形势下人事工作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人事档案的数字化数据库建立,管理系统研发,信息网络化建设等核心问题规范化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中间环节,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不少人事档案材料载体不统一装订不整齐,书写不规范,管理不规范等现象还比较突出,因此,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研究,建立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为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方法指导,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加强人事档案法制建设研究

当前时期,我国已有的人事档案法制主要有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等。其中,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是由中组部于 1980 年,1990年经过修订,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和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都是依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制定的,在档案内容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方面与,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大同小异。近年来,加强人事档案法制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譬如,张建文指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个人的权利意识日渐强烈,过于强调公共利益性质与绝对保密性质的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法制无法适应个人资料保护运动所提出的在人事档案收集与处理中保护个人权利的基本要求,有必要将现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合并制定统一的。

参考文献

[1]冯惠玲.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 档案学通讯.2012(03)

[2]鞠菲.网络信息老化实证研究――以新浪新闻为例[J].情报杂志.2010(10)

[3]罗勇.互联网档案十年发展评述[J]. 档案与建设. 2009(09)

人事管理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改革

我国的人事档案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全国档案工作管理体系。为进一步明确研究拓展的空间,推进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有必要对其研究状况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揭示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1、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现状

1.1当前人事档案馆的研究情况,近年来,学界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主题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分析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人事档案管理研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研究模式。譬如,王英玮、周艳研究了人事档案的所有权问题、人事档案相对人的权利保障问题、人事档案的管理权问题及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此外,刘琴、范少丽、蔺芳、倪丽娟等也分析了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学界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大都是围绕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问题、对策等方面展开,对不同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专门探讨。邓绍兴指出,我国的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经历了由试点到全面开花的发展历程,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还存在缺乏统一领导和总体规划,管理软件开发编地开花,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低,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等问题。所以,应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促成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第三,高校人事档案研究。从论文数量来看,学界围绕如何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比较关注,譬如,齐桂秋、张颖指出,需要从高校领导档案信息化意识、信息化管理机制、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李冬梅分析了高校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的问题,并提出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的创新方式。

第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研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课题,是新时期人事制度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郭明认为,随着人事业务的迅速发展,各级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了相当数量的人事档案,故应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朱玉媛等分析了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第五,企业人事档案研究。学界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人事档案展开了研究。譬如,国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股份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外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等。譬如。仲玉春认为,目前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滞后;部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缺乏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式、手段仍然处在低劣状态之中,跟不上时展需要。

第六,人事档案系统研究。人事档案系统能够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有利于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学界主要围绕为什么要开发以及如何开发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这两个主题展开研究。譬如,吕黎江等指出,人事档案管理在人才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应建立适应人才战略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邵明提出了人事档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讨论了系统实现的一些设计策略和实现技术。赵守清、任秀军等对所在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进行了介绍。

1.2 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学界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与不足:

第一,关注国内人事档案问题的研究多,借鉴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经验的研究少。学界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研究,主要结合国内实际,为了解决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展开研究。

第二,针对个别单位人事档案问题的研究多,探讨人事档案管理共性问题的研究少。学界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注重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主要针对某一具体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展开研究,这种研究属于典型的个案研究,经验性比较强,而学术性略显欠缺。

第三,实际问题研究多,理论概括少。系统性探讨的文章不多,“特别是关于人事档案立法和人事档案信息公开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

2、人事档案管理研究趋势展望

通过梳理现阶段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的理论成果,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2.1 加强人事档案工作改革的研究。关于人事档案改革的研究,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譬如,陈兆提出要改革人事档案的“终身制”等等。笔者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事档案改革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应集中在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人事档案本身的改革等方面。

2.2 加强人事档案的“三化”研究。人事档案的“三化”是指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研究,建立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为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方法指导,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另外,标准化也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加强人事档案标准化建设研究,特别是要加强人事档案载体标准、格式标准、管理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的标准体系。

总之,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必须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的道路, 并努力克服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障碍。

【参考文献】

[1]王英玮,周艳.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7(1):12-14.

[2]刘琴.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谈起[J].档案学通讯,2007(5):67-70.

[3]范少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档案,2009(S1):41-42.

人事管理研究范文第5篇

第一,定义。人事管理中的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企业绩效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所期望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作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

第二,特点。一是企业绩效管理以组织战略为导向,是综合管理组织、团队和员工绩效的过程。二是企业的绩效管理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这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之一。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这个目的服务的。三是企业的绩效管理是促进员工能力开发的重要手段,这也是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四是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处于重要的位置。现有的人力资源当然比过去更为丰富。过去,人们认为企业员工不需要特殊的技能。更加灵活的晋升制度和先进的绩效测量,将使有能力的人得到更快的提拔。

第三,重要性。一是加强企业绩效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通过绩效管理能够使企业各环节有序运行,并根据每个岗位的基本职责进一步分解到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运行。二是加强企业绩效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绩效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企业再根据员工作出的贡献为其发放一定的薪酬,因此,不断强化企业绩效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能够促进企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人事管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那种在传统模式下不太令人满意的做法――在公平的名义下,人事程序几乎只给平庸者提供保障。无论是在人事方面还是在机构方面,绩效管理都在发生转变。绩效评估制度的建立为员工的利益提供了保障,而绩效指标使机构的绩效评估有助于特定目标的实现。在企业管理部门中也可以进行绩效测量,虽然这种方法还不够完善,但也没有放弃使用绩效指标的理由。

二、人事管理中绩效实施过程管理

企业人事管理绩效实施是从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发展而来的,并且与资源配置和绩效测量结合在一起。企业人事管理战略计划比企业战略计划更关心组织的高层,并且更关心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分配。这种形式的战略计划比第一种形式的战略计划在具体细节上要周详得多。

企业战略计划和公司战略计划都有它们的局限性。安索夫认为,“早期带有战略计划色彩的经验碰到三个严肃的问题: ‘分析失效’,即计划成果微乎其微;引入战略计划的‘组织抵制’;高层管理人员撤销或放松对计划的支持,将战略计划置之一旁”。

人事管理战略管理旨在将战略愿景贯穿于企业的所有部门,并涵盖每个体系。它不是机械地运作,它“承认个体与群体所扮演的中心角色及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是计划、管理控制和组织结构之间需要更好地整合,沟通和信息系统之间也需要更好地整合,同时还要有一套绩效激励与奖惩系统。计划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独立的活动,仅仅依靠单独的计划部门,而应该被看成是管理部门的职责,不能脱离于组织之外。二是企业需要关注其自身的“文化”。计划仍是战略管理的应有之义,但由于绩效中的人为因素的存在及其对管理的影响,故需要对执行问题投以更多的关注。

企业人事管理是企业经营的一种方式,在等级制组织的各个层级,它作为终极目标,使企业价值、管理能力、组织责任以及将战略决策和运作决策联系起来的行政系统都有所发展,并跨越了所有的业务领域以及企业权威的功能界限。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各种制度,已使长期发展和短期利益之间的矛盾得以消解。绩效实施与实际运作之间并无矛盾,在界定在人事管理中绩效实施的过程管理中,它们在本质上结合在一起。用这种形式经营一个企业,主要依靠绩效管理作风、信念、价值、伦理和组织认可的行为方式,这就使得战略思维和企业文化协调一致。

三、人事和绩效改革的管理策略问题分析

绩效改革是管理主义方案中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旨在提高企业每个部门的绩效,是一个组织或一个系统中各级管理者应具有的。一是对企业目标的清楚认识,这意味着在任何可能的地方都有办法去评估与这些目标有关的方法、产出和绩效。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而明确规定的责任,包括对产出和资金价值的严格检查,以及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信息(尤其是成本信息)、培训和获得专家建议的渠道。

第一,人事安排问题:激励企业与降低他们的服务条件,国有企业管理改革将赋予管理者更大的自由并让他们负起责任;终身任职将被取消,改变企业雇员的长期雇佣制,对个人绩效的评估变成了一种控制手段。

第二,另外一个问题是通过额外工资进行激励的设想。尽管绩效工资从抽象意义上说是一个好的办法,但却难以得到公平合理的执行。

第三,在企业部门中人事绩效的测量仍然是一个难题,因此,不公平的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

第四,绩效管理问题。绩效指标本身就存在问题,在绩效测量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企业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很难用一种公平而又全面的方法对个人绩效进行比较。在绩效标准的执行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五,士气问题。士气低落会造成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因此,要想提高整体绩效,就必须重视士气问题。在进行企业管理变革的领域中,内部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要想解决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创立一项新的人事制度,使员工相信新制度比旧制度更好,这绝非易事。人事制度的变革如此之快,致使许多人无所适从。这就造成了士气问题,使人们感到企业缺少吸引力而使之每况愈下。绩效指标的执行也同样面临困难。它们应当是简单的、精炼的,但仍然具有实质意义。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