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范文第1篇

4月17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北京经济2013年开局数据平稳向好,宏观经济“稳中求进”目标初步实现,但后续稳增长仍有较大压力。

基本面稳定良好。纵观北京一季度主要经济领域数据,出现普遍好与上年同期情况,说明北京经济的基本面稳定向好。一是经济增速温和回升表明经济发展平稳向好。初步核算,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1.2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0.2个百分点,并高于全国一季度7.7%的增长速度。二是社会就业形势稳定表明经济增长质量较高。一季度,全市新增的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为46.4万人,同比增长5.2%,97%的新增就业岗位由第三产业创造。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这五个行业新增就业岗位占70%以上。第三产业的稳步发展对北京经济、社会的整体稳定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微观领域持续改善表明宏观经济基础稳定。1到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3.2%,已连续实现三个季度的持续回升,同时,服务业企业的利润增长实现了连续四个季度的持续回升。企业利润实实在在的回升是支持宏观经济温和回升的重要基础。

求进实实在在。一季度经济数据普遍向好,个别领域出现下降趋势,这恰恰说明经济发展的质量有所提升。一是重点产业支撑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一季度北京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增速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电子工业等行业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对工业贡献率超过八成。另外,金融业,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科研技术服务业等服务业中的重点行业也持续向好。二是政策预期令房地产需求提前释放。一季度商品房及其中的商品住宅销售面积都实现了80%以上的高增长,究其原因,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为其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销量回升态势仍在继续为其二;“国五条”出台令市场预期发生变化,需求提前释放为其三。三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一季度,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分别增长21.7%和11.8%;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接近三成;通信器材、金银珠宝等享受型商品对消费品市场零售额的贡献率达50%以上。这些均表明消费结构升级仍在继续。另需注意的是,虽然餐饮等行业收入受中央“八项规定”影响出现降势,但因其在整体经济中所占份额很少,故不会撼动经济基础。

未来仍需谨慎。正如北京市统计局局长王文杰所言:“一季度北京经济开局平稳,质量有所提升,但未来压力较大。”在一季度经济数据有升有降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北京经济稳定良好的基本面、回升向好的新迹象,以及政府调控对整体经济走向发挥的引导作用,同时更应该意识到未来经济增长的压力。下一阶段,在国内外整体经济形势仍不明朗的情况下,北京经济增长仍面临诸多困难,可以说是回升基础不稳、动力不足,延续回升态势较为困难。目前,北京经济正处于上行动力和下行压力焦灼之时,但上行动力略微大于下行压力,因此企稳回升预期有望,但未来仍需审慎观察。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宏观与微观、社会与民生各方面的变化,特别是密切关注以下情况:政策和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走势的影响,收入与物价的变动关系,消费、房地产、旅游、出口等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企业生产经营的压力,人口和环境的压力等。

未来,北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各项工作,努力保持总体经济的平稳运行。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 产业结构 资源环境 消费

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积极作用下,我国经济遏制了急剧下滑的势头,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我国经济的稳定回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投资呈高速增长趋势的同时我国的消费也在稳步提高;工业生产不断加快,产业结构有了一定的调整;物价下降势头得到遏制,价格环比水平开始上涨表明扩内需一揽子政策已经消除了通货紧缩;我国宏观经济下滑势头得到遏制并形成企稳回升态势,全年GDP增长8.7%,保8%的目标已经实现。

作者认为,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产业结构将逐步改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已越来越严重: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消费低迷;农业的劳动力就业数量庞大,40%—50%的劳动力数量只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的10%,服务业创造的产值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还要低;产业结构不均衡,制造业发展比重过大;地区结构、城乡结构失衡。现在只有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我国经济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经济增长效率才会更高,经济才会又快又好地高速发展。

09年12月上旬我国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上,更是突出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祝宝良表示:“中央提出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的基础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未来的政策着力点将从总量增长转向效益和质量提高与结构改善上,支出结构也将更多投向完善消费刺激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稳定外需等方面。”

2010年,我国第一次产业的比重将有较大幅度下降,第二次产业比重继续上升,第三次产业的比重有所增长。第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的分配将逐渐趋于合理。

我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在很短的时间走完工业化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业化过程,必然在各个发展阶段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重叠,阶段性特性不明显,因而要求制定的产业政策要更具有灵活性、准确性和层次性。

第二,经济发展更注重资源和环境

目前我国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压力越来越大。尽管我国许多种类的自然资源储量巨大,但人均水平很低,许多指标远低于世界平均值。而且许多新探明的储量由于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所限而不能为我所用,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会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生态环境的变化总体趋于稳定、有所改善,根据我国发改委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为——2009年度报告》,我国在1990年至2005年间,单位GDP能耗已经下降了47%。预计2010年底有望完成“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2010年间,工业的污染强度会有所下降,并产生加速缩减“三废”排放总量的效应,但仍将无法抵销工业快速增长造成的“三废”排放总量的增长。植树造林、荒山绿化、水土保持、沙化治理等随着技术进步和制度安排取得进展而出现良性发展,保持稳定乃至有所改善的生态系统越来越多,但总体生态环境的改善仍任重道远。尽管城市的环境污染的相对强度将缓慢下降,但现有的由农村发育起来的新建城镇的环境污染强度将逐渐提高,而且将出现污染源产业或企业向农村转移的趋势。从地域上看,中西部地区的污染增长率将会大大高于东部地区。

第三,技术进步,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初步现代化

经济增长应更多地依赖于科技进步,改变过去粗放经营、浪费资源的生产模式。

现在我国已建立起门类齐全、完整的工业体系,科技进步将成为推动其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因素。随着“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金桥工程等高新技术发展与扩散以及不断地加强和完善,为提高中国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积极引进国外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大缩短了中国各领域技术装备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与此同时,国内在消化利用引进技术设备的基础上,独立开发与研究能力将大大提高,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将形成一个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完整的先进技术体系。

技术进步应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托。

技术进步需要投入,技术水平的提高总是离不开资本投入的增长,因此重视技术进步就必须增加投入。鉴于我国目前财力物力相对有限,在此问题上可采取“抓住重点,加快改革”的方针,即在有限的高新技术领域内采取重点突破的战略,对于大范围的产业技术进步,则应通过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依靠市场竞争来加快其步伐。另一方面,在引导技术进步,规范企业行为上,可采取“适度干预,赏罚结合”的政策,通过制定各种有时效性的产业政策,促使企业走集约化道路,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有效利用稀缺资源,并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对低水平的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和组织实行惩罚,迫使其重视技术进步

第四,扩内需,促进居民消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国居民的消费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食品费用比重下降趋势会更明显,恩格尔系数可能下降到40%左右;随着城市居民的住房消费体制由供给、半供给型转变为市场型,城乡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的住房费用占支出比重将有较大幅度的上升,2010年可达到20%左右。医疗费用占支出比重也会随着现代体制的改革而有所上升;文化消费比重将会逐步上升,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用于培训、书刊、声像、戏剧、旅游、娱乐等文化教育方面的时间和费用必然越来越多,其消费比重自然会有所上升。

第五,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政府投资增速比民间投资增速要快得多。实现经济明显复苏的关键还是要带动民间的投资,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我国民间投资2010年有望进一步回升。

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但仍需注意几个问题

2010年,我国内需强劲恢复、货币信贷高增长,以及资源、能源价格体制进一步改革,都将形成重新推高物价的动能,但也存在一些抑制通胀的因素;当前,对房地产“泡沫化”的担忧与日俱增。房价上涨较快,投资、投机往往大于消费,虚拟资产的特征就会明显突出;全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存在较大困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加快提升技术进步贡献率。

参考文献

[1] 半月谈.2009年24期.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10年政策六大指向.

[2] 祝宝良.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范文第3篇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经济形势

当前,国内外宏观环境正发生新的变化,世界经济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内、省内经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逐步回升向好,但经济运行中新老矛盾相互交织,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定要全面准确分析国内外宏观形势,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第一,充分肯定成绩,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去年是我省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作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早、冲击最大的省份之一,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继续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全面落实“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各项举措,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积极成效,呈现出经济稳步回升、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更难能可贵的是经济转型升级取得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经济持续回升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上,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二是经济持续回升建立在创新能力增强的基础上,科技创新取得积极成效,专利申请和审批量都创历史新高。三是经济持续回升建立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四是经济持续回升建立在人民生活提高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民生不断改善。五是经济持续回升建立在经济效益转好的基础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保持增长。六是经济持续回升建立在区域发展协调的基础上,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最为重要的是全省上下对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有了清醒和高度统一的认识,并且为之奋斗。我省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令人高兴的成果,首先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同时是与广大基层干部和企业家们的艰苦努力分不开的。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你们表示感谢和问候。

第二,牢牢把握机遇,进一步增强发展主动性。总体上说,今年我省的经济发展环境要好于去年,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明显增多。一是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主要经济体经济出现好转迹象,国外需求逐渐恢复。二是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加速发展,经济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三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强。这与我们近三年来所坚持的都是一致的。四是我省正处于人均GDP由6000美元向10000美元跨越的重要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潜力和空间还很大。五是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这主要表现在:随着国外需求逐渐恢复和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创造新的机遇,有利于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市场格局,提高市场占有率;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为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创造新的机遇,有利于我们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和我国综合实力提升,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创造新的机遇,有利于我们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不断做强做大。

第三,清醒认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今年将是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可预料的因素较多,尤其是我省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将有可能影响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这次金融危机带来了几个大调整,包括人们消费观念的大调整,发达国家发展观念的大调整如美国提出“再工业化”,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等。这些都对我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国际贸易争端和摩擦持续增多,外需和外贸环境不容乐观。二是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经济增长和资源约束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龙头企业引领和大项目带动力不够强。三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四是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依然较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际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震荡走高,给企业带来成本上升的压力。五是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方面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未变,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机遇大于挑战。说一千道一万,人们任何时候都要衣食住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就看谁能抓住机遇,占领市场。

总的来说,我们既要坚定信心,积极进取,又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能盲目乐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始终做到坚定、清醒、有作为,以更大的努力和更扎实的工作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二、切实做好调结构促发展的各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进一步巩固经济回稳势头的关键之年。不久前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需要把握好的“六个坚持六个关系”的指导原则,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十方面的主要任务。我们一定要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力求在调结构促发展上有新突破,在惠民生促和谐上有新成效。这里,我再强调5项重点工作。

第一,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继续按照“稳定优化一产、主攻调整二产、提升扩展三产”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切实抓好“11+1”重点行业规划落实,每个行业都要排出一批着力培育的重点产品、做大做强的龙头企业和规划建设的重大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务求取得实质性进展。切实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结合我省基础条件和发展需求,确定一批行业领域加以重点培育。切实抓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工作,扎实推进重点行业、产业集群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切实抓好21个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以区域品牌、自主创新提升产业集群。切实抓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重点做好已确定的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作,同时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大的要做强,小的要做精。中小企业是我省发家之本、优势所在,在我省一定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要抓住中央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保持相对稳定的机遇,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机遇,抓住我省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的机遇,敢于进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服务业,努力推进自身发展;要继续拉升“研发设计”和“品牌推广”这两端,提升品质和附加值。广大民营企业要注重观念转变,由过去发展中的“机会导向”转变为“战略导向”,不光搞短平快,更注重长远发展。积极做好现代物流等服务业10大重点行业发展规划,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重点服务企业发展和服务业品牌企业建设,努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第二,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是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提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要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为契机,扎实做好“八个一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创新基地和科技城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加快质量强省和品牌强省建设。扎实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中的主体作用。实施3年“万亿技改促提升”计划和技术改造“双千工程”,抓好“958”企业技术赶超计划落实,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培育若干个产学研合作示范区和产学研合作联盟,实施好12个重大科技专项。要继续充分发挥好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等研发中心和技术推广中心的作用。要积极应对技术贸易壁垒,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和参与标准制定。

第三,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重大项目建设,既是促进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增长的现实需要,又是增强发展后劲的长远之策。要确保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持续较快增长,及早编制实施2010年度全省重大建设项目行动计划、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计划等重点计划,加快铁路、公路、航道和电源电网等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各类国家专项资金,继续抓好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编报衔接工作,努力争取国家对我省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要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要求,继续推出一批重大对外招商项目,开展一批重大引资活动,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充裕和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服务业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领域。进一步做好与央企的对接工作,扩大合作领域,推动签约项目落地。要扎实推进大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我省滩涂、低丘缓坡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省级层面统筹做好大平台布局和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全国战略意义的产业基地。在推进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做好“腾笼换鸟”工作,继续“以亩产论英雄”,在老企业存量土地上形成更大的产出。我们还要扎实推进“两房”建设,切实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与中心镇培育、中心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第四,着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开拓市场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巩固扩大国外市场,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做实做牢省内市场。积极鼓励企业加强营销拓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专业市场到境外设立营销总部、专业市场等,加快全国浙商营销网络建设,实施“百场展会拓市场”工程,推进“浙江名品进名店”,建立“浙江产品展示中心”。积极鼓励企业加强创新拓市场,大力开发新产品,推广电子商务,扶助阿里巴巴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注重品牌建设,不断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市场,到境外建立经贸合作区和生产基地,带动相关产品出口。积极完善政策支持企业拓市场,用好国家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继续做好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开拓农村市场。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协调和推荐浙江产品进入部级重点工程采购招标目录。

第五,着力加强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要着眼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实施好十大节能工程,推广应用一批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推进实施一批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力争超额完成国家“十一五”节能降耗20%的约束性目标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培育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积极推进清洁生产,积极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步伐,全面实施新能源推广应用“六个一百加一个基地”计划,重点实施一批光伏屋顶发电项目和两个新能源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实施《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全力做好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全面完成“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和集约利用,深入推动节水、节材等工作,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努力营造调结构促发展的良好环境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能否取得更大的成效,是对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以及广大企业的重大考验。全省上下一定要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做好。

第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密切观察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我省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善始善终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作为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的重要内容,不断巩固扩大成果。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第二,转变作风,优化服务。要继续把帮扶企业作为各级政府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的重要工作来抓,深化“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工作。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搭建服务平台,畅通服务渠道,完善服务机制,及时帮助基层和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推进以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范文第4篇

2016年上半年,我国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投资增速放缓,出货值降幅收窄,企业效益有所改善,行业分化加剧但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逐步优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制造业要素成本高企、民间投资意愿下降、去产能任务艰巨、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等。

从国际上,发达经济体缓慢复苏,新兴经济体走弱,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仍面临巨大挑战;从国内看,我国三大需求的走势基本明朗,呈现投资趋缓、消费平稳,出口下行的态势。考虑到我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正在逐步形成,部分政策效应开始显现,赛迪智库认为2016年下半年我国工业增速将有望实现平稳回升。

针对当前工业运行主要存在的问题,赛迪智库建议,未来把“降成本”作为当前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的首要任务;把促进产融结合作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把化解过剩产能作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把激活民间投资作为制造业加速发展的有效手段。

主要行业发展和预测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6年上半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小幅回升,嵌入式系统软件增长变化显著,新兴信息技术服务保持较快增长,但产业整体也面临面向工业应用的供给能力有待提升、新兴领域发展和应用水平较低、存在巨大人才需求缺口等突出问题。在宏观经济弱势企稳、结构调整加速推进背景下,对于下半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走势,我们提出了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云计算、大数据加速产业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进入爆发期,区块链技术持续升温等预测,并提出了要加快产业政策的贯彻落实、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提升工业软件供给能力、培育人工智能新业态等措施建议。

网络安全 2016年上半年,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开展了多项互联网治理行动。在网络安全需求的持续推动下,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安全可控技术产品不断涌现,攻防技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形势整体向好。但是,我国依然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网络安全问题。本文在全面总结上半年网络安全总体情况和基本特点、分析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下半年的网络安全形势作出了基本判断,并提出了整合工控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工控安全保障体系;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构建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产业生态体系;建设网络空间信任体系,强化网络可信身份管理;加强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等建议。

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 2016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处于新旧交替的发展阶段。产业整体维持稳步下滑态势,计算机设备制造行业大幅下跌,进出口形势依旧严峻,但国产手机品牌知名度、关键元器件核心能力持续提升。预计下半年,受英国脱欧的负面影响,国际经济格局再度调整,产业更需依靠内生动力,行业发展仍然堪忧,但虚拟现实、OLED、多架构服务器芯片、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等新兴增长点创新加速,有望引领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此,赛迪智库认为,加快贯彻落实“中国制造+互联网”的战略部署、开辟产融结合新渠道、推动计算机行业整合、建立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等政策措施将有效推进产业发展。

原材料工业 2016年上半年,我国原材料工业缓中企稳,尽管生产和投资增速继续下滑,但出口保持增长、进口降幅缩小,行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与此同时,供大于求矛盾加剧,化解过剩产能压力增大,对外贸易形势依然严峻等问题困扰着原材料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预计下半年,受国际经济弱复苏和国内经济回升动力不足影响,我国原材料工业生产和投资增速会继续放缓,出口压力增大,部分行业经济效益有可能会下滑。基于此,我们建议扩大有效需求,缓解供需矛盾;实施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去产能工作;扩大交流合作,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主要领域发展和展望

信息化 《报告》在信息化等主要领域方面分别进行预测。信息化等领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开始由支撑发展转向驱动引领新阶段。

2016年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明确“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发展方向,全国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深入发展,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开始由支撑发展转向驱动引领新阶段,各地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应用加速向民生领域渗透,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分享经济不断催生新型商业模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产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信息化应用基础设施加速向泛在化发展,但也暴露出自身发展能力亟待提高、电子政务亟待加强统筹协调等问题。面对新形势,赛迪智库提出了加快提升信息化发展能力、加强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支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等对策建议。

两化融合 2016年上半年,国家政策强力支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大企业“双创”平台建设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工业云与工业大数据加快创新应用步伐,基于互联网的生产制造新模式新业态集中涌现,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模式开始显现。然而,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仍面临“综合集成”跨越困境、“双创”平台支撑能力不足、系统解决方案缺失等问题。展望下半年,工业“新四基”建设布局将不断加快,工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不断深入,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将成为两化融合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的突破口,智能制造生产方式加快普及。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提出加快制定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融合试点示范,大力推动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强力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对策。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范文第5篇

纺织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实现平稳增长,多数指标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统计数据,2013年全国3.9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3848.9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达到3506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较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全社会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2920.8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增速较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9140.3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取得积极进展,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13年,产业用纺织品的新增长点作用继续发挥,产量达到1130万吨,同比增加11.9%,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终端产业纤维消费比例优化至48:29:23。服装、家纺行业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运行指标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电子商务成交额成倍增长,反映终端产业品牌附加价值与市场反应能力提升。中西部省份纺织产业发展速度有所加快,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5%,高于东部企业增速5.3个百分点。全行业经济运行质效稳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销售利润率为5.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总资产周转率为1.6次/年,同比提高2.3%;三费比例为6.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发展压力依然较为突出。国内棉花流通问题仍未解决,2013年内外价差全年保持4000元/吨以上,棉纱线进口量增加到210万吨,棉纺织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及盈利压力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国际市场需求增速总体依然缓慢,发达国家经济宏观面向好尚未对消费终端形成有力带动,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口额同比仅增加0.9%,日本进口额(折美元)同比减少1.3%。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我国纺织行业受原料、用工等制造成本高企影响,在欧盟、美国、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中所占份额同比分别降低1.4、0.4和2个百分点。

2014年,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总体上有望较2013年进一步向好。其中,内需市场基本面依然良好,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以及各项改革措施稳步落实,市场情绪提振,衣着类内需消费增速有望在2013年的水平上稳步提升,继续为纺织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市场动力。国际市场方面,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已呈现实质性复苏迹象,随着经济宏观面改善逐步向终端消费传导,全球市场有望呈现稳中向好走势,将为纺织行业提供相对更为有利的出口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