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制度及会计核算方法

财务制度及会计核算方法

财务制度及会计核算方法

财务制度及会计核算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商业银行;财务集中;内部审计

商业银行提升财务核算和管理层次,是合理配置有限的财务资源、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财务行为、防范和化解财务核算风险的一大举措,也是财务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农业银行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的建立,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审计环境,同时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内审部门的监督职能,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财务集中核算体制的建立

按照农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和财务集中改革的总体思路,财务集中需全部上收辖属机构的财务核算权,将内部相关本币财务收支项目的列账权全部上收至管理行财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和支付管理,其辖属机构不再负责上述财务收支项目的核算职能。第一,推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提升了核算层次。上收了支行的费用、固定资产、非结算应收款项挂账和营业外收支等财务列账权,上收了总务出纳和职工 教育 经费列账权,实行财务资金归口管理。被上收财务权的支行实行报账制形式,向集中行申请报账列支。第二,整合财务管理劳动组合,明确岗位和责任。第三,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扩充了对资产管理的范围,增加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申请网上审批、自动计提折旧、资产减值准备等功能,同时,还加强了对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基建项目管理和租赁类资产的管理。第四,统一同一核算中心的薪资管理制度。第五,完善财务审批制度,重建财务审批流程。第六,完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加强对费用存款户管理功能,对财务资金实行“一户”归口管理。

财务集中核算后,仍执行现行财务管理审批流程、授权权限等,实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实行财务集中后,集中行对上收行的各项财务支出事项仍采用预算额度控制下的分项管理、监控使用原则。其主要特点是:

(一)内容完备、指标控制。财务集中核算的内容包括:备抵和固定资产类项目、部分损益类支出项目、营业外收入类项目、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应付及往来类项目、其它资产类项目。集中行要将上级行规定集中核算的内容和项目都纳入财务集中管理的范围,通过采用集中记账模式,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控制在上级行下达计划额度内,并设定各上收行的预算额度。各上收行对本行固定资产、费用总额计划控制负责,上收行报销费用、计提折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时,将自动扣减计划额度,各上收行在计划额度内统筹、合理安排费用支出。

(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对上收核算的各项资产,上收行负责对资产实物进行维护和保管,对资产实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等处置,由上收行提出申请,集中行核实确认后按有关规定处理。对待处理各种损失款、各项垫付款项、各项应收款项,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上收行管理和处理,控制不合理资金占用。

(三)归口管理、统一核算。集中行负责对各行的财务事项集中进行核算。报账人员要确保网上提交的申请单与相关纸质单据的内容、金额、附件等一致。各上收行对上划账务建立明细台账进行管理,并按月与集中行下发的账户余额进行核对,财务负责人签字并加盖行章后,向集中行报送对账结果。

二、财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面临的新情况

财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集中了各基层单位、部门的财务资料和信息,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财务核算中心花费较少的审计成本就可以对各单位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确定审计重点,有利于对被审单位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宏观分析和全面评价;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增强了资金使用透明度,有利于各单位依法理财,堵塞漏洞,使单位资金的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从而有效地阻止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开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由于财务核算得到加强,财务监督职能得到强化,财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另一方面,财务集中核算后,随着财务监督力度的加强,一些单位违法违规的手段日益隐蔽,应对审计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

(一)审计客体发生了变化,增大了责任认定的难度。在 会计 集中核算制下,财务核算职能从基层行分离出来,资金载体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财务核算中心这一环节,因而审计对象由原来单一的被审计单位变为被审计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两个客体。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时,既要对上收行的收支及其有关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又要对集中行财务部门财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计,以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业务经营指标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虽然转移到了上收行财务核算中心,但依然享有财务收支执行权、财产物资管理权、收入的筹集权、支出的审批权,仍然是财务收支及有关 经济 管理活动的主体,也必然是被审计的主要客体。而核算中心成为审计的又一客体,是因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等职能都由财务核算中心完成,并行使会计资料档案保管权及资金管理权。因此在内审部门进行审计时,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财务核算责任问题相互推诿,内审部门要在两个客体间来回查阅和问询辨认,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责任认定难度。

(二)审计查处费用违规问题的难度加大。财务集中核算后,费用总额的确定仍采取指标控制,集中行对上收行在费用指标之内的开支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可能使上收行主观上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只要集中行批了费用指标就能用,至于怎么用,只要不突破指标就不是违规,于是计划指标、批复就成了保护伞、通行证。另一方面,财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经济事项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增加了审计难度。财务核算中心人员不参与各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对各单位具体工作和开支项目不十分清楚,在会计核算上往往只是注重审核其票据要素是否齐全、报销手续是否完整等形式要件,不能对其反映的经济事项的真实性以及相关的合法性等实质要件进行有效的监督,由此产生的违纪问题,给审计部门的查处增加了难度。

(三)审计准则规范滞后。财务核算工作从被审计单位分离出来后,由谁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作出承诺,由谁签证、如何签证,对此现行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未能涵盖此类情况。在财务集中核算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原来的会计责任发生了一定改变,被审计单位原承担的全部会计责任中有部分转移到了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代管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同时对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责任主体还是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要根据会计责任的变化情况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探索,同时更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出台这方面的准则进行规范。

(四)对资产监督难以到位。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上收行仍负责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集中行财务部门只作为集中核算的组织机构,进行日常的核算工作,而对上收行资产的实物管理并不介入。这样,有可能造成有些上收行对固定资产使用、保管不善,导致固定资产毁损和丢失;有些上收行处置固定资产,集中行也无法及时了解情况,不能及时办理相关的核算手续;有的上收行甚至年终结算也未进行财产清查,出现账实不符也不知道。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应有的相关控制程序,审计监督也难以到位。

(五)现场审计难度加大。在过去“分级管理、分级核算”模式下,内审部门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对财务现场审计已形成了一套 科学 、有效的审计方法。财务集中核算后, 会计 档案都由集中行集中管理,即使组织对上收行进行现场审计,由于能够调阅审计的会计资料寥寥无几,一方面使得审计人员难以把握审计的重点,另一方面,即使是发现疑点要进行查实,需要在上收行与集中行之间往返,既繁琐,时间跨度又长,审计的时效性不强。

(六)审计制度风险加大。实行财务集中核算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权威性的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各行只是在借鉴其他商业银行或政府部门集中核算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制订相关制度,其科学性、严谨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财务集中核算后完善内部审计的基本对策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农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关注财务核算新的情况变化,打破常规,拓宽审计思路,调整审计监督的内容、重点、方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一)规范审计操作程序。审计部门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把集中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会计资料的安全性纳入审计方案。在下达审计通知书时,上收行还是审计通知书的主送单位,同时抄送集中行财务部门,并要求两者对各自的责任作出书面承诺。在审计过程中,既要对被审计上收行业务经营指标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评价,也要对集中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资料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二)适时调整审计重点。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上收行财务收支的监督,规范了财务核算行为。审计人员应考虑财务管理体制的变化,审计重点应侧重审查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收入的完整性、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资产管理的安全性、集中行财务部门监督未涉及和监督不力等方面。应对被审计行收入的完整性重点审查,检查有无“坐支”现金、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有无将收入放在基层营业网点、食堂,或将资金进行体外操作、逃避财务部门监督;重点审查上收行有无用合法票据虚列支出,套取现金;对被审计行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及报废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有无擅自购买、处置资产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特别对那些尚未纳入财务集中核算的专项资金、账户应进行重点审查。同时,注意揭露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

(三)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随着审计重点的调整,审计方法也须相应改进。一是要通过 计算 机辅助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总量进行100%的审查,重点对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等方面进行审查,以确认会计资料是否全面、真实地予以反映。二是通过账面审查,分析其不合常规的地方,再以此为突破口,以调查等方法入手进行审计。如针对其他支出有悖常理的地方,就要向被审计单位的其他人员了解情况,调查被审计单位与其他单位的 经济 往来等。三是从账户入手、追根溯源。在审计中留意支出的账号,并一一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账户核对,以此发现蛛丝马迹。四是向有关单位了解其掌握的被审计单位及领导的经济状况和廉洁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五是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在审计准备阶段调阅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审计档案,掌握被审计单位履行财务制度情况及单位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其各项支出性项目,与以前年度同比是否有异常,是否忽高忽低,并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六是适时开展后续审计。为使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内审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采取跟踪审计、审计回访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就被审计单位对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在适当时间向全行公开被审计单位关于问题整改情况的清单,说明哪些问题整改了、哪些没有整改以及没有整改的原因及责任,把整改情况置于全行监督之下,强化审计效果。对财务核算中心的审计与以往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审计方法等方面也都应有所不同。要采取以内控测试、岗位流程检查为主,会计资料审计为辅,核算中心审计和集中核算上收行延伸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多地运用观察法和查询法。

(四)把握违规违纪问题的责任划分。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单位审计时,在审计问题的定性上,与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不同的是,有些问题涉及到了财务核算中心,对此,审计人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财务支出的真实性由被审计单位负责。财务支出的真实性,主要是发生每一笔业务的真实与否,财务核算中心无法掌握,只能鉴别票据的真伪,而事项的真实与否应由被审计单位负责。二是会计核算业务的正确与否应由财务核算中心负责。因为财务核算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有关单位记账,进行会计核算。三是财务支出的合规性、合法性以及有关票据的真假,由被审计单位和财务核算中心共同负责。因为财务核算中心也有会计监督职能,支出是否合规合法以及票据的真假,除被审计单位要进行审核把关外,财务核算中心也有监督责任,而且财务核算中心本身也有一定的审批权限职能。因此,这方面有问题,两者都有责任。

四、财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财务核算中心成立后,多了一道财务监督环节,但其代替不了内部审计,不能理解为加强了财务监督,就可以削弱内部审计监督,要认识到由于资金载体的变化以及其带来的影响,更需要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审计重点,进行结合审计。在财务集中核算体制下,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职能分开,分别由被审计单位和核算中心承担相关责任。审计人员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在核算中心日常财务监督中涉及不到和没有监督到位的财务事项的审计监督。根据重要性审计原则,对被审计单位重大经济事项进行现场结合审计,进行相关事项的检查和审核。

(二)注重实物清查。由于财务核算职能的移出,被审单位会出现财务管理弱化的现象,尤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要加大对实物资产的现场清查力度。

财务制度及会计核算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职能;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模式

企业施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为了规范财务收入、支出行为,强化会计监督及会计核算,封堵漏洞、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高。企业单位实行集中核算之后,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收入、支出管理模式,有效规范了企业的支出管理及控制单位经费支出。但是采用集中核算模式企业在财务管理问题上仍出现较多不足和薄弱环节,值得去探讨并找到有效控制方法。

1.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

1.1理财意思不强

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财务支出而不注重后果,看重收入而不重视财务预算,重物品购置而不重保管,认为会计核算等同于财务管理[1]。这种情况在许多企业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实行核算集中以后,这类现象突出更明显,许多企业认为把会计事务全部交给核算中心进行办理,企业内部就不会出现其他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认为财务管理仅仅是“审批或签字”而已。

1.2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有些单位虽设置有但在内容描述上过于简单,甚至有些内容在多年前早已不适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普遍不完善。同时,由于当前会计核算中心在处理企业某些业务时没有统一、严格的支出标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企业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较强自主性[2]。

1.3企业管理票据领用方面出现漏洞

单位采用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出纳及会计岗位,因此领用票据及使用票据等工作全由报账岗位人员办理,以往由会计岗位人员监督、控制票据使用的环节已不存在。而核算中心没有权利领用票据,向报账岗位人员签发票据,因此对收款、付款票据的具体使用情况,即票据数量使用了多少份,票据上的金额是否全额到账、全部记账,无法得知。在这样一种财务管理脱节、没有相关岗位人员进行监控的条件下,存在经济舞弊的安全隐患。

1.4缺乏业务活动绩效监督及管理制度

企业对业务绩效的监督和管理不强,使企业财务管理效益降低。在进行集中核算前,各企业对本企业所开展的业务活动绩效评估,一般采用由企业领导、业务部门主管、财务部门及各相关中介机构共同管理、监督的办法[3]。但是现在实行企业集中核算,致使企业财务权利及事务权利不能相挂钩,财务信息变得不全面,另一方面核算中心不能及时获取企业业务信息,导致在各企业业务的绩效管理监督上形成一个盲区,给核算企业加强业务绩效管理、监督带来困难,也很难防止企业通过不正当方式追求自身利益。同时,核算中心对此也表示无能为力,因为核算中心只能在资金管理工作上面把关,而不能对企业各自形式的绩效均作出科学、有效、合理的评估。因此,由于对企业运营资金所达到的预期目标,缺乏约束制度和直接管理,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2.加强财务管理职能之策略

2.1建设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应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对会计项目实行集中核算的主要目的是对资金进行统一核算及监督,对原先各自为政的核算监督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规范,防止出现财务风险[4]。首先,核算中心对核算企业都有具有共性,对常发生的业务活动,应制定一个规范、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同时针对核算单位开展的特殊业务,也应依照统一的规定进行会计工作,如企业的业务绩效评估制度、预算收支管理体系、资产管理规定、奖惩措施以及收支流程管理规范等。其次,针对分离企业资产实物及其价值管理,资产管理存在较大风险等情况,建议会计核算中心与实行核算企业加强沟通及合作,制定合理的共同协作方式,做好对材料明细账、固定资产账、库存商品进行定期核对,保证明细账与总账一致。

2.2强化会计法规制度,明确会计职能

制定法律规范的部门应依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出台相应的法规文件,以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活动,确保会计集中核算有序运行[5]。财政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集中会计核算。定位好会计核算中心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职能,是确定会计集中核算各岗位权责的首要条件,也是处理好各企业与会计核算中心的关系,细化、明确各部门职能的关键所在。

2.3明确并规范企业经费开支

企业相关部门应制定经费收支标准,明确规范经费支出通道。制定一套可行、统一的经费支出制度,从制度上防止企业在费用支出方面出现互相攀比及滥用资金等情况。通过实践得证,尽管当前企业采取会计核算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完善,但是在调整会计核算方法、强化财务资金收支管理以及预算执行控制等工作内容上都取得比较满意的成果。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改革的意义,明确核算中心是预算执行控制机构的地位,把预算执行作为主要任务,调整工作职能,处理好内外关系,不断加强财务管理职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内企业实行财务管理、控制体系还没有达到较高水平,在实行财务集中控制管理模式的同时,应实事求是的了解该模式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且综合情况认真研析存在问题的内在根本寻找突破口。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及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不足之处,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不断强化财务管理职能,规范资金收支标准,从而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翟华.企业财会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财务管理职能探析[J].财政监督.2009(06):37-38.

[2]娄芳.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财务管理职能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5):225-226.

[3]解晓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企业教育,2009(20):107-108.

财务制度及会计核算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 会计审核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124-02

近年来高等教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面对高校经济业务复杂化、财务管理多元化和财务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作为高校财务管理重要环节的会计审核工作既能保证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又有利于合理使用资金、减少资金浪费,增加高校财务风险抵御能力。对通过加强会计审核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进行研究,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会计审核的重要性

会计审核是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服务于一体的经济活动,是适应高校财务内部管理而产生,主要针对高校财务部门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及准确性进行审查,包括对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审核、会计账簿审核及会计报表审核。会计审核水平直接影响高校财务工作的质量,关系到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

1.会计审核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内在要求。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七十五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以及第九十条:各单位应当建立稽核制度,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审核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基本要求,会计审核不严格将直接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影响高校的财务工作效果,会计监督职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通过会计审核,可以预防经济犯罪,避免财产损失,有效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2.会计审核有助于形成真实、完整、准确的财务资料。会计凭证审核是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源头控制的重要环节,是财务工作“生产一线”,是形成准确的凭证、账簿、报表的关键因素。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告制度》财统(2002)第4号第23条:会计决算报告的编制单位必须做好会计决算报告的审核工作,确保上报数据资料真实、完整、准确。会计审核通过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收支状况进行核算、系统分析、比较、评价,有助于监督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以及为下年度预算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促进教育经费的筹集、分配、使用更加理性化;有助于保证财政支付口径的一致性,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审核无误的凭证、账薄、会计报表能为财务工作日常分析、检查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资料及数据,方便高校管理者及时作出判断、决策,提高会计使用价值。

3.加强会计审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高校大规模扩招导致资金、基础设施短缺与办学规模扩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高校要发展,只有顺应市场经济合理举债,贷款办学已是高校缓解资金压力的主要途径。有负债就有风险,随着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加,加强会计审核和内部会计控制等财务监控措施,合理有效使用资金,防范资金风险,才能提高高校办学效益,保证教学与科研规范、高效进行。

二、高校财务管理中会计审核存在的问题现状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严重滞后于高校发展的实际形势,仍采用“报账型”为主的传统财务工作模式,存在诸多不足有待改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审核执行力度不够,会计信息失真。大多数高校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核时,只流于票据表面形式:原始凭证内容是否完整、摘要是否清晰、填制是否正确。因时间差或地域差因素而出现的不合常规票据是否规范、经费开支是否合理等问题在具体处理时不能对其辨别、控制。加上部分高校财务规章制度跟不上形势,会计人员在具体处理业务时无章可循,会计人员对“合情是否合法,合法是否合理”原始票据的主观判断及制度执行上存在差异。

在账务处理方面,部分高校会计人员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由于业务水平不高,编制记账凭证时科目运用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准确:人为将个人借款记作费用支出,少记应收款,虚增费用,人为出现资金流失;维修费大于新购设备价值;零余额账户不按规定开支,财政支付额度人为调整使用范围;对图书教材管理核算不清,价差折扣核算不准确;对学费管理只限于账面数,不及时核对应收及已收款,导致学费收入核算不准确;长期不清理暂存款及应收款项;不及时处理积压单据现象。虽然高校普遍实行会计电算化,但部分高校会计账薄及会计报表设置不全、账外设账或报表数据人为调整现象,将二级核算单位业务进行单独核算,年终时不纳入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合并核算,这种由于人为因素出现的会计核算不准确,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2.忽略会计监督职能,会计服务意识差。在实际工作中,多数高校会计审核工作停留在报账、记账、算账层面上,会计审核只强调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也就是只审核原始单据的合法性及报销手续是否齐全后按相关的报销制度“报账”。会计审核人员只充当了一个“报账员”的角色,只注重会计核算职能,未能从管理的角度,体现会计监督及服务职能。一方面,在会计监督审核过程中,对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特别是合理性、效益性的辨别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使会计监督职能失效,加上部分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力度不够,一些单位或会计人为操纵账务体系,集体造假,导致财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鉴于高校财务性质不同于企业财务,服务对象主要是全校师生,服务意识也常常提到工作日程,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铁饭碗”意识及财务工作中存在“吃大锅饭”现象,导致服务意识差,不能很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3.会计审核与财务预算执行割裂。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工作的核心,但由于高校预算下达时间较晚,部分高校会计人员在日常会计审核中无法对一些超预算使用的经费进行有效控制,年度经费使用与财务预算不符,执行弹性大;部分高校领导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收支随意调整,擅自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改变资金用途,突破预算,使得预算执行力度不够。尤其是目前大力推行政府集中采购后,区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范围,对会计审核及预算编制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国库集中支付不够理想,主要是由于采购物资的多样性、专业性、集中性,导致采购时间长、政府采购成本比自主采购成本或市场价还高,增加了高校的财务成本,以及部分高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为调整财政资金与授权支付的范围,会计核算与预算执行相分离。

4.财务工作环境落后于财务管理发展形式。由于网络技术介入,高校财务电算化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但由于软件自身的升级不及时及人员培训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及时满足财务管理水平需求。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天大天财、金碟财务软件、用友财务软件,会计核算工作模式死板,只注重于会计日常工作的功能,缺乏适应高校财务管理的会计指标分析、效益评价体系,软件功能跟不上高校发展形式。

三、加强会计审核,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1.完善内部会计制度,加强会计核算。一方面,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高校会计行为。随着各高校差旅费报销规定、暂付款管理条例、货币资金管理条例等制度的建立健全,为会计人员进行审核提供客观依据,增强了会计人员工作责任心。近几年来,我校也结合财务账务处理中的实际情况,补充制定了财务报销流程、实习经费管理暂行规定、引进人才差旅费报销办法、招生经费报销细则、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会计审核工作有序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会计人员识别票据的能力及业务处理与分析能力,加强会计核算。会计人员对各单位经费的使用范围、开支标准、支出审批程序及执行国家财经政策、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审核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量入为出,明确资金来源、管理权限,每个事项落实经办人、责任人,各负其责,《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七十五条规定审核会计人员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审核原始凭证,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录不明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同时,加强对仪器设备(尤其是进口设备)、大维修项目、教材、图书、暂付款、学费收入等项目的会计审核及核算,特别是暂付款项目的管理对提高高校资金周转及资金使用效益,有着一定现实意义。比如我校财务在大维修工程项目通过“暂付款―在建工程”科目核算进度款,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合法性,有效防止高校资金流失。

2.重视会计监督,提高会计服务质量。现代管理会计要求会计的职能由会计报账、记账的核算型上升到会计监督、市场分析、投资决策、风险预测等管理型职能。一方面,要求审核岗位人员要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监督职能落实到实处。加强高校财务内部管理、内部监督职能,实现财务全方位监督管理。包括对校内二级核算单位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对其收支进行核算、监督,规范二级单位财务管理,杜绝二级核算单位设立小金库,账外设账,分散教学资源,扰乱经济秩序,将财务沟通、监督落实到实处。充分利用各高校的财务局域网、校园网、构建一个全新的高校财务信息体系,强化监督职能,使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确保会计审核做到管理不越权,监督不违规,原则不让步,服务不偏方向,既监督又服务,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另一方面, 在会计核算、监督基础上,会计审核工作应围绕教学科研服务。坚持原则的同时,做好优质服务。提倡以人为本、亲和友善态度的服务思想,服务于师生。财务部门定期对各单位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单位进行资金使用管理反馈意见,向各二级单位提供财务制度培训、经费开支范围培训。总之,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贯穿于服务之中,服务体现在核算、监督的整个过程,会计服务必须建立在严格的会计监督之上的服务。

3.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决定会计工作质量,会计行为是否规范及会计资料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在实际工作中,明确细化岗位职责、经济业务内容,制定合理可行的会计工作操作流程,对核算过程中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会计报告等环节进行规范,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确保会计人员报账、算账、记账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在会计审核方面,加强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审核工作,确保原始凭证真实、完整、合法,确保记账凭证科目设置规范性、统一性,确保会计账簿全面性、完整性及上下年度会计报表统计口径一致性,便于年度财务数据分析,为领导者决策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财务预算是高校会计人员在审核经济活动中进行项目核算的重要依据。编制预算时,要做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正确处理好财务运转、建设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合理安排预算资金,做到资金结构合理化。执行预算过程中,方便会计人员在审核时,控制经费不超出预算支出范围、内容、限额,实行专款专用,提高正确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最大限度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另外,通过会计审核有利于及时反馈信息,发挥会计审核的财务参谋作用,促使高校财务预算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促使财务资金良性循环,提高高校财务资金使用效益。

4.建立良好财务工作环境,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确保财务工作顺利进行必备条件之一,良好的财务工作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环境。

硬件环境主要指财务办公设施、财务软件配置。硬件环境上充分利用校园网和财务内部服务器,公开项目经费明细,财务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在多校区办公情况下,财务管理系统内部信息对接,对内方便账务处理。对外建立各院系经费使用查询平台,及时公布预算分配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实时监督管理;同时将学费查询与学籍管理、教务管理相结合,及时传递信息,增强财务电算化、管理信息化,促进高校财务工作顺利有序开展。软环境主要是指人员之间的协作关系、团队意识、工作服务效率。构架一个具有团队意识、全局观念的高素质、高能力的财务队伍,在明确会计人员工作职责的同时,要做好会计人员之间的配合协调工作,增强财务团队协作精神,加强财务人员与职能部门之间业务协调沟通能力,适当进行会计人员的轮岗制,促使会计人员全面熟悉业务,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和谐财务氛围。同时,加强会计人员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会计人员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品质,加强政策法规、制度学习,定期组织会计培训会、研讨会,熟悉各项内部财务制度规定、报销办法、办事流程;定期讨论审核中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提升业务水平,在会计审核工作中,会计人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地做好会计审核工作,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这个矛盾,把原则性与灵活性在会计审核工作中有机结合,改善服务态度,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和待人接物能力,为教学科研更好地服务。

四、结语

会计审核工作贯穿于整个财务活动,是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可靠的基础,会计审核工作有利于高校合理安排预算,配置资源,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会计审核工作质量高低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也是维护财务资金安全、合理、高效率使用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何瑛.关于高校会计审核监督工作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8(34)

2.郝玉枝.对高校会计核算审核、监督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8(6)

3.杨静媛,徐云.高校会计审核工作中监督与服务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7)

4.张瑜.高校会计审核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浅议[J].财会研究,2005(9)

财务制度及会计核算方法范文第4篇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

1.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1.1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财政监督职能的强化以及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增加了审核的关口,经各个关口审核之后还需将原始票据形成的会计档案,会计集中核算将每笔费用支出设在监督之下,有利于费用报销透明度的增加。

2.2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会计基础的夯实与会计监督的强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改变了过去财务部门负责人既是会计人员又是财务审批人的状况,其它部门行使财务审批职能,会计核算中心行使会计监督职能,财务审批与会计职能的分离,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

2.3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业务决策者与会计业务执行者分离,有利于会计工作人员了解事实,解决了会计秩序混乱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2.4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每笔经费进行了登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产管理的规范、收支管理的规范和结算程序的规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预算约束的强化,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与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

2.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内涵

2.1预算管理的特点。(1)预算管理的及时性。企业在每次进行重大投资和交易决策之前,都要对企业进行前期的预算管理,并分析投资和交易的成本以及计量预算成本。会计预算对信息的收集以及对成本的核算一定要及时准确,及时准确的判断,可以为会计核算提供准确的信息。(2)预算管理的信息可比性。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体系,一定要具备容易理解和可比性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的规范化,还可以为整个会计核算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2.2企业核算的特点。(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经营活动的真实性。企业必须按照符合市场要求的预算管理来实现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有效性。要更加注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实质。会计核算的基础信息是要如实反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绝不能出现虚假、伪造和不实的信息以及证件。让企业的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都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2)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重要性。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信息应当与股东所得到的财务报考信息是一致的。这样不仅有利于股东提高决策制定水平,还可以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提供编制的基础。除了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还要对企业财会信息进行有主次、有层次的管理,对于企业财会的重要信息进行严格的管理,相对简单的则简化处理。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意义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是以部门为资金缴拨单位,通过各部门、单位在银行分头开设账户,实现资金的缴拨。这种分散缴拨方式难以实现对财政资金的统筹调度,不利于国家对财政资金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为此,在借鉴发达国家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做法的基础上,我国采用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对财政预算资金实行统一的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省、市、县(区)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各单位、各部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的一种核算方法,是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制的一种新方式。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对于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和会计工作效率、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与原单位脱离人事、组织、工资关系,摆脱了因经济关系对会计监督职能的制约,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会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更好地行使会计监督职能,使资金从拨出到使用的全过程置于会计监督之中。

2.强化了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后,取消了各单位、各部门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使分散在单位或部门的财务资金全部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上,达到科学安排、统一调控、监督使用的目的,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增强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3.增强了预算约束力,有利于遏制腐败。会计集中核算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按年度预算编制正常经费的分月用款计划,专项经费按一定的程序和规定,由政府采购中心统一办理,会计核算中心直接将专项资金划拨给供应商。由此实现了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收支都必须通过会计集中账户,在会计人员公开监督下进行,这样在一定程序减少了部分单位及其领导使用国家资金的随意性,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的产生。

三、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存在问题的基本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使得领导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了解,能够正确认识与看待集中核算中心的职责与权力,以化解部门与报账委派人员之间的矛盾,使得企业领导能够支持核算中心的工作,避免应领导认识不到位与不统一对核算工作健康发展造成的阻碍;让大家都认识到集中核算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防止腐败,以及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

2.核算中心应当加强与各核算部门之间的联系,掌握和了解各单位正常业务运行情况,参与核算单位预算编制,听取各个部门所提意见和建议,定期组织报账员对财经法规进行学习,促进财务报账员提高工作意识与业务水平,这样有利于保证会计业务的合理性与真实性,有利于核算中心更好的履行其监督职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可能出现的误区。

3.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会计工作人员应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财政法规,做到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财政法规,并努力提高综合素养,能够及时发现集中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向核算中心提出合理的建议与意见。

4.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设与规范,制定一个便于操作的适应会计业务要求的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让会计核算工作有法可依,让会计核算行为有章可循。目前由于核算中心设立的时间较短以及国家近来未出台相关制度,导致核算制度建设滞后于会计业务的发展,阻碍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健康发展。

5.加强培训,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理财水平,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核算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优化服务,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明确自己的职责,加大改革力度。

财务制度及会计核算方法范文第5篇

一、基本理论

(一)新医改。新医改是我国为了缓解中低水平收入人群看病费用问题,在2009年3月17日,我国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意见。其中提出“看病难、看病贵”等近期目标,同时把对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问题、居民看病的安全、及时有效、过程方便、价格实惠等问题作为长期的改革目标。(二)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指对企业项目投资、资本的筹集、现金在市场上的流通以及对盈利资金的分配等问题进行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经济管理项目,按照严格的财经法规、财务管理原则处理企业内部之间以及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等。(三)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单位对会计主体资金运动进行反应的过程,一般会计核算是对已经发生和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一个精确的事后核算,在会计工作工作中体现为记账、报账以及算账的总称。会计核算过程的合理科学性能够有效保证一个企业财务资金的合理运用以及

二、新医改下医院会计体制度体系设想

新医改下医院会计体系如下:医院会计制度: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具体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医院会计规则: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绩效考评-内部控制根据以上我国新医改政策下医院会计制度体系可以看出我国医院会计体系制度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不断的完善与趋于系统化。首先它对医院会计制度的信息质量进行了一个严格要求,此外对会计科目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个具体的说明以及明确了医院内部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办法,有利于提高医院会计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医院财务规则上进行了严谨的步骤规划,有利于医院财务在此规则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我国新医改政策的特点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医改政策的颁布,使医院更像是一个公益性事业,医院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在追求盈利性的目的,而是把重点放在确实解决居民看病难与看病贵等问题。在医院的管理与经济模式上进行创新,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为了有效减少居民在看病中的实际费用,政府加大了对医院的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公立医院向公益型升级与改革。另一方面,在医院本身性质转变的过程中,对其内部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制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创新改革,奋力追上新医改政策的步伐。

四、目前我国医院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目前在我国医院财务方面所存在的最核心问题就是在会计核算方面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由于医院落后的会计核算制度,无法与新医改背景下所需要的先进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相匹配,从而导致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无法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新医改着重于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其目的不在与盈利,而更像是一种公益事业,因此在医院财务会计核算方面相比以前的的老制度会有所不同。在医院性质变化的同时,会计核算制度没有及时改革,跟上新医改背景下的步伐,因此无法满足会计核算工作的需求。所以医院应该要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深化改革,增强其系统性与科学性。(二)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完成,人类从此进入了信息时代。我国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网络信息技术遍布于各个领域当中。但是我国大部分医院在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根据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是公立医院,由于国家进行财务拨款,因此大部分公立医院不够重视本院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没有引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只是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并没有对会计核算进行信息化管理。(三)财务会计控制体系存在缺陷。由于我国医院在资金构成方面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其进行严格的把控。相比于其他事业单位,医院所涉及的资金数额大,同时包含医药、各方面的设施设备建议及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支出等资金,因此在对医院资金进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国家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医院固有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无法满足改革情况之下的日常财务工作需要。

五、提升与完善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制度的办法

(一)对医院财务会计控制系统进一步完善。在新医改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对医院的财务会计控制系统进行完善,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财务数据管理的精确性,同时可以有效保证财务信息质量的真实与完整。医院财务会计控制系统为其内部财务管理与日常核算工作提供账目数据,因此对此系统进行完善与及时更新,有利于医院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工作时的规范性与科学性。首先,医院应当给予财务管理部门一定的主导权,使其在工作中有一定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能够对医院各项资金投入、医院的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以及在日常工作中的所有营业性收入进行一个合理的管理与核算,只有在财务部门拥有一定主导权的基础上,才能使财务会计核算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其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局势要进行一个精确的研究与把握,根据经济局势的变化,适当调整医院财务会计控制系统,极力跟上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构建全面发展的财务会计控制体系。另外对医院的预算管理水平要进行完善与提高,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的预算管理目标,以及目标制定完成之后要使医院各个部门对此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是预算目标有效落实。(二)对医院资产实现合理与有效的管理力度。新医改政策下,在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制度完善的同时,要对医院的资产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在制度与管理二者相结合发挥其最大功能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医院的资产一般包含固定与非固定资产,其中对医疗设施设备、政府投入资金以及相关科学研究项目资金的管理尤为重要,因此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管理手段与力度。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