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风险管理制度

银行风险管理制度

银行风险管理制度

银行风险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摘要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生俱来就具有风险,而大量的不良贷款也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造成不良贷款的原因既有外部的政策原因,也有银行内部的原因,即贷款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从贷款风险管理制度本身以及其制度的强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强化措施,以求我国商业银行做好贷款风险管理。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款风险 贷款风险管理制

一、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类型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就是指债务人违约而造成银行在债权、收益等方面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不仅仅存在于银行的信贷业务上,也是存在于几乎所有的业务当中。目前信用风险的范围不断扩大,而且出现了对单一借款人的大额授信,因此,这就使得信用风险在过于集中的同时,也增大了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潜在性。

2、保证风险。保证贷款是指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保证,承诺在债务人无法还贷或不还贷的情况下自己承担还贷义务。虽然在保证贷款中将贷款的风险转嫁给了保证人,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商业银行同样还是承担着很大的风险。

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就是在市场价格的波动下,使经济主体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而银行不论是股权、债权或是其他经营活动,都存在着市场风险。

4、自然和意外因素风险。自然和意外风险是指非人力原因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如洪水、地震、火灾、交通意外等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导致债务人死亡或破产,从而使得银行收不回贷款造成的损失。

二、我国商业贷款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1、清理不良贷款不及时。部分企业未能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及时的转化经营体制,依然采用着原有的经营方式。

2、风险贷款评审制度不完善。贷款评审制度仍有不完善的地方,如在责任的认定和处理上,商业银行只会在风险产生后进行。

3、贷前调查程度低。一是商业银行存在贷前调查、评估会影响到贷款的营销,会失去市场机遇的片面思想,造成贷前调查、评估流于形式;二是贷前调查缺乏了对贷款个人、企业或项目的风险控制的分析,不能全面的做出评估报告,增加了审批人的审批难度;三是受到诸如信息不对称、信贷人员素质低、放贷洗存考核的因素的影响,是贷前调查不深不浅,而且评估侧重于项目利润的评估,却忽视了对贷款人的财务状况分析。

4、“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一是在贷前的调查中,银行客户经理只能依据借款人提供财务报表来作判断,却对借款人提供假信息没有识别和防范意识,也无法对报表上的数据与实际情况进行核对。二是贷后检查制度没有落实到位,缺乏对贷后检查内容的具体规定,缺乏规范化的纲领。

5、贷款审批存在误区。贷款审批的误区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保全项目和借新还旧的处理上,没有将第一还款来源作为评估标准,而是依赖于担保人或担保物;另一方面是受商业银行短期效益的影响,不能完全的站在商业银行长效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和出来问题。

6、贷款集中而增加风险。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将贷款投向了那些发展前景、经济效益良好的企业和行业,的确符合信用贷款的“三性”原则,也对优化信贷结构、质量、效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过于集中的贷款现象必将导致商业银行潜在的风险系数增加,不利于风险的防范。

7、借贷双方信息不平衡。金融风险的产业主要是因为其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最终就造成了金融市场运行不稳定。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体制的措施

(一)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应坚持的原则

1、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原则。2、效率原则。3、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并重原则。4、责权统一原则。

(二)强化风险管理制度的措施

1、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价体系。指定科学可行的风险评价体系,对潜在风险进行量化的评价和划分风险的等级,及早的预警信号,才能将风险控制和化解在萌芽当中。2、建立全社会的信用保障体系。建立以金融信用环境为核心,以经济和金融为双赢目标,加大力度打击和制止恶意违约的行为,综合治理好信用环境。3、落实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制。对因主观原因而使得贷款资产产生损失的应当根据责任制追究其责任,按规定给予处罚;对贷前调查评估工作不全面或存在明显遗漏的,造成评审决策失误的责任人以及不落实放贷条件而使贷款资产产生损失的,应追究其主管责任。4、落实贷款风险管理“三查”制度。强化贷款风险管理就必须落实事前、事中、事后的“三查”制度。5、实行贷款风险管理激励制度。除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所确立的基本激励原则,银行还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6、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协调好规模、质量、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辨清规模是有效的,发展是有质量的,不能讲发展而不重质量,也不能只讲市场而不讲风险。7、改进贷款经营考核机度。对商业银行行长的考核就必须规定明确的任期目标,避免更换责任人而造成短期行为,具体可以对省、市、县的银行行长确定任期。8、不断完善和优化信息管理系统。与信贷部门日常收集的客户信息以及无极分类中积累的借款人、保证人等资料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加工和更新;理顺管理信息的传输渠道以提高其流转速度和经营管理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将风险管理与科技应用一体化、规范化、标准化,使系统能够给贷款风险管理提供快捷而准确的信息支持。

四、结论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的确有效的取得了防范和控制风险的作用,但是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补充的地方,等着我们不断的进行完善。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做好贷款的贷前、贷中、贷后的调查,严格依据风险评价体系对贷款进行审批,定能做出正确的评审决策;通过科学可行的风险评价体系,对贷前、中、后所隐藏的风险及时预警,进行防范,对已有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吴德礼.银行不良资产化解方式方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银行风险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

商业银行和其他行业不同,其资金主要来源是社会资金,自有资金成分少,属于高负债经营企业。一旦在经营中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就会引发其经营危机。因此要在充分了解商业银行风险类型的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操作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市场风险。

(一)操作风险

这是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系统不善或者是员工业务操作不规范,也有可能是内部程序和外部事件引起的一种风险类型,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这一风险类型又可以分为内部系统风险、操作失误风险、突发事件风险以及流程风险。除此之外,还有来自于商品价格的风险,该风险是指市场上流动的商品价格变动使银行投资的经济收益受到资金缩水的情况,其中最主要的是商业银行在股票、证券和保险中的投资以及这些投资手段中的衍生工具。所以银行的操作风险来自方方面面,人为因素的操作不当也会给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失,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也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主要风险,它存在于商业银行所有经营业务中。信用风险是指交易方或债权人不能按照合同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履行相应的义务,进而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损失。信用风险是复杂的风险,具有不可知性和难以控制性。除了存在于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中,在间接信用贷款、股票市场交易中也是存在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中存在着中长期贷款比例大、信贷集中且数额过多以及贷款期限错配等特点,更不利于风险管理。

(三)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业务及投资由于市场价格因素变动引起的损失风险类型。一般常见的市场风险主要组成部分是股票风险、汇率风险以及商品交换风险。股票风险是指股票价格的下跌导致的商业银行股票投资的经济损失。汇率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利用外币进行业务经营或者商业投资时,遇到汇率变化,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商品交换风险是指市场上的交换商品由于价格变动导致银行经营利润损失的可能性。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不仅仅存在于证券衍生品和利率衍生品等金融衍生工具里,还广泛存在于以商品、股权、期货以及外汇等为代表的正规证券衍生工具中。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还不健全,难以对证券衍生品进行规范价格标准,导致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难上加难。

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有效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对银行的内部治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风险管理组织是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商业银行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不仅促使风险管理专业化更有利于促进风险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首先,对银行董事会的组成结构进行合理优化,确保董事会的管理职能,其次还要加强对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结构的完善,合理分配风险管理组织的职能,确定分工。最后在建立的风险管理组织管理工作中,还要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注重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员工以及中高层领导进行风尚道德监督。

(二)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

根据针对商业银行规范发展颁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规定,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在发展中规避风险,做到加强管理,对风险管理的监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制定商业银行内部的系统操作、员工道德风尚、投资理财以及信贷政策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制度。另外,对这些方面制度落实工作中的各方面因素加强管理。除此之外要加强对风险管理组织的监督管理,促使他们在管理中做到科学管理、透明化管理,真正做到能够降低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风险。

(三)做好对影响市场价格因素的分析,理性投资理财

商业银行的风险很大部分来自于市场风险,并且商业银行主要的盈利方式是进行市场投资。所以为规避商业银行对市场投资中的风险,就需要银行相关部门做好对经济发展趋势信息、国家投资发展政策、居民市场需求等影响市场价格因素的分析,做到在投资中能够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取得盈利。此外,银行投资部门还要制定出科学的投资制度,在分析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投资方向,合理配置投资份额。

三、商业银行金融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对策

(一)做好商业银行风险系统的制定和监测

一般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央行政策的制约。央行在发展中设置有专门的金融行业分析部门进行对我国的投资提供参考和指导。所以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可以进行借鉴,设置自己的风险系统,对银行的投资实行连续性的监测,然后进行阶段性投资情况分析,及时总结出投资变化周期和央行颁布市场价格信息之间的关系变化,对下一步投资做出正确判断。此外,通过风险系统的构建还可以对信用风险信息进行智能存档,对信用状况不良的客户进行标记。

(二)调整商业银行内部的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做好商业银行内部的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不仅能够促进商业银行整体结构合理,减少内部人员滥用职权进行信贷活动,提高商业银行总体的运作水平,而且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风险发生,减少由于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所以,要根据商业银行发展需要,精简结构、明确职能、合理分工,对职工的工作进行监督,实行奖惩制度,对不合乎银行职工素质规定的员工进行处分。除此之外,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促使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建立商业银行投资预警机制

首先,根据本身资本的配置要求,商业银行要对计划的投资领域及投资份额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当交易额和收益额的协调度超过预期,系统就会发出蓝色预警;当低于预期目标时,则发出红色预警信号。当商业银行的投资中出现预警信号时,要根据信号信息对投资进行差别化分析,比对分析情况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及时做好风险规避处理。此外,要在投资结束后对投资行为进行总结,充分分析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对投资的影响,及时调整预警系统的智能处理数据数值。

银行风险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风险分散化

全面风险管~(Enterprise—wideRiskManagement,ERM)是商业银行追求的风险管理目标,这种风险管理方法旨在全面衡量、控制和管理商业银行经营中不同业务的风险,并利用风险分散化的技术手段,全面整合风险,使银行拥有合理的资本储备。与全面风险管理相对应的是经典的风险集合管理,就是将银行的风险分类管理,如果在整合风险类型的基础上,进行资本的计算,其标准的程序是:经济资本(全部):经济资本(风险)+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经济资本(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商业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追求的目标是既要建立风险防范的组织体系,又要有衡量银行的各方面风险及其分散化影响的量化方法。如果将各种风险看成是一个独立组合的一部分,那么银行在实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后,就能享受分散风险带来的好处,而不必为每一种风险分别购买,这样也就降低了银行的资本储备,使银行能更合理地使用自己的资金,并在竞争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下面我们以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和大通银行国外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国外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并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方法。

一、花旗银行

(一)管理体系

花旗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是由一名副总裁直接负责全行范围内的风险管理,领导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银行最高的风险管理机构。

花旗银行将风险管理职能作为一个重要的职能独立于其他的经营部门之外,不受日常经营部门的影响,其风险管理框架尽可能覆盖广泛的各个经营领域,以及考虑到了全球经营业务的分散性。花旗银行的独立的风险管理者负责建立和实施风险管理策略和其部门内部的风险管理执行,同时也要保证其执行于花旗整体的风险管理标准相一致。花旗银行独立的风险管理者负责建立和实施风险管理策略和其部门内部的风险管理执行,同时也要保证其执行于花旗整体的风险管理标准相一致。

(二)风险管理基本程序和方法

花旗银行在风险管理中采取一种“风险窗口”的管理方式,其中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状况分析和行业分析、风险敞口的评估和风险的处理三个部分。花旗银行在风险管理上非常重视将风险的管理程序提前,进行事前的风险管理,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未来走势做出预测,从而制定相应的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策略,保证银行业务的正常开展。

1.信用风险。花旗银行将信用风险分为消费者信用风险和公司信用风险两大类。风险管理的程序着重于公司层面的标准,以保证风险管理的统一性和全面性。

花旗银行在消费者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实行组合管理的原则,充分考虑到组合内风险因素的相关性和分散性,并且消费者信贷也是花旗银行整体信贷资产的很大部分,占据69%的份额。这些信贷资产也产生于成百上千的客户,无论是地域还是行业,都具有很强的分散性。

公司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也非常强调将业务经营与风险管理的程序进行结合,同时保证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并存在一个单独的中心,控制风险的相关性、风险头寸暴露程度、以及限额的制定和管理等。并且对整体的公司信用风险进行组合管理,提高对风险整体的认识。

2.市场风险。花旗市场风险的管理和信用风险管理一样,都是在企业层面展开,进行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并且保证风险管理从上至下的一致性。每一个业务部门都必须建立一个独立的市场风险管理机构,建立市场风险管理框架,包括风险限额管理、风险测量、风险控制等方面。

对于交易组合的风险,花旗主要通过因素敏感性分析、VAR(Value—at—Risk)、压力测试来进行。每一个交易组合也都有其相应的风险管框架体系,其中包含限额管理、测量和控制。

二、德意志银行

(一)管理体系

在德意志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中,俘在一个专门的委员会风险小组(GroupRiskBoard)对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和执行负全部的责任,并且负责制定银行整体的风险管理框架。委员会风险小组实际I:就是德意志银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并且由CRO(ChiefRiskOfifcer)领导一在风险管理委员会中,不同的风险归一个统一的风险部门进行管理,而不像以前分别由不同的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这样使得德意志银行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更加得心应手。风险管理委员会在德意志银行的风险管理框架中,具体的将银行风险管理职能分为五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实施。这五个部分分别是:风险测量和报告、限额制定、风险识别、头寸管理和质量监督。

(二)风险管理基本程序和方法

在德意志银行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非常强调量化模型和研究的重要性,风险管理层正是根据量化的风险因素,对银行各个不同部门和风险种类进行风险额度的分配和管理。

1.风险分散化管理。德意志银行在风险量化度量中,不仅仅重视对各个风险单独类别的量化研究,同时更加注重对银行整体风险的研究,考虑各类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和独立性。在德意志银行,管理层以资本来度量业务风险因素的大小,同时考虑到不同风险的分散化作用。

经济资本是测量在一定程度的置信条件、一定的时期内可能遭受的损失。在德意志银行,置信程度为99.98%。其中,VAR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是德意志银行用来衡量经济资本,测量风险因素的一种手段:

三、大通银行

(一)管理体系

大通银行其将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分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市场风险、风险等具体种类,并且在其各个经营部门中,分别设有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各个业务部门经营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并且各个风险管理委员会将风险管理报告向上提交给高层的经营管理部门和人员。

在大通银行的高层风险管理机构中,又具体分为两个风险管理组织:资产负债风险管理和银行风险管理。这两个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将传统的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进行分别管理。大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构的设计具体情况见大通银行2004年年报。

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在银行首席风险管理执行官的统一下完成各自的风险管理工作,首席风险管理执行官在整个银行的范围内独立实行银行风险管理和控制职能,并且直接向银行的董事会负责,向银行的最高管理层报告银行一定时期的整体的风险状况和应该采取的风险控制策略。

(二)风险基本程序和方法

1.风险分散化管理。大通在风险管理上最主要的手段是风险分散化和控制。大通银行通过其广泛的经营范围,对银行自身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散化,并且对各种风险进行相应的组合管理,统一控制,统一分配风险额度,以达到全面控制银行风险的目的。正是由于实行了风险分散化的管理方法,大通银行的资本需求,在单个风险累加的基础上有显著的降低,使银行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到,大通银行通过风险分散化获得近20%的收益。大通银行总的经济资本需求是通过模型确定的,而这种预测是在风险分散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把通过风险分散化调整的资本需求与普通股权益相比较,以此来估计资本的利用效率。大通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就是维持一个能支持企业增长的适当资本水平,并能为风险损失提供保护。

2风险度量技术。大通银行通过动态来测量内部和外部的对日常经营业务和银行头寸产生影响的因素,并识别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并且由经营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

在度量风险因素方面,大通银行采取综合采用多种风险测量技术的方法,其中包括:预期损失、未预期损失、VAR和压力测试等多种手段。并且定期的对银行风险测量的模型的假设参数进行检查,保证其正确反映银行的状况,减小模型风险的产生。同时,大通银行建立了相应的风险监视和控制政策机制,风险监测控制机制范围覆盖银行日常的所有的经营领域和业务,并且大通银行的风险报告体系涵盖了银行所有的经营业务,向管理层提供日、周、月的相应风险报告。

四、对外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分析

综合上面谈到的花旗、德意志、大通等外国主要商业银行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的策略和方法,有以下三方面的认识。

第一,国际大银行在风险的量化度量方面比较成熟,能够较为准确地对包括信用风险、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度量,从而为银行的风险管理以及经营决策提供帮助和依据。在量化度量方面,国外商业银行在市场、信用和操作风险等方面,都在引入VAR(Value—at—Risk)的衡量方法,并利用VAR结果直观地反映银行可能面对的风险损失,而且在置信度的选择上,已经达到很高的要求,德意志银行的置信度选择在99.98%,已经超过巴赛尔委员会要求的99.9%的置信度,更高于可接受的行业标准95%的水平。这说明在风险管理水平上,国外较先进的银行对自身的要求是很高的,这种风险防范的高要求将确保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对风险损失的防范能力。

在利用VAR进行风险量化分析时,各银行主要采取三种方法:参数预测法(ParametricEstimation)、模拟法(HistoricalSimulation)和蒙特卡罗模拟法(MomeCarloSimulation)。参数预测法能很容易计算并得到较精确的结果,但是它的假设前提是正态分布,而且对于非线性组合将很难计算。历史模拟法的优点是没有分布假设而且很容易理解,但需要较长时期的历史数据而且只能用一个样本路径。蒙特卡罗模拟法的优点是在分布上约束很少,而且在精确度上能更好地控制,但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同时具有模型风险。

第二,国外商业银行采用整合风险的管理方法,考虑各类不同的风险以及同类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和分散性,使其能够更准确的把握银行整体的风险特征。对银行各类风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利用风险分散性来确定合理的经济需求已经使国外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最核心的内容。这也是现代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最前沿的问题。

银行风险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风险管理,对策

 

法国兴业银行欺诈交易案,给正处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的欧洲金融市场蒙上了一道阴影,也给全球金融业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没有风险的银行业务是不存在的,没有风险的金融资产也是不存在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速度和力度不断加强,增加了我国金融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也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日趋复杂。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商业银行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导致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和法律风险。商业银行风险存在于银行的各种经营项目和各个业务环节中,不论是信贷、储蓄、投资以及开发新的金融服务项目,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巨额不良贷款,银行内部违规操作,过度投机和大案要案的层出不穷,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商业银行是高风险的行业,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认识极不充分,错误地把风险管理摆在业务发展的对立面上,没有把控制风险和创造利润看作是同等重要的事情,不能把风险控制与市场营销、市场拓展有机结合起来,降低了银行整体抗风险的能力。论文格式。因此,必须采取对策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的现实课题。

一、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在外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下,商业银行必须建立风险管理理念,认识到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国商业银行要强化全员风险意识,让员工充分认识商业银行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风险管理的持久性,树立“全面风险管理、全员风险管理”的理念。加强风险管理知识教育,将风险管理理念涵盖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的全过程,使风险意识融入全行各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之中,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到所有员工和每项业务中去,形成风险控制的文化氛围和职业环境。风险管理的过程同样是创造价值的过程,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是并行不悖的,树立风险管理理念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辩证统一的关系。商业银行领导决策层一定要摒弃“重业务发展、轻风险管理”的偏颇认识,不能以牺牲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来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短期效益。随着金融业务种类不断增多,不同业务种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业务特殊性和风险差异性,应当依据差别化管理的原则,实现不同业务风险管理的差别化。差别化管理原则不仅体现在不同业务风险管理中,还要体现在不同业务品种之间,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合理划分业务品种,按照不同业务品种的特性和风险的大小、形态确定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法。还要对不同地区也应实现差别化风险管理,各个地区的风险管理水平、风险状态也不同,有的地方不良率居高不下,有的地方资产质量非常好,风险管理应该重视这些因素,在不同地区采取差别化的标准和管理方法。

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有效是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专业化、垂直化、相对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风险管理体系不仅是银行治理机制的重要支撑,而且是银行提升竞争力的基础和保证。组织各业务部门建立风险控制的标准和管理措施,完善风险管理业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构建上下联动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体系。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要求,不断优化资产组合,建立监督、约束和考核机制,实现从风险的事后处置向风险的前期控制转变。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统一的体系中,依据统一的标准对各类风险进行测量,依据业务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使得风险管理涵盖于各分支机构、各项业务和各种产品,贯穿于事前监测、事中管理和事后处置的整个过程。完善激励和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办法和业务考核办法,着眼于长期的风险管理效果,激励机制若仅与短期的业务收入挂钩,就会不可避免地助长过度承担风险的行为。论文格式。因此,风险管理激励机制应该具有恰当的绩效评价期限长度,并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战略的执行效果,逐步构建完善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制度框架,形成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

三、加强内部控制机制:

商业银行在资金筹集、运用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必然面临和承受许多的风险,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必须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分层次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完善风险预警、分析、报告、控制、处置、稽核检查等各项业务程序和工作环节,编制涵盖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对内控制度建设负责的职能部门,建立内部控制的评价制度, 将内控制度的建立、执行、 监督检查、更新等各个环节有效地连接起来。论文格式。确保各种规章制度贯彻执行,银行各部门和人员都要按章操作,认真执行制度不允许一个人独立完成一个交易活动的全过程而不受制约,更不允许缺少程序或逆程序动作,建立全方位内部控制机制,保证经营的持续性,避免金融风险导致的巨大损失。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供正确的、完整的、可靠的和合理的会计数据,能够保证商业银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维护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完整,促使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完善内部考核和奖惩制度,激励业绩优秀的员工及执行内控表现优异的业务人员,充分调动银行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违规经营及形成不良资产的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要严格执行。商业银行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促使各部门工作协调工作,提高商业银行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内部控制制度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基石和安全保障。

四、改进信息披露方式: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市场约束列为银行风险管理的支柱,强调了对银行信息披露的重要性,银行信息披露既要考虑强化市场约束,规范经营管理的因素,又要考虑到信息披露的安全性与可行性。通过有效的信息披露,让社会公众及时全面了解银行的相关情况,是加强市场约束和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商业银行应按照有关制度规定、规范和强化常规性信息披露,特别是理财等业务的风险提示。此外,对于银行内部案件、重大风险事件,以及对其整改计划、整改进展等及时报告监管部门,提高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意识。建立起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信息管理系统,既能够使信息披露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通畅交流,最大限度地克服信息不对称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损害,又能够完善数据积累,保证信息的及时、客观、连续和完整性,变对风险的静态管理、事后管理为动态管理和事前管理。为规范信息披露工作,国有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修改信息披露制度,按照新资本协议要求,对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与程序、资本构成、风险披露的评估和管理程序、资本充足率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准确核算,按照由内到外逐步公开的原则,稳步推进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工作。要结合银行股份制改造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银行内部稽核部门也要发挥检查职能,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信息披露标准,严格披露程序,提高披露信息质量。

总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诸多因素的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有效降低银行经营风险的目的。由于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特殊性,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与效益并存,建立风险防范对策可以将外部监督管理转化为内在发展动力,对商业银行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只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机制,改进信息披露方式,才能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冯舒.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8).

[2] 杨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新思路[J].

金融经济, 2009,(6).

[3] 黄梦妮.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

消费导刊, 2008,(9).

[4] 王明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研究 [J].

河北金融, 2008,(5).

[5] 张磊. 浅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

银行风险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济体制转轨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推进,我国金融风险呈现出日益加大的趋势,在此形势下,健全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是稳定国内金融形势的关键。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这是多年累积的结果,是国民经济各方面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无论是从银行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来说,还是从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来看,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构建更为合理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都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将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现状出发,参照国际先进银行的风险管理经验和技术,结合我国国情,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形式、组织结构、风险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安排以及风险的度量技术等方面。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形式分为“自上而下”的集中管理模式和“自下而上”的分散管理模式。风险集中管理由总行统一管理风险,管理体系与整个银行的管理体系配套,风险管理效果取决于汇总后的风险信息质量及相关分析人员水平。其缺点是风险管理决策层远离一线,决策者难以保持对风险的高度敏感,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线风险管理人员缺乏管理好风险的积极性。风险分散管理对控制风险的权限下放,由分支机构根据各自面临的风险实施管理。其不足是如果相应制度缺失,风险管理的责任、权利和利益难以有效统一,就可能使风险控制流于形式。

(二)风险组织结构

风险组织结构一般包括:对风险负最终责任的董事会、被授权管理风险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风险管理政策实施与风险控制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监控风险管理政策实施的稽核部门和业务风险经理。董事会最终承担财务损失或股东权益减少等责任,防范、控制和处理银行所面临的所有风险是董事会的重要职能。风险管理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负责制订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对那些能够量化的风险颁布量化风险标准,对内部评估不易量化的风险建立相应的操作规程。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隶属于风险管理委员会,行使日常的监督、衡量和评价量化风险的职责。其职责是:批准衡量财务风险的方法体系;监控风险限额的使用;审核风险的集中情况;衡量非正常市场状况的发生对银行体系的影响;监控投资组合价值的实际波动与预测值之间的方差;审核和批准信贷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所使用的定价模型和风险评估系统。稽核委员会通过内部和外部稽核人员来保证已获批准的风险管理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经理负责本部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其职责是确保业务部门贯彻风险管理政策,并向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提供日常报告。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风险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一是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通常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组成,是现代商业银行正常经营与风险控制的基础性制度保证。二是明确业务部门风险控制分工及相互制衡关系以实现风险控制与管理中交叉监督和双重控制的效果。三是严密谨慎的授权审批制度。在内部建立针对贷款权限、风险限额和审批程序等内容的授权、审批制度。四是有效的内部检查与稽核制度。

(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安排

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是风险管理体系运作的重要保证。包括:一是风险管理政策督导。制订下达授信政策导向、授信资产管理目标、风险管理政策及相关规章制度;审核分支机构制定授信业务的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确保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的一致性;对各分支机构在执行中的具体授信管理问题给予指导。二是客户统一授信风险监控。负责制订授信业务授权管理办法和授权方案,明确各分支机构的授信审批权限。三是尽职调查和风险评审。信贷业务部门受理的所有授信项目都要经过风险管理委员尽职调查小组的调查和集体审议,才能报送决策层审批。四是资产质量监控和后评价。监测、分析和管理资产质量整体状况,监督各项授信规章制度的执行,监控其授信资产质量及授信执行情况。

(五)风险度量技术

1.风险价值法fvaR)。VaR把银行的全部资产组合风险概括为一个简单的数字,并以货币计量单位来表示风险管理的核心——潜在亏损。VaR实际上回答了在概率给定的情况下,银行投资组合价值在下一阶段最多可能损失多少。

2.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RAROC)。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是收益与潜在亏损或VAR值的比值。在对其资金使用进行决策时,不是以赢利的绝对水平作为评判基础,而是以该资金投资风险基础上的赢利贴现值作为依据。银行应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这也是RAROC的宗旨所在。决定RAROC的关键是潜在亏损即风险值的大小,该风险值或潜在亏损越大,投资报酬贴现就越大。

3.信贷矩阵(CreditMetrics)。该模型以信用评级为基础,计算某项或某组贷款违约的概率,然后计算上述贷款同时转变为坏账的概率。该模型通过VaR数值的计算力图反映出银行某个或整个信贷组合一旦面临信用级别变化或拖欠风险时所应准备的资本金数值。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积极致力于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果,得到了监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但与国外先进银行比较,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在意识层面

尚未形成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要求的风险管理文化。当前,银行普遍增强了风险意识,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风险管理战略的执行还缺乏一致性,尤其是基层行在贯彻风险管理方面还多少存在被动消极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险防范的难度。

(二)在体制层面

尚未确立科学、严谨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如何使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体现发展的规范性与灵活性的要求,并在风险管理方面最终实现价值最优化,在内控体系建设上存在不少制度空白或制度落实不到位,风险责任的划分和追究还缺乏较明确的管理举措等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在机制层面

尚未建立高效、流畅的风险管理流程体系。一方面,银行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风险管理系统很难在信息传导和共享、数据分析以及管理决策等方面发挥快速反应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基本的机制构建上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制度和规则的操作性不强,风险评估的手段不够。

(四)在技术层面

还处于对现代银行风险管理手段的探索准备阶段。从硬件上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系统建设、数据收集与信息管理等工作还远未成形。从软件上说,对于国外先进银行已普遍使用的先进风险管理方法或计量技术,各银行内部还在积极摸索;在风险控制上,国内银行更多依靠计分模型、财务比率分析以及主观经验进行管理,缺乏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以及满足风险计量要求的数据支持,资产评估的准确性不高,难以进行更深入的风险细分。

(五)在人才层面

适应现代风险管理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还相当缺乏。建立风险管理的信息平台以及引进和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人才不足是国内商业银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瓶颈。如何引进以及建立自身的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质量与效率,是目前国内银行亟须加强的一项工作。

三、如何构建完善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一)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文化体系

积极培育成熟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对促进商业银行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确立牢固的风险管理理念,有鲜明的风险管理主题,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办法;其次要坚持人本观念,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让每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可能存在的风险,使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在每个机构和每位员工心中扎根,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再次要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全员风险识别和防范的技能和水平;最后,要注重工具创新,强调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注重对风险的量化分析,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

(二)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

一是从制订和完善制度出发,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性。首先,要适时废除过时的有关制度,对新制度不断加以完善,以适应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其次,要防止前后重复,让基层执行者无所适从。再次,要强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时候、任何层次上都不得有特权化阶层。最后,要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各级要严格执行制度,充分体现制度的严肃性和不可抗拒性。二是建立权力监控制度,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内部控制对银行员工的约束力会随着职位的升高而减弱,表面化的集体决策制度,看上去是降低了决策的风险,实则缺乏责任控制,易使权力失控。责任牵制是业务发展的核心问题,只有明确责任,才能使当权者谨慎使用自己的权力,实现相互之间横向与纵向的有效控制。

(三)建立全面、流畅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构建全面、流畅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是要培育先进的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二是建立独立而权威的风险管理部门,以实现对各机构风险统一管理;三是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对各类风险实现全面管理;四是通过风险识别、衡量监测、控制和转移实现全过程管理;五是确定风险管理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协调联动管理。

(四)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体系

贷款业务是银行的重要业务,也是银行取得最大利润的业务,其面临的风险也是银行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1.强化贷款防范风险机制。首先,要建立一套信贷的审贷分离机制,将贷款的审查与批准分开,相互牵制,形成贷款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其次,要建立权责结合的考核与监督机制,完善贷款管理责任制。

2.设定定性考核指标,搞好贷前调查工作。银行在贷前应由专业人员对借款企业的信用等级、资金结构、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前景等设立相应的考核指标进行审查,以明确企业的资信程度、偿还能力,从而决定是否进行贷款。

3.选择适当的贷款方式。对新发放的贷款,采用适当的贷款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贷款的风险,要全面地实行抵押、质押、保证贷款,尽量少或者不发放信用贷款,对已经发放的旧贷款逐步进行补人完善抵押、担保手续。

4.跟踪、监测贷款的使用情况。要根据贷款的额度、方式、风险程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测贷款的使用情况。

5.加强对贷款的收贷工作。对于已经到期的贷款,银行应主动从借款人的账户中扣除。而对于已经形成的呆滞、呆账贷款要实行专户管理、定期催收,还要采取债权保全措施,依法清收。对于保证贷款,应主动在保证企业一位账户中扣收或向他行办理无条件委托收款,最大限度地收回贷款本金。

6.实行贷款损失补偿机制。银行对于一些已发生的数额较小的贷款损失,可以直接摊人经营成本。对那些数额较大的贷款损失,银行应建立隐性储备,适当提高每年利润中提取的贷款风险基金,来冲销数额较大的贷款损失。

(五)充分利用先进的风险度量技术

在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风险度量技术进行量化管理,实现经营过程中定性定量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模式,已成为国际活跃银行主流的风险管理理念。如J.PMorgan(JPM)银行于1997年开发的度量信用风险的CreditMetrics模型、衡量银行全面风险的RAROC绩效考核模型等。这些模型几乎均以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风险价值(VaR)技术为载体,把风险损失程度与银行经济资本的配置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数据充分的基础上,商业银行能够根据不同的适用模型测算出相应的风险损失状况,进而采取合理的处置措施。因此,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应注重学习和引进先进的风险度量技术,为风险模型的开发运用,风险量化系统以及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培养造就一批风险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风险管理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最稀缺的资源,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和战略发展的高度,逐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考核和激励的人才开发体制,确立人才培养的职业发展通道,加强对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建立一支专业化风险管理团队。要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要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改革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大力选拔懂经营管理、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到银行的管理岗位,特别是高级管理岗位。引进、充实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建立起一支适用于全面风险分析的专业化人才团队,使各个岗位人员在整个风险管理系统内默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