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053-02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而公共音乐教育是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许多高校对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前几年,但还是存在着各种问题。笔者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公共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建议,以便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有关教学方面的调查与研究。(1)教学设施。公共音乐教学设施设备是高校开展公共音乐课程的强力保障,为了顺利地开展音乐教育活动,高校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些教学设施资源,加强学生们的素质培养。通过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调查,发现学校的音乐教育设施设备还不够完善。比如在进行公共音乐课教育活动的时候,地点一般都是在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里进行。音响设备比较陈旧,声音效果不理想。电脑检修不够及时,有时会出现打不开、屏幕成像不正常、音箱没有声音等问题。另外,用来辅助音乐课的教育工具也比较缺乏,如钢琴、民族乐器等。(2)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的内容包括很多,例如团队组织、艺术机构等。许多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有的是由学校团委管理,有的是由音乐机构管理,有的是由基础部管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公共音乐教育属于教务处统一管辖,并设置了专门的公共艺术课与艺术实践教研室进行日常管理,对每一节课的上课地点、任课教师作出了合理的分配,对教师的迟到、早退等日常教学进行了比较严格的管理,保障了公共音乐课的顺利开展。但是笔者认为对学生的管理有待加强,因为部分学生对公共音乐课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所以迟到、早退、旷课现象较为严重。(3)教学课程设置。在公共音乐课程的设置上,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主要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课程名称主要是音乐鉴赏和大学音乐,一周的学时为4~6学时,一学期为68~102学时,基本满足了全校学生对公共音乐课程选修的需求。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进行公共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受教育对象是非音乐专业学生,所以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即一般是以欣赏为主,同时对音乐的基础知识作出简单介绍。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所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4)教学内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公共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涉及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声乐音乐、器乐音乐等,涉猎范围比较广泛,与学习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相符合。尤其是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较为重视,有利于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公共音乐课教材主要使用谭建光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一书。但是,由于有部分学生对公共课不重视,怀有只是为了获取学分的心态,所以出现部分学生没有教材的现象。

2.有关教师资源方面的调查与研究。(1)师资队伍的现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公共音乐课教学任务是由音乐系的老师担任,没有专职的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师。我们针对这个现象,对进入高校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艺术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10%的毕业生跳槽,有20%的毕业生改行,有40%的毕业生准备考研,只有15%的毕业生满足目前的状况。(2)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随着近几年来各个高校不断扩招,音乐教师的队伍也在随之扩大,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音乐教师缺少的问题,但是许多高校在招聘音乐教师的时候,一般只注重于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如声乐、器乐等的技巧及编排能力,却忽视了其人文素质,这对教育理念的转变、音乐师资教育的改革上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另外,有些院校对招聘进高校工作的音乐老师不重视,这对音乐老师的发展空间产生了局限性。

3.学生资源的调查与研究。(1)在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的时候,根据报告数据显示,5%的学生能够认识简单的简谱,掌握一种乐器的只有0.5%,40%的学生不知道《二泉映月》、《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谁,有许多的学生不知道梅兰芳、巴赫、威尔第,甚至还有许多的学生不知道小提琴的弦有多少根,分不清民乐队和交响乐队的乐器。(2)大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态度的调查与研究如图1,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学生对音乐喜爱的程度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音乐,只有少部分人对音乐没有兴趣,这反映出现在的大学生都希望通过音乐来提升自身素质。

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有90%的大学生只要一有空就喜欢听音乐,8%的大学生每天听一次音乐,只有2%的大学生几乎不听音乐。如图2,虽然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只有少数去听过关于音乐的课程或者是讲座,但是有很多人打算有机会就会去。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如图3),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公共音乐教学课程低于其他的学科,然后还有少数的学生认为公共音乐课程和其他学科是一样的,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音乐课程高于其他学科。

从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来看,很多高校都只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的招生、就业、学校的发展等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则是较难的专注或是直接忽视。很少高校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公共音乐课程进行设置、教育,导致学生在音乐这一块上有着严重的缺陷,音乐素质低,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对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改进的措施

1.对高校的管理机构的建议及措施。(1)提高认识,更新教育理念。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加强学生审美观的教育措施之一。因而公共音乐课程不能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授上,还应该让高校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2)优化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式。各个高校可以开设更为丰富的音乐课程,如《音乐素养》、《音乐发展历程》、《民族音乐文化》等,这不仅弥补了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的不足,而且扩大了学生的文化知识领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从而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3)加大资金投入量,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对音乐教学场地,需要建设专门的教室进行;对音乐设备如多媒体设备、乐器、音像资料放映设备等进行不断的完善。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及措施。(1)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各个高校应该对公共音乐课教师进行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注重培养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专业老师只有做到博学多才才能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2)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加强对外交流。音乐教师队伍的薄弱也体现在科研上,由于师资队伍音乐职称的比例严重的不协调,科研工作经费比较少,从而造成音乐老师科研能力不高的状况。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音乐教师对于科研的立项和申报。

3.对高校大学生的建议。(1)改变学习观念,加强对音乐的审美观。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部分,它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对高校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种教育功能与其他学科教育具有很大的区别,是无法替代和比较的,高校学生在学习公共音乐过程中,需要改变学习观念,重视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加强对音乐的审美观,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2)积极参加校园举办的艺术活动。在许多高校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这为高校学生提高自己的艺术实践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对艺术活动的参加,不仅能使高校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还能增加学生团队合作的凝聚力。这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重要影响,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洁.湖南省四所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现状;改革途径

随着音乐不断发展,以及人们面临的社会压力日益增大,逐渐出现了诸多音乐团体。这一系列音乐团体使得更多的人接触到了音乐,去释放个人的情绪,从而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一直处在进化的过程中,没有终点,始终走在路上[1]。当下高校音乐教师需要认识到音乐发展的这一特点,并不断增强音乐教育意识,为音乐的发展开拓新的空间。

一、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

高校音乐教育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时期。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教育的发展曾一度遇到了许多难题。所以,每个音乐工作者在开展音乐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们明白音乐教育的发展脉络,这样能让学生们从根本上认识到音乐发展的艰难,并在下一步投入更多的心血去学习音乐[2]。在起步时期,高校音乐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速度特别快。在起步时期,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虽然也曾受到社会的干扰,一度被迫中断,但社会上一系列爱好音乐的工作者持之以恒,热爱音乐,坚持推进音乐教育,使得音乐教育的发展得以延续。正是这些人使得高校音乐教育工作逐渐走上正轨。在此之后,高校音乐教育进入了快速普及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很多人都将自己心中对音乐的热爱之情释放了出来,在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培育上,都投入了很多的心血[3]。而且音乐教育工作者致力于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因而使音乐教育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在蓬勃发展的时期,高校音乐教育又进行了很大力度的整顿和改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热情倾注在了音乐教育上[3]。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面对当下音乐教学开展过程中的许多难题,相关工作者需要认真分析形势,并融合教育改革创新理念,从而使得每个学习音乐的人的综合素养都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当下高校音乐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在教学改革道路上遭遇瓶颈,不容乐观。首先,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一些教育管理者由于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熏陶,对于现阶段国际化的音乐发展趋势并不是完全认同,思想观念相对比较保守。这在发展和改革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其次,在组织高校音乐竞赛或者文艺表演等活动的过程中,高校教育者并未予以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对这些音乐活动和赛事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重视度。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和学生尚未完全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观念有待革新,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新型的音乐教学方式难以落实,或者效果甚微。最后,师资力量薄弱也是高校音乐课程改革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教师是带领学生学习音乐、培养新型音乐人才的重要角色,因而只有拥有丰富的教师资源,才能保证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除此之外,音乐教学设施不够完善,也是阻碍高校音乐教学发展的原因之一。高校在这方面的投资没有做到该买则买,而是使用旧版甚至过时的音乐设备进行教学,这种音乐课堂本身就缺乏特色和吸引力,也就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对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十分不利。

二、高校音乐教育改革途径与方式

(一)健全管理制度,增强师资力量。健全的管理制度犹如一座灯塔。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一方面,所有人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另一方面,学生和老师都会有明确的方向。只有方向正确,努力才不会白费。而且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工作的效率还会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此外,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时,还要不断进行个人反思与总结。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只有顺应时展革新教学理念,并将这些理念都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方向[4]。例如,在学习舒伯特创作的《菩提树》这首乐曲时,教师首先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们讲述《菩提树》乐曲的创作来源。教师在开展一系列音乐演唱教学之前,需要有完整的规划。在课堂上,学生们需要遵守一定的课堂纪律。同时,在学习完不同的内容之后,学生们要有自己的感想,并发表在学习平台上。整个过程要严格落实,以健全教学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在学习这首乐曲时,教师还要不断加深自己对这首乐曲的理解,深入认识《菩提树》的旋律、调性以及结构,并明白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菩提树》这首乐曲的和声、复调以及伴奏时,教师既要分开讲解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又要将三者融为一体的关系传达给学生。教师的教学水平体现着教师自己的音乐素养和业务能力。《菩提树》这首乐曲篇幅不长,十分适合初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在钢琴伴奏中,整首乐曲的线条相当优美,而且构思与歌声部分结合得相当紧密,层层推进,十分流畅。通过其中不同的曲段,我们可以感受到北风凛冽以及寒风萧萧的景象[4]。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所有学生对每个阶段的内容都充分吸收和掌握之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教学,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在学习《菩提树》这样的乐曲时,教师不仅要将乐曲不同段落的情感彰显出来,还要描绘出不同段落所勾勒的景象。(二)融合教学理念,合理规划课程。改变当下教学现状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融合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支配着整个课堂,它直接决定着每堂课的最终效率[4]。当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融合教学理念时,其能够更好地规划整节课的时间,从而让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有关音乐的知识点。在紧密结合教学理念的情况下,学生和教师都会对整节课的内容有直观的认识与把握。这对于学生们按时完成任务,定点学习音乐,养成良好习惯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学习门德尔松所作的《仲夏夜之梦》这首乐曲时,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们去感受这首乐曲的独创性。在学习这首乐曲时,教师要融入当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将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以此来合理地规划不同时间段的学习内容。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们展示一下这首乐曲,让学生们体会到这首乐曲明快的曲调。同时,通过这些曲调,让学生们初步认识作曲者在乐曲中寄托的情感。在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们在体会不同段落乐曲风格的基础上感受不同段落的乐曲向我们展现出来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气息。这正是高校学生生活的现实写照,学生容易产生共鸣,可能会有更多的感悟。在体会作者创作风格以及独特才华的同时,学生们的鉴赏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4]。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学习特点的理念,而非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在教师的合理规划下,循序渐进地感受音乐艺术的情感内涵与演奏技巧,从而更加深刻透彻地理解这首乐曲,同时对音乐这门课程也会更加感兴趣,并提高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三)注重实践学习,提高学生审美。书本上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加深印象。实践是学习各科内容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音乐来说更是如此。学生在使用一系列乐器的过程中,他们会对音乐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如果学生仅仅只学课本知识,那么他们永远不会懂得表演的内涵,永远学不会表演的技巧。只有一次次地犯错,学生才会明白各种实践中的奥秘,他们才会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才会更加自信地去面对自己的未来。同时,在欣赏多种多样的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还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5]。例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这部乐曲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们在学习整部乐曲的基础上,加大自己的实践力度,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合唱乐曲,这部曲子以黄河为背景,向我们彰显了祖国壮丽的山河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所以在学习这部乐曲时,学生不仅要认识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还要谨记当时人民深受侵略者压迫的残酷情景,以此来激励自己勿忘国耻、为国争光。在学习这部合唱乐曲时,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们在学习曲目和歌词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定时的训练,将班内的学生定时组织起来,进行合唱实践[5]。在合唱热烈的氛围中,学生们更容易激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合唱的规模相当大,所有人一起发声演唱,产生的效果也是十分震撼的。在大家合力演唱之时,每个人都心潮澎湃,从而带动更多的人燃起心中的热血。每一次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内心情感都能得到再一次的激发,同时可以在练习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实践是丰富学生审美认知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音乐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也曾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然而不断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寻找音乐发展的根本所在是推动音乐走向繁荣的重要秘诀[5]。面对当下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高校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为音乐教育增添新的魅力。要健全管理制度,增强师资力量,融合新型教学理念,高效规划课堂,让学生们在实践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5]。

参考文献:

[1]姚晓宇.浅议音乐教育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9,(29):182-184.

[2]吕晓宇.音乐教育在高校普及的重要性探析[J].家教世界,2013,(11):236.

[3]刘柳.浅析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17,(82):168-169.

[4]李伯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路径[J].青春岁月,2018,(14):158-159.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流行音乐;大学;教育

在当今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拓展着以传统音乐为主的教学模式。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是网络时代,流行音乐有它存在的价值,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必要在音乐教育中,有选择有目的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以正确地引导学生对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认识,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顺应潮流,巧妙地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听流行音乐到分析其发展进程,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流行音乐。

一、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国家教育部的倡导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高校陆续开设了艺术类的课程,音乐方面有“音乐欣赏”、“音乐简史”、“基础乐理”、“合唱与指挥”等课程,使普通学校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活跃了校园艺术气氛。但多数学校的课程内容仍脱离不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以西方古典音乐和民族传统音乐为主,介绍维也纳古典乐派,如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奏鸣曲及交响乐,浪漫乐派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肖邦的钢琴曲,李斯特的交响诗等不同形式的经典作品,还有中国音乐史,中国民歌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等。诚然,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千百年沉淀下来的音乐精华,是老一代教育家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音乐类的课程开设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大多数的同学喜欢音乐,但不愿上音乐课。

我认为造成目前这种情况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中小学时期,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的附属品,没有按教学大纲教学,使学生形成的音乐审美价值观念较为肤浅,提高审美兴趣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一是长期以来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讲解乐理知识,介绍音乐家及欣赏经典音乐作品等,忽视了音乐的艺术特点,把学生视为呆板书本知识的载体,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个体的发展;二是现代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对人们的欣赏趣味有深刻的影响,并具有导向性,如电台、电视台的流行金曲榜、热线点歌、娱乐节目等,加之对流行歌星铺大盖地的宣传和长篇累牍的报道,以及“歌迷会”、“发烧友”等活动,如此大的社会音乐环境对青少年学生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四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的今天,生产和生活的节奏都在加快,流行音乐以其“简单”的特征展示了强大的社会适应性,在新的生产力水平推动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内容。这些因素使原有的以古典音乐启发学生创造力的初衷打了折扣。

二、流行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从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可以看出,流行音乐正向着多元化的发展。虽仍以情歌为主,但也出现了许多在反映时代、反映社会、反映人生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了更大的拓展的作品。正是由于政治经济诸多条件的变化,才促成了人对音乐的需求变化;人们对音乐产生了新的需要,促成了音乐诸多领域和音乐传统的变异。当代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之后,对精神生活的标准大大提高了,也因为计划经济像市场经济过渡的趋势下,人们的生活压力也渐渐增大,所以,这一时代的歌曲的种类繁多以适应多种人群的需求,像八十年代可以一种歌曲统领歌坛很久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了,而取而代之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人们对歌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旋律优美,歌词动听的歌曲就可以收到大家的欢迎,广大听众所追求的是创新与发展。在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之下,各种唱法相结合己经没有任何的技术问题了,同时音乐电视的形式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喜爱。

三、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社会群体,对各种知识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和较快的吸收速度。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日趋完善,各种机能达到了成熟的高峰,感官敏锐、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对形形新鲜的、奇异的、刺激的陌生事物和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新奇的东西并不完善,但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他们就能敏锐地体会到其与自身既有某种本质上的相通之处,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喜爱和倾向。流行音乐传入我国以后,是大学生最先接受和传播的,这就使流行音乐成为了青年人音乐生活的重要内容。如今,中国教育界很多人不得不承认阻止流行音乐进入学生音乐生活是不现实的。与其对流行音乐这一领域放任自流,使学生盲目地“来者不拒”,以至受到不良影响,还不如由音乐教师在这一领域精心挑选有用之材,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到健康的轨道上来。这不是媚俗地迎合,也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宜青少年身心特点并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引入课堂,培养学生从电台、电视、录像、唱片等媒体中选择音乐的能力。

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流行音乐在客观上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丰富了他们的内心情感,使学生的音乐生活呈多元化,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学校音乐教育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主动与社会音乐环境联手,不能一味地排斥严肃音乐以外的其他音乐元素,应尽量弥补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严重脱节的现象,形成合理有效的能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梁瑾.流行音乐进大学课堂[J].怀化学院学报,2009,28(3)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235-01

一、高职院校对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高职院校校领导音乐课听课情况

调查得知,3.64%的学生反映校领导非常重视音乐素质教育,经常听课;调查对象中16.06%的学生认为校领导对音乐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一般,偶尔听音乐课;而80.30%的学生认为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从不听音乐课。这反映了校领导对音乐素质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学校的音乐课安排也较随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对比情况

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状况不容乐观。59.70%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各科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地位略低于其他学科;31.21%的调查对象认为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地位持平,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略低于或与其他学科重要性相当;而仅有9.09%的调查对象认为音乐教育略高于其他学科。这说明在课程设置上没有把音乐课与其他课程放在一个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音乐素质教育的学习动机及学习方式的调查

(一)音乐课程的学习动机

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艺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然而,从本次调查来看,音乐课程的学习并未达到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一半左右(50.60%)的学生学习音乐课程仅仅是为了放松精神,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学习音乐课程是为了掌握一般的音乐知识的调查对象有22.73%,仅26.67%的学生学习音乐课程是想要全面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二)高职院校学生偏好的音乐素质教育方式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偏好的音乐素质教育的方式是课外音乐活动,有55.16%的学生选择这种方式;其次比较受欢迎的提高音乐素质的方式是音乐讲座,有19.09%的学生选择了这一种方式;认为音乐课程这种方式提高音乐素质的调查对象仅次于音乐讲座,占调查对象总数的16.36%;调查对象中有9.39%选择音乐会、音乐协会活动等其他形式作为提高音乐素质的方式。

三、高职院校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的满意度

(一)高职院校学生反映的音乐教师作用及教学方式现状

调查发现,37.58%的学生认为音乐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习;而54.24%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直接传授知识;另有8.18%的学生认为目前音乐教师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所起作用并不大。

(二)音乐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提高的作用调查

大部分调查对象还是认为音乐教育对提高素质是有帮助的,其中18%的调查对象认为很有帮助,44%的调查对象则认为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帮助一般,而38%的调查对象认为音乐教育对提高素质没有任何帮助。

(三)高职院校学生对所选音乐课程满意度的调查

湖南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所选音乐课程满意度并不高,仅32.43%的调查对象对其所选的音乐课很满意,感觉一般的调查对象超过了半数,占比57.27%,而有10.30%的学生表示他们对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并不满意,认为课程形式过于单一,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没有新意。

四、高职院校学生基本音乐素质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音乐常识

虽然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都表示喜欢音乐,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他们对音乐常识的掌握情况却并不理想,并且结果令人相当吃惊。在330位调查对象中,269位不知道中国国歌的词作者,比例高达81.52%,仅18.48%(61位)的被调查者知道我国国歌的词作者。知道《二胡映月》是二胡乐器作品的学生仅14.24%(47位),85.76%(283位)的调查对象都不知道《二胡映月》是什么乐器作品。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音乐能力素质情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湖南高职院校的学生对音乐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在330位调查对象中,仅有52位能被调查者能识五线谱,占样本总数的15.76%;84.24%的(278位)受调查者不能识五线谱,可见,大部分接受调查的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不能识别五线谱。

总的来看,目前湖南省高职院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还没有受到领导、老师及学生的足够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音乐常识还比较欠缺,音乐素质普遍偏低,有待进一步提升。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壮民歌;音乐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J64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193-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的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重视并运用各种手段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1]为了很好传承保护将壮族音乐文化,研究壮民歌在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现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壮族音乐文化概述及教育意义

(一)壮族音乐文化概述

壮族音乐文化在壮族文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着十分丰富的音乐形式,一方面全面呈现了各个时期壮族的民俗文化、美学语言观点,另一方面将精神、情感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壮族人民的思想和灵魂。根据就壮族音乐文化体裁可将其划分成民歌、歌舞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以及器乐等五个面。[2]其中民歌最具表现形式,并对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壮民歌在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意义

1.促进壮族音乐文化保护、传承,开展学校音乐教育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在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中,强调、提升对学生的壮民歌的音乐教育力度,为每位学生身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学生塑造成为壮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者,不单单是学校、学生发展需求,还是壮族音乐文化发展需求。

2.促进学生形成家乡情感。壮民歌在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领会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尽可能地认识家乡以及家乡的音乐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家乡情感,实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展。

3.促进开发壮族音乐特色的教育课程。壮民歌进入广西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制定具有壮族音乐特色的课程、教材,为学生壮族音乐文化学习提供有利补充,建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办学品位提升。

三、壮民歌在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现状

(一)未有开设与壮民歌相关的课程

在现阶段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中,主要开设的相关音乐教育方面的课程为“乐理理论”、“音乐欣赏”及“中外音乐史”等。这些已经开设课程的教学获得众多学生的青睐,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此部分课程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多为常规设置,教材也往往是全国统一适用的,没有显现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特色,没有考虑到少数名族地区文化传承方面的需求。[3]就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壮族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环境而言,自身民族的音乐文化倘若在学校教育中未得到有效的发展,便会丧失一个得天独厚的发展区域和最佳的接受主体,进而造成优秀的壮民歌在新时代中面临消亡境地。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背景冲击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和深入,过去少数民族地区原本“封闭”的状态被打破,与外界互动接触变得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使得少数民族同胞对外面世界的千姿百态一览无余。在这些新鲜事物影响下,在主流文化强烈冲击下,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逐步丧失了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形成了自卑感,高校大学生也不例外。部分大学生还觉得民族音乐属于落后的事物,这使得少数民族音乐处在十分不利的地位。

(三)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研究缺乏深入性

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仍受应试教育影响,并未很好地将塑造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及发展民族音乐等设定为高校音乐教育目标,壮民歌音乐教育发展多只是在教师与学生间以口传身授形式开展。即便现阶段诸多广西高校设置了特定的民族艺术院系,音乐教师得到了民族音乐教育熏陶,然而由于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缺乏深入性研究,壮民歌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无法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论。因此,壮民歌在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教学要求、评定形式,都无法有效塑造壮民歌音乐人才。[4]

四、壮民歌在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有效策略

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对壮族音乐文化展开有效的保护传承。壮民歌在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一)开设壮民歌特色课程,制定对应教学内容

伴随各式各样文化不断相互影响,广西高校应当将极具壮民歌特色的相关内容引入进音乐教育课程中,构筑国家统一课程与特色校本课程有机融合的教育模式。例如在高校中开设《壮族音乐欣赏》相关课程,将壮民歌中黑衣壮文化、刘三姐歌谣及平果嘹歌等资源变换成实际的教学内容,一方面促进学生认识、掌握壮族优良文化传统,一方面促进教学课程更加契合广西文化真实情况。[5]

(二)强化音乐师资民族文化教育

为了促进壮民歌在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发展,音乐教育务必要具备全面的壮族音乐文化素质。鉴于此,一方面,高校应当予以足够的关注度,对音乐教师乃是传承保护壮族音乐文化核心力量进行肯定,为教师创造充足的时间、空间去认识壮族音乐文化,以使教师自觉肩负起壮族音乐文化转播者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借助科研部门,与壮族地区文化、教育相关部门展开密切合作,对壮族音乐文化开展深入研究,有效调动起教师研究壮族音乐文化主观能动性,提取有效研究成果,并应于音乐教学实践。

(三)构建良好壮族音乐文化校园环境

广西高校应当明确自身对壮族音乐文化传承保护的最佳场所。良好的校园民族文化环境,能够促进学生在大学时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民族价值观。各式各样的少数民族活动能够有效反映民族形象,广西高校可于壮族节日“三月三”期间,组织壮族音乐文化传承保护活动,于“润物细无声”中,构建良好壮族音乐文化校园环境。[6]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壮民歌历经千百年发展至今天,依旧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呈现在世人面前。为了促进壮民歌在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相关人员务要不断专研、总结经验,清楚的认识壮族音乐文化、壮民歌在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发展意义,全面分析壮民歌在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现状,“开设壮民歌特色课程,制定对应教学内容”、“强化音乐师资民族文化教育”、“构建良好壮族音乐文化校园环境”等,更好地保护、传承广西少数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肖娟.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改革创新之路探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艺术育,2013,27(06):95-97.

[2]徐寒梅.探索在高校培养民族音乐传承人的途径――广西艺术学院民族音乐表演专业例析[J].中国音乐(季刊),2010,(1):131-132.

[3]王杰.地方性审美经验中的认同危机――以西那坡县黑衣壮民歌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的呈现为例[J].文艺研究,2010,(09):71-81.

[4]肖文朴,李林,郑雄军.论广西民歌传承人人才数据库建设[J].艺术探索,2013,27(04):56-59.

[5]叶峰.对壮族音乐文化在广西高校中的赏析和传承的思考[J].学林漫路,2012,(11):131-132,172.

[6]刘玲玲.族承人培养机制几点思考――以广西民歌承人培养为案例[J].鸭绿江,2014,13(04):89-90,9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