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业发展的趋势

产业发展的趋势

产业发展的趋势

产业发展的趋势范文第1篇

1.产业地产的概念

伴随着地产开发行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业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概念,即产业地产。行业内对产业地产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大家只是简单的把产业地产看成是地产开发的升级,认为其包含商务园区、生产厂房和仓储物流这三种业态形式。本文对产业地产的定义是综合多种产业地产概述而得出的,可以分为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概念可以简单的描述为:产业地产是一种新兴的地产发展模式,它是在房地产业的基础上,将工业、旅游业、物流行业等其他产业进行双重或多重结合。从狭义上讲:产业地产就是一个多功能的产业综合体,是工业地产的升级形式,它以地产为基础依托,以实现产业、地产和城市的发展为目标,通过为企业建设办公楼、写字楼、厂房、研发中心等基础设施来集>:请记住我站域名/

2.产业地产的特征

虽然工业地产和商业地产的不断发展衍生出了产业地产,但是产业地产的特征有别于它们两个,更加突出和鲜明,我们可以简单的总结为以下几点。(1)追求资源价值最大化产业地产顾名思义就是将地产和产业相结合,通过开发地产,使地产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全面为产业运营和发展服务,它追求的是区域资源最大化利用,而不是单纯的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2)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投资价值产业地产是对土地更深层次的开发,它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内的资源,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进而推动区域内产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投资价值。(3)更加注重对产业环境的营造预商业地产不同,产业地产在开发设计时更加注重满足人的办公和生产需求,并且还要根据不同企业的要求进行特制化的服务,营造出更加符合企业气质的环境。(4)针对的客户主要是企业和政府,对地产开发商的综合实力要求高与其他产业不同,产业地产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和企业,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当地经济生产总值。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不同的需求。一般来说产业地产工程大,施工程序复杂、建设周期时间长,投资回报时间也相对较长,因此对开发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求就特别高。

二、产业地产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目前我国针对房地产业提出了很多支持政策,为产业地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因此房地产行业要认清产业地产的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全面提升房地产业的发展水平。下面是我们结合国家政策和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对于产业地产发展趋势的预测,希望可以为房地产业提供一些参考。

1.融资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产业地产开发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周期长,因此会给开发企业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开发商如何缓解资金压力,保障资金的供给,就需要从各个方面、各个渠道进行融资,以免对产业地产的开发建设造成不利的影响,再加上银行贷款困难等因素,地产开发商更需要改变仅仅依靠传统银行贷款融资的方式,因此融资方式多元化是产业地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发商要从多渠道进行融资,必须注意做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开发商要积极寻求与政府和实体企业的合作,加强对企业园区的经营性贷款、产业地产发展基金、新形势下政策性贷款等新兴融资方式的关注。另一方面,打开大门,开放经营,积极吸收其他金融机构参与到产业地产项目规划、开发工作中来,鼓励金融机构进行创新,以适应产业地产园区地产集群、集聚的形式。总而言之,产业地产融资渠道将会越来越多,融资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产品由低价值向高价值转化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端行业、跨国公司进入产业地产的开发行列,产业地产必将会由单纯的区域性企业向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别的方向发展,它的作用也不再是仅仅满足企业自身现行的发展经营活动,而是为更多的考虑为来的发展方向,并为其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开发制造出更多高级产品,使产品由低价值向高价值转化。

3.经营方式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产业地产的开发设计范围广、专业性非常强,相应的就要求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为地产产业的发展服务,但是很多企业缺乏专业的人才和开发经验,导致白白浪费一些很好的开发项目,因此这些企业就需要向其他机构寻求专业的帮助,这就必然会带动一个新兴的行业快速发展,即专业为产业地产提供管理输出和品牌输出的服务性行业,我国的产业地产也会进一步由粗放单一的经验模式向专业规范的方向发展。

4.投资方向有所创新

现如今,我国的产业地产开发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线、二线城市的新城区的工业和仓储用地,这主要是考虑到这些城市周边土地的未来的升值情况和工业土地与商业土地之间的价值差异。相信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变化,产业地产的投资方向必将会多元化的情况,一方面,产业地产的开发将会从大城市的郊区或者是新城区向老城区进行转变。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产业地产可以通过协议置换、政府收购储备等方式来连片发展各项功能都较佳的高新技术行业或者是总部经济园区,以此来提升城市的发展质量。另一方面,产业地产的投资方向将会更多的向中西部地区发展。总之,产业地产的投资方向一定会有所创新。

5.产业园区向综合化和社区化方向发展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地产园区的环境将会更加完善,由传统的单纯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向满足人们居住、休闲、商业等配套设施的需求转变,使产业地产的园区发展向综合化和社区化发展。加强建设产业园区的相关基础设施,对未来产业地产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6.产业地产规划当中将会重点加入生态理念

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国提出了走可

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政策,并且产业地产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也要求必须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因此产业地产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将生态理念植入其中,大力倡导发展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的经济。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方面也会充分考虑这一理念,构建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产业体系。因此房地产业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的必然性,在今后的产业地产开发过程中,注意将生态理念融入到产业地产开发的各个阶段,积极配合产业地产绿色发展的需求,注重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三个效益的统一,为产业园区的人员提供舒适的居住、办公、生产、消费环境。 7.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产业地产承担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与发展的重任,因此产业地产开发中一定要对土地进行深度开发,充分发挥土地的作用为产业服务,进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的繁荣。另外,注意运用产业地产良好的集中集聚效应来辐射周边地区,为区域的发展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和税收效益,这可以很好的提升城市的形象。同时还要注意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就业率,带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反过来说,城市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产业地产的价值,因为我们在评价产业地产的时候要看它为城市的发展做出多大的贡献,包括提高了多少国民生产总值、带动了多少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多少就业机会、带来了多少税收等,因此产业地产要积极承担起城市化建设的任务,在保障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8.产业地产的开发将会趋于区域性、格局得到优化

我国为什么要划分经济圈,目的就是为了明确各个区域的产业优势,为各个开发商提供服务,因此,在今后产业地产开发商进行地产开发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本区域的产业优势,积极结合本区域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资源进行当地资源的开发,努力做到使当地的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吸引符合该产业的优势企业进驻,同时带动和该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进行聚集,从而形成一个较大的产业集群,这样以来使重点产业的生产力布局得到优化,促进该产业的升级变化,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三、产业地产的投资风险分析

1.产业地产投资风险的概念

产业地产投资风险就是将资金投入到产业地产从开发到投入使用的全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产生这些不确定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家政策的调整、产业企业的好恶、通货膨胀情况、变现风险等。

2.产业地产投资风险的特点

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收益和风险并存,并且成正比的关系,因此,发展产业地产的高额利润和巨大的商机就同时决定了产业地产投资风险要比其他投资产业的风险高的多,掌握产业地产投资风险的特点有利于企业规避风险。产业地产投资风险处理一般性的特征还存在一些独有的特点,如投资风险具有多样性、多阶段性、非均衡性等。通过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发现产业地产的投资风险具有复杂性,企业要规避风险必须花费很大的力气。

3.产业地产投资风险的类别

产业地产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产业地产投资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下面我们针对投资风险的类型进行讨论。(1)政策风险产业地产顾名思义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产业和地产,而这两个方面都特别容易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因此,国家政策的变化会给产业地产造成巨大的影响。影响产业地产市场的政策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环境风险、产业政策风险、土地政策风险、税收政策风险、金融政策风险、环保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等。(2)经济风险经济风险就是经济环境及经济发展出现变化给产业地产带来的影响。本文根据我国产业地产发展的实际情况,将经济风险因素划分为以下几种:市场供求变化带来的风险、财务风险、融资风险、地价风险。经济风险因素对产业地产的影响较大也更为直接,因此要特别注意。(3)技术风险技术风险就是指由于技术的进步给整个项目建设相关变量带来新的变化而可能导致发生风险。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地产开发建设的技术水平也有所提高,企业要通过利用新的技术达到各种期望,就必然会导致设计变更的问题,从而有可能使开发企业承担一定的风险。技术风险主要包括项目设计变更风险、建筑材料变更风险、工期延误风险、项目选址风险、施工事故风险等。(4)社会风险社会风险就是社会人文环境变化给开发商带来的风险。它主要包括治安风险、拆迁安置风险、公众干预风险、城市规划风险、区域发展风险等。(5)其他风险产业地产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其中还包括管理风险、运营风险、自然风险、和国际风险等。总之,产业地产的投资风险多种多样,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规避和降低风险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在实际的产业地产项目开发中,开发企业要全面了解投资风险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做好预防措施,以免发生风险而造成企业措手不及,造成更大的损失。

产业发展的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产业技术发展;建筑信息模型;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 F1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产业发展的时间比较悠久,它是人们自我需求和本能反应所产生的产业。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安全保障离不开建筑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产品的需求也不断提升。每一个人都会对建筑产业的质量水准和需求内容有不同的要求。而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建筑产业开始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创新,走向了新的发展道路。传统的建筑产业技术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不能适应于当今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的多个领域开始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建筑产业技术也需紧跟潮流,向着这三个发展目标进行改革和创新。

1建筑产业技术发展改革的内在含义

我国每年新建起的房屋数量约为世界每年新建起房屋总量的一半。我国建筑产业市场广阔,而且规模比较庞大,在建设时会耗费许多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单纯的利用这些物力、人力和财力来建设建筑产业,会浪费较多的资源,而且构建的建筑工程也不满足新时期的需求。为了更好的注重建筑工程的美观和经济性,需注重建筑产业的技术和管理制度上的改革。

建筑产业技术的发展,和整个社会文化、经济、科技水平有一定的联系。建筑技术就是为了满足建筑的需求从而使用的工艺。当今时代,更注重的是生态经济,而科技水平的提高,也给建筑技术带来了许多的新发展理念。在建筑技术中,注重更多的因素是借鉴和整合。借鉴于国际上先进的发展理念,整合当今社会中的诸多因素,寻求创新的灵感和思路。也是社会和时代的原因,促使建筑产业技术不得不进行改革和发展。

2数字化的建筑信息模型

近年来,我国城乡建设部颁布了与建筑信息化有关的纲要,期望以此来提升建筑产业技术的信息化水平。我国诸多建筑企业已经开始构建建筑信息模型,并引进了网络信息技术。传统建筑产业技术,有机的结合先进的科技,便能够取得优异的效果。信息技术在我国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并减少了资金的投入。建筑产业技术走向数字化,必然会建立一个建筑信息模型,从而完善建筑产业的规划设计和生产管理。建筑信息模型能够全过程的控制建筑产业,对建筑产业进行适当的协调和控制。建筑产业具有可控性和复杂性的组织生产过程,推行建筑信息模型,具有很切实有效的意义。但我国现阶段的建筑产业,缺乏财力和财力的投入资本,而且策划基础较弱,很难构建出一套具有数字化的建筑信息模型。如果构建的信息不够充分,准备步骤不足,没有人力和财力的全程投入,那么即便构建出建筑信息模型,其效果也是比较差的。

综合的考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工程效果发现,目前建筑产业最适合实施和推行的是工程总承包制度。该制度也具有信息化的元素,非常适合当今的建筑产业。工程总承包制度具有全信息模,是从策划工程项目时期开始构建模,然后扩充工程项目的各阶段。信息模能够归档工程资料,便于以后扩建时查询资料。尽管目前我国建筑产业没有足够的能力构建数字化的建筑信息模型,但建筑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也会沿着数字化的方向前进。

3智能化的建筑施工仪器设备

传统的建筑产业技术对地下、水下、高空等高危作业环境没有优势,时常会出现施工故障和安全故障。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内的建设用地资源逐渐缩小,建筑产品的技术程度必须要加强。科技的进步,促使智能化、自动化的施工仪器设备开始出现,并能够投入于高危作业环境和精细施工条件中。智能化的施工仪器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国际建筑业对建筑施工设备的智能化要求很高,每年都会研发新的智能化设备。建筑施工仪器设备走向智能化的发展路线,是建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建筑产业需及早的策划和实施。

4绿色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控制碳排放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准则。由于两次工业革命,人们发展经济耗费了大量的资源,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破坏了生态环境。现阶段,绿色生态经济是企业发展的目标,研制的产品也多带有绿色生态的元素。建筑产业发展,也需走绿色生态建筑之路。而绿色生态建筑之路,需以全程控制碳排放量为目标,尽量减少施工时产生的较多粉尘颗粒和污水废渣。绿色生态经济是建筑产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应从长远考虑,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手段,来实施目标计划。现阶段我国建筑产业还属于生态经济起步阶段,还需加强努力。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程度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在控制碳排放的国际会议上,对发达国家提出的措施有争议。低碳建筑,需开发和研究控制碳含量的举措和计量碳含量的技术。工程项目实施绿色生态建筑,需做好源头上的控制。比如选择绿色生态的建筑材料、设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等。

结束语:

建筑产业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提高工程工作效率和安全保障程度。而做到这两点,就需要将技术设备进行改革,使其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从长远考虑,注重走绿色生态经济发展的道路。现阶段,我国建筑产业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技术,因此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时,还存在着较多的弊端和诸多因素的干扰。但是,建筑产业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建筑企业需及早的做好策划和准备,促进建筑产业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新时期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黄筱淑.新技术新趋势引领行业发展[J].智能建筑.2010,(6).

产业发展的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 重要性 体制改革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124-01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所体现的重要性

文化产业主要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通过创作、营销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而产生的一种行业。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征。在当今全球化经济的大环境下,文化产业的推动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愈发凸显其重要地位。其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传统的文化体制已明显不再适应当今新形势下的发展,对文化体制进行改革显得十分必要,而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就是我国体制改革下的必然要求。自加入WTO以来,进一步加快了我国走向国际化舞台的步伐,为我国的文化发展走向世界带来了机遇。但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日益开放且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面对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的同时,如何保护我国民族文化的安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因此,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也是我国加入WTO之后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我国相应文化体制与政策的不完善,所以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我国优秀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经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为我们积累了很多优秀的文化资源,但我们自身却缺乏对优秀文化的挖掘与创新,从而没有使其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就拿《功夫熊猫》这部影片来说,熊猫与功夫本都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资源,却被美国人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动画片的形式成功搬上大荧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中国人的深思。第二,我国文化产业资源过于分散。我国的文化产业是在计划经济下逐步发展起来的,长期处于一种被分割的状态,产业发展的各种必要要素被分散在各个领域,致使产业文化的规模效应以及文化的品牌优势难以得到发挥。第三,我国还没有建立形成一个较为规范、统一且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产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既具备一般行业的基本特点,又明显具备其自身行业所独有的特色。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较为规范的文化市场体系,一些企业企图利用其特殊性,实行垄断以达到他们操纵市场并从中谋取暴利的目的,从而违背了市场的自然规律,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文化产品的正常流通,限制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

三、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思考与建议

(一)促进文化改革体制创新,规范文化市场体系

政府应建立适合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体制,并规范、健全相应的文化市场体系,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坚决反对所有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垄断现象,保证我国文化产品的合理流动,使文化产业可以按照自然的市场规律正常进行,最大可能地发挥市场作用,从而实现文化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同时,在竞争激烈的文化产业市场,我国的文化产业整体上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所以我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竞争水平。

(二)建立集中性产业文化基地,形成规模效应的产业布局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文化产业呈现出产业资源过于分散的状态,其已不再适应当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在新的经济体制形势下,我国应加强集中产业文化基地的建立,形成具有规模效应优势的文化企业以及产业布局。我国应该逐步建立一些像北京、上海等地区的集中文化产业基地,并充分发挥它们的规模效应优势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我国文化产业整体上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形成足够鲜明的特色文化,从而削弱市场竞争力。所以,我国应加强对企业特色文化的培养,使企业具有明显的特色文化优势,进而打造属于企业自身的品牌文化,提升其市场的文化竞争力。

(三)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加大对外文化的交流力度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正向国际化舞台一步步靠近,明显会加大中国与国际上的交流。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学习并借鉴一切国外的优秀文化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相关经验灵活地运用到我国产业发展中来。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地展现自身的优秀文化,努力把中华优秀文化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与独特魅力,致力于让中华民族文化大胆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从而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参考文献】

产业发展的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健美操;市场管理;发展趋势

一、大众健美操的特点

健美操以健身为目的,通过身体的活动,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增强体质,促进人的身体和精神成长,陶冶情操。对于大众健美操来说,强度和难度相对较低。根据年龄,性别,运动形式的不同,可以实行不同的任务,提供自由的选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健美操以其活泼热情娱乐激烈等特点,赢得了绝大多数的参与者好评。为确保有氧代谢状态下的主体可以获得良好的有氧运动,健美操的基本条件的最佳强度运动。健美操运动负荷定量,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在实践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大脑皮层,长时间的有氧锻炼身体刺激之下,不容易感到疲劳,消耗大量的脂肪和水,乳酸积累也不高,是一种很好的运动和健身项目。科学显示,健康的美是的最有效的。一个健康漂亮的人具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可以轻松应付日常生活,更有精力参加各种社会大量娱乐和休闲活动,也可以有处理突发事情的精力。健身健美操是一种有氧运动,健身效果对人的改造能力已经众所周知。有氧运动能开发人的心肺功能,健美操这种有氧运动的效果体现在弹性和柔韧性,有促进身体发育的作用。所以可以说,健美操是提高的理想运动主体的整体素质。

二、健美操市场管理体系的现实审视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健美操市场的激烈竞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发展让人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健美操,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国民体质,而且还可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健美操的主要市场的发展,所以要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市场化的道路,即使体育产品成为一种可以在市场上大批量购买的消耗品。中国体育的产业化进程目前正处于初级阶段。足球,篮球,排球职业俱乐部成为体育运行机制的改革试点,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运行机制,也收获了初步的经济效益,这使体育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τ诘毕率谐〉脑诵星榭觯健美操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和价值。

为完成消费者的体育与健康的平衡,需要树立健康意识与体育健身的追求,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的更新,“花钱买健康”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体育运动,享受健身健美操。健美操已成为娱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人走上成功之路,原因是自信,也就是内在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基础,为健美操这一种运动创造了条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健康的形体,使健美操得到更多的关注。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是现代社会和人类健康的生存基础,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新的时代,时代本质上是一种与时俱进,充满了创新和创造,强健的体魄是时代的需要,这需要精心护理对身体的健康,并在多个方面,全方位,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坚持。健身健美操,作为一种新的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于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引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目前,健美操流行于各种健身俱乐部在全国各地主要商业圈,产业如春笋般发展后。健身俱乐部的主要目的是健身服务,为群众提供商业性健身设施和场馆,依靠服务业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利益机制。此外,各种健身健美操成为电视节目的主要内容,也推动了健美操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使更多的人了解健美操,并投入训练,为健美操市场发展创造条件。参与许多体育项目在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竞争,健美操具有广阔的前景以及可持续发展趋势。

三、结语

我国健美操主体产业即竞赛表演产业未充分开发,有非常大的开发潜力。赛事冠名权、健美操组织的标志专利及使用权、赛事转播权、健美操运动员肖像权的投资经营和广告活动等方面进行市场开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大众健美操健身俱乐部产业发展较好,紧密结合科研,结合我国国民体质、形体特征和生活生活习惯,开发更多大众喜爱的新项目,多风格、多类型和综合性是当前健美操市场开发的主要趋势之一。目前,我国健美操器械及相关用品产业化发展不理想,没有专门从事健美操相关有型产品生产的领头企业,但产业化前景乐观。建议从事健美操相关有型产品生产的企业积极发展,促使领头企业的产生从而带动整个市场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陆旭.浅谈大众健美操的教学艺术[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0:130-131.

产业发展的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产业;低碳经济;新能源 ;低碳技术

一、引言

1.研究低碳产业的意义

随着全球变暖形势的不断加剧及矿物能源的急剧消耗,人类迫切需要一种能满足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经济模式,代替以高能耗高污染为特点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仅可以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参与制订低碳经济这一重新分配全球财富的游戏新规则。国际上的主要强国主动减排的根本原因还是为了抓住机遇提高其国家竞争力,这点对于发展中的我国也尤为重要。我国学者牛文元认为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其中的低碳产业,不仅是低碳发展的重点内容,也是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深入理解低碳经济的概念,显著突出低碳产业的重要地位,唤起全社会对它的高度重视,以便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加大对低碳产业的开发力度,充分发挥低碳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低碳经济的背景

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此同时,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能源导致的环境问题更主要地表现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恶化。在这样时代新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等新概念、新政策相继而生。低碳经济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变革能源、经济、以及价值观,实现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走向生态文明,应用创新低碳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低碳消费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3.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发展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经济增长,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意识到了本国的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英国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泰国巴厘岛举行,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英国政府于2009年了《低碳产业战略远景》,认为全球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新兴的低碳产业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将会创造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就业。

4.我国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2007年6月,中国正式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12月,我国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将可再生能源发展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再提以煤炭能源为主。2008年1月,清华大学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2007年9月,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对低碳经济的观点。学者牛文元认为,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

二、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现状

低碳产业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等各个领域,几乎涵盖了GDP的所有支柱产业,甚至还包裹为低碳技术行业服务的上下游产业。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是以消费大量能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我国低碳产业展面临着多样化的问题。

1.低碳产业发展困难缓慢

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主要靠煤、矿产资源的消耗,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双重压力矛盾突出,我国当前处于高能耗阶段,同时也是高碳经济时期。由于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成为能源消耗大国。为了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碳经济仍将继续保持下去。应用在低碳经济的低碳技术的特点是涉及面广、难度大。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由于低碳技术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领域,以及社会再生产过程,由于一些低碳技术难以实现,严重制约低碳经济发展。比如煤炭发电行业,我国高碳的火力发电仍是主体地位,但煤电的整体气化联合循环技术满足不了低碳发电要求。交通运输部门限制汽车CO2的排放,但是缺少新能源动力的配合,太阳能、氢能利用技术处于进一步研究阶段。

2.低碳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首先,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大量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扩大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其次,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存在,经济发展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单位GDP能耗和产品平均能耗都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再次,能源资源禀赋的特点。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将长期存在。煤的碳密集程度较高,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最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我国产业仍处于低端位置,出口的商品主要为高能耗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我国处于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所采用的能源基础设施的技术、设备能长期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低碳的燃煤发电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低碳产业发展瓶颈

我国在采取的减排行动中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仅仅依靠降低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加快低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资本支持,势必会推动碳规则的全球化。我国相应建立健全相关市场和监管体系,进入碳总量控制时代。我国设定行业的准入门槛,以及经济的激励政策,扶持低排放行业发展,减排技术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对高能耗企业,这种高耗能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将不复存在。技术和资金将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低碳产业发展的趋势

1.制定低碳产业发展战略

全球经济向着可持续的低碳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低碳产业,有必要制定低碳产业发展战略。低碳技术将成为国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制定低碳技术战略规划,以及制定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的规划,其内容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低碳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低碳技术创新。我国尽快发展低碳产业,就必须增加资金投入来使低碳技术创新。低碳技术的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应用使减排行动降低30%成本。各国每年以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未来GDP5%~20%的损失,这种对低碳技术的资金投入产出显著的经济效益。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一项具有大规模减排效应的技术。国家应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增强低碳技术的国际引进吸收、消化利用和二次创新。

2.低碳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

低碳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制度创新,消除制度障碍,推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定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以提供法律保障。如能源税、碳税制度等经济政策。制定完善的碳排放贸易制度,促进碳贸易发展;强化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加快我国能源体制改革,推动能源结构、价格体系调整,推动再生能源发展机制的运行,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制度创新。

3.低碳能源产业的发展

煤、石油、天然气是高碳能源,对大气变暖影响极大,必须开发新能源,建立低碳能源产业。建立生物质能源,利用沼气技术,发展沼气产业;建立风能、水电能源产业;核能核电的发展;开发太阳能产业;潮汐能、地热等能源都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4.农村低碳产业发展

低碳经济不但是在城市发展,而且也在农村发展。农村碳源碳汇对地球生态环境影响很大。我国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用能,乡镇企业等对能源消耗增加,CO2排放量也增加,对大气温室效应影响很大。而广大农村的生态环境拥有森林、农作物等绿色植物,碳汇功能潜力很大。对农村碳源进行有效控制,发挥碳汇的作用,实现碳平衡,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5.积极的低碳经济政策

将低碳经济的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支出范畴,把低碳经济发展资金作为财政的经常性支出,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制度保证,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调动企业投资低碳经济的积极性的政策,遏制环境恶化,不但通过国家财政支撑,而且可以通过市场防范、减排,调动企业投资低碳经济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投资低碳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低碳产业技术项目进行贴息等方式。

6.积极做好低碳经济的宣传普及工作

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以及企业都可以对本单位的员工进行低碳经济的宣传,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从而引导公众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增加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能源的浪费,使得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成为全民参与的实际行动内容。

四、结语

在我国发展低碳产业,有以下益处:首先,发展低碳产业有助于国家和企业节约能源,可以遏制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避免对国外能源的依赖,巩固了我国能源安全。其次,低碳产业有效保护了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通过进行低碳技术和设备的改造,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再次,低碳技术是创新的技术,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可以提升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新能源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的引擎。低碳经济必将导致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的出现,掌握低碳技术的国家将成为未来经济的主导者。

面对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现实,低碳产业在传统能源、工业、交通和建筑行业都存在很多发展机会,且我国相对减碳成本较低,更加有利于低碳产业发展壮大,抓住低碳产业发展机遇,将会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力。低碳产业的研究还没有结束,因为随着人们对节能减排事业的关注加深,减碳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有更多新兴的低碳行业加入其中。此外,低碳产业刚刚起步,很多行业还没有统计数据,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崔奕,郝寿义,陈妍.低碳经济背景下看低碳产业发展方向[J].生态经济,2010(6):91-94.

[2]卢德湖,黄哲.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

[3]李友华,王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0.

[4]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10.

[5]姬宪恒.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可分三步走[N].中国商报,2009.002版.

[6]杨莉.低碳经济发展可行性及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3):26.

[7]樊纲.低碳经济发展:中国与世界N].解放日报,2009-12-20日.第008版.

[8]邵伟.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J].金融与经济,2009(2):33.

[9]刘兆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政策建议[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