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质量工作计划

教学质量工作计划

教学质量工作计划

教学质量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目标,是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市提高教育质量行动计划》的要求,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推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通过实施“提高教育质量行动计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提升教育理念,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二、行动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我校基础教育质量力争走在全市农村小学的前列,使我校基础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到2012年,在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向双高“普九”目标迈进的基础上,实现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基本优化、与城市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让更多的孩子都接受到优质教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管理水平普遍得到提升,树立一批具有典型引领作用的优秀教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工作目标:

1、改进德育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以体验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增强实效性和感染力,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在贯彻国家、省课程计划的同时,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学校要有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校本课程。进一步推动评价制度改革,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构建符合课改理念、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3、强化教研引领,创新教研活动方式,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校本教研新模式;加强项目带动、课题牵动,确立一项具有可推广价值的课题或实验项目;加强教材研究、聚焦课堂教学,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加强学科教研、形成学科引领团队,攻克难点、突破细节。

4、切实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强身健体,降低近视率。

5、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以新的《齐齐哈尔市普通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为标准,出台配套的相关规范管理细则。

6、义务教育小学净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7、倡导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引导学校注重内涵发展,力争成为全市树立的100所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之一。

8、培养专家型校长、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学科教学名师;积极参加全市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培训;充分发挥城镇支教教师的引领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9、加强学校校园网建设,力争实现“班班通”;逐步开通普通各学科网上教研论坛,实施现代远程教研。

三、工作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一切从实际出发,促进基础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2、坚持以生为本、遵循规律的原则。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发展规律,按照课程改革新理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3、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既要考虑当前,更到注重未来,确保教育质量可持续提高。

四、主要任务

教学质量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内涵和方法的探讨,结合中职学校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实践,确定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论文关键词]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设备管理、教师管理、教学信息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也就是计划、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价。六大管理内容相辅相成,彼此关联,密不可分,且包含独立的子系统。教学质量管理由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就必须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参照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六大管理内容,建立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

(一)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精髓化、精致化和规律化

精髓化是把握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核心,按照教学质量管理的规律制定规章制度和计划;精致化是按照教学质量管理要求,实施疏密有致的管理方法,以贯彻落实教学管理的各项内容;规律化是体现教学质量管理的严格制度和规范,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指导方针和具体解决方案,是检验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标尺。

(二)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全面、全员和全过程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是对教学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化,细分对象、细分岗位、细化环节。管理的全面是指教学质量管理的范围全面、内容全面和方法全面。范围包括教学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学籍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到教师教学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操作方法和流程;方法包括检查和评估、绩效考核等方面。全员是指参加教学质量管理的人员广泛而全面。全过程是指教学精细化质量管理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包含教学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管理、控制和反馈等多个环节的全过程。通过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有关质量问题的宣传教育,使学校全体职工都关心和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

二、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需要不断地循环进行工作,才能不断地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成效。计划主要是应用现代的预测技术,预测市场对学生质量的要求,经过对预测信息的分析研究,以此来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和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案;实施是根据预定的质量管理目标,经过优选的质量管理方案,组织具体部门和人员实施;检查主要是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检查方案的实施情况,评价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果,并找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是总结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巩固成绩和预防问题再度出现。并且将本次循环中寻找出的问题转人下次循环中予以解决。

三、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学期教学实施计划、下达教学任务书、编制授课进度计划、编制课程表等多个环节。

教学计划管理由上到下包含学校计划(目标)管理一专业计划(目标)一课程计划(目标)管理一课题计划(目标)管理。学校计划(目标)主要包括学校近期、中期、长期的专业设置及教学目标、层次等,如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它是专业培养目标的纲领。各专业要按照总体目标,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专业课程开设计划,确定专业应知、应会目标,充分体现文化课为技术基础课服务,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理念,达到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发展中够用和实用。同时,课程的开设力求模块化,减少课程开设门数,自主开发精品专业课程。课程计划(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它是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是教学基本文件之一。任课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详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人才知识、技能需求,编制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含编制说明、教学周期顺序、教学章节、教学课题、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学生应知、应会目标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准备、作业安排等)。因此,任课教师要熟悉所教课程的整本教材内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课程知识点,明确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课题计划(目标)是教学计划(目标)的最末单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案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课题重点、难点,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效果评价。任课教师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制定后,由教研组讨论,教研组长、专业科科长签字,于开课前的一个学期结束前一周送教务科审核汇总,报教学副校长批准后执行。转贴于

(二)教学实施过程管理

教学实施过程管理包括理论教学过程管理、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和生产实习教学管理。

第一,在理论教学过程管理中,要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子计划(目标)分项管理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包括教学计划的修正)。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职责,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检查;如随机听课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学效果检查(抽考、学生问卷、座谈会等),随时掌握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的出现的问题,做好每个课题计划(目标)的管理和控制。对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专业科每月检查一次,教研组至少每两周检查一次,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检查、督导及听课过程中随机抽查,并把检查结果每月汇总后报送教学副校长审阅。

第二,实习教学管理是中职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与管理理念和实习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关。长期以来,我国实习教师队伍不健全,职称比例、学历比例、人员比例等结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得不到彻底解决,加上管理方法落后,造成实习教学过程管理流于形式,甚至达不到规范管理的要求。而中职学校学生专业技能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因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制定教师学期、学年技能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自我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同时,管理人员要从课题实习计划、实习教案人手,加强实习教学过程检查。实习教师要按照课题培养目标示范操作、讲解、辅导和讲评,对每位学生每个实习课题实习效果进行测评,并汇入平时实习成绩。

第三,生产实习过程管理也应从专业实习计划开始。学校专业课教师应走出校门,到企业调研,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签订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协议,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修改专业教学度进和课程计划,同时定期派教师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指导、调研、锻炼等,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生产实习实行定师傅、定课题、定期轮换制度,把学生在企业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的实施,主要依靠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设备来完成。因此,专业科一方面要抓好教师管理,对每个教师提出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专业目标对实习设备科学管理,统筹协调,充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三)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

学生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定学生成绩,检查教学质量,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成绩考核应坚持理论与实践考核并重的原则,采用百分制评定,主要采取考试、考查两种方式进行,实行教考分离,考试课要建立课程试题库。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总结性考核的方法。可采用课堂理论考试(笔试、闭卷)、技能考评、实践操作、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一般情况下,课程平时成绩可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实验课考核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课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50%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考查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经常性考核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平时课堂提问、作业、实际操作和平时测验等采集学生学习成绩。

(四)教学信息反馈与处理

1.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

教务科、教研督导室、专业科应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听课等形式建立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毕业生调查、与用人单位座谈等形式建立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质量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各种层次的教学评估(包括社会评价)收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的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收集整理的各种信息要以纪要或报告等形式,及时报教务科和教学副校长,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修订教学计划和目标,改进教学实施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硕师计划”;实施情况;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7-0077-03

作者简介:张作岭(1963-),男,吉林四平人,教授,从事高等教育和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刘艳清(1972-),女,吉林四平人,副教授,博士,从事高等教育研究;赵朋(1982-),男,吉林公主岭人,讲师,硕士,从事教育管理与心理学研究。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和质量偏低的问题是影响农村教育整体质量全面提升的难点问题。为更好地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启动并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硕师计划”研究生(简称“硕师生”)培养质量上,需要我们认真进行研究和思考,构建“硕师计划”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硕师计划”实施情况及培养模式的调整

“硕师计划”是专门为培养农村骨干教师制定的一项政策,主要是选拔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经推荐免试将其录取为“硕师生”,并与各省、县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签约,正式聘为编制内教师,让其到国家和省级扶贫县学校任教。“硕师计划”启动以来,已在全国31个省(市、区)开始实施,累计参加推荐免试工作的高等学校已达86所,承担“硕师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多达73所,共有9000余名优秀本科毕业生赴部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中学任教[1]。“硕师计划”的实施增加了农村教师的数量,改善了农村师资队伍的结构,提升了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农村的教育质量。截至目前,“硕师计划”的实施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试行阶段(2004至2005年)

试点工作主要在中西部19个省(市、区)进行,共有33所高校参与了推荐免试工作,有21所高校承担了培养任务,吸引了1 125名优秀本科毕业生到291个国家扶贫县高中任教,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2]。“硕师计划”的培养模式为“1+1+1+2”。即第一年,经推荐被免试录取的“硕师生”到签约扶贫县高中任教;第二年,“硕师生”到承担培养任务的高校注册学籍,采取脱产的形式学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第三年,“硕师生”在任教学校工作的同时,继续学习研究生课程,并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撰写和答辩,论文通过后,方可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证明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第四、第五年,继续在任教学校承担教育教学任务。

2.推广阶段(2006至2009年)

2006年,教育部在其公布的工作要点中强调指出,要“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的规模”,并认真总结了“硕师计划”实施两年来的经验,在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政策,扩大了计划实施的规模,将服务范围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学校,以中学为主。同时将培养模式调整为“3+1+1”。即前三年,“硕师生”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第四年,“硕师生”到承担培养任务的高校注册学籍,通过脱产的方式学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第五年,“硕师生”返回任教学校,在工作的同时,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任务,并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论文通过答辩后,由培养学校授予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并为其颁发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

3.完善阶段(2010年至今)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从2010年开始,进一步扩大“硕师计划”的招生规模,并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结合实施。同时,对“硕师计划”做出了如下调整。一是服务范围由部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扩大到所有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二是培养模式由“3+1+1”五年制改为“3+1”四年制(前三年在任教学校边工作、边学习,第四年到培养学校脱产学课程,完成论文答辩)。三是“硕师计划”与“特岗计划”相结合,凡被录取为“硕师生”的学生均可同时被聘为特岗教师。四是参加推荐免试工作的高等学校和承担“硕师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在数量上均有所增加。

二、“硕师计划”实施的成效及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实施“硕师计划”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吸引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此,该计划得到了各省(县)教育行政部门、各培养学校和农村任教学校的高度重视。在该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应坚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阳光推荐,公平选拔,积极接纳,合理使用”的指导思想。 实施该计划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农村贫困地区学校输送了一批本科毕业生,解决了农村教师匮乏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了学科教师紧缺的困难。二是通过政策引导,激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拓宽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三是成功探索了一条为农村学校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有效途径[3]。

在我国,“硕师计划”的实施是一项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的工作,在政策导向、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机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实施的重点是把培养质量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教育不仅需要大量的教师,更需要高层次、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自“硕师计划”实施以来,所培养的“硕师生”总体质量偏低,与培养目标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教学质量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抓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畅有序。

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如何抓好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

1、抓各类计划的落实,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连续性。

教学管理是建立在科学性和计划性的基础上。每年学期开学。我首先抓各类计划的制定,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加强统筹管理和目标管理,使工作有的放矢,有目标、有方案、有规划、有管理。在制定各类计划时。注意和加强可操作性,保证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

通过各部门反复研究协调。使各类计划清楚地反应学期各项工作。我们共制定如下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业务学习计划》、《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等。

2、抓住教学环节,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学期开学,我组织一线教师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落实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提出教育教学具体目标。

a. 抓备课

备讲辅批考,备课是首要关键。如何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开学初,学校根据本校工作实际,明确提出备课的具体要求。尤其是要做到: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跟上。

如何精备一堂课,要求教师“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挖掘到位,知识准确。”每学期都要评出校内优秀教案。在全校推广展览,并给予奖励。

b. 抓课堂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龙头环节。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明确提出:如何上好一堂课,关键应做到:“主导作用到位,主体全员参与,讲究课堂艺术,师生配合默契,精讲多练,层次分明,因材施教,各有所得。”此外,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板书规范工整,电教手段齐全,教具使用合理。

其次,开展全员听课。教师讲课要让大家来听,来评。一堂课要经得起推敲、点评和“说长道短”、“评头论足”。教学领导要首先完成听课任务,每学期我按学校要求完成听课节数。同时,检查听课情况:听课节数,听课人数,听课学科。要求任课教师要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听课这一环节,给全校教师创造一种改进,提高的机会。同时,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根本素质会其到重要作用。

c. 抓反馈

如何检验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我在抓批改,反馈环节上做了大量文章:①开放性习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由过去的固定习题改为开放性习题,由学生自主选做。习题难易程度具有不同档次,习题数量也由学生自主选定。②AB卷。每次小考、反馈、测验都采用AB卷。两张试卷,是按学生层次具有梯度性。分值相同,由学生自主选答,不同的学生答不同的试卷各有所得和心理满足感,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控制了流失生,营造了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校园气氛。③月考制。为了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建立了月考制,每月举行月考,内容都是近期所学知识,试题由任课教师自拟。体现双基,侧重技能。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质量分析会。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由包组领导亲自主持会议,年组长做综合发言,学科教师各自分析所教学生各类情况。同学科教师对比成绩。找出差距与不足。想出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抓师资队伍,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几年来,我在抓教师队伍建设上采用了以下几点做法。

a. 抓培训

几年来,我校始终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2003—2004学年度学校在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上出资万余元。我们先后去长春、吉林、公主岭、东丰等地参观学习。假期又有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培训。通过外出学习和培训,教师的视野宽了,眼界远了,观念新了,方法多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成了他们终身追求的目标。他们越来越对教学工作产生极大的乐趣和疯狂的投入。

b. 抓学习

我校在抓教师业务学习,校本培训,继续教育上投入之大,力度之大是空前的。为了使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个人素质,学校精心制定《业务学习计划》,每名学生每个学期也自拟《自修学习提高计划》。2004年学校共出资一万七千元,购买了大屏幕、多媒体设备,新上电脑12台,书籍,光盘等。今年又计划购买微机30台。重新改进微机室与电教室,切实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学校为教师定了大量的刊物和资料。同时,还为教师个人购买了大量书籍。学校每周三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业务辅导、业务讲座。教师人人有自学笔记和体会文章,2004年在辽源市课改工作阶段性总结会上。我校教师7人的论文被收集发表。2005年我校共有25篇文章在市级刊物上发表。校内教师论文集,共收集全校教师精品论文28篇。

二、抓新课改工作实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2003年秋季我校开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我主抓了此项工作,取得了飞跃式的进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个关键,制定三年规划,启动四项工程。取得多项成果。

1、围绕一个中心: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为中心,全面实施新课改,用新的教育理念创办一流的学校。

2、抓住两个关键:在实施新课改两年的时间里,我们感到: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深入的关键在评价。

3、制定三年规划:我们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了实施新课改的整体框架,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创四个一流的宏伟设想:三年内实现“一流的环境,一流的队伍,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质量。”

4、启动四项工程:

a. 抓学习与培训,促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b. 抓课改教学模式的改革,促龙头环节作用的凸显;

c. 抓评价机制的改革,促师生个性化的发展;

d. 抓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促师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5、取得多项成果:

a.我校先后两次代表东辽县接受市教育局、课改办、研修院、督导室对我校课改工作的检查验收,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b.在县中小学课改系列活动中取得可喜成果:

①12人组队参加县课改理论与学科竞赛,有8人获奖,3人参加决赛选拔。

②有两名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县进修组织的全县观摩课,并受到好评。

③在全县领导干部课改理论知识口语大赛中,我校参赛三人均获个人优胜奖并获优胜单位称号。

教学质量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精品工程;院系教学管理;教学运行管理

Abstract:Faculties'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oice university project. To realize the sound and sustainable growth of choice university project, the faculties'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reformed and innovated greatly to enhance it in accordance to educational and social requirements. The formulation of syllabus, classroom instruction steps and teachingpractice should all be done strictly.Both the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and evaluation should be normalized by building a QC system with useful monitoring procedure. In addition, an auxiliary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provided for perfecting the teaching files/records and relevant statistics.

Key words:choice university project; faculties'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teaching practice

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教育部制定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精品工程则是“质量工程”的一项核心内容。它是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由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五个环节共同构成、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本文将从教学管理工作角度入手,深入剖析高校教学管理第一线院系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并相应提出创新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各项举措,为精品工程的建设提供质量保障,以期有力地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院系是高校教学的直接执行单位和管理单位。院系教学管理是以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查、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教育教学目的实现的活动。从教学工作管理的内容体系看,高校院系教学管理工作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学辅助管理四个方面。通过对这四个方面内容的有效组织、控制,实现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的新局面,从而为精品工程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管理主要包括制定、修订、执行三个环节。通过对这三个主要环节的强化管理,有力地保障精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1. 遵循严格程序制定和修订精品课教学计划

院系在制定和修订精品课教学计划过程中,应明确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本科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指导思想,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1]。同时,应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及教学活动的总体安排,立足于本院系精品课依托的专业,组织精品课教学研究,充分听取教学专家的意见,在对社会各用人单位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研究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决定精品课程设置及实践环节的要求,做到精品课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使知识结构合理连贯[2]。

一般来讲,精品课教学计划制定后即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可随意改动。但是,一套教学计划在执行一个教学循环后,对于确实需要调整的内容也应及时进行修订。调整教学计划首先由精品课所在的基层教学单位提出,写明计划调整的原因、修改内容等相关事项,经院系主管领导审核同意,报教务处批准备案。

2. 高度重视精品课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检查

实施精品课教学计划是严谨、有效、一丝不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由教务处编制学年学期精品课教学实施计划,以学校文件的形式下发给各院系。院系依照学年学期教学实施计划提前做好课程开课的各项准备工作,如主讲教师的落实,教材编写,实验项目准备与新项目的研究开发与制作等。二是组织好精品课教师编制单项教学执行计划,如教学日历、实践教学安排计划等。三是严格控制计划调整。审定后的精品课教学计划及学年学期进程计划以学校文件形式下发,不得任意更改。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四是建立切合实际的检查监督制度。检查应针对不同层面、不同阶段的计划实施情况,实行不同的方式。一般应以自查为基础,配合上级的监督检查。

二、严抓教学运行管理

教学运行管理是围绕教学计划的实施而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辅助工作的组织管理。它主要包括对教学大纲制定、课堂教学环节、教学实践环节、教学计划落实、考试等内容的管理。院系教学管理部门应该严抓教学运行管理,为精品工程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1. 完善教学大纲的制定与管理

教学大纲是精品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对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授课和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依据,也是检查和评估教学质量的标准。完善精品课程教学大纲是规范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对确保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院系教学管理部门应该组织有关专家完成精品课程教学大纲,包括教材使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教学实习、教学生产实习等内容的制定,并汇编成册发给师生。还要根据学科发展动向、教学改革的变化要求对精品课教学大纲进行及时修订,使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考核甚至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规范化和科学化[3]。

2. 优化课堂教学活动管理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也是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首先,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应该对精品课课堂教学管理制定诸如“课堂教学测评制”、“课堂教学抽查通报制”、“教学信息反馈制”等制度。从落实教学计划开始,要求按时完成课程教案及教学日历的编写,严格按教学日历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院系教学管理部门对授课内容有无异常变动,教学秩序是否稳定,课堂纪律好坏等实行月度抽查,及时通报,宏观调控教学进度。

其次,不断进行精品课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每堂课由学生信息员填写《教学日志》,详细记录课堂教学基本情况;定期召开学生信息反馈会,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每学期进行一次专家督导组听课评估,以及抽查学生课堂作业等,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通过教与学互动,不断调整教学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精品课课堂教学质量。

再次,对精品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和精选优化。既注重专业教育,又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既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在课程群中的独特作用,又注意加强各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增强其内在逻辑性。精品课课程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要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的优秀教材,并拥有电子教材和参考资料相配套的系列教学用书和教学软件以适应多样化的教学需要。

最后,注重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要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丰富的影像资料进行剪辑,对精品课的教学步骤一步步解析,指出学习的关键,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整体的知识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多媒体教学不能作为唯一的方式,应将其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教师可尝试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书本及网络信息获取知识,以论文的形式反映他们的自学情况,或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交流,或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对所学知识作主题陈述等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使学生掌握精品课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提升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教学实践环节的管理

教学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这些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的关键。在精品工程的建设中,要坚持精品课实验项目不减、课时不减。通过增添实验设备、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等措施,加强现代化实验网络的建设,保证实验课教学[4]。管理上加强实验实习教学大纲的落实,要求任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场地、仪器设备、器材进行充分的准备,对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和安排。定期进行教学抽查,对实验课教学进度、计划学时的完成情况、学生的出勤、实验报告的书写和批阅等方面抽查监控;同时完善实验课信息反馈方式,由学生信息员和实验员分别填写《实验项目明细表》与《实验教学明细表》, 记录每次实验课的内容、完成方式、完成学时、参加学生人数等情况[5]。

实习、社会实践、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是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重要阶段,院系教学管理部门应通过诸如开展纵向、横向科研等途径,选择适宜的企事业单位,开辟、建立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增加学生精品课程学习中的实习时间。另外,应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实习和社会实践之前必须经过操作技能强化训练及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安排实习和实践。学生必须按计划完成各项实习和实践任务,并由实习和实践单位写出该生情况鉴定。在实习和实践中途院系要进行巡视、巡考,加强管理,保证质量。

4. 高质量地落实教学计划和考务管理

院系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其教学计划管理工作是非常烦琐的,但也有其规律性。例如:每学期都制定精品课教学工作计划,课程表的编排,期中期末考务工作安排,期末学生成绩的汇总,教材征订,教学任务的分配、落实,教师工作量的统计,教学档案的整理等。院系教学管理人员要掌握其规律,有的放矢,按部就班、严格地按照规定制度和程序做好每一项工作。

考试考查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在完善精品课题库建设并及时更新的基础上,实行教考分离, 严肃考风考纪。同时控制及格率, 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处理, 作出通报,并作为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规范教学质量的管理和评价

1.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评价体系和反馈体系四部分(见图1)。组织体系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根本保证;制度体系是使教学质量监控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目标的有效手段;畅通的反馈体系则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得以良性循环的必要保证。其中,制度和评价体系的具体事宜由组织体系实施,制度和评价体系得到的教学信息发送到反馈体系中,由反馈体系回馈给组织体系进行整改,最终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1) 建立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立体化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包括教学监控委员会、系主任、教学督导组、教务办成员、学生信息员。教学监控委员会由学院领导、各系主任以及相关专家组成。他们是教学质量监控最高层次的监控主体,其中,院长作为院系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全院的精品工程教学工作负总责;教学副院长在教学监控委员会的领导下,从教学运行和管理体系两方面主抓精品课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管理与服务。系主任拟定本系精品课教学计划,负责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以及开展教法研究、落实监督教学任务。教务办成员协助领导做好学校、学院关于精品工程建设的各项教学任务,监督教师做好教学的规范工作。教学督导组由离退休的老教授和在学院里有较高声望的教师组成,通过对教学管理工作、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校风学风的监督、检查,及时向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反映信息,提供决策性参考建议。学生信息员由各课程班推荐一两名品学兼优者担任,定期向教学副院长或教务办主任反映教师的精品课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等。

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各个层次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以增强教、学、管角色意识,形成良性循环。同时,院系级的监控体系要与校级的监控体系紧密配合,全方位地监控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教学质量得以保证[6]。

(2) 建立规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为提高精品工程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度,除严格执行上级教学管理部门的各项教学管理规定外,应结合各院系精品课教学特点,制定一系列规范化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与办法。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关精品课教学活动的规范,主要是对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制定出一系列具有一定规律性和稳定性的常规。如教学例会制度、教师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精品课教师岗前培训制度等等。二是有关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对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考试纪律、学习情况进行规定。三是有关评估和奖惩制度。投入资金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精品课教学改革,一方面激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另一方面激励学生在受教育时提高学习自觉性和创新能力。对精品工程建设中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综合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各种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奖金福利等挂钩。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的实施可以规范精品课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保证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

(3) 建立科学化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度化运作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精品工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完整地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原始数据和信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如建立院长电子信箱、校内BBS等手段[7],结合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定精品课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等评价方案。通过专家听课、学生评教、教学督导等形式对教学质量的各环节进行评价,并在每学期末形成不同层次的教学质量评价报告,如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报告、课程质量评价报告、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报告等。开展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以促使教师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也为该体系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4) 建立高效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反馈体系。精品工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最终环节是将评价结论及时反馈并监控整改,将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总结和推广。要将收集到的精品课教学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后,通过教学例会、反馈通知书、个别谈话等形式回馈给教学监控委员会、院系教学管理者、系主任、教师及学生,并对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监控,最终形成一个高效率、良性运转的教学质量监控动态过程[8]。

2. 有效管理教学质量监控过程

(1) 转变管理理念,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精品工程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关系到师生的切身利益。院系每一位精品课师生员工都要以主人翁态度,及时关注教育、教学和质量建设,理解学院抓教学质量、实施监控的意义,及时向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反映各类信息,提供改进教学的建议,确保学院整体目标的实现。

(2) 严格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执行制度首先要从领导做起。教学监控委员会要不徇私情,在执行中按章办事,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按规定处理,从而在学院形成以制度管人、依章办事的良好局面。要坚持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精品工程建设教学质量监控联席会议,传达、布置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及时研究解决精品课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另外,每位精品课教师都要自觉遵守精品工程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统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坚持常规教学检查,不断加强教学督导。一是在每学期开课前做好两项工作:向每位精品课教师下达教学任务书,明确每一学期教学要求;审查每位精品课任课教师的教学日历。这个日历必须以教学大纲为根据,结合教材内容,写出一份教学进度合适、知识重点明确、平时成绩考核及作业等样样都落实的教学进度表。二是在教学进行中监控。在精品课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要对教师备课、教课、批改作业、辅导及考试等几个教学环节实施全面监控。其中重点是课堂教学,通过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实际查看等多种形式,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解决反映突出的问题,使教学各环节进一步标准化。三是课后监控(结课后)。精品课教学结束,并不意味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恰恰相反,结课后的教学监控工作应更严更细。这一时段的中心工作是规范考核,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迎考,考核结束要认真阅卷,并进行课程质量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4) 注重信息反馈,及时整改,促进教学相长。通过精品课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每学期将课堂教学评价问卷调查表发至每个教师任课班级,坚持召开各类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将收集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相关学科或教师,并针对评教时发现的问题对教师进行强化培训,再通过学生评教和专家督导来检验培训的效果,形成教学评价和教师培训良性互动的机制,保证及时改进教学工作[9]。

四、完善教学辅助管理

精品课教学辅助管理包括教学文件、档案、教务统计等方面的管理。院系教学管理部门有关精品工程的岗位均应配有电脑和相应的工作软件,精品工程相关的教学文件、教务统计等要实行专人专机管理。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树立全员重视教学辅助管理工作的意识。院系领导要充分认识教学辅助管理的不可或缺的信息情报作用,高度重视教学辅助管理工作。另外,教学辅助管理工作人员也应积极向有关领导和精品课教师反复宣传教学辅助工作的政策法规,如宣传文件归档以及保护文档的重要性。尤其要经常对教学辅助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教学辅助管理制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业务工作第一线就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辅助管理系统工程的超前控制。

二是保证教学文件的数量和质量,集中统一管理。应正确划定符合教学管理工作特点、具有可操作性、统一的教学文件管理范围。教学文件的范围除原先规定的内容以外,还应该包含新的教学改革档案,如精品课多媒体课件、教学观摩录像资料、名师事迹材料、精品课课程资料、教学研讨会材料,还有学生在各种刊物发表的有关论文、优秀实习实践成果等等。凡是需要保存备查或评估检查需要出示的材料都应纳入教学辅助管理范围,将文件、档案等按照前因后果、时间顺序等规律,弄清来龙去脉,完整安全保管。数量上要随时鉴定、清理,质量上要维护其完好无损。此外,要集中统一管理精品课教学文件和档案等资料,不得分散和任意转移销毁。

三是教学辅助内容的管理要方便利用。各种教学文件和档案应该能够检索迅速,调阅方便。为此,应进行电子文档的全程管理,文档资源充分共享。需要院系教学辅助管理工作战线的领导者首先形成电子文件全程管理新思路,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即电子文件形成前管理人员就要介入进行“前端控制”,将各项工作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并将保证文件属性的需求嵌入到业务流程中,使文件流程与业务流程有机地融合。在业务流程结束后,及时将需要保存的电子文件移交到文档保管机构进行保存,使得精品课教学管理的电子文档不仅在教学管理部门内部可以共享,而且可以提供给全校各部门乃至全社会共享。

通过上述这些措施将一些烦琐的教学辅助管理事务简明化、精确化,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也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参考文献

[1]王晶,王志斌. 浅谈教学计划的管理[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6,19(5):30-31.

[2]邓义桂,陈雪松,罗卫平. 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 2000(5):35.

[3]许明,熊丽克,李新猷. 高校院系教学管理刍议[J]. 江西教育科研, 2006(8):42.

[4]贡福海,王莉. 试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1):127.

[5]李宇平. 健全教学管理考核机制,提高教学质量[J]. 文教资料, 2005(32):47.

[6]李萍莉. 全面构建两级管理体制下的教学督导与评价体系[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5):83.

[7]雷水凤. 如何构建高校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