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谈论人生

谈论人生

谈论人生

谈论人生范文第1篇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走过的山水,都是风景;尝过的欢愉,都是幸福。掬一抹禅意入墨,以风的洒脱笑看沧桑;以云的飘逸轻盈过往;用淡泊写意人生;用安然葱茏时光,透过指间的光阴,淡看流年烟火,细品岁月静好。

要真诚感谢守候你一生的人,因为他是你一生的港湾;要微笑面对曾经恨过的人,因为他让你更加坚强;真诚感谢曾经爱过的人,因为他让你懂得了爱;要感谢背叛你的人,若不是他,你就不会懂得世界;对你曾偷偷喜欢的人,要真心祝他幸福,因为你喜欢他时也是希望他快乐;对值得信赖的人,要好好与他相处,一生中遇不到几个真诚的朋友或真正的知己。

我们谁也赢不了和时间的比赛,‘人生苦短’,不是一句空泛的话,对于四十多岁的人来说,感触颇多。平和淡然地面对一切,活出自我,活出自信,该想的就想,该做的就做,爱你自己,更要爱他人。不论何时何地,要特别珍惜缘分,不论是你生命的过客,还是长久的知己,都是一生精彩的回忆。‘人海中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这份情请你不要不在乎’!别等到无能为力的时候,才翻起终生的遗憾和悔恨的记忆。

如果两个人闹矛盾,彼此都不了解对方就只能散伙,而敢于放下自己先说对不起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称得上是守护那份感情的人。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我们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尽力而为。也许人生中有许多情形,我们无力而为,但我们可以用心对待。无论艰难还是曲折,不论悲伤还是痛苦,我们都不能失去信心,放弃心中的信念。面对人生种种,尽力了用心了,即使达不到心中的愿望,我们也无怨无悔。

谈论人生范文第2篇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

为生命而欢欣吧!因为生命赐给你机会去爱、去工作、去嬉戏、还有,去仰望星辰。——戴尔。卡耐基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如能正确地运用它,一次足矣。——英国谚语

我只有一次生命,而且它又相当短,我为什么在自己最不想做的事情上浪费我的生命呢?——而兰代斯

有三件事人类都要经历:出生、生活和死亡。他们出生时无知无觉,死到临头,痛不欲生,活着的时候却又怠慢了人生。——拉布吕耶尔

在我心目中,生命不仅是肉体的东西,精神东西也是有生命的,是更需要珍惜的,生命并不在于长短,行尸走肉地延长生命,不如有真挚追求、哪怕是短暂的生命生是一所学校,再那里,不幸比起幸福来是更好的老师。——弗里奇

当我活着,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惠特曼

今天就是生命——是惟一你能确知的生命。昼利用今天,使自己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把自己摇醒,培养一种嗜好,让热忱的风儿扫掠过你,以高昂的兴致来过今天。——卡耐基

没有人永远活着,没有东西可以经久。——泰戈尔

你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但能够掌握它的宽度、深度和高度。

人的生命就是不断的适应再适应。——哈代

人生决非是缥渺的梦幻,在人生的原野里洒多少汗珠,就会有多少收获。对辛勤的耕耘者来说,人生永远是可爱的。——佚名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佚名

如果容许我再过一次人生,我愿意重复我的生活。因为,我向来就不后悔过去,不惧怕将来。——蒙田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奇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奇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鲁迅

生命就是一切。生命就是上帝。一切都在变化、都在运动,这种运动就是上帝。在有生命的时候,就有那种感知神灵的快乐。爱生命就是爱上帝。最困难而又最幸福的事,就是在自己遭受痛苦时,在遭受无辜的痛苦时,爱这个生命。——列夫托尔斯泰

谈论人生范文第3篇

这是我马哲课的结课论文,分数还是挺高的,今天搬出来晒晒。 (绝对本人原创,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作者 jyoko:http://blog.sina.com.cn/jyokochh 版权所有)

 

一、什么是“享受快乐”?

    当我说出这个观点时,也许有人会笑话我,更多的人会嗤之以鼻:这有什么新鲜的,不又是西方那一套让人堕落的“享乐主义”么?的确,这算不上新鲜玩意儿,但话又说回来,此“享受快乐”绝非彼“享乐主义”,因为它们的范围不同,所以决不的能把两者划上等号。确切地说,“享乐主义”实际上只是“享受快乐”中不好的一部分,真正的“享受快乐”是要更广义一些。正因为有人分不清“享乐主义”与享受快乐之间的区别,所以我还更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享受快乐”。

    “享受快乐”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只要是你所做的能给你感到快乐,那你就是在享受快乐。比如,我们去上班,是为了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过上充裕的生活,享受生活的快乐;我们看电视,是为了通过我们的视觉和听觉,让身体得到放松的机会,享受放松的快乐;我们做运动,是为了通过自己的付出得到胜利的喜悦,享受胜利的快乐;我们帮助别人,是为了通过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帮助别人摆脱困难,使得我们感到心情舒畅,享受舒畅的快乐;而有人偷窃、抢劫、贪污、剥削别人的劳动成果等等,是为了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快速的过上好生活,享受物质上的快乐;甚至有些心理不正常的变态者,更是通过一切可能的手段,享受着虐待、杀戮的快乐。总而言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应该给我们带来快乐,否则,我们就是人生的失败者。

    要享受快乐,必定会通过一定的享受行为,否则,不通过具体的享受行为,就不能得到“享受快乐”的目的。当然,在获得各种各样的快乐的过程当中,必然会有以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损失为代价的方法,通过这种行为而得到的享受的快乐并不是我们提倡的,我们提倡的是通过正当手段,即在不让别人有损失或尽量减少别人的损失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使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得到的快乐的享受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快乐才是我们应当享受到的快乐。

二、为什么偏偏是“享受快乐”?

    人们对于人生的观点很多,可为什么我偏偏选择了“享受快乐”?其实,人们所说得很多观点,比如本文第一段中提到的“赚钱”、“出名”、“奉献”、“奋斗”等等,最终目的无非都是为了得到快乐,并享受得到的快乐。如果没有最后得到的快乐,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驱使人们进行活动,自然也就没有了“赚钱”,没有了“奋斗”了。

    这么说好像又把“享受快乐”解释成了“欲望”,实际上,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人的一切行为都要有一定的过程,首先是会产生某种想法,然后会考虑是否可行与怎样进行,下面就是去进行,最后才是得到结果。“欲望”的关键在于“想”,只不过是一种想法,这种想法不一定会产生行为。因为,欲望要受到所处的客观环境和个人的主观意识所影响,既可能上升为行为,也可能被放弃而不产生这种行为,“欲望”自然也就上升不成“行为”。没有享受行为,自然也就不会有得到享受的快乐。所以说,“欲望”与“享受快乐”实际上是人们行为过程的一头与一尾,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有些人提出为什么有的行为并没有让人察觉到快乐,甚至还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但有时我们还是继续进行这样的行为?

    我们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观,有的人看重精神上的享受,有的人看重物质上的享受。我们又知道,物质利益是显而易见的,而精神利益则往往藏在人的内心之中,不明显。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某些行为的外表没有物质上的快乐,就去否定其内心的精神上的快乐。比如,有的人看重精神上的高尚享受,一身正气凛然,以致于他在荣死、辱生的关键时刻,宁可抛头颅洒热血,也不愿意苟且偷生。因为在他看起来,生命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名节、精神更加重要。所以,在“献身报效祖国”的人的心目中认为,“献身报效祖国”所得到的精神利益比“苟且偷生”所得到的利益更大、更多、更重要、更高尚。所以,某些人献身报效祖国的行为,实质上也是在“享受快乐”——一种利国利民的非常高尚的快乐。

    还有,不同的精神财富同物质财富一样,也有大与小、多与少的区别。大的、多的,如,获得某项大荣誉、得到广大人民的赞颂等等,看起来比较明显,我们容易觉察得到。小的、少的,如,他个人心中得到一丝的安慰、一点点的快乐,我们就不容易看出来了。所以,在现实中我们可能看不出他得到了什么利益,但实际上,在他个人的心目中(可能)已经得到了他个人所需的东西----或多或少的快乐。比如,心地善良的人,看到别人有困难,就无条件地去帮助别人。这在某些人看来,他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利益。但是,在助人者的心目中,却因为帮助别人而觉得心胸舒坦、无比快乐(助人为乐的人,看到别人有困难,而不去帮助别人,就会觉得心里很难过、不够快乐)。所以,在助人为乐的人的心目中,“助人”能带来他个人所需的快乐,助人能够有益于他个人所需的身心上的健康。

    再有,如果某些人既没有得到快乐,又继续着这样的行为,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被剥削者”,他们的行为完全是被迫的,他们应当得到同情和帮助,直到他们获得人生的意义;另一种心甘情愿的做这种事的人,我们只能称他们是“变态”甚至“受虐狂”。

  三、如何“享受快乐”?

    有不少的人,因为深恶痛绝于损人利已的个人主义,而认为有享乐思想的人都是贪得无厌、自私自利、不顾别人死活的人。所以,他们反对“人生图享乐”的思想观点,而去讲大公,讲奉献,讲消灭“个人享乐思想”,以期望净化人类的心灵。这种思想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因为: “享受快乐”本身并无正邪之分,那有正邪之分的东西,只不过是它的派生物而已。比如,一个人为了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享受、拥有更多的快乐,而勤劳地去致富,结果,他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这有什么不好吗?又如,一个人为了生活得快乐一点,而去努力写作,最终,他既得到了写作当中的快乐,又得到了丰厚的稿费和很高的荣誉,这又有什么不好吗?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所深恶痛绝的不应是“享受快乐”之本身,而应该是不正当的有害于社会及他人的追求享用财富的行为方法,如偷、抢、贪污、受贿、挥霍浪费公款、剥削等等这些有害的追求方法。

    这正如“火”与“火灾”之间的关系。“火灾”确实可恶,但我们不至于因此而认为“火”也是可恶的。因为我们知道,火除了有时候会成为火灾外,也可以拿来加以利用,为人类造福。如,用火可以把食物煮熟了吃,既好吃又易于消化,还可以更好地防止“病从口入”;又如,用火(气割、气焊)来切割焊接金属;再如,用汽车内燃机中的火来推动汽车行驰等等。所以,我们认为,“火灾”可恶,但“火”之本身并不可恶,虽然某些时候“火”会成为“火灾”。“火”的本身并没有邪恶性,但是,倘若对“火”不加以正确的控制、防范,那么,“火”就会形成火灾,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巨大的损失。

    “享受快乐”同样是把“双刃剑”,它也同“火”一样,其本身虽无邪恶性,但倘若我们对其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而任其自然,那么,就极易形成邪恶的危害人民、危害社会的损人利己的个人主义,给我们个人和社会造成很大的、巨大的损失。

    所以,我们人在追求享受快乐时,必须运用正确的追求方式,以避免自己个人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受到损害。

    你给一个人带来好处,就会有一个人来感谢你;你给五个人带来好处,就会有五个人来感谢你;同样,你给无数个人带来好处,那么就会有无数个人来感谢你。

    你侵犯、损害另一个人的利益,另一个人就会起来反对你、报复你;你侵犯、损害了某五个人的利益,那么,就会有五个人来反对你、损害你;同样,你侵犯、损害了无数个人的享乐利益,那么,你就会受到无数个人的反抗、报复。

    由此可见,我们人在追求享乐时,并非自己想怎么样追求,就可以怎么样追求的,即追求个人享乐并非绝对任凭个人自由的,而必须建立在“与社会互利”的基础之上的。

    否则,违反这条规律,自由地去追求,就容易既损害社会利益又损害自己个人利益,对谁都没有好处。

因而,我要正大光明地讲:经过辛勤的劳动来得到我们个人自己的享受快乐的需要,是正当的、光荣的、高尚的;那些可耻的、可恨的,是某些人为了他个人的享受快乐的需要,而不择手段、散尽天良地压榨、侵犯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如剥削、贪污等等),我们坚决予以反对。

谈论人生范文第4篇

乘势趋时,洞悉人体差异量身定制

你知道吗?人的右手比左手大4%。而正是凭着这一细小数字的洞悉,一家小厂打败了大厂:一家服装厂,每年生产许多手套都在附近的城市销售,销量一直平稳。有一年,他们得知不远的地方新建了一家专门生产手套的小厂,由于这个小厂业务量不大,对他们似乎没有什么影响,也就不太在意。但一年后,他们又发现:自己生产的手套在市场上不吃香了,而那个小厂生产的手套几乎占领了整个市场——原来,那家小厂生产的手套,即使同一双,大小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大多数人是右撇子,右手通常比左手大4%。所以,这种大小不一的手套,戴起来感觉更合适!这个4%的区别,使小厂获得了80%的手套市场份额!

有人去法国出差,闲时逛了一家法国眼镜店想配付眼镜。可眼镜店的店长却给他“量脑袋”。店长拿把尺子在他脸上量来量去。量完后告诉他,他耳位比常人高,镜腿和鼻托在镜片上的固定位也要往上调,否则,眼镜的倾斜度太大,自然不舒服。调完后他仍然一边耳朵不舒服,于是继续量。又发现他的两个耳朵的确高度并不一样,一个稍高一个稍低,所以他的就不能把镜腿水平,必须得一高一低。难怪以前那些眼镜店越不舒服。这下行了吧?还不行。感觉有一边怪怪的。接着又量,有了新发现:原来他又耳与两眼间的距离并不相同,两个镜腿的长度也不一样。配后这下舒服了。真正的舒服就是你几乎感觉不到眼镜的存在,它就像长在你头上一样,而这是靠不厌其烦地“量脑袋“才达到。法国店长告诉他,没有人两边耳位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头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如不注意这个细节,眼镜就永远调不到最佳形状.她说:"很多人的眼镜老是歪的,原因就在这儿。”量脑袋,配眼镜,其实并没什么高深的理念,耳位不过是细节,却决定了你戴眼镜是否舒服,就是对人的真正体贴。

这让我想起一段旧闻。当年北京城里有一个很出名的裁缝,他替人家做衣服好麻烦啊,所有的细节都要了解。先要仔细地看做衣服人的相貌,量量尺寸,这当然是要做的事情;接下来还要问年龄,这就使人感到奇怪了,要是在今天,年龄是个人的隐私,你一个裁缝问什么呀?特别是女性,现在有句话,千问万问,不能问女人的年龄!但这不还不够,裁缝还要追问你的性情什么样子。这就更令人奇怪了,问人性情、性格干什么啊?这个裁缝太啰嗦了,你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可这还不够。如果他从询问中知道你是举人,那又要缠住不放,连什么时候中的举人都要打听得清清楚楚。人们都觉得奇怪,而且讨厌这样的询问。

因为想不通啊,就有人问他了:这是为什么啊?裁缝说:“胖的人,腰要宽;瘦的人,腰要窄。”这算什么话呀?这叫套话,空话。裁缝这话,谁也不明白啊!这不稀罕,这个道理人人明白。但是裁缝又慢慢地说:“性子急的人或年纪小的人,衣服要短一点;性子慢的或年纪大的人,衣服就要长一点。”妙!好一个厉害的裁缝!他往深里说道理了。这就是他为什么要问年龄、性情了。大家想想看,性子急的人做事风风火火的,还有那天真活泼的孩子、表少年,喜欢动,他们的衣服太长了行动不方便,说不定还要摔跤呢,至于不好动,年龄大些的人,衣服就可以长一些,很得体,你说这个裁缝不厉害吗!

裁缝又慢慢地接着说:“若是举人,年少中举人的,大都性性骄傲,走起路来挺胸凸肚,所以衣服要做得前面长,后面短。如是老年中举人的,大都意气消沉,走起路来弯腰曲背,所以衣服要做得前面短,后面长。”听到这里,我想:这个裁缝太高明了,太哲学了!他不仅是量体裁衣,而且是综合考虑了这么多的哲学要素来裁衣,哲学不就是智慧吗?

想想,当年京城里的裁缝还会少吗?要在京城里立住脚可不容易啊!而这个裁缝靠琢磨人,来提高服务质量。这样,自然会有好口碑为他做广告,生意何愁不火!

顺势而为,凭据人性特点巧设机关

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 ,中药业著名老字号北京同仁堂至今已有343年。据说当初老掌柜在前门大栅栏选址时,专门找了个地势低于街面的地界儿开店。其意因抓药者进药店往往会因家中病人忧心忡忡,可买了药出店后顺地势越向上走越是充满了希望……

如今也有人利用这倾斜的商机,大做文章。一家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到内地某城市的商贸一条街开了家专卖店,左邻右舍卖同类商品的有好几家,结果这家商店一开张就出现了门庭冷落的情景。货是同样的货,价格也是同样的价格,而相邻的商店却一派繁忙。商店经营者前去做了一番市场调查终于弄清了原因:原来内地城市的消费者相信老牌的商店,对一个初来乍到的新商店一时还不认可。为吸引顾客,这家商店利用传统的有奖促销方式来刺激消费者,但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反而让这座城市的消费者觉得这家商店是挂羊头卖狗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主儿。眼看商店到了快关门的尴尬境地,商店的管理层在内部出重金购买拯救商店的好点子。

消息发出的当天,这家商店门口打扫卫生的保洁员前去献策。商店的高层对眼前这位土里土气的保洁员很是吃惊,也不相信她会有什么好办法。这位保洁员知道他们对自己持怀疑态度,就说:你们可以按我说的去做,如果成功了,再奖励我也不迟。这位保洁员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把商店门口的行人过道铺上非常漂亮的地砖,但挨着商店门口的这边比另一边要低5厘米。商店的主管们将信将疑地按此主意把商店门口的走道改造了一番。人行过道改造完毕的当天,因商店门口是很微小的倾斜,过往的行人不容易察觉,但走着走着就到了商店门口。于是他们就抱着反正已经到了门口就进商店看看的想法踏进了门槛儿。货比货,价比价,踏进商店了,顾客马上就发现原来这里的东西也很不错。第二天,第三天……越来越多的行人因倾斜地砖给“斜”进了这家商店。就这样,这家商店的营业额在同类中慢慢地稳居榜首。

商店在奖励那位保洁员时,问她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保洁员嘿嘿笑着说:“你们难道没有发现高速公路的交叉转弯处,公路都是倾斜的吗?听说,这样司机不怎么打方向就开了转弯车。”众人一听,恍然大悟,感慨为什么自己就没有想到。是啊,谁会想到眼前这些不起眼的利用倾斜变商机或许就成了你在社会上独领风骚的法宝呢?

有人遇上过顾客滞留而加大了成本,怎么办?同样,这就要看你顺势而为的功夫了。

一个小区附近有两个大众浴池,一个老板姓张,一个老板姓李,生意都一直很好。然而,近几年煤炭价格一直暴涨,张老板和李老板都抱怨成本高了。张老板是一个聪明人,他很快发现,晚上九点之后基本就没有人来洗澡了。由于平时去洗澡的人都是一个小区里的邻居,大家洗完后喜欢躺在那里聊聊天,一直到十一点之后才回去。这段时间,等于白白烧了两个小时的煤。于是,张老板从九点开始,就把火炉关掉。这样,没有了暖气,大家就乖乖地回家了,确实节省了不少成本。但是不久,去张老板澡堂里洗澡的人就越来越少了,相反,他的老客户开始都往李老板的澡堂里跑……

为了弄清原委,张老板也到李老板的澡堂里洗了几次澡。但李老板的澡堂似乎和自己家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几次下来,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澡堂反差会那么大。不过,每次张老板到李老板澡堂洗澡时,都没有忘记九点前赶回去,关掉火炉。后来,张老板终于忍不住买了两瓶好酒和几样好菜,在家里宴请了李老板。几杯酒下肚后,张老板客气地向李老板讨教这个问题。李老板笑呵呵地说:“我和你刚好相反,你是九点钟关掉火炉,我是九点钟开始拼命加火。”张老板不解:“你这样不是成本更高吗?”

李老板说:“你关了火之后,客人冷得受不了,确实会回家。而我加了火之后,客人热得受不了,自然也会回家。而这一冷一热之间,客人的心理感受不一样啊。”

因势利导,利用人欲使其利己利人

实际上,人在本质上是个“自私动物”,此非可耻。重要的是,如何认识和利用“自私”,而不是逆“性”而为。比如,一座城市的郊区有一座水库,每年夏天都吸引大批游泳爱好者前去游泳。而水库是城市自来水工厂的重要取水源,为了保持水源的清洁卫生,自来水厂在库区竖一许多“禁止游泳”的牌子,但效果并不理想,人们照游不误。后来自来水厂换了所有的禁止类的标语,公告牌上写着:“你家用的自来水来自这里,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保持清洁卫生。”结果,库区中的游泳者就鲜见了。人性之私,我们不容回避。人们要做的就是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所氛。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需要无私奉献,但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儿都因只强调“无私”而收不到良好效果,因为人的自私只是为了“利己”。下面这个管理难题就利用自私解决的

有位老板开了一家防爆电器厂,现在做得很大。到底是搞民营企业的,他非常节省,以前给职工配置某些工具,比如千分尽和卡尽时,一直是两三人一套。

可他的老同学却认为这样不好。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位双胞台母亲买玩具时,总要告诉孩子:“这是你们的共同财产,不能独占。”但母亲头疼的是,玩具坏的很快也很厉害,原因是两孩子都没把当成自己的财产,丝毫不懂得珍惜;玩时用狠力,不玩时随便一扔;哪经得住这么折腾?后来,当父亲的想出一个办法:再买玩具时就买两套,还在套玩具上都贴上一小块不干胶,写上孩子姓名,并告诉他们:“从今以后,这个玩具就属于你人,坏了就坏了,不准抢别人的。”两个孩子地玩具都爱惜起来,轻拿轻放,生怕弄坏以后没得玩儿了。道理很简单,此前,玩具是“公共财产”,为两个孩子共有。既然玩具产权不属于自己,那玩时就不会珍惜。后来,当父亲的明确了玩具的产权归属,孩子对玩具有了产权,玩具成了自己的东西,自然就珍惜起来。

听懂了这个原理,老板恍然大悟。他明白自己过去给职工配备检测工具时两三人一套,实际上是在暗示职工,这是公共财产;既然是公共财产,职工用起来自然也就不知爱护了;事实上,那套工具确实坏得很快也很厉害。听了老同学的建议后,老板决定每名职工各配一套。从那以后很多年,他都没怎么再买新工具了。道理其实很简单,当职工相对拥有了工具的产权,他自然要加倍爱护。这便是属于自己产权的力量!

再往下看看,这个农民尽管有些搞笑,但却以因势利导的奇招解决了自己的难题。

这位农民住在一条乡村公路旁,本来很僻静。但后来交通量却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上升;交通量的增大,通行速度的加快,使得他养的鸡的数量以每天3到6只的速度加快减少。无奈之下,他拨通镇长办公室的电话:“你得采取措施啊,镇长!他们把车开得太快了,我的鸡快让他们给碾完了。”“你想让我怎么做?”镇长问。“这我不管,反正你得对那些疯狂的司机想想法子。”第二天,镇长派人在那条公路边竖了块警示牌,写着:请慢行,有学生穿行。3天过后,这位农民又拨通了镇长办公室的电话:你要对这些司机想想法子呀,你们立的那块‘有学生穿行’的警示牌反而让他们开得更快了。于是,镇长又吩咐属下在那条公路边立了块新的警示牌:请慢行,路边有小孩玩耍。这块警示牌竖立后,非常自私的司机们视而不见,行车速度反而更快了。于是,农民又给镇长拨打了电话,每天都打,一直打了3个星期。最后,农民对镇长说:你的警示牌看来不起任何作用.这样吧,我自己立块牌子,好不好?镇长赶紧答应:行!那你自己去立吧。心想,只要能让他不再打电话来,爱怎么做就怎么做。

谈论人生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老子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态价值观、“自然无为”的生态方法论、“小国寡民”的生态社会理想。

      生态伦理是指人类在进行与自然生态有关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从宏观层面来看,生态伦理问题与人类未来的生存问题关系最为密切。在资  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令天,研究生态伦理意义重大。早在2500年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家老子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态度、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老子的思想中包含了当代意义上的生态伦理学的内容。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态价值观、“自然无为”的生态方法论、“小国寡民”的生态社会理想四个方面。

      一“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

    “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是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老子构建了以“道”为最高实体的世界观,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

    1.天人相通。

    在老子看来,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老子曰:“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老子》二十五章)“域”中有天地人,天地人三者并立。有天有地有人,有自然界,有人类社会,因此可以理解为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老子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老子认为,人、地、天都要效法道,而道要效法自然。这表明了人来自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致与相通的,因此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天人相通”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是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想。

    2.万物平等。

    老子提出了宇宙万物的生成模式和“道”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道”为宇宙本原,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而来二在老子看来,天地万物都是以“道”为其最大的共性和最初的本原的有机统一体。王泽应老师提出:物有万殊,“道”归一本。盖一本通于万殊,万殊由于一本。“道”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使万物各得其所,各适其性。天地万物作为“道”的产物均是与道为一、天然平等的。人与万物同质同源,天然平等,没有任何特殊权利以优越者自居。因此人类对自然万物要平等视之、平等待之,可以利用和保护,不能征服和改造。

    3万物相系。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天地万物自然平等,那么在自然之秩序中,宇宙万物是怎样维系的呢?老子日:“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七十三章)老子认为,大自然之构造是由万事万物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而生成的一张生态之网,这张网虽然网眼稀疏,却没有缺失。这体现了一种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这种从普遍联系中来考察自然界、明了自然之生存法则、以确定人类行为方式的思维,正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条件。

    天人相通、万物平等、万物相系的思想构成了老子“天人合一”生态世界观的基本内容。这些思想应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就是要破除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把人与天地万物视为彼此平等、互相影响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因此应该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态价值观

    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老子“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决定了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态价值观。

    1.知足寡欲。

    老子认为,人皆有欲望,一切社会冲突和人际纠纷都是因为人的欲望太多,人们在争相满足欲望的过程中自受其苦,社会也因此而深受其害,解决这些问题,老子认为人应“知足寡欲”。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四十六章)世界上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道自我满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只有知足知止这种知道满足的满足,才会永远感到充实满足。老子又曰:“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四十四章)贪得无厌、过分地爱取某种东西必然招致重大的耗费,过多地贮藏也必然招致更多的亡失。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带来危险,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因此人类应该认清事物自身所固有的限度,适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知足、知止”,把开发自然资源同保护自然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

    2.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认为人应“知足寡欲”,因为只有知足带来的满足感,才是真正的满足故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二十九章)主张戒除极端过度、戒除奢侈,回复自然常态,提倡过简朴的生活。老子认为过度的物质追求不符合自然之道,而且并不会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败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十二章)老子认为,沉醉放声色犬马和口腹物欲会使人神昏意乱,使身体的感官和灵性受损。因此应该舍弃繁华奢侈,选取醇厚朴素。老子的主张和现代生态主义者的消费主张是类似的,生态主义者认为物质消费只是达到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在满足基本需要之外追求过度的物质消费,不仅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也会大大降低人的生存境界。

    知足寡欲、去甚去奢去泰的思想构成了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些价值观思想用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就是要养成积极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尽可能的低碳生活,即过简朴的、简单的生活。

    三“自然无为”的生态方法论

    在生态世界观和生态价值观的基础上,老子对生态系统的性质和规律所作出的适应性行为选择就是无为。“自然无为”的生态方法论是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关键。老子曰:“道常无为而尤不为。”(《老子》三十七章)因而人之“德”作为对“道”的遵循,也必须无为。

    1.依道而为。

    在《老子》中“无”即是道,老子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一章)可见老子把虚无作为天地的原初状态,而把存在的事物称为万物的母体。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_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道生一”,这个道就是“无”。既然在《老子》中“无”即是道,所以“无为”的全解应该是依道而为、“无为”是依道而为,那么“道”是怎样进行活动呢?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著名命题。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据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老子认为,人、地、天都要效法道,而道要效法自然因此依道而为即是遵守自然界的法则,循自然规律而为,不妄为

    2.无为而治

   无为的真正内涵是什么?老子日:“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老子》四卜八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老子》三{七章)可见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从本体言,“道”是无为,从作用言,又是无不为。得道之人从不张罗操办任何事情,却没有任何事情办不成。老子的“无为”不是消极的,“无为”的效果是“无不为”,在老子看来“无为”是一种处事的态度和方法,而“无不为”是“无为”要产生的效果。正如《老子·六十四章》所说“辅万物之自然”,人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要有所作为但是必须要顺应自然,“自然”和“无为”是联系的。由此可见,老子主张通过顺应自然而为来达到目标,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依道而为、无为而治的思想构成厂老子“生态方法论”的基本内容。这些思想启示我们对待自然生态要以无为的态度达到无不为的效果。人的创造活动应当顺应自然,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不能不顾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为了一己之利破坏生态自然,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

    四“小国寡民”的生态社会理想

    “小国寡民”的理想生态社会是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具体实现。老子曰:“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老子的这种思想曾被批为落后保守、复古倒退,当然从字面来看,老子好像是想回到“结绳而用”的原始时代去。但实际上这里老子只是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颇似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在这个小天地里,没有剥削压迫,没有兵战祸难,没有文化技术、没有人员交流,人们甘食美服、安居乐业、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相互独立,精神上各得其所。老子描绘了一种美好的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如果稍作分析不难发现,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也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