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教学遵循教学

语文教学遵循教学

一、确定此项原则的依据

(一)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媒体、策略的控制作用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目标确定导向哪里,以后的教学活动就会朝向哪个方向。在阅读过程中,语文教学目标是阅读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的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发生显著变化的结果,它是联系教学大纲总目标与具体课文的桥梁,是沟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一切活动的主轴。有了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后,在教学进程中,教与学的内容,选用的媒体,运用的策略,若有误差,出现后不久便会揭示出来,使教学按照既定目标进行矫正或补救,实现目标,形成正相关的教学。

(二)教学内容、媒体、策略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意义

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媒体的选用、教学策略的制定,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脱离这些教学要素,教学目标就无以达成,而离开教学目标去追求教学内容的精、教学媒体的新、教学方法的活,不仅无益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浪费时间。只有妥善处理好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三)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与教学过程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选用媒体、采用策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进程,只有教学目标的导向正确、教学内容精要、所选媒体有利于信息传递、教学策略合乎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使教学过程得以有效推进。语文教学设计,在整体上要重视结构,在层次上要着眼于要素,在策略上要发挥系统的功能。从整体出发,研究教学系统内部的结构、层次,求得最佳组合,目的在于教学过程得以优化。

二、贯彻此项原则的措施

(一)教学目标科学化

从我国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这一总目标出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色,结合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学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可以由中学语文德育目标要素、智育目标要素、美育目标要素组成。

在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中,智育的目标要素应该放在主要位置上并处处落到实处。语文智育目标包括知识教养目标,智力开发目标,能力培养目标。语文德育目标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情操及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要求。语文美育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审美知识和审美能力两部分。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可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教养目标:①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②区别设问和反问,掌握这两种修辞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

智力开发目标:①结合课文,培养学生认识事件的现象与本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②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能力培养目标:①学会读通讯一类的文章;②写一则读书随笔。

德育目标: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美育目标:体会松骨峰战斗场面所表现出的悲壮美,防空洞谈话表现出来的战士的情操美。

当然,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或增删都是无可非议的。总之,建立起科学的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尚需我们继续做出更多的努力。

(二)教学内容重点化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送审稿)》的精神,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应突出情感教育、思路教学、语感训练、欣赏文学形象、评价文章写法等内容的教学。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总体的把握,具体到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则需根据单元、单篇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即使就其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如此。比如一篇课文的写作手法可能不只一种,但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则很可能是一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学的写作技能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理解以至准确掌握。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下的后果。

(三)选用媒体多样化

运用多种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在综合使用各种媒体时,不能只考虑某一种媒体的作用,而应考虑各种媒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合理搭配,发挥各种媒体综合运用的整体效应。例如,教学《海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把它作为一个主体的艺术品,用《命运交响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一遍遍地朗读课文,当他们逐渐掌握了感情基调以后,再让他们拿出水彩和纸,凭借形象思维中再造想象的广大空间为课文画一幅诗意画,然后由学生自己向同学们讲解自己作画的构思和对原文的理解。教师作时代背景介绍之后,海燕及暴风雨的象征意义便不言自明了。最后通读课文,以一段暴风雨中的海燕录像作结。

(四)教学策略与学生心理流向一致化

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任务的分析和学生初始能力水平的测量了解,制定出的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办法。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学策略与学生阅读心理流向的一致性对实现阅读教学目标,取得最佳阅读效果是极为重要的。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我们对阅读教学策略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选点突破

所谓选点突破,就是根据课文和学生情况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有嚼头”的地方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以达到对课文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设计艺术。语文教学设计中最难的是准确找出“突破口”,并以此带动全文,极为简洁地处理教材。老师们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从题目、结构、线索、情节、人物、关键词句、重点语段、重点疑难点等方面作为统帅全篇的教学突破口。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选点突破,必须以判断学生初读课文后的心理流向为基础。这里不再赘述。

2.铺路搭桥

课堂教学中,无论复习、导入、提问、质疑、讨论、训练等都呈现为信息“传递、接受”的往复循环,呈现为注意力的集中、凝定、迁移、推进,思维的发散、收敛的不断变化;呈现为课堂学习的时空、课文所展现的时空,教学导向的思维、想象、探索的时空相互交错。所以,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关联运动,直接决定着学生参与的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而“铺路搭桥”起着引导、疏通、过渡、超越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眼睛与仿生学》一课,如何通过实物——眼睛,揭示抽象事理——仿生学,是教学上的难点。教师在授课时,可先抛开“仿生学”这个概念,而启发学生从实体——眼睛入手,讨论文章的组材、结构,排列出各种动物(包括人)眼睛的构成及功能,再一一对应,总结仿照不同眼睛的功能研制成的各类新型仪器、设备。经过铺垫,由文章结构的对应分析,学生对眼睛的功能与仿其功能研制的仪器设备有了清晰认识,之后再归纳出这个研究制造的过程为视觉仿生。至此,学生跨越了难点,“仿生学”的原理就可以推论出来了。

3.掀起高潮

所谓掀起高潮,是指在教师精心的铺垫、巧妙的点拨、恰当的引导之下,课堂上出现的学习激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倍增的热烈精彩、生动活泼的教学场面。教学高潮具有情感性、凝聚力、愉悦感。课堂教学中有了高潮,就有了意境,有了激情,有了力量,有了波澜。它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倍为关注、着力设计的内容。

一篇课文,有内容详略主次之分;高潮的设置是教学主体部分,也是教学的目标、方向。教学设计要模拟性地明确主攻方向,层层铺垫,因势利导,直通高潮。例如,《鸿门宴》惊心动魄,刀光剑影,如能借助语言、神态、动作讲出其“勇”“威”“壮”“智”,就能在课堂里掀起高潮,教学效果则能恰到好处。

4.收尾拓展

收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过调控反馈后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做出的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拓展,是通过教师的导引,使教学内容得以深化、升华或迁移。一堂课的收尾拓展如何,不仅可以窥探出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高低,掂量出教师的教学功力的强弱,而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如有位教师讲《果树园》,将结束时,他说:“丁玲笔下的果树园是美丽的,写景也是成功的。但是成功的作品还很多,同学们想了解吗?那么,你们就看看鲁迅笔下的山阴道,茅盾笔下的夜上海,巴金笔下的海上日出,朱自清笔下的秦淮河,罗贯中笔下的卧龙冈,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那里的美景足以使你陶醉,会给你新的营养和启示。”

优秀的课堂教学程序犹如戏剧演出,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波澜起伏。这样,能够刺激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使学生智力活动活跃,催促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之越学越有劲,越学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