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专题研讨

教学专题研讨

教学专题研讨

教学专题研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移动计算;无线网络;专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140-02

《移动计算》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作为本专业硕士生的必修课程和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具有涉及面非常广且知识点多的特点,而且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迅猛,教学活动如何使得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这对教师及教学过程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门课的主要目标是:了解移动计算前沿方向和课题,掌握研究方式、方法和工具,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让学员在阅读最新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完成某个研究领域的综述报告或提交项目技术报告。如何通过这门课使得学生能掌握移动计算的最基础内容以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我们认为传统的以上课讲授相关知识的方式既不能满足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也达不到我们开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采取了以专题教学为主的方式进行了教学改进,并采用以讨论为主的方式授课。对考试的成绩比例进行了降低(40%),大幅提高以专题报告和论文为主的课程作业的分数比例(60%)。然而,通过近十年的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本文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的建议。

一、《移动计算》专题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移动计算》这门课的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无线网络、Ad Hoc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认知网络、4G网络、移动数据库、移动定位与位置管理、移动信息系统安全、移动QoS、移动电子商务等内容,使学员掌握移动计算技术发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了解该领域的前沿动态,理解日益普及的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计算原理和技术,具备使用移动计算技术与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我校徐明教授等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移动计算技术》,我们针对目前主流的无线网络:蜂窝网、无线局域网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其他较为新颖的领域进行了专题教学,如《Ad Hoc网络》、《无线MESH网络》、《传感器网络》、《无线认知网络》等开设了31个研究专题[1]。每位学生必须至少精读10篇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论文,每次课1~2个专题,完成不少于1万字的技术报告,并且准备幻灯片,按计划进行报告。对所阅读的论文,要求提炼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主要技术途径、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对自己的启发。评论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简单翻译,更不准抄袭。由于各专题都是一个较大的研究领域,不可能在课堂上面面俱到地进行讨论,因此必须对每个专题进行子方向的课题讨论,如《Ad Hoc网络中的按需路由协议分析》等。这样不仅能帮助学员深入地了解本研究领域,又能培养学员掌握一定的学术研究方法和能力,而最重要的是在该教学过程中能对学员的批判性思维进行系统的训练。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员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第一,对专题教学的准备工作不到位。具体来讲就是阅读论文不够深入,没有掌握本专题领域的基础知识。第二,讨论过程中不够积极。时而出现冷场的现象,并且对报告的内容,较少有人提出异议,难以展开深入的学术讨论。第三,专题报告完成质量不高。大部分学员由于之前没有撰写过学术论文或者技术报告,对报告的写法非常生疏,行文很不规范,且对论文的研读不深,难以把握住论文的本质问题。第四,学员课程教学结束后缺乏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动力。许多学员都认为提交完报告就不用再参与移动计算方面的学习与研究,不再对相关的内容感兴趣。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多年义务教育过程中长期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对学员上课造成了深远影响。另外,长期的考试制度也使得学员容易养成做题目、寻找标准答案这种惯性思维。对于这种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专题式教学方式,学员接触太少。因此,我们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方面的改进措施。

二、专题教学的改进方案

针对以上出现的四种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

第一,针对专题教学预习工作,我们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如在第一次就将整个课程的专题设置进行通告,使得学员对本课程的各个专题有个整体的认识。另外我们对每个专题给出了几篇经典的参考文献,尤其是综述文章,使得学员能在前期对所涉及的专题有个初步的了解。在完成两周的课堂教学之后,即确定每个小组的人员和题目,要求每个人参与两个专题,并且每个小组的成员均需撰写一份个人的专题报告和一份小组的专题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组内成员的分工不均的问题。而且小组报告要求每人都要上台发言,使得学员必须做好先期的预习和准备。对于非本小组的其他学员,则要求能在报告过程中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第二,对于讨论过程中不够积极的问题。对于该问题,主要原因是小组在进行专题报告的过程中,其他学员总以为自己的专题并不是这个,与自己无关,因此报告过程中很有可能遭遇冷场。对此,我们首先强调老师的引导作用,在报告过程中,老师可以对报告内容实时的进行点评,并要求其他同学进行思考,在报告结束后要求小组外的其他成员进行提问、总结报告的优缺点,并进行打分,每组同学对其他组的报告进行总结和评论,并且必须提出至少1个问题,要求被报告组进行现场回答。由于采取的是类似同行评议以及答辩的研讨方式,而不是老师一个人对报告的成绩进行评分,学员就不得不认真听并参与到其他组的报告中,不然无法提出问题,无法形成评论性的意见,更无法给出合适的分数。对学员的参与度我们也进行了记录,积极参与研讨的同学可以获得额外的加分。另外,我们不断强调对任何技术途径,均存在优点与缺点,学员必须进行辩证的优缺点分析。这些措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家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第三,对于专题报告的完成质量不佳的问题。由于学员在此阶段还不具备成熟的的能力,因此在专题报告的完成过程中经常出现很多不符合学术论文写作基本规范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典型的优秀论文和技术报告进行分析和示范讲解,让学员理清一个专题报告的组成、需要完成的工作、写作的规范以及本报告的目的、意义,最终能引导学员对该领域的前沿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并能提出一些自己的初步想法。而对于提交的报告,因为是平时作业的主要衡量方式,要求学员以其力所能及的最高标准完成,并且鼓励小组间相互进行讨论、修改,如果学员愿意,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及时向老师反馈相关问题,老师可按照修改论文的方式与标准进行改进。

第四,学员课程教学结束后缺乏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动力。由于课程教学结束后距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往往这段时间内除了准备考试,学生没有较强的继续自主学习该课程的动力。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说很多门课程都会遭遇。学员往往在课堂结束后就不会再主动接触这门课的相关内容。这就需要从学员的整体培养上进行规划。如为了鼓励学员深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可以通过学科竞赛,如信息安全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等为平台,鼓励学员课后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如可规定在某竞赛中获奖的学员该门课程可评为优秀等等。另外一个可行的办法是与学员的研究方向和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在课程开始之初,就指明学院有哪些相关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到哪些研究领域,使得学员能知道通过某个专题的研究可以完成什么目标,如果学员的课程学习质量较高,可以鼓励其申请在某个选择的专题范围内完成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等等。

以上四方面的建议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在课堂上和课后同时进行、交叉运用。其目的是使学员以一种做研究的方式完成该门课的学习。为了能顺利实施这些改进措施,教员需要加强与学员的沟通,可通过建立课程微信群、建设课程网站、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交互。对每个专题,教员更需要跟踪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于课堂学生提出的想法能给出准确的评价,尤其是在创新性、技术途径的优劣等方面要做到客观、公正。当然这对教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教员具备长期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基础,并且愿意将自己的研究心得、研究方法等无私地传授给学生。另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请进该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授,这也是扩展学生学术视野及提高该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提出了在《移动计算》这门课中采取专题教学法实施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随着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在无线网络这个领域对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逐渐从工程应用型向创新研发型转变。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必须使得学员掌握该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且能提出有创意的想法。我们坚信,通过这种专题教学的方式能基本达到以上培养的目标。并且,通过本门课的示范作用,将专题、研讨为主的教学方式推广到其他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

教学专题研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效果 流体力学 专题讨论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106-03

一、流体力学教学的特点

高等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不仅包括学习知识的能力,还包括将所学知识灵活加以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很难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来获得,需要不断探索新型的课程教学体系。[1]

流体力学作为一门既具有基础课程性质又具有鲜明专业技术特点的课程,是实践上述教学思想的理想平台。[2]流体力学以牛顿运动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基本定律为基础,研究在力的作用下流体的状态,流体与固壁、流体与流体、流体与其他运动形态间的相互作用,是力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一方面,流体力学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另一方面,流体力学覆盖了众多理工科专业领域,它所衍生出的研究方法正在向金融、管理等领域渗透,成为兼具深厚研究底蕴与前沿研究方向的学科。

二、一般工科院校流体力学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流体力学课程定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及土木工程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河流动力学、流体输配管网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对后续专业课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因概念抽象、学生缺乏工程概念和工程背景,使得流体力学课程既难教也难学,要想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相关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尤为困难。

尽管流体力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但是作为专业基础课,流体力学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极大地限制了课程的教学时间。在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使得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和拓宽知识面两方面不能兼顾,顾此失彼。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但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工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善流体力学教学的效果。

三、流体力学专题讨论的教学形式

对流体力学教学途径的探索和改革一直在开展,其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改善教学效果的核心,而专题讨论是有效的手段之一。现阶段,不同学校的专题研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内容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更接近学术前沿,甚至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理论;第二,讨论专题不同但都保持一致的风格,既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又需要小团队的协作精神;第三,研讨内容的选择更多地考虑了人的因素,讨论题目大都是基于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兴趣。

哈佛大学率先在专题讨论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尝试。他们采用专门的新生研讨课的形式,由教授直接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通过新生研讨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提供了浓厚的学术气氛。一般情况下,新生研讨课每年的主题都会发生变化或完全不同,而为了保证教授和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学生人数一般会有所限制。

其他院校也有在不同课程中开展专题讨论课的教学实践。清华大学从2003年起就开始由流体力学的知名学者为新生开设了“智能流体及应用”的研讨课,得到了新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麻省理工学院从1986年开始尝试,每门研讨课的学生为8至10人,每年有800至900名新生参加,主要在大一、大二学生中进行。加州伯克利分校的流体力学新生研讨课则着眼于生活,更加注重应用,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主要以流体力学史和经典流体力学问题的课前讨论为主,面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些尝试都证明新颖的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正式课程的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具有非常正面的影响。

四、流体力学小专题讨论的实施、效果分析及后续工作

在借鉴国外高校和国内知名院校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课前小专题讨论提高流体力学教学效果的改革尝试。这一方式已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的不同专业进行了尝试,其中在环境工程专业开展了两轮尝试,其余专业各开展了一轮尝试。目前已汇总了学生的研讨论题50余份,在此基础上对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一些有益的结果,下面从小组人数、内容选择、时间安排、讨论形式、成绩评定及教师作用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讨论小组中学生的组成、人数是实施这一举措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以自由组合、按学号分组等方法组建讨论小组,每个小组学生的人数通常按照总课时和班级总人数来确定,每个组员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例如分别负责资料收集、PPT制作和讲解工作。根据上述原则,在不同的班级中,小组的成员人数在1至4人间变化。从讨论效果可以看到,确定小组成员的人数是专题讨论中的关键环节。当小组人数较少时,一般选题不够深入,PPT的质量略显粗糙;而当小组人数较多时,专题讨论质量会上升,但会导致部分学生的参与流于形式。此外,讨论课初始阶段学生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当这一阶段专题讨论的质量非常高时,往往能带动和影响后续学生专题讨论的质量,反之则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在最初的实施过程里加以重点引导。在有多个行政班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穿插安排,在各个专业班级之间形成无形的竞争关系,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专题讨论的时间安排在课前5~10分钟为宜。这一安排的主要出发点是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将小规模的专题讨论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而不需要额外安排时间,这是我们区别于以往其他院校专题讨论课的最主要的方面。小专题讨论以清楚阐述一个主题为原则,避免过大的论题造成时间的拖沓。学生课前预先准备好演示所需的硬件条件,可以有效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按照一次课2×50分钟计算,每次10分钟的小专题讨论所占用的时间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环节的调整获得,不影响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

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面和授课进程,在讨论内容方面以流体力学范围内目标明确的小专题或流体力学史及流体力学经典问题为主。后者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到课程初期学生对流体力学没有认识或认识比较粗浅,可以通过国内外人物介绍和经典问题进行一段时间的过渡。在课程的中后期,学生的论题选题大都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时代气息。从现有的选题来看,学生的选题非常灵活和广泛,典型论题包括绿茵场上的流体力学、拳头大的雨滴见过没有、水旋石球、汽车阻力、高尔夫球效应等。选题内容与教材衔接紧密,其中有关边界层绕流阻力问题所占比例最大,约为40%,其次依次为流体力学史、伯努利方程、湍流及虹吸现象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问题与科学问题加以区分引导,这主要是考虑到工科院校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关注程度较高,而忽略了基础科学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将有助于弥补这一缺陷。

讨论通过PPT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讲解后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简短问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得其他学生更好地接受所讲述的内容,而且有助于锻炼学生凝练问题和阐述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提供展示能力的机会。尽管如此,多媒体讲述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实物演示和提问式互动都可以很好地提升问题的阐述效果。例如,在讲述纸飞机的问题中,由于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将讲述中所提到的九种纸飞机的叠法都以实物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并分发到其他同学手中,依据实物讲解其中纸飞机的稳定性、飞行距离等性能,效果突出。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互相学习的过程,目前这一环节在实际讨论中因为时间受限而不能过度展开,需要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加以改进。

教师的定位是这一举措中的又一关键环节。任课教师通常需要对论题进行点评和拓展,并依据小专题讨论的总体效果将其计入平时成绩。教师在本方法中的引导尤为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要详细了解流体力学的发展史。教师应在平时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知识,加强对有关前沿内容的跟踪和了解,并能够积极地在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主动参与到本环节中来。同时,在教学中对所讨论中涉及的内容进行再次强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另外,讨论课也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沟通。最后,尽管学生对于讨论课的热情与讨论课的成绩评定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计入平时成绩仍是必要的手段。

五、结论与讨论

流体力学作为物理学和力学的一部分,理论内涵丰富,同时又兼具工程问题的典型特点,是不同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它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具有很大的普遍性,研究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通过引入小专题讨论的形式,增强了学生学习流体力学课程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跨出校门或进入更高层次学习阶段时具备很好的起点。从教学效果来看,该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课程核心的内容,加深对伯努利方程、边界层扰流阻力等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扩展了知识面,了解流体力学在新能源、环境、纳米科技等新兴领域中的应用。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热情参与,表现出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学生自选题、给定前沿问题或与专业相关的典型问题,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正式课程的学习,有效避免了直接接触复杂数学推导而带来的枯燥感。

小专题讨论方式仍有大量后续工作需要开展。首先,需要研究面向不同专业引入针对性小专题研讨的可能性,确定小专题讨论的合理规模、形式和不同专业的侧重点,形成具有继承性的教学传统。其次,在后续工作中,需要对专题讨论的素材进行整理,并针对部分学生继续培养其科研兴趣,或结合其他本科生教学活动,如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继续对选题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形成学生PPT课件集锦,供后续学生选题使用,或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相关引导。该方法的研究可以在有丰富内涵和历史的大课时专业基础课中加以推广,如大学物理、固体力学等。

[ 参 考 文 献 ]

[1] 戴世强.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学习和实践钱伟长教学方法论的一些体会[J].上海大学校报(电子版),2007:513.

[2] 樊洪明.在“流体力学”教学中应努力实现传授知识与增长能力的统一[J].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6,(8):268-271.

[3] 刘建龙,王汉青,寇广孝.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流体力学教学效果[J].中国电力教育,2008,(20):60-61.

[4] 辛军哲.在流体力学课程中实践启发式教学的几点体会[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2):51-53.

[5] 朱克勤,任仲泉.关于美国几所著名高校的流体力学新生研讨课[J].力学与实践,2005,27(1):78-80.

教学专题研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工程观;专题研讨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132-03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of Special Topic Seminar based on View of Engineering with a Big E//LIU Guofu, LI Hui

Abstract In this paper, some useful explorations and practic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view of engineering with a big 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the special topic seminar, the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space particles radiation, have been illustrated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textbook compilation, the design of teaching and seminar contents, the direct experience with megaprojec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bility of macro-thinking.

Key words view of engineering with a big E; special topic seminar; teaching reform

1 对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

大工程观由20世纪90年代时任MIT工学院院长的Joel Moses首次提出后,由于其实践性、整合性、创新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工程教育界的认可[1]。未来的优秀工程师应该具备大工程观,这既是科技发展的趋势、学科交融的必然,又是社会的需求。李培根院士在Moses大工程观的基础上,对什么是大工程观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即大工程观包括宏大或复杂工程视野、工程的多学科视野及其所需要的科学基础素养,此外还应包含相应的人文情怀及工程组织素养[2]。他同时指出,树立大工程观是工程本身的需要,是工程孕育与成长的需要,是创新的需要,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归根结底,是涉及我国能否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大事[2]。

大工程观教育是重视工程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水平和人文素质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是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辟的一条新路[3]。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多学科视野和扎实的基础知识、自学习和自教育能力、宏思维能力,给予学生较多的大工程体验机会。我国在大工程观意识培养方面刚刚起步,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最大化、最有效地培养工学专业学生的大工程意识,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一般认为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中占据核心地位的课程和教学改革是践行大工程观的最佳载体和实现途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通过完善课程设置、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加以体现[4-5]。相对于其他传统课程,专题研讨课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更适合在教学中贯彻大工程观教育理念。

一是专题研讨课是以研究和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创新型、研究型课程,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在合作环境下进行研究型学习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是研究和讨论的内容主要围绕某一工程学术领域,并结合教师自身的工程研究经历进行选题,这就保证了学生能拥有体验工程的环境和接触到最新的工程科技前沿。

三是研讨课的交流方式提供了一个开放、宽松、积极的学习空间,它可以激发学生从各自学科背景出发,进行跨学科的理论思考,多侧面、多角度地对相关研讨主题进行细分、剖析和推演,从而深化和完善对某一问题的理解[6-9]。

笔者从2011年起开始承担专题研讨课“空间粒子辐射探测技术与应用”的建设与教学任务,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为指导,在课程教材编写、教学与研讨内容设计、大工程体验、宏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2 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专题研讨课教学实践

基于大工程观的课程教材编写 大工程观的核心内容是:工程教育应打破学科壁垒,与多学科进行融合,使培养对象具有整体的知识体系,并为其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这种为工程实际服务的工程教育观克服了传统工程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化、科学化从而割裂工程本身的弊端,凸显了工程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整体论思想是大工程观的典型特征,而一门课程的教材质量从教学源头上影响着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用大工程观思想统领课程教材编写恰到好处。

由于对空间粒子的探测是人们进行航天活动的基本技术保障,是人们进行空间探测、研究太空物理学现象的基本方法,也是人们认识和研究太空、向太空进军的首要条件,因而空间粒子探测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目前,基于空间粒子探测的国内外大型工程项目,如国内的暗物质探测计划,美国主导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AMS-02)、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费米γ射线望远镜,意大利主导的帕梅拉(PAMELA)宇宙射线探测器,日本主导的CALET国际空间探索计划等,有的处在样机研制阶段,有的已经在轨运行,这些都为基于大工程观的课程教材编写和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工程背景和素材。

基于大工程观思想,结合当今空间粒子探测技术的发展状况,编写《空间粒子辐射探测技术基础》研讨课教材,对空间粒子辐射探测技术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全书内容共分为四大部分共九章:第一部分分两章,介绍空间粒子辐射探测的基础知识,空间粒子辐射环境和空间粒子辐射探测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分三章,介绍空间粒子辐射探测器、空间粒子辐射探测电子学系统和空间粒子鉴别/甄别技术;第三部分分三章,介绍空间带电粒子探测方法、空间X射线与γ射线探测方法以及空间中子探测方法;第四部分介绍目前在轨运行的几个典型空间大型粒子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为满足研讨课程教学的需要,全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习题与思考题,还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提供了18个研讨题目,丰富和完善了教材内容。

基于大工程观的教学与研讨内容设计[9] 根据“空间粒子辐射探测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课主要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的教学内容包含四个模块(对应课程教材的四部分内容),每个模块中又布置了四个左右的研讨题目供学生选择。这些研讨题目在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学生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才能完全理解。比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中讲述了空间粒子辐射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特点与趋势,对空间粒子辐射对卫星、航天器和人类空间/地面活动的危害以及空间粒子辐射探测的物理意义和应用意义没有过多阐述,就把这些内容作为研讨内容,让学生越辩越明。

另外,还将当年国际会议、研讨会以及期刊上的有关粒子辐射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经过整理给学生讲解并设计研讨内容。比如,2013年4月,丁肇中教授在欧洲核子中心召开新闻会,公布了ASM02实验的第一个物理结果,随后这个结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上。随即给学生分析讲解这篇文章,并布置一道研讨题目:“怎么理解这次研究成果是朝着人类认识暗物质方向前进的重要一步,但不是最终答案?”教学过程中,这些做法和研讨内容都非常受学生欢迎。

基于大工程观的大工程体验 在学校课程教学中,虽然让学生真刀真枪在某一真正的大工程中进行实践的机会很少,但结合科研条件,采取一些措施,有意识地建立起便于学生体验的大工程环境,尽可能地让学生去感受和想象大工程[2]。下面举两个教学实践案例来说明,分别针对在轨运行和样机研制阶段的大工程体验。

【案例1】2009年,美国NASA发射的月球轨道探测器携带的月球勘测中子探测器LEND,是第一台能对月球超热中子辐确成像的中子望远镜。LEND的主要组成是八个3He正比计数器和一个闪烁体探测器。尽管只能通过视频、录像、报导和论文来感受LEND的倩影和魅力,但实验室购买有3He正比计数器和闪烁体探测器以及相关的电子学线路。因此,在介绍LEND时把学生带到科研实验室,让他们近距离观察和使用这些设备。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组学生利用闪烁体探测器设计了一台办公环境中子/γ监测仪,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虚拟仪器大赛,并荣获二等奖。

【案例2】目前国际上对暗物质的探测竞争激烈,世界主要大国都出台了相应的暗物质探测计划。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在间接探测、直接探测和加速器探测暗物质方面正在进行和计划进行的科学实验,并比较这三种寻找暗物质的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去想象设计出暗物质探测器。实践表明,只有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具有大工程观,只有让更多的学生具有大工程观,想象空间才能扩大,创新和创业能力才能大大提高。

基于大工程观的宏思维能力培养 宏思维能力是指对一些宏观问题、重大问题、事物进行整体联系的观察、感觉和思辨能力[2,10]。宏思维能力需要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需要哲学素养,需要人文情怀。所有这些恰恰是未来优秀工程师也应该具备的。在讲授空间粒子探测技术课程过程中,在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宏思维能力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给学生讲清楚课程的性质和意义。空间粒子探测技术是一门探索宇宙空间奥秘的课程,它研究的粒子能量由10-4电子伏特(宇宙背景辐射)到1020电子伏特的硬γ射线(可见光光子只在大约1.6~3.2电子伏特的很小的一段范围内),这些粒子来自人类周围星体世界的大宇宙,从太阳系、银河系直到河外系,采用的技术手段却是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本门课程将人类对“小宇宙”和“大宇宙”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是将课程的作用阐释清楚。正是由于现代的由人造卫星、航天飞机或空间站携带的各种X射线、γ射线、高能带电粒子望远镜对宇宙射线的探测能力很强,科学家得以突破大气层的屏障,系统地研究宇宙中存在的各种高能粒子射线以及发射高能射线的各种奇特的星体,观测到许许多多奇妙的现象,使得人类对宇宙的起源、演变、结构以及支配宇宙的物理规律得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窗口也随之扩展。

三是通过讲授宇宙射线观测的基本原理和历史发展,并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高能天体物理探测器,如阿尔法磁谱仪AMS和帕梅拉(PAMELA)宇宙射线探测器,使学生对粒子辐射探测器的研制与应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增强大工程意识,增强国际合作意识。

3 总结

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践行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是近年来高等工程教育界一直思考与探索的重大问题之一。大工程教育是系统工程,只有相关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改革目标。作为任课教师,首要任务是在所讲授课程中贯彻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发扬“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改革。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使改革健康推进。

参考文献

[1]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35-38.

[2]李培根.工程教育需要大工程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1-3.

[3]孙立民.关于大工程观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思路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18-19.

[4]王淑芳,金涌.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工程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1(1):13-19.

[5]林华,曾鸿鹄.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一体化建设[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1):71-73.

[6]李军.利用Seminar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75-76.

[7]白福臣.德国大学的研讨课教学模式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249-250.

[8]蓝江桥.浅析研讨课的教学方法[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6(3):219-221.

教学专题研讨范文第4篇

这次市委中心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研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以"严以律己,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为主题,进行了个人自学、专家领学和集体研讨。两天半的时间,学习研讨开展的很好,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准备充分。大家认真学习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郭庚茂书记在河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等重要讲话精神,重点研读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谈治国理政》"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部分、《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等规定书目;听取了郑州大学教授葛坤英同志关于严以律己的专题辅导报告;对照总书记"七个有之"告诫和"五个必须"要求,联系严重违纪违法反面典型,结合自身思想、工作实际,深入查找"不严不实"的突出问题,剖析思想根源,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各位常委同志围绕"严于律己",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感悟,撰写了思想总结和学习体会,进行了认真研讨和交流。二是研讨深入。在发言中,大家紧扣主题,畅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受到了警醒,明确了底线,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结合自身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真正把自己摆进去,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刻剖析思想根源,"见人见事见思想",清洗了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提出的改进目标很明确,改进措施很具体,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收获很大。通过这次学习研讨,大家又一次受到了深刻的党性锻炼和精神洗礼,在思想上政治上都有新的收获和提高,凝聚了思想共识,打牢了思想根基,强化了自律意识,站稳了政治立场,进一步坚定了从严治党管党的决心和信心,达到了预期目的。大家一致认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既是立党的基石和保证,也是每个党员必须坚守的政治生命线,必须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极端重要性,思想上讲坚定,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大家一致表示,要以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先进模范人物为"镜",见贤思齐,汲取精神力量,深学、细照、笃行,自觉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同时,还要以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反面典型为"鉴",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始终牢记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做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表率,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决服从组织决定,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坚定的行动自觉,扎实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就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极端重要性,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省委书记郭庚茂在省委中心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二次学习研讨总结讲话中,结合我省实际,对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这里,我提几点要求:

一、持续深化思想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铁一般的纪律。在党的所有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和规矩。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和规矩的重要基础,是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如果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松弛,其他方面的纪律和规矩就会失去政治基础,长此以往就会像磁铁消了磁一样,丧失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最终导致政党分崩离析,苏共、印度国大党的惨痛教训都印证了这一点。当前,我市正处于蓄势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紧要关口。"打铁还需自身硬".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叫做"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肩负起跨越崛起的重任,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和复杂严峻的形势,我们一定要把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放在首位,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决策部署,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纪律、行动上讲规则,形成上下统一的意志和行动,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把900万XX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起万众一心攻坚克难、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力量,推动XX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做出更大贡献。

二、深刻把握核心要义

关于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明确提出"五个必须"的要求,即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这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核心要义,也是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根本遵循。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思想坚定、执行坚决,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就要讲忠诚,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定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对党绝对忠诚。需要强调的是,对党忠诚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党内决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省委书记郭庚茂多次强调,对党忠诚,是对组织忠诚,是对党章忠诚,不是对书记个人忠诚。希望大家要牢记这一点。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就要讲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不利于党团结统一的话坚决不说,不利于党团结统一的事坚决不做。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干部。但我市个别单位仍然存在不团结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够好,个别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存在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等问题,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不强。二是个别领导干部心胸不够宽。没有摆正工作和个人的关系,没有摆正事业和个人的关系,没有摆正上下级的关系,没有摆正自己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三是对党政关系理解不到位。在《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一文中强调,"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的组织、宣传、统战、zd等部门要贯彻落实,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党组织要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的党组织也要贯彻落实,党组织要发挥作用。各方面党组织应该对党委负责、向党委报告工作。有的同志习惯于把分管工作当成自己的禁脔,觉得既然分管就没有必要报告了,也不希望其他人来过问,有的甚至不愿意党委过问,不然就是党政不分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党委是起领导核心作用的,各方面都应该自觉向党委报告重大工作和重大情况,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尽心尽力做好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报告一下有好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事情能办得更好。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加强向党中央报告工作,这也是一个规矩。"党内都是同志,大家志同道合,为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工作,只要出于公心,什么问题都可以在党内讨论,为什么非要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党内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大家有不同意见,可以在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上公开发表,也可以个别交流,但一旦会议作出决定,就必须严格执行,这是纪律。绝不允许会上不说、会下乱说,犯自由主义。之所以闹不团结,说到底都是个人私利在作怪。对于不团结的问题,要通过党内政治生活来解决,解决不了的,就要进行组织调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就要讲程序,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绝不能我行我素、自行其是。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就要讲服从,切实把个人置于组织管理监督之下,正确处理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始终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中央,确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当前,我市还存在一些服从不够的现象,特别是在干部调整方面,有些同志缺乏个人服从组织的意识,拈轻怕重,对一些问题比较复杂的部门和岗位,有畏难情绪,个别人还存在与组织上讨价还价的情况,甚至有的还动不动提出要辞职,辞职之后还想保留领导待遇,哪有这样的好事!《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也没有这样的规定。这里强调,今后个别干部不想干,可以辞职,但辞职后工作另作安排,不能保持现有待遇。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就要讲原则,不断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设防线、划红线、守底线,绝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绝不纵容他们影响决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干预日常工作进行,绝不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最近,我市第一批巡察工作已经结束,巡察结果在《XX日报》上进行了公示。从反馈的情况来看,有的问题比较严重,令人触目惊心,比如,有些部门把部门权力当成"私人领地",项目、资金等只往自己领地里争取、安排。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下步工作中严肃清查。

三、始终注重实践养成

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应是党员干部的一种特质,更要做到是一种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实践养成,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融入血液、自觉遵循,长期坚持、始终践行。我们要把严以律己看成一种约束,也要作为一种激励,不是一时一事要做,而是要终身做到。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严以律己,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党性修养,改进思想方法,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特别是要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想罗盘和行动指南,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问题,引正纠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三个自信".要自觉规范行为,始终牢记权力来自于党和人民,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有所为有所不为,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用党的原则、党员干部标准来衡量约束个人行为,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道德认知、升华道德情感、砥砺道德意志、完善道德品格,进一步追求高尚情操,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以境界的提升引领行动的自觉,做忠诚于党、表里如一、勇于担当的好干部。要坚持自戒自省,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养成渗透到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勤于自省、常思己过,时刻检点自身,处处注重小节,经常拿起纪律这把尺子量一量自己、拿起规矩这面镜子照一照自身,慎独慎微,耐得住寂寞,抵制住诱惑,把得住操守,始终做到心中有戒。要勇于接受监督,把组织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积极主动接受纪检、巡视、审计等监督,自觉接受同事监督,定期交心通气,无私无畏敢于批评,心胸开阔接受批评,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通过群众的眼睛检视自己的问题,通过群众的手扶正自己的身。

四、切实履行"两个责任"

教学专题研讨范文第5篇

李国强主任指出,“严以修身”是“三严三实”的第一要义和每个党员干部立人做事的关键所在。“严以修身”是党员干部做人为官、谋事创业的根本和基石,在“三严三实”这个重大命题中占据基础和首要的地位。“严以修身”不仅是每个党员干部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每个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的逻辑起点和必然要求。关于“严以修身”的思想精髓和科学内涵,已作了专门阐释,“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其核心要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把好理想信念这个“总闸门”和“总开关”,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二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政治定力和“三个自信”;三是要站稳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是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高地、精神家园和人格力量。“严以修身”核心是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严以修身”根本在修炼为民之心,关键是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李国强主任指出,“严以修身”重在坚定理想信念,着力塑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力量。一是要始终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要始终对党绝对忠诚,更加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敬业为农。四是要始终牢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全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五是要始终秉承克己奉公的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六是要始终坚持领导以身作则,做党员群众的表率。

李国强主任指出,“严以修身”关键在于深学细照笃行,努力把严从实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要坚持加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当前,要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学深悟透,领会核心要义,掌握精神实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断坚定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为民情怀和历史担当;要深入学习;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向革命先辈学,向先进典型学,向善行义举学,激发自己内心的正能量,激发自己人性中的真善美。通过不断学习涵养浩然之气,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观念,切实把“严”和“实”的要求立起来,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二是要坚持强化道德修养,筑牢立身之本。三是坚持秉公用权,强化权力监督制约。四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担当真抓实干。

李国强主任强调,“严以修身”要善于运用“工程思维”,坚持统筹运作反弹琵琶。“严以修身”是基础工程,必须常态抓、抓常态。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严以修身”作为一生的必修课,着力夯实理想信念这个根基,坚守共产党人最本真的品格,保持崇高精神的追求,坚守思想道德高地;“严以修身”是示范工程,必须领导抓、抓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管住自己、把住小节,真正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要时刻保持清醒,以己正立信、以无私树威、以务实兴业,切实担当起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使命;“严以修身”是联动工程,必须两手抓、抓两手。要统筹抓好专题教育和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抓好专题教育,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汇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认真抓好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另一方面,要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对前段工作开展“回头看”,引领带动全委上下以“三严三实”精神,积极投入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主战场,把专题教育成效体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