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一对一

教学一对一

教学一对一

教学一对一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一对一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有两种:集体的课堂教学和个别的一对一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自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之日起,就并行不悖,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一般人心目中,比较注重集体的课堂教学,因为它有一定的规模和声势,有群体的凝聚力,有课堂的风气和氛围,有课堂的纪律和管理,符合现代中国人心目中的正规教育的常规模式,总之有许多的科学规律和原则值得探索和研究。而个别授课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学生较为分散,且没有成规模,由教师无声无息地默默耕耘,似乎成不了什么气候。于是人们注意力和着眼点自然而然地偏向了集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上。

两种教学模式的存在,就需要有适合各种教学模式的教师的存在,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兼职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在两种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活动。他们在从课堂教学走向个别教学,或者是从个别教学走近课堂教学的转换中其实会产生很多问题。他们要不断的调整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因为两种教学模式下教学对象、教材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本文首先需要从课堂教学与一对一教学的对比入手。

一、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

课堂教学是目前比较普遍,并且被多数人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规模比较大。然而,课堂教学,特别是在中国国内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受到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国外的对外汉语教学也一定会受此影响。大部分中国高校的汉语课堂教学的课堂人数都在10-20个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因为在集体的环境中,更容易形成“竞争”的氛围,每个学生都会在意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表现,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产生“比较”的心态,教师正确利用学生的“比较”心理,让学生又学习的“压力”,可以引导学生自觉自助地学习,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努力地学习,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也就会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

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用于交际,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同样注重通过互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习得是要通过反复练习来加强的,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操练才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达到教学目标。本文所研究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在中国国内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很多对外汉语教师认为外国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语言环境很好,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后,并不能像教师预期的那样走出课堂以后,仍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和身边的中国人或者朋友使用汉语交流,

二、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

目前,对外汉语一对一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培训机构、网络教学、家教辅导等形式开展的,还有就是各大高校在课堂教学的之外,一般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对外汉语一对一辅导实习。大部分选择一对一教学的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不是要达到某个汉语等级,而是因为公司派他们来中国工作,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汉语技能,因此在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中,语言更加显现出功能性、实用性的特点。

一对一教学的授课地点不固定,通常选择在培训机构、学生所在公司或者学生的家庭,甚至可以临时与学生沟通选择其他授课地点,因此一对一教学有较为丰富的授课环境,可以随时根据课程的进度或者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场景实施教学。比如在讲授“购物”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在超市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从商品名称到商品的选择,直至付款结账,完全可以做到全方位地实战演练,这样课程内容便不再是书本上的空洞的词汇,而是实实在在的融入了中国的生活场景,学到了异国的生活技能,在这样的真实场景中得到的训练,更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

三、关于两者区别的实际经验体会

这在川大暑期的项目实习中,笔者也对此有深刻的体悟。对学生们进行课程教学的老师都是较为有经验的,所以他们的教学并没有明显的问题。所以就笔者的了解,笔者认为大部分在课堂上所感受到的问题,是所有的对外汉语课堂都有可能面对的问题:

1、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的汉语水平并不是特别的了解。虽然这个项目的学生都是获得了奖学金来到中国,但是他们的汉语水平依然是参差不齐,即使被分为了三个小班,但由于每个班也有10-15个人,因此他们的水平也仍然是有差距的。那么教师应该选择怎样的语速和词汇,其实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比如笔者所辅导的学生,为其中的汉语水平较低的班的学生,其阅读课多为课外看视频课上探讨中国热点问题的形式,班级学生都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但他们却并没有相等同的汉语水平,因此课程设置存在明显的问题,这样的阅读课,即使学生能在教室的梳理下懂得这些热点问题的始末和缘由,他们也很难用中文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笔者认为这个在这里值得一提,因为这并不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明显错误。而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本身便存在了教学对象的汉语水平不持平的这样的现象。所以大部分的教学对象都是汉语水平各异,那么大部分的汉语课堂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对一辅导,笔者也并不能确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课上所学的知识。因为在课堂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课堂风格和活动方式,但因为学生性格各异,即使有不懂的,也并不一定会提出来。

2、课堂教学始终有一种中国的课堂老师的权威感,即使现在的论文或者研究从各种角度的讨论了该如何如何的“以学生为中心”,但笔者所观摩过的各种课堂,特别是高校在职的有一定年龄和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师,大部分都缺乏对教学的热情与耐心,尽管比国内别的课程要好很多,但笔者认为,正是这样的一种权威感,会让大部分学生即使有问题,只要他们的性格并不太外向,是很少敢不停的追问,顶多提一个问题,不管老师如何含糊其辞自己是否清楚,他们也很少会继续追问。

因此,笔者在旁听各种的课程教学之后,也实际从事了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的基础上,认为在中国汉语推广的阶段,汉语教学应该是以一对一教学为主,而非课堂教学,尽管这是与当前中国对外汉语的教学现状所相悖的。原因如下:

1、教学对象差别很大。现在在国内汉语学习者水平各异,学习目标各异,即使都同样是经商,但学习的目标依然是有区别的。常常听到说有汉语课堂里的学生的汉语水平相差巨大,教师根本不知道应该采取怎样的合适的语速和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总是不能让所有学生满意,学习效果也是参差不齐的。而对外汉语的一对一辅导最大的特点是灵活机动、针对性强,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需求采取更为实用的教学方法,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达到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

2、能跟学生建立较为亲密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学习。笔者认为,学生对教师的感情,是一个东西能否学好的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据笔者对这几个项目的学生和辅导的了解,即使一对一汉语辅导老师的专业素养有多好,但如果并不能让学生喜欢的话,学生在中国的汉语学习是大打折扣的。这对于汉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一对一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他们的学习需求、对教学感受主导了教师的整个教学计划。但由于良好的学习目的的达成不仅需要学生的主动学习与配合,也是需要教师的课程安排合理的,并不能一味的随着学生的兴趣而安排,那会是教学杂乱无章太过随意。所以这也是目前中国的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的现状,由于我们并不能正式一对一汉语教师其实需要强大的专业功底才能把控住整个课程,因此一对一汉语教师常常是选择没有较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学生,因此很多从事一对一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或者是未就业的学生,或者是汉语专业能力并不好的教师,但因为这部分教师见多识广、擅长聊天儿,就会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是缺乏系统地学习,一段时间内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的并不多,并且在学习到一定水平以后,汉语的学习会遇到“瓶颈”,继续提高的难度很大。但同样的,如果教师素质较高且方法得当,那一对一教学对学生汉语能力的提高是比课堂教学更为显著的。

3、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了各种语法讲解的一个公共的平台,但是一对一教学才是让学生能真正更好的使用语法和词汇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生能否掌握这些词汇和语法,学生的语音纠错,以及语法纠错,在一对一教学的时候都显得更为有用。笔者在项目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采访了解,学生也表示虽然在中国课堂教学的时间更多,但是真正让他们汉语得到显著提高的是一对一教学的辅导。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一对一教学看似操纵容易,这也是现代中国的教育环境这么定义的一对一汉语教学,实际上它是受了各种条件的制约,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不能因为其形式简单而有任何轻视。可以说,一对一的教学形式是最大限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最大限度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学习要求,也最大限度实现了教学互动,因此笔者认为它其实是最能有效推广汉语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与课堂教学配合的情况下,一对一教学能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一对一教学索带来的教学中的松散,容易降低教学该有的严肃性,教学安排也有可能会在朋友式的闲聊中被拖拉下来。一对一教学对执教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职业要求,教师在一对一教学中需要牢记自己的位置,不能处于被动的地位,不仅需要安排好整个教学活动,做好教学的安排,也要演好教学中所需要的各种角色,配合学生的汉语学习,并帮助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一大要素,笔者认为,只有在保证了一对一教学教师的群体素质之后,一对一教学也才能得到真正的重视与推广。(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新学院)

参考文献

[1] 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教学一对一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教学相长” 教师 教学

“教学相长”这个成语,对广大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然而,该成语的准确含义,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把握的,而且很多教师对它还存在一种误解。按照他们的观点,教学相长的意思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转换,老师反从学生那里获得了新知。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不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知识发展呈一日千里之势的今天,教师向学生学习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需要指出的是,对教学相长的这种理解也是有一定理论根据的。中国古代的教育家们曾提出不少类似的言论。比如孔子曾讲:“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荀子也曾指出:“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不过,明确提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的是唐朝的大文学家韩愈,因为他在《师说》一文中讲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从学生促进教师提高的角度来理解“教学相长”,对改进教学工作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然而,这和“教学相长”的本来含义究竟是有距离的。“教学相长”一语,出自中国古书《礼记》中的《学记》,其中指出:“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不难看出,这里所说的“教学相长”讲的是“教”和“学”这两个环节的关系,认为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并不是一些人所理解的教师和学生仅仅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促进。在笔者看来,这段关于“教学相长”的论述是讲给老师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原则。这条原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做教师者首先要学习。人们常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就是说,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首先要受教育。试想,一个教师,如果对所教知识都搞不明白,他能够在三尺讲台上继续站下去吗?哲学家冯友兰曾经讲过他求学期间发生的两件事:一件发生在他在中国公学读中学期间,他讲:“我有一门课是逻辑,所用的课本,是耶芳斯的《逻辑要义》。先来了一位先生,他公开地把这本书当作一本英文读本来教。有一次,他把我叫起来,问Judgment(判断)那个字中的g字母后面有没有e字母。后来又换了一位先生,他倒是有意要讲点逻辑,可是他实在不懂什么是逻辑。我当时对逻辑很有兴趣,就自己学习。这本书的后面有很多练习题,我就自己做练习。有一道题,实在做不下来了,我就去问这位先生,他想了一会儿说:‘等下一次告诉你。’可是,他以后就再不来了。现在我还想着,这位先生确是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1]这位认真负责的先生比较识相,是自己主动离开教学岗位的,有些不胜任的老师甚至被学生赶下了讲台。冯友兰先生讲的另一件事就是这样的:他在大学时期,教他们“宋学”的马叙伦先生因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辞职了,接替他的那位先生对“宋学”没有什么研究,连《宋元学案》都没有看过,所以在课堂上被学生质问得哑口无言,最后只得狼狈离去。

冯友兰先生所讲的事例深刻说明,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这个道理,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得非常清楚,他讲:“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的意思是说,能够温习旧的知识,又能获取新的知识,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名教师。言下之意,只会重复以往的知识,而没有新的知识加以充实,是不能从事教学工作的。而且,即使是勉强从事这一工作,长期下去也会产生倦怠的现象。就像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讲的:“教师必须不断地长进,才能教大众。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的。”[2]对于“不高兴教人”或者说倦于教人的原因,陶先生解释说:“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看出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系。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寡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了。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3]应当说,陶先生所讲的现象在目前很多教师中是存在的。因此,对教师来说,要时时记得,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只教不学。

其二,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促进其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内容。由上可见,学习是促进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必要手段。同样,教师的教学工作反过来也可以促进他的进一步学习。《学记》中说的“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自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这个道理,教育家陈元晖先生曾解释说:“‘教然后知困’,就是为师的在教学活动进行后,他会发现新的‘不知’,才能再给学生新知,所以教师自己必须勉力,要进修,要像学生那样处于求知的地位,这样才能保持他的‘为师’的地位。”[4]教师新的“不知”的发现,主要是在回答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中产生的,学生的质疑是教师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孔子的学生中,最为他推崇的是颜回,可是他对颜回也有“不满”。在《先进》篇中他讲:“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对教师说的话,从不质疑,这样就不会有“相长”的事了,因此孔子对颜回不能帮助他进步非常遗憾。相反地,倒是勇敢鲁莽的子路、聪明机智的子贡等人给孔子提了很多的问题,如果没有他们,《论语》的篇幅就会大大缩小,后人了解孔子的思想也就很困难了。就此而言,子路和子贡他们才是孔子思想得以充分展开的大功臣。

对于教学活动可以促进教师进一步学习的道理,心理学家、教育家潘菽先生还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解释。他讲:“我们从社会的观点来看,那么教固然是一件社会性的事情,但学也同样是一件社会性的事情。我们作某一项研究,并不仅仅是为了增长自己的知识;我们的研究假如有了收获,也不仅仅闭藏在自己的肚皮里就算。事实上也决不会有这样一个人。我们无论何种形式的学习都是如此的。引起我们学习的诱因主要是从社会而来,我们学习所得的结果也都要归还之于社会。我们学习的问题大都是社会所赋予我们的,也就是历史所决定的,决不能凭空产生出来。我们的学习所得也一定要写在纸上,成为记录,或用口告诉了别人,这都说明学习是一种社会的过程。学习的社会条件或社会性愈充分则学习也就愈有效。教或告诉别人或向别人叙述是学习的一种很好的社会条件,所以都能帮助学习。”[5]我们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埋头读书做研究,可是从不发表著作(甚至发表意见),也从不教学生,这样他的水平再高,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且,这种独学无友的做法,究竟能作出多大学问,也是不能不让人怀疑的。记得一次看任继愈先生的访谈录,其中他对著名学者钱钟书不带学生的做法就感到惋惜。当然,钱先生有很多论著的,可是,倘若由他亲自带一些学生,那该有多好。

总之,在我看来,教学相长这一理论,主要是讲给教师的。对广大的教师来说,应当很好地体会它,以改进教学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1卷)[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168-169.

[2][3]金林祥,张雪蓉.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70,217.

教学一对一范文第3篇

一、我国小学生的体质现状

国家体育总局近日在京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2005年,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31.67%,比2000年增加了8.5%。

数据显示,男学生肥胖率增幅较大,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还透露了其他令人忧虑的数字,我国7~22岁汉族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以城市男生为例,2005年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3.25%和11.39%,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1.4%和2.7%;城市女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8.72%和5.01%,分别上升了不到1%。乡村的男生和女生的这两项指标也分别比2000年上升明显。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地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体育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

教学一对一范文第4篇

海风教育是首家专注于名校升学的在线一对一学习平台。经过五年高速发展以及业务的不断扩展,现已成为中学生线上辅导培训的领军者。

2010年4月,亲历过自主招生的复旦大学“过来人”郑文丞创立了海风教育。弥合了当时高中学校教育在自主招生申请指导和面试培训方面的经验缺失,海风迅速填补了该领域的市场空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14年海风迎来成立后的最大革新,在融资支持下,公司做出重大战略布局,把握网络教育发展先机,率先掀起了一场线上补习革命,并确定了学科培优、升学辅导和留学咨询三大综合服务体系。作为中小学辅导培训领域首家创立在线学习的服务平台,在线一对一的模式不但打破了时间与地理的限制,费用也较传统线下培训低廉,全国各地更多的学生都能从中收益。更重要的是,在线一对一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授课,确保所有教学步骤都能完整无差地被执行,学生的专注度也大幅提升,有效保障了学习效率。

海风教育将教学教研和结果保障作为两大特色。海风的教研全都来自特级学校一流教师,经过多年教学经验历练精华而成。同时,还拥有一支近百人的名校精英教师团队,经过层层严苛的选拔与严格的培训,拥有超越普通高中教师及行业平均水平的更高学科水平。利用独有切片化知识体系,结合各地考纲,切割高中阶段所有知识点,形成独有模块化知识地图,满足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杜绝模糊诊断,精准定位学生问题与弱项。

海风通过独有模块化知识体系把控教学目标,百分百定制教学过程百分百,保证教学效果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同时,海风特设专项课程,划分知识区块,点对点解决学生学习重难点。

此外,海风按照学生以及家长的需求和偏好,对授课讲师进行安排,让授课成果最高效最优化。同时,还推出智能跟踪优化服务。监控记录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到家长,全方位督促学习进度,及时调整优化后续教学内容和计划,确保每位学员的学习效率与成绩,让最挑剔的家长和学生都能满意的效果。

今年7月,经过海风教育技术团队历时一年多自主独立研发的“学习中心平台”正式上线,算得上业内真正拥有在线教育硬件设备的机构之一。海风教育创始人郑文丞介绍道:“现在有很多机构自称在线教育,卖的是提前录制好的课程,或者一对多的授课模式,根本没有解决一对一个性化补习的根本问题。”他表示:“我们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自主研发在线教育平台,关键要把线下教育真正搬到线上,并让学生以及家长接受并认可。我们第一步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学习平台实现下线教育的全部功能。”

依托学习中心平台系统,海风教学将学习从线下完全搬到了线上。无论线下还是线上学习,整个过程可以分为“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四个阶段。海风在线学习中心第一版搭载的多项功能满足了这四个阶段的需求。

预习。学生通过观看学习中心提供的微课(提前录制好的小课程),预先对知识点有了基本了解,并有了一些疑问和困惑。

上课。学生带着问题和老师完成在线一对一授课,整个教学过程也将记录下来。学生端,通过流畅语音视频功能、手写板书写展示等功能,保证学生在线上课的体验与面对面上课的区别仅隔了一层屏而已。教师端,每一个授课老师可以通过授课系统,确定知识点,以及随堂习题,更加智能高效完成个性化授课。海风的这个授课系统,集结全国最优秀的学科名校名师,参与课件研发,将多年教学沉淀下来的课件与经验,开发成海风学习中心授课系统。

练习。授课结束,老师留下作业,学生课后解答并随时提出疑问。海风学习中的作业题大有文章。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每个知识点对应三个阶段的作业:随堂、两周后,以及―个月后作业,这些作业会自动补给到学生的作业本里面。保证每个知识点学生完全掌握,并忘不了。

复习。学生可以用重复播放微课、回顾上课记录等功能来实现高效复习。

接下来,海风将全力投入第二版的研发,一些需要更大数据库支撑的功能模块将在第二期研发中实现。例如错题本、刷题功能,智能习题库。未来,这些功能将反哺教研系统,使教研内容更接地气。以智能习题库为例,平台将根据老师、学生的选中率,自动淘汰一些教学价值不高习题。也会根据学生的解答的出错率等数据对一些重难点题目增添相应标签。大数据的优势下,传统补习行业的短板更加明显,搭载了这样的补习系统,教师的备课质量可控,学生的补习成果可追踪,家长完全可以量化评估补习效果。

发展之余,海风也热心于公益活动,不定期应各个高中之邀,为学生、家长和老师们开展公益高考讲座,累积至今已举行了千余场,为五万多学生提供了各类公益助学助考帮助,免费赠送各类海风高中培优以及自主招生相关的系列丛书十万余册。

10月下旬,海风教育作为复旦大学代表项目,在吉林大学参加了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并获得大赛金奖。

本届大赛由教育部及有关部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吉林大学承办。主要围绕“互联网+”传统产业、“互联网+”新业态、“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等四类展开。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经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共300支团队进入全国总决赛,最终产生金奖34名,银奖82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闭幕式上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重要讲话和总理对大赛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教学一对一范文第5篇

点。而今在我们农村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出现了学生识字量大,识记的生字容易回生,错别字较多等现象。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呢?识字教学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在教学中要依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着汉字的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识字效果。下面谈谈本人对识字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对识字有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同时发现学生当中普遍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看到一个学过的字一下子读不出来,但是他马上口中念念有词地把这个字所在的儿歌念出来,等念到这个字时,就想起读音来了。这个现象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会认,离开它,学会就不会认,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这个字,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是让学生能从本课会认过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在社会上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处识字的良好习惯。

二、识字的巩固教学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当我们记住已学过的知识后,起初遗忘的特别快,遗忘率为55.8%,然后逐渐缓慢下来,一个月后遗忘率为71.2%。根据这一遗忘理论基础,我把识字的巩固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时巩固和长期运用。

1、即时巩固。当学生对所学汉字还没发生遗忘时,采取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将所识汉字与学生多次见面,使汉字得以牢记。在教学中我最常用的形式有:⑴找朋友。把字和读音分别写在卡片上,让学生以找朋友的形式,把字和读音匹配,这样既复习了拼音,又识记了汉字;把合体字分成几个部分写在卡片上,让孩子把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组成字。这样的活动,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汉字的结构,巩固了字形的识记;⑵识字卡。在上新课教学前布置学生将生字做成卡片,课堂上开展“读字找字”的游戏,可以由老师说出一个生字,学生一边跟读一边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该字;还可以由老师出示一个生字的读音让学生认读,并在字卡中找出该字。在识记了生字之后,让学生丰富字卡内容,给生字扩词,用所组的词写一句话,使汉字的识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得以巩固,同时学生在用字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份学习的成就感。

2、长期运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佟乐泉先生指出:“儿童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如此等等。因此,学过的字要力求在阅读和写话中经常运用,这是复习巩固生字的重要途径。……”

首先,在“口语交际”“说话写话”中巩固识字。课堂教学中结合单元的“口语交际”的有关话题,创设轻松和谐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每节语文课前,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已识记的生词,让学生抄在积累本上,然后以展示的形式,学生自由地用所抄的词说话,并鼓励学生课下把说的话写下来。这样通过说、写的运用,达到了巩固识字,训练语言的效果。

其次,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识字。语文教学并不能只局限于语文教科书的教学,还要把学生引领到课外广袤的知识读本中。当学生入学学过拼音后,他们就会很高兴地运用拼音能力读书读报了。教学中,我利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开展课外阅读展示活动。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又学到了新字,提高了识字和阅读的能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无论是“即时巩固”,还是“长期运用”,都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三、识字的一些方法

如:“太”与“泰”。我们经常见到学生把“国泰民安”写成“国太民安”。虽然我们给学生纠正,但学生始终弄不明白,为什么“泰”不可以写成“太”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不妨我们可以从字根出发。这两个字都跟“大”有关,先分析“大”,(象形字),构字源自正面站立之人,表示成年的男子,成为大人。“太”字是在“大”字下增添一点,表示大的重复,本义为大大(很大),或为大而又大之义,引申为高、大等。如太湖、太空、太学等。也表示一种程度,如:太热、太平等。“太平”指社会平安、安宁,天下太太平平。

“泰”是会意字,也表示太平的意思。“泰”篆体是在“大”的下各增添一只手,现在隶变的二横,下部为水(表示尿),一个男孩把两手一伸并大声喊:你们走开,我要拉尿了!此时拉尿的男孩无拘无束,安逸到如此之最,所以“泰” 不仅表示平安、安宁,还表示做事到达极顶之义。“国泰民安”指国家社会平安到达之最的时候了。这个时候的人民不仅安居、更会乐业啊!今天我们的国家可称得上国泰民安,所以不能写成国太民安的道理是它们所表示意义的程度有区分。我们再来讨论“泰山”、“泰斗”就会更清楚。

“教无定法”,我想在识字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以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春明等编写.有效备课.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