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风险点

护理风险点

护理风险点

护理风险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理风险;防范要点;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病情类型复杂多变,且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治疗和康复期间病情容易反复,所以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着很多危险因素,而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医疗安全。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控制职业风险,降低危害至最小界限,是医护人员重点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消化内科患者作,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试验组(n=34)。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为19~43岁,平均年龄(26.8±5.4)岁;试验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27.3±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主要包括:加强日常饮食、起居管理,保持温馨、舒适的修养环境,确保睡眠充足,嘱患者养成科学排便习惯,对其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做好各种意外事件的防护措施等。试验组充分分析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后,应用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中,病情观察不详、药品应用错误、危重疾病监护不周、发生意外跌伤或者坠床等是比较常见的护理风险。而导致这些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①治疗过程中,未恰当使用药物,患者配合意识差;②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③未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④护理人员缺少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⑤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较差,被动服务于患者。

临床防范要点:①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其充分了解发生风险时对患者及医院造成的危害性,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法律常识、重点护理知识、如何处理医患关系等,加强风险教育指导,增强所有护理人员预防和紧急处理风险的意识与能力;②提高护理人员安全、合理、规范用药的责任意识,例如,掌握某些特殊药品的用药时间、剂量;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服药时尽量选择卧位等。此外,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巡视工作,发现患者不规律用药或者用药方法不当时要及时阻止,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告知患者家属,提高其用药依从性;③护理人员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水平,医院方面通过组织培训、分期考核等方式对护理人员予以继续教育,奖罚分明。调动起积极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努力改进自身不足之处,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④消化内科护理人员必须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新服务理念,无论是从护理行为上还是语言交流上,都必须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与关怀,要始终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增强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进行统计,同时比较其治疗与操作熟练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共计100分,80分意识表示满意,50~80分的分值表示基本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软件包SPSS21.0分析所有数据,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表示,χ2检验对照组和试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以P

2 结果

2.1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进行比较 对照组34例患者共出现9例风险事件,百分比为26.5%,8例医疗纠纷事件,百分比为23.5%,治疗与操作熟练度为73.5%(25/34);试验组34例患者共出现1例风险事件,百分比为2.9%,无任何医疗纠纷事件,治疗与操作熟练度为94.1%(32/34);试验组风险事件、医疗纠纷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

2.2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对照组34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1.8%(21/34),其中不满意13例(38.2%),基本满意9例(26.5%),满意12例(35.3%);试验组34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33/34),其中不满意1例(2.9%),基本满意12例(35.3%),满意21例(61.61.8%);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明显低于试验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消化内科是医院单位众多科室中性质比较特殊的一个,大多数患者病情复杂,且进展速度快,反复发作,延长了治疗和护理时间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与不良事件,所以,必须对这些护理风险进行预见性分析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2]。

护理风险主要是指在住院护理期间,患者可能发生的坠床、摔倒等各种不安全事件[3]。由于部分消化内科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法律常识和护理管理能力,对护理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认知不充足,甚至严重缺乏了解风险事件的严重性,使得医疗纠纷事件频发,从而严重影响了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质量。面对这些缺陷与不足,医院方面应该对护理人员加大风险管理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培训指导、奖惩等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积极主动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顺利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也促使临床护理工作效率上升到一个新层次[4-5]。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方面均比参照组优势明显,组间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覃文娴.消化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及临床防范要点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3,07(7):1260-1261.

[2]胡彩平,张素珍.探讨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临床防范要点[J].中外健康文摘,2014,24(18):211-211.

[3]时菊惠,司瀚华,杜春霞,等.消化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及临床防范要点探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0):682-682.

护理风险点范文第2篇

1.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在课题组的基础上,护理部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小组成员职责。风险小组成员由护理部主任、质量控制专职护士长及部分护士长组成。风险管理小组成员的主要工作是:①与各科室护士长共同讨论,分析是否有病人、工作人员或探视人员受到伤害或存在财产损失,确认风险事件。②检查各科室护士长是否按要求进行风险事件的呈报,调查所呈报的事件。③分析所收集到的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严重性、原因,并研究风险干预措施,为护理管理者提出建议和要求。④指导临床护士使用风险评估量表,帮助临床一线护士预见风险的发生,并定期跟踪访问处理高度风险的病人和家属。⑤每月召开风险管理小组例会,每季度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

1.2对风险事件进行定义和分类

风险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造成了损害,或被投诉的事件。风险小组对医院前5年所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合本院实际,列出风险管理的重点,在医院内对风险事件进行明确定义。为了帮助护士长确认风险事件,我院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了更为详尽的分类,将风险事件界定在4个方面:差错事故、投诉事件、意外事件和护士纪律问题。根据风险事件是否直接造成对病人的损害,还将风险事件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两大类。直接风险主要来自护士自身,而间接风险主要来自对医疗工作的后勤支持系统。

1.3改进风险呈报系统

风险呈报工作是风险管理实施之初的核心和关键,风险管理推行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事件的有效呈报。在以往的质量管理中,对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都是以“差错事故登记表”予以呈报,呈报的内容多为护士对自身错误的陈述,这种做法使各科室护士长和临床护士带有不情愿的态度,影响护理部资料收集的效果。为了保证呈报的准确性,风险管理小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3.1不将风险事件作为惩罚的依据

风险事件呈报的目的是为风险管理小组提供信息,而最终目的是保证类似事件的不再发生。由于不同科室病人病情、工作量、护理工作复杂程度不同,因此,风险发生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护士面临风险的大小,而不能反映护士长和护士的工作业绩。不仅如此,还通过肯定呈报风险事件的护士长的工作态度,鼓励护士长积极处理护理中的质量问题。

1.3.2改变风险事件呈报的内容

我院制定了风险呈报表,在呈报表中,不要求当事护士写检讨,仅要求护士书写事件发生的客观过程,重点是事件前后病人的病情变化。

1.3.3对风险事件当事人和科室给予保密

护理部将呈报表作为机密文件,只允许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和所发生科室的护士长查阅,而且,不允许风险管理小组成员泄露风险事件的发生科室和当事人。按照“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在护理质量反馈会或其它正式场合,不暴露风险事件的科室和当事人姓名。

1.3.4加强对风险呈报的监督

在质控检查中,如发现有风险事件未呈报,质量控制管理人员将对护士长提出要求,并给予指导。同时,将风险事件的呈报工作作为护士长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护士长严格遵守风险呈报制度。

1.4开展风险评估

在对2002年风险事件的回顾性调查中发现,褥疮和摔伤事件所占比例较大。自2003年1月开始,我院在临床推行了褥疮和摔伤事件的风险评估,分别使用褥疮发生可能性评估量表和摔伤事件发生可能性评估量表,用评分的方法确定高风险病人。风险管理者每月对处于高风险的病人进行跟踪检查,重点检查护理措施是否到位,以及出现问题后是否呈报。为了更好地做好褥疮的防治,我院于2002年底成立预防褥疮专护小组。该小组成员对全院褥疮评估风险高的病人进行单项护理质量检查,并给予技术支持。风险管理小组收到有关褥疮的呈报后,将转交预防褥疮专护小组处理。

1.5风险事件的呈报统计

1.5.1资料来源

2003年第1季度,风险管理小组共收到29例风险呈报表,其中有25例被风险管理小组确定为风险事件。从呈报的来源科室看,风险事件在医院各科室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集中发生在工作任务重、病人病情变化快或病人对服务质量要求高的科室。在此25例事件中,风险事件最集中的科室是爱婴区和神经内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另外,部分科室未呈报风险事件有多种原因,可能是由于本身风险较低,也可能是由于呈报系统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风险呈报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护士长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态度。

1.5.2事件性质分析

25例呈报表中一般差错4例(16%),严重差错1例(4%),其余20例(80%)为一般投诉。可以看出,风险事件并不等于差错,风险管理的研究对象更为广泛,能更细致地发现工作流程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另外,从对病人损害的途径来看,这25例呈报中直接风险有17例(68%),间接风险8例(32%),说明护理工作中有许多问题与后勤支持系统密切相关。

1.5.3发生频率分析

25例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可以看出,在临床工作中,皮肤损害、用药错误、摔伤事件是最为常见的护理工作缺陷,应当是风险防范的重点。

2体会

2.1管理者观念的转变

在风险管理推行过程中,护理管理人员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可以明显地看到,护士长们由原来害怕呈报,转变为现在的积极呈报,能及时地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呈报到护理部。护理部由原来重视对发生问题的护士的处罚,到现在更注重对工作流程的改进;由原来发生了问题再处理,到目前能积极地去预见风险。风险管理使护理管理者更新了理念,避免了以往管理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使管理者能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并重视防范。

2.2护士态度的转变

由于在各种会议中隐去当事人的姓名和科室,护士所承担的压力大大减少,又由于风险事件的处理依据是遵照“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护士感受到护理管理人员对其的关心和帮助。因此,风险管理的推行受到了护士的欢迎。

2.3与质量管理的相互促进

我院将风险管理小组与护理质量控制紧密结合,负责全院护理质控的护士长为风险管理小组的核心成员,在质量检查中如发现问题,必将提醒护士长呈报风险,在风险管理的推行中,质量控制人员起着重要的作用。反过来,风险管理又对质量控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每一次的风险管理小组会议中,小组成员会认真分析每一个事件的发生过程,提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措施,完成质量改进。风险管理小组发现的问题同时也是质控人员监控的重点,质控人员会对风险管理小组所发现的重要事件进行跟踪。

2.4存在的不足

护理风险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理风险;风险管理;心内科

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面临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护理风险管理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的积极预防,处理更全面、更科学[2]。心内科存在患者年龄大、病情重、治疗复杂、猝死率高等特点,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护理操作、危重患者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为了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安全,就必须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加强评估,制订并落实各种风险管理措施,确保护理质量,有效规避护理风险。

1 护理风险评估

1.1 患者因素

① 心内科大部分为老年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易发生并发症以及意外事件,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容易引起纠纷;②患者对医疗行为要求过高,不能理解或谅解一些难免发生的技术性失误;③不配合治疗、护理工作或部分患者及家属的利益驱动。

1.2 护士因素 ① 个别护士按医嘱被动工作,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护士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风险意识[3];②专业理论技术知识缺乏。心内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护士若对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对病情变化无预见性,防范并发症准备不足,就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或加重病情;③护理工作和服务理念没有很好地结合。65%的护理纠纷是护士语言使用不当所引起的[3]。年轻的护士工作经验欠缺,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意识,缺乏沟通技巧,“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未落实到位,不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使患者对其缺乏信任感。

1.3 环境因素 ①基础设施配备及布局不当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导致烫伤等;②噪声,分贝太高影响患者康复;③病区防盗问题等。

1.4 时间因素

忙时、闲时均是高风险时段。护士超负荷工作,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无法完成全部工作,不能满足患者要求,势必导致工作质量下降,护士处于疲劳的工作状态,容易因精力有限,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缺陷甚至出现护理事故。护理人员在工作过于轻松时容易放松警惕,同样是高护理风险时间。

2 护理风险管理

2.1 进行全员培训,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医务人员和患者各自的权利,认清工作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让每个护士通过参加学习,从中吸取教训,强化意识。每月进行护理缺陷讨论分析会,每个人提出至少1条心内科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整改措施,使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常规。结合本科实际制定新入科人员专科护理安全培训制度,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遇到疑难病例、复杂病例,邀请医师讲课,制订护理计划,有效地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对疾病发展的预见性。

2.2 制订护理风险预案,完善工作流程,完善各项护理制度 结合护理部下发的文件,组织落实质量安全制度,根据心内科特点制定患者突发猝死应急预案、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停电断氧应急预案等。根据收治情况,完善普通新患者接诊流程、急症患者接诊流程等。组织护士学习并熟练掌握,通过考试、提问等方式检查护士应急能力,保证每位护士均能独立应对各种护理风险。

2.3 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患者满意度 ①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与患者或家属交流沟通,解决患者的疑问及不适,疏导不良心理反应,满足患者合理要求,确定把患者服务放到首位,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②建立护理风险预告制度,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提高患者满意度。

2.4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排班新老搭配,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护理安全;根据病房重患者多、护理工作量大的特点,加派人员协助早、晚班护士完成护理任务;抓重点环节,即重点患者、重点操作,特殊操作、高难度操作由护理骨干专人负责,防止出现意外。

2.5 改善服务环境,改进服务设施 使用腕带系统,方便护士识别和核对患者;病区走廊和卫生间加扶手;更换两侧有护栏的新病床;地面铺设防滑地板,保持病房地面平整、干燥;改进病房设施,合理放置病房内家具;卫生间配置坐便椅;医用危险品放置合理,标识明显。

3 总结

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特别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也在加大,理应切实加强风险文化建设。护理人员只有做好风险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做好环节控制,在事情可能发生之前采取积极的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才能在工作中有效地避免风险。

参 考 文 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护理风险点范文第4篇

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普外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1200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普外科风险事件的发生,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风险管理;普外科护理管理

0引言

护理风险管理指的是对于护理工作当中潜在或者存在的风险预测及预防方法和评价,而后选择科学的处理对策和管理方式[1]。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中的多方面,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也同样存在风险。特别是在普外科,由于患者比较多、病因杂、急症多、变化快,所以这些风险的存在很容易导致护理纠纷[2]。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否则对于患者和院方的正常工作秩序都有较坏的影响,而且还会带给护理人员较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本科室决定从2016年起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吸取以往的失败教训后,取得了一些成绩,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普外科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0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包括:

1.2.1健全风险管理体制

在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定期分析评估安全形势,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探讨分析相关问题,找出潜在的风险并且及时进行防范,加强风险管理。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的制度,建立应急处理程序来解决常见的护理风险,规范交接班的基本程序和内容。根据相关规定,结合科室的工作情况,着重培训护理人员,例如临床常见的疾病应急预案、常见的各类公共突发事件以及重要操作程序等。

1.2.2对护理人员要加强风险意识的培训

科室应当组织培训护理人员护士学习,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考核评估,内容包括各项规章制度、应急处理方案、专科危重患者的抢救流程等。通过这种类型的培训,有利于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加强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并且规范其护理操作,定期进行培训考核,来达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水平的目的,规范探讨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王君秀(敦化市中医院,吉林延边)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普外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1200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普外科风险事件的发生,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风险管理;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7.28.145本文引用格式:王君秀.探讨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8):203,206.护理记录表格的格式,指导护士从法律的角度书写各种护理文书,客观、真实地记录,每周至少检查1-2次病例,一旦发现问题应当立刻解决。

1.2.3合理安排护理人员

安排工作人员时,应当考虑实际因素,特别是要注意护理风险高发的部分,例如夜班,午间比较容易犯困的时候应当合理安排休息,注意新老护理人员的搭配,能够有效减少由于疲惫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在两组工作人员进行交接班的时候,应当安排好各项重点细节,重视排班的方式,增加护理人员数量,避免出现由于工作繁忙而导致的护理风险。

1.2.4增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及时告知患者相关规定。在患者入院时应为患者介绍主管医生、护士、病区的环境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贵重物品的保管等。在护理中应当及时告诉患者在各个程序存在的潜在风险,多跟患者沟通。晨间、晚间进行更换补液时,应跟患者交流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每天应至少为每个患者进行五分钟的健康宣教活动,在患者出院时,告知患者随访的时间、内容以及自我保健的注意事项。

1.2.5护士长要加强对风险的监控

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密切监控相关环节的安全质量,尤其是对重点环节(护理并发症管理、药品管理、患者管道管理)、重点护士、重点时段、重点患者的质量控制。每天都应当做到“五查”、“五看”,“五查”:查新入院患者是否认真接待;查术前准备是否完善;查患者的留置引流管是否通畅;查术后患者是否能够进行活动;查治疗器械是否备齐。“五看”:看护士的执行情况和医嘱是否一致;看是否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的体温、血糖、血压;看是否正确处理患者病情;看是否真实记录相关数据等。通过“五查”、“五看”能够尽早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且及时规避风险,而且可以警示当事护士并且记录在考核案中[3]。

1.3观察项目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评价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医疗护理作为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康复密切相关,医疗风险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能随时发生,目前,相关国际组织已经开始重视医疗风险,在医疗过程中,医疗风险常常伴随着医疗护理发生,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娴熟的护理技能,扎实的护理技术,正确的辨别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并且有效的限制护理风险发生,是本院各科室的研究重点与研究难点。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纠纷、患者满意程度、护理风险时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普外科风险事件的发生,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淳德.医疗风险管理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19(7):405-406.

[2]卢祖洵,程峰.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12(8):395-396,

护理风险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针灸科;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安全管理;护理质量

针灸科一般开展艾灸、电针、耳针、头针、拔罐、梅花针疗等多种针灸疗法。但针灸疗法在临床应用时会由于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患者不配合以及局部防护用具不良等问题引起诸多的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生命安全、治疗效果造成影响[1-2]。本研究就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在针灸科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20年7—12月接受针灸治疗的60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1—6月接受针灸治疗的60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实施前男242例,女358例;平均年龄为(45.82±14.25)岁;其中使用耳针177例,艾灸174例,头针121例,拔罐128例。实施后男241例,女259例;平均年龄为(45.79±14.84)岁;其中使用耳针175例,艾灸174例,头针123例,拔罐128例。实施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实施前采用常规模式。成立由熟悉科室各项业务、责任心强、有较好的办公软件使用能力的1名医师和3名护理人员组成的科室安全管理小组,医师为组长。该小组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组织开展科室医疗安全管理与控制工作;定期对科室医疗安全进行原因分析讨论会,找出护理风险点,并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会议内容需记录于《护理质量与安全会议记录本》;按照有关要求,在不良事件发生后7个工作日之内将相关资料整理完毕,经组长审核后报护理质量管理科。实施后采用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安全管理小组根据《护理质量与安全会议记录本》,全面梳理出科室患者安全、隐私、防护管理的高危风险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高危风险点以及药品器械管理的高危风险点,制订科室《护理风险点及防范手册》。并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促使科室医务人员根据《护理风险点及防范手册》对科室各方面的安全进行日常自查及总结;此外,安全管理小组制定专门人员为质控员每月对安全防范工作进行抽查,从中选出3名优秀的医务人员,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对质管小组季度考核成绩排名倒数的两名人员进行通报。1.3观察指标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以及对护理质量的评价。①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是由课题成员根据医院HIS系统“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和“护理投诉记录表”统计出来的。②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包括基础护理、整体护理、病房管理的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患者完成治疗时进行调查,每项均计1分~5分,对应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数据用(χ±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患者护理安全效果比较实施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12.2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和满意度的评价比较实施后患者对基础护理、整体护理、病房管理的质量评分及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3讨论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利用捻转与提行刺激,或者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运用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烧灼、熏熨对人体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疼痛、脊柱关节病、脏腑功能失调等多种疾病的目的[3-4]。针灸因具备价格优惠、应用广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痛的特点,所以人们对针灸的需求度与日俱增,对针灸的护理安全要求也日渐增高[5-6]。近年来,风险管理在国内外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均已成为热点,主要集中于护理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安全文化氛围营造以及风险管理模型构建等,但是这些内容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细节上存在管理盲点,导致无法从根本上有效找出护理风险点,降低了风险管理水平[7]。基于此,医院针灸科安全管理小组根据历年的《护理质量与安全会议记录本》,梳理出科室各类别的高危风险点,制订了科室《护理风险点及防范手册》,有利于全面及时发现和弥补科室管理缺陷,优化工作流程,从而实现前馈控制,完善了护理风险管理机制[8]。此外,安全管理小组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学习《护理风险点及防范手册》,实施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护理意识,而且还能强化安全护理知识和技能储备量[9]。因此,通过实施该管理模式,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以及患者对基础护理、整体护理、病房管理的质量评分均得到了改善。表明实施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进行安全管理效果明显,可提高护理安全效果和护理质量。综上所述,在针灸科安全管理中实施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志丹,李晓燕,钱舜斌,等.针灸临床教学中医疗安全教育的意义、内容与方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1):19751979.

[2]庄君贤,袁荣,钟印芹,等.温针灸烫伤烧损风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7):146148.

[3]金熠婷,许辛寅,王雪峰,等.针灸与中医内科论治之差异辨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3):132135.

[4]贺成功,龙红慧,蔡圣朝,等.时间针灸学理论探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2):101104.

[5]姚旭洁,林玉丽,宋丰军.针灸推拿科病房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9):186187.

[6]黄杏贤,于海波,刘永锋.针灸医疗服务模式现状与改进思考[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12):20642067.

[7]刘晓梅,付佳,王英,等.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应用评价[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28(5):6871.

[8]庄君贤,袁荣,苏丽君,等.温针灸护理指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3):34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