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工程师

工业工程师

工业工程师

工业工程师范文第1篇

总有一种记忆让我在寒夜里想起心生温暖,总有一种温暖让我在平凡的工作中念念不忘。回顾自己从校园到社会,从教室到职场,从学生到社会人的心路历程,那些难忘的人,难忘的事,难以忘记的感动,仿佛从未离去。在此我愿与大家交流心得,并分享那一份深深的感动。

每一个人都是塑造自己美好形象与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做一个坚定职业理想,端正职业态度,增强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具备良好的职为作风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尊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才可以获得企业的青睐。

还记得吗?年幼的时候,我们都做过一些美妙又略显天真,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像河流边那些五光十五的鹅卵石。我们都陶醉在那些炫丽的色彩中,那时我和大家一样,不懂生活,也不懂拼搏。直到有一天看着自己父亲参加中越保卫战复员回来,受伤的那条腿,我心中充满了自豪,脑海忽然被两个金灿灿的大字占据,那就是“理想”。我11岁立志做一名军人,长大后却成了一名工人,被赋予外貌,努力和成功,但也被赋予讥讽,怀疑和嘲笑,人生即是如此,你可以努力,却无法拒绝,挺住,意味着一切,没错,我不是实力派,但我一直很努力,很努力,to be no1!也许,是因为年轻,所以注定会经历一些事情,如亲情、友情、爱情、事业……没有人能永远快乐幸福的度过每一天。没有人能够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坚强和软弱;让我成熟的,是经历与磨难,让我幸福的是宽容与博爱,让我心安的是理解与信任,让我坚定的理想与信心。我和很多人一样于XX年11月离开校园步入社会,我通过面试、笔试、培训、考试、军训、坚持了四个月后步入柳钢实习,通过了6个月实习其后才成为了一名柳钢兴远劳务工。我曾经幻想过,虚荣过,为狭隘的目标奋斗过,但待到回头看时很多事情,实在与理想相差太远。实习的时候我的工资就五百一个月,而且前提是你必须拿到月考核优秀。这个数,在柳北连个房租和水电费都付不起,更别说吃饭的钱了。而且,刚进厂时每天所谓的上班,就是扫地、刷油漆、加药和打杂。回想起自己当初在学校努力的那些年,自己曾身居要职,每个学期从学校、政府和企业获得的奖学金比实习的工资都高好几倍。自己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多才多艺的表现曾经获得留校做老师的机会,还未毕业时也受到五菱、玉柴这样这些大型企业的邀约。自己一开始满怀憧憬,感觉满腹理论知识,来了柳钢后却无用武之地,很渴望尽快掌握相关的岗位技能,却很少得到实践的机会。同学聚会时,看看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在别的单位已小有成绩,自己心理很不是兹味,失落感也越来越强。自己的内心很矛盾,很纠结,在零下的温度下,在湿寒的空气中,人的意志显得格外脆弱,我想到了——放弃。

但这时我遇到一位我永远都要感谢的朋友,他是我的第一任师傅,他有个外号“水牛”。他不仅有着牛一样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品质,而且还有牛本身不具备乐观、处上的精神,他用他的实际行动,以身重范感梁了我,他告诉我:“来柳钢不会变形的金钢不是好钢”,他鼓励我:要无所畏惧,敢敢的坚持自己的职业理想。理想是动力,拥有理想,就拥有了向前冲的动力。在师傅的带动下,我很快重塑起理想目标,重新拾起了工作的激情。不到半年我收获了成绩,在去年的公司技能大赛上因为成绩优异,我成为了我们车间和我同批的实习生中唯一一个获得中级操作证的人。6个月不到我完成了第一个获得粗苯操作证和第一个获得中级证的实习生。完成了两级跳。重新收获自信的我,做好了迎接困难的准备,我希望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为自己理想的建设添砖加瓦。但,理想有时却是残酷的,刚刚的重新起航,因为家里的巨大变故,让我在现实的拼争中丧失了追求梦想的动力和初衷,那些曾经坚持的坚持,随着时间的流动,消失于空气中。看着自己的亲人躺在冰冷的病床上,自己在经济上不但给予不了支持,且长期的外地工作也让我很少有时间陪在父母身边。那个时候,我觉得生命像一潭死水,寂静得没有一圈连绮,我感到很心慌,觉得工作就像一颗古树,我迫切的想早点获得成功,给予家人更大的帮助。所以我想到——离开柳钢。庆幸的是,很多的人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他们教会了我坚强,教会了我勇敢,让我懂得了要想实现理想,必须具备应对一切困难的信心和素质。对于离别,我有不舍,我更不甘心就这样半途而废。为了那份理想我咬牙坚持了一来,我知道只有当自己取得成功了,能帮帮助更多的人成功。可能人生就是这样: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人生,各色不同;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各有所好;喜怒哀乐悲恐惊,七种情感,品之不尽。

朋友们,选择需要勇气,需要一个积极的目标,更需要一颗坚持理想的决心。当生活投身于自己的理想时,我们才会有飞翔的动力与乐趣。生命是不充许后悔的,无论我们今后的道路是多么的崎岖,我们都要勇往直前,相信自己做出的选择。真诚的祝愿:照亮、鼓舞朋友们心中的永远是希望!因为还有太多的事情等我们去做,还有重要的人等我们去珍惜,还有太多的价值等我们去创造。意志比钢铁还硬的人,梦想是永远不会有终点的,即使翅膀断了,但一颗坚持的心,一份永远的追求,一份勇敢的执着,相信我们都会是最优秀的职场达人。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都唱过。

所以,让我们保持乐观向上的职业态度吧!

一个有良好职业态度的人,他必定是一个懂得取舍,善于坚持、能分清主次的人。他必定能够做到入一行、干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以高度的职业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成功。当一个人思想上升到一个高度时,他考虑的往往不是自己范围的得失,而是整个集体的利益。他会把自己的命运与公司相结合,把工作当成生存的需要,看成生活的一部份。一个人的能力有时不是最重要的,态度才是重点,因为态度决定了细节,细节则反应了你的职业素养。一年多来的工作感悟,我觉得我最大的转变可以用八个字一概括“被动选择,主动争取”。一步登天我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我能做到;一鸣惊人不好做,但一股劲儿做好一件事,我能做到;一下子成为天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我能做到。从粗苯到三风机到一鼓冷,我能胜任了多个岗位,我正向一岗多能的迈进。在给自己制订敬业、专业、乐业的路线图上,我正从敬业到专业中专跨步,今年我已经成为柳钢的一名正式员工,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实现自我理想,创造自我价值。

朋友们我知道,我也能体会得到,每个人背后都会包含着成长的艰辛,痛苦的选择和残酷的竞争。怀才不遇是时代的不幸,但遇不怀才却是个人的悲哀。我们只有时刻做好了准备,才能尽早的获得成功。求变、求进、求强的柳钢精神,很好的全译了现代职业化优秀员工,应有的精神风貌。

工作其实就像一面平面镜。我们投射的是什么,回应的必将是同样的结果。如果我们在春天播下的是希望的种子,秋天收获的必定是丰厚的硕果。没人随随便便就能取得成功,我也一样。刚进厂时我连个阀门都不知道往左边还是往右关时,我甚至别人说根本不适合做一名操作工,他说我只是像个花瓶。是的,我是一个花瓶,我希望经过岁月的洗礼,时间的打磨和各位前辈的叼啄下,成为一个有技术含量,有价值、有意义的工艺品,让我们永远拾积极乐乐的态度,不找任何借口向不可能挑战,勇敢的承担责任,明确目标,全力以赴把不可能变成一切皆有可能,使自己成为社会需求,企业需要,同事喜欢,领导放心的新时代优秀员工。

现在每天我都会过得很充实、很饱满,我希望在未来工作上自己能承担更多,现在生活上我也过得很有意义,网球馆、羽毛球馆、图书馆、工学院讲堂………会是我常去的地方。

我怀着这样的憧憬,有一天柳钢会变得越来越强盛,让我们职工过上更幸福更有意义的生活。

我怀着这样的憧憬,有一天我们的工作环境会伴随着鸟语花香,充满着欢声笑语。

工业工程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工程造价 卓越工程师 应用型人才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从2010年开始,先后选了一百多所高校进行实施,我校在卓越计划的影响下进行了大手笔的教改,教改以,“卓越计划”为指导,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显现我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目标——十个共同行动纲领,即战略发展目标:省内不可替代,特色鲜明,本科教育为主的精致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人人成人,人人成才(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精神品格发育健全,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中国公民——人人成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人人成才);教育教学改革目标:三对接(专业、产业对接;课程、质量对接;教学过程、生产过程对接),三转变(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学校教育为主向产学结合为主转变;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教改涉及全校的所有本科专业,笔者参与了工程造价本科教改的一系列工作,对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有以下思考。

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是随着土木工程的发展而产生的,随着国家建设工程的发展,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工程造价专业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应运而生。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其实可以替代工程造价专业,那么工程造价专业有什么独特之处?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准确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学校的层面看。首先,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必须结合学校的层次。我们在进行我校工程造专业培养目标时,正确分析了我校的办学层次——地方性教学型院校,把工程造价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其次,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必须考虑专业在服务范围内的比较优势,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从行业企业的要求看。首先,专业的发展依赖行业的发展,同时,行业业主对高端、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主要表现在一是咨询产品标准化,包括如尽职尽责、项目监督、争端解决的合同咨询服务,工程竣工结算的争议处理,仲裁咨询等方面咨询产品的标准化;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实现项目数据共享、发酵等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BIM的应用等。其次,企业是我们高校的上帝,是我们人才的主要接纳者。企业对人才的品质要求是我们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关键。

2 要有特色

2.1 必要性。特色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本质追求,特色是高校竞争优势的体现,特色是学生竞争力的代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其实我国很多高校在开设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时都是以其学校的行业背景为依托,,比如有的以水利水电工程为依托,有的以化工工程为依托,有的以铁路工程为依托等,

2.2 特色的体现。特色的主要通过课程的设置和能力的培养来体现。是通过相应课程体系的实施来达到的,课程体系的设置是需要按照培养目标进行,先将培养目标进行分解,根据细化的培养目标或能力要求进行课程的设置,在这个过程中将课程与能力对接,课程与质量对接,在课程设置时,要注意两种情况一定要丢弃哪些过时的,落后、被淘汰的课程,另一方面,对选定要开设的课程,要求选用最新的教材,教给学生最新的、能用的上的内容。我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包括了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律等几方面。同时结合我校的行业背景,调查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我们设置了显现我校办学特色的特色课程;针对就业电力行业进行造价管理的专业课——电力工程概论,电网设计;中铁建设集团接纳我校造价专业学生逐年增加,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我们开设了铁道工程概论及相关的预算课程,同时还开设了方向性选修课比如,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物业管理概论、地铁与轻轨工程等,以便学生根据个人认知来选择就业方向及课程。

2.3 特色的检验。社会的欢迎程度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表现,衡量一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不能仅仅采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评价的方法更不能由本校自我评价来决定应该通过实践来检验而社会对这所高校所培养人才的欢迎程度正是对该校人才培养质量最直接,最真实和最客观的反映。

经过统计,我校近年来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我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受到象“中铁建设集团”、“中冶集团”等国企的欢迎,同时在省电建、省建、这样的企业内我校毕业生的竞争优势也很明显。

3 如何增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卓越计划”的实施,大多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的课时大大增加,出现了“3+1”(三年校内,一年校外)培养模式,“7+1”,“6.5+0.5+1”等培养模式,有些专家对于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大量增加校外实习学时持有异议。无论采用哪种培养模式,大时段的校外实习会给我们提出很多问题,学生校外的实习单位怎么解决,校外实习期间学生如何管理,实习期间学生的成绩如何评定,实习的效果怎么考核等。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最根本的途径还是校企合作。

笔者认为,针对目前校企合作的窘境,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解决:①从国家层面上,国家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让企业有兴趣、自愿的与高校进行合作。②从企业的角度考虑,要转变企业用人观念,我国大多数人才企业选用按照人才市场的供给择优选择,进入企业后再进行企业塑造,这个过程,企业既要承担再培训的费用,也要承担再塑造的风险。如果变目前的选才方式为“订单式”培养用人,那么企业塑造的过程在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完成,对企业来说,其实是一种风险的规避。③从学校方面来考虑,要吸引企业来合作,首先,提高教学质量是最根本的途径,只有提高过硬的,让企业信得过的产品,企业才会关注学校,才会有与企业合作的可能。其次,学校跟企业合作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

4 如何进行卓越工程培养的师资队伍建筑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对象是实实在在的工程项目,而工程项目没有那两个完全相同,每一个工程都是新任务,都有其独特的问题,所以,要创造性的解决工程中造价管理问题,就必须有创新精神,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是我们目前关注比较少的。

我校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给工程造价专业特殊的政策激励教师的成长。

4.1 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要求教师要成为“双师型”,即既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又有“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证”,工程造价的专业教师全部考取了“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证”。

4.2 学校鼓励满足要求的教师成为山西省、太原市的评标专家,并给以奖励。支持造价专业教师在完成校内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参与社会各种项目。

4.3 学校要求工程造价专业的老师全过程参与校内基建项目的建设,并按工作内容记入考核,进行奖励。

5 结语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不断思考、寻找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方能培养出“面向工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卓越人才。

参考文献

工业工程师范文第3篇

我国的执业资格制度是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1994年,国家人事部与劳动部共同协商,联合下发了有关实施执业资格制度的分工意见,并经国务院批准,把管理专业技术执业资格制度作为人事部的一项职能任务。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事管理体制是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由政府按照党政机关的模式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人事管理制度调整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上来,包括管理模式、宏观调控、具体管理制度等,要逐步与市场经济相衔接。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需要通过市场来调节,要以市场为基础来进行配置。所以,要改革传统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体制,使其更好地与市场经济相衔接。

我国职称改革的内容主要有4点:一是要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二是推行执业资格制度;三是建立考评结合、公开平等的人才评价机制;四是实行宏观调控下的分类管理。推行执业资格制度是深化职称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人事制度改革对重要专业技术岗位的准入控制。国际上,许多国家是没有职称的,主要是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如教授、研究员、工程师等。深化职称改革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强化执业资格制度,淡化职称,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建立执业资格制度,加强岗位准入控制,可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素质,提高行业的工作水平和管理质量。现在,有些行业服务水平不高,有各方面的原因,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们对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的资格和素质控制不严。建立执业资格制度,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各行业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国实行执业资格制度以来,已在30多个专业技术领域进行了试点工作。尽管时间不长,但工作发展得比较快,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总之,在我国推行执业资格制度,是和国际惯例接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衔接的一项带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工作,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将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二、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要从我国国情出发

建立和实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这是我们建立执业资格制度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

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事故伤亡总量仍然很大,大量事故隐患没有消除,且70%的事故发生在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中。因此,我们在研究建立和实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时,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是盲目地照搬照抄国外的东西。无论是在标准的建立上还是在具体的操作管理办法上,都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实事求是。同时,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管理经验,积极而又平稳地推进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实施,通过实践逐步完善,逐步成熟,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三、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1.抓紧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相关法规

我国注册建筑师等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首先是从立法做起的。1995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确立了注册建筑师的法律地位,明确了注册建筑师的教育标准、报考标准、考试标准、合格标准、执业标准等。1996年7月又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具体明确了注册建筑师考试资格条件、考试办法及注册建筑师执业及管理办法,将注册建筑师制度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目前,我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刚刚起步,有关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文件,只有人事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2年9月颁发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2003年8月颁布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5月颁发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待条件成熟后,应及时起草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条例》等法规,以确立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法律地位,明确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考试资格条件、考试标准、合格标准、注册标准和执业标准等,保障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顺利实施。

2.加大对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宣传力度

建立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改革旧体制,建立新体制,加快与国际接轨,走向国际大市场的必由之路,也是确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应有的地位和法律责任,发挥其创新精神的一条有力措施。我们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按《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及《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原则和内容,大力宣传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阐述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使所有企业和相关人员都有正确的认识,领会其精神,懂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对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作用。

3.尽快成立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注册的管理机构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认定工作结束后,目前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工作的重点已转向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考试和注册管理。

为加强对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的领导,保障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顺利实施,全国要有一个统

一、完善的管理机构。借鉴其他部委实行执业资格的经验,可成立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中心,承担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注册及继续教育等具体事务工作。

4.开展对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继续教育

经全国统一考试获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人员须经注册才能执业。为了保证注册安全工程师正常履行权力和义务,规范注册安全工程师行为,必须经岗前培训后才能上岗。培训工作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负责。

同时,还要做好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后,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管理是动态的,获得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也不是终身制。随着安全工程科学的发展,注册安全工程师还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定期接受注册审核。这将激励安全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工程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开展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要依托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建设中建立的基地网络,总体规划,分级实施。同时,要做好相关教材的编制工作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5.做好注册安全主任的平稳过渡

关于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问题,全国是统一的、开放的、有序的,而不能搞地域化的、封闭的。广东、浙江、福建等省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学习香港等地的做法,试行了注册安全主任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全面推开后,这些地方的注册安全主任,都应向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逐步过渡。

6.开展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国际互认

工业工程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创新实践

自20世纪80年代,以麻省理工为代表的美国教育界提出“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开始,工程实践在工程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数学和科学回归实践和实用,将实践融入教育之后,更重要的是回归工程的本质。工程教育越来越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和个性化,且具有不足之处,因此工程教育在向实践回归的过程中,创新性的实践方法和教学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

1.师资建设。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本质上已经超出了教育的范畴。高校能够动用的社会资源和实践环境以及器材经费都十分有限,企业不愿意接受大学生的实习,对其进行培养和引导,另一方面又在招聘时对其能力颇有微词,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针对这一点,教育部积极协调企业和学校的关系,激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实现双方的社会价值,充分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总之,想要增强师资力量,首先需要政府在政策和经费两个方面的有力支持。其次是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也是教学条件的一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就要在学生信息登记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等方面下足功夫,如降低数理化等基础科学课程的比重,增加工程实践环节等。目前,实践条件不足,设备条件差,教学场地不足,教学队伍水平不够,无法进行双语教学等问题依然存在。显然,这些同样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投入更多,以期循序渐进地解决。

2.课程建设。如果说教学条件属于硬件建设,那么,展现学校软实力的具体课程安排显然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首先,工科人才的培养体现着团队合作精神,任何工程的完成都是环环相扣的,而且这些工作绝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那么,在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每一个层次的教学都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培养每个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其次,“回归工程”的含义应在课程安排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故而课程安排大体上应包括五个基本方面。一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通过真实案例和教学经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调整课程比例。二是课程设计,即以项目教学的形式作为结课时的考核标准之一,将相关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浓缩成明确课题布置给小组,让其根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技能,通过确定项目的任务、制订工作的计划、组织项目的实施、考核评估以及总结归档等五个阶段,查阅资料、问卷采访、计划执行,并最终完成课题任务。三是实习,在学校相关实践中心开展与工程相关的车间基本操作技能及流程练习,或去企业进行假期实习和毕业实习,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四是毕业设计。可以说,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大学生活的全面考核,只有在生活、学习和实践中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观察,不断思考和琢磨,才能有想去完成和研究的课题。五是参与项目,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时刻处在一种浓厚的工程实践氛围之中,熏陶学生的相关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综合修养。

3.周边教育。“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本身就具有国际性,是全世界各教育机关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何回归到工程本身,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和加强。与世界高校进行合作交流,鼓励交换生机制,聘请业内知名教授前来点拨授课,欢迎企业人事部讲述对大学生的期许,这些都是在交流中的学习和进步。好想法需要一个很长的孕育期,但技术的进步却只源自于一个念头一个灵感,而灵感的诞生,总是在各方各界专业人士讨论成果和总结缺点时诞生的。

二、“卓越工程师”的创新工业工程实践研究

1.在创新竞赛中求创新。创新被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其实工程方面的创新能力并没有什么不同,多参加创业比赛、学科竞赛、设计竞赛等,不一定获奖,但对学生熟练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增加常识和人脉,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有很大帮助。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势必要了解相关的知识,并进行实地考察,这些都是一笔财富,做这件事本身也塑造着学生的做事方法。

2.执行力比创新思维更重要。执行力是21世纪是最值得称赞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空有创新的想法,而必须靠别人将之付诸实践,是很没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从这方面来说,执行力本身就是创新实践的一部分,在工业工程中尤为重要。这方面的锻炼还是强调企业实践,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假期实习、带薪锻炼等,或者就是给学生一个项目让其完成,使学生熟悉企业的管理和运作,这种学习是校内的任何实践和比赛都无法提供的。

参考文献:

[1]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9).

[2]谷永新.教育理念及通识教育理念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11).

[3]苗露.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1(5).

工业工程师范文第5篇

从法国高等教育的双轨制可以看出,以研究型学位文凭和职业型学位文凭并行的学位制度满足了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学位制度与大学的源头,与博洛尼亚大学一样,前身是索邦神学院的巴黎大学是中世纪最古老的大学之一。1180年,法皇路易七世授予巴黎大学“universities”称号。巴黎大学对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传承载体———大学的成立以及机制的建立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与博洛尼亚“学生型”大学不同的是,巴黎大学的“教师型”管理奠定了现代大学内部运行机制的管理模式。在巴黎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学士学位和第一个博士学位,孕育出中世纪完整的学位制度[3],并影响至今。法国学位制度的产生如图3所示。从中可见,中世纪学位的产生是借鉴了欧洲的骑士制度和行会制度,仿效骑士制度的等级划分体现了荣耀和社会认可度;仿效行会制度的晋升方式以表征能力和职位之间的关系。中世纪大学学位的最初含义是对个人任教资格的认可,是学者进入教师行会资格的证明。尼古拉四世(1230—1292)规定,凡是获得巴黎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者,有资格在任何地方任教,而无需另行考试与考察。作为精神传承阵地的大学是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惟一完整的组织结构,历来是各朝代的君主们与教会的争夺之地。在宗教改革运动前,处于天主教管辖之下的大学主要培养宗教和社会管理人员。王权另辟蹊径,支持文艺复兴运动的法王弗朗索瓦一世(1494—1547)在1530年创办了皇家学院(LeCollegeRoyale),即后来著名的法兰西学院,与宗教保守的巴黎大学分庭抗礼,开另建大学之先河,为以后大学校的创建提供了模板。18世纪初,法国对外扩张,急需一批军事与专业技术人员,于是在1720年创办了炮兵学院。随后一批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主的学院孕育而生,这些学院统称为大学校(lesgrandesécoles)。相比于商业学院、师范学院和政治学院等有明显行业背景的大学校,其初期侧重工程技术与管理,以培养满足各个工业领域的工程师人才为目标,现在转变为以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工程科学精英人才为目标。

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与工业革命和法国社会变革

追寻三次工业革命和其间的法国社会变革可以分解出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的发展轨迹和特点。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使英国和法国一举成为“世界工场”,并建立起欧洲帝国,叱咤全球半个多世纪;以内燃机和电力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使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国一跃成为发达工业国,跻身世界一流强国之列,驰骋世界民族之林;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40年代至今),虽然在这期间美国在多极化世界独领,但仍使法国保持其领先地位。[4]在法国工业化进程中,工程师学历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成长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变革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有效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明确了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的国家性、应用性和精英性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近代工程应用的“蒸汽时代”。机器的广泛采用、生产的规模化,使各个行业都对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守的中世纪大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于是波旁王朝的君主办起了军事学校和工程学校以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来满足社会科技进步和国家军事需要。如炮兵学校(1720)、军事工程学校(1749)、国立路桥学院(1747,EcoleNationaledesPontsetChaussées,简称ENPC)和巴黎高等矿业学校(1783)等,工程师教育开始形成和发展。作为第一所能授予正式工程师文凭的国立路桥学院,其使命是培养具备高水平科学、技术和综合能力的工程师,能够在军事装备、领土整治、建筑、交通、工业和环境等领域担任领导职务。国立路桥学院从建校之初就表现出典型的法国“大学校”的主要特点:学校对学生的选拔要求极高;预科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繁重的学习压力要求学生刻苦勤勉;学生的淘汰率很高,竞争非常激烈,但最终获得学位的学生毕业后会有很好的职业前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对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影响深远的关键历史事件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建立。1789—1794年,以攻占巴士底狱为标志的法国大革命从根本上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大学代表了教会和旧王朝的势力和传统,因此关闭了全部中世纪大学(后来拿破仑恢复了部分大学)。大革命后建立的各类专业化学校主要以某一特定学科领域为特色,或专门为某一职业服务,课程内容多为新兴的实用性科学和技术,主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工程师学校,如在巴黎创办的综合理工学校(1794,colepolytech-nique)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794)等。可见,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工程师教育的大发展。1799—1814年拿破仑执政期间,法国确立了中央集权管理的教育体制,高等教育成为实现帝国政权目标服务的工具。为了帝国的迅速强大,拿破仑积极推进工程师教育的发展,先后开办圣西尔军校等一大批大学校,指明了大学校的国家性、应用性和精英性,完善了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为法国的工业化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专业型人才,直接推动了法国工业化进程。如在1805年,拿破仑正式赠予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校训:“为了祖国、科学和荣誉”。[5]巴黎综合理工大学被当作一所军事院校,为帝国源源不断地输送军事科学技术和工业方面的人才。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在拿破仑帝国时代得以巩固和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确定了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的规模化、规范化和认证制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由“蒸汽时代”带进“电气时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工程师学校在建校纲领中均提出了要通过培养高水平的毕业生来加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生产技术的变革使法国国民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工业、金融、交通和商业等领域持续增长,农业现代化也初显规模。为加快科技成果向工业转化的速度,研究型工程师对工业技术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这些促进了工程师教育的快速发展。1890年前后,第二轮工程师教育机构的兴建和扩建潮开始涌现。随着工程师学院的快速增长,社会上出现了对工程师文凭的社会价值和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质疑。法国决定提高工程师文凭的含金量,强调文凭的发放只能针对真正有实力的领军人才。法国在1934年通过法律确定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为工程师学历教育认证机构,并由此确立了法国及欧洲最早的针对工程师学历教育和工程师文凭的评估和认证体系。CTI负责工程师资格认定和工程师文凭发放,它是教育部下属的独立机构,但不具有行政权力。因此,具有职业和学历两种属性的工程师职衔及工程师学历教育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誉。CTI的评估和认证,对保证和提高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的质量发挥了推动和监督的作用。按照CTI的评估和认证要求,工程师学院具有小而精的特色,其在校人数只占法国大学生总数的5%左右。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需要通过两年艰苦的预科学习,并通过严格的考试后才能进入三年的工程师学习阶段。工程师学习阶段既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常情况下,第一学年为基础理论学习,强化学生在预科所学的知识;第二学年为专业理论课、实习课和实验课的学习;第三学年为部分专业课,毕业实习和答辩;每年实习一次,累计10—12个月;至少有三个月的国外游学经历;总计约2500到3000学时。如此规范化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质量得以保证,毕业生很受企业和社会欢迎。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博洛尼亚宣言:促使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标准化、国际化和跨学科化

以核物理、空间、信息、生物等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其显著特点是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科技与产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使人类进入了“地球村”。[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光辉30年”里,法国高等教育进入跳跃式发展阶段,国家对学校发展进行了全面的统筹引导,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为适应百废待兴的国家发展战略,法国教育部决定从1950—1960年共发放12000份工程师文凭,到1971年,增加并达到20000份。自1968年的“五月风暴”之后,法国颁布了《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指导法案》,在扩大规模、拓展办学方向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进行改革,提出高等教育办学自治、参与和多学科发展三项方针,使高等教育办学机构有了更多的自。1972年,法国在里尔、蒙伯利尔和克莱蒙-费朗三个城市的公立大学首创了工程师教育,形成了工程师的多元培养模式。20世纪的最后10年可以说是法国大学内部工程师教育飞速发展的10年,颁发了占法国18%的工程师文凭。这期间CTI于1994年颁布了第一部《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指南》,作为指导工程师学院认证的标准化文件。1984年《萨瓦里》法规定,工程师培养可由工程师学院、综合大学(公立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完成,在培养机构获得CTI认可后,才准予发放工程师文凭,并获得国家高等教育部的认可。1999年,欧洲29个国家(包括法国)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签订了博洛尼亚宣言[6],推进了欧洲教育一体化进程。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process)实现了欧洲诸国间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统一性①,确保了各国高等教育标准的一致性。这使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开始走向欧洲和全球。在2005年5月卑尔根(Bergen)欧洲峰会上,CTI作为发起机构之一和其他成员机构一起成立了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协会(ENQA)②,2007年,CTI获欧洲工程师教育认证体系(EUR-ACE)标志。至此,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的认证及文凭授予的方法和标准符合欧洲统一标准,与EUR-ACE的评估和认证相互认可。同样在2007年,法国颁布了《综合大学自由责任法》,鼓励大学和大学校组合形成大学区,公立大学自治,资源共享,提高国际综合竞争力。2009年最新版的《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指南》中指出③:现代工程师科学是跨学科科学,工程师接受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一个宽广的、多学科的科学基础上,重点放在学习方法、学习工具、工业背景或工业环境上。强调以多学科教育、多模式教育和多元化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其中:多学科教育涵盖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范畴知识的融合;在工业背景下的多模式教育,是指以项目、案例研究、实验和实习为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培养创新能力;多元化培养方式有联合培养、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等。可见在21世纪,现代工程师学历教育在坚持原有的精英化培养,夯实坚实的数理基础,与工业界紧密结合,培养团队精神和个性化因材施教等特征的基础上,按照国际化要求和现代工程科学跨学科特点,强调了多元文化背景和多学科交叉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获得具有管理国际项目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工程师人才,即国际型系统工程师。现代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的培养模式如图4所示。该培养模式既保留了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传统的基本原则,又有培养理念的变革。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如表1所示,可见,科学技术进步和国家利益驱动对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具有导向作用。

启示

(一)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定位

在三次工业革命进程中,因为历史原因,中国一直屈居在后。如今中国进入现代工业化时代,急需大量卓越的工程师人才,国内高等工程教育迎来了一个在变革中谋求发展的好时机。参照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的发展历程,系统工程师是目前中国最需要的人才,为了填补之前工业革命进程中部分没有成熟发展起来的工业领域用人需求的空白,中国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技术型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因此,中国工程师培养需要实施多层次和多元化培养模式,每个工科院校需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定位好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模式。只有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是技术型、研究型还是系统型工程师,才能选择有针对性且合理的培养模式,协调所有资源,培育出有特色的工程师人才。

(二)培养质量的评估与社会认可度

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实施与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制度并行的工程师学位,工程师学位相当于硕士,有工程师学位的学生可以直接读博士,但是在预科阶段没有相当于本科学士的学位。工程师学位在法国社会享有很高的认可度,政府、行业和企业对持有工程师学位证书的毕业生另眼相待,相比较于持有其他职业证书或是学位证书的毕业生来说,经济不景气对工程师学位证书持有者的失业率影响较小。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战略是“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其核心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卓越”二字突出了质量的重要性。④可参考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质量认证体系,依法设立专门机构,对实施工程师学历教育的工程师学院及其培养过程进行定期评估与认证,以监督、促进和保证工程师学历证书的质量和含金量。中国针对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设有专门的机构进行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评估,现急需建立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的质量评估与认证体系。

(三)培养模式的个性化与融合

为加快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可以引进、借鉴国外优质的工程师教育资源,如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美国的CDIO工程回归教育模式等,为我所用,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例如:成立于2005年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2]217—220,即是与在法国工程师学院排名前三的中央理工大学集团合作,引入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结合北航高等工程教育的特色,因地制宜,培养具有中法两国文化教育背景的高水平国际通用工程师人才。2012年1月,第一届毕业生同时持有法国CTI和欧洲EUR-ACE认证的工程师学历证书和北航硕士证书。这种引进、融合、再提高的工程师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锤炼可取长补短并能高效实施。同样,国内的高等教育要主动跨出国门,通过对比研究,凝练并保持自己的人才培养优势,并加以推广。随着中国地位的崛起,高等教育有责任和义务使更多的世界目光投向中国,甚或向中国看齐。

(四)人才培养中的国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