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人心情日记

个人心情日记

个人心情日记

个人心情日记范文第1篇

日记即每天用书面语言记录自己较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日记是心灵的记录,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写日记是促进中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它是与自己交流、与内心对话的重要途径,利于与父母、朋友之间的交流;是人生道德的长跑,利于培养善于反思的品质。坚持写日记,有利于自我解剖,起着自我教育的作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了语言的表达水平;日记全是学生的自由表达,没有任何约束,利于学生个性的表达,利于学生写作主体意识的增强。此外,日记的可写对象十分丰富,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科学世界、人生体验等,凡是觉得有意义的人、物、事、情、理都可入笔,坚持写日记可为写作提供素材。语文教育家叶圣陶一辈子多次呼吁中小学生要写好日记。当代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认为日记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他多年来一贯主张提倡日记教育。他所主持的新教育实验就重点强调这一点:让中学生与他们的教师一起天天写日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重要意义,引导学生重视日记写作,培养写日记的好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记日记习惯,需要从兴趣上予以培养。有了强烈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从而使他们重视日记写作,在训练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对此,我们不妨采取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选读名人日记

日记往往与名人的名字和岁月的沧桑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叶利钦的《午夜日记》在中国到处刊载、社会影响遍及全球。《拉贝日记》、《魏特林日记》和新近惊现于南京的《首都沦陷留守金陵日记》,更是震惊中外。虽都为私人写作,但其弥足珍贵的真实记载,将永载史册。其中,有不少人的日记对于青少年有着很大的启发。读这些日记一方面让青少年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与他们对话,更深入地认识名人的伟大之处;另一方面也让青少年受到感染:认识到原来日记是内心思想和精神的自由流露,日记是一种很好地抒写心声的方式。可见,写日记让学将作文建立在自身鲜活真实生活的基础上,从而使学生少了对作文的畏惧感,感受到作文的轻松、自由和抒发心灵,慢慢地爱上写日记,将其视为生活的需要,养成记日记的习惯。

2.引导学生读同龄人的日记

因为生活时代的相近,思想观念的接近,同龄人的日记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引起共鸣感。如成为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的《安妮日记》,在日记中展现了一位花季少年的惊人勇气与毅力。在纳粹集中营密室中的安妮通过日记抒写着自己的成长,15 岁的安妮就已经在思考:"现代妇女想要完全独立的权利。""但是仅仅这样还不够;妇女必须获得尊重!" "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同时也多美的男人!……读到这些不禁让人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青少年读同龄人的这些优秀成长日记,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其受到触动,更自觉地用日记抒写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触,让日记也伴随自我成长。

3.引导学生准备一个精美的日记本

引导学生选用印刷精美的日记本,或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制作有个性特色的日记本。学生拿到这本日记本往往爱不释手。让学生为自己的日记本取一个喜欢的名字,展现在封面上,扉页上要写自己的座右铭、老师寄语。为日记本留一些自序的空白页,再加上目录、学期日记总结等。学生拿到日记本,在正式写日记之前,有一个慎重的准备过程,既有美感,又感到庄严神圣。这样,他们才会更积极更认真去写日记,因为写日记不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了,是他们心中一件美好而重要的事情。

4.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日记,营造日记写作氛围

教师要勤于写关于学校教育生活的日记,为学生的日记写作做好榜样指引;平时要留意表达出真情实感的学生精彩日记。通过班级"日记小报"或日记展览等形式,在班上传阅、交流,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

个人心情日记范文第2篇

无论多么的热恋,多么亲密的关系,两个人都融成一体了,却依然有话讲不出来。

一个女孩每天写日记,她写的方式很特别,只记载和男朋友的爱情,有的很长,长达十多页,有的很简单,只有两三行。我发现前面的部分都很长,到了后面则愈短――“我等了他一天电话,他都没打来。”或者,“今天我传了7个短信去,他都没回。”或者,“他在哪里?”

日记写的是心情,好的时候会写得很长,郁闷时也会写的很短,我也写过,翻开以前的日记,我大部分都写得很简单,例如:“牙膏用光了。”或者,“7月28,天阴。”或者,“没女人的日子,还真无聊。”

我的日记比不上那个女孩的,她很真诚地记下一整天的心情,其中有一天她写到,“他难道不知道我爱他,为什么三天也不来电话?不是说爱情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关心吗?有什么事比关心我还重要?如果回电,他一定又说工作太忙,会开不完,可是传个短信用不了一分钟,他连忙到一分钟也没有?难道他已经不爱我了?”

我看了很感慨,我问安安说,你真的忙到连回她一个短信的时间也没有?安安什么也不说。我看到他的脸,早已给酒精熏得通红,两眼无神,像那种刚刚对完彩券,连一个号码也没对中的倒霉鬼。可我知道,安安还是爱那个女孩的。

之所以看到这个女孩的日记,是因为女孩和安安分手了,女孩把她的日记当成分手礼物快递给安安,我抢过来看,看到一个女孩最初的喜悦和最后三个月的痛苦。安安沉默了很久,酒吧快打烊了他才说:“你见过有份把日记当成分手礼物送人的吗?我把它烧了,有点不忍;留着呢,证明我是个没心肝的男人。再说既然都分手了,这本日记迟早会被另一个女孩看见,然后我会再收到一本日记。”

他说得没错,女孩寄来的不仅是日记,还有她的无奈、痛苦和诘责。要是我收到这种礼物,我也会不知所措吧。可是我有个疑惑,她既然有这么多的不满,为什么当时不表达出来,却要藏进日记里,等到一切都来不及才把“心情”寄给对方?难道做女人非要把感情压抑得如此沉重?

比利时作家Frences Dennemark在他的小说《九月的男人》里说:“如果一直注视着加热的水,人们可能会以为那些水永远不会煮沸。”当写日记的女孩每天只盯着她的爱情,也不会把爱情加热到煮沸吧?爱情呀爱情,无论多么的热恋,多么亲密的关系,两个人都融成一体了,却依然有话讲不出来。

西班牙著名导演阿莫多瓦在他自传体的著作《宛如A片的现实人生》中写过,一个女人为了美丽而留长指甲,愈留愈长,花在保养指甲上的时间也愈长,结果她根本没时间出门向男人炫耀她的美丽。阿莫多瓦说,美丽的指甲把她给活活掐死了。

太钻牛角尖总不是件好事,更麻烦的是,只在自己心里面钻。钻呀钻,她以为男人应该了解,但她却忘了,男人是不同于女人的另一种生物,可以说自私,也可以说没脑子。女孩不把话说清楚,男人恐怕永远不会明白。

个人心情日记范文第3篇

高洪波(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

8卷本的《胡世宗日记》摆到我的面前,让我感到十分惊奇。一是惊奇于作者的毅力。我们常说持之以恒,可若真正做到持之以恒是很不容易的。能把日记坚持写下来,并且写了45年,这实在是一件难以想像的事,没有超常的惊人的毅力肯定是做不到的。二是惊奇于作者的勤奋。熟悉世宗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一个勤奋的人,我曾为他的诗集《鸟儿们的歌》《战争与和平的咏叹调》和散文集《当代诗人剪影》等多部作品写过评论文章。他创作出版了诗、散文、评论等各种著作近30部,还有其他体裁的创作,如小说、电视剧、歌词,其中他写的小说曾被《小说选刊》转载,他作词的歌曲《我把太阳迎进祖国》曾获“五个一工程”奖。他随军区文工团去南海西沙慰问,来去47天,写了80余首诗;他参加总政组织的赴南疆前线采访,写出了小说和报告文学,还出版了一本诗集;他与诗人结伴同走红军长征路,写出了许多散文和诗,人还在长征路上,就有诗文发表在《人民日报》《报》等报刊上。世宗就是这样一个勤奋的人。三是惊奇于世宗记录生活的耐心与细密。我粗粗翻阅了他的日记书之后,真的惊奇于他怎么能把逝去的日子记录得那么清楚、鲜明,这部日记让我回忆起好多忘却了的人和事,文坛大家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普通百姓的伦理来往、日常生活,亲人、朋友、同事的一件件大事小情,皆在日记的记录之列。我认为这部书留下了当代一个军旅诗人生活的深深的足印,留下了他和许多人生命的切片,这其中有岁月的留痕、擦痕或许还有划痕。看到1980年8月与韩作荣、李松涛、方冰、阿红等众多诗友参加北戴河河北诗会的老照片和文字记载,感慨系之,岁月无情催人老啊!我们当珍惜生命的宝贵时光,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

袁鹰先生说这部日记是世宗从学校到军旅到文坛的生命长征史、心灵长征史,充实而多彩。先生的序文说是知人论文,再恰当不过了。

朱亚南(文艺出版社原社长、作家)

世宗和我的交往,从1963年春天初次见面算起,至今快有44年了。我对他为人的热诚、做事的认真、追求的执著,该说是不乏了解的,也早就知道他有写日记的好习惯。当他这8大本日记摆在眼前的时候,我还是感到非常震惊,随之就是由衷的钦佩。

我对世宗说过,看了你的日记,想起一段历史。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德农男爵随军南下,用画笔素描沿途所见的古迹、景物和民情风俗。拿破仑看了画稿,听了汇报,当即决定成立两个特别委员会,专门负责勘测德农见到的画到的宫殿、神庙、陵墓等古代遗址。战后,拿破仑下令帝国印刷局出版《埃及行记》。这部巨著共有24卷,包括3000幅绘画,德农的画稿占了很大比重。尼罗河流域古文明在19世纪的重新发现,举世公认是从拿破仑一世和德农男爵开始的。

画家德农走一路画一路,从吉萨金字塔画到埃及的第一瀑布。诗人胡世宗则是走一路记一路,这一路长达40多年,北至漠河南抵西沙,两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路他就重走了两遍,眼界之宽广、笔录之丰厚,令人叹为罕见。史学家称赞德农“一枝笔描绘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埃及”。世宗这枝笔更了不起,可以说记录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400万字的日记,既有事件实录,又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有相关人物的行迹、言谈、文稿、书信、照片,乃至非知交不得见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流露,还有当时当地小环境与大背景的具体写照。如果以史料定位,这份史料堪称独树一帜。通常而言,史笔择要记事,对人的心理和事物的细节一般是略而不记的。而世宗笔下多是有情有景、有声有色的质感化记述,不少篇章是可以当作随笔或散文来阅读欣赏的。文献性与文学性、史料性与可读性熔于一炉,这是《胡世宗日记》突出的特色之一。

前不久,国防大学原政委李文卿上将打电话给世宗,说日记中的一些事情,比如在创作室骑自行车沿黑龙江采风,比如军队南北作家交流互访,很值得回味,对研究政治工作、文化工作很有帮助。李政委曾任政治部主任,这两项活动都得力于他的决断和支持。

回顾这段经历,我觉得世宗的日记集中体现了他的向往崇高和好学多思。听到的看到的大事小情,心有所动就记下来,举一反三去思考、去消化,把阅历升华为感悟,丰富自己的心灵营养,增强从文从事的创造才能。这是他的精神优势,是极可宝贵的生命自觉,是他事业有成的重要原因。所以,《胡世宗日记》还显见出一种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正道与真谛,对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也是很有帮助的。

《胡世宗日记》的出版是2006年中国文坛的一个特殊收获。

作者在不经意中把一个纯粹的私人话语空间,扩展成了一个公共话语空间。在这个公共话语空间中,人们得以经由“岁月倒流”看到作者如何从一个普通中学生步入军营,走向文坛,取得花甲之年后做人为文的圆满,看到一种“生活着的生活”,更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观照:从时间追往中感悟生命之激情,从“毅力写作”中把握生活的艺术。

45年的军队生涯,他完成的是承上启下一代军人的使命,他站在前辈军人和当代军人的连接点上。尽管他没有如前辈军人那样成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但是他做了他这一代军人应做的一切,还收获了一顶军中著名诗人的桂冠。作为一个诗人,或者是作为一个文人,他的诗在军内外都拥有大量的读者,向文坛向社会奉献出了沉甸甸的几十本著作。作为家人他是丈夫和父亲,特别是培养了“羽•泉”中的海泉这样一个知名度甚高的儿子,是他做父亲的成功。世宗对生活始终抱着一种感恩心态和燃烧般拥抱的态度。这种心态和态度使他充分利用了曾供职的三个平台,即《人民日报》文艺部、文艺社和大军区文化处,抓住机遇成就了一个有成就的诗人、有地位的军人,一位有建树的文学活动家。作为诗人他广交文友,如切如磋谈创作,从一罐啤酒一盘花生米一只熏鸡与友把盏彻夜聊天,从保留了这么多年友人的通信,可以看出他的重友与真诚。祖国的天南地北、边防的旮旮旯旯,到处都有他的身影。他从事文学从不局限于体裁,他的作品当中有诗作,有散文,有评论。日记里面有一些篇章,比如和浩然、李瑛、周涛等作家的交往的篇章作为作家评传来读,也都是不差的篇什。

三个维度统一在内心和谐上,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内心和谐的胡世宗。说他是胡世宗本人也可,说他是胡世宗的文学形象也可。这大约是“日记”的一种意外价值吧。

王必胜(《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评论家)

《胡世宗日记》是一个品牌。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也写日记,但像世宗坚持45年的跨度、408万字的篇幅、8大卷的规模,我觉得这是前无古人后少来者的。这个45年时间的跨度,就成为了一个品牌。春风文艺出版社是很有想法和很有创意的一个出版社。记得起来的是他们出过“布老虎”丛书,以中国民俗吉祥物作为自己的品牌打出去,这个品牌至少在近十年内是很响亮的,在读者和文化界人士中间曾产生了很大反响。出版世宗这么一个大作是很不简单的,他们又创造了一个品牌。

《胡世宗日记》是在平凡中见奇崛。这部日记虽然是记述了平凡甚至是琐碎的日常生活,但日积月累45年,坚持不懈地记述了作者在学校、在军营、在文坛的活动,如果说“文如其人”的话,世宗是一个执著的人、勤奋的人。惟其执著、勤奋,才使他的日记构成了一种文学的文本,才有了奇崛的感觉。

《胡世宗日记》是在琐细中见博大。这个博大不在其篇幅,也不仅在于年代的跨度。在琐细的记述中,有关于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文坛的、亲情的、友情的……这个博大在于日记表现了一种叫做“信史”的作用,让人见其史料的价值,作者在这时应是一个史记官。在琐碎的细小的生活当中,它能够让我们有兴趣地阅读,在一定意义上有了深度,见其博大。

《胡世宗日记》在史实中见细节。这是一部文学的日记。我粗略地翻看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重点地看了6、7、8卷。我看了上世纪70年代的一段,即世宗在人民日报社帮助工作时所记述的东西,很多文字笔锋中带着感情,是史家笔法、文学笔法,写得绘声绘色,很有性情。这部日记,篇幅大小由之,有的长达万字,我数了一下,一天的日记竟达7页之多,写徐迟的,完全可以作为小报告文学或很好的散文来读,有的短的就几十个字。日记的文学色彩很浓,除史实以外,还有细节,足见作者的性情。

张同吾(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诗评家)

《胡世宗日记》是当今文坛绝无仅有的写作奇迹。不管是风和日丽还是凄风苦雨,不管是信马由缰还是日夜兼程,不管是书斋闲境还是军旅生涯,哪怕半夜站岗归来,也能挤时间写一段日记,记述或描绘当日的生活图画或是心灵侧影。他这种勤奋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他的超常的细腻,都是令人惊叹、令人肃然起敬的。

世宗是个热情洋溢的人,是个精细周全的人,是个充满昂扬向上和进取精神的人。他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部队,热爱家乡,热爱亲朋,热爱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热爱他所从事的文学事业。这从日记的字里行间都能看得出来。世宗在日记中翔实地记述了他与诸多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的接触、交往,或聆听教诲,或鱼雁往返,这些文字既洋溢着诚挚的友情,又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深刻的认识意义。可以说,他以多彩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当代文坛名家的群像,他们神采各异、栩栩如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宗以他独特的方式,创作了一部诗人的心灵史和一条五彩缤纷的文学画廊。进入历史新时期以后,祖国大地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世宗作为富有艺术责任感的诗人,创作了许多讴歌时代精神的诗篇,在他的日记中也激荡着欣逢盛世的喜悦。但是上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已显露出“左”的端倪,以致酿成“”的空前的历史灾难。也许世宗是诗人而不是哲人,也许因为他所处的特殊的政治环境和政治地位,在他的日记中淡化了愤懑和痛苦。也许他太和善太恭顺,他几乎喜欢一切人,其实他所接触和采访的文坛名家们,在文学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以及做人原则和政治观念上都有很大差异,甚至大相径庭。而在世宗日记中,他几乎都认同都赞美而缺乏辨识。这部日记丰富、精到而略显细琐和驳杂。前45年8卷本的日记是一片浩瀚的生活之海,我希望他后45年的8卷本日记是崇峻的生命之山。

李炳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评论家)

日记的本意,是为了备忘。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胡世宗也这么看。结果,一记就是几十年几百万字。有了这些日记,很多很可能忘记的人和事、情感和记忆,就本原地留了下来。这其中自然会有胡世宗说的“流水账”,但是也会有很多自己和他人不该忘记的东西,例如感情和友谊、失落和收获等等。胡世宗说在重新阅读和整理这些日记的时候,就像“又生活了一遍”似的。其实,同世宗有相近人生经历的人读他的日记,不也会有“重生一次”的感觉吗?

胡世宗的日记本来是属于私密性的内容。如今,时过境迁,私密得到解放,反而使得许多带有共用性的内容呈现出它的珍贵价值来了。例如,作为一个诗人,他在不同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同艾青、张光年、臧克家、刘白羽、张志民、李瑛、浩然、袁鹰、贺敬之等很多诗人、作家的交往内容,无意间记录着当时社会生活的信息,隐含着不同性格、心理和行为的人的人生表现。而当这其中的人们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时候,胡世宗的这些记录就会成为真实重要的研究参考资料。

从历史的遗存看,日记是属于历史记事范围的一种个人书写方式和存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很有价值的日记体文献。甚至可以说《论语》就是孔子的学生和孔子言论的记录。胡世宗是将日记这种文体运用得娴熟自然的少数人之一。他的日记记事记人,有环境景物描写、生活情形把握、内部珍闻记录等,有的是很好的内心写真,有的是抒情的独白,有文有诗,有图有画,很是丰富,读起来十分有趣和有味,可以说是胡世宗在大量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之外的又一部内容丰富的个性化力作,是别人无法雷同和重复的个人和历史素描。

胡世宗把日记写成了大文章,将自己的私语变成了社会的珍藏。

彭定安(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评论家)

《胡世宗日记》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原生态的文本,与创作文本不一样,它体现出的是真实性、真诚性和真切性。

《胡世宗日记》有四个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一、读这个日记就是读胡世宗。从《胡世宗日记》看胡世宗是怎么从一个小学时代中学时代的文学爱好者成为一个著名的诗人、一个多面手的作家。成长的历史本身就有很多可述性,有很多的价值。二、它具有很深厚的社会价值。日记公布之后,就从私人文本成为了一个社会文献。任何文本都有第二叙事系统,它表面上记的这些事情则是第一叙事系统。比如,《胡世宗日记》告诉你今天他看到袁鹰了,今天收到臧克家的信了。这是第一叙事系统,而它背后的第二叙事系统是不自觉地存在的,就是在正面的叙事背后告诉你当时的社会状况。比如日记的第一天写1960年中师的学生从下午4 点开始劳动,直到第二天凌晨1 点,劳动持续了整整9个小时。一个十五六岁的青年学生就劳动9个小时,这是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当时劳动光荣,但现在是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虽然他没有想告诉你这个事情。三、它描述了文坛风景。《胡世宗日记》对文坛记录得很详细,从臧克家到袁鹰等大批老作家都出现在其日记里,他们的言行、他们的书信以及他们的思想状态等等,这里都有。事后的记录都不如当天的记录好。《胡世宗日记》这个价值是很大的。四、它自身也拥有文学价值。《胡世宗日记》有的两三行,有的很长,确实是自由的日记。综上所述,这些日记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王向峰(辽宁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世宗日记》有三个价值非常突出。

一是历史价值。日记所记载的是特定时间里的事情,以及日记主人那时的所想所思,或者对于时局及其他有关事情做的评论。这些如果放在单一的时间里,意义不会显得特别突出;如果放在几十年的过程当中,就形成一个非常时间的历史记录。比如,第1卷开始写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还没有过去,吃饭、买东西凭票等等,都有记载。另外还有一些国家大事,作者在日记里都有记载,有的还有评论。文艺界的一些事情更不用说了,他都是亲自参加的经历者,作者都做了比较恰时的评论。

再就是艺术价值。日记谁都记,但是日记真正能拿出来给别人看而又能看下去,这也是很不容易的。从《胡世宗日记》里可以看到它是文学艺术。比如,在海南三亚的海滩上,有用贝壳串成的项链出售,虽然质地粗糙,自己戴着不好,送人也没有太大的价值,但那卖项链的小姑娘是上学之余去卖这些东西,以此讨些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作者买时用的是零钱,但对这样的公平交易过意不去,所以又把零钱要了回来,给了小姑娘一个整票。这个事情写得很细,算得上是篇散文,而且对这个生活小片断写得非常到位。

第三是生命价值。人在生命的生存当中,有一个时间的过程。在第8卷中,作者写自己坐飞机从海南回沈阳,从绿色的土地回到北国,已是冬天,地上白雪覆盖。他写到:“我盼望早一点飞临航程的终点。生命也是一样,也是一样的丰富和变化无穷。生命渐渐地飞临终点站,只是人们不盼望那么早到达终点!”当然,这是一个比喻,是一个象征。对世宗来说,未来的路还非常长,但是从过去他所走过的路程看,胡世宗是非常珍视自己的生命价值的。如果说生命它有声音,那么这400万字就是声音。一般人的生命创造,就创造到“我是做什么的我写什么”,或者“我认定一个体式我就写下去”。胡世宗的创造不只停留在这里,他是要扩充这个生命,使生命在可能的条件下有更多的创造。这不仅是创造,也是生命的自觉。

白长青(辽宁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评论家)

《胡世宗日记》的出版,使我想到了这样一个很普通的问题,那就是人与生活的关系。想到了生活对人的意义以及人以个性的方式记述生活的必要性。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生活中,都随时地感受到生活的恩赐。但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否真正地了解生活,是否具有对于生活的感悟力,我们自己对生活抱有怎样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赠予,我们如何去回报生活,如何更好地生活。这些实际上就是人的生活观的问题。胡世宗日记所写的,就是他的生活观。

我以为胡世宗的生活观包含有三种积极的人生心态,正是这种良好的心态,决定了他的日记的基本面貌。首先是感谢生活的心态。从他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生活始终报有一种衷心的感激之情。他时时不忘生活给他的赐予,并努力把这种赐予回报生活,回报他人。其次是热爱生活的心态。他的日记里有一种喜悦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明亮的格调,洋溢着一种对生活的热情。这一点,我们从他的日记中对亲人、家庭的细腻的描写,从那些温馨情感的传递中,就可以鲜明地感受到;第三是充实的生活的心态。从他的日记看,他生活得很踏实,生活的节奏很快却始终朝气蓬勃,极少流露那种颓丧、抱怨、自责甚至牢骚。这恐怕就源于他的这种生活心态,来自自我精神世界的平和。我觉得,他有一种感情内敛式的文人性格,在看似平静的文字叙述下面,涌动着热烈的感情的激流。他用日记的形式记述生活,这本身即是在回报生活、感谢生活。

陈先义(《报》文化部高级编辑)

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长卷:一位英姿勃发的文学青年,正在匆匆赶往下基层的路上;几位满头白发的文学大家,正手把手地教青年作者怎么在作品中表现生活;在炮火纷飞的边防,文学新人们正与一线官兵一起体验战火;在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几位青年作家们正在翻山越岭,采访一个又一个的边防哨所;在北京一个个四合院里,青年作家正在认真聆听大师讲述新时期的中国文学……还有更多的画面,表现的是青年作家们手不释卷地潜心阅读和孜孜以求地埋头写作,同时还有对不同年代生活习俗的真实记述。这幅浩浩长卷,几乎包含了30多年来中国文艺的诸多重大事件,几乎涵盖了中国当代文艺史上的诸多重要人物及其文学新人,几乎涉及了新时期以来在中国文坛产生较大影响的所有作品。

一个作家在勤奋创作之余一直坚持写日记,一写就是45年,并且至今仍然在续写新的篇章,这种精神很值得称赞,这说明胡世宗同志是个有心人。比如,在胡世宗同志的日记里,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到今天的衣食住行变化,无不有详尽的记述。从当年餐桌上的几盘花生米咸菜到今天已经习以为常的鱼虾盛宴,从灰蓝两色的单调服装到如今的缤纷时装。一个作家长期坚持详尽地观察生活,留心接触过的所有文友、战友,将所闻所见所思一一记述下来,这说明胡世宗是个有情人。这个情,自然是观察生活的热情,是对战友、对同志、对朋友的真情和友情。凡是与胡世宗有过接触或共过事的人,在他的日记里无不得到记述。在他200多本日记的每本扉页上几乎都写着同一句话:“假使你对生活热爱,就不该让每页日记空白。”胡世宗同志还是一个有福人。作为一名军旅作家,他也有过从政的经历,曾任文化部文化处长,这是他的最高职务,而与他同年代入伍的战友,有几位已是少将、中将,但他心绪不乱,坦然面对,从容地在生活的涡漩中寻找文学的愉悦。他的心态自然也影响到他的子女。他的儿子胡海泉是当今中国乐坛著名的“羽•泉”组合主唱之一。海泉受父亲耳濡目染,坚持写诗写日记,这为他成为优秀歌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海泉不骄不躁,阳光健康,没有沾染娱乐圈的不良习气。海泉在《东非日记》中写道:“不要把做了一点事情就说成事业,不要认为一点点成绩就是成就。”作为一个青年,这种自觉的清醒状态,谁能说这种生活观念没有父亲的影子呢?胡世宗同志用心血在文坛耕耘了40余年,奉献了一部又一部表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之作。我想,他的8卷日记也一样是他奉献给社会的佳作,这是一幅新时期中国文坛的“清明上河图”。

雷从俊(部队青年作家)

我有幸于2005年初冬在胡世宗老师家中较早读到《胡世宗日记》的打印稿。当时我不经意间还冒出一句话:“一个诗人眼中的历史!”在场的诸位颇为赞同,后来这一“论调”也多次与方家不约而同声。

一个人、一个诗人、一个军旅诗人,从1960年至2005年,以45年的光阴坚持不辍地用心灵记事,在纸页上散淡地抒情。一本本记满军旅感怀、时事反响、创作顿悟、文坛轶事、工作备忘、居家琐务的文字,就此形成了厚重的“民间历史”的堆积层。这些文字所记述的,既有大量当代史的“神经末梢”,更多时经事纬的史志或无法兼及或不屑提起或不可抵达的细枝末节。基于此,他的日记既是私语,又具备了公共价值。这些经诗人眼光过滤、由一腔诗思发酵的往事的吉光片羽,因为准确、具体、细腻、生动、鲜活,也因为时间跨度较长、文字量较大,无疑会为后人了解远去经年的丝丝缕缕的百姓苦乐,缅怀亲切而难得的甚至一去不复的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探研丁玲、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魏巍、光未然等众多当代名家的创作生活,提供了一笔巨额的“私房”历史文化遗产。甚至可以想像,胡世宗对于胡海泉由一名翩翩少年成为“羽•泉”重要一翼而当红歌坛的培养记录,也会为许多家长提供关于子女教育的重要参照。8卷之作或文或图,或提及某年某月某事某人,或笔锋轻抖一略而述,都唤醒或修复了无以计数的各方人士内心深处几被淹没的关于历史细节的记忆。我相信,文本所驮负的为那一代人所具备、在胡世宗身上更为凸显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精神脉络,还将驮负起更重要的意义,引领年轻的我们一路前行。

俞进军(武警部队青年作家)

《胡世宗日记》既有历史的纵深,又有来往人流匆忙杂沓的步伐,相互交织的人性与个性、生命与哲学、友情与亲情等均在深入浅出的记述中,让人获得了一种更为纯净的文学享受。尤其值得我们认真品味的是,这套书是作者历时45年集结而成,作者犹如把自己的全部生命的主体与精华部分无私地贡献给了读者,所有的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取自己期望的人生共鸣。试想,当你把握了一架可以遥视45年历史的望远镜,面对生命中密密匝匝16000多个或深或浅的足迹时,你可以截取多少创作角度与思想浪花?《胡世宗日记》坦然交付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为,这就是一种十分了不起的人生态度。虽然作者有意对其中不合适发表的部分做了人为的处理,抹却了一些相对私密的、个人的记录,当其由包罗万象、世事叠拼的千万人生镜头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本无论从个人的精神上还是从文学的价值上,都值得我们认真研读和学习的大书。

生命是单程的,但是生命可以更富有积极的人生意义与取向。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极需耐力与承载,极需解剖繁复与厚重背负的心灵去完成。《胡世宗日记》的条理也并不复杂,均是单纯的人来人往,用本我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一个真实的世界与人,我们却可以在作者最简单的语句中读到其中所包涵的有关历史、人物、地理等各个领域的风情。这些风情有的是久远的记忆,有的是昨天的重复,但所有的昨天都成为了过去,现实的只有这本代表了过去却宛若重生的《胡世宗日记》。我想,《胡世宗日记》就是通过自己的真实与简单、真诚与勤勉,完成了一段关于他们和我们的历史文化构建。那种亲和、随意、友善的氛围一直包围着我,我们可以夜半把灯,读到鸡鸣。

丁宗皓(青年诗人、诗评家,《辽宁日报》编委)

《胡世宗日记》使我想到两个问题。

一是一个作家对自己正在经历的生活,怎么保持一种静观的状态?作家跟自己的生活既是融为一体的,在写作过程中又是分离的,他可以全景式地看到自己的生活,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讲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禀赋。这个特质里面有个很重要的支撑,即作家对日常生活很多很多细节充满了有意义的发现,而胡世宗所记录的东西、感兴趣的东西,发现的有意义的东西,又常常被我忽略和遗忘。我们要写东西,要在日常生活中提纯,提纯的结果是把日常很多很好的有意义的东西遗忘掉了。为什么会遗忘掉?就是在这上面看不到意义。一个作家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意义的话是很危险的,他的思路将会很狭窄。《胡世宗日记》为我们思考作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个人心情日记范文第4篇

同学们为什么会感到无内容可写呢?这是因为很多事,天天在发生,或者经常在发生,习以为常,便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生活中没能当一个“有心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见过就忘,听过就算。所以,每当晚上坐下来准备记日记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硬编硬凑,这样写日记当然是一件困难事,甚至是一件痛苦的事了。

怎样才能从日常生活中不断获得各种各样的新鲜材料呢?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从情感变化中去获得材料

在一天中,一个人不会总是一种神情,一种心情,那么每当情感发生变化的时候,总是有原因的。譬如,你掉了一样东西,这里就有许多原因:是自己粗心,还是别人贪小便宜?于是你就会有各种心理活动:是怨恨自己,还是盼望着失物能够归主。又譬如,原本能看到的电视节目没有看到,这里又有许多原因:是作业太多,还是自己做作业速度太慢?是电视节目内容不合适,还是家长不许看?是自己身体不好,还是电视台播放时间太晚?这些不同的原因,就会引起不同的心情变化,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引出各种各样的思索。除此之外,你高兴时或者受委屈时;你对某人有意见,或者读某件事感到不平,这里面都有各自不同的原因,都可以留心思考一下。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会从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材料。

二、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现新意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上去很小,但往往具有新意,包含新的内容。家中新买了一种电器,一件衣物,一种上市菜,一条活鱼;家中来了一位远方的亲戚或陌生的客人;爸爸妈妈诉说了单位里的一条新闻,邻里之间发生的令人高兴或不高兴的事;班上新来了一位同学,集体组织的一次活动,学校开展的一项比赛,外出的路上遇见的感人的或气人的事……在这些事情和现象中,都具有值得思考的价值,都会发现有意义的内容,都能成为日记中的材料。

三、从平凡的小事中去观察、去思考

譬如,妈妈天天起早为你准备早饭,你恐怕早就习惯了,可能心里还会想:本来就应该这样么!但是,如果你能留心观察几次,看看妈妈到底是怎样为你操劳的,那么,你就会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妈妈的爱是多么深沉,多么细致。

泡杯茶喝,总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吧!但是,你如果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放点茶叶,冲进开水,再仔细一看,你就会发现茶叶是怎样运动的:有的茶叶飘在上面,有的沉在底下;飘浮在上面的茶叶慢慢地湿润、舒展,然后晃晃悠悠地沉下去;原本沉在杯底的茶叶,有的竟会自己浮上来,就在这沉下去浮上来的过程中,茶色由杯底泛起……这种奇妙的情景,如果不留心观察、思考,是永远看不到的。

如果我们能做到上面几条,在生活中处处当个有心人,那么我们就会获得丰富的日记材料。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明创造的能力都会一步一步得到锻炼,得到发展。

谈到写日记,不少同学有一种苦恼,觉得日记的内容和形式太单一。其实,日记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一、记实

这种日记就是把自己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用记叙的方法写下来。要注意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要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些。

二、读后感和观后感

这种日记就是在阅读书报、杂志,观看电影、电视之后,把自己感受和体会最深刻的部分写下来。

三、议论

这种日记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些人,某种事,某个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是赞扬也可以是批评。写这种日记,记叙部分要少,重在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说明

可以说明一种东西的使用方法,一种物体的构造,一种游戏的方法,一种学习的方法,或者一种小发明的构想。

五、总结

主要是对自己前一段时间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习惯上的情况作一个小结。

六、摘录

阅读书报,观看节目,对其中发人深思,很有教益的名言警句,摘录在自己的日记上,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开拓进取。

七、“悄悄话”

在生活中,往往会产生一些疑难困惑,甚至是苦恼,也可以随时把它记下来,便于今后不断地提高认识,去解决它。这种“悄悄话”可以是对自己说的,也可以是对别人说的。

八、小创作

个人心情日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生;写作水平;有效方法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最后落实到写上来,而日记是写得最好体现。因此,学生从能组词、造句起,就应当培养他们写日记的习惯,由一句话、一个段落起,逐渐地观察、体验生活到有独到的见解,有丰富的内容。初中生大都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即使让写也是应付,所以,培养学生自愿写,养成习惯是首要任务。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开始不要对学生做硬性规定,让学生觉得是额外的任务和负担,那样,学生就会采取消极的态度来应付。教师应先给学生读一些同龄人的日记,让学生进入其他人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同龄人的真情流露,这样让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感到写日记并不是什么难事,不用写什么具有伟大意义、具有深刻主题的事。身边的一花一草、自己生活中的小事都能成为记录的内容。总之,就是感情的抒发,真情的流露,用自己的笔记录自己真实的生活,慢慢地觉得写日记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二、鼓励学生写日记的热情

学生写完日记,教师要认真批阅,切忌写一个“阅”字应付了事。教师批语,要能触到学生最敏感、最纯真的心灵。可以写一些有人情味、有诗意的寄语。如,学生写自己的烦恼事时,教师可以写上:“你欢乐,你微笑,鲜花照样开放;你烦恼,你哭泣,鲜花照样开放。”学生写欢乐时,教师可批上:“你的生活有阳光陪伴,很幸福。”教师的批语要给学生带来惊喜,更能让他细细体味,回味深意,使读评语成为学生最期盼的、最激动的时刻,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教师要做到长期坚持,切不可大意。这也关系到今后学生的日记能否落实,能否成为习惯。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养成习惯

教师应当开展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每周让学生读自己的日记,并评选出写得最好的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可给学生范读优秀日记,体会作者的真情,感受作者的心声;教师可以在一次活动后,及时地指导学生将所感所想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学生不但运用了日记来反映生活,感悟人生,而且还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总之,教师要教会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这样才能细致刻画自己的内心世界,让日记真正成为学生抒发心声、展示自我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