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的启示

动物的启示

动物的启示

动物的启示范文第1篇

几内亚狒狒通常在树顶上睡觉。它们的睡姿很奇特:屁股坐在自己的脚跟上。这种睡姿有助于它们在睡着的时候仍保持警觉。人们还观察到,狒狒会用打呵欠的方式来恐吓它们的敌人。

启示:生活多么美好。为了留住生命来享受生活,睡得不那么舒服也是值得的。

睡鼠

睡鼠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征是冬眠。它们一年要睡6个月,如果天气很凉爽,它们还会睡得更长。冬眠期间,有时它们会短暂醒来,吃一些事先就储备在身边的食物。

启示:家有粮食,就能睡个安稳觉。

榛睡鼠

榛睡鼠是睡鼠的一种。它们可以把自己平衡在树枝上睡很久(它们选择的树木通常是自己熟知的树木),只要树枝一颤动,它们就会惊醒。醒着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它们都是在树枝上觅食。它们宁可绕许多弯路,也不会下到地面,让自己暴露于危险之中。

启示:为了安全,有时候必须得走弯路。

青蛙

青蛙是为人类最为熟知的冬眠者之一。比如,北方豹蛙就是呆在冰面之下的湖底过冬。它们在湖底的深水处安静地呆着。青蛙的身上有一些保护身体的天生的防冻化学物质,有些种类的青蛙甚至可以在冻僵、没有心跳和呼吸几周之后还活着。

启示:沉寂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才能。只要有才,终会迎来解冻时刻。

史温氏夜鸫

史温氏夜鸫也叫树鹨,是一种躯体中等大小的鸠类,白天的时候,它会打几百次盹,但每次只有几秒钟。在迁徙过程中,这种”迷你觉”对这种有迁徙习惯的鸟类的体能恢复很有帮助。

启示:劳逸结合很重要,否则在人生的中途就会出现危险。“劳”要有度,“逸”也要有度。

海豚

海豚和其他大型海洋哺乳动物随时都会睁着一只眼睛、保持一半头脑清醒,以保持呼吸所需的一定程度的清醒,并留意那些可能出现的危险。它们睡觉的时候,只有一侧的脑半球进入慢波的睡眠状态。这种不同寻常的睡觉技术可以让海豚对天敌随时保持警惕。

启示:做事多留个心眼是没有错的。

绿头鸭

动物的启示范文第2篇

动物心理效应是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动物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差异性。教育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师生“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作为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利用科学家的心理研究成果来有效地组织教学。

关键词:蝴蝶效应 青蛙效应 毛毛虫效应 猕猴效应 猩猩效应 鲶鱼效应

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差异性。心理效应有许多是属于偏见,具有消极作用,但只要恰当地利用,也可以发挥出积极作用。教育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师生“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作为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研究现代心理效应,根据学生心理变化发展规律组织教学。其实动物有许多心理效应和人的心理效应相似,如何才积极能动把他们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一二,以求抛砖引玉。

1、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一些看似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一定要防微杜渐,否则,悔之晚矣。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句不经意的“你真棒!”也许会让一个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孩子重新灌满生机;一个轻易的挖苦讽刺也许会让一个跌倒的学生永远抬不起头来。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孩子的心灵像未干的水泥,只字片语都会对他们有所影响,父母和老师所讲的话,哪怕是开玩笑的戏言,都会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严重的后果。”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老师的一句话,有时能够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教育无大事,处处皆小事。作为教师,更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发展,告诫孩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任何大事都是无数小事的重复叠加而成,等到事态严重时,教师才如梦方醒,这时才想方设法去补救还有什么意义呢?同时,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或许会改变人的一生,这绝不是夸大其辞,可以作为佐证的事例随手便能拈来,美国福特公司名扬天下,不仅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熬头,而且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谁又能想到该奇迹的创造者福特当初进入公司的“敲门砖”竟是“捡废纸”这个简单的动作?福特的收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他们下意识的动作出自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来源于他们的积极态度,这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处处留心皆教育,教学中有的只有平凡的小事,但如若能把这无数的平凡都处理好了,那就能成就不平凡。

2、青蛙效应

从前有一则水煮青蛙的寓言: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会纵身而出;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它会感到舒舒服服的。然后你再慢慢升温,即使升至摄氏80°,青蛙也仍然会若无其事地待在那水里。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至90°- 100°时,青蛙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在此情况下,青蛙已经失去自我脱险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为止。在第二种状况下,青蛙为什么不能自我摆脱险境呢?这是因为青蛙内部感应自下而上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激烈的环境变化,而对缓慢、渐进的环境变化却不能及时做出感应。这就是一种“青蛙效应”。

“青蛙效应”实验与班集体的管理有密切的相似之处。教师好比实验者,实验的池子好比班集体,青蛙好比受教育的学生,水池中的水就好比班集体中的常规制度。青蛙为什么能在沸水里死里逃生?青蛙死里逃生力量主要来源于沸水,它的强化作用应激起自我逃生的反映。班级规章制度如果像沸水那样载负强化性,学生就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一般不会去碰“沸水”。如稍有涉足,他也能自拔。实验中的第二只青蛙,为何不能在第二次实验时跳出水池逃生?由此可知,教师应加强德育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有利条件,还应让规章制度逐渐由“他律”的强化转化为“自律”的遵守。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管理的目标,达到治病救人。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在专业发展上从来没有受到过挑战的教师们同样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暴风雨来临的洗礼。他们就像在温水中的青蛙一样,认为周围的环境正合适自己的工作,自己很享受这个过程,而根本不知识这个过程背后的危机正在酝酿着,温水正在稍稍地变为沸水,也在威胁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

教师专业发展历程需要环境中不断地出现“沸油”,让教师如处于沸油中的青蛙一样,都有奋力一击而成功跃出沸水的能力。

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当我们的专业发展进入到一个阶段时,如果体会到自己进入了一个成长过程中的瓶颈而令我们停滞不前,这说明我们已经处于“沸油”中,我们需要奋力一跃而摆脱目前的窘状,摆脱攀登教师专业成长高山的高原。而当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一直感觉自己的是非常顺利的,没有受到来自各方面专业的威胁,这也让我们放松了警惕,不再努力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再努力使自己向更高的教学境界努力,而结局就与处于温水中的青蛙无异了。

3、毛毛虫效应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导致这种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和经验。毛毛虫付出了生命,但没有任何成果。其实,如果有一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在自然界中许多比毛毛虫更高级的生物身上,这一效应也发挥着作用,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鲦鱼。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科学家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它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毛毛虫效应”启示,时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生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不能禁锢于以往的僵化模式,而要不断地创新和与时俱进,从而能够适应时代变化以及学生的需求。惟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毛毛虫那种毫无意义的绕圈所导致的悲剧还说明:在实际工作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神话并不存在,我们不能只关注做了多少工作,而且还要关注做出了多少成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效益问题”。当我们的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遭遇挫折或陷入停顿时,切莫像毛毛虫那样做毫无意义的努力,而应该转变思路和善于另辟蹊径,以便更有技巧、更有效率地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猕猴效应

有关心理学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教5只猕猴做动作,其中3只猕猴很快学会了,另两只猕猴却没有学会。是不是这两只猕猴比较笨呢?为了检验这个判断,这些心理学专家换了一种方法来教这两只猕猴做动作,换方法的结果了上述判断,也就是说这两只猕猴也很快学会了做动作。此后,这些心理学专家反复多次对许多猕猴做这个实检,得出的结论是:狲猴的聪明程度没有太大的差别,要教会猕猴做动作,关键是要找到适合猕猴特点的方法。只要有合适的方法,多数猕猴都能够很快学会做动作。

“猕猴实验”启示是:每个学生的聪明程度也是相差不大的,之所以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一些,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一些,一方面是“智能多元化”的缘故,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例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些,但交际能力可能就差些;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些,但交际能力可能就强些。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使用的方法适合一些学生而不适合另一些学生,结果导致对某些知识或技能一些学生能很快学会,而另一些学生则没能很快学会。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有这种意识:学生之间基本上是没有聪明和愚笨之分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只要教师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就完全能够使每个学生获得理想的成绩,并促使他们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动物的启示范文第3篇

“感动中国”节目的缘起

每年年终,全世界大大小小的传媒都要来一个年终总结,而年度人物的评选可谓是其中最为闪耀的亮点。2002年末当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传媒人看到美国《时代周刊》、《新闻周刊》、CNN、美国在线等可以无所顾忌地按照自己的新闻价值观念评选出年度新闻人物的时候,他们常常反思,什么时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新闻理念和新闻价值评选出自己心中的年度新闻人物?然而,毕竟从改革开放一直到2003年,中国新闻界尤其是有影响力的中央级媒体比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都无此先例。这毫无疑问是体制与意识形态的限制,因为美国《时代周刊》可以把萨达姆选为年度人物,但是中国媒体却不能。当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聚集着中国传媒界的一批精英,其中包括新近故去的新闻评论部副主任陈虻先生,他们一直渴望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职业新闻人的敏感以及符合国家新闻规范的价值理念评选出自己心中的年度新闻人物,尤其是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和体育频道推出“年度经济人物”和“年度体育人物”之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以及新闻评论部推出“年度新闻人物”就更显得迫切了。从什么角度进行评选?如何评选?《感动中国》总制片人梁建增这样回忆,当时新闻评论部想搞一个年度人物评选,但它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评选呢,大家心里的确没底,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们大家对此有一个共识:“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发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这应该是当初创办“感动中国”的一个基本理念。于是“感动中国”年度新闻人物评选在集体思想智慧的碰撞中诞生了,后来“‘感动中国’年度新闻人物”又改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感动中国”四个字的片头也请了启功老先生来题写。

应该讲,当时从感动的角度切入,提出“感动中国”这个概念进行年度人物的评选是颇具创意的。首先它符合“以德治国”的大政方针和宣传口径,其次又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人高尚的情操和精神风貌,以至于后来有人总结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史诗”,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再次又体现并部分实现了当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一些传媒精英的新闻理想。最可贵的是由于此节目社会影响力大,单位时间内收视率高,后来受到了广告商的青睐,虽然第一届没有冠名,但从第二届开始,中国移动、中华轿车、工商银行等著名品牌开始冠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约两个小时的节目,今年的冠名已近1500万元,单位节目广告含金量仅次于央视的春节晚会。这个评选可谓多方叫好,社会效益好,宣传主管部门满意;节目感人至深,电视观众满意;节目收视率高,广告商也满意。在“三满意”的同时,央视新闻评论部也为自己的节目而自豪。

“感动中国”节目传播的社会价值

七年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以其内涵丰富的“感动”为标准,巧妙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色,这一点尤其引起观众的高度评价。在当选的人物中,既有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也有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但是无论他们的身份、背景、经历有多么的不同,他们的行为和事迹却都感动了观众。整个节目以当选者的人格精神为展示的重点,通过一个又一个真实而鲜活的事例,诠释着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应该担当的责任,解读着人与人之间应该具有的朴素情感,从而带给了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让人看后感慨不已。有观众评价道:“‘感动中国’的确令人感动不已。其中的人物正气、英气、才气、壮气、豪气,气气冲天;其中的情感亲情、友情、国情、民情、师情,情情动人。”

《感动中国》节目组在长达七届的评选活动中,并没有固步自封,独家运作,而是大胆改革,锐意创新,采取了“央视主办、媒体联动、群众参与”的运作模式,主动与全国各地、各媒体合作,成立“全国感动联盟”,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报纸等媒体的优势,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加强评选的权威性和广泛性,扩大了社会影响力。据统计,历届中国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都与全国80多家媒体进行联动,在“感动中国”的影响下全国有近二十个省市先行开展了“感动福建”、“感动中原”、“感动重庆”、“感动甘肃”“感动营口”等评选活动,其中“感动福建”已经进行了五届,“感动中原”也进行了四届,“感动重庆”已经进行了三届。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感动中国》的评选活动最大程度地深入到了群众之中,增强了活动的广泛性和权威性,而且在全国掀起了一场以“感动”为主题的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热潮,扩大了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不仅如此,随着“感动中国”影响力的日益加大,网络媒体的兴起和手机移动媒体的发达,网络上也出现了“感动中国十大小人物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等等。而许多著名企业、学校为了繁荣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甚至组织了诸如“‘感动惠普’年度人物评选”、“‘感动天狮’年度人物评选”、“‘感动重(庆)大(学)’年度人物”,而从“感动中国”起,类似于“平安中国”、“责任中国”、“影响中国”、“媒体中国”等等的评选更是在各类媒体上风起云涌。甚至“感动中国”也已经被抢注为商标,更有市场意识的团体今年甚至借势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范围内的“感动中国”品牌价值评选。

“感动中国”节目的商业价值

诚如上文所述,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商业社会中,“感动中国”因为中央电视台强大的媒体传播力和品牌影响力,其节目本身的商业价值也日益凸现出来。七年来“感动中国”总共15个小时的播出时间为中央电视台创造了近一个亿的广告额。

除了冠名收入之外这档节目还有综合媒体开发收入,包括“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的出版物收入、音像制品收入、手机投票收入、网络媒体投票广告收入、其他推广活动冠名收入等。但时至今日这个评选的商业广告开发模式还只是央视一家单独操作的单一模式,其商业开发毕竟存在着单一媒体的弊端。

“感动中国”节目的人文价值

“感动中国”是一场选秀节目,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选秀节目,它是一场全民族精神的秀,一场崇高的道德的秀,是一场发自人的心灵深处和灵魂深处的精神所指,人们所有的投票和参与都发自心灵。所以感动中国的评选浸透着深厚的精神文化价值。中国在经历了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后,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价值观缺失、拜金主义盛行等问题,传统意义上的主流价值,如真善美、诚信、孝道等,也受到商业主义侵蚀。因此,在构建中国主流价值观的过程中,人们还会面临社会认同这一必要过程。那些被公众认可、接受、感动的社会价值,最终才是今日中国真正需要的情感。而感动中国正是把这种情感发掘出来并用大众传播的手段传递给大家。

当我们以前宣传中所树立的高大形象使各色各样的“大人物”充斥我们视野的时候,小人物乃至草根人物往往更能打动人的心灵。这表明,今日主流价值观的构建,更应该从草根开始,从普普通通的人开始。看上去,这些“小人物”感动人们的故事并不伟大,但从亿万电视观众到网民的追捧恰恰可以看出,主流价值观在生活细节中多么缺乏。感动正是因为缺少,从这个意义上说,小人物再“小”也是一个“人物”,他们是主流价值观构建中的关键角色。正如一些评论人士所言,“小人物”之所以受到尊重,让人感动,并不意味着他们作出了多大的贡献,而是因为他们比社会精英更缺少唤起社会注意的资源。

所以有学者提议,应向在社会价值构建中被忽视的群体表达敬意。现代化在造就富裕的同时,有时也造成了人们对少数人的期待,而忽略了身边那些可亲可敬的邻居、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也忽略了自己在主流价值观中的作为。

“感动中国”操作给媒体运营带来的启示

应该讲,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商业价值、人文价值带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但单从媒体运营操作意义上讲,媒体资源的整合传播则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带给传媒专业人士的重要启示。我们说传媒的资源整合有四个层次的意义:一、单种媒体采与编的整合;二、多种媒体资源采与编的共同整合;三、单种媒体采编与经营的整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整合);四、多种媒体之间采编与经营的整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全面整合)。

中央电视台首届“200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还是单一电视媒体采和编的整合,或者叫做同一节目组即当时的“东方时空”栏目中的“东方之子”节目组和“大型节目策划节目组”之间采访和编缉的整合。“东方之子”节目组主要负责采访,“大型策划节目组”主要负责编辑和整体节目策划;后来从第二届即“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开始,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与羊城晚报要闻部新闻联动”的影响,采取了诸如“央视主办、媒体联动、群众参与”的运作模式,就变成了中央电视台与其他省市电视台,以及其他地方报纸之间的多种媒体间的采编资源整合,省市报纸和电视台先在本省制作诸如感动本省市的年度人物评选,然后将评选的结果选送给中央电视台,由中央电视台再在这些人物中进行遴选,一来增加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候选范围,二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的品牌影响力也逐渐扩大了,由此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之间,电视媒体与报纸媒体之间大规模的采编资源整合也逐步展开。

动物的启示范文第4篇

去动物园时,我看到了一群被囚禁在笼中的动物,饿时只求一点食物,渴时只求一点生水,生活没有盼头;去餐厅时我看到了一群被囚禁在笼中的动物,它们随时可能成为餐桌上的美食,生活没有保障。

人如果不劳动,依靠别人,迟早也会成为这样,我不要成为笼中之鸟,我不要成为餐桌美食。我要勤劳创新,努力奋进,成为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鹰。飞到地上的天堂—苏杭,看看西湖是不是美丽无比;飞到桂林,看看是不是有课本上说的这么美丽;飞到泰山,看看是不是比传说中的还要雄伟千万倍;飞到大海看看是不是似千狮咆哮,万马奔腾。我还要用功学习,成为一匹奔腾在大地上的野马。跑到神话里,一睹中华五千年的光荣盛世;我要当一个科学家,发明出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加速升级人类的生活条件;我要当一个和平大使,使世界上再没有战火硝烟。

总之一句话:生活就要奋斗,就要成为蓝天上翱翔的雄鹰,就要成为森林中的雄狮,就要成为草原上的一棵百年苍松!

动物的启示范文第5篇

看着他俩发愁的样子,猪妈妈建议他们去请教村东的“启示先生”和村西的“启事先生”。

小猪哩哩找到“启示先生”,“启示先生”对他说:“我这‘启示’,不管遗失东西,专管某件事情给人们的启发,使人们有所领悟。”见哩哩还未明白,“启示先生”便举例说:“比如,你学习了古诗《悯农》,受到启示,就学会了珍惜粮食;看到黄牛伯伯整日在田中耕地翻土,受到启示,就要求自己热爱劳动等等。”“唉,这么说,我找的应该是‘启事先生’了。”哩哩说了声“拜拜”,转身往村西赶去。

再说小猪哼哼,他一溜小跑直向村西奔去,见了“启事先生”,开口就问怎样写“这件事给我的启事”。“启事先生”愣了一下,解释道:“我是专管为了公开声明某件事而登载在报刊上或贴在、写在墙壁、黑板上的文字,这是一种应用文。比如,‘寻物启事’啦、‘招领启事’啦、‘寻人启事’啦……”“哦,原来是这样!”

……

你觉得小猪兄弟俩受的这一番折腾,值不值得呢?

语文知识点击板

人们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叫同义词,也叫近义词。近义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的差别,我们学习时一定要仔细区分并正确使用近义词。

例如:“激动”和“感动”两个词都有“感情受外界事物影响而变化”的意思,但在使用时二者又有区别。“感动”,受外界事物的影响,感情变化较轻微,情绪、表情变化不大。如:他被感动了,默默地走了过去。“激动”,受外界事物的刺激较大,感情变化情绪波动大,表情动作变化较明显。如:她一见到他,顿时激动起来,哭泣着扑了过去。

趣味语文馆

下面每组词都是意思相近的。请你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吧!

连续 陆续 继续 珍惜 珍贵

(1)我军的伤员被( )从火线上抬下来。

(2)上课了,老师( )给我们上课。

(3)大雨( )下了一天一夜。

(4)红红说:“在书桌上,有一件( )的礼物,那是生日时爸爸送我的。所以,我特别地( )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