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控制技术

工业控制技术

工业控制技术

工业控制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业制造;装备;可靠性控制技术

工业制造装备实现可靠性的措施有多种,但是因为我国大部分工业装备生产企业规模并不大,而且因为装备种类多样,所以难以将所有的措施都贯彻实施,因此工业制造装备可靠性控制技术实施的关键应该是认清现实基础,循序渐进的去实施,有方法有步骤进行,构建可靠性技术保障体系。

1 工业制造装备可靠性控制技术现状

当前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整个行业正朝着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模式发展,但是装备制造方面的可靠性控制技术在长期以来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更多的注意力都在装备制造企业设计、制造、品质等精度方面,很多企业为了能够保持低成本,不愿意在可靠性控制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所以导致很多产品在应用过程不稳定(5M1E多变),难以实现零部件的标准化和技术标准化,这也造成了标准化的管理难以实现的局面。比如设备的刮研工序就因为受人为因素的相对较大,所以会导致制造设备零部件的一致性难以得到保障,更会让配套件品质控制难度加大。目前很多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设计主要是模仿画图,很少进行自主创新,也直接导致了产品隐患的存在,可靠性控制就更难以保障了。也有大部分企业缺乏实验技术和手段,从而也难以开展可靠性控制技术的分析和改进,其产品定位低端,用户对产品的维护保养不重视,导致产品可靠性低下,这些问题都需要亟待解决。

2 工业制造装备实现可靠性的措施

工业制造装备一般情况下都应用在装备企业中,因此可靠性控制技术的应用,对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依照我国制造装备企业来说,要想完全的实现可靠性控制还有非常大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基于现状,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采取有效的措施:

2.1 工业制造装备企业应该提高可靠性意识,并且将这种意识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只有员工与领导都意识到应用可靠性控制技术的重要性,才有可能保证制造的装备全可靠,有很多方法可以在企业中提高可靠性的意识,比如建立可靠性文化,定期组织相关的竞赛等,以此使企业拥有良好的可靠性氛围。

2.2 做好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企业无论处于哪一个生产环节中,都应该注重技术管理,比如产品设计,相关管理人员就应该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对设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使其设计理念与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此外,对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性管理也十分关键,因为制造装备的质量与生产工艺直接相关,生产人员应该按照可靠性技术规范进行生产,而技术管理人员也应该做好技术监督工作,如果在生产中需要购买外来部件,必须做好生产试验,合格之后才可购入,同时,企业也应该建立用户保养技术体系,以此保证售出的产品始终处于技术保养的状态中,以此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奠定了基础。

2.3 注重装备的硬件保护。硬件故障是工业制造装备经常出现的一种故障类型,为了使硬件获得最佳的保护,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应该有所注重,对硬件问题进行可靠性实验,进而在早期阶段及早的将故障消除,以免在后期影响装备性能,制造装备可靠性的保证既要进行试验,同时还需要做好检测工作,在检测开始之前,相关检测仪器必须做好检查工作,所以需要企业完善设备可靠性实验技术体系,建立相应的可靠性检验平台,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提高装备的可靠性,为工业制造装备的正常应用提供基础条件。

2.4 不断更新可靠性控制技术。工业制造装备的可靠性控制技术只有不断地更新换代,才能使设备产品改进,进而企业获得更高额的利润,在此推动下,企业的管理水平也能够得到提高。可靠性控制技术的更新换代,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国家也应该给予相应的扶持,重点对企业工业制造装备可靠性控制技术的薄弱环节进行投入,避免短板效应,在设计方面,企业应该制定可靠性目标,要求设计人员达到这个目标,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会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这对可靠性控制技术的创新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外,随着世界融合程度的加强,国与国之间技术的交流越来越广泛,所以我国企业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的可靠性控制技术的研发经验,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而改良加工,以此成为适应我国工业制造装备企业使用的可靠性控制技术。可靠性控制技术的更新换代,对企业的长久发展百益而无一害,因此企业领导人应该注重这一方面,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2.5 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可靠性方法。工业制造装备的生产需要多个环节,为了确保整体的制造质量,在各个阶段,都应该采取可靠性控制技术,但是其具体的应用方法略有不同,比如在分析阶段,相关人员应该选择使用可靠性预计以及分配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每个装备的零部件进行可靠性分析,以此确保零部件质量与性能可靠;在采购以及装配等阶段,相关人员需要监理检核表,将所有的涉及到的品质控制活动进行细化,其细化的原则就是遵循可靠性;而装备调试以及试验阶段,利用可靠性控制技术,将装备存在的早期故障完全消除,避免后期多余的工序;在使用阶段,利用监控技术,对装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如果出现问题,则要进行强制维护,此外,还需要进行保养。

2.6 建立健全相应的可靠性保障体系。优良的保障体系是工业制造装备可靠性控制技术贯彻落实实际工作中的保障,依据应用对象可以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部保障,另一种是内部保障,前者保障的主要内容是零部件的采购,这是具体的事项,除此之外,外部保障体系还应该包括相应的准入制度、评审规范以及维护保养监控系统等,而内部保障,主要针对的是内部环境,比如确保内部实施方案真实可靠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业制造装备可靠性控制技术的应用对相关企业的发展来说非常关键,因为国内与国外在工业制造装备可靠性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所以有关企业注重技术参数的同时,也应该强调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贾亚洲.提高数控机床可靠性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关键[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6).

工业控制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业控制 计算机网络技术 发展与应用

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现代工业控制的主要形式,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与发展将会对火电厂工业控制的效果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1 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

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形成的一种应用网络技术形式,其突出的特点工业应用性,具体表现为感知性和控制性。与其它网络技术形式相比,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拥有更多的传感器设备包括安装在控制设备内部的运行数据传感器和安装在控制设备外部的运行状态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让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的分析系统和操作人员形成对控制设备的全面认识,为有效控制打下坚实的信息基础。

2 现场总线技术

2.1 实质与优势

现场数据总线是应用于生产现场的一种通信技术形式,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生产现场生产设备与生产设备之间、生产设备与控制装置之间形成双向、全时的信息通信。当前数据总线的工业控制应用主要表现出六个方面的功能内容,分别是现场通信网络、现场设备互联、互操作性、分散功能快、通信线供电、开放式互联网络。从现场数据总线的这些功能来看,数据总线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表现出了分布式、开放性、互联互通的特点,而这种特点正是传统DCS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对于DCS系统而言FCS系统采用一对多双向传输信号,这种多通道的数字信号传播形式,具有信号传递精度高、可靠性强的特点,能够保证生产设备和生产设备之间、生产设备与控制装置之间的安全通信,使得生产设备始终处在控制装置的监督与控制之下,确保工业控制的功能充分落实。

2.2 存在问题

因为现场总线技术本身的技术门槛较高对设计和现场集成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基础要求较高,造成了调试和运行维护的实际困难。从应用角度看数据总线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效应上,在生产活动中的大规模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其单位现场总线的成本。而且大规模应用附带的自我诊断和自我校正系统能够降低生产设备的运维费用是现场数据总线成本优势的主要内容。但是当前我国的现场总线应用普遍规模较小,规模效益不明显,建设成本较高,而且小规模应用通常会将自我诊断、自我校正功能剔除,其节能效果更加不明显。

3 以太网

3.1 以太网的应用优势

3.1.1 兼容性好,技术支持广泛

基于TCP/IP形成的以太网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式局域网形式,能够兼容当前工业企业应用的众多技术形式,确保生产企业生产设备之间、办公系统与工业控制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这种兼容形式为现代工业企业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改造提供了一体化支持。

3.1.2 与互联网的互联互通

以太网本身是一种应用型的局域网络形式,相较于其它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形式其余互联网之间的信息交互更加便利,只要有适当的网络协议支持,以太网就能借助互联网将服务功能无限延伸。

3.1.3 应用成本较低

当前以太网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无论是硬件营销商还是软件的营销、维护商家都极多、运维技术较为成熟,规模效益的影响导致以太网在实际的工业控制应用中的成本较低。

3.2 存在问题

当前工业企业尤其是火力发电企业的生产活动,对工业控制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但是以太网采用的是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并以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为主要算法,其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信息延迟问题,这为以太网的工业控制应用埋下了隐患。同时现代火电企业运行环境较为恶劣,需要工业控制系统拥有抗冲击、耐振动、耐腐蚀的性能,但是以太网在这些恶劣环境下的表现并不优秀。

3.3 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

针对工业控制应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近年来以太网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主要针对的问题就是信息传输的实时性问题,开发形成了交换式以太网技术、高速以太网技术等新型以太网技术形式,极大提升了以太网的在信息传输实时性上的性能。其中交换式以太网的主要技术突破是采用以了以太网交换机,将整个信息网络分为若干个阶段,交换机在各个关键环节提供数据存储和转发服务,提升了网络信道的通畅性和数据信息传输的实时性。

4 嵌入式Internet技术

嵌入式Internet技术是当前工业控制技术中的前沿技术形式,本质上是嵌入式系统与现代互联网形成的综合控制技术,当前嵌入式系统与Internet的连接并不存在技术困难。嵌入式系统只需要借助以太网或者其他网络连接形式就可以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关键问题在于Internet广泛应用的TCP/IP通信协议对嵌入式系统的要求较高,普通的单片机无法满足Internet的连接控制要求,而其他的嵌入式系统的成本又过高。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将会打破嵌入式Internet技术发展的僵局,让嵌入式Internet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到工业控制领域。

5 结论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工业控制的重要形式,将会对工业控制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质量和应用发展效率会直接影响到工业控制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对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现场总线、以太网和嵌入式Internet技术四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水平提升提供支持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段明祥.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国内产业发展概况[J].自动化博览,2001(06):3-10.

[2]陈建.西门子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5.

[3]刘鑫,杨孟飞.”十一五”期间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发展探讨[J].自动化博览,2007(03):14-18.

工业控制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PLC技术;控制应用;工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6-0075-01

PLC技术全称为可编程控制器,在现代化的工业发展过程中受到有关技术工作人员的青睐。PLC技术在工业控制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可编程存储器进行一定的逻辑运算,然后利用计数等操作指令将有关的指令和任务通过数字量和模拟量输入,达到对工业机械的自动化控制过程。

1 PLC技术的控制方式

我们初步了解了目前PLC的基本概念、构造以及工作原理等,下面笔者主要来探究PLC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主要控制方式。

1.1 开关量的控制

开关量的逻辑控制在目前工业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并且是PLC技术控制的最为基础性的范围。开关量的逻辑控制作用主要替代了传统的继电器电路,通过开关量的逻辑控制,能够实现控制技术既能够在单台设备上实现有效的逻辑、顺序控制;还能够使得控制技术有效的应用于工业流水线等多台设备的控制操作。

1.2 模拟量控制

PLC在工业模拟量的控制过程中,主要通过A/D转换使得PLC能够对模拟量进行控制和操作,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一些可变的温度、不确定的流量控制等,PLC的模拟量控制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

1.3 运动控制

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流水线工程常常会有许多自动操作的工业机械,而这些机械之所以能够实现系统有序的操作和运动,主要是借助于PLC技术。可编程控制器能够对机床的直线运动实现较为有效的控制,在流水线的生产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 PLC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前面我们对当前PLC技术在控制种类上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究,可以看出目前PLC技术在工业生产和流水线生产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来分析和研究PLC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问题。

2.1 在恶劣环境下及载波信号应用

在进行工业生产过程中,往往都需要相关设备和技术具备较强的抗逆性,大多数的工业生产环境极为恶劣,可能温度非常高,或者产生大量的杂质等,很容易对一些精密设备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机床等工业设备出现问题。而PLC技术之所以能够在工业控制上发挥出如此优秀的效果就是基于它超强的抗逆性,可编程控制器对于一些磁性环境、高温高压环境等都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并且能够长时间在这些极端恶劣环境下运行发挥作用,保证了工业化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目前PLC技术在载波信号的传送上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过去载波信号大多无法通过数字信号来进行处理产生,受限于硬件设施的技术要求,传统载波信号大多采用分立元件以及电路芯片综合作用来产生。

2.2 应用上实现了快捷方便

在工业化生产和发展过程中,相关技术更加人性化、能够简单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自动化控制技术需要高端专业人才来进行操作研究,那么很容易造成企业人才不够的现象,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而PLC技术在操作上以及相关工作上都是非常简单方便的。在进行工业程序的修改等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要对继电器编号进行搜寻即可。同时可编程控制器也有着自己的编程语言和功能图表,在进行工业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可以通过功能图表实现。

工业生产需要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工作以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转情况。PLC在工业设备的故障检修和控制过程中能够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准确定位,同时将所定位的信息数据转换为故障代码,将故障代码直接传送到工作人员控制中心当中,工作人员通过对故障代码的分析就能够准确的找到故障发生的具体地点以及具体原因。

2.3 PLC控制网络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目前网络发展非常迅速,PLC控制网络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也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现场总线这一技术,现场总线具备较强的数字通信能力,在工业设备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将具备现场总线控制能力的设备赋予一定的能力,使其成为控制网络的节点所在,通过一个个控制节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使其形成了全面系统的控制网络,进而将整个工业生产成为一个整体,从生产前期的产品开发、采购到进入市场都能够实现一体化。

2.4 灵活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控制中既能够功能模块图对程序进行一定的编程和操作过程,同时也能够通过布尔助记符等实现操作和控制,换句话说PLC可编程控制器自身的多种不同编程语言能够相互之间发挥较好的作用,工作人员只需要了解相应的一种编程语言就能够有效的对工业设备实现控制,实现了对工业控制的灵活操作。

工业控制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 工业控制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02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水平越来越高,现在的工业生产中,通过现代化电子技术的使用,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很多企业都对自己的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希望通过提高生产自动化的方式,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员的使用,这样可以节省一定的成本,由于电子技术的重要性,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自身电子技术的发展。我国受到特殊的历史因素影响,经济和科技的起步较晚,在电子技术领域中,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经过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这种差距在逐渐的缩小,近些年随着国家的重视,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鼓励和扶持我国工业进行电子技术的改造。

1 我国工业控制的现状

1.1 我国工业控制的发展

西方国家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后,首先进入了工业时代,通过机械设备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国当时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生产的效率很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意识到了工业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引进了西方国家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此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虽然通过国外的先进设备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但是我国自身的工业水平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使用国外的设备和技术过程中,由于我国技术人员的素质较低,在设备出现问题时,无法很好的进行修复,必须花费重金聘请一些国外的技术人员,距地啊的增加了设备维护的成本。进入到21世纪后,经过了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和工业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电子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工业控制自动化的发展,利用电子设备来代替机械设备,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的效率,而且不需要人员来操作设备,只要少量的技术人员,监管设备的运行情况即可。

1.2 我国工业控制的情况

在工业发展的初期,机械设备代替了手工生产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由于当时的经济水平较低,这样的生产方式可以满足实际的需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工业产品的数量和加工精度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依靠人来操作机械设备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电子技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单片机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写入相应的控制程序,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工业控制的需要,而且在控制程序执行的过程中,不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只要少量技术人员看护即可,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程序具有了一定的智能化,如果实际的生产中出现一些简单的问题,程序可以自行的解决。受到我国电子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市面上的单片机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设备,都是国外的公司生产的,我国要想在实际的工业控制中使用,必须从国外购买,而且受到西方国家的科技封锁,很多先进的芯片禁止对我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工业控制的发展。

2 电子技术的作用

进入到21世纪后,工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无法继续促进经济的发展,要想进一步提高经济水平,必须依靠先进的电子技术,由于电子技术的特点,可以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在实际的工业控制等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电子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整体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尖端的电子技术领域,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具有很大的差距,如市面上常见的电子技术产品,几乎都是由国外的公司生产的,我国要想在工业控制中使用,必须从国外引进,这样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自身电子技术的发展。

3 电子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3.1 提高生产效率

电子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在电子设备中,写入特定的程序,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这些电子芯片可以自动的执行写入的程序,这样电子芯片就可以控制与其连接的机械设备,达到自动化生产的目的,与传统的人操作机械设备生产方式相比,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由于电子芯片不需要休息,只要通电就能够工作,可以实现24 h不间断的生产。将电子技术应用在工业控制中,可以极大的减少人员的作用,这样就可以降低用于工作人员的成本,虽然在电子技术改建的初期,需要大量的费用,但是从长远看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效益,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对工业控制进行了电子技术的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 提高加工的精度

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加工精度是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业水平的提高,就是加工精度的提高,而人操作机械设备生产的方式,加工的精度需要靠人来掌握,人眼能够识别的精度毕竟有限,通过实际的调查可以知道,现在的加工精度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别,在这种背景下,人操作机械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加工的需要。电子技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一些电子芯片来控制生产设备,只需要根据实际加工的需要,针对性的编写一个控制程序,就可以利用电子技术,实现自动化的生产,只要在生产设备能够实现的加工精度下,程序中就可以随意的设置加工精度,由此可以看出,电子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加工的精度。

4 结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电子技术作为信息化的基础,如果应用到工业控制领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加工的效率和精度等,但是受到我国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电子技术的使用情况较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根据我国工业控制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的电子技术应用经验,以此来提高我国工业控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韩建设.浅谈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硅谷,2010(3):145-145.

工业控制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提高工业生产产量与生产质量,并且确保生产安全,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性能较高的技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一贯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逐渐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并且与此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一、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内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控制技术也越来越朝着先进趋势迈进,进而使各大工厂中的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工业自动化控制从通俗意义上来说,就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消耗人力资源的次数,而充分利用机器等除动物以外的能源或者动力来进行生产,也可以说是一种能够让工业流程不消耗人力,自动生产的一种过程。

作为现代制造业最重要的一种技术,自动化在现代制造业,特别是需要大批生产的制造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计算机、微电子、纳米等技术不断更新,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各国开始认识到研究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必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使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当前工业自动化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我们经常可以在机械制造、建筑、计算机等行业领域中发现自动化技术的影子。在中国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加快,自动化控制技术也渐渐传入大陆被人们所接受,为现代机械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提高了工业生产产量与生产质量,并且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耗,保证日常的生产安全。

二、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点

用电设备分别安装在各配电室和电动机控制中心,所要执行的信息处理任务庞大,而维修工作也相对复杂。它与热工系统相比,电气设备操作的频率低,一些系统设备在维持正常运行时,可以经过好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再操作一次;电气设备所需要的保护装置要求高,动作速度快,一个保护动作通常要在40ms以内完成。电气设备的构造机构本身具有联锁逻辑较简单、操作机构复杂的特点,而控制方式也主要是厂用电系统,其主要设备监控需要接入DCS系统,如果两台系统一起运行,一台系统的检修不得影响另一台系统的运行,因此,需要考虑两台机组DCs电气控制的模式,保证控制的稳定性。根据电气设备的主要特点我们知道,在构建ECs时,其系统结构、与DCs的联网方式是确保系统高可靠性的关键。除了要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要确保运行时各种数据处理和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同时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电气系统可以在最好的状态下运行。

三、我国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PLC(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英文为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的要求①编程简单,可在现场修改和调试程序;②维护方便,采用插入式模块结构;③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系统;④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⑤数据可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⑥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竞争;⑦可直接用115V交流电压输入;⑧输出量为115V、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接触器等;⑨通用性强,易于扩展;⑩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4kB。

为了实现通用汽车提出的要求,第一台适合其要求的PLC(可编程序控制器)于1969年在美国成功制造出来,自从第一台出现之后,随之,日本、德国、法国也相继开始了PLC的研发,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现在主要生产PLC的厂家分别是:德国西门子、AEG,日本的三菱、美国AB,GE法国的TE公司等。

我国的PLC研制、生产和应用也发展很快,尤其在应用方面更为突出。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国随国外成套设备、专用设备引进了不少国外的PLC。此后,在传统设备改造和新设备设计中,PLC的应用逐年增多,并取得显着的经济效益,PLC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提高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目前,我国不少科研单位和工厂在研制和生产PLC,如辽宁无线电二厂、无锡华光电子公司、上海香岛电机制造公司、厦门A-B公司,北京和利时和杭州和利时,浙大中控等。

2、工控PC

由于基于PC的控制器被证明可以像PLC一样,并且作和维护人员接受,所以,一个接一个的制造商至少在部分生产中正在采用PC控制方案。基于PC的控制系统易于安装和使用,有高级的诊断功能,为系统集成商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从长远角度看,PC控制系统维护成本低。

由于PLC受PC控制的威胁最大,所以PLC供应商对PC的应用感到很不安。

事实上,他们现在也加入到了PC控制“浪潮”中。近年来,工业PC在我国得到了异常迅速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PC主要包含两种类型:IPC工控机以及它们的变形机,如AT96总线工控机等。由于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对工业PC的运行稳定性、热插拔和冗余配置要求很高,现有的IPC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将逐渐退出该领域,取而代之的将是其他工控机,而IPC将占据管理自动化层。国家于2001年设立了“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基础的开放式控制系统产业化”工业自动化重大专项,目标就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C-based控制系统,在3-5年内,占领30%(50%的国内市场,并实现产业化。

四、我国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

工业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是通过丰富的科学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力量,其发展离不开计算机、通讯、建筑、微电子等技术,需要多种科学技术的共同开发,进而实现自身的发展。我国引进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与西方国家相比来说时间较晚,缺乏稳固基础与科技支撑力量。企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时常会遇到瓶颈期,然而又好又快地渡过一段段瓶颈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最大问题。

首先,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在向工业国迈进的路上,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体制,国家的工业发展战略对于每个领域行业的前景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的战略规划在当前受到了考验,我们必须将一贯推行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化为技术密集型产品,进而实现技术的创新与改革。

其次,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我国最早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引进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自身起步时间比国外先进技术要晚的多,我们在将来的发展中一定要借鉴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以弥补自身的理论缺陷。

第三,重视市场效应。虽然在今后的发展当中,我们必须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但是仅仅是毫无意识的模仿和跟随,只会在国际市场中让我国诸多企业自身竞争力越来越弱。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理念,拓展自身的市场,打出自己的品牌,试图走自己有特色的一条道路,进而才能够与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抗衡,争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结束语

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中解救出来,也可以使人们远离不良的工作环境。在另一方面,有助于能源消耗,提高工业生产产量与劳动生产率,增加人类寿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我国应该重视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这一行业的发展,尽快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而各大企业也要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及时调整企业结构,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军进.工业自动化技术在各个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硅谷,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