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合设计

综合设计

综合设计

综合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建筑;外观设计;功能设计;综合设计

20世纪80年代“城市设计”的概念引入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拔地而起,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设计包含很多方面,只有各方面协调,才能呈现出建筑最美的形态。本文从建筑的外观和功能两个方面,来探讨城市建筑的综合设计。

一、城市建筑的外观设计

城市建筑的外观,是整个建筑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也是给观看建筑者最为直接的印象。而在建筑的外观中,可能人们并不能完全了解建筑的特色和风格,但是建筑的色彩,却是给人最直接的感官刺激。所以,笔者从建筑的外观色彩来探讨一下城市建筑的设计。

(一)色彩设计在城市建筑外观中的作用

建筑外观色彩是建筑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一个城市的建筑外观色彩可以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恰当的色彩运用使得城市生机勃勃,绚丽多彩。一位建筑大师曾形象幽默得把色彩比喻为建筑的衣服。在建筑外观中,主要起着标识作用和装饰作用。色彩对城市环境氛围营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色彩可以影响建筑物的大小,形状及其构成,还可影响居住者的心情。此外,建筑外观色彩还对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具有很大的作用。人们一想到江南水乡,就会想到粉墙黛瓦的黑白灰三色为主调的江南建筑;而一提起北京,眼前就会浮现出红墙黄瓦绿亭子的浓墨重彩的皇家园林建筑。

(二)城市建筑外观设计中的色彩表现的手法

城市建筑外观色彩的表现手法是丰富多样的,在设计中最主要是把我整体的美感,协调感和形式感。其主要表现在:1重构法;2点缀法;3遗留与更新法;4文字与图案法。

1.重构法是指各种建筑风格和观念的重新组合,以期达到博采众长的互补的艺术效果。但此时要注意,这不是各种风格的简单堆砌,而要注意主次分明,以一种风格和颜色为主色彩,其他是恰到好处的陪衬,而绝不可喧宾夺主。

2.点缀法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点缀物突出而强烈,给人以视觉感受上的强烈冲击。突出了“点缀物”的艺术美感;另一种是点缀物量多但是不突出,完全是陪衬的绿叶。给建筑主体增添一丝亮色。

3.遗留与更新法即同时使用两种手法,在现有的建筑色彩的基础上,加上新的色彩,易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对比。如果使用得当,用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美感。

4.对建筑外墙施以文字和图案,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建筑手法,也是旧建筑改造的常用手法之一。如一些建筑装饰画,不仅能使建筑变得美观,还会成为建筑的亮点吸引人们的眼球。

综上所述,要做好建筑的外观设计,色彩是很重要的一环。要重视建筑的色彩设计,会给整个城市建筑增色不少。

城市建设的综合设计除了是指城市建筑物本身的设计,还包含有城市建筑物的外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建筑物外部空间的设计和功能,对于整个城市的建设和整体规划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构成要素

当前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城市空间已向立体化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乃至于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屡见不鲜。所以,城市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最主要指的是高层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

城市建筑环境结构上的外部空间构成主要是由建筑实体来完成限定的,应从更深的层次来重新认识外部空间的构成。城市建筑形体环境是环境物质存在及其物物关系在城市建筑环境层次上的表现。建筑实体、基地表面及它们围合限定出的城市外部空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建筑环境主要的物物关系的承担者和表现者。高层建筑自身及地表面是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主要物质构成要素,即物质要素。

在城市中,空间的获取是人为进行的,其目的归根究底是为了人的,是人出于一定的目的,使用一些手段,在本来的空间(大自然)中进行领域的设置(其中包括人的视觉、心理、行为等方面的限定)。这里的目的是指人的日常生活。人是城市空间的主角,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人的存在及活动为空间赋予意义。所以,高层建筑外部空间存在着人的要素。人的活动方式及各方面的需求又对城市空间在组织构成上提出要求。技术是促使达到要求的手段,但有些时候,技术亦会对空间的构成提出限制,故空间在功能与技术方面的要素,即功能技术要素。

三、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功能要求

建筑的外部空间作为人们自主创造的、有实际应用目的的建筑空间,首先必须满足人们的要求。现代的城市建筑功能多,容量大,对建筑外部空间提出了更为复杂的功能要求。根据其使用性质的特点,可对城市建筑外部空间的主要功能作如下的分类。

(一)交通功能

这是城市建筑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一个功能。城市建筑中容纳了大量的人流在其内部生活,因此,其外部空间必然面对非常庞大的人流、车流的集散问题,处理不慎会对城市交通和景观造成巨大的压力,乃至于影响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从城市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角度,交通空间主要包括步行、车行、停车、货运这四个主要内容,每个内容还包括分主流线和次流线的疏导和分流。在城市建筑设计中,要精心做好人流和车流的疏导以及两者与城市交通的联系问题,合理安排停车场的数量和位置,做好停车场的规划。为避免对人的活动场所和城市空间造成破坏,在设计中通常要将车行、停车、货运等车辆活动空间与人行空间分划开,例如采用立体交通方法,将人行空间抬高(或降低)形成高架(或下沉)的步行广场,摆脱车辆的干扰,以提高外部空间的环境质量。

(二)集散功能

集散空间通常是以开放的广场形式安排城市建筑的外部,主要用以作为人们的活动场所,可进行大型集会、人流的集散、观光、休息等多种活动。集散广场有利于在建筑物与城市道路交通之间打造一个缓冲区,并使之能与内部公共空间构成整体。大型城市广场,在为城市提供大型的开放空间的同时,也有效地衬托了主体建筑。

(三)休闲功能

城市建筑的休闲型外部空间是市民的主要休闲活动场所,是人们进行休闲、散步、公共娱乐的开放空间。与集散空间的运动性相反,休闲型空间具有静的特征,通常都建筑在安静而采光好的角落,并通过城市环境的绿化设计、水景设计、座椅的安置,形成独自的静态空间。

总而言之,城市建筑的建设和综合设计对于整个城市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普通的城市的居住者而言,他们对于城市建筑最直观的感受即来自于城市建筑的外观和色彩带来的视觉感受以及城市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和功能对于人们生活的便利性。要做好城市的规划和城市的建筑设计,需要设计者和建筑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共同携手,建设更美好的城市。

参考文献

[1]陈江君,包兰兰.关于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要素、功能设计的思考[J].建筑设计,2006,(3).

[2]谢仰坤.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理念探讨[J].广东科技,2007,(3).

综合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综合布线 子系统 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或建筑群内的网络, 是实现智能化的基础。它不仅使建筑物内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通,而且是连接这些设备与建筑物外部的通信网络。具有更宽的频带和更高的速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对资讯共享的需求。

一、综合布线系统的必要性

1.1 综合布线系统具有良好的初期投资特性。

a.综合布线系统在网络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最小。b.综合布线系统的投资特性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加而迅速提高。

1.2 综合布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a.能解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b.规模经济性。c.综合布线系统的使用时间越长,它的高性能价格比就体现得越充分。

1.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费用较低。

二、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2.1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之间的设备组成。包括:信息插座、插座盒、连接跳线和适配器组成。

2.2 水平区子系统

水平区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楼层分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水平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一般情况,水平电缆应采用4对双绞线电缆。在水平子系统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应采用光缆,即光纤到桌面。

水平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应在二级交接间、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以构成电话、数据、电视系统和监视系统,并方便地进行管理。

2.3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楼层分配线设备的房间内。管理间子系统应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中。管理子系统应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选用的硬件。在管理规模大、复杂、有二级交接间时,才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在管理点,应根据应用环境用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

2.4 垂直干线子系统

通常是由主设备间(如计算机房、程控交换机房)提供建筑中最重要的铜线或光纤线主干线路,是整个大楼的信息交通枢纽。一般它提供位于不同楼层的设备间和布线框间的多条联接路径,也可连接单层楼的大片地区。

2.5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2.6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将一栋建筑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群内的其它建筑的通信设备和设施。它包括铜线、光纤、以及防止其它建筑的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本建筑的保护设备。

三、综合布线要体现如下优点

3.1 结构清晰、便于管理和维护

过去的布线方法是将各种各样设施的不限分别进行设计和施工,如电话系统、消防、安全报警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都是独立进行的,造成了难以管理,布线成本高,不适应形式发展的需求,综合布线 就是针对这些取点采取的标准化措施,四个统一,即:统一设计、统一材料、统一布线、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使得结构清晰,降低成本,同时又便于维护和管理。

3.2 选购材料统一先进、适应日后发展需求

在材料的选购上,要符合国际标准,适应日后1-15年内的发展需求。

3.3 注重兼容性、灵活性,适合不同的需求

在传统布线系统中,电话配线采用双绞线,而计算机的配线多采用同轴电缆,从线路材料到插头、插座均不相同;而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所有信号的传输均统一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插头、插座及适配器等,从而使布线系统大为简化。同时也是布线使用起来灵活性大大增强。如:一个标准插座,即可连接电话,又可以连接计算机及局域网。

3.4 便于维护及扩充,体现可靠性和经济性

由于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所有信息的传输皆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因而在增加新设备或更改设备类型时,都不需要改变原系统布线,这就在维护及扩充上节省资源及资金,体现了可靠性和经济性。

四、综合布线设计步骤

综合布线是智能大厦建设中一项新兴技术工程项目,它不完全是建筑工程中“弱电”工程,设计与实现一个综合布线系统一般有六个步骤:1、获取建筑物平面图;2、分析用户需求;3、系统结构设计;4、布线路由设计;5、绘制布线施工图;6、编制布线用料清单。

综合设计范文第3篇

大雅堂是丹棱以及省内著名的文化中心,历史上有诸多文人在此讲学并留下墨宝,同时丹棱也是中国民间唢呐艺术之乡,项目对于历史文化的呼应性是设计的一个关注点,结合项目性质特点与文化、地理环境,设计中针对商业提出了水、墨、声、韵的四字设计理念。

(1)设计中在二层步行街道建立部分建筑之间的临河平台,加强河道景观与商业步行空间的联系;在三层商业设立临河的俯瞰院落,提升三层商业空间品质,建延续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视觉关系,在最内侧商业街道设计从西侧入口广场引入的跌水、街道水景。丰富商业街道空间。

(2)建筑的形体中,借鉴水墨画中的色形的“面”、“线”模式,设置部分的单元独立体块与线形连续形体。使得建筑临河获得较完整,且有节奏界面;内部有形较丰富的空间形体与层次,同时统一的灰色屋顶,也从第五立面上形成了对于水墨绘画意境的呼应。

(3)丹棱同时也是中国的唢呐之乡,音乐声色文化源远流长,设计中结合唢呐的形式特点,设计了部分景观小品,风度步行街道空间,同时内侧商业街道的连续水道景观,也将引入自然流动的水声。

(4)借助建筑的形体与步行系统设计,建筑形成空间层次与节奏丰富的游走路径—商业步行道、休息公共平台、架空走廊等等,游人在商业街内部可以随时感知到空间丰富层次与变化韵律。在商业综合性的设计中,商业价值极高的是一层平面,因为每个功能的出入口相对较多,所以能够将利益最大化。与以往的商业建筑或大型超市的卸货场分布在与商业展示面的相背一侧不同,现代商业综合性如酒店,会议中心等的出口一般都设计在商业展示面相背一侧。所以我们在平面设计时就会把卸货场安排在地下室,再设计货运坡道,让货车经由此来到达地下卸货场,再由地下完成对每个功能区的货物运输,这不仅使综合性的外在交通得到优化,同时也提升了商业综合性的外部形象。与之相应的还有后勤机电用房的布置,都使的商业综合性的运行和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功能布局

商业双主街,针对任务要求的商业规模,与商业所处位置环境,设计中将商业划分为两条主商业街,扩大商业的首层面积,同时借助平台实现从106省道步行水平进入二层商业部分,实现二层商业部分的首层化,丰富商业空间,提高商业经济效益。商业功能布局中,将一万六千平米的自持商业部分至于场地东北角,与现状和未来规划进入场地和大雅堂广场的集中人流对应。商业负一层为超市卖场,二-三层都为中庭贯通商业,形成与西侧步行商业不同的商业气氛,四层为影院。中部即为双主街的商业步行街,设计三列商业,其中沿河一列高度三层和第二列商业为南北双面铺,第三列商为单面铺,底层设置单元可达的独立交通系统,可以整体独立或者开零租售。

3水平交通组织

商业综合性的裙房或是楼铺中的购物中心的设计相对于酒店,办公楼等的相对比,则设计更为复杂一些。在商业综合性运营的主力店,次主力店,各种商铺,游乐中心相互串接,由此而形成楼层的重要的水平交通线。为了形成合理互惠互利的大业态组合,各层商业面积中较大的购物中心需要设计次动线。同时,结合后勤运货通道,满足商业楼层各店铺的货运和商业及餐饮垃圾运出的需求。商业综合性的平面设计会与商业运营人员相互合作,以形成商业价值最大化的商业平面格局。本项目商业部分的停车位于沿河区域,通过沿河道路进入地下车库。

4竖向交通组织

商业综合性的竖向交通组织一般由消防疏散,垂直客运和垂直运货三部分组成。商业建筑中的楼梯还有消防疏散的作用,是建筑中的另一种形式的竖向交通。为了满足消防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的要求,在设计中,尽量把疏散楼梯靠外墙均匀分布,使楼梯间在底层直接对外,形成安全却快捷的疏散通道。本项目街道通过二层平台可与东侧自持商业部分,西侧主力店及店前广场联系,连接两端重点人流,加强商业整体性,二层步行平台可由沿河的主入口台阶,以及106省道与场地的交接广场直接进入。第二条步行街为简洁的地面步行系统,引导大雅堂北向进入人流,通过街道,台阶与106省道和小区西侧沿街商业建立联系,并通过建筑架空,二层架空走廊与第一条商业街建立交通达到上下人流联系。

5结语

综合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综合实践课程 教学设计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涵义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为直接体验的,以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1]

“综合活动是一种以综合性学习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主体的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及教学组织模式”。[2]

以上是学者、专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界定。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规定的一门必需课程,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学习方式为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探索,以及和学生、教师、社区的互动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目的的,全面发展的一门新型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及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因地方、学校的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而不同。《综合实践指导纲要》中国家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这四大方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不是相互并列的关系。在这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贯穿于各种活动中。在内容这方面,注重的是四大领域的有机整合及与各大领域与学科之间的有效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特性如下。

1.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就是该课程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立足于人的个性整体性,使之每个学生都健康全面发展。课程的内容不拘泥于某一学科,某一领域,而是各种知识得到整合。课程的内容是依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线索实施的,体现了个人、社会、自我的内在整合。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活动课的延伸和升华,都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元认识得到提高,获得真实的体验,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

这里所说的开放性,是指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具有开放性,内容和活动过程及结果具有开放性。目标的开放性是指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尊重每个学生的需求。内容的开放性是指注重四个领域的融合,以及内容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评价标准多元化,促使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课程实施之前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是不能缺少的。但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目标不断完成和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不断增强,这是生成性的表现。

二、关于多元智能理论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至少有七项智能,即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

(二)多元智能理论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工具

工具是工作的一种手段,教育工作中同样存在工具,如黑板和计算机、粉笔等。这些存在的三维的东西是工具,多元智能作为一种观念性思想性的工具被利用,可用于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也就是说多元智能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目标一致

多元智能理论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多元智能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智能的个体,如果想使每个学生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智能,就必须在课程中并通过课程整合各种能够系统发展学生各种智能的实践活动,即综合实践活动课。

2.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在教育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施教,施教的内容应该适合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充分发展其智能。综合实践活动课应不拘于某一学科,各学科的知识在课程中得到整合的特点适应了学生的差异性,并可以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互相配合,解决问题。

三、多元智能理论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

以上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论述。把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种观念,运用该理论设计课程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下面是一个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的案例。

健康饮食的报告

确定主题

健康的饮食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非常重要,运用自己已有知识为自己制定一个健康、平衡的饮食表。不仅仅局限于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对身体的作用,还要让学生认真、严肃地评价自己的饮食习惯,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收集资料,活动准备

1.让学生做一个计划,与当地的有关健康师联系,争得他们对这次活动的支持和协助,请一位健康师和烹饪师给同学们做一次报告。

2.从以往的活动中,分析学生的智能组合,并根据此进行分组,收集以下资料,可以通过上网、去图书馆、请教专家等多种方式。

(1)了解主要的食物种类,每种食物种类都包含哪些食物,食物的最佳摄取量,以及如何计算摄取量。

(2)了解人为什么每天都需要吃一定的食物。

(3)了解不健康饮食带来的危害。

3.在烹饪师的指导下,学习在烹制事物时如何保持其营养价值。

4.同学在指定的地方进行烹饪。

活动预演

学生讨论烹饪活动进行的步骤、方法,以及在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

学生按预定计划,分析目前的饮食习惯,制定健康的食谱。教师穿梭于各小组之间,可请学生家长配合对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协助。

评价

每个小组把健康食谱和烹饪的食物对全班汇报,然后大家讨论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收获。然后确定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每个人对制定的健康食谱进行分析,并以小组的形式准备一个关于健康饮食的汇报,可以是演讲、报告,也可以是一张图,或是唱歌、表演等,由学生自己选择。也可以做一次健康饮食宣传活动,呼吁市民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这个宣传活动也可以以相声、演讲等形式进行。学生可以做一份海报,制订一个健康饮食月计划,包括对各个组成部分的解释,以展示对健康饮食各个概念的理解。

活动延伸

学生可以查阅更多的资料或在实践中总结出并提出更健康的饮食。(比如,尝试用健康的方法调味,使用香料,含铅的调味品,以及低热量和低脂肪的调料)

课后思考提示

从此次活动中,我学到了什么?我喜欢这个活动,因为什么?我以前没有注意这些,今后我要怎么做?对于这些问题,要认真思考,加以解答。

参考文献:

[1]文走创新之路(下).北京出版社,1999:850.

综合设计范文第5篇

Zheng Guangshun

(Yan'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Yan'an 716000,China)

摘要: 针对传统“综合指数”教学中的缺陷,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和分析,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等基本思想为教学主线,提出更加有利于内容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案。

Abstract: Aiming at the deficiencies in traditional "Composite Index" teaching,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eaching cont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basic idea of asking questions,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drawing conclusions, etc. as the main teaching line, and presents new teaching program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content teaching.

关键词: 统计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Key words: statistics teach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03-01

0引言

“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基本的重要的形式,这部分的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全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笔者对传统教学中的固有模式进行改革,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对“综合指数”的教学思路重新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传统的教学设计

在“综合指数”的教学中,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传统的教学体系一般为:①介绍综合指数的概念、特点。②介绍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③举例、计算。这种传统教学思路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整个教学内容平铺直叙,教学安排缺少悬念,学生参与性不够。其次,综合指数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论性强,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讲的辛苦,学生听得糊涂。事实上,对于“综合指数”的涵义,只能在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完成之后才能得以真正的理解,因而,传统的按部就班式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掌握的。

2“综合指数”的教学思路

针对“综合指数”教学内容的特点,围绕“综合指数”的教学目的,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等基本思想为教学主线,把教学中涉及到的概念、特点、原则、方法、计算、分析等问题串联起来,这种设计的优点是目的性强,重点突出,教学的节奏感加强,增加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强化了教学的互动性。下面,具体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方案。

2.1 提出问题综合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方法之一。如何计算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的复杂现象的综合变动?这是学生们急切想知道的问题,所以,这部分一开始,就提出问题:

假如有一商店,它经营的三种商品的资料如表1所示。

问:该商店经营的这三种商品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是如何变化的?它们的变化又给商品销售额带来怎样的影响?

2.2理解与分析综合指数的编制要依靠以下两个问题的分别提出和逐步解决而实现。以商品销售量的变动考核为例:

问题一:如何解决三种商品销售量的相加问题?

显然,要计算三种商品的销售量的变动,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三种商品的计量单位不一致,不能直接相加,为了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改变为可以加总的总体,需要将各种产品或商品由使用价值形态还原为价值形态,使不能直接相加的各种不同商品的销售量过渡到能够直接相加的商品销售额。

针对商品销售而言,商品销售额是商品销售量的价值量表现,它可以将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商品销售额相加,因而,可以解决相加问题,那么,要将以使用价值体现的销售量过渡到以价值形式体现的销售额,必须要用各种商品的销售价格乘以销售量方可完成,这时候,“同度量因素”这个概念自然而然的就引了出来。

问题一的解决方案为:引进“同度量因素”――商品的销售价格。

同理,可说明商品销售价格的综合问题。

问题二:如何解决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固定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解决后带来的新问题。如何使各种商品的销售额的变动反映的是商品销售量的变化呢?假定商品销售价格不变,就可以通过商品销售额的变化观察到商品销售量的变化了。

紧接着,推出拉氏公式和派氏公式,然后通过具体的分析最终确定实际中一般运用的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即: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拉氏公式)Kq=■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派氏公式)Kp=■

并由此归纳出指数计算中同度量因素确定的两个基本原则: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以基期的相应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以报告期的相应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2.3 实例计算与分析计算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本例即为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Kq=■=■=110.77%,Kq-1=110.77%-100%=10.77%

关于10.77%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①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10.77%;②由于三种商品的销售量的变动,使商品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10.77%;③在三种商品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10.77%。

由于销售量的变动给销售额带来的绝对额影响:

∑q1p0-∑q0p0=28.8-26=2.8(万元)

同理,计算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本例即为三种商品的销售价格指数Kp=■=■=109.29%,

∑q1p1-∑q1p0=31.475―28.8=2.675(万元)

结果表明:三种商品的销售价格报告期比基期上涨了9.29%,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动,而使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2.675万元。

2.4 内容小结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示例解题等一系列环节的顺利展开和完成,综合指数的概念、特点等问题这时候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总结出来。

2.4.1综合指数的概念它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而形成的指数。这里的总量指标往往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数,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固定下来,仅观察另一个因素的综合变动程度,这样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