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急救

护理急救

护理急救

护理急救范文第1篇

我院外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抢救多发伤病人58例,急救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4岁,平均44岁。车祸伤28例,坠落伤7例,塌方砸伤2例,刀砍伤11例。受伤部位以四肢骨、颅脑损伤、肝脾破裂、肺挫裂伤、大面积软组织撕脱伤、五官损伤、泌尿系统损伤等为主。接诊时心跳、呼吸停止5例,处于频死状态10例,其余均处于休克状态。

2 急救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处理呼吸道阻塞,取出口腔内活动性假牙、碎牙、血块等异物,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4~6 L/min。本组9例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潮气量维持10~15 ml/kg,吸/呼比值为1.5∶1。3例因伤势过重死亡,6例送ICU继续救治,其他治愈出院。

2.2 建立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增加有效血容量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重要措施。根据休克程度建立2~3条静脉套管通道,宜选用上腔静脉系统大血管,采用8~12 G一次性输液器或16~20 G静脉留置针,以快速输入大量液体,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其中一条静脉通道用输血器,为输血作准备。

2.3 紧急控制出血。创伤引起的活动性大出血,因在短时间内丧失大量血液,直接造成血容量锐减而发生休克甚至急死。伤处表面立即用敷料加压包扎并配合医师清创缝合止血,骨折用夹板固定。本组6例因颈外、颈内、股静脉等大静脉损伤破裂,发生明显大量出血。护士当机立断,直接加压止血,同时给予快速输液,经紧急手术,均治愈出院。

2.4 用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电图、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留置导尿管,记每小时尿量。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抢救措施。

2.5 对有紧急手术指征的病人,及时做好采血、配血、备皮、药物试验等术前准备,通知手术室、麻醉科作好相应准备,护送病人进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作详细交接。

3 护理体会

3.1 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使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我科根据多发伤的特点,制订了规范化的预检、抢救程序。接诊护士按照ABCD程序,对伤情作出初步判断。即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节律、频率(A),循环状况、血压、脉搏(B),意识、瞳孔(C),四肢活动度(D)。及早发现伤情重点,采取紧急措施抢救生命。

3.2 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是提高抢救效果的根本保证。在早期抢救过程中,一切抢救护理措施按照规范化程序,快速准确到位。首要的是解除呼吸道梗阻,迅速作好气管插管准备,备好呼吸机,熟悉呼吸机使用方法与故障排除,掌握气管内吸痰技巧,保证呼吸道通畅。休克复苏时,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并迅速扩充血容量,对稳定循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还必须掌握各种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熟记其正常值及异常信号。牢记抢救药物的使用剂量、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抢救药物、用物做到“四定”。

3.3 提高早期认症识症能力,为抢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严重多发伤特点之一,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隐蔽性损伤与明显损伤同时存在。危而不显的隐蔽性损伤容易被忽视。该类伤情致残率、病死率虽高,却可通过早期认症识症,救治和挽救病人生命。在多发伤观察过程中,应把各部位创伤看成一个整体,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关系;将生命体征动态变化与各处创伤联系起来,防止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某些表面现象而忽视更为隐匿、更为严重的创伤。如颅脑损伤时,由于昏迷、休克等易掩盖腹部表现;如骨折引起大血管破裂,只考虑到骨折而未认识到大量失血的危险性。因此,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应不断动态地监测血压、脉搏、尿量。如果在大量快速输液条件下,病人仍出现不能解释的低血压,应高度警惕胸、腹腔脏器大出血的可能。颅脑损伤合并呼吸困难、紫绀,提示伴有胸部损伤。应及时将生命体征监测结果与病人全身状况结合综合评估与分析。

3.4 重视心理支持

3.4.1 新入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3.4.1.1 急诊人院患者如车祸会瞬间出现意识不清,有强烈的生存欲。如患者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拒绝合作时,护士必须耐心抚慰患者,解除心理症结。

3.4.1.2 平诊入院患者对医院环境暂不适应,有焦虑、孤独、恐惧心理。作为护士首先对患者要热情接待,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及时解决,可以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

3.4.2 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

要想对患者实施术前的心理护理,必须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不同年龄、性别、手术类别、职业等心理状态差异做出正确的判断,应用心理护理启发患者与疾病抗争、解除心理障碍,提高抗病能力,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

3.4.3 做好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该类患者病程较长,疾病顽固易复发,患者思想情绪复杂,心理状态各异,对手术有恐惧和担心。术前要做好详细说明,确定最佳手术方案,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3.4.4 不同个体患者的心理护理

有些性格怪僻、自重好强,怕病情恶化,容易消极,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儿童易表现对疼痛的恐惧,有些癌症患者表现绝望,不接受治疗,甚至拒绝。护士应主动热情,耐心细致与患者交谈,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护士必须具有同情心和责任感,让患者产生亲切感、舒适感、安全感和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

3.4.5 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很担心伤口疼痛,手术是否成功恢复效果如何。鉴于此种情况,护士一定要耐心做好术后的心理护理,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讲解手术情况,详细交待术后注意事项。注意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观察引流情况,切口是否有感染,帮助患者及时解除痛苦,增强信心,战胜疾病,早日康复。

护理急救范文第2篇

关键词:院前急救;成功率;护理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我们应用急救护理流程抢救患者2814例,对急救病历资料进行分析,为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提高院前护理质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584例,女1230例, 1-91岁。出诊人员均为我急诊抢救中心的专职医护人员。

1. 2方法

1. 2. 1 应急意识及反应能力

掌握好出车时间,缩短急救半径,减少急救反应时间。接到呼叫电话,重点询问患者主要症状及相关生命体征的重要表现,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 5min内出诊,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

1. 2. 2 急救评估措施

①现场评估。原则:果断迅速,分秒必争,询问、检查、评估、抢救、治疗、转运同步进行。a.询问病史,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询问发病时间、诱因、意识、面色、肢体运动情况; b.按DRABC程序检查伤情, D指危险程序, R指各种反应,A指呼吸通畅,B指有无呼吸, C指循环生命支持: c.用"三清"方法评估病情,即听清、看清、问清,尽可能在1min内完成。

②现场急救措施。成批伤员,分清主次,遵循“四先四后”原则,即先重伤后轻伤、先止血后包扎、先复苏后固定、先救治后转运。所有院前急救病例均在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开始抢救,开通静脉通道,给予解痉、镇痛、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维持呼吸功能,吸氧,外伤止血、包扎、固定等处理,对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尽最大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③安全转运及途中监护。a.安全转运:遵循轻、稳、快及保证患者安全的方法进行转运,熟练掌握"三要三不要":要先在原地抢救患者,不要随便搬运,只有在包扎、止血、固定后方可搬动: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昏迷患者舌后坠,不要采用平卧位搬运;搬运过程要平稳,不要过度颠簸,确保患者安全。b.途中监护:充分利用救护车上的设备对患者实施生命支持与监护,转运途中患者随时会出现病情变化,应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给氧或机械通气,保持有效呼吸功能。发现病情变化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止脱落、扭曲、受压、堵塞等,保证治疗护理的连续性,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确保有效的静脉通路。

④法律意识及责任制。院前急救有其特殊性,是高风险的医疗护理行为,准确、客观、真实地记录接听电话的时间,出诊及到达时间,作为院前急救归档文件之一保存非常重要。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均由急诊科人员兼职,实行院前急救护理流程的模式,即从出诊,到达现场,现场急救转送到急诊科,院内急救,医护人员实行首诊负责制,更好更快地为患者服务,真正体现了"绿色"的全程服务。

2结果

2814例中,内科1390例(63. 64% ),心脑血管病841例,呼吸系统340例,消化及其它209例;外科522例(23. 89% ),多发伤134例,颅脑伤118例,四肢伤164例,脑部56例,腹部及其它50例;妇产科154例(7. 1% )。心肺复苏86例,心脑血管病30例,外伤28例,不明原因猝死20例,其它8例,成功13例,死亡73例。

3讨论

威胁生命的突发急症大多发生在院外,院前急救护理成为急救重要环节,而正确合理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的执行又是其中的重点。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执行:

①强化急诊意识,提高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院前急救具有随机性及突发性,其特点及核心是快速反应,迅速出诊,争分夺秒,及时准确地抢救,确保各个环节都畅通无阻。在2008年内院前急救的2814例中,均能按我院向市民承诺的,接到呼叫电话后5min内出诊,在出车过程中能做到一个"急"字,强调一个"快"字,落实一个"救"字,分秒必争地进行院前急救工作。

②加强急诊护理队伍的专业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院前急救已成为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挽救急、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急诊科的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及同情心。强化急诊意识,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以班前示范、集中上课及重点辅导相结合,充分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特别是救护车上的便携式除颤器、人工呼吸机、监护仪、心电图等的应用。同时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在院前急救的工作中,必须服从统一安排,密切与医生配合,做好患者的抢救工作。

③安全转运及途中监护。搬运时方法要正确,要适当,如方法不正确,不当,往往会使患者症状加重或发生并发症。疑有颈椎损伤时,要给患者使用颈托,保持被动;胸腰骨折患者,应使患者身体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平移放在担架上;四肢开放性骨折者,用敷料包扎止血后,夹板外固定或下肢固定在对侧健康肢体,上肢固定在躯干,才能转送回院;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给予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堵塞气道;休克患者在搬运过程中切忌头高脚低,运用正确的搬运方法及安全的,才能避免在转运过程中再度损伤。途中加强监护呼吸道非常重要,窒息是患者可能立即致命的威胁,解除呼吸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创伤急救处理的重要环节。重危患者常因舌后坠,痰液血液阻塞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要及时清理口腔中的分泌物,才能保证有效的氧疗。

④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院前急救是医疗特殊抢救的阵地,在病情突发、紧急的情况下,如不能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常会发生纠纷。因此,我们进行强化服务意识教育,强化风险意识,强化法律意识教育。

实行院前急救护理流程模式,推行医护首诊负责制,从出诊到现场,现场急救、转送、院内急救中在急救护理流程运用后,使危重患者的救治变得更畅顺,减少了院前急救,急诊科医护人员反复多次熟悉病情,交接观察的繁琐程序,便于治疗的连续性,能真正起到危重患者绿色通道的作用。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治,中心ICU监护治疗,"三位一体"的发展道路是危重患者医学专业进步的必然结果,从而提高危急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王春菊,蒋鹏.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

杂志,2005, 11(8A)

[2] 王忠勇.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中血氧与血乳酸浓度监

测的价值[J]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9,(06)

护理急救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院前急救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为完善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工作作出探索。方法:通过总结本人在多年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与现代国内外关于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最新进展相结合进行分析。总结院前急救物品的准备和管理,院前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护理纠纷与防范和知情同意权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结论:护理管理在院前急救中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非常重要。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48-02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反映医院管理及诊疗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做好院前急救患者的护理工作,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把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快速有效的急救护理体系,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这才是急救护理的最终目的。现就目前急诊院前急救的一点体会浅述如下:1.院前急救现状

1.1院前急救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进步,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今天日益凸现。院前急救目的是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及时转运,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进一步治疗的疗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院前急救护理人员技能水平:院前急救是涉及到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护理人员应对个医学学科的知识都有了解,这样才可在对患者进行急救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在给予患者进行急救过程中还需要护士对各项仪器的操作娴熟,护理人员应对人工呼吸机、除颤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等仪器熟练操作[1]。2.院前急救物品的准备和管理

2.1进行各种物品的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多时间急迫,故应在事前进行各项物品的准备工作,物品包括被子、枕头、担架、氧气筒、监护仪、液体箱、出诊箱、面罩、血糖仪、吸引器、颈围、应急灯、除颤机、呼吸机、心肺复苏箱等物品。

2.2对各项物品进行规范地管理:

2.2.1各项物品都应进行严格的管理,固定地点进行放置,并进行标记。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放置,需要时可马上进行急救。摆放整齐,对出诊箱或仪器进行标号和配套。

2.2.2在进行日常交接时应对各项物品也进行交接,根据记录进行整理规范,急救物品不可外借,在进行交班时在交班本上进行记录清点,对缺项漏项的物品及时追查,补充完整。

2.2.3对各项仪器进行保养维护。在进行交接班的时候对各项物品都要逐一进行清点和查看如果有损害应给予保养和维护,定期对所有物品进行一次查看,出现问题要及时维修。

2.2.4注意补充不足之处。定期所有护理人员对物品维护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如有不足的地方应进行讨论,并分析原因整理出整改计划[2]。3.院前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

3.1思想素质及心理素质。一名院前急救护士要有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高尚的护理道德修养及献身精神。同时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3.2熟练的护理操作。抢救患者时需要大量的护理操作如:静脉穿刺、心肺复苏、导尿、吸痰,呼吸机和除颤器的使用等。均需要熟练掌握,突出一个“快、准”,争取一次成功。

3.3对各种疾病的认识能力和丰富的知识面。要有广而深的多学科知识,要有较强的护理基本功。对患者各项潜在的疾病因素进行预防,出现问题要立即上报主治医师,记录工作应及时、准确。

3.4沟通与协调能力。院前急救是一项群体合作的活动,护士在工作中要协调好医生、司机、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关系[3]。4.院前急救中护理纠纷与防范

4.1院前急救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

4.1.1患方因素:病人及家属对突发疾病没有心理准备,对医疗效果期望过高及对医务人员产生过份依赖。

4.1.2医方因素:

4.1.2.1专业医护人员配置不全,平均反应时间慢,不能及时赶赴现场。

4.1.2.2医疗人员的服务态度原因:工作人员的语言需要谨言慎行,不可不付责任,在进行各项讲解中都要保持良好的态度,护理人员的态度恶劣会导致矛盾更加激化。

4.1.2.3医疗从业者的法律意识过于薄弱,在进行各项操作时没有防范自我保护意识,对患者的急救工作不规范,对各项急救措施进行补记。

4.1.2.4忽视病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没有及时签定知情同意书。

4.1.2.5救护车费用,医疗费用方面,也是引起病人投诉的主要原因。

4.1.3社会方面的原因。现今我国正在进行各项医疗改革制度,患者的法律意识也在明显地提高,这让矛盾易于发生,易于出现纠纷。当纠纷发生时负面的因素会刺激患者,致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致使矛盾扩大化。

4.2预防方法:

4.2.1管理方法应具有科学性:

4.2.1.1管理系统化:要有系统管理观念,加强救护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和培训,注意提高救护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增强救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4.2.1.2管理制度化:建立完善的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通讯设施维修制度,急救的各项用品都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4.2.1.3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措施:所有的操作流程都应进行标准化管理,各项流程制度应标准的进行操作,规范化操作可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

4.2.1.4管理法律化:组织救护人员认真学习《条例》等法律法规,从法律的角度认识提高值班救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4.2.2各项文书工作都应规范化。所有人员的文书记录工作都应具有规范化,并定期进行检查,在进行交接时也要进行复核。

4.2.3医疗服务费用的收取应规范管理。严格医疗费用的收取,要做到收费有根据、有理由。严格按医疗服务费用收取标准执行。向病人收费时要向对方讲明所收费用。避免因费用出现纠纷。[4]参考文献

[1]邱芙蓉.院前急救与护理现状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7卷第3期:21-22.

[2]冯春爱,何秀英,杨裕红.院前急救物品的准备和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3月第23卷第5期:471-472.

护理急救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院前急救;护理要点;意义

【中国分类号】 R69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44-01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有着与院内部分不同的工作环境条件,它的形成和发展,对现代急诊医学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做好院前急救病人的护理工作,是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及时采取紧急而正确的急救措施和护理,赢得时间,才能真正降低急诊病人的死亡率,因此,院前急救及护理也成为院内急救的前提。

1 临床资料

我院急救中心成立于2007年1月20日,院前急救部分设有指挥中心,有3个急救分站,共有救护车7辆,医护人员30余人,司机11人。指挥中心设有GPS全球定位系统、葫芦岛市的电子地图、车载电台、车载电话、电话录音、急救预案电脑系统等设备,使救护车可以随时与中心保持联系,中心可以通过GPS为急救车指路,并能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提早做好院内抢救准备。2010年,共出车6024次,接诊急救患者5663例。我中心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出车时间最快半分钟,最慢5min,平均3min。到达现场时间最快2min,最慢20min,平均10min。抢救成功率达96.84%。

2 讨论

2.1 院前急救工作特点:(1)随机性强 病人随时呼救,病种多样性,重大事故或灾害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要求救护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掌握全面。(2) 紧急 一有呼救立即出动,一到现场立即抢救或运送,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性,所以要求救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沉着、冷静。(3) 流动性强 院前急救服务区域广,可以是就近的工厂、学校或居民点,也可以跨区、跨县,对重大灾害事故进行增援。(4)急救环境条件差 现场急救有时在路边,有时在事故现场及运送途中,光线、噪音、震动会给听诊、测量生命体征、注射等护理操作带来困难。(5)病种多样且复杂 呼救病人的疾病涉及临床各科,在短时间内需要进行初步诊断和紧急处理,所以,要求救护人员必须掌握各科常见急症的急救和护理。

2.2 院前急救中现场抢救的护理:(1) 病人的放置 根据病情的轻重与不同,采取相适应的。原则上是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将病人放置成安全舒适的,如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使病人放松并保持呼吸道通畅。(2) 维持呼吸系统功能 护理措施包括吸氧、清除痰液及分泌物、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及呼吸兴奋剂的应用,最终保持呼吸道通畅。(3) 维持循环系统功能 护理措施包括测量生命体征,对于高血压急症、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或各种休克进行心电监护,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电除颤及体外心脏按压,及时开放静脉,尽量选用静脉留置套管针,选择较大静脉穿刺,固定牢靠,使病人在烦躁或搬运时,针头不易脱出血管外或刺破血管,保证液体快速而通畅的进入体内。(4)对症处理 护理措施包括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应用药物或其它方法,进行止痉、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5) 心理护理 要注意对清醒病人不要反复提问,不要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给予安慰性语言,应尽量使病人能安 静休息并减轻其心理压力。

2.3 院前急救中转运和途中监护的护理:(1) 转运时的护理 搬运动作要轻柔,搬运脊柱受伤病人时要保持脊柱轴线水平稳定,准备好后,喊一、二、三,同时搬运。休克病人,将担架水平位或头部稍低,下楼时,前面抬担架者将担架举高,使担架保持平衡。上车时,病人头在前,脚在后,并固定牢靠,使病人感到舒适为宜。途中转运,既要迅速又要安全,尽量避免剧烈颠簸。 (2)途中监护的护理 途中要充分利用车上设备对病人实施生命支持监护。给氧或机械通气,保持气道通畅。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神志,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用药时要注意三清一复核,即听清、问清、看清,复核药名、剂量、浓度和用法,并保留空安瓶,以便记录和再次核对。在医院急救中心工作之后,我接触到急救最前沿的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更加使我深深的体会到院前急救护理这项工作对院内急救及所有急诊病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现在只有扎实工作,积累经验,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急救护理事业,挽救更多急诊病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周秀华主编,极危重症护理学杂志,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护理急救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1)院前急救及到急诊科现场猝死患者,目击者认为发生猝死时间在3min内(排除久病衰竭死亡患者及重度外伤患者);(2)心肺复苏成功标准:心脏恢复自主搏动和(或)自主呼吸,窦性心律超过12h;(3)复苏成功时间是指从开始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到自主心跳恢复并成功维持时的时间。选择2009年1月一12月我院收治的现场猝死患者58例为观察组,男40例,女l8例;年龄32—67(40.58±12.63)岁。另选择2007年1月一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现场猝死患者116例为对照组,男78例,女38例;年龄3l~65(41.66±12.40)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施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根据医嘱进行急诊抢救护理工作。观察组按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抢救。由科主任及护士长在临床路经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心肺复苏的治疗护理最新进展,制订现场猝死患者急救护理路径。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按2005心肺复苏指南对病情进行快速评估判断,确定无心跳呼吸后立即进入急救护理路径。院前现场第1步由护士1min内给予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置El咽通气管)并置呼吸气囊,然后由护工或司机协助按压呼吸气囊(在急诊科或医院内抢救可由另~名护士行呼吸气囊辅助呼吸),由医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第2步要求护士在2min内建立静脉通路(首先选择上肢较大血管进行穿刺,全部采用留置针)。2min内行心电、血压、血氧监测;并遵医嘱用药,同时做好除颤准备。第3步根据患者不同状况采取其他急救措施。

1.3观察指标比较

2组患者复苏成功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复苏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4-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问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43.1%(25/58)高于对照组的22.4%(26/116),平均复苏时间为(12.84-3.2)min短于对照组的(18.94-3.6)min,并发症发生率为58.6%(34/58)低于对照组的72.4%(84/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