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化体系建设

现代化体系建设

现代化体系建设

现代化体系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现代物流:对策研究

一、农村物流体系简介

农村物流体系是指为农村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所组成的体系。这个体系是为农村物流服务的,是农村的生产所带动的经济活动或其他经济活动所需要的物流体系的保障。农村物流作为地域物流涵盖了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及工业品物流和城市物流在其结合部区域范围的活动。

二、建设农村现代化物流体系的作用

(一)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技术的革新和改造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由于储存保管不当,农副产品在农民手中浪费的程度远大于其出售后直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运输储存流通过程所浪费的程度。因此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以物流产业为突破口,利用现代物流的带动作用,有助于引导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从而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能够推动我国市场机制的有效改革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行的经济体制正在逐步改革与完善。而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不仅能加快党中央提出的继续社会农村改革的工作要求,更能有效带动整个社会物流业的发展,继而推动市场机制的有效改革。

(三)发展农村现代物流,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配套企业体系还不完善,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如将过去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起主要作用的供销合作社根据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改造,将目前独立存在、还缺乏现代物流特性的种子公司、化肥公司、农药公司、国家粮食收购部门等进行资源或资产重组,使其迅速发展和壮大,这不仅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还能够提高农村第三产业的比重,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能够促进和带动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村市场流通的现代化水平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仍然较为粗放,农业生产率和专业化水平较低,农村市场化程度不高,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我国农村缺乏高效的服务体系,而且服务体系不健全。通过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将有力地促进和带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和保证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附加值,推进农村市场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

三、建设农村现代化物流体系所面临的问题

(一)农产品物流难度大、要求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所生产种植的农产品除部分农民自用之外大都成为了需要流通的商品,其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市场。然而现行的农产品因为没有一个可依赖的成熟完善的物流市场,造成农产品刚刚进入流通领域就损失一部分商品价值。而农产品具有其一定的生物属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容易腐烂、变质,因此对农产品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提出了一些特殊的和更高的要求,这也造就了经营农产品时物流难度高、风险大。

(二)农村生产者组织水平低,物流需求分散、供给能力不足

在我国农村,农业生产基本是实行家庭经营,生产规模小,分工不细,收入有限,对物流的需求不足且分散,没有有效的农产品销售网络,有时存在着有货卖不出去或者贱卖的情况。而目前无论是农村生产组织、流通组织还是物流企业部门都存在着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物流的供给水平,阻碍了农村物流的发展。

(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装备和观念知识落后

首先,物流的每一项功能的具体实施,都与物流的基础设施和物流技术水平有关。农村交通状况基础差,运费高,运时长;信息平台不畅,容易造成市场供给的时滞;没有先进的物流设备,鲜活农产品就难以实现其价值;没有科学的工艺和技术,农产品就难以实现深加工,提升其价值;没有一个较好的物流信息平台,农村物流资源就难以实现较好的整合和发掘。

其次,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现代物流发展的问题上,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我国的物流专业教育及研究力量相当薄弱,对农村物流的人才培养和研究几乎是空白,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蓬勃兴起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物流的专业人才培养和研究必须受到重视。

(四)农产品流通环节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

农民由于缺乏市场信息,部分品种与市场衔接不畅,时常出现丰产不丰收及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的过剩。今年4月初,山东等地出现了因菜价太贱导致农民自杀的现象。“菜贵伤民,菜贱伤农”成为了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执政难题。究其原因,流通环节多,政府引导的市场机制不透明等成为了众矢之的。而在有关媒体进行“一颗卷心菜的流通环节”调查时,惊奇的发现,一颗卷心菜从菜农手里的收购价仅为0.5分而到了消费者手里时价格已升至为1.2元之多。可见,农产品流通环节之多,经济市场不健全也是导致农村物流发展滞后的一大原因。

四、解决农村现代化物流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农产品区域物流网络中心点

农产品的区域物流网建设应该是一个采集――集中――配送的过程。作为农村区域物流中心不仅要求自身物流系统及工商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具有较高的物流组织管理水平、运作效率和较低的综合成本,对周边地区物流运作具有重要带动和支撑作用。这些中心点包括农产品采购中心、加工包装中心、分捡运输中心、储存保管中心、农用品供应服务中心、城市的农产品销售配送中心等等。通过物流中心网络点的建设来解决农产品物流难度大、要求高等问题。

(二)农产品销售及第三方物流系统的建设

由于农村生产者组织水平低,对物流的需求分散且供给能力不足导致农村物流水平的相对滞后。而农产品销售部门则是联结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在目前我国农产品销售流通体系中,农产品销售系统主要有如下成分:个体销售者、农村供销社、农产品批发及零售企业、农村及城镇的集贸市场、大卖场、连锁超市、国营粮库、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进出口企业等。应加大对现有的这些农产品销售系统的组织管理、经营运作、信息服务等方面建设。规模集团化、业务专业化、质量(包括作业、流程等)标准化、服务规范化、业务活动信息化等是这个系统的发展方向。应培养和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资源重组和整合。

(三)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科研及教育部门的建设

首先,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有赖于国家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在农村物流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中,联结城镇乡村的公路网建设、农产品的集中储存保管及配送中心建设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农产品及农用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沟通信息,整合供应链各个环节,缩短需求市场距离,是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建设非常重要的环节。过去说,“要想富,先修路”,随着交通运输状况的改善,现在应该说“要想阔,上网络”。农村信息化的实现,有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反向会刺激对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需求。因此,农村信息体系的建设应该纳入农村基础建设之中。

其次,要加大人才培养,培养熟悉农村物流运作规律,具有开拓精神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是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业兴旺发达的最重要、最紧迫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通过高等院校设置农村物流专业,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召开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到发达国家进行考察,国内不同地区的经验交流等,以尽快提高从事农村物流及其相关业务活动的公务员和企业员工的素质。

(四)减少流通环节,加大保障农村市场的体系建设

首先,在减少流通环节方面,政府可以主导成立一个直销公司,从菜农手里直接收购,和市场直接交接,这样省去了诸多流通环节,菜农的利益得到保证的同时,蔬菜到达老百姓手中的价格也不会偏高,一举两得。也可以鼓励一些具有实力的大超市在收购季节直接对菜农的农产品进行收购。

其次,在加大保障农村市场的体系建设的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依赖于需求体系的建立,没有市场需求,物流体系的建设就失去了动力。因此,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必须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相协调。目前在农产品和农用品物流中,存在着小(规模小)、散(接口不顺,分布不匀)、差(服务质量差)、弱(服务能力弱)的特点。国家应在交易场所、流通渠道建设、交易规则的制定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扶持和支持措施,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投资于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建立一个网络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交易灵活、高效统一的市场体系是保证农村物流畅通的基础。

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物流发展的关系就显得更为密切,更加重要。我国现代农业物流应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宏观调控下,建立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将促进支农企业的发展,进而提高农村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这对落实中央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乐,骆东奇,郭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06):38-39.

[2]林兴亮,加快农村物流发展是大物流建设的重要环节[N].丽水日报2009.

现代化体系建设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

晚清以降,中西文化遭遇使原本为一自足系统的

其实,中西古今之争不过是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双重维度在文化交往中的体现。它并非“假问题”,也就是说它决不是一种人为地制造出来的问题,而是 历史 本身的结论。中西文化自晚清以来的实际冲突的历史,无论如何都是不能用“假问题”来解释的,近代以来的古今之争和中西之异,并非一场历史的误会,亦并非一个“假问题”,它既有其真实的历史内涵,也有其真实的学理意义和价值。

3.文化上的“体用之辨”及其面临的困难

按通常思路,西式的物质生活加东方的精神生活、西方的科技 工业 加东方的情趣格调,应该是一种理想的文化图景。但 现代 新儒家给出的“药方”——由“老内圣”(儒家之道统)开出“新外王”( 科学 和民主)——的失败,似乎证伪了这种可能性。胡适当年就反对“体”“用”的剥离,他拒绝“中体西用”的一个理由,就在于认为有西用必有西体,有中体必有中用,用总是体之用,体也总是用之体,强调“体用不二”。因此,不可能分离体用,整合出一个所谓的“中体西用”。这正是他主张“全盘西化”或“充分世界化”的根据之一。其实,这同那种极端的保守派在根本方法上是一致的,其差别仅仅在于各自所坚持的“体用不二”的根基截然相反罢了。应该承认,尽管胡适的“全盘西化”立场不能成立,但他在体用一致问题上的见解还是值得肯定的。

我们诚然可以设想“当归上帝的归上帝,当归恺撒的归恺撒”,但两种异质文化的结合,不能在“体”的层面上得以实现。也许,一种文化传统的某些碎片可以被镶嵌在另一文化传统的系统之中,甚至这种“移植”可以“成活”,然而,当这些碎片一旦被“植入”异体文化,就已经改变了它原本的性质和功能了。此即所谓的“系统质”概念的意义所在。

现代化体系建设范文第3篇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批示中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提升劳动者素质,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批示和总理在接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与会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形势判断、发展要求和工作部署,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起来,以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为抓手,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和层次结构,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凝聚各方力量、汇聚各方资源,办好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加快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 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朱小丹强调,省政府近期印发的《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18年,我省要建成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先进省,形成具有广东特色、适应发展需要、基本达到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省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准确把握其内涵,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把职业教育作为我省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提质增效为宗旨服务好经济目标,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导向服务好民生目标,以促进公平公正为要求服务好社会目标。

朱小丹强调,加快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要紧紧依靠改革与开放两个根本动力,切实发挥政府和社会两个作用,积极促进企业与学校两个紧密结合,努力实现规模与结构、质量两个提升,精心做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两篇文章,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指出,“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省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相对落后的位置一跃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大省。主要成绩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发展理念方面,率先提出构建适应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进行系统设计;创新提出“五统一”的改革思路,走出一条统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新路子;提炼总结出调整优化布局要做到“三主动”(即:主动适应产业分布,主动适应人才配置升级,主动适应“双转移”战略实施)的工作理念,为优化职业院校布局打下基础;去年以来我省又率先提出创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以争先的姿态、创新的思路,争取再形成新的理论成果,指引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在发展实践方面,我省比全国提前九年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的普及目标,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在校生连续五年等均位居全国第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以中高职衔接为重点,以三二分段专升本试点为突破口,初步形成了具有我省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鲜明的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2014年获得职业教育部级教学成果奖45项,获奖总数和获奖比例均名列全国前茅;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在全国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雇主对我省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总体满意度逐年提高。

在发展贡献方面,中职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高职院校在校生占全省本专科在校生的45%,对全省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起到重要作用。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6%以上,专业对口率和起薪点逐年提升,对促进就业、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职业院校三大产业相关专业在校生所占比例,与我省三大产业结构发展目标基本一致,新增技术技能人才中七成由职业院校培养与配置,为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作用。

罗伟其强调,第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将职业教育提升到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第二,以综合改革为突破口,着力创新完善职业教育发展体制机制;第三,加快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第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能力。办好职业教育,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全省教育系统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省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努力打造南方职业教育高地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实施科教兴粤和人才强省战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打造南方职业教育高地,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一是职业教育综合发展实力全国领先。从规模上看,全省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在校生规模达285万多人,约占全国的1/10,其中技工教育人数约占全国1/5。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及每万名户籍人口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从结构层次上看,我省已初步构建起中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被教育部批准为“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从办学主体来看,形成了公办职业教育和民办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

二是职业教育成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2006至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分别为社会培养了447万中级技术技能人才和173万多名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全省新增技术技能人才的近七成由职业院校配置,企业在职员工接受中等以上职业教育的比例由2005年的43%提高到2014年的72%。

现代化体系建设范文第4篇

一、农民合作组织基本情况

瓦房店东马屯村是我国著名的苹果种植基地,果树栽植面积达8000亩,全村98%的农户以苹果种植为生。东马屯专业果品合作社是经工商注册成立的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它专门从事苹果的运输、仓储和销售。社员全部为当地农民,合作社的带头人从农村经纪人转变而来,合作社以推进社员增收为任务,定期组织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倡导绿色、有机、精品意识,同时还承担起市场分析、行业咨询的角色,指导社员种植、经营。合作社施行“十统一分”的管理模式,即在统一技术、品种、供应、标准、品牌、防害、收购、价格、贮藏和销售的前提下,分户经营,对农资施行统一赊销、秋后结算的方式统一供应,充分调动了社员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与社员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生产组织关系。

二、金融机构支持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情况

东马屯专业果品合作社对果品种植施行统一管理与监督,但从经营角度讲,合作社与社员之间是互助、买卖关系,合作社要从果农手中收购果品,首先要筹措大笔资金,金融机构在此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据我们了解,为支持东马屯果品合作社的运营,2013年大连农商行一次性向其提供了2000万元无抵押贷款,用于及时收购社员苹果,保证了社员的利益。合作社则采取分批方式偿还贷款,随着果品的销售,售出一笔,偿还一笔。

三、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情况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国家财政补贴的陆续发放,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逐年增加。我国农民居住比较分散,有些村落较为偏远,尤其是广大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金融服务机构基本空白,再加上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农民存取款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大连农商行专门开展了助农取款业务,通过在行政村委员会、小超市、小卖店布放自助终端服务设备“农金通”,为周边农村居民提供小额自助存取款、转账、支付、查询、充值、缴费等业务。

以小卖店为例,只要小卖店店主持有具有一定现金余额的银行卡,作为银行与店主结算的工具,通过协议,银行便可在该小卖店中布放“农金通”。与自动存取款机不同,“农金通”内并不存储现金,当持卡人利用“农金通”存取款时,设备只是记录交易详情并传输给银行,小卖店店主则根据交易明细向取款人提供现金或代收存款人现金。一段时间之后,小卖店店主统一与银行结算,银行将以“农金通”上记录的交易行为和金额为依据,向通过“农金通”交易的银行卡和店主所持卡内转入或转出相应金额。依照此模式,“农金通”还提供水电、社保缴费,以及手机、宽带充值等服务。同时,持卡人在小卖店购买商品时,还可以通过“农金通”进行刷卡交易,如持卡人在小卖店购买100元商品,只需在自助终端设备上刷卡便可,无需现金交易。

三、基于金融机构参与农村市场建设情况的几点感想

(一)农民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值得大规模推广。我们曾到日本、韩国等国考察,对当地农民合作组织模式十分认可,我国农产品流通情况与日本、韩国类似,因此我们一直认为农民合作组织模式是非常值得我国尝试的,而且生产流通合作社的金融功能在实践中是必不可少的。

(二)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良性结合,将使商品流通得到极大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创新,有赖于金融机构的支持。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并不是无本买卖,需要专业的组织经营,更需要资金周转,农产品有其特殊属性,产业化经营意味着会有大批果蔬在同一时间进入收获期,财政补贴要实现如此大量、灵活的资金拨放是有难度的,而金融机构的业务支持则从根本上解决了这类问题。

(三)农村金融服务的巧妙创新,是推动市场繁荣的重要动力。上述“农金通”与小卖店的结合,相当于银行在农村布放了一台智能自动存取款、缴费、充值、刷卡消费一体机,利用最小的成本增加了银行的业务覆盖范围,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丰富完善了小型商业网点功能,吸引了农村客流聚集,优化了农民消费环境,有效推动了农村消费市场发展。

现代化体系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机化;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正处在改善结构、提升质量、加快发展、拓宽领域的重要阶段。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工作面临新任务、新要求及新形势。

一、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的有效载体,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健全农机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 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有利于实现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构建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技术体系,有利于提高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的稳定发展。

2.加强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对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影响重大,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农产品生产率与旧的人畜力生产相比有着巨大飞跃,农业机械化解放了人畜力,使得农业生产智能化,强化现代化农机化体系建设能够促进农产品市场打开,促进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益。农业机械化使农业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是传统的人畜力生产方式不能达到的,只有统一的机械设备才能够实现标准的生产。由于农业机械化中大量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手段,进行农业生产的经验管理需要较高素质且具有管理经验的劳动力,从而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水平。

3.农业生产机械的操作不是单纯的劳动力操作,而是带有管理和创造形式的操作,这些技术的掌握者常常能够走在新农村建设的最前线,农业机械化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的主要手段,是进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也是农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机组织跨区进行作业、农机服务组织的设定,使农业生产朝着社会化与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农业生产更加有序,贴近产业化,农机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生产效益,使人力资源得到了重新分配,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也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解决了我国现代化农业大规模生产与传统作业方式之间的矛盾,加快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1.要完善农机工业结构调整规划。通过规划引领,逐步缩短我国农机工业在电控技术、发动机排放及后处理、动力换挡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同时给予新能源技术在农机工业领域应用上的资金政策支持。

2.要加大对农机企业在技术及产品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创新驱动,实现有质量增长的发展道路,建议设立农机产业发展创新基金,在信息化应用、高端装备研发、智慧和智能农业等方面提供支持。

3.推广农业集成示范区建设模式,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有效满足农业机械向大型化发展趋势,建议加大对农机企业提供示范区平台、补贴以及政策支持,重点支持农业装备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应用,引导农机、农艺与农业的相互融合,促进形成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引导主要农作物生产向集成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农机化技术水平。

4.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强化机构建设,明确公益性职责,强化主体依法确立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性质,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县、乡镇或区域国家推广机构,确定机构人员编制,按规定的比例设置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强化队伍建设,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落实推广机构人员编制数量和结构比例,健全完善队伍。不断创新完善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创新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度,推进技术服务信息化、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提高推广服务效率,促进先进农业机械化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快速转化应用尽快形成生产力。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农业现代化成功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李红菊,孙丽敏,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业机械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