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骨科;护理安全;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骨科是医疗单位中纠纷高发的科室之一,骨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全,现就骨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展开探讨,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以期加强骨科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文对2011年以来骨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查找并制定防范措施如下。

1安全隐患

1.1人员因素 由于年轻护士技能知识、经验不足,安全意识不强,预见可能发生的护理隐患纠纷能力差,对已发生的护患纠纷不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同时骨科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因护理不当因素所引起的并发症较多,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服务及患者预后的期望值高,护士人力不足也对护理安全产生了威胁。

1.2病房因素 病房设备、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容易转嫁到护理工作中,加之骨科患者由于骨折等原因往往活动不便、身体虚弱,更容易产生护理安全问题,如:①未及时配备床栏或床栏不够牢固,造成患者坠床。②开水房及病房过道湿、滑,患者滑倒。③危险电器、设备等存放或使用不当,造成漏电甚至火灾。④个别患者仍有在病房内吸烟的现象。

1.3技术操作因素 骨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或缺乏骨科护理经验,容易造成技术操作失误引起的医护安全事故[1,2]。如对一些新的医疗产品的认识不够,使用错误或考虑不周,急救设备维护不好,监测不到数据,使抢救不得力等。其中,对瘫痪、截瘫等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技术操作知识和经验要求更高,而对这些患者护理操作不当所引发的医疗纠纷也很常见,因而该危险因素应得到特别注意。

1.4其他因素 ①职业暴露:开放性创面、术后切口渗血等,护理人员容易被血液、体液等污染和锐器刺伤,受艾滋病、梅毒、乙肝等病毒感染的机会较大[2-4]。②新药品种多,更新快,护士对新药的用途、副作用不了解。③消毒隔离:骨折伤口的愈合对无菌要求高。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都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但由于临床带教的差异以及个人接受能力会增加管理的难度。④血标本有抽凝和量少的现象。⑤法律意识淡薄不会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患者及自身的合法权益。

2防范与对策

针对以上不安全因素及其成因,应采取建立和完善医院安全护的理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加强专业培训、增强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及优化人员配置等措施。

2.1建立和健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机制 ①学习护理相关的条例、制度和操作常规,细化工作流程,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②要规范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流程,将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名护理人员,使其各司其职,恪尽职守;③严格执行查对和医嘱制度。坚持班班、下一班查对上一班的医嘱;④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必要时要采取公平的绩效评价措施,严明赏罚以激励骨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2.2加强专业培训 ①加强基本业务训练,进行教学查房,让护士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行动上主动完成并保证本职工作的质量。充分认识到以上不安全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以此提高警惕,增强责任感;②为了避免技术操作不当造成的医护安全事故,医院必须对骨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行严格的要求,并以各种培训手段,不断提升其业务素质;③加强实习生带教,严格放手不放眼。加强年轻护士基本功训练,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加强理论学习,教学查房和讲课,并以考试、考察成绩作为绩效评价的一项内容,激励护理人员自我提升。

2.3增强法制观念 骨科患者多为工伤、车祸,我们要强化服务观念,加强对护士法律知识的培训,组织学习与讨论以及专题培训,提高骨科护士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员要坚持经常性的法制教育,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认识。要懂得保护护患双方的利益,如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等,要做到依法行护、依法维护,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护理人员。

2.4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长期的压力和疲惫容易导致工作上的失误,造成安全事故[3-5]。因而医院应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合理的安排骨科护士的工作量及和工作内容。只有保障护士良好的工作状态才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3体会

综上所述,加强骨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强化业务学习,骨科病房定期分析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可提高护士法律、规章意识,提升工作质量,强化服务理念,给患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同时通过伤后的延续追踪服务,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主动性,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提升护士及医院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宁万珍.骨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研究,2011,25(24):2211-2212.

[2]申洁.浅谈骨科护理安全管理[J].按摩与导引,2010(33):111-111.

[3]秦瑞云,张勇奇,王海霞.情景模拟对提高骨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2(18):143-144.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手术室全期;护理;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4-59-02

手术室全期护理是指通过手术前、中、后期的各项专业及持续性的护理活动,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而服务质量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和术后康复。笔者对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人民医院手术病人在手术前、中、后期常见护理质量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分析如下。

1术前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应对措施

1.1防止接错病人

手术患者手腕必须佩带手术腕带,腕带上标明患者科室、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手术名称。患者接到手术间后巡回护士必须严格执行“二对十查”,“二对”为通知单与病历对,病历与患者对;“十查”即查手术间号,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科室、住院号、床号、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麻醉方式、品及抗生素过敏试验结果等,严防差错事故发生,确认无误后推入手术间〔1〕。

1.2防止坠床或摔伤

推病人时,手推床头,足在前,头在后,以利观察和保护患者。内外手术推车在对接时,挪动病人至手术床和手术车时,必须固定手术推车并及时收放床、车档,巡回护士始终陪伴在病人身边,防止病人踩空后摔伤。患者(尤其是小儿躁动者)躺在手术床等待手术或护送时应由护士看护,必要时上约束带,防止坠床〔1〕。

1.3防止切口感染

手术室是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着抢救危重病人的任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因此应加强手术室护士慎重精神教育及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检查手术中所有器械、敷料,一次性物品有效消毒时间及指示胶带和指示卡变色情况,对疑有污染的物品必须立即进行更换。原则上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有条件时,应划分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感染手术间、以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率〔1〕。

2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应对措施

2.1防止手术部位错误

不断加深和强化整个手术团队临时核对意识。脑、颈、胸、肾、肢体等对称性器官手术,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何侧〔1〕。麻醉实施之前,皮肤切开之前,以及患者出手术室前由医师、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共同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2防止抽错药和输错血

不断完善手术室抽药制度和输血流程,麻醉师在术前填写抽药单,巡回护士根据抽药单内容进行抽药,用过的安剖须与麻醉师核对后方可弃掉,术中使用任何药物都必须双人核对药名、剂量、浓度、用法。

2.3防治神经损伤或压疮

正确的手术对手术术野的暴露,手术成功及术后恢复有密切的关系。摆放手术时应注意不影响病人的血液循环,呼吸。上肢外展不超过90度,以免损伤臂丛神经;截石位时应注意不影响病人的膝关节摆正,窝处垫软垫,束带固定不可过紧,防止损伤腓总神经引起足下垂;麻醉后病人肌肉缺乏反射性保护,长时间颈伸仰卧位或颈部过度后仰可能会导致颈部疼痛,应尽量保持功能位;肥胖、营养不良、消瘦的病人尤其注意保护骨隆突部位防止长时间皮肤受压引起压疮〔1〕。

2.4防止器械零件、纱布遗留

手术开始前、切皮前、关闭体腔前后,医生、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应严格执行《手术室清点物品制度》,正确、及时地清点术中所用器械及零件、敷料、缝针并做好记录,手术过程上增加或取下任何物品应及时登记签名。使用《手术器械、敷料清点记录单》〔2〕。

3术后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应对措施

3.1防止标本遗失

病理标本是手术后病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手术间内设置病理标本登记本,手术中取下任何组织无论送与不送病理都要进行详细记录,手术结束后要求外科医生签名,需要送病理的标本由巡回护士在标本袋上贴好标签,手术结束后由器械护士送往标本间进行处理和登记,有专人将处理好的标本放入固定的容器内送往病理科并与病理科接收人员交接核对登记签名,任何病理标本不得随意带出手术室。

3.2防止输液管道及引流管滑脱

引流管使用前应认真检查有无老化、裂口等,手术结束后应妥善固定各种引流器,搬动病人前后应注意各种管路有无松动,扭曲、折叠,引流是否通畅,如有异常应立即妥善处理。

4参考文献

1郭俐.最新医院手术室护理操作技术与质量控制标准及考核评分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23.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55―02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和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是围绕手术这一特定的医疗活动,针对手术和麻醉对患者造成的心理生

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护理[1]。随着现代科学发展和新技术,新业务的增加不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管理,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自己10多年的手术护理经验将手术室日常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护理安全问题分类列出,针对性地探讨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增强手术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意识,现总结如下。

1 手术室常见的护理事故

1.1 接错患者

切实做好术前核对工作,防止接错病人及弄错手术部位.(1)手术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巡回护士负责在术前1d的下午对患者进行术前防视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2)术日晨,先由护理员持病员接送卡与病房护士核对接入手术室病员通道与夜班护士进行早晨第一次核对.(3)由巡回护士持带有房间号的手术单认真核对患者的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以及手术间等,同时检查患者的皮肤准备情况及术前医嘱执行情况,以及随同带入的术前抗菌素和X片与夜班护士对点清楚后将患者推到指定的手术间。(4)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再次进行核对,并借此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5)麻醉前,巡回护士与麻醉师、手术医师进行第三次核对。放置前,巡回护士应查看病历和各种检查单,对患者及手术部位进行核对;(6)手术开始前,再与麻醉师、手术医师共同核对,部位,以保证患者及手术部位的绝对准确无误。做到无缝隙护理,全程有人陪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 摔伤、碰伤

进出病房、病区、电梯、手术间门时,注意保护患头部和手足,防止碰伤或挤伤患者。移动患者至手术床或运送车时,需有人扶稳车身,防止车身滚动造成摔伤挤伤.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稳防止意外摔伤。遇到不能自主移动要等待主管大夫一同协助平稳搬运患者.遇到烦躁不安的患者、有可能发生坠床、摔伤等意外,应适当对患者进行约束或床旁照顾.以及在接送顺序上放在最后接[2]。放置器械托盘时,应将托盘调整至合适的高度,并拧紧固定螺丝,防止托盘放置过低压伤患者或托盘因固定不紧突然降落砸伤患者。巡回护士应严密观察护理.

1.3 不当

合理安置手术,充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安置时,需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避免血管、神经、肌肉的损伤[3]。安置应遵循安全\舒适\术野暴露充分,不影响呼吸\循环,尽量保护功能位置,在容易受压的部位、骨突处加以合适的明胶软垫并适当固定。定时观察受压部位,及时提醒参加手术人员的操作,不使患者受压,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摆放侧卧位时,应特别注意核对手术部位,如果将患者的左右侧位置摆放错误,极有可能酿成重大医疗事故;患者取仰卧位时,上肢外展不得超过90°以避免因肢体过度外展使神经、血管牵拉受压引起臂丛神经损伤;摆放截石位时,应将患者的膝关节摆正,腿架的窝处加以明胶垫和固定,避免窝神经损伤,注意防止双腿过度外展引起肌肉损伤;俯卧位时,应在患者的胸前垫一俯卧位专用枕,使患者胸腹部呈半悬空状态,防止下腔静脉受压导致血液回流不畅,保持呼吸、循环功能不受影响。

1.4 熟练掌握手术仪器的操作规程,防止电灼伤,.烫伤

使用热水袋时要有外套并拧紧瓶盖保证不漏水,水温为40-50度,\昏迷\小儿麻醉及瘫痪患者为30-40加热部位垫包单,经常检查皮肤色泽和温度.

使用高频电刀前要仔细检查仪器功能是否良好,负极板导线有无扭曲断裂,选用高质量的一次性负极板。负极板应放置在患者肌肉血管丰富的部位,如臀部、大小腿肌肉丰满处,避免贴敷在骨突处、体毛过多处或者有伤口的部位。负极板应平整放置,与皮肤均匀地大面积接触,并与患者身体纵轴垂直[4]。如遇皮肤干燥患者应先用生理盐水擦拭放置部位的皮屑防止术中应避免因操作不当和移动患者导致负极板松脱、移位或未完全紧贴皮肤而灼伤患者。患者进入手术室时不准佩带任何首饰,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得与手术台上的金属物直接接触,以免灼伤患者。使用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一般不用高频电刀,以免发生意外。使用电刀过程中,高频电刀的输出功率必须从低功率设置逐渐调节至适宜功率。

1.5术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一台顺利的手术,不仅需要医生的精湛技术更离不开护理人员的精心的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应熟悉所要参加手术的具体步骤,术前对手术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器械、消耗品等物品应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所准备的手术器械完好、齐全,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杜绝因护理人员因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而引发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1.6输血引发的安全隐患

一般是在极其危急、紧张的环境下对患者采用输血治疗,但是一旦发生输血错误,不但影响手术效果,更会危机患者的生命。因此,在执行医嘱对患者进行输血操作时,应严格、认真执行两人以上核对患者的姓名、床位号、血型、输血量核实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所有信息核实无误后方可为患者输入血液。

1.7病理标本丢失或差错

在手术过程中,从患者身上切取的任何组织,器械护士都要认真保存,大标本可以用弯盘、盐水盆等存放,小的标本用湿纱布包裹后放入弯盘内保存,不得随意自行处理或丢弃病理标本。标本较多时,先由器械护士将标本交给主管大夫填写病理单放入指定位置再由巡回护士和主管大夫共同核对签字,最后有专人负责送至病理科在与病理科双签字.

1.8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不能越职行事

手术室中容易出现的越职行为有:个别麻醉医师擅离岗位,请巡回护士帮忙照看病人;外科医生请手术室护士帮忙当手术助手;手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请护士帮助接听电话等。这些行为虽然都是小事情,但是,如果此时发生医疗差错或事故,护士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5],因此,手术室护士只能作职责内的工作,不能越职行为。

2 手术室护理事故的防范措施

2.1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可以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和质量,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2.2加强业务学习。护理工作是一项任务重、内容广泛而繁杂的工作,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特别多,尽可能多的安排、组织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及参加学术交流,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能够更好的配合手术的顺利开展。

2.3减少环境因素的干扰,营造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一台手术的开展通常需要数小时,而且手术过程中的变化往往难以预料。因此,手术室的工作不仅需要足够的体力支持而且需要细致的观察及敏捷的思维,在手术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手术室环境的安静,术者及护理人员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手术。因此,手术室内的仪器、设备需定期检修,避免因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所带来的噪音干扰及减少对护理人员配合手术思路的困扰。

2.4进行专科培训确保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

手术的成败与否与很大程度上与手术操作的标准与否有联系。因此,手术室每年举办2界专科培训,对所有手术室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所以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手术室的相关操作标准及要求,准确无误的进行每一步护理操作,不给工作留下隐患,扎扎实实的做好三查七对.对新入科的护理人员加强锻炼与安全教育,定期参加业务学习并组织大家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工作的热情。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手术过程中不允许护理人员有任何疏忽、差错等发生,任何一个不正确的操作都将会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规范流程及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最大的程度的降低手术室的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于梅 高校医院手术室工作中护理安全问题及反防范措施[J] 中国校医1001-7062(2007)04-0458-02

[2] 手术室管理指导手册/邵丽,刘丽---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

[3] 宋烽,张金凤,蔡小光.手术中高频电刀电外科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52-653.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08-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倒置出台后,护理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手术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职能部门,是为患者通过外科手术途径解除病痛的场所,常成为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易发之地。因此,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差错事故及护理安全隐患,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1 手术室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1.1制度不健全: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制度,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等。只有科学的操作规范和健全的制度,才能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才能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事故。

1.2技术方面:手术室护士所承担的是一项特殊的工作任务,知识范围要广,业务能力要强,应急能力要快,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的开展,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3操作方面:手术安置方向有误,安置不当导致压伤。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压迫。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电凝器不能直接与病人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

1.4接错病人: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1.5清点物品有误: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

1.6用药有误: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手术病人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病人坠床,术后病人X线片、CT片等贵重物品遗失,给日后医疗纠纷埋下了一根导火线。

2 提高手术室护理的防范措施

2.1加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为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医院要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人人通过考核。科内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实例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科内护士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自律性和慎独精神,强化责任心,从而降低了护理职业风险,既维护了患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又保护了自己。

2.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术前要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即接病人时查;病人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用物是否齐全等;四到位即: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2.2.1患者查对:到病室接患者时,根据手术通知单,应认真查对病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将患者送入规定的手术间内,并由该手术间巡回护士、麻醉师及手术医师仔细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及手术部位等,确认无误后方可麻醉、手术。

2.2.2查对手术部位,合理安置:为确保部位准确无误,询问患者病变部位并查对病历、手术单和X光片等相关资料,手术前与麻醉师核对手术部位,摆放后与术者再次核对方可手术。摆放手术时需保证患者的安全舒适,避免血管、神经、肌肉的损伤,特别对俯卧位、截石位、侧卧位等易造成意外损伤的手术更应注意。

2.2.3手术物品的查对:术前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纱垫等数目并记录。术中保持术野整洁,器械放置有序,用后及时收回,术中需临时增加物品时,必须核对清楚并及时记录。关闭体腔前,洗手护士要与巡回护士认真核对准确无误方可关闭。关闭后两人再核对一次数目。

2.2.4抢救患者药品的查对:术中抢救患者时分秒必争,护士应熟悉掌握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与配位禁忌等,以利于配合抢救。执行口头医嘱时应要向医生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空安瓿抢救后再次查对,及时补记医嘱,手术完毕方可弃去。

2.2.5防止病理标本丢失或混放:标本是提供患者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妥善保存和处理标本尤为重要。病理标本需贴上标签,注意患者姓名、床号、病理标本名称,连同病理单按指定位置存放,由专人送检。水中冰冻切片标本取下后立即放入备好的标本袋,贴上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床号、标本名称、取标本部位,由专人立即连同病理检查单送病理科检查。如取标本较多时,应按顺序排列,做好标记并与医生共同核对,不可混入。

2.2.6防止输错:输血应仔细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3遍,取血人在血库对1遍,麻醉师与巡回护士对1遍,加血者对1遍。取血人每次只能取1名患者所需的血。输血时需两人共同核对并签名,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2.2.7防止电灼伤:使用高频电力前要检查仪器性能是否良好,负极板置于患者丰满处与皮肤紧密接触,一般先大腿、小腿或臀位,术中防止负极脱位、移位,避免灼伤患者。有心脏起搏器者,一般不用高频电刀,以免发生意外,避免与手术床上的金属部分接触,肢体用床单包裹,以防烧伤。

2.2.8防止切口感染,加强空气消毒监控:术前30min开启层流空气净化系统,并严格控制进入手术间的人数,尽量减少人员流动。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严格划分,行感染手术人员不可随意到其他手术间走动或参观手术,防止交叉感染。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无菌观念。

2.3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书写: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病人病案的一部分,是具有法律依据的举证材料,它记录了病人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工作,因此记录应严谨、字迹清晰、医护一致、严禁涂改、避免漏记、误记,要保证记录内容的客观、及时、真实、完整、准确性。无菌包灭菌指示卡、植入性产品标签均必须粘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并注明文字说明。

这样增加了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避免了举证倒置困难。

参考文献

[1] 张嘉阳,刘宇.手术护士工作压力与工作疲惫感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3):401.

[2] 洪瑞乔,黄华兰,应文娟,等.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护理杂志,2003,9(9):676-678.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护理安全 产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操作标准和规章制度,对医生的医嘱及时准确的执行,仔细认真的完成各项工作,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虽然不断加强安全护理的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会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它们潜在的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医疗安全。而产科由于其科室独特的特点,使得它的医疗风险较其他科室而言相对较高,也较容易发生医疗纠纷。为了找出产科护理中的种种不安全因素,提高产科护士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法律意识,现对产科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进行相应探讨。

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医源性不安全因素:由于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特别是夜班,中班一人值班时,有时同时遇到产房内有产妇分娩,病房内有输液的患者需要更换输液瓶,又有刚下台剖宫产的患者需要接台,这时护士就有顾这头顾不了那头的情况,虽按先急后缓的原则来,但在患者看来自己的事总是急的,晚处理哪一方都存在安全隐患。轻则遭患者投诉,重则出现医疗纠纷。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①体温单、护理单的时间记录不准确。按照护理标准的要求,体温单和护理单应及时记录,以反映所记录孕妇的真实生命体征,并且记录内容要和医生的记录相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护理工作的忙乱,特别是在产科,护理工作更加繁琐,有时会有急诊分娩和抢救新生儿等突发状况的发生,在慌乱中使得护士未能及时记录体温单或护理单。待事情结束,平静下来时则无法回忆当时的数据资料,导致数据的记录失去时效性和真实性,甚至和医生的记录数据存在着较大的偏差,这样就会使得护士的病案资料在医疗纠纷中的证据作用大打折扣[1];又有时为了和医疗保持一致性,导致实际用药和护理的时间不一致,如产后或剖宫产后产妇应在留观室观察一段时间再回病房,有时因产妇多,留观床不够用产妇提前转入病房,但为了和医疗保持一致性把回病房的时间后推,导致回病房实际时间和记录时间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意外,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记录的病案资料由于前后不一致,则无法说明护士在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差错,从而无法作为有力的证据支持护士,甚至可能因为这些轻微的差池而导致一场纠纷的失败[2]。②护理记录不真实、不完整、不及时。要求护士执行各种护理操作和测量各种指标时均要及时,完整的记录在册。但有时,有的护士会由于忙于其他的事情而没有将测量数据及时记录,有的护士则可能由于马虎大意而没有将测量的数据及时记录。等到想起来时,只能依靠回忆来记录数据,甚至下班后要求接班护士随意为其编造数据,从而造成数据记录的不真实,这些不及时,不真实的数据有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护理操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①违反三查七对制度:产科因实施母婴同室,大多是产前、产后混合性病房,而产前产后同一药物的用法、剂量、滴速等要求却截然不同,还有一些特殊用药,如硫酸镁静脉输注有止惊、降血压的作用滴速要慢;一般在产前会对孕妇静脉滴注缩宫素,来用于引产,此时使用的缩宫素一般是小剂量,并且要求以较慢的速度静滴;而在孕妇顺利生产后,一般还会为产妇静滴缩宫素,此时应用缩宫素的目的则是为了增加子宫收缩,所以要求使用的剂量较大,并且以较快的速度静滴。如果我们不仔细留心的话,就有可能将药物的剂量或滴速用错,或者在输液时注意事项交代不清,患者自己调节滴速就可能造成子宫破裂,胎死宫内等不堪设想的后果。②违反技术操作常规[3]:当护士在用紫外线对空气或暖箱等仪器消毒时,需要将新生儿的皮肤进行充分遮盖,以免灼伤新生儿的皮肤,如果在工作中疏忽大意,没有对新生儿进行遮盖,或遮盖不严,导致新生儿发生灼伤,则护士有不可逃避的责任。③不按时巡视病房:当护士值班时,按规定必须定时定点的对病房进行巡视,以做到及时了解和发现事情,尽早解决。如果在护士值班时偷懒,没有进行定时定点的巡视,恰好在此时孕妇发生了突发状况,甚至发生婴儿被盗事件,护士由于不知道事情的发生而没能及时的处理,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④不按常规观察脐带出血,导致新生儿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护士将有不可推卸责任。2010年本科出生1新生儿体重5.6千克,由于脐带粗,出生后对脐带观察不到位,结果造成新生儿因脐带结扎不牢出血死亡,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为此医院承担了近60万元赔偿,对产妇、家属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⑤工作中疏忽大意:a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时如果不认真登记导致漏种或迟种。b宣教不到位。白天上班人员多,大多数都能认真做健康宣教,夜班由于值班人员少,对夜间急诊入院的宣教若不到位,容易造成新生儿喂养不当。新生儿由于食管直、短,在喂奶后应该抱起来在后背拍一拍,然后取低斜坡位,若宣教不到位,易造成窒息,特别是没有喂养经验的年轻夫妇。c未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由于产科危重患者越来越少,护士在交接班时对抢救药品和器械的交接有时不太认真。一旦遇到抢救患者时就可能因抢救器械不在备用状态、抢救药品不齐全而影响抢救,导致医疗纠纷。

孕产妇的隐私权问题:当护士对孕产妇进行检查和治疗时,需要详细询问她们的身体和家庭等一般状况,此时可能会涉及到她们不愿提及的隐私,如未婚先孕、性病等[4]。此时,护士应该耐心仔细的向孕产妇说明询问这些情况的目的,让她们明白护士了解这些情况后有利于对她们的治疗,并且会替她们保守秘密,使她们从心中的相信护士,理解护士。如果有男医生对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时,必须取得她们的同意,并且需有一名异性工作人员在场方可进行检查,以消除孕产妇的紧张恐惧情绪。

急产的不安全因素:随着社会的开放,有流产、引产分娩史等既往史的孕妇也越来越多,但患者为了自身的需要,隐瞒病史的患者也日益增多,急产的隐患也增多。当遇到一些年轻的护士、新调入人员值班,若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和不严格执行制度,入院评估时对病史资料的收集、体格检查不认真、不全面。可能造成产妇把孩子生在所或走廊里,导致医疗纠纷。

防范措施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依法管理[6]。由于产科解除人群的特殊性,使得它的工作风险相对较高。因此,作为产科护理人员,必须时刻牢记安全,并且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使护士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护士在面对问题时做到有理有据,不慌乱,从而更好的为孕产妇服务。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所有的医疗纠纷中,几乎都会存在着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或失误,归根结底是由于护士工作的业务能力不扎实,做事情时不用心所导致。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就要求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进行每一项操作都要严格的按照操作标准来执行,并且用心去做,不能三心二意。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则可以有效的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作为病区护理领导的护士长除了应该以身作则外,还应该抓好管理工作,经常审查每个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和操作标准的掌握程度,找到护士中的薄弱环节,然后统一去组织学习和掌握。

加强安全质量教育,依德管理。在工作中,护士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并且加强职业道德规范,这是护士能够保证进行安全护理的前体。①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每个护理人员都应该时刻牢记安全,时刻牢记护理质量。并且在护士长的带领下,不断学习各种有关安全和质量的讲座,会议等,不断加强认识,将其牢记于心中。②加强责任心,倡导慎独精神。强烈的责任心,是医护人员必须具有的思想品质。特别是在产科,每一个操作,每一个药物,产生的影响都是针对两个人的,一个孕妇,一个婴儿。所以医护人员必须抱着强烈的责任心去做每一件事情,牢记医护人员工作中的职责,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和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③尊重孕产妇的隐私权。在护理操作和询问病情时,要特别注意尊重孕产妇的隐私。特别是在对孕产妇的隐私部位进行检查和操作时,要争得她们的同意[7],病情在操作时让其余的人员暂时离开,注意遮挡视线,使孕产妇觉得我们对她们有着十分的尊重和体贴,减轻她们的心理不适。对于询问到的孕产妇的隐私事情,医护人员要注意对其保密,绝不能拿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有实习生参观时,应征求孕产妇的意愿,并做好文字记录。

加强高危不安全因素的防范:①高危人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高龄初产妇、产后出血,护士长应安排经验丰富、责任心相对较强的护士分管这类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尊重、理解、配合他们。②高危时间。夜间、中午、双休日、节假日、节假日前后、相互调班时间及刚上班、临下班时间是护理纠纷的高发时间。在此时间内,工作人员相对少,易发生差错事故,这时护士长要带头值班,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班次,新老搭配。夜班实行双班制,大家轮流休息,经常保持工作人员状态良好。③高危环节。a抢救患者时一定要有条不紊,分秒必争,确保人员、器械、物品、准确到位,要一人指挥,一人记录,一人操作。注意使用保护性医疗措施,让家属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在抢救过程中不能有不利的言语和行为,以免造成纠纷。产科抢救车应定期检查,不能因为危重患者少,就疏忽抢救药品和抢救器械的交接,确保抢救器械和药品完好率100%[8]。b使用特殊药物时,如缩宫素、硫酸镁等,要严格按规范使用,分类放置,标记醒目,严密观察,详细记录,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不得随意调整滴速。

总之,孕妇从入院到分娩至出院整个过程中,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涉及各种各样的潜在的法律问题。作为产科护士,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人为本,对许多护理环节进一步调整、补充、完善,尽最大努力为孕产妇提供高质量的、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小丽.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J].护理研究,2006,20(3):828-829.

2 李冀宁.正确认识医疗诉讼的举证倒置、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J].医学与哲学,2002,23(7):12.

3 王岭梅,曹应萍,盛雯.护理纠纷与法律关系[J].护理学杂志,2003,17(5):391.

4 金霞,梁红娟,李刚,等.患者隐私权保护中的利益冲突与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6):277-279.

5 刘艳敏.试述护理工作中的伦理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24.

6 杨伟琴.常见护理安全隐患探讨与干预[J].护理研究,2008,22(2):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