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创业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范文精选

创新创业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网络营销;融合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网络营销专业性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实际就业岗位上的能力与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创新创业能力上还需要重新培训与考核。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职校学生来说,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满足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实践的演练。而创新创业教育最终的效果通过创业实践的方式去衡量,将它融入网络营销教学中去,理论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网络营销课程,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网络营销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从课程融合目标来看,学生开展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开展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也能够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的职责或内容。网络营销课程是电子商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具备很强的实践性,课程特点、学习领域、技能操作等方面非常适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学生通过了解网络营销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理解并掌握网络营销策略、活动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真正认识到网络营销活动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进一步加深对网络营销课程的理解。

(三)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程融合实施过程中,学生个人难以完成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网络营销课程里,在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时,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完成集体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的目标和价值,在成功的喜悦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通过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融合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较薄弱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行业的发展,网络营销课程无论从基础知识的提出、社会的需要还是到企业的接收,转化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而各种新技术、新理念还在迅猛的发展过程中。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部分教师对目前社会需求了解不深入,教育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技能的讲解、示范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引导较少,也没有进行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等多个角度的职业教育,缺乏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同时也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初衷。

(二)实施教学课程比较单一

网络营销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主要以讲授理论、网络营销技能演示为主,知识和技能的展示并没有应用到实际中,无法帮助学生建立网络营销创新创业思维,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不愿意参与课程创新创业的研究,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企业的需要、社会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待加强

网络营销课程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学时比例较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时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网络营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平时上课主要采用案例、视频进行理论讲授,侧重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网络营销课程的基础知识,但是这种封闭的、与现代社会发展脱轨的实践教学方法难以与市场和用人单位相适应,难以与真正的网络营销环境相匹配,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四)实训基地建设还有不足

在课程融合教学过程中,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由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实践环节的教学设备更新比较快,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的方面还无法跟上更新的节奏,实训的配置相对比较滞后。同时,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很缺乏,与企业的合作还流于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没有真正开展网络营销课程创新创业的实践训练。

(五)评价机制比较片面

目前,课程学习的评价主要通过终结性评价,一般通过课程学习后的期末考试,或者体现在学生毕业前的毕业论文中,而缺乏平时的过程性评价。比如,在平时成绩的评分中过多关注学生上课精神是否饱满、作业是否完成、最后考试是否通过,主要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学生网络营销课程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利用课程知识进行创新创业训练。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互联网+”的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迫在眉睫。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了解社会发展新动向,掌握互联网发展新理念和新技术,对未来社会前沿科技要有新的预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其次,要加强网络营销与创新创业课程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网络营销与创新创业素养,树立崇高的教师形象,把培养富有创新创业精神与网络营销课程相融合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优化课程实施,促进课程间相互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海量的多媒体技术被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教学技术并将它引入课堂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传授和演示而学生听讲和模仿,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通过课前布置学前任务、小组合作、实践演练,让学生先思考如何将网络营销课程中内容与创新创业的内容相融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与启发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另外,各创业小组根据平台上布置的创业项目的任务,结合直播营销知识并联系自己模拟店铺的产品,展开讨论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将讨论的结果上传至学习平台。教师及时查看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完成情况,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建立初步学习直播营销内容的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直播营销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直播营销内容的学习和直播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完成创业任务。后续教师还要不断关注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情况,不断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

(三)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

教学内容首先要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作为主线,再结合网络营销专业理论知识,通过整合实际操作环节,删除过时、不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其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教学目标体系,为了使教学内容的改革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必须有创新创业的能力目标。最后,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保证开展课堂学习的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创新创业知识竞赛活动,检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学校要根据网络营销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来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一方面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在校内为学生建设网络营销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练习的环境,开展实训任务训练。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创造职业岗位环境,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中掌握职业技能,完成创业任务的学习。

(五)构建全面评价体系

以创新创业教育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融合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围绕学生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等方面作出综合性评价。对教学评价不能仅限于课程最终的评价,还需对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综合作业、创新创业比赛等形式进行分值评价,同时对每个创业小组,请企业按照市场、行业的标准对其店铺运营情况、公众号和小程序等,按照实绩代评,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共同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会丽.“项目主导、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

[2]薛庞娟.基于“三进课堂”的“网络营销”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1(2).

创新创业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客,创新;机械创新设计;创业;专业课程;专创融合

1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创新创业的教育开展时间、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比较早、比较成熟,美国是最早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之一,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被许多创业者认为是美国的第一个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斯坦福大学创立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被认为是最早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法国高校中,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工程师课程由企业的工程师执业人员承担。德国政府提出了“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熔炉”的口号,同时积极研究和推广创业教育新模式。日本的七百多所大学中已有约三分之一的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2013年,国务院第一次提出大力推动创新创业;2014年,也强调,职业教育肩负着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2015年,《政府报告》中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新高度。2017年,党的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创新创业教育与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融合目标

2.1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素质和能力,使参与的学生成为懂机械创新设计表达方法,会结构创新、懂功能原理创新设计的创客,为将来的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2.2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融合,探索基于智能制造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合作培养的有效机制,形成校企共赢的局面。

2.3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融合,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模式的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推动完善校企合作各项制度,促进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率。

3创新创业教育与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融合措施

针对《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特点,积极探索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实行“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师、生、企创新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引导教学过程与生存过程对接,促使企业充分参与到学校专业课教育的整个过程,促使学生转变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促使职业教育更加符合提质增效的要求。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3.1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教学模式,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在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2聚焦项目培育,孵化创新创业成果。成立项目孵化中心,积极开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创新创业竞赛,已征集创新创业项目215项,其中19项列入孵化计划,重点培育两项。借助项目进行理论研究的培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以学生为主体成立了睿材科技工作室,积极承接各类图纸图形的绘制工作,提供三维数据扫描、逆向抄数和3D模型设计打印等技术服务。

3.3打造校企共建模式,积极引入先进经验。组建青年创客社团,邀请青岛海尔、风神刀具等企业加入创新创业培育团队,引进成熟经验做法,构建互惠共赢的合作模式,举办了一系列交流研讨活动,为有创新想法和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硬件支持、经验支持,为学生创客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法律法务咨询等服务。

3.4构建有效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中充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内容。例如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分组教学,项目驱动,在设计、修改、完善项目的过程中,获取创新创业的经验,启发创新创业思维。

4结束语

本文通过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在智能制造专业专业课程《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职业院校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能够从实践意义上解决制约专创融合的难题,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能切实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家强.民办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03):115-116.

[2]李卫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4(03):254.

[3]刘彦军.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以黄淮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2):48-52.

创新创业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创新创业;信息化建设

在高校当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创业浪潮当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使高校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是当前高校教育体系当中的一大关键性环节。相关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重视对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建设,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确保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灵活创新的思维模式

基于信息化技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思维模式也得以更加灵活新颖,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囚笼困境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合理化运用能够使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全面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困境,让教师能够更加便捷地基于市场发展实际情况将创新创业的方式和路径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

(三)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创业实践

在一些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技术投入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难以及时获取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制约了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依托课程信息化技术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能够有效减少学生在进行市场调研、项目分析、项目推广过程当中所需的成本,进一步强化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机遇,为推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有效动力[1]。

二、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认知普遍较为欠缺

认知欠缺是当前部分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开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素质教育战略的深入落实,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强化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成为高校教学的关键性目标。但在一些院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对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要性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对其课程主要内涵的研究不够透彻和深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问题。一些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与社会发展实际相背离,阻碍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进步。

(二)专业师资力量大多不足

作为进一步强化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开展质量的重要节点,高校师资力量的强弱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部分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其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很多教师岗位都是由其他科目教师来兼任,其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不断提高。此外,随着信息化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很多院校教师长时间脱离创业项目实践,对当前市场发展态势欠缺了解,阻碍了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课程体系与信息化发展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作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通识课程体系当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建设对课程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受到课程体系属性及其基本特点的影响和制约,其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适应性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不利于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此外,在各地高校进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未能及时针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流程进行有效改革,导致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差异化的学生发展需求之间出现一定的差距,同样也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课程评价模式失之单一

作为课程教学开展情况的主要研判指标,创新创业课程的评价模式以及评价体系建构同样也具有关键性作用[2]。然而,在当前大部分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开展过程当中,其课程评价模式均仅限于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期末成绩等层面,未能基于创新创业课程的信息化发展与建设趋势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情况进行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估,导致课程教学人员以及院校决策者,很难针对课程评价与相关信息反馈对教育教学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不利于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长效化发展。

三、实现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路径与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发展目标

要充分实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信息化发展,全面提升并调动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业能力,结合学生发展实际情况与相关要求构建起合理完善的课程信息化发展目标具有关键性作用。相关院校管理人员以及课程教学人员应当基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切入。首先,是针对当前创业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学生教育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调研,运用学校相关资源针对创业市场相关信息进行梳理和掌握,使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创新创业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中乃至整个高校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意义,使院校基于实际情况构建的课程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完备,为提升创新创业课程发展质量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其次,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针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研读和探究,准确有效地把握政策导向,为积极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科学性与适应性做出相应的贡献。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结合党的相关精神,针对各大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要求以及如何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指导。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全面贯彻落实《意见》当中的相关内容,对相关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进行合理化吸收与采纳,使课程信息化建设目标与高校发展政策导向相吻合,以全面提升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建设水平与质量。

(二)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力度

在信息化目标构建完毕后,相关高校教育工作者即应当通过课程体系改革的手段与措施对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建设目标达成相应路径进行重点研究与分析,一方面使信息化建设目标得到全面落实;另一方面也能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人才培养工作得到充分发展与进步[3]。受时代与技术进步的影响,当前社会对创新型人才、信息化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因此,相关高校应及时强化思想认知,提高政治站位,从体系层面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进行相应的信息化改革与建设,为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积极关注信息化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基于对学校师生相关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及差异化培养方向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地进行分析和探究,并依托信息技术的分析结果对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学体系进行进一步优化与改革,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工作能够结合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实现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全面落实,使创新创业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对相关课程培养目标进行改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相符合,为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培养,提升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良好的推动力。除了校内信息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外,校外力量的配合同样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信息化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相关教育领域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精神和指示,踊跃参与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共建流程中,为课程体系信息化改革提供充分的政策引领与行政保障,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构建更加完善,使预先确定的课程改革信息化建设目标得到进一步落实[4]。

(三)加快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

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受教育渠道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项目选定、项目推广、项目信息研讨等环节和工作中可能会遭遇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不利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充分培育,同时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建设水平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进一步实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为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完备的技术支撑,针对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构建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平台的构建过程中,其主要功能模块应当能够满足高校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所需的课程资源汇集、实践项目信息整合、课程作业反馈以及课程评价等几大重点需求,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利用,学生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还能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效能,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流程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融合,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与教学符合社会进步与学生学习的需要,助推我国就业创业市场的健康发展[5]。

(四)全面拓展课程评价模式与渠道

在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改革与建设过程中,课程评价工作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依托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结果,学校教学管理者能不断提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程度,为构建良好有序的课程教学模式做出相应贡献。具体来说,在进行信息化课程评价模式建设的过程当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首先,是评价指标的合理性。作为课程开展和教学情况的关键,评价指标的设定对促进课程信息化评价的权威意义具有重要价值。相关教师应当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推广,按照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大纲当中的需求对课程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进行完善,使其能够从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程开展情况做出相应评估,以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水平,完善课程评价角度以及评价方式;其次,应当遵循合理的奖惩原则,为进一步提升师生参与创业实践项目的积极性,强化信息化技术在创新创业课程当中的利用价值。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构建合理的奖惩机制和原则,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成果进行评判,并按照评判结果进行物质及精神两方面的奖励,为推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好铺垫。

(五)注重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在进行课程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作为教育教学流程的关键,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认知与应用水平同样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信息化改革时,学校应基于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等方面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针对其中存在不足和欠缺的教师进行强化培训,让他们能够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开展工作的价值,并定期聘请相关技术人员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以不断强化高校师资力量建设,为实现预定的课程信息化改革目标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

(六)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校企合作发展模式

为了有效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中学生的实践经验,打造良好的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依托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对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进行全面有效的支持,使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能够在信息化建设和教学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积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充分符合未来创业市场发展趋势、对象企业发展要求,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营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总而言之,在现阶段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其资源丰富性、流程便捷性、渠道多元性等优势和特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关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时刻关注并不断研究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趋势,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确保本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强化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瑈.大数据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提升途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3):74-75.

[2]胡月欣.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3):87-89.

[3]陈晶晶.创新创业思维与高校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4):95-97.

[4]张倩.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人才资源开发,2022(1):56-57.

创新创业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创业创新

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对创业创新教育活动起到积极作用。地方高校与国家重点高校相比,在师资力量上存在不足。建筑学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要依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出优秀人才。

1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意义

1.1促进创新创业

在地方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学专业为社会培养大量人才,在地方高校各专业中所占地位较高。建筑学专业本身的行业性特点十分明显。近几年,地方高校的建筑学专业不断扩招,建筑学专业的人员大幅度增加,就业困难的情况更加明显。要求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在设计、动手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也要具备创新精神,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此种情况要求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将创新创业的理念引入到日常教学当中,鼓励学生创业,缓解就业困难情况[1]。

1.2利用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经济发展速度趋于平缓,要求利用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在此种形势下,建筑专业的学生需要适应教育改革要求,在日常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新理念,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向前迈进。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新的理念,建筑系的学生也要紧跟时展潮流,不但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2]。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目标

2.1培养创新意识

对地方高校而言,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要对学生进行指引,让学生从社会发展中得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使学生热爱建筑学专业,逐步锻炼自身能力,让这些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挥,能以灵活的思维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学生就能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

2.2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

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创新创业的基本内容、概念等,从客观的角度对之前建筑学专业学生创新失败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注意总结经验,少走弯路。特别要注重有关法律的学习,防止在创业过程中出现偏差。

2.3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习知识后,要在现实中进行检验。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在教学中,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因此,在课程建设时,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3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措施

3.1改进创新创业课程教学

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各行业人才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通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不言而喻。当前,地方高校建筑行业并未将此课程归入到同时课程中,仅对少数想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进行教学,此种情况导致此课程的覆盖面不够广。此课程需要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集中在一起,在通识教育中即可获得这些知识。也有部分课程涉及历史、文化等内容,很多内容均是局限在课本与实验室中,创新创业教育则能让这些知识在现实中得到应用。因此,要将此课程纳入到创新创业教育当中。比如,在大一时,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启蒙课程,制定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在大二进行创新创业知识理论的学习内容教学,让学生的创新创业得到培养。

3.2创建创业基地

创业教育需要进行实践才能巩固学习成果,让创新创业教学能发挥实际作用。要充分利用学校内的资源,实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比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前往建筑学专业的实验实训室,主动了解建筑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知晓最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创建大学生创业园,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也要帮助这些学生掌握技术。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际创业体验,比如开设建筑设计公司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创业的艰难。教师可在学生实际操作中设置一些难题,让这些学生着手解决,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创建实践基地让学生不局限于理论,能在现实模拟中积累经验,解决难题,对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3.3安排创新实验班

在建筑学专业成立创新实验班,目的是培养建筑专业的高技能人才,让建筑学的教学得到全面推进。创新实验班设定时间不久,先注重培养基本能力。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步则增加教学力度,从理论教学逐渐过渡到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让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实际,也能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时锻炼出很强的解决问题能力。比如,教师在建筑学专业实验班中教学前,要在教学中创设建筑设计图纸实践活动,让学生扮演客户,彼此就图纸设计的要求展开讨论。为让情境设定更具备现实效果,可让“客户”给设计图纸的学生出“难题”,学生需要面对客户的百般刁难,让这些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工作中常会发生的一些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均有益处。学生为解决客户的问题,就会调动思维临场发挥,此种情况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此种思维方式则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3.4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是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的重要方式。比如,在学校中邀请建筑学专业毕业后创业成功的校友来学校演讲,向学生们讲述自己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讲明自己又是如何依靠自己的创新思维实现梦想。

4结束语

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会对未来的建筑领域发展产生影响。地方高校要重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让建筑专业的学生产生创新创业意识。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建筑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创业的方式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璐,赵頔.大学生创业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全国21所高校创业课程质量调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3):78-82.

[2]刘强.创新创业,促进行业科技进步——记建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加平[J].中国建材,2014,24(7):58-61.

创新创业课程范文第5篇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职会计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作为高职院校学生,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普遍比较弱,尤其对于一些非常看重学历的知名企业,往往连简历关都无法通过,针对这种情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这种教育方式不同于以往的课堂教育,它强调的是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对市场的敏感性、对整体的全局把控力,因此老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设置一个商业案例,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制定创业计划,在课堂外进行调研考察,对同行业其他知名企业的商业模式、财务制度进行研究,最后选择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方式进行创业构想汇报;同时通过这些市场调研和行业分析,学生可以近距离地了解目前的就业行情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即将面临的竞争做好准备,从而更加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合作,参加各种创业挑战大赛,对于会计在实务工作,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发挥的作用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际的高职教学工作中,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已经推行了近二十年,但是由于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收效不甚理想,更遑论与学科的融合。以会计教学为例,许多高职院校仍然采取“背分录”“背科目”的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应用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不仅缺乏创新意识,还会对会计的理解进入误区,认为会计工作就是记账,而忽略了它对管理工作的意义,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创业能力更是无从谈起。虽然许多高职院校也举办了创业挑战赛,召开了创业教育研讨会,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将其作为一个“噱头”而不是真正地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

(二)课程建设较为薄弱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可以在毕业后顺利地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帮助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就业指导中心,但往往主要是负责提供一些企业招聘信息、帮助学生办理三方协议的签订等,更倾向于学生的“就业管理”工作,而不是“就业指导”工作。还有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就业课程,但是课程往往只有“职业规划”、“就业技巧”等少数几门,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框架。而如今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下行趋势越发明显,加上高校的扩招,这种供远大于求的状况,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大学生创业对于这种就业难问题有很好的缓解效用,但对于学生参加的各项创业竞赛,往往都是将大部分精力放在非常优秀的学生身上,希望他们获奖以为学生争得荣誉,而忽略了更需要指导帮助的水平较弱的学生,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缺乏针对性,学生也往往是为了名利参赛,而不是为了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

(三)课程建设脱离实际

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迎合如今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潮流,会在不考虑实际情况的条件下仍然大力鼓动学生自主创业,但又缺乏配套的资金支持和老师指导,大学生作为刚刚脱离“象牙塔”或者尚未脱离的群体,社会经验较为缺乏,考虑事情也难免存在疏漏之处,需要有经验的长者的指导和提醒,并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大学生虽然有着新颖的构思、比较完善的创业计划,但缺乏资金的支持,导致项目无法开展。同时有些老师出于自己的私心,提高自己的工作成效,一味地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向学生强调创业之后的丰厚回报却对相关风险闭口不谈,导致学生在后面陷入困境,为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学科教育都带来不利影响。

(四)缺乏专业的教学团队

创新创业教育属于比较新兴的课程,许多老师都缺乏专业的教学培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本身就比较浅薄,更难以将其融入到会计学科的教学之中。部分高职院校的老师,在授课前仅仅是阅读了几本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书籍,尚未完全掌握教育的概念,便直接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对于相关的知识点只会照本宣科,有的老师甚至直接在课堂上“朗读”课文,让学生不知所云,甚至丧失对该课程的兴趣。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建议

(一)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意识

只有高职院校具备了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才能带动科任老师的重视,从而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引入相关概念。会计作为一门实操性的学科,非常重视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而在创业工作中,会计更是必不可少的,公司注册成立、税务、资金管理等等都离不开会计的工作,因此高职会计老师在授课时,首先要调整自己的观点,摒弃过去“死读书”的教学理念,将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授课内容之中。高职院校之间也要积极举办会计行业和创业教育行业之间的交流会议,组织老师对教育部颁布的各项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进行学习,让老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更加浓厚。

(二)调整课程内容设置

会计实训是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开设的,它反映了会计专业对于实务工作的重视。在传统的实训课程中,一般以核算工作为主,即交给学生一套账簿,要求学生完成从会计分录编制到成本结转到编制财务报表的全套流程,虽然可以让学生对于大部分公司的会计工作有所了解,但忽略了会计的管理作用。因此老师要将会计实训升级为管理系统实训,引入一套ERP系统,将会计系统与预算编制与执行、产品设计、技术研发、采购付款、生产存储、市场调研、销售收款流程全面结合起来,通过一个虚拟的公司环境,让学生对于公司运营和管理有一个总体的了解,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核算方面,从而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创业知识储备,并且为学生在未来真正的创业工作积累必要的经验,不至于无从下手;也让学生在实训的“虚拟案例”中提前遇到一些创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对于创业的选择更加谨慎,考虑更加全面。

(三)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老师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如果想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取得一定的成效,高职院校的老师首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院校要积极提升老师的创新意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队伍。高职院校可以举行一些讲座,邀请会计教育方面的知名专家来传达经验,或者邀请一些优秀的创业者来进行演讲,不仅可以让老师的水平提高,还可以让学生吸取前人的优秀经验。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鼓励会计老师在不耽误本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参与一些校外机构的创业工作,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让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让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加有针对性、有实用性。

三、结语

友情链接